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共2课时)

合集下载

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2)doc

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2)doc

懒惰的智慧一、课程目标: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策略:讨论法、问答法、比较阅读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学活动一、导入1.师:懒惰也有智慧?如果不是读到这篇文章,我们对“懒人”的成见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不过,作者在这里讨论的和一般意义上的“懒人”可有所不同,在鼓励创新意识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发无疑是及时而有效的。

请大家阅读文章,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一,让学生谈谈对本文所讲的“懒惰”的理解。

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2.谈论自己对“懒惰”的理解。

(1)懒惰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智博”而非“拼搏”;“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意识等等。

(2)智慧作者在文章中讲的是指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二、分析文章结构1.本文与常见的“总一分—总”的论证方式不同,提出观点的方式和论证过程不同常规,请大家细读课文,划分段落。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3.师:第一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从第1 自然到第3自然段,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从论证角度上看也是不断变化,请大家稍作分析。

思考发言:先是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又是正面论证。

4.师:第二层是4、5段,它又是用什么作论据进行论证的呢?4.思考发言: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懒惰智慧的表现,理解其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品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追求时髦。

(3)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心家人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懒惰智慧的表现,理解其内涵。

2. 教学难点:(1)懒惰智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相关生字词的释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生字词。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懒惰智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懒惰智慧的小论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课后小论文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 (新版)语文版

《懒惰的智慧》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生字词。

2、学习作者多角度论述问题,说理透彻的手法;体味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3、了解如何使文章有创意;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

4、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文章不同于国内人士所写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有的人是懒惰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

这样看来,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丧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

可是,美国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惰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懒惰”是人类的一种不良习惯,但美国作家凯利把它与“智慧”联系起来,逆向思维,独辟蹊径,新颖而有悬念,地吸引了读者。

2、凯利,美国作家,是《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家政》以及其他妇女杂志的自由撰稿人,擅长披露名人秘闻。

她所写的传记大都很畅销,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还曾授予她1987年度“杰出作家奖”。

3、背景资料:本文不同凡响的论点是: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在文中作者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

作者还一语中的地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综上所述,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2课《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

12.懒惰的智慧【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信息,掌握本课生字词。

2.掌握本文的论点、论据和别致的论证结构。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1.掌握本文的论点、论据和别致的论证结构。

(重点)2.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先听一个故事: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一位美国作家的文章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凯利的《懒惰的智慧》。

二、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乏.味(fá)摞.(luò)小心翼.翼(yì)训诫.(jiè) 亲躬.(gōng) 循规蹈.矩(dǎo)疲惫.(bèi) 阀.门(fá) 忙忙碌.碌(lù)称.职(chèn)捷.径(jié) 筋疲.力尽(pí)2.理解词义。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

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冷言冷语:含有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捷径:近路。

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中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明确: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明确:总—分—分。

三、合作探究(一)论点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明确: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到懒惰是一种智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懒惰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懒惰的智慧”。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作者观点。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懒惰的智慧”。

(2)教师示范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懒惰的智慧”。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懒惰的智慧”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自评: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4.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懒惰的智慧》2课时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懒惰的智慧》2课时教案

《懒惰的智慧》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二)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三)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二、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

然后 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

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五只苍蝇 全部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五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 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吸取教训,爬起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 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

而苍蝇 的做法与之相反。

对这个实验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 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

你的看 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然后对学生的讨论稍作小结点评。

导入:一位美国作家的文章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凯利的 《懒惰的智慧》 。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请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论点,即第一段中的“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 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2)请学生注意这句话中的分号,以及第 6 段的首句,特别是其中的“也同样”三个字,再读 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结构。

明确:1~5段对应的是论点分号之后的那句话;而6~7段则论证了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

据 此,可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3)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个人名,其中两个是“懒汉”,一个是“露茜”,一个是“汉 弗莱·波特”,请问这两个名字都是真实人名吗? 明确:“露茜”并不是具体的真实人名,她只是小孩子的代名词,我们也可以换成玛丽或者苏珊 等任意一个名字,但少年波特则是一个具体的人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语文版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人类进步的看法,学习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2、学习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把握本文的结构的新颖别致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课文的整体感知予以突破。

4、辩证地看待“懒惰”为本文的难点,以课外延伸为主要方式予以引导,以讨论、分析为突破点。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外国作品,并且讲述的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文中的事列生动有趣,很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和学生的感情达成共鸣,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是本文在提出论点的方式上与前几篇文章有所不同,这给学生在理解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在学习中让学生品味一下文章的风格、语言的表达、中记论点的确定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与中国的议论有何不同。

教学理念1、倡导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论点的提出的位置,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概括本文的论点。

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了解论据的类型和对论据的要求,3、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在生活中自己有那些懒惰中蕴涵智慧的事例。

教学过程1、导入:平时在家帮你们的爸妈干过农活的同学请举手。

都干过些什么活?现在,如果要你帮爸妈把红薯从山上背下来,用小背笼背要10次才能背完,如果用大背笼背呢,只要5次,你愿意采取什么方式去背?想不想听我对你的评价?你是个懒惰者!(大声,停一下)但你很优秀!我很欣赏你!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倒过来想。

《懒惰的智慧》教案设计范文

《懒惰的智慧》教案设计范文

《懒惰的智慧》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懒惰的智慧”这一概念,认识到懒惰并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懒惰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分析懒惰的现象和例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懒惰中寻找灵感,学会用新的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懒惰的智慧,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懒惰的智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懒惰,并从中汲取智慧。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懒惰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懒惰的智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懒惰的智慧的理解和看法。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懒惰的智慧,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懒惰智慧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懒惰智慧案例,引发学生对懒惰的兴趣和思考。

2.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懒惰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懒惰的智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懒惰智慧的理解和看法。

4. 总结提升:总结懒惰的智慧,引导学生学会从懒惰中寻找灵感。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懒惰的智慧,解决问题。

6.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懒惰的智慧概述懒惰的定义与常见误解懒惰的智慧概念介绍2. 第二课时:懒惰的智慧案例分析著名懒惰智慧案例分享学生生活案例收集与分析3. 第三课时:懒惰的智慧与创造力懒惰如何激发创造力创意产生的懒惰过程4. 第四课时:懒惰的智慧与问题解决懒惰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学生小组讨论与分享5. 第五课时:懒惰的智慧与生活实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懒惰智慧学生实践作业展示与讨论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12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12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12、懒惰的智慧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的重难点简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懒惰”这个词,从感情色彩来看是。

从古到今人们对懒惰的看法。

(嘲讽、讥笑。

不体面。

)可美国作家凯利却说懒惰是一种智慧。

(板书课题,诠释课题,懒惰和智慧这两个词,看似很矛盾,懒惰怎么会有智慧呢?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二、新课教学1、快速读课文。

思考:凯利是怎么样理解懒惰的,并用一两句话说说文中懒惰的含义,懒惰的成果是什么?凯利认为“勤劳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后果怎么样?(抽多名学生回答)明确:“懒惰”是一种智慧,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勤劳的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勤劳的后果是少慢差费做事情,影响个人前程。

2、跟据议论文的特点阅读课文,再次快速阅读。

明确中心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生读书,口头归纳,得出结论)3、理清文章结构(学生讨论完成,并讨论文章用了那些论据,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小组派代表回答)1---5 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1-3)论据:社会普遍现象(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论证:(1)露茜洗碗–家务反面(2)职业劳动 ---饭店服务员正反对比懒惰的服务员—善于用心智技能勤快的伙计----咖啡都凉了(3)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证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简单的乏味的老作(挑着谁翻山越岭,沿着湖边绕过去)正面论据范围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论证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反面——正反——正面(4—5)用个别典型事例作据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偷懒——论证懒惰激励了发明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懒惰的智慧》。

(2)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如何运用文本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勤奋与懒惰的思考,认识到懒惰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和努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懒惰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2. 如何运用文本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懒惰的智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标记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懒惰的智慧。

(2)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运用文本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强调懒惰有时也是一种智慧,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和努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文章《懒惰的智慧》。

2. 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写一篇关于懒惰的智慧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究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懒惰的智慧》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4.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懒惰与智慧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体会懒惰的智慧。

七、教学步骤: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懒惰与智慧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探讨懒惰的智慧。

八、课堂练习:1. 请学生运用懒惰的智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九、课后作业:2.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收集关于懒惰的智慧的例子,进行作业完成。

十、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2.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懒惰的智慧的理解和应用。

3.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懒惰的智慧》。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懒惰与勤奋,认识到懒惰也是一种智慧。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懒惰的智慧》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懒惰与勤奋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懒惰的智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懒惰的智慧》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懒惰与智慧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体会懒惰的智慧。

(2)学生分析案例,阐述自己对懒惰与智慧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作文。

(2)学生背诵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懒惰的智慧》教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懒惰的智慧》教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12、懒惰的智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对人类进步的看法,学习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2、学习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提炼本文论点,本文论点不同凡响,要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立意。

2、学习摆事实、对比论证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故事导入新课: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讨厌做第二次。

因为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整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忙碌。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凯利也和这位经理一样,一反常理,对懒惰和懒惰者有着自己的诠释。

二、走进作者:基蒂•凯利,美国作家。

她是《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家政》以及其他妇女杂志的自由撰稿人,擅长披露名人秘闻。

她曾写过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未亡人杰奎琳、美国著名歌唱家弗兰克•西纳特拉等人的传记。

对于她的写作风格,美国不少人不以为然,她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是“遭人物议”的作家。

但也有不少人喜欢她的作品,她所写的上述传记都十分畅销。

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还曾授予她1987年度的“杰出作家奖”,以表彰她“在大众文化方面的大无畏的著作”。

三、预习检测:多媒体展示本课字词,学生认读,理解。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全文,思考:本文中的“懒惰”是指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说“懒惰”的含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懒惰的智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懒惰,认识到懒惰也有其智慧的一面。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1. 课文《懒惰的智慧》的主要内容是讲述懒惰也有其智慧的一面,通过一些故事和例子来说明懒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

2. 文章中涉及到的关键词汇有:懒惰、智慧、结果、故事、例子等。

2.2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正确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懒惰通常被视为什么,是否有其积极的一面。

2.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3.2 阅读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讨论与思考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懒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何运用懒惰的智慧。

3.4 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关于懒惰的智慧的短文。

2. 老师批改并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参与讨论和写作等方面。

4.2 同伴评价1.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对彼此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的建议和意见。

4.3 老师评价1. 老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讨论参与和写作练习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老师给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的建议和意见。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懒惰的智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何运用懒惰的智慧来提高学习效率。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精选5篇)《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2、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二、教学的重难点简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三、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想先送一句话给大家“世界上最大的末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

”那两耳之间是什么呢?是智慧,是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去领悟智慧带给了人类怎样的变化?【二】整体感知通过前面的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那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是什么呢?请快速的浏览全文,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实际上,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三】合作探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解决老师大屏幕上面的问题,并选出代表来展示你们小组的风采。

1、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请以“举‘谁十干什么十怎么样’的例子”的形式概括事例。

(老师以第一个事例为例)2、作者是如何选取和安排事例的?3、本文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是什么?4、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味其语言的准确严密与生动幽默。

(找出具体词语加以分析)5、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懒惰”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联系课文试用通俗,形象,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说说你认为文中“懒惰”的含义。

想好的同学就举手.(这是课后练习题一的要求)明确:1、a.举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b.举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的例子;c.举远祖取水、渡水之事的例子;d.举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的例子;e.举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的例子;f.举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的例子,g.举懒汉建立“2+2=4”的规则的例子。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懒惰的智慧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发现懒惰背后的智慧,并学会运用懒惰的智慧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1. 通过问学生一个问题:懒惰是一种积极的品质还是消极的品质?请简单陈述你的观点。

探索部分:2. 向学生介绍懒惰的定义:懒惰是指在能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由于懒散、不愿意付出努力而导致任务延迟、质量下降的行为。

3. 引导学生思考:懒惰是否一定是一种坏品质?如果不是,它可能有哪些正面的影响?呈现部分:4. 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懒惰的智慧”相关的例子,并要求他们分析例子中体现的智慧和实际效果。

例如:-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懒惰是进步的摇篮。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以及为什么懒惰可以产生进步。

- 在工作中,有人倾向于寻找更高效的方法,而不是用原有的方法一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请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

讨论部分:5.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需要互相交流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有类似懒惰的智慧的应用经验,并分享他们如何从中受益。

归纳部分:6. 分享学生的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心得。

7.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懒惰的智慧可以通过发现更高效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同时也要明确提醒学生要避免过度的懒惰导致任务没有完成。

拓展部分:8. 提供一些延伸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拓展关于懒惰的智慧的领域和实践。

作业:9.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他们对懒惰的智慧的理解和如何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评估:10.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关注他们对懒惰的智慧理解的深度和实践的可行性。

继续写相关内容:探索部分:在探索部分,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探讨懒惰的智慧,并帮助学生理解懒惰并不仅仅是消极的品质。

懒惰并不一定意味着懒散和不愿意付出努力。

实际上,懒惰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加聪明地工作和生活。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个人都需要完成同一个任务,而他们的工作方式如下:- 第一个人一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工作流程,只是因为习惯性地认为这就是该任务的正确方法。

懒惰的智慧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懒惰的智慧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懒惰的智慧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本书加进世界各国文学两本书精品,回顾人类的思想历程。

收录作品涉及外交、历史、哲学等方面。

扩充视野,为青年学子的心灵建设打开一扇明亮开阔的天窗。

以下是整理的懒惰的智慧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爱戴大家借鉴与参考!《懒惰的智慧》教案一、课程目标:以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刘凯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品性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策略:讨论法、问答法、比较阅读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唤醒他们的创新思维。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学活动一、导入1.师:懒惰也有智慧?如果不是读到这篇文章,我们对“懒人”的成见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不过,作者讨论在这里讨论的和一般涵义上的“懒人”可有所不同,在鼓励创新意识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发无疑是及时而有效的。

请大家阅读文章,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一,让学生谈谈对本文所讲到的“懒惰”的理解。

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2.谈论自己对“懒惰”的理解。

(1)懒惰指勤于动脑想点子,懒于动手出力气;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智博”而非“拼搏”;“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弊端意识等等。

(2)智慧作者在文章中讲的是指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肉体精神品牌意识。

二、分析文章结构1.本文与常见的“总一分—总”的论证方式不同,提出观点的方式和论证过程不同常规,请大家细读课文,划分段落。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二部分(6—7段)论证“自以为是促进了人类进步”。

3.师:第一大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从第1 自然到第3自然段,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从论证角度上侧面可看也是不断变化,请大家稍作分析。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2懒惰的智慧》word教案 (2)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2懒惰的智慧》word教案 (2)

12*懒惰的智慧一、新课导入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倦容(juàn) 摞(luò) 训诫(jiè)碗碟(dié) 水泵(bènɡ) 雇(ɡù)阀门(fá) 螺栓(luó) 亲躬(ɡōnɡ)捷径(jié)2.生词注解摞:重叠地往上放。

亲躬:亲自做。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捷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3.作者名片凯利,美国作家。

擅长披露名人秘闻,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曾授予她“杰出作家奖”。

代表作《家族:布什王朝的真实故事》。

4.背景追溯本文选自1985年第9期《读者文摘》。

作者在实践中得出“懒惰”是人类的一种不良习惯,但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

一般传统观念会盛赞循规蹈矩和滥用力气干活的人勤快,这显然有悖于当前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作者却发现一些懒惰的人身上有了新的奇迹,有了不断创新的成果。

因此作者重新订正了思想,觉得应该为懒汉正名,于是写下了此文。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这样做能使学生准确、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炼观点,初步分析文章结构。

)【点拨明确】1.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其他的便是证明论点的分论点。

(古人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

”老师与其告诉学生文章的论点,不如教给学生提炼论点的方法。

我们知道,因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人类进步的看法,学习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2、学习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把握本文的结构的新颖别致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课文的整体感知予以突破。

4、辩证地看待“懒惰”为本文的难点,以课外延伸为主要方式予以引导,以讨论、分析为突破点。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外国作品,并且讲述的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文中的事列生动有趣,很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和学生的感情达成共鸣,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是本文在提出论点的方式上与前几篇文章有所不同,这给学生在理解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在学习中让学生品味一下文章的风格、语言的表达、中记论点的确定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与中国的议论有何不同。

教学理念1、倡导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论点的提出的位置,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概括本文的论点。

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了解论据的类型和对论据的要求,3、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在生活中自己有那些懒惰中蕴涵智慧的事例。

教学过程1、导入:平时在家帮你们的爸妈干过农活的同学请举手。

都干过些什么活?现在,如果要你帮爸妈把红薯从山上背下来,用小背笼背要10次才能背完,如果用大背笼背呢,只要5次,你愿意采取什么方式去背?想不想听我对你的评价?你是个懒惰者!(大声,停一下)但你很优秀!我很欣赏你!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倒过来想。

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得出来的见解和认识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后面还要作具体研究。

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研读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一文,看看他怎样对懒惰和懒惰者作出自己的诠释。

有谁能告诉我,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好,我们说,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要有作者的观点、看法,那么本文是写作者对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呢?(懒惰者)。

好,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中把作者对懒惰者的见解和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是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点出全文论点)把这评价性的文字进行归结、看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论点?即: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板书)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这句话中的分号,以及第六段中首句,特别是其中的“也同样”三个字,听课文录音一遍,试着理清课文的结构。

明确(1——5段对应的是论点分号之后的的那句话;而6——7段则论证了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

据此,可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教师:第一部分(1-5段):侧重论证没有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即论证论点“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二部分(6、7段):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即论证论点“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个人名,一个是——“露西”,一个是——“汉弗莱。

波特”,还有一个是——弗兰克、B、吉尔布莱斯,请问这两个名字都是真实姓名吗?明确:“露西”并不是具体的真实人名,她只是小孩子的代名词,我们也可以换成玛丽或者苏珊等任意一个名字,但少年波特和弗兰克、B、吉尔布莱斯则是具体人物。

可见,作者在1——3段中所举的例子都是社会中普遍现象。

而4——5段则是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第一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3段)以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进行论证。

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

(板书)教师:全班齐读第一层,看看作者以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进行论证时,举了几个事例?学生:举了“晚饭后,一个小姑娘帮妈妈收拾餐具。

她小心翼翼,把碗碟摞得高高的。

这时妈妈就会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的例子来说明。

教师:小姑娘被妈妈冷言冷语地责备以后,其结果会怎样呢?学生:用不着经过几番训诫,这孩子就会养成滥用力气的习惯:即每次少拿一点碗,多往返几趟,把力气花在不必要的往返上面。

结果,她长大了,总是忙碌的一副倦容。

教师:这个事例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来论证的?明确:反面论证教师:那么,这个事例是属于什么劳动?明确:(板书:举家务劳动中的例子(反面))教师:第一自然段举家务劳动中的例子,那么第二自然段又举了一个什么劳动的例子?学生:第二自然段举职业劳动中的例子。

(板书)教师:第二自然段举的例子与第一自然段举的例子有何不同?学生:第一自然段是从反面举例,而第二自然段是从正反面举例。

教师:从论证方法上讲这属于对比论证。

教师:作者先从反面上讲当只需走一两步时,他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

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正是因为勤劳的人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所以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

教师:从正面作者又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学生:作者从正面举了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

教师: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学生:体现在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多走半步路。

教师:他们是真正的偷懒吗?学生:不是,他们这样做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少做许多无用功。

所以他们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

教师:那些勤快的人会怎么做呢?学生: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端上咖啡而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

教师:这样做,客人满意吗?学生:不满意?教师: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学生:因为当咖啡送到客人面前的时候,“结果咖啡已经凉了。

”板书:(正反面)教师:“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含义。

教师:为了论证这个中心,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学生:作者举了四个例子,分别是发明了水桶、铺设管道、发明水泵和水车、掏空树干做成船。

教师:作者举这几个例子有何意义?学生:说明懒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懒汉激励发明”教师:在文章中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学生:“发明了水桶”是这样叙述的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

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够一天饮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

教师:由于他们想偷懒,想把一天饮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所以发明了水桶,。

但是如果他们懒得连提水桶也不愿意时,他们会怎样呢?学生:他们会修建管道,水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

教师:但是当遇到翻山越岭时,他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学生:他们便发明了发明水泵和水车。

教师:那么船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学生:当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又不愿意沿着湖边绕过去,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教师:这段又是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板书举社会发展中的例子(正面))教师:第一层以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进行论证,这三个例子可以交换顺序吗?学生:不可以,因为他们是按照由家务劳动到职业劳动再到社会发展的顺序排列的,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由此说服力慢慢递增。

教师:第一层是以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进行论证。

第二层则是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这一层又举了那些事例呢?学生:举了少年波特发明阀门(阀门发明)和吉尔布莱思的动机研究 (动机研究)两个事例。

(板书:举阀门发明的例子举动机研究的例子)教师:汉弗莱•波特发明阀门纯粹是由于他自己“偷懒”的缘故造成的。

文章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学生:先讲一百多年前的汉弗莱•波特,被人家雇来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每当操纵杆敲下来,就把废蒸汽放出来。

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于是在机器上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了。

教师:他这样做的本意是什么?学生:他这样就可以脱身走掉,去玩个痛快。

教师:正是因为他的偷懒的想法、做法,不但自己可以去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

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经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懒惰激励了发明。

教师: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学生:举了吉尔布莱思研究证明最优秀的工人都是懒汉(动机研究)。

教师:他是怎样做的呢?学生:他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判断一种工作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

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

教师:人们可以向这些人学习的东西最多。

那具体到学什么呢?学生:学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动作都不肯做。

因为他知道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

教师:怎样理解“一个称职的领导人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者句话的含义?学生:这句话由普通人的懒惰到领导的懒惰,充分说明了懒惰中孕育智慧,懒惰激励了发明。

教师:第一部分作者列举了社会普遍现象和个别典型事例,摆出大量的事实,并以对比论证,充分证明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教师:你还能举出“懒惰激励了发明”的其他事例吗?比如街上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二、三十层甚至四、五十层的,这样高的大楼你天天"勤奋"的爬几趟吧,不累断你的腿才怪呢!于是就有"懒惰"的人发明了电梯,只要一按按钮,几十层楼一眨眼就到了,上上下下多方便呀!那些只讲"勤"的人,他们宁愿天天多爬楼梯,电梯是永远发明不出来了。

比如家用电器的遥控、电脑的中央处理器,比如汽车、火车、飞机以及机器人,你说,这不都是懒惰的智慧吗?我们习以为常的方便碗面,不过是将加工好的面条与聚脂碗、调料、塑料叉等加在一起而已,但运用了创新思维就诞生了一个巨大的快餐市场。

不粘胶粘贴纸,带轮子和拉手的箱包,衣服上的拉链,马路上的斑马线;随身听,医用的一次性针筒等等。

还有傻瓜照相机、不粘胶贴纸、带轮子的箱包、点钞机、一次物品、快餐市场、银行卡……教师:第一部分两层之间有何关系?学生:第一层谈的是社会的普遍现象,第二层讲的是个别的典型事例,这两层之间是一般到特殊的关系。

更好地论证了“懒惰激励了发明”这一观点。

教师:“懒惰激励了发明”主要是从行为上讲的,那有没有精神上的懒惰呢?学生:有,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教师:文中是如何来证明这一个观点的呢?学生: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举万有引力的例子,二是举数学规则的例子。

(板书)教师:“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

”这句话在文中是对后面两个例子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