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XX年 6月网络班一、目的、任务1、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网络规划与设计。
2、通过设计,基本掌握中小型局域网网络设计及实现的过程。
3、能够针对具体网络情况划分子网,分配IP地址。
4、能进行网络流量、故障分析,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包截获并分析。
5、配置主机的TCP/IP属性,保证网络连通性和所有主机都可以上网。
6、基本掌握网络常用设备的配置。
二、设计内容题目一:公司局域网的组建 1.基本背景描述某公司拥有主机数240台,分布于整座大厦内。
该大厦分为5层,其中经理室和人力资源部位于该大厦的顶层,财务部与市场营销部位于4层,其它的部分和楼层分布分别为:网络设计部1部---3层、网络设计部2部---2层、培训部---1层。
①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内部网络拓扑的设计,要求:全网采用2层的结构,并且为了网络的稳定性,考虑采用冗余拓扑。
同时要求经理室与网络的核心设备相连。
②该公司内网IP 地址规划:/24 ,使用VLSM和 CIDR,并对不同的部门实现VLAN划分技术。
③全网布线采用UTP6类线缆,要求连接用户使用100BASE-T的连接方式,设备之间采用1000BASE-T方式。
2.方案设计①写题为“某某局域网的组建”的网络方案设计书。
要求画出完整的网络拓扑图。
包括设备和布线说明。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对网络中ARP 流量故障和进行截获并分析,并提供截图显示。
④针对不同部门的主机的TCP/IP属性进行配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显示。
以上每一步都要说明设计理,先进行方案描述再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
题目二:校园局域网的组建 1.基本背景描述某中学拥有主机数220台,包括网络控制中心、教师办公中心、多媒体网络教市、学生机房。
不同的部门位于不同的楼宇。
①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内部网络拓扑的设计,要求:全网采用2层的结构,并且2网络班为了网络的稳定性,考虑采用冗余拓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网上视频流的传输初始条件:理论:学完“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课程,掌握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C#、Java、Delphi)及集成开发平台的使用。
实践:计算机学院科学系实验中心提供计算机、软件平台和网络环境。
如果自己有计算机可以在其上进行设计。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主要功能: 1 了解流式实时传输协议,即采用RTP等实时传输协议实现视频流的传输,RTP适合网上的流式实时传输。
2 使用两台计算机进行视频流的传输。
(2)应用所学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知识,利用网络实用程序实现其协议。
(3)编制好网络实用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分析所设计的程序。
(4)设计报告格式按附件要求书写。
课程设计报告书正文的内容应包括:设计题目;需求说明(要求、功能简述)或问题描述;设计说明(简要的分析与概要设计);详细的算法描述;源程序与执行结果(含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使用说明;设计心得(设计的特点、不足、收获与体会);展望(该实用程序进一步改进扩展的设想)。
时间安排:设计时间一周:周1:查阅相关资料。
周2:系统分析,设计。
周3周4:编程并上机调试周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验收安排:17周星期五8:00起到计算机学院科学系实验中心进行上机验收。
设计报告书收取时间:17周的星期五下午5:00之前。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1、设计题目1.1 课设题目网上视屏流的传输1.2 需求分析本次课设是实现网上视屏流的传输,主要是在学习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之后为了了解流式实时传输协议,即采用RTSP等实时传输协议实现视频流的传输,RTSP适合网上的流式实时传输。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体系中的一个应用层协议,由哥伦比亚大学、网景和RealNetworks公司提交的IETF RFC标准。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信息产业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这就对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建立高水平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在20多年跟踪分析ACM和IEEE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紧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潮流,及时制定并修正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是尤其重要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要求,需要我们从总体上优化课程结构,精炼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基础,加强教学实践,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精深,专业课程宽新”的格局。
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和计算机教学计划的需要,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长期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技前沿研究的专家教授积极参与计算机专业教材的编著和更新,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以高水平的科研促进教材建设。
同时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因材施教,强调知识的总结、梳理、推演和挖掘,通过加快教案的不断更新,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未及时反映的学科发展新动向,进一步拓广视野。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水平的科研可以为教学提供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平台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得以接触最先进的计算机理论、技术和环境。
高水平的科研还可以为高水平人才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不但能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而且能熏陶和培养良好的科研作风,锻炼和培养攻关能力和协作精神。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文件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全解
昆明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分:1 学时:1 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系2010年9月目录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三、课程设计时间进度安排 (3)四、课程设计提交成果 (3)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3)六、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4)七、课程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4)八、主要参考文献 (7)附录:一个社区园网的设计例子 (8)一、设计题目和要求 (8)二、设计内容 (8)三、设计成成果及心得 (21)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在理论课完成之后,给学生创造一个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机会。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1周时间,完成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的设计、分析、实施与调试工作。
通过实际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的应用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编写与调试工作,设计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拟定,课题选择时,应保证课题包含有课程的主要内容,或是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内容,整个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应适当,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设计、编程与调试。
三、课程设计时间进度安排四、课程设计提交成果课程设计报告,按照下发的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的要求完成。
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平时成绩(含考勤)40%+任务完成情况40%+小组成员承担任务情况20% 课程设计最终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其中,“优秀”为100分到90分,“良好”为89分到80分,“中等”为79分到70分,“及格”为69分到60分,“不及格”为60分以下。
六、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每个学生提交个人课程设计报告(A4打印稿,不少于10页)按照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的要求完成。
七、课程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题目1:如果某企业规模有1000人,需要对外提供互联网服务,对内提供企业内部服务,并允许员工访问互联网。
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编程技术》实验指导书Last updated: 8/16/2011《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协议设计与编码实现指导书实验1. Windows平台简单套接字编程实验类型:设计性一、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编程工具及集成开发环境:VC++二、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掌握Windows平台上简单的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的套接字编程。
实验要求:(1)在Windows上,编写、编译1个客户机端程序和1个服务器端程序。
要求客户机端程序能发送请求给服务器端程序,服务器端程序收到后能发送本机时间给客户机端程序。
(2)在相同或不同机子上,先运行服务器端程序可执行文件,后运行客户机端程序可执行文件。
TCP/UDP赋予每个服务一个唯一的协议端口号。
服务器程序通过协议端口号来指定它所提供的服务,然后被动地等待通信。
客户在发送连接请求时,必须说明服务器程序运行主机的IP地址和协议端口号来指定它所希望的服务。
服务器端计算机通过此端口号将收到的请求转向正确的服务器程序。
大多数网络编程语言都提供或者使用控件封装了套接字应用程序接口(Socket API),应用程序通过套接字接口调用来实现和传输层交互。
用户目前可以使用两种套接口,即流套接字TCP和数据报套接字UDP。
流式套接字定义了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了双向的,有序的,无重复的数据流服务。
数据报套接字定义了一种无连接的服务,支持双向的数据流,但并不保证是可靠,有序,无重复的。
也就是说,一个从数据报套接字接收信息的进程有可能发现信息重复了,或者和发出时的顺序不同。
套节字API主要包括表1所示的接口。
使用面向连接的套接字编程,通过图2来表示其时序。
套接字工作过程如下:服务器首先启动,通过调用socket()建立一个套接字,然后调用bind()将该套接字和本地网络地址联系在一起,再调用listen()使套接字做好侦听的准备,并规定它的请求队列的长度,之后就调用accept()来接收连接。
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考察现有的网络,进一步掌握课程基础知识与实际网络的联系和区别,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设计名称:××网络系统设计或××单位网络等。
三、设计要求一人一组参与考察,但优点、不足之处、改进设想(方案)的编写不能完全一致。
四、设计过程根据具体的分组情况,调查某网络,做好记录,分析网络的优点与不足,独立写出调查报告。
五、设计细则1. 了解某网络配置情况,写出配置方案;2. 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表明每一段的通信方式及通信带宽;3. 列出设备配置一览表(终端设备除外);4. 说明IP地址的设置情况;5. 分析该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点、不足之处、改进设想(方案);6. 同一单位最多两人参与考察,但优点、不足之处、改进设想(方案)的编写不能完全一致;实用文档7. 15-18周进行设计并完成,时间4周,18周末上交课程设计报告。
六、说明提交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要反映设计要求的所有方面。
对网络的分析要深入,改进方案要独立完成。
课程设计任务书实用文档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计算机网络实用文档学号:08260099姓名:黄丽丽班级:08计61班教师:巩固徐州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用文档设计名称:日期:年月日设计内容:设计目的与要求:设计环境或器材、原理与说明:设计过程(步骤)或程序代码:实用文档设计结果与分析(可以加页):实用文档设计体会与建议:实用文档设计成绩:教师签名:年月日实用文档。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完整版)
校园网络设计一、设计目的1.通过对网络的具体规划和组建,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使用及工作原理,增加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组成的感性认识,初步学会典型局域网络的操作和使用技能;2.加深理解网络分层结构概念,尤其是对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等高层协议软件的通信功能、实现方法,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使用及工作原理,掌握IP地址的配置;3.初步掌握局域网的设计技术和技巧培养开发网络应用的独立工作能力,掌握IP 地址的配置及数据传输过程道贺路由的选择。
二、设计方案校园网络设计拓扑图如下所示:网络中心路由器网络配置如下图:中心服务器IP及网关配置如下图:高级管理用户IP及网关配置如下图:一号楼普通用户1的IP及网关配置如下图:三、设计结果与分析1.方案达到目的(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电子阅览室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不同权限的用户通过网络邻居,电子阅览室或者通过电子阅览室的内网IP地址连接,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完全可以达到客户要求。
同时在外网用户通过通过学校的网站的资料下载链接匿名访问电子阅览室下载课件、软件、资料等,电子阅览室授权用户通过域名,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FTP服务器,使用不同的权限来访问服务器资源。
(2)内建设多媒体教室对外实现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同时提供相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老师、学生、学校领导等相关人员在外网和内网通过不同的域名和授权用户登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完成相关工作,缩短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3)内部用户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通过路由器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
通过路由器管理功能实现针对老师、学生、领导上网做不同的设置,满足他们的相关要求同时对其访问的网站、使用的上网软件、下载和上传等做不同的限制。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通过要求学生相对独立的完成设计题目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理解,并强化学生将计算机网络课本知识和网络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要求1 设计前认真查阅资料、开阔思路,完成方案的初步设计。
2 设计中大胆实践、小心操作,完成设计任务。
3 设计后深入总结,举一反三,完成设计报告。
三、内容和完成步骤1必选单元(1)单交换机实现基于端口的VLAN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将某台交换机的端口划分在不同的VLAN。
以实现连接在相同VLAN 端口上的计算机可以通信,而连接在不同VLAN端口上的计算机无法通信的目的。
通过设计,一方面可以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隔绝不同VLAN 间的广播包也可以提高网络的速度和效率。
●完成步骤a)连接某台交换机的控制界面;b)将不同端口划分在不同的VLAN;c)连接计算机在相同或不同的VLAN上,进行连通行测试。
(2)跨交换机实现VLAN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将两台相互连接的交换机上的VLAN号全局使用,技术上可以使用TRUNK技术的数据包标记功能来实现。
通过设计,可以对多台交换机进行整合,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网络工程的成本,同时也可以简化网络配置。
●完成步骤a)分别设置两台交换机上的VLANb)在准备连接两台交换机的端口上设置TRUNKc)连接两台交换机d)连接计算机在两台交换机上相同或不同VLAN上,进行连通性测试(3)静态路由设计●内容设计要求用两台双口路由器连接不同IP网段的计算机,并使用静态路由技术使不同IP网段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通过设计,可以连通IP地址网段不同的局域网,可应用在园区网的互连和互通的实现上。
●完成步骤a)进行IP地址的规划和分配;b)根据地址分配结果,分别设置两台路由器的接口、地址和路由表;c)根据地址分配结果,分别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连接两台路由器;e)连接计算机在路由器上,进行连通性测试。
201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V1.1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12年12月文件修改控制目录1.设计要求32.网络计算技术的应用设计42.1微机集群MPI并行计算程序设计4 3.网络工程分析与设计63.1 网络应用综合设计与实现63.2 基于SIP协议的VOIP网络设计73.3 外网主机访问内网服务器的方案设计与实现83.4 内外网络邮件同步管理的方案设计与实现8 4.网络系统的仿真分析与设计94.1仿真设计项目A 94.2仿真设计项目B 9 5.网络协议的程序设计与实现105.1滑动窗口协议模拟程序设计105.2 网络协议分析器程序设计115.3 RS232通信程序设计11 6.网络管理综合应用设计136.1 网络监控综合应用设计131.设计要求(1)课程性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网络A》或《计算机网络B》,属于专业必修/限选的实践性课程。
必修学时2周,限选学时3周,可以分散进行,共占2个学分。
本课程属于综合性或设计性,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实践,更加深入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其应用方法,在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管理、性能仿真、网络协议程序设计、网络服务综合、网络计算等方面打下较好的基础。
(2)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属于计算机网络主题,其设计类型有3个方向:(1)网络计算平台应用设计(2)网络工程分析与设计(3)网络系统的仿真分析与设计(4)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的项目开展设计。
(3)分组要求为了体现小组工作模式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小组方式,由学生自行组队。
每组推选组长,负责本组的联络、分工,各成员负责完成分配的任务。
每组人数为3—4人,视项目类型而定。
各班级应在启动后,将分组和项目选定情况汇总,发给指导教师。
(4)指导老师要求为每班安排2名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学生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分组、答疑、日常指导、验收答辩、报告批阅、设计成绩、资料归档等。
重点要把握过程性指导和检查、设计项目验收工作。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前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成一流的课程,是近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努力的方向。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认真完成实验,从实验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曾勇军,参与网络课教学环节的辅导教师还有黎晓军等,此外武东英、朱俊虎等教师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目录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4)1.1学时安排 (4)1.2实验内容 (4)1.3试验要求 (5)1.4验收 (5)二、实验一:PING程序设计(必做实验) (5)2.1实验目的 (5)2.2实验内容 (5)2.3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6)三、实验二: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必做实验) (6)3.1实验目的 (6)3.2实验内容和要求 (7)3.3注意事项 (7)四、实验三:局域网截包程序设计(选做实验) (8)4.1实验目的 (8)4.2实验内容 (8)4.3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8)五、实验四: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选做实验) (8)5.1实验目的 (8)5.2实验内容 (9)5.3模拟实现环境 (9)5.4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0)附录一:参考文献 (10)附录二:实验报告的格式 (12)附录三、SOCKET编程 (17)1、SOCKET规范概述 (17)2、WINDOWS环境下SOCKET基本函数 (18)3、RAW模式的SOCKET编程 (22)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1.1 学时安排本课程设计安排30个学时的上机时间,每周两次,每次150分钟。
2011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Internet基础知识和联入Internet的形式实习时间:6.9-6.13内容1 配置DNS服务器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DNS的定义和功能2)学习在windows 2003 server上安装DNS服务器3)网络上使用DNS域名解析二,步骤:1,DNS服务器的安装下面详细介绍DNS服务器的安装步骤。
步骤一:在“控制面板”中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图标,并在打开如图2所示的窗口右侧选择“添加/删除组件”项,单击【组件】按钮。
图2“添加/删除程序”对话框步骤二:在打开的“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中,如图3所示,选择“网络服务”选项,并单击【详细信息】按钮。
图3 “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步骤三:在如图4所示的对话框组件列表中选择“域名系统”复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后将回到“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并单击【下一步】按钮,这时系统将自动完成DNS 服务器的安装。
图4“网络服务”对话框DNS服务器成功安装后,我们可以执行“开始→程序→管理工具→DNS”命令,打开“DNS”管理控制台,并在其中对DNS服务器进行有关设置。
如图5所示。
图5“DNS”管理控制台窗口2,创建正向搜索区域及相关设置在安装DNS服务器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区域。
所谓的“区域”代表了一个间隔的域空间,将一个域名空间分割成较小而容易管理的区段。
在该区域内的主机数据就存储在DNS服务器内的区域文件中。
如前所述,在DNS搜索中,用户通常要进行正向搜索,即把计算机DNS名称映射为IP 地址。
DNS也支持用户的反向搜索请求,允许用户根据主机的IP地址查询其名称。
在DNS 中需要为正向搜索和反向搜索分别创建正向搜索区域和反向搜索区域。
(1)创建正向搜索区域步骤一:打开“DNS”管理控制台,在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正向搜索区域”,在打开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区域”命令,如图6所示。
图6 在“DNS”管理控制台中新建正向搜索区域步骤二:在打开的如图7所示的“新建区域向导”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算机网络中几种服务器设计与使用的基本方法,提高配置和理解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在Windows平台下(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XP,Windows 2003 Server),选择IIS或Apache,Mdaemon等配置常用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器。
所配置常用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器应包含WWW,FTP,DNS,E_mail,DHCP等。
课程设计的时间为1周时间。
根据给定的指导文档的基本需求,配置常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几种服务器并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每班以一人为一组,先自己独立或合作配置,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考核。
需要上交的文档资料:课程设计报告每人一份三、设计的主要内容按照给定的文档的要求完成以下内容:1、阅读文档:理解和使用一定的平台配置相关的网络常用服务器。
2、实际配置。
不同的软件(IIS,Apache)在不同的平台下可能不同。
最终应该实际成功。
如果不成功,要想办法解决(包括可能要下载不同版本的软件,改变操作平台等)。
要完成的服务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DNS服务器1.1.1 DNS概述1.1.2 Windows 2000下的DNS配置 1.1.3 实验一DNS服务器二、WWW服务器1.2.1 WWW服务器概述1.2.2 Windows 2000下用IIS配置WWW服务器1.2.3 实验三Windows 2000下的WWW服务器构建1.2.4 用Apache配置WWW服务器 1.2.5 实验四用Apache构建WWW服务器三、FTP服务器1.3.1 FTP的工作原理1.3.2 Windows 2000 Server下的FTP服务器配置 1.3.3 实验五Windows 2000下的FTP服务器构建1.3.4 用Serv-U配置FTP 服务器 1.3.5 实验六用Serv-U构建FTP服务器四、E-mail服务器1.4.1 E-mail服务器的概述 1.4.2 用IMail Server配置Email服务器1.4.3 实验七用IMail Server构建Email服务器3、完成网络嗅探程序初步掌握WinSock编程方法,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捕获,并把所捕获的数据包进行最底层协议分析,即MAC层的数据帧分析,理解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格式,以太网数据帧各字段的含义和取值内容,并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学院(部):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41-1342 指导教师: 姚青山2016年6月18日一、课程基本知识1、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验证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验手段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后续课程,特别是路由交换技术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课程设计主要目标教育目标是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技术运用能力,同时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机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局域网拓扑设计的方法;(2)根据局域网拓扑中的设备选型,判断网络连接需要的连接线缆类型。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特别是操作规范的运用;(2)熟练地连接设备,组建网络;(3)配置网络、测试连通性,并实现局域网的资源共享设置和访问;(4)掌握局域网中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测试;(5)掌握WWW、FTP等服务器的配置和访问;(6)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培养专业文档书写的能力3、课程设计内容⑴以方案设计为主,以网络仿真为辅。
⑵课程设计要能尽力完成题目所要求的功能。
⑶详细的拓扑设计及IP地址规划。
⑷实现网络配置与测试(真实环境或仿真环境)。
具体包括:对指定(真实或假定)园区(比如学校、企业、机关部门等)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12020年4月19日《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加深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设计要求培养以下四个方面的业务能力: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提高查阅文献和资料的能力,其中包括提高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组网方案设计和网络布线的能力。
4.提高学生进行技术总结和撰写说明书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用户单位的需求及环境条件、经济状况、人员素质等具体情况,结合当前网络技22020年4月19日术的发展以及软、硬件设备条件,在进行相应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计算机网络组网设计的一般方法,进行相应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组网方案设计联系。
具体要求如下:1.在规定的2周网络课程设计的时限内,完成某种型式的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方案设计(要求所组建的网络能方便地接入互联网)。
设计题目能够自行拟定,也可参照本设计指导书给出的部分参考题目拟定。
2.根据课程设计时间,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按照计算机网络组网方案设计的各个环节(网络规划、网络设计、网络实施、网络测试与维护、网络管理以及网络设备选型、网络布线等),有步骤地开展本课程设计的各项工作。
3.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所选定题目的要求,开展所组建网络的规划设计工作,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最后提交步骤完整、内容详实、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语言流畅、图文并茂,且包含有心得体会的课程设计报告。
4.课程设计期间,要端正学习态度、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独立完成,严禁弄虚作假或抄袭她人成果。
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设计室整洁、安静,保证32020年4月19日正常的教室秩序。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主编辜碧容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上海电机学院2010年6月一、课程设计适用对象以及课程作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软件工程等专业。
课程内容结合思科认证的CCNA,Security CCNA ,CCNP课程部分较为实用的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在企业中在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程旨在为想要进入网络行业发展的大学生,以及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技能,为就业增加筹码。
二、课程计划1.课程说明课程主要特点贴近当前网络的实际需求环境。
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
学员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可以完成对中小企业网络的设计与实施。
旨在教授学生设计,构建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技能。
2.实践环境介绍实践环境要求必须配置全套思科路由器,交换机设备。
型号为2500/2600系列路由器,以及2950/3550系列交换机。
每五位学生一组,每组2台路由器一台交换机。
8组试验的拓扑图如下:三、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1.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掌握VLAN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掌握单臂路由技术的配置掌握路由基本原理和静态路由的配置课程设计需求:1)基本需求:按照拓扑需求配置好PC和各个路由器之间的IP地址。
在交换机的创建2个VLAN,分别为VLAN10.VLAN20,在路由器上配置子接口以及对应的IP地址。
配置完成后,应该PC之间能够互相访问。
通过ping命令测试。
2)高级需求:为了实现全部网络的访问,请在两台路由器设置合适的静态路由,设置完成后。
在PC上去PING 202.100.1.1,应该可以PING通。
课程设计目的:掌握VLAN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掌握单臂路由技术的配置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课程设计需求:1)基本需求:按照拓扑需求配置好PC和各个路由器之间的IP地址。
在交换机的创建2个VLAN,分别为VLAN10.VLAN20,在路由器上配置子接口以及对应的IP地址。
配置完成后,应该PC之间能够互相访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自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组2010年12月目录实验一:网络基本管理及相关操作命令综合实验实验二:交换机模拟配置与网络拓扑设计综合实验实验三:路由器模拟配置与网络拓扑设计综合实验实验四:划分子网及路由协议配置与管理实验实验五:网络数据包的监听与协议综合分析实验实验一、网络基本管理及相关操作命令综合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常用的网络操作命令及格式,巩固所学的网络协议知识,掌握利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状态信息和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1、常见网络操作命令的基本用法1)ipconfig 命令基本原理:解决网络问题时,应受限检查计算机的TCP/IP配置,可以使用IPConfig命令来获得主机配置信息,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
此外,还可查看是否使用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NS、WINS等。
⑴不带任何参数选项使用IPConfig,记录并分析所返回的信息。
⑵ IPConfig /all,记录所返回的信息,并说明含义。
2)Ping 命令基本原理:此命令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数据报。
根据返回的信息,可以推断网络的连通性、TCP/IP参数是否设置正确并运行正常。
按照默认设置,Ping发送4个ICMP数据包,每个32B。
如果网络正常,应该得到4个回送应答。
a)Ping 127.0.0.1。
b)Ping 本机IP。
c)Ping 局域网内其他IP。
d)Ping 网关IP。
e)Ping 远程IP。
f)Ping Localhost。
g)Ping 因特网上服务器。
记录上述操作结果,并说明含义。
3)Tracert基本原理:判定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数据包经过的中继节点清单及到达时间。
a)Tracert 校内各服务器ip地址。
b)Tracert Internet服务器ip地址。
记录上述命令操作结果,说明含义。
4)Netstat基本原理: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链接情况。
a)Netstat 。
b)Netstat –s:按照各个协议显示统计数据。
c)Netstat –e: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
d)Netstat –r:显示关于路由器的信息。
e)Netstat –a:显示所有有效连接的信息。
f)Netstat –n:显示所有已建立的有效连接。
访问校内或校外网络服务,使用上述参数的netstat命令查看当前连接的变化,记录结果,并做分析。
5)Arp:使用该命令,可以查看当前高速缓存中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
a)arp –a:查看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项目。
b)arp –s IP 物理地址:相高速缓存中添加一个静态项目。
c)arp –s IP :使用本命令删除一个静态项目。
运行上述命令,记录结果,并做分析。
6)Route:查看本机当前路由表a)Route print:显示当前路由表中的项目b)Route add:添加一个路由c)Route change:修改数据的传输路由d)Route delete:删除某一路由项目运行上述操作命令,记录结果,并做分析。
7)Net user:查看当前计算机上有哪些用户,使用net user<用户名>查看此用户的权限。
2、网络命令的综合使用8)使用ICQ等及时通讯工具时,可以使用哪个网络命令查看对方的IP地址,如何使用?9)为何ping 本地网关后,使用arp命令可以查看到网关的物理地址,但ping DNS服务器后,使用arp命令却看不到该服务器的物理地址?3、试分析简单网络管理的基本操作,并设计一个网络管理的简单流程。
实验二、交换机模拟配置与网络拓扑设计综合实验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连接和配置方法,掌握使用模拟器进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
实验内容:1、Boson Netsim 模拟软件的安装1)在本机D盘创建文件夹,命名为D:/网络实验;2)从ftp上下载模拟软件存储在上述文件夹中;3)重新启动计算机,并进入user模式,将软件安装在上述文件夹中。
2、使用Boson Netsim对虚拟交换机进行配置运行模拟软件,进入主界面后单击工具栏上的eswitch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Switch1,进入Catalyst 1900交换机仿真命令行配置模式。
-------背景知识:交换机的4种工作模式---------用户模式:”>”特权模式:“#”配置模式:(config)端口配置模式(config-if)**每种模式下可输入?查看当前可用命令1)设置交换机名按下回车键进入用户模式,在该模式下输入enable,进入特权模式,然后输入configure terminal,进入配置模式。
在配置模式下输入hostname myswitch,即将交换机定义为myswitch。
2)配置交换机端口a) 在配置模式下输入interface ethernet0/1,进入端口配置模式。
可双击网络拓扑结构图中的switch查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信息。
b) 打开关闭的端口:在端口配置模式下输入no shutdown,打开默认情况下关闭的端口,输入exit返回配置模式。
c) 设置mac地址表:在配置模式下输入mac-address-tablepermanent 1111-1111-1111。
为端口指定固定mac地址。
d) 在配置模式下输入end,结束配置模式返回刀特权模式。
e)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show mac-address-table 显示mac地址表配置。
f)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show interface ethernet0/1显示该端口配置情况。
>enable#configure terminal(config)#hostname my-switch1my-switch1(config)#interface ethernet0/1my-switch1(config-if)#no shutdownmy-switch1(config-if)#exitmy-switch1(config)#mac-address-table permanent <mac地址> my-switch1(config)#endmy-switch1#show mac-address-tablemy-switch1#show interfaces ethernet0/1<*指定端口0/9动态学习mac地址,并将只允许该mac地址通过此端口通信。
(config)# interface e0/9(config-if)# port secure(config-if)# port secure max-mac-count 1 >3)配置交换机IP地址和缺省网关,以便远程管理交换机。
my-switch1# configure terminalmy-switch1(config)#ip address 192.168.10.10 255.255.255.0 my-switch1(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0.1my-switch1(config)#exitmy-switch1#show ip实验结果分析与要求:1.记录switch 1和switch 2的mac地址表;2.熟练掌握交换机管理的基本命令;3.综合应用并设计一个基于交换机配置的网络管理方案。
实验三、路由器模拟配置与网络拓扑设计综合实验实验目的:掌握使用模拟器进行Cisco路由器配置的常用命令,并能够设计一个基于路由器的网络连接方案。
实验内容:1、背景知识路由器的4种工作模式:1)用户模式:”>”;2)特权模式:“#”;3)配置模式:(config);4)端口配置模式(config-if)。
说明:**每种模式下可输入“?”查看当前可用命令2、熟悉各种工作模式下的基本命令1)在用户模式下显示路由器信息显示版本信息:>show version;显示系统时间:>show clock;显示闪存信息:>show flash。
2)特权模式下的信息显示显示系统当前设置:#show running-config;显示路由器端口信息:#show interfaces;显示网络协议:#show protocols;显示端口IP信息:#show ip interface;显示IP路由信息:#show ip route。
10)进入配置模式、退出配置模式、退出特权模式1)进入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
2)退出配置模式:在router(config)#提示符下输入end,quit,或使用Ctrl+Z组合键,退出配置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
3)退出特权模式:在Router#提示符下,输入exit或logout退出特权模式,返回用户模式。
3、路由器LAN端口的配置1)进入路由器1的配置模式,2)输入interface ethernet0,进入路由器1的Ethernet0端口设置。
3)配置以太网端口IP地址,格式为 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
4)打开端口5)退出端口配置模式,回到特权模式。
6)显示端口配置参数:show interface ethernet0。
4、WAN端口的配置1)进入特权模式2)输入interface serial0,进入端口配置模式3)配置串口IP地址:输入格式为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
4)打开端口5)在特权模式下查看配置参数实验结果分析与要求:1.记录上述命令执行的顺序及结果。
2.熟练掌握上述操作命令。
3.掌握路由器配置与网络性能的关系,设计一个多校园网互联的网络方案,并评价其特点。
实验四、划分子网及路由协议配置与管理实验实验目的:通过使用Cisco路由器模拟器软件,学习掌握划分子网及RIP协议的配置方法,能够进行网络的子网设计与划分。
实验内容:1.划分子网该实验主要用到Router4、Router1、Router5、Switch1和PC1。
其中Switch1不需要设置,三台路由器和PC1均需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请同学填写下表,事先分配好IP地址,所有设备的子网掩码统一采用255.255.255.0。
网内IP地址范围请采用专用地址空间:172.16.0.0-172.16.31.255,或者192.168.*.*。
2.配置各路由器的端口按照实验五的步骤,分别配置Router1,Router4,Router5的各端口,并使用hostname命令分别为上述路由器命名。
端口配置好以后,请使用show interface命令查看配置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