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孤僻孩子的个案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孤僻的小女孩》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孤僻的小女孩》一、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小女孩,今年5岁。
她的父母都是忙碌的白领,平时工作较忙,与孩子的交流时间较少。
小明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经常一个人在角落里玩耍,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她的表现也相对孤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对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也不太接受。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方面: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与孩子的交流时间较少,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
这导致小明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2. 性格特点:小明天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这使得她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有些拘谨和胆怯,不敢主动与他人互动。
3. 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于小明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她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然而,由于她的孤僻性格,她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关注,这使得她更加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交往。
三、干预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建议小明的父母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同时,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2. 培养自信心:鼓励小明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游戏、表演等,让她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同时,老师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她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
3. 提高沟通能力:通过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如合作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小明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她的沟通能力。
同时,老师要耐心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让她逐渐敞开心扉,敢于与人交往。
4.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像小明这样的孤僻孩子,要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要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干预措施的实施,预计小明的孤僻性格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她会逐渐敞开心扉,敢于与人交往。
幼儿园案例分析内向的孩子
幼儿园案例分析:内向的孩子幼儿园案例分析:内向的孩子孩子的天性本应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的。
可有的孩子却沉默寡言,不主动与周围人交往,不会与同龄伙伴游戏。
这些孩子身体、智力发育正常,就是性格偏内向、胆小、孤僻。
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探讨游戏对这类孩子的影响,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情况分析晨晨是一名四岁的小男孩,每天来上幼儿园都要爷爷一直抱到教室里。
平时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从不主动与老师、小朋友说话,也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
遇到困难,不会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而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哭泣。
经了解,晨晨从小是由爷爷带大的,由于爷爷觉得他个头小,身体弱,怕被别的孩子欺负,所以总是把他留在家里,极少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
这种封闭式的教养方式是造成晨晨胆小、孤僻、退缩的主要原因。
观察记录一开学一个月了,晨晨虽然不再要爷爷抱进教室,但他来到幼儿园以后就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跟任何人说话、也不玩玩具。
我拿来一小篮子雪花片放在他面前,可是他瞟了瞟那些玩具,碰也不碰,依旧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
我说:“雪花片可好玩了,可以搭飞机、大炮呢。
”晨晨摇摇头,依旧一声不吭,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
分析:很显然,晨晨还没能适应新的环境,对老师、同伴、周围的一切还很排斥。
这时候,如果老师过分关注或强邀他参加活动,他就会不自觉地去抵制。
要使他能接受老师、小朋友,适应新的环境,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观察记录二晨间活动开始了,我和几个孩子玩抛接球。
晨晨站得远远的看着我们。
我对他说:“你想玩吗?来啊!”晨晨一听,边摇头边往后退。
我没有强求他,由他先在一边看着。
忽然一不留神,浩浩的球打到了我的鼻子,孩子们哈哈大笑,晨晨也露出难得的笑容。
我乘机又一次邀请他:“晨晨,来一起玩吧!你看多好玩啊!老师轻轻地扔给你,你一定也能接住的。
”这次,他没有再拒绝,慢吞吞地走了过来。
我轻轻地将球抛给他,他连忙伸出小手一接,接住了。
我冲他伸伸大拇指,示意他再将球抛给我。
性格孤僻内向个案研究
性格孤僻内向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刘心洁,女孩,五岁。
在与家长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刘心洁的妈妈就特别交待孩子性格孤僻内向,不爱动,不喜欢与别人交流。
希望老师多费心开导,作为老师,对家长这样的要求很是理解,因此决定全面观察和了解这个孩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这孩子确实“与众不同”,爷爷送她来幼儿园时,从来没见她高兴过,上课了,她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自顾自的卷着衣角玩,也不说一句话。
课堂上从不发言。
玩具放到她的面前她才玩,别人抢她也不反对,一点表情也没有。
室外游戏活动时,刘心洁静雯站在一个地方就不动了,对于滑梯、蹦蹦床等大型玩具也不感兴趣。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她玩,老师鼓励孩子们和她玩,不一会儿孩子们就会弃她而去,因为她根本就不和人家玩,看着孩子孤零零的站在那里,我很心疼,开始寻找导致孩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矫正方法与措施:1.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
我们向家长介绍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
不定时的给家长提供育儿的相关信息。
2.鼓励家长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
3.多抽出时间教孩子接触社会,如参加野餐、游玩等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交流。
4.爷爷看管的时间里,要给孩子创造与生人交往的机会,逐步培养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方法。
5.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6.平时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
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7.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
鼓励孩子从事简单的社会交往。
外出时锻炼孩子主动跟熟人问好,逐渐地熟悉周围环境。
8.家长好好引导,利用自己的家庭教育资源,鼓励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增长知识、经验,提高各种能力。
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
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第一篇: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一、案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朋是一个很不爱说话、性格相当孤僻的孩子,在学校他很少和老师说话,同学们和他说话时,他也很少与人交谈,这对同学们和他之间的沟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学校老师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了解,原来小朋在家里也是如此:小朋的妈妈是养花专业户、平日里忙于整花、卖花,一天从早忙到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
小朋的爸爸又经常出差,在家团圆的日子都很少,所以小朋从小就很少和父母说话,也很少叫妈妈,从来没有带朋友或同学到家里玩过,到了现在也是一个人玩。
二、资料分析与收集(1)收集:1、通过案主自述: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生活环境,在家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可以得知有关案主和他人关系的大量情况;还可以了解案主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2、通过对案主家人及其周围有关人员(包括同学、朋友、老师及邻里)的访谈,了解案主的基本资料及日常行为,了解他人对案主的评价,也可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与案主相关的资料。
3、通过观察案主,了解其言谈举止、互动方式、感情表现等情况。
(2)分析:1、家庭环境因素由于其父母都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小朋的教育,也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使小朋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让小朋感到孤独。
2、自我意识太强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
青少年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会将自己隐藏起来。
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又不愿告诉别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
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
3、自我评价不当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往往缺少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
小朋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关爱等原因导致其自卑心理,不善于与人交往,缺少朋友,使得他产生孤独感。
帮助孩子走出孤僻——托班个案分析
帮助孩子走出孤僻——托班个案分析
昊昊在班里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入园后他总是不愿与老师交流,不愿意与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拒绝参加一些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而且自尊心很强!他每次小便总是害羞不愿与老师讲。
我们对他采取了很多的办法,但是效果不是很大,他还是很孤僻。
由于家庭中过分地保护和幼儿内向、胆小的个性,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固执、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心理。
教师是孩子的朋友、伙伴、指导者,也是孩子的心灵依靠,我们要给予他们安全感,同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有着敏感的自尊心,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热爱孩子、尊重孩子,在维护孩子的自尊时,教师也要随机应变采取适当的教育,让孩子健康活泼地成长!
1。
大班幼儿“孤僻退缩型”行为个案分析
大班幼儿“孤僻退缩型”行为个案分析案例描述:刘锦泽小朋友是独生子女,该幼儿性情温顺、孤僻,胆小,在班里行动畏首畏尾,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哭,不知道怎么解决。
但她对语言活动很感兴趣,她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又对她们说话的欲望。
因其父母对她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工作很忙,锦泽平时全由奶奶照料,奶奶更视他为掌上明珠,总把她当小孩子对待,处处关心,事事包办,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
平时在家时,她喜欢看看书,玩玩玩具,不太和小区里其他小伙伴玩,也极少出门。
在幼儿园里,她经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由于我带她的时间比其她两位老师长,她的目光总是聚集在我的脸上,一刻也不敢离开。
游戏时总是自己单独玩,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任凭老师怎样引导都无计于事,老师和小朋友邀请他时,她总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动不动就哭了。
但是锦泽很爱听老师和小朋友讲故事,在上课集体回答问题时表现较积极,而在老师单独提问时却不说话了。
行为分析:从刘锦泽小朋友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她存在着退缩行为的问题。
形成原因之一:遗传因素胆小、退缩的行为存在一定的生物基础。
在和家长的交往中发现锦泽的爸爸妈妈和奶奶也都不善于和老师沟通,除非老师主动和他们交流。
有一次她奶奶有事想提前接锦泽回家,因为来园了我没看到,以至于她在教师外站了很久,直到我看到后走过去,她才告诉我自己来的目的。
所以锦泽的胆小、退缩行为与其父母的遗传也有关系。
形成原因之二:环境因素因父母工作忙,与孩子情感交流的时间甚少,锦泽由奶奶带,奶奶对其过分地照顾与溺爱,极少外出玩,经常封闭在家里的小天地里,生活环境极为单一,缺乏与小朋友玩耍的环境,孩子的社交能力没有得到适当地锻炼,以至于她难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环境。
也就是说,是家长没有给其提供与人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忽视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要,则社会性发展就延迟,最终形成退缩行为。
采取措施:退缩行为阻碍了幼儿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影响其社会化和认知的发展,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帮助孩子走出孤僻——托班个案分析
帮助孩子走出孤僻——托班个案分析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五岁的男孩,刚刚进入托班。
在家庭环境中,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因此,小明从小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由于父母的忙碌,小明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较弱。
2. 个性特点:小明天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使得他在托班中很难融入集体。
3. 托班教育环境的不适应:对于刚进入托班的小明来说,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让他感到不适应,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孤僻性格。
二、干预措施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师要主动与小明的父母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孤僻性格的问题,并请家长在家中多陪伴孩子,增加与孩子的互动。
2.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逐渐打开心扉。
3. 个别关注与引导:教师要关注小明的表现,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时,教师要引导小明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要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小明参与其中,通过活动增进他与其他孩子的感情,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5. 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孤僻性格,教师可以请教心理专家,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建立自信,克服孤僻心理。
三、效果评估1. 观察小明在班级中的表现,看他是否能够逐渐融入集体,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2.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表现是否有所改善。
3. 对小明进行心理测试,评估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有所好转。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的实施,相信小明的孤僻性格会逐渐得到改善,他能够在托班中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心理辅导个案——————性格孤僻、厌学的小女孩
心理辅导个案——————性格孤僻、厌学的小女孩第一篇:心理辅导个案——————性格孤僻、厌学的小女孩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性格孤僻、厌学的小女孩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案例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吴秋华,女,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
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
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她。
父母是小商贩,无暇顾及她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她,平时住在奶奶那里。
奶奶没有文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她的奶奶说上去根本不听。
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
(二)原因分析她的心理问题是从家庭成员对她的过分满足、迁就和教育误导开始的。
爷爷、奶奶的话对她影响很大:反正学不到什么,不去就不去吧。
父母由于忙于生意,对她不闻不问,所以她经常找借口这疼,那伤,奶奶就让她不上学,任由她在家不到学校。
造成她和其他学生格格不入,不合群,一到学校就感到孤独,害怕,产生害怕学习的焦虑性格。
家庭教育个案
雨露滋润让孤僻的孩子走出生活阴影乌苏市第四中学刁红梅一、家庭基本情况小龙,男,汉,2000年出生。
短短14年的生活,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件,自小生活在外婆家,6岁时很少见到父亲,8岁时父母离异,11岁时母亲去世,12岁因心肌炎休学。
13岁时重读初一因同学的欺负逃避上学一个月。
母亲去世后父亲的事业终于有了起色,加之深感愧对孩子,想弥补孩子,但父子隔阂很深,父亲与外婆的关系也紧张,很多教育观点有冲突,加之父亲教育方法简单急躁,缺乏技巧与耐心,造成孩子抵触父亲。
二、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1、孩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安全感。
周围没有特别要好的同学,遇到问题经常自己生闷气,躲在房间几个小时甚至连续一周不出来,身体瘦弱,经常生病。
2、下课时间很少和同学玩耍,经常是在座位上看别的同学玩,班里几个调皮的学生故意拍打他,也只是一味的躲避,从不敢声张,出入基本都是独来独往,孤僻不合群。
3、学习基础较差,上课爱走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是听别人说,缺乏主见。
三、造成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和谐的家庭可以说就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反之,破碎的家庭,坎坷的童年可能是孩子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必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1、家庭不稳定,家庭成员间关系紧张,孩子长期生活在外婆家。
父母的争吵,关系冷漠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外婆对父亲的不满让孩子羞愧又无助;因为孩子坎坷的命运,瘦弱的身体老人又过分溺爱纵容孩子,导致孩子性格的多重性。
2、母亲离世后一家人更觉孩子可怜,孩子稍有不适就请假,情绪不好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外婆一味的迁就孩子。
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同学间的矛盾缺少疏导、指导,导致孩子在家脾气很大,在外遇事胆怯,缺乏应对的能力,缺少沟通交流的能力。
3、父亲虽然有心管孩子,但生意忙碌,也只能靠老人带孩子,家庭本身固有的矛盾,加之教育观念的不同,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孩子钻空子,逃避困难,不思进取。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
3.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给于她与社会交往的权利。
4.教师进行更加积极的引导,引导其与周围伙伴建立起良性的关系。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小结
辅
导
结
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舒涵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记录(一)【1】
个案
基本
资料
姓名
贾舒涵
性别
女
辅导教师
范雪艳
班级
海豚班
年龄
3
辅导时间
.10
个案
来源
贾舒涵小朋友入园时间相对晚一些,可经过入园后一直情绪很难控制,不爱与周围小伙伴交流,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问题
行为
资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贾舒涵:女,3岁半,幼儿园小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大部分时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时间
幼儿行为实录
分析
教师指导策略
辅
导
经
过
.11
在绘画活动中,只见她一会功夫就换了好几张纸,然后开始四处张望,见没人理会她,开始把椅子弄得“吱吱”响,我走了过去,,她赶紧捂住画纸,我摸了摸她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画?”她从嗓眼里发出了蚊子大的声音:“我不会。”说着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虽然该幼儿对能力较强的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信,但她碰困难的时候对自己还是缺乏自信,没有足够的信心克服困难
关于小学生性格孤僻的个案研究
室外游戏活动时,篮球放到她的面前她才玩,别人抢她也不反对,一点表情也没有。在一个地方就不动了,对于任何活动也不感兴趣。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玩,老师鼓励同学们和她玩,不一会儿同学们就会弃她而去,因为她根本就不和人家玩。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
三、个案辅导策略
通过对田苗苗的分析,我想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我班有一名学生叫田苗苗,她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母亲经常为柴米油盐的问题争吵不休,她的家庭给了她一个不和谐的深刻印象。在她五岁那年,父母因各种原因离异,她从此跟爸爸生活。父母离异后,母亲还能隔三差五地来看她,问寒问暖。但后来,母亲嫁去她乡,有了自己的家庭,从此,母亲来看她的次数少了。不久,父亲也再婚了,婚后,继母生下一个弟弟。继母又对她漠不关心。父亲比较重男轻女,偏爱她的小弟弟,如果有什么事,总是拿她出气。这使她有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另外,田苗苗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邻居一件漂亮衣服,事发后,尽管她认识到错了,并把它还回去了。但还是受到邻居的谴责和继母的打骂。在此事件后,田苗苗的继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她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她,还在左邻右舍前令她难堪。于是,她就变得沉默寡言,终日抑郁不欢,疑心较重,缺乏爱心,很害怕回家。她还觉得在家里,父亲喜欢的只有弟弟,并不爱她,她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此外,同学们也时常拿这件事讽刺她,同伴们也嘲笑她,说她是个会做贼的坏女孩。这深深地影响了她正常的生活和心理,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可她内心还是有一道不可跨越的心理障碍。田苗苗常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曾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二)、积极争取家校配合
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分析其性格特征,寻找突破口,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找该生父亲、继母谈心,让她们了解该生的表现及其女儿畸形性格形成的原因,使她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让她们平时多关心她,多给她点家庭温暖,让家长对她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给家长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要求父母每天有一方能在家中,并挤出一定时间亲近孩子,保证有跟孩子交谈;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学一起玩耍,节假日带孩子外出玩或到亲朋好友家串门,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家长经常与孩子玩亲子游戏,建立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与她亲生母亲联系上,让她亲生母亲每月写一封信或每周打一个电话给她,让她感觉到亲人就在她身边,并没有抛弃她,还在关心她的成长,让她享受到人间的亲情。
孤僻型学生的个案分析与防治
孤僻型学生的个案分析与防治九里一小王俐力一基本情况孩子的天性应该是活波可爱的,孤僻本不应属于他们。
但就有这样一些学生不喜欢与人交往,总是独来独往,不关心周围的人或事,不参加群体活动,好像与世隔绝似的,在六年级二班就有这样一位性格孤僻的学生。
她叫陈晓玲成绩偏下水平的平凡学生,,在班级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类学生, 存在较为严重的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从来不主动和同学交往,下课时就坐在座位上看书,不做任何游戏、活动.有一次下课同桌互相背课文,她宁愿一个人背也不原意理同桌, 同桌实在忍无可忍,大喊了她一声,她这才抬起头来,以惊异而且反感的目光看了同桌一眼,然后又低头看起自己的书来。
从此,同桌再不找她背课文,其他同学也很少跟她交往,这让陈晓玲看起来更加孤独、自闭。
二原因探究(一)家庭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但是爷爷奶奶精力有限陈晓玲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有烦恼也没有父母在身边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于是什么都喜欢闷在心里,因为自己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为人冷漠的习惯,不关心同学不关心集体,时常抱着及时发表意见也没人听的心理,总是让自己游离于班级之外.家庭教育不科学,使得亲子关系紧张大部分家长都对家庭科学教育不甚了解,他们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所以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民主性。
比如陈晓玲的爸爸妈妈总是节衣缩食把好的都给她只从物质上去满足,而不去关注孩子真正想要哦什么,结果孩子不领情,家长也找不到原因,不知道该怎么办(二)环境和教育方面原因陈晓玲在班级中的成绩不是很好而且性格内向没什么特长在学校老师一般关注的是那些成绩特别优秀或者特别调皮的学生,长期在家中和学校很少听得到赞扬的声音,即时有了进步也得不到肯定不如保持现状.于是在同伴交往中陈晓玲往往表现出自卑,甚至低人一等.还要装做什么都不在乎.同时在六二班这个集体有个特点就是有许多不管是成绩还是表现都特别优秀的女同学,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孩子俞加否定自己,越来越孤僻.(三)自身交往技巧的缺乏不管在学校还是家中家长和老师都首先关心的是成绩分数,对孩子人际交往上指导得比较少,总觉得这些孩子长大了自己就会明白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那些都不用太在意了.其实孩子的社会属性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将伴随孩子今后的岁月,所以这时候如果忽略的话,孩子将很难站起来,继续活在自卑孤僻的深渊里.适时得交给孩子交往的简单方法原则技巧,为他们健康成长铺路.因为不管是谁都不能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需要关爱他人,以及别人的关心帮助体验人生的美好.二防治的方式方法1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多关心孩子,在条件允许下最少能留一个人在家给予孩子不仅物质上海有精神上的关心,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家中的一员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体验家的快乐.由于家长外出工作常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久了就变得孤僻,也要让孩子从家庭这个小圈圈走出来,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走走亲戚串串门子增强其交往能力,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往老师应告诉孤僻学生的家长,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个性孤僻孩子的个案
个性孤僻孩子的个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攻击性行为或其他各种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孩子。
这些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
因此,我有选择地将“孩子在校与人共处”作为研究对象。
“学会共处”是一个人生活快乐、学业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班的李小宁同学却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让人掺和,我觉得他缺少与人交往的精神。
一、个案描述:今天是最后一节课是科学课,教室里热闹非凡——孩子们正在进行实验活动李小宁双手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似乎都不存在……平时在校情况:李小宁瘦高个,戴一副眼镜,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
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他没有做是实验探究,他喜欢看书、绘画,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
在家情况:在家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
喜欢破坏玩具二、个案分析:1、自身因素。
家里是个独子,天性内向的他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
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
2、家庭因素。
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没有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李小宁的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奶奶对他过度宠爱有加,在家里是他的“专职玩伴”,被他呼来呵去的。
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
3、班级环境因素。
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上学期因插班进来,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也不愿意主动和人讲话,与人交往。
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记录(一)
个案
基本
资料
姓名
贾舒涵
性别
女
辅导教师
范雪艳
班级
海豚班
年龄
3
辅导时间
个案
来源
贾舒涵小朋友入园时间相对晚一些,可经过入园后一直情绪很难控制,不爱与周围小伙伴交流,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问题
行为
资料
贾舒涵:女,3岁半,幼儿园小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大部分时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个案
背景
资料
家庭生活:长期与爷爷奶奶居住,特别依赖自己的奶奶,不愿与老师与周围小伙伴交流。
个人状况:性格较为孤僻,很少主动与别人交流。
分析
和
诊断
幼儿长期由爷爷奶奶抚养,隔代抚养的老人对幼儿较为娇惯,且多数时间都在家里玩耍,很少有社会交往,从而导致幼儿较为孤僻。
辅导
计划
和
策略
1.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给予幼儿自己经历与尝试的机会。
2.父母应多陪陪孩子,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更多的亲密感。
3.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给于她与社会交往的权利。
4.教师进行更加积极的引导,引导其与周围伙伴建立起良性的关系。
特殊儿童个案追踪小结
辅
导
结
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舒涵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加强爱心教育通过谈心和故事,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能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教育案例之孤僻(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九岁的小男孩,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
自从进入学校以来,他就一直独自坐在教室的一角,很少和其他同学互动。
在课堂上,他总是低头不语,不愿意回答问题。
下课铃一响,他就赶紧收拾书包,独自离开教室。
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的孤僻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帮助他融入集体。
二、案例分析1. 孤僻的原因(1)家庭因素:小明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忙于工作,很少陪伴他。
这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2)性格因素:小明天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这使得他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有些笨拙。
(3)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的班级同学关系紧张,部分同学对他的孤僻态度导致他更加封闭。
2. 孤僻的危害(1)影响心理健康:孤僻会使小明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2)影响人际关系:孤僻使他难以融入集体,导致他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
(3)影响学业:由于不愿与人交流,小明在课堂上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关注小明的生活,多陪伴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教育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性格,引导他们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孤僻。
(3)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2. 学校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勇敢面对自己的孤僻。
(2)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学们互动,增进彼此了解。
(3)加强师生交流,关注小明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指导。
3. 同伴教育(1)鼓励同学主动与小明交流,帮助他融入集体。
(2)开展同伴互助活动,让小明在互动中学会与人合作。
(3)引导同学们尊重和理解小明的孤僻,共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方面:家长积极参与小明的教育,关注他的生活,多陪伴他。
同时,家长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性格,与小明共同面对孤僻问题。
2. 学校方面: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小明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此外,班级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主动与小明互动,使他逐渐融入集体。
案例:孤僻、任性的幼儿教育
案例:孤僻、任性的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的领域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性格特点的孩子。
其中,孤僻和任性的幼儿往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引导。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孤僻、任性幼儿教育的案例,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一些启示。
小明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刚进入幼儿园时,他表现出了明显的孤僻和任性。
他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自己的玩具。
当老师组织集体活动时,他也不积极参与,甚至会故意捣乱。
经过与小明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小明在家中也是比较孤僻的,很少与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
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与小明交流的时间也比较少。
而且,家长对小明比较溺爱,几乎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这也导致了小明任性的性格。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教育计划。
第一步,我们尝试与小明建立良好的关系。
每天早上,老师都会主动与小明打招呼,给他一个温暖的微笑,并轻轻地抱抱他。
在课堂上,老师会特别关注小明的表现,及时给予他鼓励和表扬。
比如,当小明偶尔回答对一个问题时,老师会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夸奖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认可的喜悦。
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我们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小组活动。
开始时,小明并不愿意参与,但老师并没有强迫他,而是耐心地引导其他小朋友主动邀请小明一起玩。
慢慢地,小明开始接受了小朋友们的邀请,虽然还有些拘谨,但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小明的良好行为习惯。
当小明任性地发脾气或者乱扔东西时,老师不会立即批评他,而是先冷静地等待他情绪稳定下来,然后用温和的语气与他沟通,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同时,我们会给他一些正面的榜样,比如表扬其他表现好的小朋友,让小明明白应该如何做。
我们还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小明的成长。
建议家长多抽出时间陪伴小明,与他一起阅读绘本、做游戏等。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能过度溺爱孩子,要适当拒绝他不合理的要求,并给他解释原因。
儿童性格缺陷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就读于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一般。
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
从小,小明就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沉默寡言、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等。
在学校,小明常常被同学孤立,学习成绩也一直提不上去。
老师和家长都十分担忧小明的性格缺陷,希望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他改善性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家里,父母忙于家务,很少与小明交流。
这种缺乏关爱和陪伴的家庭环境导致小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此外,父母在教育小明时过于严厉,使小明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
2. 学校教育因素小明所在的班级,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小明学习成绩一般,容易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
在课堂上,小明很少主动发言,老师对他的关注度也不高。
这种教育环境使小明更加封闭自己,缺乏自信。
3. 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小明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性格缺陷。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关注小明,多陪伴他。
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与他交流,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2)调整教育方式。
父母要尊重小明的个性和兴趣,避免过于严厉的管教,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鼓励小明参加集体活动。
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小明可以学会与人交往,提高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关注小明,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老师要关心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他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小明认识自己的性格缺陷,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鼓励同学关心小明,帮助他融入集体,提高他的自信心。
3. 社会环境(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小明正确看待社会竞争。
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
(2)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明应对压力的能力,帮助他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案例:孤僻、任性的幼儿教育
案例:孤僻、任性的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的领域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性格特点的孩子。
其中,孤僻和任性的幼儿尤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特别关注与引导。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行为表现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的原因。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如何对孤僻、任性的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
幼儿姓名是一名五岁的小男孩,在幼儿园里表现出明显的孤僻和任性。
他很少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总是独自待在角落里。
在集体活动中,他也常常不配合,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一旦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不止。
经过与幼儿姓名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他的家庭环境较为特殊。
父母工作繁忙,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几乎有求必应,这导致了他任性的性格。
同时,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的亲密交流和陪伴,他内心感到孤独,逐渐变得孤僻。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采取了积极的沟通策略。
每天都会花时间与幼儿姓名单独交流,关心他的生活,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耐心的倾听,让他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逐渐打开心扉。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会特别关注幼儿姓名的表现,给予他更多的参与机会,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积极行为。
比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幼儿姓名画了一幅很有创意的画,教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也增强了他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帮助幼儿姓名改善孤僻的性格,教师还组织了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活动,鼓励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姓名逐渐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逐渐融洽起来。
同时,教师也与家长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建议家长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如一起阅读绘本、做手工等。
家长也意识到了之前教育方式的不足,开始改变对孩子的溺爱行为,建立起合理的规则和约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幼儿姓名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在集体活动中也能积极配合,任性发脾气的情况也减少了很多。
幼儿孤僻行为的个案分析
幼儿孤僻行为的个案分析幼儿孤僻行为的个案分析一、幼儿表现:TT是个小班的孩子,初次见TT是在家访的时候,那时的他在家里跑来跑去,一会给我们看他的金鱼,一会躲在门后看着我们谈话,又过一会推出他的小自行车骑给我们看,又或者粘在外婆身后。
感觉像个调皮的小男孩。
可是他的妈妈却告诉我说TT是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平时出去玩都寸步不离的跟着爸爸妈妈,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会退让,不玩了,她特别担心,TT上幼儿园能适应吗?的确,TT 是个是一个行为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具体表现如下:(1)性格很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
(2)胆小,不喜欢表现自己。
(3)不善表达、话语少、和老师交流较少,不主动和别的小朋友交流。
即使偶尔和老师或者小朋友讲话时,也总喜欢把手指含在嘴里,显得异常紧张。
在区域活动时,小朋友有的在建筑区玩,有的在娃娃家玩,还有的合作完成积木,大家玩的不亦乐乎,唯独TT喜欢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是看着别的小朋友玩。
二、情况分析:TT是第一次上幼儿园,会紧张,焦虑,不喜欢与别人交流是正常的。
但是时间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熟悉起来了,都能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了,TT还是这样。
通过与TT妈妈的交谈,我们了解到TT小时候很少到外面玩,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家里一个人玩玩具。
与外界接触的太少,一直都是外公外婆带着。
经过分析得出:(1)老师往往认为TT不太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于是在游戏的时候他说不要玩的时候也就不去勉强他,其实他是会玩的,只是希望老师能够多鼓励他。
有的时候我发现在户外活动时,TT常常一会看看在玩的小朋友,一会看看老师,好象想让老师再鼓励他一下。
(2)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不认识班上的.小朋友,陌生的语言环境和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和群。
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纳。
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有的时候他看到其他幼儿和老师亲亲抱抱,TT的眼中尽是羡慕。
(3)TT性格内向,与外界接触的较少,不知如何去与别人交流,害怕周围的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孤僻孩子的个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陈丽
一、个案描述:
今天是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最后一节班队活动课,教室里热闹非凡——孩子们正在举行击鼓传花猜谜语活动。
掌声、击鼓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第一排倒数第二个座位上,王伟豪双手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似乎都不存在……
平时在校情况:王伟豪瘦高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
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他由原来的学校转到我班,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生活了已近一年的时间。
他喜欢看书、绘画,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
在家情况:在家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
喜欢破坏玩具。
二、个案分析:
1、自身因素。
家里是个独子,天性内向的他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
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
2、家庭因素。
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没有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王伟豪的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奶奶对他过度宠爱有加,在家里是他的“专职玩伴”,被他呼来呵去的。
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
3、班级环境因素。
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上学期因插班进来,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也不愿意主动和人讲话,与人交往。
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
一段时间后,他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纳,于是逐渐成了远离集体的“排斥儿童”,时常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采取攻击破坏行为。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他的观察也不够细致,对他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三、教育策略:
1、家校配合。
经常利用家访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分析其性格特征,寻找突破口,采取相应的措施。
利用早晚入校离校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多和孩子交流,主动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为帮助指导家长更好地做好王伟豪的转变工作,给家长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
(1)每天挤出些时间亲近孩子,保证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说出一天的学校生活,认识的新伙伴及有趣的事情等。
(2)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
节假日带孩子区公园或亲朋好友家串门,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欢迎主动上门来玩儿的小伙伴,并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和感兴趣的玩具等。
(3)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
家长经常与孩子玩亲子游戏,建立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2、观察学生在校情况。
(1)作为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捕捉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每一件有教育价值的事情,切不可视而不见,而应及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使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个性的发展。
对于王伟豪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他锻炼的机会,有意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王伟豪早上到校比较早,我就经常委托他整理图书角,摆放桌椅,并有意识地在大家面前夸奖他,让他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
(2)通过故事《狼来了》,对王伟豪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否则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做人要诚实,学习也是同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能自己欺骗自己,照搬别人的东西,要相信自己。
(3)教师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王伟豪,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增进他与老师的感情。
(4)平时多组织一些合作性的游戏,让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给他与大家相处的方法,体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5)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逐渐提高王伟豪的参与意识。
(6)争取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经常交换意见,了解他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辅导的效果。
(7)期间,发现他有反复,也尝试冷却处理,给其面子,顾其自尊,婉转提示。
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王伟豪有了明显的转变:刚开始时他是为了喜欢该游戏而勉强和同伴在一起玩,但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慢慢地与同伴产生了友情,并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现在他可喜欢为集体做事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朋友,自由活动时间,他有时和同学下棋,有时和大家一起去认挂图上各国的国旗,有时和小朋友一起看书,有时……现在他体验到了同伴、老师、父母亲的关爱,感受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木然的表情已失去,灿烂的笑容悄然而至。
总之他现在能主动找同伴玩耍,应该说我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