低碳能源技术创新思维
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
1. 简介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是一个旨在鼓励和表彰在低碳循环领域有创新成果的比赛。
参赛作品要求能够减少碳排放并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以下是一些优秀作品的介绍。
2. 智能节能家居系统该作品是一个智能节能家居系统,它利用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家庭能源的使用。
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家庭各个区域的能源消耗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智能调控家庭设备的能源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监控和控制家庭设备的能源消耗,以便实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
3. 城市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系统该作品是一个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的城市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系统。
系统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自动识别和分类垃圾,从而减少人工分类的工作量。
同时,系统还能通过分析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以便更好地进行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从而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4. 碳中和农业技术该作品是一种新型的碳中和农业技术,通过优化农田的排水系统和施肥方式来减少农业碳排放。
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并根据数据进行智能灌溉和施肥,以减少养分的浪费和碳排放。
同时,该技术还通过种植特定的植物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农业碳中和的目标。
5. 低碳交通解决方案该作品是一个综合的低碳交通解决方案,旨在减少城市交通的碳排放。
方案包括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非私家车,以及推广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的使用。
此外,该方案还提倡步行和骑行作为短程交通方式,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碳排放。
6. 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该作品是一个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电网系统,旨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碳排放。
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供电,同时通过电池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来储存和分发能源。
系统还能根据能源需求和供应情况进行智能优化调度,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科技赋能,智慧引领,绿色低碳四句话
科技赋能,智慧引领,绿色低碳四句话科技赋能,智慧引领,绿色低碳,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科技作为人类思维的延伸和创造力的体现,以其快速的发展和蓬勃的创新驱动着社会进步。
科技赋能意味着将科技应用于各行各业,使其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
智慧引领是科技赋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智能化决策,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各行业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而绿色低碳则是科技赋能和智慧引领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全球资源紧缺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首先,科技赋能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农业领域,科技的应用使得粮食生产更加高效、更加可持续。
例如,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智能高效,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工业领域,科技的赋能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医疗领域,科技的应用使得医疗服务更加精准和便捷。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诊断更加准确和快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
其次,智慧引领推动着各行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分析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帮助企业精准营销,提高销售额。
智慧城市建设也是智慧引领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智能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家居等智慧应用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最后,绿色低碳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科技的赋能和智慧的引领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得以广泛应用,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如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如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在当今社会,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则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遇。
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呢?首先,加强政策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例如,通过财政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
同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积极采用绿色低碳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降低其创新成本。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从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
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组织跨学科的科研团队,集中攻克绿色低碳技术中的关键难题。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
人才培养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教育部门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绿色低碳理念的普及,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高校和职业院校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相关专业的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此外,企业也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员工在绿色低碳技术方面的技能水平,为技术创新提供人力支持。
促进产学研合作能够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应当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科研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高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企业则可以将市场需求反馈给科研机构和高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产学研合作,形成创新合力,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咨询、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创新思维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创新思维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当今时代,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创新思维来推动这一进程。
创新思维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还能够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绿色低碳发展。
简单来说,绿色低碳发展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而创新思维,则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思考问题,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创新思维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为绿色低碳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传统的能源供应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然而,这些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
通过创新思维,我们开始探索和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从而使其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不断增加。
风能发电也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从大规模的风电场向分布式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发展,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和普及程度。
在交通领域,创新思维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燃油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创新思维促使电动汽车的出现和发展。
电动汽车不仅能够实现零排放,还在电池技术、充电设施等方面不断创新。
例如,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同时,共享出行模式的创新,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减少了私人汽车的使用频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通过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也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创新思维还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传统的工业生产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
通过创新思维,我们引入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
新能源与创新思维结课论文
创新开发和环保利用新能源我是环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13级学生,由于专业原因想拓宽一下视野,了解一下新能源领域,故选择了“新能源与创新思维”这门学修课。
同时结合本学期我们开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程,对新能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能源是是天然存在的,却对人类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尤其是世界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能源的依赖性愈发的明显。
但是由于能源的总量和分布等因素,严重制约和影响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能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存在着以下的特点:(1)稀缺性,人类社会不断扩大的需求相对于有限的资源就产生了“稀缺性”这一固有特性,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关系的核心问题。
(2)整体性,各种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
(3)地域性,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造成其他地域分布的差异,是稀缺性有了更强烈的表现,由此可能引起各种竞争与冲突。
所以我们的目光如果一味的锁定这些传统的能源,就会受到制约。
所以,“新能源”为我们开启了另外一个能源领用世界。
现我就我国(新)能源的了解结合“新能源与创新思维”课程和我专业作如下的研究。
我国能源现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创新思维、方法与低碳经济论坛”在福州召开
2 0 29, 01 011
,
中 国科 协 年 会 第6 会 场 分
— —
创 新 思 维 、方 法 与 低 碳 经 济 论 坛 "在 福 州 召 开
21 00年 l 1月 2日至 3日 ,由 中国技 术 经济 研 究会 、中国 自然 辩证 法研 究 会和 中国未 来研 究会 联 合 承办的中国科协年会第 6分会场 “ 创新思维 、方法与低碳经济论坛”在福州科学技术馆举行 。来 自高 校 、 业及 政 府部 门 的领 导和 专 家学 者 1 0余人 参 加 了会 议 。分会 场 主席 由 国家 民政 部原 副部 长 、中国 企 0 未 来研 究会 理 事长 张文 范担 任 。 来 自国 务院发 展研 究 中心 、武汉 大 学 、北京 化工 大 学 、中国 社会 科学 院 、华 中科 技 大学 、福建 行政 学院和厦 门大学的 7 位特邀专家分别从物联网的创新 、 复杂科学管理 、 节能 减排 、 能源创新、低碳经济 评价 、环保政策及公众参与等角度围绕 沦坛主题做 了专题报告。报告结束后论坛安排了 自由发言环节 , 代 表们 踊跃 参 与 ,就 专题报 告 及 论坛 主 题 各抒 己见 ,现 场 十 分热 烈 。 本次 论坛 的 顺 利召开 ,为技 术 经 济 、自然辩 证 法和 未 来学 三个 领域 的 专家 学者 提供 了交流 与合 作 的 平台 , 对促进创新思维与低碳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重要意义 。
电 话 : ( 1 6 14 2 ,67 2 2 0 0) 2 7 2 1 2 94 2 电子信箱 : suig @ i. 3cm i j j vp1 . h ni 0 6
网 址 :w w.s uigi n w j h jn jc i .
期 : F I : S N 10 - 8 X J号 —S 0 2 9 0 I
低碳时代对培养低碳创新人才的探讨
低碳时代对培养低碳创新人才的探讨低碳时代是指在进行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
低碳创新人才是指具备低碳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在低碳经济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
培养低碳创新人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培养低碳创新人才需要注重教育体系的。
教育机构应根据低碳创新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设置专门的低碳创新课程。
这些课程应包括低碳经济理论、能源管理、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育机构还应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低碳创新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培养低碳创新人才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合作,建立低碳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低碳技术的应用、碳排放量计算与管理、市场分析与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人才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培训,也可以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跨领域的创新团队。
另外,培养低碳创新人才需要加强实践与科研环境建设。
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帮助人才了解现实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需要建立低碳创新的评价机制,鼓励人才在低碳创新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政府可以提供经费、设备和政策支持,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市场需求,形成有利于低碳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此外,培养低碳创新人才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政府可以推动国际间的低碳创新人才交流与培训,鼓励人才参加国际性的低碳创新竞赛和项目合作。
通过与国际合作,人才可以扩展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低碳时代对培养低碳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教育体系、多样化培训机会、实践与科研环境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手段,可以培养出具备低碳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
如何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在当今时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危机逐渐凸显,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课题。
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不仅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还能有效减少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然而,要实现绿色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政策支持是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绿色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方面,加大对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研究。
同时,对于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发创新积极性。
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手段,降低绿色能源技术的应用成本,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绿色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是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的关键。
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大在绿色能源领域的研究力度,整合资源,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针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关键问题和难点进行攻关。
同时,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绿色能源技术创新的水平。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的绿色能源技术和应用模式。
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并为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
提高公众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也是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绿色能源的宣传和普及,让公众了解绿色能源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增强对绿色能源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与创新
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与创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本文将探讨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并介绍一些创新的做法和技术。
首先,建设低碳城市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碳城市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此外,低碳城市还鼓励居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其次,建设低碳城市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下,大量的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低碳城市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等,可以有效减少工业废气的污染。
此外,低碳城市还注重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降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再次,建设低碳城市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城市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还能够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低碳城市注重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落户。
此外,低碳城市还注重创新和科技引领,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些举措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技术。
首先,需要创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注重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低碳城市需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其次,需要创新的能源技术和利用方式。
低碳城市需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同时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一、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原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简称绿色经济,是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模式。
它通过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耗竭,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核心原理包括: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等。
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1. 促进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这就要求企业自主研发和应用技术来实现。
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生产模式中脱颖而出,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这将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鼓励产品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求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健康的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研发和改进产品,使其更加环保、节能、耐用。
通过不断创新产品,企业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3. 优化生产管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就需要企业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这将促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优化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4. 培养人才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来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鼓励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员工,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绿色经济的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1. 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新的差异化优势。
环保总结的经验总结与创新思维
环保总结的经验总结与创新思维环保经验总结与创新思维环保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保护地球、减缓气候变化以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人们需要不断总结环保的经验,并运用创新思维来寻找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个人生活、企业层面和政府角度分别总结环保的经验,并探讨创新思维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一、个人生活层面的环保经验总结在个人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经验总结:1. 节约用水:合理使用水资源,如洗手时关闭水龙头,修复漏水管道,收集雨水用于浇花等,都能节约大量水资源。
2. 减少能源消耗:关灯、关掉电器、购买节能家电等措施,都能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3. 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废品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绿色出行: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二、企业层面的环保经验总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有责任采取环保措施,以下是一些经验总结:1. 节能减排:使用高效节能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并优化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循环利用:实行废品回收再利用制度,降低资源的浪费,并开发新的循环利用技术,如利用废弃物进行能源回收。
3. 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企业在符合环保标准下运营。
4. 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支持环保组织,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政府层面的环保经验总结政府在环保方面有着重要的调控和监督职责,以下是一些经验总结:1. 制定环保政策: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引导企业和个人履行环保义务。
2. 推动技术创新:投资环保科技研发,培育环保产业,推动环境友好型新技术的应用,提升环保的效果和效率。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教育等渠道,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思考
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思考在“双碳”背景下,制造业作为阜阳经济进展的支柱产业,是绿色低碳进展的主战场。
如何抓住“双碳”目标进展的机遇,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正成为一个全新命题。
一、“双碳”背景下阜阳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必要性(一)重塑行业竞争新优势的现实需要当前,制造业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低要素成本所带来的优势渐渐减弱,行业自主创新力量偏低,部分行业还存在严峻产能过剩的问题,外加上资源环境的约束,传统的进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进展的需要。
因此,对于阜阳制造业来说,绿色低碳转型是打破进展惯性、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更是主动作为、重塑行业竞争新优势的现实需要。
绿色低碳转型后,制造业进展模式转向精细化、高质量,装备、工艺、产品等实现创新升级,产业链和价值链得到提升,行业竞争新优势将得到重塑。
同时,绿色低碳转型会促进制造业的低碳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又为制造业进展供应了重要的动力。
满意市场需求的低碳产品必将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会显著提高,从而有助于重塑行业竞争新优势。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高质量进展主要还是依靠制造业的进展,因此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的内在要求。
从短期来看,阜阳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会带动绿色技术的创新,从而可以降低碳的排放,加快绿色低碳产业进展,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
这将使制造业在绿色制造、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实现新的增长,有助于领先抢占低碳产品市场,助推制造业的进展,从而为阜阳经济高质量进展供应新的增长动力。
从长远来看,阜阳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以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有助于协同治理温室气体排放和传统污染物,这不仅可以掌握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改善环境的质量,从而可以降低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效应,削减对经济进展造成的损失,从而推动阜阳经济高质量进展。
(三)落实可持续进展战略的必定选择可持续进展战略的核心就是保持经济进展与爱护资源、环境相结合。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构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该体系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构建原则、关键领域及实施策略。
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
其核心在于通过研发和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这一体系不仅关注技术的创新,还注重政策、市场、文化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以形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构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的原则在构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创新性原则: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 系统性原则: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技创新体系。
4. 开放性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提升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水平。
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1. 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
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涉及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技术和能效管理。
通过改进工艺、优化设计和提高设备效率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针对高碳排放行业,研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和资源的再利用。
4.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生态恢复、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如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
如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当今社会,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绿色低碳发展则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策略。
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那么,如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呢?首先,加大研发投入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增加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应当意识到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投入资源开展研发工作。
科研机构则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培养和吸引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教育部门应当优化相关学科设置,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企业和科研机构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于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工作。
此外,加强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人才的水平。
完善的政策法规对于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清晰的方向。
例如,制定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环境法规,促使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建立绿色低碳技术的认证和评估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技术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企业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企业则能够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保障。
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可以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进程,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还需要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
青年如何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作用
青年如何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作用在当今时代,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关乎着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可持续性。
而青年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青年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充沛的活力,能够为绿色低碳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青年应当树立强烈的绿色低碳意识。
这意味着要深入理解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白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通过教育、宣传和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对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认知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青年可以从细微之处入手,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比如,选择绿色出行,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者步行。
这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还能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
在饮食方面,减少对肉类的过度消费,因为肉类生产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多选择本地生产的食材,既能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又能支持本地农业的发展。
在消费方面,青年要避免盲目追求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
购买商品时,关注产品的环保属性,选择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制成的产品。
同时,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跟风购买不必要的物品,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青年还应当积极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公益活动中去。
可以加入环保组织,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河流保护等活动。
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绿色低碳的理念,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在学业和职业选择上,青年也有广阔的空间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开展与绿色低碳相关的科研项目,青年学子可以积极投身其中,为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领域提供智力支持。
毕业后,选择进入与绿色低碳相关的行业,如可再生能源、环保工程、绿色金融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动行业的发展。
在工作中,青年要倡导绿色办公理念。
减少纸张的浪费,尽量采用电子文档和线上沟通方式。
合理使用办公设备,做到人走灯灭、关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小微企业低碳创新的战略思考
和环境污染多重威胁 问题刻不容缓 ,小微企业低碳创新大
有作 为
障亟须建立与完善。
在制度设计 方面应重 点解 决 :第一 ,改变分散 、零
( 1)政府要 引导 小微企 业在 转变经 济发 展 方式 、
24 I 中国国情国力 I 2 O l 3 . 0 7
圈
点 聚 焦
给予 必要投资补助和 固定补贴 同时辅助财 务、税 制改 革 ,对政府 规定使用 的节能设备 或推广 的能源新技术 给
予税额减免 。此外 ,实施特别折 旧制度 ,对 不同 的环保 设备在原有折 旧基础上再增加一定 比率 的特 别折 旧率 。
( 3) 借 鉴 国外成 功经 验 ,设计 小微 企业 低碳 研发 的激 励机制 和约束机 制。一是加 大低碳技术研 发资金政 府层 面 的投 入 ,设立 小微 企业研发 引导资金 ,夯实低碳 技 术研发基础 。二是建 立碳 基金和低 碳银行 ,从 融资 方
一
点 聚 焦
小微企业低碳创新 的战略思考
◎ 文/ 丁 国 安
小微企业是 中小企业最主 要的组成部 分 ,在社会经 济发展 中占有举 足轻重 的地位 。但是 ,占企业总数9 9 % 以上 的中小微 企业 ,又是能源消耗和工 业污染 的主要来
源 之一 。 小微 企 业 存 在 规 模 小 、 资 源 有 限 、 管 理 粗 放 、
完 善 制度
理念 在小微企业低 碳创新 中起着 至 关重要 的作用。
在面对破解 以创 新驱动、效率驱动促使 小微 企业低碳创
新的难题 时 ,任何 制度 的形成和 有效 实施、任何行 为的 习惯 化 ,必然 要 以一定 程度 上 的理念 革 新和 普及 为前
专家探讨创新思维方法促低碳经济发展
含的难点。
来 自国务 院发展研 究中心、武汉 大学 、福建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 科学 院、北京化工大学 、华 中科技 大学、厦 门大 学的7 位专家作 了主 题 报 告 。 他 们 分 别 从 技 术创 新 、复 杂 科 学 管 理 、 政 府 环 境 执 政 能 力 、 低碳经济 、节
金融危机可以靠短期的经济刺激得 以平复和修正 ,但是 ,由于大量碳 基能源的消耗而 引发 的温室效应 、环境恶 化和全 球生态系统的持续性 退化则不能通过政策刺激来消除 ,人类走 出危机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 ,必 须 充 分 利 用 制度 资 源 、 文 化 资 源 、 思 想 观 念 资源 , 通过 制 度 安
“ 碳 ”行 为 习惯 。 ( 刚 张 丽 雪 ) 低 徐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原部长 邓寿鹏研究员作 了题 为《 物联网: 互联网的创新与发展 》的主题 报告 。他对物联 网的前沿基 础、 内涵 、技术标准 、发展趋 势、应用融 合等方面作 了详细 的阐述 。 物 联 网 可 以 实 现 人 与 人 、 人 与 物 、 物 与 物 交 互 的 物 理 空 问 和 虚 拟 空
合 ,推 动 福建 真 正 走 上 创 新 驱 动 的 发展 轨道 。
为 《 低碳发展 的足迹寻 找与评 价指标研究 》的主题报告。他认 为中国
创新创意如何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创新创意如何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在当今时代,全球面临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创新创意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创意能够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而通过创新思维,可以打破这种固有模式,开拓出更加环保、高效的发展路径。
比如,在能源领域,传统的化石能源使用方式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还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
而创新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这些新能源的利用方式不断创新,从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场,到分布式的屋顶太阳能板、小型风力发电机,使得能源获取更加灵活多样,也更加环保低碳。
创新创意还能够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科技的进步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而创新创意则是科技发展的源泉。
例如,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的出现和不断创新,极大地减少了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从电池技术的突破,到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再到车辆共享模式的创新,每一项创新都为绿色出行带来了新的可能。
同样,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如高效的隔热材料、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可再生材料的应用等,使得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大幅降低,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创新创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人们追求物质的过度消费,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而如今,创新的消费理念和商业模式正在逐渐改变这一局面。
共享经济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住房等模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和消费,降低了碳排放。
同时,绿色消费观念的传播也促使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属性,愿意选择环保、可持续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反过来又推动了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研发和生产更符合低碳要求的产品。
创新思维的六个创新型产业和行业
创新思维的六个创新型产业和行业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思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走在时代的前沿,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的产业和行业。
本文将介绍六个典型的创新型产业和行业,展示创新思维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科技产业互联网科技产业是当今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产业之一。
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和信息交流,人们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实现无限可能。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思维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
通过创新思维,企业可以更好地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独特的产品和品牌。
二、新能源与清洁技术产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与清洁技术产业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产业中,创新思维被用于研发高效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以及研究和应用具有环保特点的清洁技术。
创新思维推动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能源产业朝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
在这个产业中,人们通过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创造出各种具有创意和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创新思维,文化创意产业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融入现代元素,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成为了新的增长点。
在这个产业中,创新思维运用于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创新思维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与人类协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智能制造。
五、生命科学与医药健康产业生命科学与医药健康产业是关注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产业,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领域。
创新思维在这个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创新思维,科学家和医生能够研发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实现健康与长寿的目标。
六、物联网和智慧城市产业物联网和智慧城市产业是建立在先进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产业。
如何进行环保科技创新
如何进行环保科技创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环保问题成为了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而科技创新则成为了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环保科技创新。
一、掌握当前环保问题要进行环保科技创新,首先需要了解当前环保问题。
通过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只有了解了环保问题,才能更好地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二、引入环保理念在进行环保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引入环保理念。
这一理念可以使科技创新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环保理念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等方面。
科技创新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三、科技创新思维的转变科技创新需要有一种创新思维。
在进行环保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将环保理念融入到科技创新的过程中。
要注重从用户需求出发,关注环境问题,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让环保理念成为科技创新的一部分。
四、研究新材料科技创新需要有高效的、可持续的材料作为支撑。
目前,环保科技创新的材料科学得到了高度关注,一些新型、高效、环保型的材料被开发出来。
例如,太阳能电池、生物降解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已经在环保科技创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加强环保科技研究环保科技创新需要有扎实的科学支撑。
各国应该加强环保科技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新一轮的创新探索。
通过研究环保科技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为环保工作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
六、推广环保科技创新环保科技创新的值得大力推广。
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鼓励和推动环保科技创新的普及。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让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七、开展国际合作环保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与协调。
各国应该加强环保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合作。
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环保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其他工业生产。
煤炭、天然气、石油、水泥产生的碳排放在1960~2012年间的累计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依次为39.2%、17.2%、40.5%、3.1%。
2012年的比例依次为42.8%、19.0%、33.0%、5.2%。
从上述数据得知化石燃料能源生产和利用的碳排放占排放量2/3,因此一般性认为减少碳排放的出路是减少石化燃料消耗。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两难境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应对、减缓气候变化。
在现有理念和技术条件下,如果减少碳排放,就意味着它们要承担经济放缓甚至停滞的巨大成本。
这无论从现实和道义上都讲不通。
对于中国特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采取较积极的能源政策,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油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到了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仍占约60%。
本文将通过用一种新的角度对碳排放现状进行重新分析,提出系列创新理论来减少碳排放、加大碳固定,并以资源化高效利用来保证减排全过程的市场化动力,实现可持续的碳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的低碳发展。
一、碳排放现状成因的创新分析现在学术界认为森林、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能吸收人类活动新增排放的很小一部分。
但事实上,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和自然界本来已有的碳循环总量相比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仅仅土壤碳呼吸过程中对环境的碳排放就达到3000~5000亿吨,是人类每年约500亿吨碳排放的8~10倍。
在2010年时,这个比例曾经是12~16倍。
每年全球由于毁林造成碳循环破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同期化石燃料燃烧释放量相当,也能证明这一观点我们也都知道,不论是陆生植物还是水生植物或藻类,都是碳水化合物,绝大多数植物的碳元素的唯一来源就是二氧化碳,植物每生成1kg干物质就要消耗二氧化碳约1.6kg。
在进行无土栽培植物的过程中,只要营养液中有少量必要的无机盐,不需要任何有机物,也就是说不需要碳元素,就可以完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那么我们在粮食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施的有机肥为什么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呢?其作用主要是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
没有有机肥,作物不是不能生长,而是长不好,究其原因也是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来进行高效率的光合作用。
试验研究表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约在100~2000ppm(0.01%~0.2%)内,作物产量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提高。
如果把二氧化碳浓度降到50ppm,光合作用就会停止。
生产实践中发现,农业温室大棚中夜间二氧化碳气体因植物呼吸作用和土壤有机物分解释放的积累,达到较高水平,在日出前一般都在600~1500ppm之间,日出后作物开始光合作用,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迅速下降,如果没有充足的补充,2小时左右二氧化碳浓度将降至100ppm以下,作物处于二氧化碳饥饿状态!一般认为植物光合作用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是800~1500ppm,温棚中喷施二氧化碳,将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野外平均浓度200ppm,提高到1200ppm,即达到或接近我们办公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提高了60%~200%。
也就是说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大大改善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促进光合作用,改善植物的养分合成和加工。
当然,也意味着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成倍增加。
显然,大自然植物的主要碳元素来源,不是依靠人类活动提供,植物吸收、再利用的碳元素主要来自其附近土壤因其含有的有机物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
通过空气对流、扩散带来的二氧化碳只是占有很小的比例。
即便是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上升50%,从280ppm达到现在的约380ppm,这个浓度还是难以让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大的变化。
因此,靠增加水生、陆生植物面积来大幅度增加环境固碳能力的思路是行不通的。
我们曾经到数个化工厂调研,这种工厂通常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规模都达到每小时数十、数百吨碳排放。
交流中,工厂的朋友都不约而同说到一个现象,工厂建成开工短短几年内,周边小环境、小气候发生很大改观,没有进行人工的特殊干预,不毛之地很快变得郁郁葱葱,风调雨顺。
感觉植物非常容易生长、发育。
我们分析,这应该就是二氧化碳“气肥”起到的“意外”作用。
因此,我们大胆的提出一个结论:自然界的植物碳汇的潜力是巨大的,远远大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
森林植被破坏能造成碳排放快速增加,而通过植树种草产生的碳固定效果则是缓慢和长期的。
利用、影响、恢复碳循环来解决碳排放问题,远比通过减少石化燃料消耗、化学利用二氧化碳、直接物理存贮封存、增加森林植被面积吸收等方式更快速有效。
让我们把新产生的碳排放尽可能“捕集”起来,输送到海洋、森林、草原,农田、温棚里去,造成局部二氧化碳浓度大幅度增加,影响碳呼吸、碳循环过程,让植物固碳的作用成倍提高,同时也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农作物产量也大幅度增加。
实现低碳、减排、增效多赢的局面。
二、碳排放来源的创新控制我们现在还有必要分析一下人类工业化过程产生大量碳排放的历史成因。
即使到了今天,工业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把排放二氧化碳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进行环境评价的时候,排放物里面如果没有特殊化合物,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即达到清洁排放的标准,排放物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热量其实都是局部环境空气的增量和干扰,也将影响局部环境指标,本应同样得到处理。
每个锅炉都有烟囱,煤炭燃烧后碳排放成为习惯,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煤炭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在生成近4倍重量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燃烧热。
排放的二氧化碳其实是比燃烧过程释放的热更有价值的资源,目前市场批发价每吨高达500~800元,淘宝零售价更达到每吨一万元。
化学产物的价值比释放的热能价值高2~3倍,人们长期以来都是抓了燃烧热这个“芝麻”,扔了燃烧化学产物这个“西瓜”。
造成这个结果也有其历史原因,倒退几十年,烟气中二氧化碳几乎无法回收,回收了也没有什么太多用途,人类当时也没有减少碳排放的环境保护压力。
但是今天则完全不同了,回收烟气二氧化碳的技术已经成熟,回收成本低廉,回收的二氧化碳用途广泛。
人们也已经认识到碳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到了应该彻底处理碳排放、必须处理碳排放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时候了。
我们再提出一个建议,对我们人类普遍使用的燃煤、燃油、燃气过程进行改革,让每一台锅炉、每台燃烧装置像化工厂的反应设备那样工作,既利用燃烧反应释放的热量,还要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产物,把化石资源的价值“吃光榨净”,在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实现效益的大幅度增加,实现低碳、减排、增效的有机统一。
我们还提醒,对于那些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化工企业、大量碳排放企业,也许没有必要进行碳捕集,只要要求他们周围小环境加强植物培育,相信很快就可以和前面所说的化工企业一样,通过碳排放的“自产自销”,就地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的碳固定。
而那些周围没有大量植被实现碳固定的碳排放企业、碳排放设备,应该加强碳捕集、碳回收,通过城市捕集、野外排放的空间转移、冬季捕集、夏季排放的时间转移,借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高效率实现碳固定,同时实现直接、间接创造新的经济效益。
三、碳排放资源化利用的创新目前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比较容易集中捕集,捕集的方法很多,每捕集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合100多元人民币或更低。
但近年来碳排放的资源化利用几乎没有大的突破,究其原因是理论界思想观念陈旧,需要进行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才能彻底改变碳排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本文将以干冰作为一种动力转化介质入手,探讨一下碳排放资源化利用的创新。
多年来,有无数的科学家试图让二氧化碳能再次逆变成为某种“燃料”。
这些人几乎都在化学逆向反应上做文章。
但是这样的过程,都是需要能量,实现燃烧逆向反应也非常困难,而且除了考虑采用太阳能、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方案以外,即便实现逆向反应,也只能算是对高品位能源的储能再释放,得不偿失。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再认识,提出“让热机冷下来”的观点。
热机的本质是热量引起介质升温膨胀、做功,加热升温是手段,膨胀增压是目的。
人们不应该将热机的工作温段僵化、固定在从常温到高温,而从低温升温到常温也会引起某种介质升温、膨胀,推动活塞、涡轮叶片运动做功,将常温、低温的热量同样转化为机械能。
二氧化碳是个很神奇的物质,常压下,它可以以-78.5℃超低温、固态的形式“干冰”存在;到了约10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二氧化碳又会变成液体流动便于输送。
用干冰作为工质,可以吸收利用环境介质空气、水的热量受热气化,如果限制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就可以得到数十个大气压压力的常温二氧化碳气体。
这个高压、常温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可以推动气动机械输出动力做功。
由于热机的原理没有改变,热机也无需大的改动,只需要对现有的汽车稍加改进,就可以使得原来消耗燃料,工作在高温温段的发动机,改为利用超低温工质,撬动环境热能参与,让气缸内产生同样大小的膨胀压力来推动活塞,让发动机在常温温段继续工作。
改造前,汽车是带着能源物质,吸入不需要付费的环境空气,燃烧后释放的热量让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升温、膨胀,高压高温气体的膨胀势能在发动机内转换为动能,带动车辆运动,做功后尚有余热的高温废气被排放到环境中;改造后,汽车是带着超低温的工作介质干冰,通过换热器,吸收不需要付费的常温空气的热量,汽化、气化,升温膨胀,最后是高压常温二氧化碳气体推动发动机运转,带动车辆运动,膨胀释放内能后大幅度降温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则被排放到空气中。
这个过程已经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初步估算,让发动机输出同样的动力消耗的“工作介质”体积虽是原来燃料消耗的5~8倍,而综合成本是使用燃料时的近三分之一,相当于又回到了蒸汽机时代,不同的只是工质从水变成了干冰,热量的来源不是依靠燃煤,而是取自于环境空气或水等常温物质。
改装实验中还注意到,干冰首次气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吸热过程,也就是一个制冷降温过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冷源”,可以在提供动力的同时,为冷藏、冷冻运输设备提供大量冷量;为冷冻法海水淡化设备提供优质冷源。
做功后,气体温度因为内能减少而再次下降,又达到-50℃或更低,还可以再次作为冷源输出冷量。
用于改造农用机械,在提供动力的同时,干冰气化后的二氧化碳也成为农作物的气肥,降低了农机使用成本,减少石化燃料消耗,还给农作物、农田施了气肥,一举数得。
冬季使用燃料燃烧供暖的时候利用新型可以回收制备干冰的锅炉回收烟气中二氧化碳,制作干冰的过程也实现燃料燃烧热量的高效率、最大化回收再利用。
冬天没有植物,应将干冰储存起来;到了夏天,利用干冰吸热制冷,气化后高压二氧化碳气体推动汽轮机输出动力发电,最终排放的低压二氧化碳气体成为夏季植物的气肥,实现碳排放资源的跨时间、跨空间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
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范例本文提出解决碳排放的思路主要是设法通过大幅度提高植物生长环境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来充分发挥自然界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巨大潜力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层二氧化碳气体积累、增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