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试笔
墨洇开怎么办?
墨洇开怎么办?在书画创作中,一幅好的作品,是人通过技法、利用工具材料将个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于纸面的完美体现。
创作中,技法和材料都非常重要。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中有云:“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笔砚纸墨皆极精良,神清气爽,创作更好把控一些,如有好的手法,自然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书画创作中,不少人只重技法,不重视材料工具,这个观念比较偏执。
笔者认为材料工具与技法同等重要。
好的材料能够使技法如虎添翼,反之如果使用的工具存在问题,则影响创作。
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用生宣写字不好把控,行笔时墨容易洇开,这是很多书画初学者遇到的棘手问题。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人说生宣不可书写小字。
事实真是这样吗?墨色洇出的楷书洇墨现象洇墨现象,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生宣的问题、墨的问题、行笔速度。
宣纸品质与行笔速度是容易管控的问题,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墨的问题。
墨的问题分两类,一类是成品墨汁,一类是研墨墨汁。
成品墨汁几乎都是浓缩型,用胶重,使用时需要加水稀释,如果稀疏不得法则容易洇墨。
因此,成品墨汁防止洇墨主要是掌握调节墨汁浓度的经验问题。
成品墨汁胶重,书写小楷行笔困难,兑水又容易洇墨。
因此,使用成品墨汁,在生宣上书写小楷,相对会困难些,尽量使用熟一点的宣纸。
如果是研墨墨汁,则要简单得多。
研墨墨汁,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墨是否磨透。
磨透了的墨汁,用生宣书写容易控制得多,且不易洇墨。
(参阅《砚之发墨》、《谈散之老人的用墨》、《小楷用墨如此讲究》)有人会问,何为研墨研透呢?研的墨直如熬盘搨蜡,墨如油泛,墨汁发光,如油如漆,即是墨研透。
通俗一点说,就是墨研得极浓,能拉出丝,如下图。
如此墨汁,适当控制行笔,生宣上书写不易洇墨,书写小字也极流畅。
(参阅《想知道如何研墨吗?》)下图则是没有研透的墨,对比起来墨色无神,书写时必定洇墨。
水墨交融,更不可破水用之,若创作水墨画,墨色无神无疑。
墨研透,除了使用良墨之外,也需要寻一方佳砚。
古代诗歌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届天津七校高三联考)
2022届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宋]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藏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D.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16.全诗蕴含了哪些情感?请概括。
五、混合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吾与点也!”《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4)________________,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汤显祖《游园》(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4.D15.①用春蚕食叶比喻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以动衬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6.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错误。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是作者的谦逊之辞,并非实际情况。
成语出人头地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人头地的历史典故成语出人头地的历史典故导语:指高人一等。
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典故】北宋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叫欧阳修,庐陵(今江西永丰)人。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贫,买不起纸笔。
欧母便以荻草在泥地上划字,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
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
欧阳修觉得韩愈的散文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社会上流行的讲求华丽,内容空洞的文章完全不一样。
于是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
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
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
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
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
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后来,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这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
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于是欧阳修又被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他写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便是这时作作。
十多年后,宋仁宗才想起欧阳修的文才,便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欧阳修趁此机会,积极提倡改革文风。
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
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
那些落选者,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他们将欧阳修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
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
就在这次考试中,后来的大文豪苏轼崭露头角。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二十岁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
在考试中,苏轼写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
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后,大赞苏轼是个人才。
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崇文之上,夜宿钟亭观书。
3. 苏轼《黄州快哉亭记》:
知止乎其所不能,谓之以德服人。
放矢鹄目,诸葛之武;含章默诵,夫子之文。
4. 欧阳修《试笔》: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鸿飞那复计东西,泥鸿踏雪留痕迹。
5. 杜甫《书事》:
抱朴真以策勋,忍将千载名归尘。
可怜光阴不相待,便作浮云隐月身。
6. 白居易《赋得书斋寄刘三十五》:
谁言五千文字,抵不上长安一片砖。
伤心落笔知多少,风雨江边夜夜船。
7. 韩愈《送杜曾游江南》:
为我谢王逸少,书传千里共追寻。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这些古诗词中,作者通过描绘书法作品的形式、风格和内涵,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感谢您的阅读!【ԭʫ】紫案②焚香暖吹③轻,广庭清晓席④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⑤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⑥献贤⑦先德行,朝廷列爵⑧待公卿⑨。
自惭衰病⑩心神耗,赖11有群公12鉴裁13精。
【注释】①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举的政令。
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
②紫案:指京都贡院。
一作紫殿。
③暖吹:暖风,指春风。
④席:犹言列坐。
⑤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
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⑥乡里:犹言郡县。
⑦献贤:献举人才。
⑧列爵:分颁爵位。
《尚书武成》: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
⑨公卿:指执政大臣。
⑩衰病:衰弱抱病。
耗:无,尽。
11赖:幸亏。
12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
13鉴裁:指赏识人才、辨别是非。
【翻译】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赏析】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
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本诗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
宋初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
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
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欧阳修论作文 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翻译
翻译: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得精妙。
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
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更加有意味。
原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欧阳修简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成为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
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居颍州。
关于书法的熟练
关于书法的熟练● 过大江熟能生巧,这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对于书法来说,如熟练的目的和意义,熟练的标准,熟练的方法以及熟练是否会导致匠气、什么是熟练后返生等等,这些方面,书法界的看法未必一致,甚至相左,故深入讨论,似有必要。
关于熟练的目的和意义,历代书家颇多论述:“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
”(欧阳修《试笔》)“书至神妙,使笔有运斤成风之趣,无他,熟而已。
”(方薰《山静居画论》)“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有气则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成一气,却着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梁同书《频罗庵论书》)“口不忘声,则语言难于属文,手不能忘笔则限于刻雕,及其相忘之至也,则形容心术,酬酢万物之变,忽然不自知也。
”(苏轼《东坡集》)……总之,写字只有熟练后才能产生笔势,才能产生神气,才有可能形成风格,才谈得上创新变化等等。
关于熟练的标准即如何判断熟练的程度,根据笔者自己与他人的经验体会,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判断:一是纸面效果,这是直接性的,二是观察书写者的运笔动作,这是间接性的,当然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字面效果就是看字的神气、气势,即线条的内涵与质量。
最美的线条是刚与柔的统一,凝重性与流畅性的统一,沉着与痛快的统一。
熟练程度的不同必然直接影响线条的质量,产生差异。
但线条质量的判断比较抽象,不像结构与章法容易把握。
金开诚先生曾言:“线条的精深不是在短时间能够判断的。
因为一般的线条看起来都是白纸上写黑字,看不出什么区别,这就是年轻的学书者不重视线条得缘故。
他练了三年五载,字的外观看上去蛮好,便以为线条的学问不过如此,因而主要在构思想象上用功夫。
” 1 “深知书者,唯同见神采,不见字形”,早在一千年前唐代张怀瓘就提出了书法品评中这一最重要的标准。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无论是书法学习还是书法欣赏,只有进入了线条即书神这一层面,才算真正进入了书法的堂奥,尽管对它的感知相当的不易。
关于书写动作,包括速度、弹力、手腕的灵活性与节奏感等方面。
古代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作品欣赏我国有过十分灿烂的书法时代,在我国古代,书法的发展非常的繁荣。
出现了非常多的著名书法家,让我们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吧。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临摹入门/循序渐进● 初学不外临摹。
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
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
南宋.姜夔《续书谱》● 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
故初学必以临古为先。
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明.解缙《学书法》●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
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清.冯班《钝吟书要》●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
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
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贴,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
能如秋鹰博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清.钱泳《书学》●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贴,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贴中来,然后能成家数。
清.冯武《书法正转》● 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
清.梁章钜《学字》●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
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清.梁巘《平书贴》●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清.梁章钜《学字》●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
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南精进。
浅论欧阳修书法创作观对当代书法之启示
浅论欧阳修书法创作观对当代书法之启示作者:罗红胜桑婷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20年第12期摘要:在中国书法史上,欧阳修有其筚路蓝缕之功的是开启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先河,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唐人严谨重法的书风注入新鲜血液。
笔者试图从他“学书为乐”的学书理念、“不计工拙”的学书态度、“见笔辄书”的学书方法三方面进行简要的爬梳,并结合当代书法相关现象,指出欧阳修师古出新、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和自然天成及非功利性的学书心态对当代书法的启示。
关键词:欧阳修书法创作观当代书法启示欧阳修身处书学沉闷孱弱的宋初,学书者大多本着实用主义的观念趋时所尚,书坛一度出现“趋时贵书”的不良风气。
欧阳修感慨书坛之衰弱流弊,发出“学书当成一家之体”的声音,并凭借其政治文化地位,担起了书学振兴的时代重任,团结了同样具有影响力的蔡襄、苏舜元、苏舜钦、石延年等人。
他们以开阔的眼界、丰厚的学养为北宋书法文化吹来了自由的风气,打破了宋代书坛百年沉闷的格局,形成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又一座高峰,为后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书学营养。
作为宋代文化革新的旗帜,欧阳修在政治、文学、史学上均有较高成就,在书法上也不例外。
他虽然受儒家传统“崇道轻艺”思想影响,将书法视为“学者之余事”,但亦比较关注和身体力行。
欧阳修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书法理论上,《集古录跋尾》比较集中地记录了他的学书经验和书学思想。
他反对唐人学书功利至上,提出了“学书为乐”“学书消日”、学书“不计工拙”等个性化观点。
其学书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使书法进一步脱离了传统儒家济世功能,而书写时的随意性和洒脱感,则打破了晋唐以来重视法度、形式统一的至善至美的审美格局,深刻影响了以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为代表的宋代书家,真正开启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先河。
一、欧阳修的书法创作观欧阳修提出一系列书学理念,如强调“字如其人”,将书品与人品并论;主张“师古”但不泥古,强调“自成一家之体”的创新精神等。
欧阳修学书文言文
欧阳修学书文言文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尤其擅长古文写作。
以下是四首欧阳修学书的文言文及其解析:1. 《学书为乐》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以学书为乐。
他说:“余幼时学书,见古人笔迹,爱之不已,遂刻意模仿。
及长,益觉其难,然亦不辍。
”这句话表达了欧阳修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他努力模仿古人的笔迹,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书法的难度,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
2. 《书论》欧阳修在《书论》中说:“学书之法,在乎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
”他认为,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用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字才能写得好。
解析:这段话强调了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用心。
欧阳修认为,只有心态端正,笔下的字才能端正。
这不仅是书法技巧的要求,更是一种修养和心境的体现。
3. 《集古录跋尾》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写道:“学书当以神会,不可徒求形似。
”他主张学习书法要注重领悟其精神实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形似。
解析:欧阳修认为,学习书法应该注重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形似。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精髓。
4. 《试笔》欧阳修在《试笔》中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
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
”他认为,学习书法要掌握基本的笔法,但真正的妙处在于个人的领悟和创造。
解析:这段话表达了欧阳修对于书法学习的看法。
他认为,学习书法需要掌握基本的笔法,但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个人的领悟和创造。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笔法,但要达到独特的境界,则需要凭借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感悟。
欧阳修的书法观强调了用心、领悟和创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书法不仅要掌握技巧,更要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和个人的独特表达。
这些观点对于书法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欧阳修高二作文
关于欧阳修高二作文关于欧阳修高二作文1你好,欧阳修,您的正直是无人能及的,您的努力谁都能看出。
站在滁州琅琊山前,只见山青水绿,层恋叠障,蔚然深秀,令人遐思滁州的灵秀之美,循路而入山,只见山间隐隐约约瞥见一小亭,走上前去,望其匾,只见三个大字“醉翁亭”,经风吹雨打后,已颇为陈旧,显出岁月的沧桑,树林葱葱,阴影成蔽,只听那鸟声上下,如今此地已成为琅琊山中的一景点,但时间尚早,我看不见那喧闹的游人,故人却浮现在眼前。
你出自寒门,幼年丧父,秉承母教,发愤苦读,你砺砺风节,上师后代韩愈,下扫西昆颓风,终成一代文坛盟主,进士及第后,你曾官居翰林学士,枢密副吏,参知政事等要职,在订历政坛上,你的正直敢言,世所瞩目,遇事敢言,不知圆融变通,必定为世俗所不容,这便注定了你官海浮沉的一生。
你因直言而遭遇不幸,你写书信指责高若纳,而司谏高若纳把你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你被贬官为夷陵令。
你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你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人称为“党人”。
您也为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贬谪给你以磨难痛苦,也给予你升华,站在醉翁亭前,我想象着青山绿水对你的锤炼,而你不曾作戚戚之文,在乐中醉,在醉中乐,自有自己的乐观豁达,而你的《醉翁亭记》给醉翁亭镀上了一层豁达的情怀。
你好,欧阳修,你通透过悲观看到了自己可悦的一而是你的修养、你的品格。
关于欧阳修高二作文2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受一位挚友之托,写了一篇题为《昼锦堂记》的文章。
欧阳修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文章写好后,便命一差官骑马给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欧阳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命令一个仆人道:“你赶快骑快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让他把文章带回来!”“老爷,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现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说道。
“无论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经送到,也得设法取回来!”看见主人态度如此坚决,仆人就急忙骑上马,走捷径,抄小道,拼命追赶,最后总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带了回来。
欧阳修的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
欧阳修的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赛,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
因他文章中诡谲险怪的文句送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
欧阳修很讨厌这种文风,总想整肃一下。
这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规定凡是写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慨不取。
有个考生在文章中这样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意思是:天地初分时,万物始生长,伟人方问世。
欧阳修想:“"这个人一定就是刘几!”于是戏塘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刺,试官刷。
”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违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榜公布。
后来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
考场文风因此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学若写内容充实、朴素的文章了。
欧阳修整肃文风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发现刘几又来参加考试。
欧阳修说:“清除邪恶一定要彻底,今天一定要很狠斥责这些个轻浮学子,以便铲除文坛祸患。
”他发现一个考生写的《尧舜性仁赋》,其中一句:“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
”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可以养生,可以比五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
欧阳修便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
等到张榜公布时,发现考生叫刘辉。
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就是刘几,为了彻底改变文风,他连名字也改了。
欧阳修很感动。
欧阳修通过大力改革文风,发现了许多人才,经过他的提拔,一个个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苏轼和苏辙。
逸马杀犬于道翻译
逸马杀犬于道翻译逸马杀犬于道原文传说,有一天欧阳修和几个朋友在洛阳郊外游玩,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来不及躲避的小狗。
欧阳修建议大家简要地叙述这件事。
欧阳修和朋友们都是写文记事的好手,大家各自叙述这件事。
一个朋友说:“有犬卧于十字街,逸马蹄而杀之。
”另一个朋友说:“有马逸于街,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说:“都有点罗嗦,若这样使各位老兄去修国史的话,恐怕一万卷也不完啊。
”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是大手笔,你说如何写这件事?”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
”他仅用六个字便说清楚了这——件事,朋友们相视一笑,都称赞欧阳修用词精练。
2. 书马犬事的译文原文:《书马犬事》出处: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译文: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
(他们)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
欧阳修说:“大家尝试记叙一下这件事。
”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用蹄子踩死了。
”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
”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来编撰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欧阳修说:“奔逃的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
”朋友们相视一笑。
扩展资料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马犬事。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①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②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③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④【注释】①凤髻:凤凰式的发髻。
金泥:即泥金(金的屑末)。
玉掌梳:掌形玉梳。
②画眉句: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语本此。
入时无:合时吗?③偎:依偎。
试手初:初次试试自己的手艺。
④等闲:随便,轻易。
怎生书:怎样写。
生,语助词。
【译文】金泥丝带扎着凤形发髻,掌形玉梳插头上是那样美丽。
来到窗前手拉着手,欢声笑语是多么亲昵。
她爱用娇柔的声音问着夫君:“画眉的深浅合不合时宜?”相依相偎,她久久地耍弄着画笔;初次描花,不知如何表达心意。
轻易地耽误了绣花的时光啊,多情的话儿怎能再藏心里。
她含羞含笑问:“夫君呀,鸳鸯二字该怎样书写?”【集评】清·陈廷焯:“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既闲婉,又沈着,当时更无敌手。
……又‘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
视永叔之‘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倚阑无绪更兜鞋’等句,雅俗判然矣。
”(《白雨斋词话》卷一)近代·薛砺若:“(《南歌子》)写得极细腻婉和,最能传出女儿家的心事。
这种女性化的作家,到了李易安——一位最大的女作家,并且很受欧词影响的作家,——便发挥尽致了。
”(《宋词通论》)【赏析】这是一首新嫁娘的歌。
作者以通俗的语言,一系列的动作,富于戏剧性的问话,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写得十分传神,将主人公那娇媚、憨直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
很明显,这首词吸取了民歌的表现手法,颇有民歌的风调,自与当时人们称赏的雅词不同。
但如将这类词视为浮艳之作,那便是一种偏见了。
欧阳修《试笔》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
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
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
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
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作字要熟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用笔之法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
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
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
”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
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
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
”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李邕书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
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学习欧阳修和颜真卿楷书感受
学习欧阳修和颜真卿楷书感受提起欧阳修,最先在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应该是那个苍颜白发,醉态酣然的老头儿。
迫而察之,会看到一个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的文坛巨擘,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最美情郎,是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诗词文章光耀千古,金石遗文,断简残编爱不释手,酒筵歌席,游遍芳丛,潇洒风流。
这样一个姿彩纷呈的人,越来越乐在其中的喜好,唯书法而已。
让我们在《欧阳文忠公集》所录的《试笔》,《笔说》等书论篇章中去寻找答案。
欧阳修在《试笔》自述: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又不厌者,书也。
小编深以为然,自年少以来,爱好众多,人到中年大多都荒废了。
有些是厌倦,不再去做了,亦如小编少时喜欢象棋,杀伐好斗之心正炽,人到中年,经历世事沧桑之后,一切淡然处之,对于以谋算为主的棋类游戏已经提不起来半点兴致。
“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有些是依然喜好,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有心无力,也不能再有进益了,比如小编喜欢篮球,上了年纪后,身体反应跟不上意识,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下极容易受伤,伤过几次后,也就只能当看客了。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唯有书法,历久弥新,好之愈甚。
为何书法能有这等魅力,让人沉醉其间,愈久益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永叔有言:“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
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看看醉翁对书法的态度,我有空就学习书法,不是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磨练技艺。
只是觉得学书法胜过在其他事情上劳心劳力。
难道学书法只是贪图身心的安逸?非也,学书不能不劳,书法之路不可能不动手,也不可能不动脑子,换句话说就是劳心又劳力,那为何书法还能让人在劳累中得欢乐?因为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得静中之乐,唯有书法。
这里有两个字让我们明白书法的意义,一是乐,书法可让人得其乐,沉醉于此,使人身心愉悦。
虽然书坛喧乱嘈杂,但拨开名利的纷纭,超越技法的高下,在明心见性之后,书法的初心是让人快乐,书法的趣味和快乐能够贯穿的持续于整个生命。
【经典诗句】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欧阳修《南歌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
【经典诗句】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欧阳修《南歌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经典诗句】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欧阳修《南歌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译文]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下?”[出自]北宋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过窗下苦笑同心协力,快乐道画眉厚薄入时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注解:凤髻:状如凤凰的发型。
金泥拎:金色地彩带。
龙纹玉掌梳:图案作龙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入时并无:赶得上时兴式样么?时髦么?怎生:怎样。
译文:头用凤钗及金丝带梳饰成发髻,手持如掌大的龙形玉梳。
夫妻相扶含笑走到窗边。
喜欢说“眉色深浅赶得上潮流吗?”妻子搂着丈夫把玩笔管,初次试描刺绣的花样。
轻而易举地耽搁了刺绣的时间,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下?”赏析:此首爱情词,写下成婚夫妻的弯果。
特定之处就是外来语退回去通常春草初恋或花前月下寄情之陈规,通过成婚女子的特定妆髻和深情的语言及动作表情等的描绘,清丽了成婚少妇对丈夫的一片纯情,以及其对美好的爱情生活的珍惜和向往。
全词以生活的顺序,整体表现新妇在闺房向丈夫表白的细节,人物动作性弱,神态极尽,达至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这是北宋欧阳修的一首小词,写一女子的慧黠可爱。
这首词,没清朝词论家们所倚重的微言大义,没所谓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无法自言之情”,有的,就是词人三言两语之中,所勾画出的呼之欲出的生动形象——一个聪颖妩媚,沉醉在在美好之中的女子。
很多人在解释这首词的时候,都把这位女子,定位为新嫁娘,想来是受了“画眉深浅入时无”一句的影响。
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此胶柱鼓瑟。
何况,从词中的语气,那雅谑的成分,远远大于唐诗中新嫁娘的小心谨慎——她分明笃定了自己的画眉深浅入时,却偏偏要问,她知道这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因此,我更女性主义于以为,这就是一个沉醉在在美好之中的女子,快乐的表露。
她深信自己的调皮,也深信自己的偏执狂,但是,她偏偏不敢显露出轻易地则表示出,而是精妙地筹钱唐人的诗句,筹钱鸳鸯的涵义,含蓄而分野地表明出来相许的心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试笔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
欧阳修
试笔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
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
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
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
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
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尝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
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
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
”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
”余独以为不然。
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盖方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
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泝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
”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
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
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
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