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1节 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学案 北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考点过关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 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CC1,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和平面ABCD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1A1内延长D1F与DA交于一点P,则P∈平面BED1F.∵ DA⊂平面ABCD,∴ P∈平面ABCD,∴点P是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一个公共点.又点B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PB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在交线上,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 E∈平面SAC.同理,可证E∈平面SBD,∴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连结SE,则直线SE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 2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FA ,BE =12FA ,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12AD ,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A1C1,AC.∵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 MN∥A1C1.∵ 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 A1C1∥AC,∴ MN∥AC,∴ A,M,N,C四点共面,即AM和CN共面.(2) ∵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 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D1,B,C,C1∈α,这与B,C,C1,D1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G分别是边BC,CD 的中点.(1) 求证:BC与AD是异面直线;(2) 求证:EG与FH相交.证明:(1) 假设BC与AD不是异面直线,则BC与AD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 =Q,连结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 点E,F,G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1,BB1,DD1的中点,∴ 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则四边形CED1G与四边形BFD1G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1E,GB∥D1F.∵∠BGC与∠FD1E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BGC=∠FD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 C1,O,M三点共线;(2) E,C,D1,F四点共面;(3) 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 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 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 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 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 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 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 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 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 2. (必修2P 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 ⊂平面α,CD ⊄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 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 1B 1C 1D 1E 1F 1的表面中,与A 1F 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 、平面CC 1D 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 1F 1∥AF ,AF ⊂平面ABCDEF ,且A 1F 1⊄平面ABCDEF ,所以A 1F 1∥平面ABCDEF.同理,A 1F 1∥C 1D 1,C 1D 1⊂平面CC 1D 1D ,且A 1F 1⊄平面CC 1D 1D ,所以A 1F 1∥平面CC 1D 1D.其他各面与A 1F 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 与平面CC 1D 1D.4. (原创)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M 为PB 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 ∥平面PCD ;② OM∥平面PBC ;③ OM∥平面PDA ;④ OM∥平面PBA.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 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 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 中,点M ,N 分别是△ACD,△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 、平面ABD 解析:如图,连结AM 并延长交CD 于E ,连结BN 并延长交CD 于F ,由重心性质可知,E ,F 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 的中点E ,由EM MA =EN NB =12,得MN∥AB,因此,MN ∥平面ABC ,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 ,P 分别为棱AB ,C 1D 1的中点,所以AM =PC 1. 又AM∥CD,PC 1∥CD ,故AM∥PC 1,所以四边形AMC 1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 1M. 又AP ⊄ 平面C 1MN ,C 1M ⊂平面C 1MN , 所以AP∥平面C 1MN.,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 因为NQ ⊄平面AB 1M ,AB 1⊂平面AB 1M , 所以NQ∥平面AB 1M.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 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 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 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AF ,EF ,设EF 与BC′交于点O ,连结DO ,BE ,C ′F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所以 EF ∥BB ′∥AA ′,且EF =BB′=AA′, 所以四边形A′EFA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 ′E ⊂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 , 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 -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 所以EC′∥BC 且EC′=BF ,所以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EF 的中点. 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 中, A ′E ∥DO , 所以点D 为AA′的中点. 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点E 是A 1C 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 1.证明:如图,连结B 1D 1交A 1C 1于点E ,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OD 1.∵ 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 ∴ D 1E ∥BO 且D 1E =BO ,∴ 四边形BED 1O 是平行四边形, ∴ BE ∥OD 1.∵ OD 1⊂平面ACD 1,BE ⊄平面ACD 1, ∴ BE ∥平面ACD 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 ⊥α,则a∥b.因为l ∥a ,所以l∥b. 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W.(填序号)① 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 答案:② 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所以BD1⊥平面AB1C.又EF⊥平面AB1C,所以EF∥BD1.,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BC的中点,BC=BB1.(1)若P是CC1上任一点,求证:AP不可能与平面BCC1B1垂直;(2)试在棱CC1上找一点M,使MB⊥AB1.(1)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 AP⊥BC.又正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C,AP∩CC1=P,AP⊂平面ACC1A1,CC1⊂平面ACC1A1,∴ BC⊥平面ACC1A1.而AC⊂平面ACC1A1,∴ BC⊥AC,这与△ABC是正三角形矛盾,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证明:(1)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O 为AC 的中点,AA 1∥CC 1且AA 1=CC 1,由EC =12AA 1,得EC =12CC 1,即点E 为CC 1的中点,于是在△CAC 1中,AC 1∥OE.因为OE ⊂平面BDE ,AC 1⊄平面BDE ,所以AC 1∥平面BDE.(2) 连结B 1E.设AB =a ,则在△BB 1E 中,BE =B 1E =2a ,BB 1=2a.所以BE 2+B 1E 2=BB 21,所以B 1E ⊥B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B 1⊥平面BB 1C 1C ,BE ⊂平面BB 1C 1C ,所以A 1B 1⊥BE.因为B 1E ∩A 1B 1= B 1,B 1E ⊂平面A 1B 1E ,A 1B 1⊂平面A 1B 1E ,所以BE⊥平面A 1B 1E. 因为A 1E ⊂平面A 1B 1E ,所以A 1E ⊥BE. 同理A 1E ⊥DE.又因为BE∩DE=E ,BE ⊂平面BDE ,DE ⊂平面BDE , 所以A 1E ⊥平面BDE.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侧棱PA 垂直于底面,点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PA =AD.求证:(1) CD⊥PD;(2) EF⊥平面PCD.证明:(1) ∵ PA⊥底面ABCD ,∴ CD ⊥PA.又矩形ABCD 中,CD ⊥AD ,且AD∩PA=A ,AD ,PA ⊂平面PAD ,∴ CD ⊥平面PAD ,∴ CD ⊥PD.(2) 如图,取PD 的中点G ,连结AG ,FG.∵ 点G ,F 分别是PD ,PC 的中点,∴ GF 綊12CD ,∴ GF 綊AE ,∴ 四边形AEFG 是平行四边形,∴ AG ∥EF. ∵ PA =AD ,G 是PD 的中点, ∴ AG ⊥PD ,∴ EF ⊥PD.∵ CD ⊥平面PAD ,AG ⊂平面PAD , ∴ CD ⊥AG ,∴ EF ⊥CD.∵ PD ∩CD =D ,PD ,CD ⊂平面PCD ,∴ EF ⊥平面PCD.4.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C⊥BC,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 DE∥平面AA 1C 1C ; (2) BC 1⊥AB 1.。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考点过关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理解空间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公理1,2,3及公理3的推论1,2,3,并能正确判定;了解平行公理和等角定理.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能判定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 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共面情况 公共点个数 相交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有且只有一个 平行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没有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没有(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CC1,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和平面ABCD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1A1内延长D1F与DA交于一点P,则P∈平面BED1F.∵ DA⊂平面ABCD,∴ P∈平面ABCD,∴点P是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一个公共点.又点B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PB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在交线上,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 E∈平面SAC.同理,可证E∈平面SBD,∴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连结SE,则直线SE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 2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FA ,BE =12FA ,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12AD ,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A1C1,AC.∵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 MN∥A1C1.∵ 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 A1C1∥AC,∴ MN∥AC,∴ A,M,N,C四点共面,即AM和CN共面.(2) ∵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 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D1,B,C,C1∈α,这与B,C,C1,D1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G分别是边BC,CD 的中点.(1) 求证:BC与AD是异面直线;(2) 求证:EG与FH相交.证明:(1) 假设BC与AD不是异面直线,则BC与AD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 =Q,连结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 点E,F,G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1,BB1,DD1的中点,∴ 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则四边形CED1G与四边形BFD1G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1E,GB∥D1F.∵∠BGC与∠FD1E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BGC=∠FD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 C1,O,M三点共线;(2) E,C,D1,F四点共面;(3) 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 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 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 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 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 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 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 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 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 2. (必修2P 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 ⊂平面α,CD ⊄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 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 1B 1C 1D 1E 1F 1的表面中,与A 1F 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 、平面CC 1D 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 1F 1∥AF ,AF ⊂平面ABCDEF ,且A 1F 1⊄平面ABCDEF ,所以A 1F 1∥平面ABCDEF.同理,A 1F 1∥C 1D 1,C 1D 1⊂平面CC 1D 1D ,且A 1F 1⊄平面CC 1D 1D ,所以A 1F 1∥平面CC 1D 1D.其他各面与A 1F 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 与平面CC 1D 1D.4. (原创)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M 为PB 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 ∥平面PCD ;② OM∥平面PBC ;③ OM∥平面PDA ;④ OM∥平面PBA.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 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 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 中,点M ,N 分别是△ACD,△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平面ABD解析:如图,连结AM并延长交CD于E,连结BN并延长交CD于F,由重心性质可知,E,F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的中点E,由EMMA =ENNB=12,得MN∥AB,因此,MN∥平面ABC,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a⊂αa∩α=A a∥α图形表示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文字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符号图形作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 ,P 分别为棱AB ,C 1D 1的中点,所以AM =PC 1. 又AM∥CD,PC 1∥CD ,故AM∥PC 1,所以四边形AMC 1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 1M. 又AP ⊄ 平面C 1MN ,C 1M ⊂平面C 1MN , 所以AP∥平面C 1MN.,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 因为NQ ⊄平面AB 1M ,AB 1⊂平面AB 1M , 所以NQ∥平面AB 1M.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 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 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AF ,EF ,设EF 与BC′交于点O ,连结DO ,BE ,C ′F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所以 EF ∥BB ′∥AA ′,且EF =BB′=AA′, 所以四边形A′EFA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 ′E ⊂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 , 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 -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 所以EC′∥BC 且EC′=BF ,所以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EF 的中点. 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 中, A ′E ∥DO , 所以点D 为AA′的中点. 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点E 是A 1C 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 1.证明:如图,连结B 1D 1交A 1C 1于点E ,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OD 1.∵ 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 ∴ D 1E ∥BO 且D 1E =BO ,∴ 四边形BED 1O 是平行四边形, ∴ BE ∥OD 1.∵ OD 1⊂平面ACD 1,BE ⊄平面ACD 1, ∴ BE ∥平面ACD 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 ⊥α,则a∥b.因为l ∥a ,所以l∥b. 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W.(填序号)① 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 答案:② 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 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所以BD1⊥平面AB1C.又EF⊥平面AB1C,所以EF∥BD1.,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BC的中点,BC=BB1.(1)若P是CC1上任一点,求证:AP不可能与平面BCC1B1垂直;(2)试在棱CC1上找一点M,使MB⊥AB1.(1)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 AP⊥BC.又正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C,AP∩CC1=P,AP⊂平面ACC1A1,CC1⊂平面ACC1A1,∴ BC⊥平面ACC1A1.而AC⊂平面ACC1A1,∴ BC⊥AC,这与△ABC是正三角形矛盾,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 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证明:(1)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O 为AC 的中点,AA 1∥CC 1且AA 1=CC 1,由EC =12AA 1,得EC =12CC 1,即点E 为CC 1的中点,于是在△CAC 1中,AC 1∥OE.因为OE ⊂平面BDE ,AC 1⊄平面BDE ,所以AC 1∥平面BDE.(2) 连结B 1E.设AB =a ,则在△BB 1E 中,BE =B 1E =2a ,BB 1=2a.所以BE 2+B 1E 2=BB 21,所以B 1E ⊥B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B 1⊥平面BB 1C 1C ,BE ⊂平面BB 1C 1C ,所以A 1B 1⊥BE.。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八章 第一节空间简单几何体的结构课件 文
2.(2012·杭州市模拟)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 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zhège)几何体一定是( )
A.圆柱 B.圆锥 C.球体 D.圆柱、圆锥、球体的组合体 解析:当用过高线的平面截圆柱和圆锥时,截面分别为矩形和 三角形,只有球满足(mǎnzú)任意截面都是圆面.故选C. 答案:C
D.3
思路点拨:解决关于简单几何体的概念性的问题(wèntí)时
要紧扣简单几何体的定义,不可想当然.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解析:(1)由棱柱的概念知,D正确. (2)①斜棱柱的侧面中也可能有矩形,想象将侧面正对我们的长 方体,向前(后)压斜时,正对我们的侧面及其对面可保持是矩形,可 见斜棱柱的侧面中可能有0个,1个或2个矩形,但可以(kěyǐ)证明不可 多于两个.②棱柱的定义是: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 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多面体叫棱柱.
∴AC=CD=DA.∴∠DCA=60°.
当正方体的棱长为2时,则AC=CD=DA=2 ,2
即△ACD是以2
∴S△ACD= 3 4
2为边长的正三角形,
×(2)2=2 3 .
第三十一页,共43页。
变式探究 (tà3n.jiū()2012·江门市一模)如图是某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l1,l2
是两条侧面对角线,则在正方体中,l1与l2( )
(一)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柱体. (1)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 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 何体叫做(jiàozuò)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jiàozuò)棱 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jiàozuò)棱柱的侧面;相邻侧 面的公共边叫做(jiàozuò)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 (jiàozuò)棱柱的顶点(如图a).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考点过关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 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CC1,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和平面ABCD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1A1内延长D1F与DA交于一点P,则P∈平面BED1F.∵ DA⊂平面ABCD,∴ P∈平面ABCD,∴点P是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一个公共点.又点B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PB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在交线上,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 E∈平面SAC.同理,可证E∈平面SBD,∴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连结SE,则直线SE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 2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FA ,BE =12FA ,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12AD ,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A1C1,AC.∵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 MN∥A1C1.∵ 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 A1C1∥AC,∴ MN∥AC,∴ A,M,N,C四点共面,即AM和CN共面.(2) ∵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 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D1,B,C,C1∈α,这与B,C,C1,D1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G分别是边BC,CD 的中点.(1) 求证:BC与AD是异面直线;(2) 求证:EG与FH相交.证明:(1) 假设BC与AD不是异面直线,则BC与AD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 =Q,连结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 点E,F,G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1,BB1,DD1的中点,∴ 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则四边形CED1G与四边形BFD1G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1E,GB∥D1F.∵∠BGC与∠FD1E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BGC=∠FD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 C1,O,M三点共线;(2) E,C,D1,F四点共面;(3) 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 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 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 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 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 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 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 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 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 2. (必修2P 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 ⊂平面α,CD ⊄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 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 1B 1C 1D 1E 1F 1的表面中,与A 1F 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 、平面CC 1D 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 1F 1∥AF ,AF ⊂平面ABCDEF ,且A 1F 1⊄平面ABCDEF ,所以A 1F 1∥平面ABCDEF.同理,A 1F 1∥C 1D 1,C 1D 1⊂平面CC 1D 1D ,且A 1F 1⊄平面CC 1D 1D ,所以A 1F 1∥平面CC 1D 1D.其他各面与A 1F 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 与平面CC 1D 1D.4. (原创)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M 为PB 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 ∥平面PCD ;② OM∥平面PBC ;③ OM∥平面PDA ;④ OM∥平面PBA.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 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 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 中,点M ,N 分别是△ACD,△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 、平面ABD 解析:如图,连结AM 并延长交CD 于E ,连结BN 并延长交CD 于F ,由重心性质可知,E ,F 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 的中点E ,由EM MA =EN NB =12,得MN∥AB,因此,MN ∥平面ABC ,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 ,P 分别为棱AB ,C 1D 1的中点,所以AM =PC 1. 又AM∥CD,PC 1∥CD ,故AM∥PC 1,所以四边形AMC 1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 1M. 又AP ⊄ 平面C 1MN ,C 1M ⊂平面C 1MN , 所以AP∥平面C 1MN.,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 因为NQ ⊄平面AB 1M ,AB 1⊂平面AB 1M , 所以NQ∥平面AB 1M.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 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 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 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AF ,EF ,设EF 与BC′交于点O ,连结DO ,BE ,C ′F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所以 EF ∥BB ′∥AA ′,且EF =BB′=AA′, 所以四边形A′EFA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 ′E ⊂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 , 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 -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 所以EC′∥BC 且EC′=BF ,所以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EF 的中点. 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 中, A ′E ∥DO , 所以点D 为AA′的中点. 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点E 是A 1C 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 1.证明:如图,连结B 1D 1交A 1C 1于点E ,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OD 1.∵ 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 ∴ D 1E ∥BO 且D 1E =BO ,∴ 四边形BED 1O 是平行四边形, ∴ BE ∥OD 1.∵ OD 1⊂平面ACD 1,BE ⊄平面ACD 1, ∴ BE ∥平面ACD 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 ⊥α,则a∥b.因为l ∥a ,所以l∥b. 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W.(填序号)① 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 答案:② 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所以BD1⊥平面AB1C.又EF⊥平面AB1C,所以EF∥BD1.,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BC的中点,BC=BB1.(1)若P是CC1上任一点,求证:AP不可能与平面BCC1B1垂直;(2)试在棱CC1上找一点M,使MB⊥AB1.(1)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 AP⊥BC.又正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C,AP∩CC1=P,AP⊂平面ACC1A1,CC1⊂平面ACC1A1,∴ BC⊥平面ACC1A1.而AC⊂平面ACC1A1,∴ BC⊥AC,这与△ABC是正三角形矛盾,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证明:(1)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O 为AC 的中点,AA 1∥CC 1且AA 1=CC 1,由EC =12AA 1,得EC =12CC 1,即点E 为CC 1的中点,于是在△CAC 1中,AC 1∥OE.因为OE ⊂平面BDE ,AC 1⊄平面BDE ,所以AC 1∥平面BDE.(2) 连结B 1E.设AB =a ,则在△BB 1E 中,BE =B 1E =2a ,BB 1=2a.所以BE 2+B 1E 2=BB 21,所以B 1E ⊥B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B 1⊥平面BB 1C 1C ,BE ⊂平面BB 1C 1C ,所以A 1B 1⊥BE.因为B 1E ∩A 1B 1= B 1,B 1E ⊂平面A 1B 1E ,A 1B 1⊂平面A 1B 1E ,所以BE⊥平面A 1B 1E. 因为A 1E ⊂平面A 1B 1E ,所以A 1E ⊥BE. 同理A 1E ⊥DE.又因为BE∩DE=E ,BE ⊂平面BDE ,DE ⊂平面BDE , 所以A 1E ⊥平面BDE.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侧棱PA 垂直于底面,点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PA =AD.求证:(1) CD⊥PD;(2) EF⊥平面PCD.证明:(1) ∵ PA⊥底面ABCD ,∴ CD ⊥PA.又矩形ABCD 中,CD ⊥AD ,且AD∩PA=A ,AD ,PA ⊂平面PAD ,∴ CD ⊥平面PAD ,∴ CD ⊥PD.(2) 如图,取PD 的中点G ,连结AG ,FG.∵ 点G ,F 分别是PD ,PC 的中点,∴ GF 綊12CD ,∴ GF 綊AE ,∴ 四边形AEFG 是平行四边形,∴ AG ∥EF. ∵ PA =AD ,G 是PD 的中点, ∴ AG ⊥PD ,∴ EF ⊥PD.∵ CD ⊥平面PAD ,AG ⊂平面PAD , ∴ CD ⊥AG ,∴ EF ⊥CD.∵ PD ∩CD =D ,PD ,CD ⊂平面PCD ,∴ EF ⊥平面PCD.4.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C⊥BC,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 DE∥平面AA 1C 1C ; (2) BC 1⊥AB 1.。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八章 立 体 几 何1.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2.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4)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 (5)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7)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8.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______,其余各面都是________,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注:棱柱又分为斜棱柱和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________,其余各面都是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得到图解:还原正方体知该几何体侧视图为正方形,为实线,B 1C 的正投影为A 1D ,且B 1C 被遮挡为虚故选B.(2014·福建)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________.解:所得几何体为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1,其侧面积S =2πrh =2π×1×1=2π.故填2π.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那么△ABC 的平面直观图△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如图所示是实际图形和直观图.由图可知,A ′B ′=AB =a ,O ′C ′=12OC =34在图中作C ′D ′⊥A ′B ′,垂足为D ′,则C ′D ′O ′C ′=68a.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 C.四棱锥解:该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一个三角形,两个矩形组成,经分析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常见的有以下几类:为三个三角形,对应的几何体为三棱锥;②三视图为两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四棱锥;③三视图为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对应的几何体为圆锥;④三视图为一个三角形,两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三棱柱;⑤三视图为三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四棱柱;⑥三视图为两个四边形,一个圆,对应的几何体为圆柱.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解:D 选项的正视图应为如图所示的图形.故选积为20cm ________cm 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此三棱锥的底面为直角三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6cm ,三棱锥的高为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3×12×5×6×h =20,解得4.对于空间几何体的考查,从内容上看,锥的定义和相关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三视图、体积和棱长是重点.本题给出了几何体的三视图,要掌握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难将其还原得到三棱锥.(2014·北京)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__________.解: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易知PB ⊥平面ABC ,则有PA =22+2,故最长棱为P A.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直观图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一个正四棱台,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画法:(1)画轴.如图1,画x 轴、y 使∠xOy =45°,∠xOz =90°.图1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使O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高度,过的平行线′,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画出底面A ′B ′C ′D ′.图2画正四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等于三视图中相应的高度.连接PA ′,PB ′,PC ′,PD ′D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2所示.点拨:根据三视图可以确定一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按照斜二测画法,建立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确定几何体在x 轴、y 轴、z 轴方向上的长度,最后连线画出直观图.已知一个四棱锥的高为3,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此四棱锥的体积为( )A. 2B.6 2C.13D.2 2解:因为四棱锥的底面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原图底面的底边长为1,高为直观图中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的两倍,即22,则原图底面积为S =22.因此该四棱锥的体积为V =13Sh =13×22×3=22.故选D.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直观图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cm ,求圆台的母线长.解: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截得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4r.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33+l =r4r,解得 l =9.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9cm .点拨: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轴截面(经过旋转轴的截面)的几何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设相关几何变量列方程求解.(2014·湖南)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A.1B.2C.3D.4解:该几何体为一直三棱柱,底面是边长为6,8,10的直角三角形,侧棱为12,其最大球的半径为底面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r ,由等面积法可得12×(6+8+10)·r =12×6×8,得r =2.故选B.1.在研究圆柱、圆锥、圆台的相关问题时,主要方法就是研究它们的轴截面,这是因为在轴截面中容易找到这些几何体的有关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2.正多面体(1)正四面体就是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正六面体就是正方体,连接正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可得到一个正八面体,正八面体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棱长都相等的正四棱锥拼接而成.(2)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A 1B ,BC 1,A 1C 1,DC 1,DA 1,DB ,可以得到一个棱长为2a的正四面体A 1BDC 1,其体积为正方体体积的13.(3)正方体与球有以下三种特殊情形:一是球内切于正方体;二是球与正方体的十二条棱相切;三是球外接于正方体.它们的相应轴截面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3.长方体的外接球(1)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a 2+b 2+c 2=2R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3a =2R .4.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1)斜高为32a ;(2)高为63a ;(3)对棱中点连线长为22a ; (4)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5)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3a 2,体积为212a 3.5.三视图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由此得到: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6.一个平面图形在斜二测画法下的直观图与原图形相比发生了变化,注意原图与直观图中的“三变、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线段的长度改变(减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变,与x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相对位置不变.1.由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 )A.六棱锥B.六棱台C.六棱柱D.非棱柱、棱锥、棱台的一个几何体解: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符合棱柱的定义,故选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若棱柱有两个侧面是矩形,则该棱柱的其它侧面也是矩形C.正方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 解: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 错误;其它侧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 错误;棱柱的侧棱与底面边长并不一定相等,选项D 错误;易知选项C 正确.故选C.3.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两个圆台、一个圆锥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解:把等腰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旋转体的定义可知所得几何体包括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故选D.4.(2014·江西)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解:由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截角三棱柱组成,从上往下看,外层轮廓线是一矩形,矩形内部有一条线段连接两个三角形.故选B.5.(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A.棱柱B.棱台C.圆柱D.圆台解: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上、下两底面为半径不等的圆,又∵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可判断其为旋转体.故选D.6.(2014·课标Ⅰ)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A.6 2B.4 2C.6D.4解法一:如图甲,设辅助正方体棱长为4,三视图对应的多面体为三棱锥D ABC ,最长的棱为AD =6.解法二:将三视图还原为三棱锥D ABC ,如图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由正视图知,三棱柱是底面边长为的正三棱柱,所以底面积为2×3×2×1=6,所以其表面积为3.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该组合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该组合体为球内接棱长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r=3.故填是截去一个角的长方体,试按图示的中几何体三视图如图b.如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试说明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1中几何体是由上部为正六棱柱,下部为倒立的正六棱锥堆砌而成的组合体.斜二测画法:(1)画轴.如图2,画x轴,xOy=45°,∠xOz=∠yOz=90°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EF 轴上截取O′,使OO′等于正六棱柱的高,过的平行线O′x′,Oy的平行线O′x′与O′y′画出底面A′.画正六棱锥顶点.在Oz上截取点P,使等于正六棱锥的高.成图.连接PA′,PB′,PC′,PD′,′,BB′,CC′,DD′,EE′,FF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3注意: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某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7,在该长方体的正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为6,在该长方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分和b,求ab的最大值.解:如图,则有1=7,DC1=6,1=a,AC=b,AB=x,AD=y,AA1=z,有图如图所示,其中与题中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解:由三视图知其直观图为两个圆台的组合体,水是匀速注入的,所以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又因为容器的对称性,所以函数图象关于一点中心对称.故选C.§8.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S 直棱柱侧=__________,S 正棱锥侧=__________, S 正棱台侧=__________(其中C ,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S 圆柱侧=________,S 圆锥侧=________,S 圆台侧=________(其中r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3)柱或台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锥体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 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1)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V 棱柱=__________,V 棱锥=__________,V 棱台=__________ (其中S ,S ′为底面积,h 为高). (2)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V 圆柱=__________,V 圆锥=__________,V 圆台=__________(其中r ,r ′为底面圆的半径,h 为高). 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半径为R 的球的表面积S 球=________. (2)半径为R 的球的体积V 球=________,________).自查自纠:1.(1)Ch 12Ch ′ 12()C +C ′h ′(2)2πrl πrl π(r +r ′)l (3)侧面积 两个底面积 侧面积 一个底面积2.(1)Sh 13Sh 13h ()S +SS ′+S ′(2)πr 2h 13πr 2h 13πh ()r 2+rr ′+r ′23.(1)4πR 2 (2)43πR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π和4π的矩形,则圆柱的表面积为( ) A.6π(4π+3)B.8π(3π+1)C.6π(4π+3)或8π(3π+1)D.6π(4π+1)或8π(3π+2) 解:分两种情况:①以边长为6π的边为高时,4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 =4π,r =2,∴S 底=πr 2=4π,S 侧=6π×4π=24π2,S 表=2S 底+S 侧=8π+24π2=8π(3π+1);②以边长为4π的边为高时,6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 =6π,r =3.∴S 底=πr 2=9π,S 表=2S 底+S 侧=18π+24π2=6π(4π+3).故选C. 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 ) A.23 2 B. 2 C.23 D.43 2解:∵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故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顶点为棱锥的顶点,∴侧棱长为2,V =13×12×(2)2×2=23.故选C.(2014·安徽)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 )A.233B.476C.6D.7 解:如图示,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后余下的部分,其体积V =8-2×13×12×1×1×1=233.故选A.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且AB =2,AD =3,AA 1=1,则球面面积为________.单位: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柱与圆锥的其体积V =π×12×4+13π×22×.类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面积问题 如图,在△ABC 中,∠ABC =45°,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BDC =90°.若BD =1,求三棱锥D ABC解:∵折起前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折起后,AD ⊥DC ,AD ⊥又∠BDC =90°.=DA =DC =1,∴AB =BC =CA =2.从而S △DAB =S △DBC =S △DCA =12×1×1=12,ABC =12×2×2×sin60°=32. ∴三棱锥D ABC 的表面积S =12×3+. 的矩形,正视图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底边长为6,面积S.解: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PAD ,PBC 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边上的高为h 1=42+⎝ ⎛2PAB ,PCD 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h 2=42+⎝ ⎛⎭⎪⎫622⎝ ⎛12×6×42+12×8×5空间旋转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半径为4的球O 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_____.设球的一条半径与圆柱相应的母线的夹角为=2π×4sin α=π4时,S 取最大值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为32π.点拨:根据球的性质,内接圆柱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为球心,且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周均在球面上,球心和圆柱的上、下底面圆上的点的连线与母线的夹角相等,这些为我们建立圆柱的侧面积与上述夹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了依据.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10 cm和20 cm ,它的侧面展开图的扇环的圆心角是180°,那么圆台的侧面积是____________cm 2.解:如图示,设上底面周长为c.∵扇环的圆心角是180°,∴c =π·S A. 又∵c =2π×10=20π, ∴SA =20.同理SB =40. ∴AB =SB -SA =20,∴S 圆台侧=π(10+20)·AB=600π(cm 2).故填600π.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体积问题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 =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23 B.33 C.43 D.32 解:如图,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BN 垂直于EF ,垂足分别为M ,N ,连接DM ,CN ,可证得DM ⊥EF ,CN ⊥EF ,则多面体ABCDEF 分为三部分,即多面体的体积V ABCDEF =V AMD BNC +V E AMD +V F BN C.依题意知AEFB 为等腰梯形.易知Rt △DME Rt △CNF ,∴EM =NF =12.又BF =1,∴BN =32. 作NH 垂直于BC ,则H 为BC 的中点,∴NH =22. ∴S △BNC =12·BC ·NH =24.∴V F BNC =13·S △BNC ·NF =224,V E AMD =V F BNC =224,V AMD BNC =S △BNC ·MN =24.∴V ABCDEF =23,故选A.点拨: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为割补法和等积变换法:①割补法:将这个几何体分割成几个柱体、锥体,分别求出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要求的几何体的体积;②等积变换法:特别的,对于三棱锥,由于其任意一个面均可作为棱锥的底面,从而可选择更容易计算的方式来求体积;利用“等积性”还可求“点到面的距离”.(2014·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2B.18C.24D.30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直三棱柱去掉一个三棱锥得到的.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12×3×4×5-13×12×3×4×3=24.故选C. 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体积问题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主)视图、侧(左)视图均是由三角形与半圆构成,俯视图由圆与其内接三角形构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12B.4π3+16C.2π6+16 D.2π3+12解: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的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半球,根据三视图中的数据可得V =12×43π×⎝ ⎛⎭⎪⎫223+13×⎝ ⎛⎭⎪⎫12×1×1×1=2π6+16.故选C.点拨:根据已知三视图想象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分析该几何体的组成,再用对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2014·课标Ⅱ)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A.1727 B.59 C.1027 D.13解:原来毛坯体积为:π·32·6=54π(cm 3),由三视图知该零件由左侧底面半径为2cm ,高为4cm 的圆柱和右侧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2cm 的圆柱构成,故该零件的体积为:π·22·4+π·32·2=34π(cm 3),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为54π-34π=20π(cm 3),故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20π54π=1027 .故选C.1.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 (1)几何体的表面积,除球以外,都是利用展开图求得的,利用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把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一个几何体,再研究其性质,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2)多面体的展开图①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②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③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3)旋转体的展开图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矩形的长(或宽)是底面圆周长,宽(或长)是圆柱的母线长;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扇环的上、下弧长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周长.注:①圆锥中母线长l 与底面半径r 和展开图扇形中半径和弧长间的关系及符号容易混淆,同学们应多动手推导,加深理解.②圆锥和圆台的侧面积公式S 圆锥侧=12cl 和S 圆台侧=12(c ′+c )l 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形式上相同,可将二者联系起来记忆.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关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通常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这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1)棱柱、棱锥、棱台等多面体的表面积可以分别求各面面积,再求和,对于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也可直接利用公式;(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其侧面积时需将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3)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 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1)计算柱、锥、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面积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特别是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注意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还台为锥法等,它们是计算一些不规则几何体体积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3)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性”可以解决一些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即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视为一个三棱锥的高,通过将其顶点和底面进行转化,借助体积的不变性解决问题.1.已知圆锥的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π B.8-π2 D.8-π4解:直观图为棱长为2的正方体割去两个底面14圆柱,其体积V =23-2×14×π×故选B.将长、宽分别为4和3的长方形ABCD 折成直二面角,得到四面体A BCD ,则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B.50πC.5πD.10π解:由题设知AC 为外接球的直径,∴,S 表=4πR 2=4π×⎝ ⎛⎭⎪⎫522=25π.故选,N 是球O 半径OP 上的两点,且分别过N ,M ,O 作垂直于OP 的平面,得三个圆,则这三个圆的面积之比为( )∶6 B.3∶6∶8 ∶9 D.5∶8∶9解:设球的半径为R ,以N ,M 为圆心的圆的半,r 2.由题知M ,N 是OP 的三等分点,三个圆的面积之比即为半径的平方比,在球的轴截面的外接圆的半径R 2-r 2=63,的距离为2d =2d =13×34×23ABC ×2R =36,排除)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________.设该六棱锥的高是h ,则V ,解得h =1.∴侧面三角形的高为,∴侧面积S =12×由题意可设直角梯形上底、下底和高为,它们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BC ⊥OA 于C ,则Rt ′B =4x -2x =2x ,+BC 2=(2x )2侧=[π(2x )2∶[π=2∶8∶9.·上海)底面边长为,其表面展开图是三角形P 1的边长及三棱锥的体积V.解:由正三棱锥P ABC 的性质及其表面展开图,B ,C 分别是△P 1P 2P .依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4.易判断正三棱锥P 的正四面体,其体积为V =212×四面体体积公式可见8.1名师点津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2,高为在这个圆锥内部有一个高为x 的内接圆柱值时,圆柱的表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解:如图是圆锥的轴截面,设圆柱的底面半径,解得r =R -R H x =2- (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到下由四个简单几何体组成,4<V 3 B.V 1<V 3<V 2<V 4 3<V 4 D.V 2<V 3<V 1<V 4解:由已知条件及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从上到下依次是圆台,圆柱,正方体,棱台,则·π+4π)=7π3,V 2=π×8,V 4=13×1×(4+4×16+<V 1<V 3<V 4.故选C.§8.3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的基本性质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______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它的作用是可用来证明点在平面内或__________________.(2)公理2:过____________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的推论如下:①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的作用是可用来确定一个平面,或用来证明点、线共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____________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它的作用是可用来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或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等问题.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 错误!(2)异面直线①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注:异面直线定义中“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指“不可能找到一个平面能同时经过这两条直线”,也可以理解为“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但是不能理解为“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的画法:画异面直线时,为了充分显示出它们既不平行又不相交,也不共面的特点,常常需要以辅助平面作为衬托,以加强直观性.③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两条异面直线__________,所以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分为相交垂直和__________.3.平行公理公理4:平行于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它给出了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4.等角定理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自查自纠:1.(1)两点 直线在平面内 (2)不在一条直线 (3)有且只有一条2.(1)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2)③⎝⎛⎦⎥⎤0,π2 互相垂直 异面垂直3.同一条直线4.相等或互补(2013·安徽)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解: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原始命题,而选项A 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故选A.若∠AOB =∠A 1O 1B 1,且OA ∥O 1A 1,OA 与O 1A 1的方向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OB ∥O 1B 1且方向相同B.OB ∥O 1B 1C.OB 与O 1B 1不平行D.OB 与O 1B 1不一定平行解:两角相等,角的一边平行且方向相同,另一边不一定平行,如圆锥的母线与轴的夹角.故选D.若点P ∈α,Q ∈α,R ∈β,α∩β=m ,且R ∉m ,PQ ∩m =M ,过P ,Q ,R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γ,则β∩γ是( )A.直线Q RB.直线P RC.直线R MD.以上均不正确 解:∵PQ ∩m =M ,m ⊂β,∴M ∈β.又M ∈平面PQ R ,即M ∈γ,故M 是β与γ的公共点.又R∈β,R ∈平面PQ R ,即R∈γ,∴R 是β与γ的公共点.∴β∩γ=M R .故选C.给出下列命题:①空间四点共面,则其中必有三点共线; ②空间四点不共面,则其中任何三点不共线; ③空间四点中有三点共线,则此四点必共面; ④空间四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线,则此四点不共。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考点过关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学 习 资 料 专 题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 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CC1,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和平面ABCD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1A1内延长D1F与DA交于一点P,则P∈平面BED1F.∵ DA⊂平面ABCD,∴ P∈平面ABCD,∴点P是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一个公共点.又点B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PB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在交线上,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 E∈平面SAC.同理,可证E∈平面SBD ,∴ 点E 在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上,连结SE , 则直线SE 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 2 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FA ,BE =12FA ,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12AD ,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 ∈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A1C1,AC.∵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 MN∥A1C1.∵ 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 A1C1∥AC,∴ MN∥AC,∴ A,M,N,C四点共面,即AM和CN共面.(2) ∵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 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D1,B,C,C1∈α,这与B,C,C1,D1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G分别是边BC,CD 的中点.(1) 求证:BC与AD是异面直线;(2) 求证:EG与FH相交.证明:(1) 假设BC与AD不是异面直线,则BC与AD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 =Q,连结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 D1E.证明:∵ 点E,F,G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1,BB1,DD1的中点,∴ 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则四边形CED1G与四边形BFD1G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1E,GB∥D1F.∵∠BGC与∠FD1E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BGC=∠FD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 C1,O,M三点共线;(2) E,C,D1,F四点共面;(3) 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 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 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 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 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 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 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 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 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 2. (必修2P 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 ⊂平面α,CD ⊄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 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 1B 1C 1D 1E 1F 1的表面中,与A 1F 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 、平面CC 1D 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 1F 1∥AF ,AF ⊂平面ABCDEF ,且A 1F 1⊄平面ABCDEF ,所以A 1F 1∥平面ABCDEF.同理,A 1F 1∥C 1D 1,C 1D 1⊂平面CC 1D 1D ,且A 1F 1⊄平面CC 1D 1D ,所以A 1F 1∥平面CC 1D 1D.其他各面与A 1F 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 与平面CC 1D 1D.4. (原创)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M 为PB 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 ∥平面PCD ;② OM∥平面PBC ;③ OM∥平面PDA ;④ OM∥平面PBA.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 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 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 中,点M ,N 分别是△ACD,△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 、平面ABD 解析:如图,连结AM 并延长交CD 于E ,连结BN 并延长交CD 于F ,由重心性质可知,E ,F 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 的中点E ,由EM MA =EN NB =12,得MN∥AB,因此,MN ∥平面ABC ,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 ,P 分别为棱AB ,C 1D 1的中点,所以AM =PC 1. 又AM∥CD,PC 1∥CD ,故AM∥PC 1,所以四边形AMC 1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 1M. 又AP ⊄ 平面C 1MN ,C 1M ⊂平面C 1MN , 所以AP∥平面C 1MN.,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 因为NQ ⊄平面AB 1M ,AB 1⊂平面AB 1M , 所以NQ∥平面AB 1M.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 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 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AF ,EF ,设EF 与BC′交于点O ,连结DO ,BE ,C ′F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所以 EF ∥BB ′∥AA ′,且EF =BB′=AA′, 所以四边形A′EFA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 ′E ⊂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 , 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 -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 所以EC′∥BC 且EC′=BF ,所以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EF 的中点. 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 中, A ′E ∥DO , 所以点D 为AA′的中点. 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点E 是A 1C 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 1.证明:如图,连结B 1D 1交A 1C 1于点E ,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OD 1.∵ 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 ∴ D 1E ∥BO 且D 1E =BO ,∴ 四边形BED 1O 是平行四边形, ∴ BE ∥OD 1.∵ OD 1⊂平面ACD 1,BE ⊄平面ACD 1, ∴ BE ∥平面ACD 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 ⊥α,则a∥b.因为l ∥a ,所以l∥b. 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W.(填序号)① 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 答案:② 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所以BD1⊥平面AB1C.又EF⊥平面AB1C,所以EF∥BD1.,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BC的中点,BC=BB1.(1)若P是CC1上任一点,求证:AP不可能与平面BCC1B1垂直;(2)试在棱CC1上找一点M,使MB⊥AB1.(1)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 AP⊥BC.又正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C,AP∩CC1=P,AP⊂平面ACC1A1,CC1⊂平面ACC1A1,∴ BC⊥平面ACC1A1.而AC⊂平面ACC1A1,∴ BC⊥AC,这与△ABC是正三角形矛盾,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证明:(1)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O 为AC 的中点,AA 1∥CC 1且AA 1=CC 1,由EC =12AA 1,得EC =12CC 1,即点E 为CC 1的中点,于是在△CAC 1中,AC 1∥OE.因为OE ⊂平面BDE ,AC 1⊄平面BDE ,所以AC 1∥平面BDE.(2) 连结B 1E.设AB =a ,则在△BB 1E 中,BE =B 1E =2a ,BB 1=2a.所以BE 2+B 1E 2=BB 21,所以B 1E ⊥B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B 1⊥平面BB 1C 1C ,BE ⊂平面BB 1C 1C ,所以A 1B 1⊥BE.因为B 1E ∩A 1B 1= B 1,B 1E ⊂平面A 1B 1E ,A 1B 1⊂平面A 1B 1E ,所以BE⊥平面A 1B 1E. 因为A 1E ⊂平面A 1B 1E ,所以A 1E ⊥BE. 同理A 1E ⊥DE.又因为BE∩DE=E ,BE ⊂平面BDE ,DE ⊂平面BDE , 所以A 1E ⊥平面BDE.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侧棱PA 垂直于底面,点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PA =AD.求证:(1) CD⊥PD;(2) EF⊥平面PCD.证明:(1) ∵ PA⊥底面ABCD ,∴ CD ⊥PA.又矩形ABCD 中,CD ⊥AD ,且AD∩PA=A ,AD ,PA ⊂平面PAD ,∴ CD ⊥平面PAD ,∴ CD ⊥PD.(2) 如图,取PD 的中点G ,连结AG ,FG.∵ 点G ,F 分别是PD ,PC 的中点,∴ GF 綊12CD ,∴ GF 綊AE ,∴ 四边形AEFG 是平行四边形,∴ AG ∥EF. ∵ PA =AD ,G 是PD 的中点, ∴ AG ⊥PD ,∴ EF ⊥PD.∵ CD ⊥平面PAD ,AG ⊂平面PAD , ∴ CD ⊥AG ,∴ EF ⊥CD.∵ PD ∩CD =D ,PD ,CD ⊂平面PCD ,∴ EF ⊥平面PCD.4.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C⊥BC,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 DE∥平面AA 1C 1C ; (2) BC 1⊥AB 1.。
2019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人教B版全国通用文档: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1
§8.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2.旋转体的形成3.三视图与直观图知识拓展1.常见旋转体的三视图(1)球的三视图都是半径相等的圆.(2)水平放置的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3)水平放置的圆台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梯形.(4)水平放置的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等的矩形.2.斜二测画法中的“三变”与“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改变,与x ,z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不改变,相对位置不改变.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 × ) (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 )(3)夹在两个平行的平面之间,其余的面都是梯形,这样的几何体一定是棱台.( × ) (4)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 × ) (5)用两平行平面截圆柱,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部分仍是圆柱.( × ) (6)菱形的直观图仍是菱形.(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B .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C .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D .若两条线段平行,则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仍然平行 答案 D解析 由直观图的画法规则知,角度、长度都有可能改变,而线段的平行性不变. 3.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棱柱的为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答案③⑤题组三易错自纠4.某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三角形,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A.圆柱B.圆锥C.四面体D.三棱柱答案 A解析由三视图知识知,圆锥、四面体、三棱柱(放倒看)都能使其主视图为三角形,而圆柱的主视图不可能为三角形.5.(2018·珠海质检)将正方体(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答案 B解析左视图中能够看到线段AD1,应画为实线,而看不到B1C,应画为虚线.由于AD1与B1C不平行,投影为相交线,故选B.6.正三角形AOB的边长为a,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Oy,则它的直观图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616a 2 解析 画出坐标系x ′O ′y ′,作出△OAB 的直观图O ′A ′B ′(如图),D ′为O ′A ′的中点.易知D ′B ′=12DB (D 为OA 的中点),∴S △O ′A ′B ′=12×22S △OAB =24×34a 2=616a 2.题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 ②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 ③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 A解析 ①不一定,只有当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不一定,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③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且是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2.(2018·青岛模拟)以下命题:①以直角梯形的一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②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③一个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0 B.1 C.2 D.3答案 B解析由圆台的定义可知①错误,②正确.对于命题③,只有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才能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③不正确.思维升华(1)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辨析关键是紧扣各种空间几何体的概念,要善于通过举反例对概念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需举一反例即可.(2)圆柱、圆锥、圆台的有关元素都集中在轴截面上,解题时要注意用好轴截面中各元素的关系.(3)既然棱(圆)台是由棱(圆)锥定义的,所以在解决棱(圆)台问题时,要注意“还台为锥”的解题策略.题型二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命题点1已知几何体,识别三视图典例(2017·贵州七校联考)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的四个顶点是长方体的四个顶点(长方体是虚拟图形,起辅助作用),则四面体ABCD的三视图是(用①②③④⑤⑥代表图形)()A.①②⑥B.①②③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 B解析主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下到右上是实线,左上到右下是虚线,因此主视图是①,左视图应该是边长为5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左视图是②;俯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5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俯视图是③.命题点2已知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典例(2017·全国Ⅰ)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A.10 B.12C.14 D.16答案 B解析 观察三视图可知,该多面体是由直三棱柱和三棱锥组合而成的,且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长为2.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2,如图所示.因此该多面体各个面中有两个梯形,且这两个梯形全等,梯形的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4,高为2,故这两个梯形的面积之和为2×12×(2+4)×2=12.故选B.命题点3 已知三视图中的两个视图,判断第三个视图典例 (2017·汕头模拟)一个锥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是该锥体的俯视图的是( )答案 C解析 A ,B ,D 选项满足三视图作法规则,C 不满足三视图作法规则中的宽相等,故C 不可能是该锥体的俯视图.思维升华 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2)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3)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状,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的可能形状.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跟踪训练 (1)(2017·全国Ⅱ)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πB .63πC .42πD .36π 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割补法)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截去上面虚线部分所得,如图所示.将圆柱补全,并将圆柱从点A 处水平分成上下两部分.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下部分圆柱的体积加上上部分圆柱体积的12,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π×32×4+π×32×6×12=63π.故选B.方法二 (估值法)由题意知,12V圆柱<V几何体<V圆柱,又V圆柱=π×32×10=90π,∴45π<V几何体<90π.观察选项可知只有63π符合.故选B.(2)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锥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则该锥体的主视图可能是( )答案 A解析 由俯视图和左视图可知原几何体是四棱锥,底面是长方形,内侧的侧面垂直于底面,所以正视图为A.题型三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典例 (2018·福州调研)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上底CD =1,腰AD =CB =2,下底AB =3,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22解析 如图所示,作出等腰梯形ABCD 的直观图.因为OE =(2)2-1=1,所以O ′E ′=12,E ′F =24,则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S ′=1+32×24=22.思维升华 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的技巧在原图形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原图中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可以先画出线段的端点再连线,原图中的曲线段可以通过取一些关键点,作出在直观图中的相应点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画出.跟踪训练 (2017·贵阳联考)有一块多边形的菜地,它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直角梯形(如图所示),∠ABC =45°,AB =AD =1,DC ⊥BC ,则这块菜地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22解析 如图1,在直观图中,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在Rt △ABE 中,AB =1,∠ABE =45°,∴BE =22. 又四边形AECD 为矩形,AD =EC =1,∴BC =BE +EC =22+1, 由此还原为原图形如图2所示,是直角梯形A ′B ′C ′D ′.在梯形A ′B ′C ′D ′中,A ′D ′=1,B ′C ′=22+1,A ′B ′=2. ∴这块菜地的面积S =12(A ′D ′+B ′C ′)·A ′B ′=12×⎝⎛⎭⎫1+1+22×2=2+22.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A.球B.三棱锥C.正方体D.圆柱答案 D解析球、正方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当三棱锥的三条侧棱相等且两两垂直时,其三视图的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不论圆柱如何放置,其三视图的形状都不会完全相同,故选D.2.如图为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这个几何体为()A.圆锥B.三棱锥C.三棱柱D.三棱台答案 C3.“牟合方盖”(如图1)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2所示,图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其实际直观图中四边形不存在,当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可能是()A.a,b B.a,c C.c,b D.b,d答案 A解析当主视图和左视图完全相同时,“牟合方盖”相对的两个曲面正对前方,主视图为一个圆,俯视图为一个正方形,且两条对角线为实线,故选A.4.(2018·成都质检)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棱CD上一点,则三棱锥P-A1B1A的左视图是()答案 D解析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从左侧看三棱锥P-A1B1A,B1,A1,A的射影分别是C1,D1,D;AB1的射影为C1D,且为实线,P A1的射影为PD1,且为虚线.故选D.5.(2018·武汉调研)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主视图时,以zOx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主视图可以为()答案 A解析设O(0,0,0),A(1,0,1),B(1,1,0),C(0,1,1),将以O,A,B,C为顶点的四面体补成一正方体后,由于OA⊥BC,所以该几何体以zOx平面为投影面的主视图为A.6.(2017·黄山质检)一个正方体截去两个角后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左视图为()答案 C解析根据一个正方体截去两个角后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可得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所以左视图如图所示.故选C.7.(2017·东北师大附中、吉林一中等五校联考)如图所示,在三棱锥D —ABC 中,已知AC =BC =CD =2,CD ⊥平面ABC ,∠ACB =90°.若其主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左视图的面积为( )A. 6 B .2 C. 3 D. 2答案 D解析 由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主视图、俯视图,得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为CD ,其长度为2,另一直角边为底面△ABC 的边AB 上的中线,其长度为2,则其左视图的面积S =12×2×2= 2.8.如图,在一个正方体内放入两个半径不相等的球O 1,O 2,这两个球外切,且球O 1与正方体共顶点A 的三个面相切,球O 2与正方体共顶点B 1的三个面相切,则两球在正方体的面AA 1C 1C 上的正投影是(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以判断出两球在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与正方形相切.由于两球球心连线AB 1与面ACC 1A 1不平行,故两球球心射影所连线段的长度小于两球半径的和,即两个投影圆相交,即为图B.9.(2017·龙岩联考)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四边形OABC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O ′A ′B ′C ′如图所示,此直观图恰好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四边形OABC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 2解析 因为直观图的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24倍,且直观图的面积为1,所以原图形的面积为2 2.10.(2017·南昌一模)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平面A 1B 1C 1D 1内一点,则三棱锥P —BCD 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答案 1∶1解析 根据题意,三棱锥P —BCD 的主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左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故三棱锥P —BCD 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面积之比为1∶1.11.如图,点O 为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中心,点E 为平面B ′BCC ′的中心,点F 为B ′C ′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D ′OEF 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填出所有可能的序号)答案①②③解析空间四边形D′OEF在正方体的平面DCC′D′上的射影是①;在平面BCC′B′上的射影是②;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是③,而不可能出现的射影为④中的情况.12.(2018·长沙调研)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度中,最大的是________.答案27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四面体为三棱锥V—ABC,如图,其中EC=CB=2,AE=23,VC=2,AE⊥BE,VC⊥平面ABE,所以在六条棱中,最大的棱为VA或者AB.AC2=AE2+EC2=(23)2+22=16,所以VA2=AC2+VC2=16+22=20,此时VA=20=25,AB2=AE2+EB2=(23)2+42=28,所以AB=28=27>25,所以棱长最大的为27.13.用若干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需要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是()A .8B .7C .6D .5答案 C解析 画出直观图,共六块.14.(2017·湖南省东部六校联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面积是( )A .4 3B .8 3C .47D .8答案 C解析 如图,设该三棱锥为P —ABC ,其中P A ⊥平面ABC ,P A =4,则由三视图可知△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故PB =PC =42,所以S △ABC =12×4×23=43,S △P AB =S △P AC =12×4×4=8,S △PBC =12×4×(42)2-22=47,故四个面中面积最大的为S △PBC =47,故选C.15.(2017·泉州二模)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 )A.圆弧B.抛物线的一部分C.椭圆的一部分D.双曲线的一部分答案 D解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左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由平行于旋转轴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故左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双曲线的一部分,故选D.16.(2018·济南模拟)一只蚂蚁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出发,经正方体的表面,按最短路线爬行到顶点C1的位置,则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正方体及蚂蚁最短爬行路线的主视图的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解析由点A经正方体的表面,按最短路线爬行到达顶点C1的位置,共有6种路线(对应6种不同的展开方式),若把平面ABB1A1和平面BCC1B1展开到同一个平面内,连接AC1,则AC1是最短路线,且AC1会经过BB1的中点,此时对应的主视图为②;若把平面ABCD和平面CDD1C1展开到同一个平面内,连接AC1,则AC1是最短路线,且AC1会经过CD的中点,此时对应的主视图为④.而其他几种展开方式对应的主视图在题中没有出现.故选D.。
2019版高考一轮复习数学(文理通用):第一部分 基础与考点过关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1)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应学生用书(文)106~108页、(理)108~110页)理解空间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公理1,2,3及公理3的推论1,2,3,并能正确判定;了解平行公理和等角定理.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能判定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必修2P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在直线l外,直线l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答案:P∉l,l⊂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2. (必修2P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QR,若∠ABC=45°,则∠PQR=________.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与∠ABC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3. (原创)若直线l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①直线l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②直线l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③直线l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④直线l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α,故直线l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F,G,H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除端点外的点,AEAB=AHAD=λ,CFCB=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 ∥BD ,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 =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 .当λ≠μ时,EH ∥FG ,但EH ≠FG ,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共面情况 公共点个数 相交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平行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没有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 ,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 ⊥b.[备课札记], 1 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为CC 1,AA 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 1F 和平面ABCD 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 1A 1内延长D 1F 与DA 交于一点P ,则P ∈平面BED 1F. ∵ DA ⊂平面ABCD ,∴ P ∈平面ABCD ,∴ 点P 是平面ABCD 与平面BED 1F 的一个公共点. 又点B 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 PB 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 中,AB ∥CD ,AB>CD ,S 是直角梯形ABDC 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 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 在交线上,由于AB>CD ,则分别延长AC 和BD 交于点E ,如图所示.∵ E ∈AC ,AC ⊂平面SAC ,∴ E ∈平面SAC. 同理,可证E ∈平面SBD ,∴ 点E 在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上,连结SE , 则直线SE 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 2 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 ∥FA ,BE =12FA ,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 ∥AD ,GH =12AD.又BC ∥AD ,BC =12AD ,所以GH ∥BC ,且GH =BC ,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 ∥FA ,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 ∥BG . 由(1)知BG ∥CH ,BG =CH ,所以EF ∥CH ,所以EF 与CH 共面.又D ∈FH ,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因为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所以EF是△ABC的中位线,所以EF∥AC.由直棱柱知AA1綊CC1,所以四边形AA1C1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1C1.所以EF∥A1C1,故A1,C1,F,E四点共面.,3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求证:(1) AM和CN共面;(2) D1B和CC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A1C1,AC.∵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MN∥A1C1.∵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A1C1∥AC,∴MN∥AC,∴A,M,N,C四点共面,即AM和CN共面.(2) ∵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D1,B,C,C1∈α,这与B,C,C1,D1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G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1) 求证:BC与AD是异面直线;(2) 求证:EG与FH相交.证明:(1) 假设BC与AD不是异面直线,则BC与AD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AB⊥EF;②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 =Q,连结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点E,F,G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1,BB1,DD1的中点,∴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则四边形CED1G与四边形BFD1G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1E,GB∥D1F.∵∠BGC与∠FD1E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BGC=∠FD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 交于点M,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 C1,O,M三点共线;(2) E,C,D1,F四点共面;(3) 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 ∵ C1,O,M∈平面BDC1,又C1,O,M∈平面A1ACC1,由公理3知,点C1,O,M在平面BDC1与平面A1ACC1的交线上,∴C1,O,M三点共线.(2) ∵点E,F分别是AB,A1A的中点,∴EF∥A1B.∵A1B∥CD1,∴EF∥CD1.∴E,C,D1,F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C,D1,F四点共面.∵ EF∥A1B,EF=12A1B,∴EF=12D1C,∴D1F,CE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1F⊂平面ADD1A1,P∈CE⊂平面ADCB,∴P∈平面ADD1A1∩平面ADCB=AD,∴CE,D1F,DA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中,①BM与ED平行;②CN与BM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是异面直线;④DN与BM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 ∥AB ,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 =30°或∠MPN =150°. 若∠MPN =30°,因为PM ∥AB ,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 =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 =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 =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 =∠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 ∥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 ≠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 ∥A 1C 1.又∵ ND ∥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2. (必修2P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中,AB∥CD,AB⊂平面α,CD⊄平面α,则直线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平面α,CD⊄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的表面中,与A1F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平面CC1D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1F1∥AF,AF⊂平面ABCDEF,且A1F1⊄平面ABCDEF,所以A1F1∥平面ABCDEF.同理,A1F1∥C1D1,C1D1⊂平面CC1D1D,且A1F1⊄平面CC1D1D,所以A1F1∥平面CC1D1D.其他各面与A1F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与平面CC1D1D.4. (原创)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M为PB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OM∥平面PCD;② OM∥平面PBC;③ OM∥平面PDA;④ OM∥平面PBA.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中,点M,N分别是△ACD,△BCD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 、平面ABD解析:如图,连结AM 并延长交CD 于E ,连结BN 并延长交CD 于F ,由重心性质可知,E ,F 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 的中点E,由EM MA =EN NB =12,得MN ∥AB ,因此,MN∥平面ABC ,且MN ∥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 位置关系 直线a 在平面α内直线a 与平面α相交 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 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 a ⊂α a ∩α=Aa ∥α图形表示2. 直线与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文字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符号图形作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1基本概念辨析),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l不一定平行于α.∴①是假命题.∵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a和α不一定平行.∴②是假命题.∵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不一定平行于α.∴③是假命题.∵a∥b,b⊂α,那么a⊂α或a∥α,∴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2线面平行的判定),2)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OE∥PA.∵PA⊄平面BDE,OE⊂平面BDE,∴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P 分别为棱AB ,BC ,C 1D 1的中点.求证:AP ∥平面C 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因为点M ,P 分别为棱AB ,C 1D 1的中点,所以AM =PC 1. 又AM ∥CD ,PC 1∥CD ,故AM ∥PC 1,所以四边形AMC 1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 ∥C 1M. 又AP ⊄ 平面C 1MN ,C 1M ⊂平面C 1MN ,所以AP ∥平面C 1MN.,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 ∥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 ∥BB 1.因为CM ∥BB 1,所以NP ∥CM ,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 ∥平面AB 1M ,平面CNPM ∩平面AB 1M =MP ,所以CN ∥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 ∥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 ∥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 ∥NP ,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 ∥AB 1. 因为NQ ⊄平面AB 1M ,AB 1⊂平面AB 1M , 所以NQ ∥平面AB 1M.因为CN ∥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 ∥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 ∥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 ∥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 ∩平面AB 1M =AS ,所以CN ∥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 ∥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 ∥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 ∥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 ∥BC 1. 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 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 ∥CC 1且DM =CC 1,故DM ∥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 ∥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 ∥B 1C.所以DN ∥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 ∥平面APM.由于A1D∩DN=D,所以平面A1DN∥平面APM.由于A1N⊂平面A1DN,所以A1N∥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点M,N分别是AE,CD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中点F,连结CF,MF.因为点M是AE的中点,所以MF綊12AB.又点N是矩形ABCD边CD的中点,所以NC綊12AB,所以MF綊NC,所以四边形MN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平面EBC,CF⊂平面EBC,所以MN∥平面EBC.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是AA′上的点,点E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点在A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的中点F,连结AF,EF,设EF与BC′交于点O,连结DO,BE,C′F,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是B′C′的中点,所以EF∥BB′∥AA′,且EF=BB′=AA′,所以四边形A′EFA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E⊂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是B′C′的中点,所以EC′∥BC且EC′=BF,所以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是EF的中点.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中,A′E∥DO,所以点D为AA′的中点.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菱形,点E是A1C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1.证明:如图,连结B1D1交A1C1于点E,连结BD交AC于点O,连结OD1.∵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菱形,∴D1E∥BO且D1E=BO,∴四边形BED1O是平行四边形,∴BE∥OD1.∵OD1⊂平面ACD1,BE⊄平面ACD1,∴BE∥平面ACD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PAD,AB∥CD,CD=2AB=2BC,点M,N分别是棱PA,CD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连结MO,AN.因为AB=12CD,AB∥CD,点N为CD的中点,所以AB=CN,AB∥CN,所以四边形ABCN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为AC的中点.又点M为PA的中点,所以MO∥PC.因为MO⊂平面BMN,PC⊄平面BMN,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AC∥A1C1.∵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AC∥平面A1BC1.∵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AC∥MN.∵MN⊄平面ABCD,AC⊂平面ABCD,∴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垂直的有关概念;熟练运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要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转化.可以按照要证明的目标重新整理知识点.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α,则a∥b.因为l∥a,所以l∥b.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W.(填序号)①平行;②垂直;③斜交;④不能确定.答案:②解析:设a,b为异面直线,a∥平面α,b∥平面α,直线l⊥a,l⊥b.过a作平面β∩α=a′,则a∥a′,∴l⊥a′.同理过b作平面γ∩α=b′,则l⊥b′.∵a,b异面,∴a′与b′相交,∴l ⊥α.3. 设l,m表示直线,m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42习题9改编)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C 是圆O上不同于A,B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W.答案:4解析: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C⊥BC,△ACB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AB,PA⊥AC,所以△PAB与△PAC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且BC⊂平面ABC,所以PA⊥BC.又BC⊥AC,PA∩AC=A,所以BC⊥平面PAC.而PC⊂平面PAC,所以BC⊥PC,△PCB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1,则点C到平面B1BDD1的距离为W.答案:2 2解析:连结AC,则AC⊥BD,又BB1⊥AC,故AC⊥平面B1BDD1,所以点C到平面B1BDD1的距离为12AC=2 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α,直线a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文字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符号图形作用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 ⊥BD 1.同理可证BD 1⊥B 1C ,又AC ∩B 1C =C ,AC ⊂平面AB 1C ,B 1C ⊂平面AB 1C , 所以BD 1⊥平面AB 1C. 又EF ⊥平面AB 1C ,所以EF ∥BD 1., 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点D 是BC 的中点,BC =BB 1. (1) 若P 是CC 1上任一点,求证: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试在棱CC 1上找一点M ,使MB ⊥AB 1.(1) 证明:(反证法)假设AP ⊥平面BCC 1B 1, ∵ BC ⊂平面BCC 1B 1,∴ AP ⊥BC.又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CC 1⊥BC ,AP ∩CC 1=P ,AP ⊂平面ACC 1A 1,CC 1⊂平面ACC 1A 1,∴ BC ⊥平面ACC 1A 1.而AC ⊂平面ACC 1A 1, ∴ BC ⊥AC ,这与△ABC 是正三角形矛盾, 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 ,∠BDB 1=∠CMB. ∵ ∠BB 1D +∠BD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 ⊥平面BB 1C 1C ,平面ABC ∩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文数(人教版)课件:第8章 第1节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与直观图
(1)S
= 直观图
2 4S
原图形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 (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时,若∠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且 ∠A=90°,则在直观图中,∠A=90°.( ) (3)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 ) 答案:(1)× (2)× (3)×
2.(教材习题改编)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
几何体一定是( C )
A.圆柱
B.圆锥
C.球
D.圆柱、圆锥、球的组合体
解析:当用过高线的平面截圆柱和圆锥时,截面分别为矩形和三角形,只有球 满足任意截面都是圆面.
3.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 B.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 C.三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三角形 D.有的棱台的侧棱长都相等
01
课前·回顾教材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多面体
结构特征
棱柱 棱锥
有两个面__平__行____,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 __平__行__且__相__等______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而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__公__共__顶__点____的三角形
棱台 棱锥被平行于_底__面___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作棱台
[刷好题] 如图,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
45° , 腰 和 上 底 长 均 为 1 的 等 腰 梯 形 , 则 该 平 面 图 形 的 面 积 为
_________.
解析:直观图的面积 S′=12×(1+1+
2019-202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第八章 第一节空间简单几何体的结构 文
2019-202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第八章 第一节空间简单几何体的结构 文近三年广东高考中对本章考点考查的情况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空间中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证明.近几年对本章内容的考查,主要表现在:①三视图与表面积、体积相结合,考查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②求角,常见的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其中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重点,对角度的考查以容易题为主;③求距离,常见的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要注意等积法在求距离中的应用;④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对这些内容的考查,着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四会”:①会画图;②会识图;③会析图;④会用图.预测高考仍以客观题考查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以解答题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客观题和解答题都会是中等难度.在复习立体几何时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这类试题一般难度不大,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复习中首先要清楚相关的概念、判定、性质定理,其次在否定某些错误的判断时,能举出适当的反例.另外,能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灵活准确地进行转化,平时的训练要注意举一反三.2.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已知联想性质,由求证联想判定,寻找求证思路.通过对复杂空间图形直观图的观察和分解,发现其中的平面图形或典型的空间图形( 如正方体、正四面体等),以便联想有关的平面几何或立体几何知识.培养根据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的能力,掌握平行或垂直的化归方法.3.计算角与距离的问题.求角或距离的关键是将空间的角或距离灵活转化为平面上的角或距离,然后将所求量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最终求得所需的角或距离.解题原则是一作、二证、三求解(即作图、证明、求解).熟练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的计算方法.4.简单的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问题.熟记特殊几何体的现成的公式.会将侧面展开,转化为求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要注意解题技巧,如等积变换、割补思想的应用.第一节空间简单几何体的结构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知识梳理空间简单几何体及其结构一、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柱体.(1)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如图a).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如图b).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2.锥体.(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如图c).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如图d).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3.台体.(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如图e).(2)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如图f).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4.球及其有关概念.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如图g.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圆面.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大圆.球面被不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小圆.球的任意截面(不是大圆面)的圆心与球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若设球的半径为R,截面圆的半径为r,截面圆的圆心与球心的连线长为d,则d2=R2-r2.5.组合体.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如图h).二、特殊的棱柱、棱锥、棱台直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正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棱锥的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正多边形的中心.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正棱台:两底是正多边形,且两底中心连线垂直于底面的棱台叫做正棱台.也可以认为它是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正棱台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三、几种常见凸多面体间的关系A.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B.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C.侧面都是矩形的四棱柱是长方体D.底面为正多边形,且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知选项D正确.答案:D2.下面多面体中有12条棱的是()A.四棱柱B.四棱锥C.五棱锥D.五棱柱解析:四棱柱有4条侧棱,上下底面四边形各有4条边,共12条棱.故选A. 答案:A3.在下图的几何体中,有________个是柱体.解析:柱体包括棱柱与圆柱,图中①③⑤⑦都是柱体.故填4.答案:44.由7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正五边形,其他面都是全等的矩形,则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可知,该几何体是正五棱柱.答案:正五棱柱1.(xx·北京卷)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对角线BD1的三等分点,P 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A .3个B .4个C .5个D .6个解析:设正方体边长为1,不同取值为P A =PC =PB 1=63,P A 1=PD =PC 1=1,PB =33,PD 1=233,共有4个.答案:B2.正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正五棱柱对角线的条数是( )A .20B .15C .12D .10解析:一个下底面5个点,每个下底面的点对于5个上底面的点,满足条件的对角线有2条,所以共有5×2=10条.答案:D1.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 cm ,高为5 cm ,一质点自点A 出发,沿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到达点A 1的最短路线的长为________cm.答案:13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B.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此棱锥可能是六棱锥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解析:A错误.如图所示,由两个结构相同的三棱锥叠放在一起构成的几何体,各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一定是棱锥.B错误.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得的几何体都不是圆锥.C错误.若六棱锥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则底面多边形是正六边形.由几何图形知,若以正六边形为底面,侧棱长必然要大于底面边长.答案:D2019-202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文近三年广东高考中对本章考点考查的情况(续上表)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不等式、推理与证明.不等式主要包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不等式简单应用.推理与证明主要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其中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几乎涉及数学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代表研究性命题的发展趋势,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可能涉及,该部分命题的方向主要会在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方面,在新的高考中都会涉及和渗透,但单独出题的可能性较小.广东高考在这一章的命题上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偶以解答题形式出现,但多数是解答题中的一部分,如与数列、函数、解析几何等结合考查,分值约占10%左右,既有中、低档题,也会有高档题出现.2.重点考查不等式解法、不等式应用、线性规划以及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另在推理与证明中将会重点考查.3.对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及证明方法的考查,主要放在解答题中,注重知识交汇处的命题.预计高考中对本章内容的考查仍将以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应用、线性规划为重点,将推理与证明和其他知识相融合,更加注重应用与能力的考查.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复习不等式的性质时,要克服“想当然”和“显然成立”的思维定势,要以比较准则和实数的运算法则为依据.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除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外,还有反证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构造法、几何法,这些方法可作适当了解,但要控制量和度.3.解(证)某些不等式时,要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性结合起来.4.注意重要不等式和常用思想方法在解题、证题中的作用.在复习不等式的解法时,加强等价转化思想的训练与复习.解不等式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通过等价转化可简化不等式(组),以快速、准确求解.加强分类讨论思想的复习.在解不等式或证不等式的过程中,如含参数等问题,一般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复习时,学生要学会分析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合理地分类,做到不重不漏.加强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训练.不等式、函数、方程三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如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与方程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加强化归思想的复习,证不等式的过程是一个已知条件向要证结论转化的过程,既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证不等式是高考考查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重要素材,复习时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5.强化不等式的应用.高考中除单独考查不等式的试题外,常在一些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试题中涉及不等式的知识,加强不等式应用能力,是提高解综合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复习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应用意识,总结不等式的应用规律,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际问题应用中,主要有构造不等式求解或构造函数求函数的最值等方法,求最值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避免不必要的错误.6.利用平均值定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满足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7.要强化不等式的应用意识,同时要注意到不等式与函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类比型问题可以说是创新要求的体现,最常见的是二维问题与三维问题的类比,同结构问题的类比(比如圆锥曲线内的类比问题、数列内的类比问题等),较少对照不同结构的类比问题.关于归纳、猜想、证明是考得比较多、比较成熟的题型了,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握考试的特点,注重落实.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在数学思维中所占的分量非常重,事实上,在高考中归纳、猜想、证明以及类比、证明这一类题目是常考常新的.推理与证明问题综合了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等多个知识点,需要采用多种数学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如: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较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和逻辑推理能力、表述能力的全面考查,可以弥补选择题与填空题等客观题的不足,是提高区分度、增强选拔功能的重要题型,因此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推理与证明问题正在成为一个热点题型,并且经常作为压轴题出现.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知识梳理 一、不等式的概念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式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的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二、实数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关系1.a >b ⇔a -b >0.2.a =b ⇔a -b =0.3.a <b ⇔a -b <0. 它是比较两实数大小的依据,也是作差比较法的依据. 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双向性:1.定理1(对称性):a >b ⇔b <a . 单向性:2.定理2(传递性):a >b ,b >c ⇒a >c .3.定理3(同加性):a >b ,c 为整式或实数⇔a +c >b +c . 4.定理3推论(叠加性):⎭⎬⎫a >bc >d ⇒a +c >b +d . 5.定理4(可乘性):⎭⎬⎫a >b c >0⇒ac >bc ;⎭⎬⎫a >bc <0⇒ac <bc . 6.定理4推论1(叠乘性):⎭⎬⎫a >b >0c >d >0⇒ac >bd . 7.定理4推论2(可乘方性):a >b >0⇒a n >b n (n ∈N *且n >1). 8.定理5(可开方性):a >b >0⇒n a >nb (n ∈N *且n >1). 四、不等式性质成立的条件例如,重要结论:a >b ,ab >0⇒1a <1b ,不能弱化条件得a >b ⇒1a <1b .五、正确处理带等号的情况如由a >b ,b ≥c 或a ≥b ,b >c 均可得出a >c ;而由a ≥b ,b ≥c 可能有a >c ,也可能有a ≥c ,当且仅当a =b 且b =c 时,才会有a =c .注意:不等式的性质从形式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型;另一类是“⇔”型.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基础自测1.已知a <0,b <-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 >a b >ab 2B.a b 2>a b >aC.a b >ab 2>a D.a b >a >a b 2解析:特殊值法,取a =-1,b =-2,验证知a b >ab 2>a 成立.也可用作差比较法.答案:C2.(xx·广东两校联考)若0<a <b ,且a +b =1,则下列各式中最大的是( ) A .-1 B .log 2bC .log 2a +log 2b +1D .log 2(a 3+a 2b +ab 2+b 3)解析:特殊值法.取a =13,b =23,则log 2b =log 223=1-log 23>1-log 24=-1;log 2b -(log 2a +log 2b +1)=-1-log 213=-1+log 23>0;计算可知,b >a 3+a 2b +ab 2+b 3, ∴log 2b >log 2(a 3+a 2b +ab 2+b 3).故选B. 答案:B3.已知a ,b ∈R 且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 ①ab>1 ②a 2>b 2 ③lg(a -b )>0 ④⎝⎛⎭⎫12a <⎝⎛⎭⎫12 b解析:令a =2,b =-1,则a >b ,a b =-2,故ab>1不成立;令a =1,b =-2,则a 2=1,b 2=4,故a 2>b 2不成立;当a -b 在区间(0,1)内时,lg(a -b )<0;f (x )=⎝⎛⎭⎫12x在R 上是减函数,∵a >b ,∴f (a )<f (b ),即⎝⎛⎭⎫12a <⎝⎛⎭⎫12b.故④正确.答案:④4.a >b >0,m >0,n >0,则b a ,a b ,b +m a +m ,a +nb +n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解析:取特殊值.如a =2,b =1,m =n =1,则b a =12,ab =2,b +m a +m =23,a +n b +n =32.∴a b >a +n b +n >b +m a +m >ba. 答案:a b >a +n b +n >b +m a +m >b a1.(xx·北京卷)设a ,b ,c ∈R ,且a >b ,则( ) A .ac >bc B.1a <1b C .a 2>b 2D .a 3>b 3解析:当a >b 时,a 3>b 3成立.A 项中对c =0不成立.B 项取a =1,b =-1,则1a <1b 不成立;C 项取a =1,b =-2,则a 2>b 2不成立.答案:D2.(xx·大纲全国卷)已知x =ln π,y =log 52,z =e -12,则( )A .x <y <zB .z <x <yC .z <y <xD .y <z <x解析:x=ln π>ln e =1,y=log 52<log 55=12,z =e -12=1e >14=12,1e <1.综上可得,y<z <x .故选D.答案:D1.(xx·江门一模)若x >0,y >0,则x +y >1是x 2+y 2>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先看充分性,可取x =y =23,使x +y >1成立,而x 2+y 2>1不能成立,故充分性不能成立;若x 2+y 2>1,因为x >0,y >0, 所以(x +y )2=x 2+y 2+2xy >x 2+y 2>1,∴x+y>1成立,故必要性成立.综上所述,x+y>1是x2+y2>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B2.(xx·北京西城区期末)已知a>b>0,给出下列四个不等式:①a2>b2②2a>2b-1③a-b>a-b④a3+b3>2a2b.其中一定成立的不等式为________.解析:由a>b>0可得a2>b2,①成立;由a>b>0可得a>b-1,而函数f(x)=2x在R上是增函数;∴f(a)>f(b-1),即2a>2b-1,②成立;∵a>b>0,∴a>b,∴(a-b)2-(a-b)2=2ab-2b=2b(a-b)>0,∴a-b>a-b,③成立;若a=3,b=2,则a3+b3=35,2a2b=36,a3+b3<2a2b,④不成立.答案:①②③。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考点过关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 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共面情况 公共点个数 相交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有且只有一个 平行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没有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没有3. (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 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为CC 1,AA 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 1F 和平面ABCD 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 1A 1内延长D 1F 与DA 交于一点P ,则P∈平面BED 1F. ∵ DA ⊂平面ABCD ,∴ P ∈平面ABCD ,∴ 点P 是平面ABCD 与平面BED 1F 的一个公共点. 又点B 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 PB 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 中,AB ∥CD ,AB>CD ,S 是直角梯形ABDC 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 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 在交线上,由于AB>CD ,则分别延长AC 和BD 交于点E ,如图所示.∵ E ∈AC ,AC ⊂平面SAC ,∴ E ∈平面SAC. 同理,可证E∈平面SBD ,∴ 点E 在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上,连结SE , 则直线SE 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 2 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 ∥FA ,BE =12FA ,点G ,H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 =12AD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 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 (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 ,A 1C 1,AC.∵ 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 MN ∥A 1C 1. ∵ A 1A 綊C 1C ,∴ 四边形A 1ACC 1为平行四边形, ∴ A 1C 1∥AC ,∴ MN ∥AC ,∴ A ,M ,N ,C 四点共面,即AM 和CN 共面. (2) ∵ ABCDA 1B 1C 1D 1是正方体, ∴ B ,C ,C 1,D 1不共面.假设D 1B 与CC 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 1B ⊂平面α,CC 1⊂平面α,∴ D 1,B ,C ,C 1∈α,这与B ,C ,C 1,D 1不共面矛盾. ∴ 假设不成立,即D 1B 与CC 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点E ,H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点,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的中点. (1) 求证:BC 与AD 是异面直线; (2) 求证:EG 与FH 相交.证明:(1) 假设BC 与AD 不是异面直线,则BC 与AD 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Q,连结PQ,则PQ 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 点E ,F ,G 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 1,BB 1,DD 1的中点,∴ CE 平行且等于GD 1,BF 平行且等于GD 1,则四边形CED 1G 与四边形BFD 1G 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 1E ,GB ∥D 1F.∵ ∠BGC 与∠FD 1E 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 ∴ ∠BGC =∠FD 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对角线A 1C 与平面BDC 1交于点O ,AC ,BD 交于点M ,点E 为AB 的中点,点F 为AA 1的中点.求证:(1) C 1,O ,M 三点共线; (2) E ,C ,D 1,F 四点共面; (3) CE ,D 1F ,DA 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2. (必修2P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中,AB∥CD,AB⊂平面α,CD⊄平面α,则直线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平面α,CD⊄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的表面中,与A1F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平面CC1D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1F1∥AF,AF⊂平面ABCDEF,且A1F1⊄平面ABCDEF,所以A1F1∥平面ABCDEF.同理,A1F1∥C1D1,C1D1⊂平面CC1D1D,且A1F1⊄平面CC1D1D,所以A1F1∥平面CC1D1D.其他各面与A1F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与平面CC1D1D.4. (原创)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M为PB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平面PCD;② OM∥平面PBC;③ OM∥平面PDA;④ OM∥平面PBA.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中,点M,N分别是△ACD,△BCD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平面ABD解析:如图,连结AM并延长交CD于E,连结BN并延长交CD于F,由重心性质可知,E,F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的中点E,由EMMA=ENNB=12,得MN∥AB,因此,MN∥平面ABC,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a⊂αa∩α=A a∥α图形表示2.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文字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符号图形作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 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P分别为棱AB,C1D1的中点,所以AM=PC1.又AM∥CD,PC1∥CD,故AM∥PC1,所以四边形AMC1P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1M.,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 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的中点F,连结AF,EF,设EF与BC′交于点O,连结DO,BE,C′F,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是B′C′的中点,所以EF∥BB′∥AA′,且EF=BB′=AA′,所以四边形A′EFA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E⊂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是B′C′的中点,所以EC′∥BC且EC′=BF,所以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是EF的中点.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中, A′E∥DO,所以点D为AA′的中点.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菱形,点E是A1C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1.证明:如图,连结B1D1交A1C1于点E,连结BD交AC于点O,连结OD1.∵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菱形,∴ D1E∥BO且D1E=BO,∴四边形BED1O是平行四边形,∴ BE∥OD1.∵ OD1⊂平面ACD1,BE⊄平面ACD1,∴ BE∥平面ACD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 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α,则a∥b.因为l∥a,所以l∥b.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W.(填序号)①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答案:②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 W.答案:22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4.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 1C =C ,AC ⊂平面AB 1C ,B 1C ⊂平面AB 1C , 所以BD 1⊥平面AB 1C. 又EF⊥平面AB 1C , 所以EF∥BD 1., 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点D 是BC 的中点,BC =BB 1. (1) 若P 是CC 1上任一点,求证: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试在棱CC 1上找一点M ,使MB⊥AB 1.(1) 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 1B 1, ∵ BC ⊂平面BCC 1B 1,∴ AP ⊥BC.又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CC 1⊥BC ,AP ∩CC 1=P ,AP ⊂平面ACC 1A 1,CC 1⊂平面ACC 1A 1, ∴ BC ⊥平面ACC 1A 1.而AC ⊂平面ACC 1A 1, ∴ BC ⊥AC ,这与△ABC 是正三角形矛盾, 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
近年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1讲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练习理北师大
2019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1讲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练习理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1讲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练习理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1讲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练习理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1讲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选择题1。
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B。
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C。
三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三角形D.有的棱台的侧棱长都相等解析根据棱锥的结构特征知,棱锥的侧棱长不一定都相等。
答案B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棱柱的有( )A。
②③⑤ B.③④⑤C。
③⑤ D.①③解析由棱柱的定义知③⑤两个几何体是棱柱.答案C3。
(2017·衡水中学月考)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解析易知左视图的投影面为矩形,又AF的投影线为虚线,即为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对角线,∴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选项D.答案D4。
如图是一几何体的直观图、主视图和俯视图,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解析由直观图和主视图、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左视图应为面PAD,且EC投影在面PAD上且为实线,点E的投影点为PA的中点,故B正确.答案B5。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A。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基础与考点过关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理解空间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公理1,2,3及公理3的推论1,2,3,并能正确判定;了解平行公理和等角定理.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能判定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 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共面情况 公共点个数 相交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有且只有一个 平行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没有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没有(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CC1,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和平面ABCD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1A1内延长D1F与DA交于一点P,则P∈平面BED1F.∵ DA⊂平面ABCD,∴ P∈平面ABCD,∴点P是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一个公共点.又点B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PB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在交线上,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 E∈平面SAC.同理,可证E∈平面SBD,∴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连结SE,则直线SE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 2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FA ,BE =12FA ,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12AD ,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A1C1,AC.∵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 MN∥A1C1.∵ 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 A1C1∥AC,∴ MN∥AC,∴ A,M,N,C四点共面,即AM和CN共面.(2) ∵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 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D1,B,C,C1∈α,这与B,C,C1,D1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G分别是边BC,CD 的中点.(1) 求证:BC与AD是异面直线;(2) 求证:EG与FH相交.证明:(1) 假设BC与AD不是异面直线,则BC与AD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 =Q,连结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 点E,F,G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1,BB1,DD1的中点,∴ 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则四边形CED1G与四边形BFD1G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1E,GB∥D1F.∵∠BGC与∠FD1E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BGC=∠FD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 C1,O,M三点共线;(2) E,C,D1,F四点共面;(3) 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 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 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 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 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 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 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 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 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 2. (必修2P 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 ⊂平面α,CD ⊄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 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 1B 1C 1D 1E 1F 1的表面中,与A 1F 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 、平面CC 1D 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 1F 1∥AF ,AF ⊂平面ABCDEF ,且A 1F 1⊄平面ABCDEF ,所以A 1F 1∥平面ABCDEF.同理,A 1F 1∥C 1D 1,C 1D 1⊂平面CC 1D 1D ,且A 1F 1⊄平面CC 1D 1D ,所以A 1F 1∥平面CC 1D 1D.其他各面与A 1F 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 与平面CC 1D 1D.4. (原创)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M 为PB 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 ∥平面PCD ;② OM∥平面PBC ;③ OM∥平面PDA ;④ OM∥平面PBA.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 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 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 中,点M ,N 分别是△ACD,△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平面ABD解析:如图,连结AM并延长交CD于E,连结BN并延长交CD于F,由重心性质可知,E,F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的中点E,由EMMA =ENNB=12,得MN∥AB,因此,MN∥平面ABC,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a⊂αa∩α=A a∥α图形表示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文字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符号图形作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 ,P 分别为棱AB ,C 1D 1的中点,所以AM =PC 1. 又AM∥CD,PC 1∥CD ,故AM∥PC 1,所以四边形AMC 1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 1M. 又AP ⊄ 平面C 1MN ,C 1M ⊂平面C 1MN , 所以AP∥平面C 1MN.,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 因为NQ ⊄平面AB 1M ,AB 1⊂平面AB 1M , 所以NQ∥平面AB 1M.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 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 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AF ,EF ,设EF 与BC′交于点O ,连结DO ,BE ,C ′F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所以 EF ∥BB ′∥AA ′,且EF =BB′=AA′, 所以四边形A′EFA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 ′E ⊂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 , 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 -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 所以EC′∥BC 且EC′=BF ,所以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EF 的中点. 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 中, A ′E ∥DO , 所以点D 为AA′的中点. 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点E 是A 1C 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 1.证明:如图,连结B 1D 1交A 1C 1于点E ,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OD 1.∵ 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 ∴ D 1E ∥BO 且D 1E =BO ,∴ 四边形BED 1O 是平行四边形, ∴ BE ∥OD 1.∵ OD 1⊂平面ACD 1,BE ⊄平面ACD 1, ∴ BE ∥平面ACD 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 ⊥α,则a∥b.因为l ∥a ,所以l∥b. 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W.(填序号)① 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 答案:② 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 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所以BD1⊥平面AB1C.又EF⊥平面AB1C,所以EF∥BD1.,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BC的中点,BC=BB1.(1)若P是CC1上任一点,求证:AP不可能与平面BCC1B1垂直;(2)试在棱CC1上找一点M,使MB⊥AB1.(1)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 AP⊥BC.又正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C,AP∩CC1=P,AP⊂平面ACC1A1,CC1⊂平面ACC1A1,∴ BC⊥平面ACC1A1.而AC⊂平面ACC1A1,∴ BC⊥AC,这与△ABC是正三角形矛盾,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 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证明:(1)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O 为AC 的中点,AA 1∥CC 1且AA 1=CC 1,由EC =12AA 1,得EC =12CC 1,即点E 为CC 1的中点,于是在△CAC 1中,AC 1∥OE.因为OE ⊂平面BDE ,AC 1⊄平面BDE ,所以AC 1∥平面BDE.(2) 连结B 1E.设AB =a ,则在△BB 1E 中,BE =B 1E =2a ,BB 1=2a.所以BE 2+B 1E 2=BB 21,所以B 1E ⊥B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B 1⊥平面BB 1C 1C ,BE ⊂平面BB 1C 1C ,所以A 1B 1⊥BE.。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考点过关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 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CC1,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和平面ABCD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1A1内延长D1F与DA交于一点P,则P∈平面BED1F.∵ DA⊂平面ABCD,∴ P∈平面ABCD,∴点P是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一个公共点.又点B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PB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在交线上,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 E∈平面SAC.同理,可证E∈平面SBD,∴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连结SE,则直线SE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 2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FA ,BE =12FA ,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12AD ,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A1C1,AC.∵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 MN∥A1C1.∵ 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 A1C1∥AC,∴ MN∥AC,∴ A,M,N,C四点共面,即AM和CN共面.(2) ∵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 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D1,B,C,C1∈α,这与B,C,C1,D1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G分别是边BC,CD 的中点.(1) 求证:BC与AD是异面直线;(2) 求证:EG与FH相交.证明:(1) 假设BC与AD不是异面直线,则BC与AD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 =Q,连结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 点E,F,G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1,BB1,DD1的中点,∴ 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则四边形CED1G与四边形BFD1G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1E,GB∥D1F.∵∠BGC与∠FD1E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BGC=∠FD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 C1,O,M三点共线;(2) E,C,D1,F四点共面;(3) 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 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 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 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 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 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 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 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 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 2. (必修2P 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 ⊂平面α,CD ⊄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 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 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 1B 1C 1D 1E 1F 1的表面中,与A 1F 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 、平面CC 1D 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 1F 1∥AF ,AF ⊂平面ABCDEF ,且A 1F 1⊄平面ABCDEF ,所以A 1F 1∥平面ABCDEF.同理,A 1F 1∥C 1D 1,C 1D 1⊂平面CC 1D 1D ,且A 1F 1⊄平面CC 1D 1D ,所以A 1F 1∥平面CC 1D 1D.其他各面与A 1F 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 与平面CC 1D 1D.4. (原创)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M 为PB 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 ∥平面PCD ;② OM∥平面PBC ;③ OM∥平面PDA ;④ OM∥平面PBA.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 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 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 中,点M ,N 分别是△ACD,△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 、平面ABD 解析:如图,连结AM 并延长交CD 于E ,连结BN 并延长交CD 于F ,由重心性质可知,E ,F 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 的中点E ,由EM MA =EN NB =12,得MN∥AB,因此,MN ∥平面ABC ,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 ,P 分别为棱AB ,C 1D 1的中点,所以AM =PC 1. 又AM∥CD,PC 1∥CD ,故AM∥PC 1,所以四边形AMC 1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 1M. 又AP ⊄ 平面C 1MN ,C 1M ⊂平面C 1MN , 所以AP∥平面C 1MN.,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 因为NQ ⊄平面AB 1M ,AB 1⊂平面AB 1M , 所以NQ∥平面AB 1M.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 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 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 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AF ,EF ,设EF 与BC′交于点O ,连结DO ,BE ,C ′F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所以 EF ∥BB ′∥AA ′,且EF =BB′=AA′, 所以四边形A′EFA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 ′E ⊂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 , 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 -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 所以EC′∥BC 且EC′=BF ,所以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EF 的中点. 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 中, A ′E ∥DO , 所以点D 为AA′的中点. 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点E 是A 1C 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 1.证明:如图,连结B 1D 1交A 1C 1于点E ,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OD 1.∵ 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 ∴ D 1E ∥BO 且D 1E =BO ,∴ 四边形BED 1O 是平行四边形, ∴ BE ∥OD 1.∵ OD 1⊂平面ACD 1,BE ⊄平面ACD 1, ∴ BE ∥平面ACD 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 ⊥α,则a∥b.因为l ∥a ,所以l∥b. 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W.(填序号)① 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 答案:② 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所以BD1⊥平面AB1C.又EF⊥平面AB1C,所以EF∥BD1.,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BC的中点,BC=BB1.(1)若P是CC1上任一点,求证:AP不可能与平面BCC1B1垂直;(2)试在棱CC1上找一点M,使MB⊥AB1.(1)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 AP⊥BC.又正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C,AP∩CC1=P,AP⊂平面ACC1A1,CC1⊂平面ACC1A1,∴ BC⊥平面ACC1A1.而AC⊂平面ACC1A1,∴ BC⊥AC,这与△ABC是正三角形矛盾,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证明:(1)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O 为AC 的中点,AA 1∥CC 1且AA 1=CC 1,由EC =12AA 1,得EC =12CC 1,即点E 为CC 1的中点,于是在△CAC 1中,AC 1∥OE.因为OE ⊂平面BDE ,AC 1⊄平面BDE ,所以AC 1∥平面BDE.(2) 连结B 1E.设AB =a ,则在△BB 1E 中,BE =B 1E =2a ,BB 1=2a.所以BE 2+B 1E 2=BB 21,所以B 1E ⊥B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B 1⊥平面BB 1C 1C ,BE ⊂平面BB 1C 1C ,所以A 1B 1⊥BE.因为B 1E ∩A 1B 1= B 1,B 1E ⊂平面A 1B 1E ,A 1B 1⊂平面A 1B 1E ,所以BE⊥平面A 1B 1E. 因为A 1E ⊂平面A 1B 1E ,所以A 1E ⊥BE. 同理A 1E ⊥DE.又因为BE∩DE=E ,BE ⊂平面BDE ,DE ⊂平面BDE , 所以A 1E ⊥平面BDE.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侧棱PA 垂直于底面,点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PA =AD.求证:(1) CD⊥PD;(2) EF⊥平面PCD.证明:(1) ∵ PA⊥底面ABCD ,∴ CD ⊥PA.又矩形ABCD 中,CD ⊥AD ,且AD∩PA=A ,AD ,PA ⊂平面PAD ,∴ CD ⊥平面PAD ,∴ CD ⊥PD.(2) 如图,取PD 的中点G ,连结AG ,FG.∵ 点G ,F 分别是PD ,PC 的中点,∴ GF 綊12CD ,∴ GF 綊AE ,∴ 四边形AEFG 是平行四边形,∴ AG ∥EF. ∵ PA =AD ,G 是PD 的中点, ∴ AG ⊥PD ,∴ EF ⊥PD.∵ CD ⊥平面PAD ,AG ⊂平面PAD , ∴ CD ⊥AG ,∴ EF ⊥CD.∵ PD ∩CD =D ,PD ,CD ⊂平面PCD ,∴ EF ⊥平面PCD.4.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C⊥BC,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求证:(1) DE∥平面AA 1C 1C ; (2) BC 1⊥AB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最新考纲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知识梳理1.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①棱柱: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柱.②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锥.③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作棱台.(2)旋转体①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直角边旋转得到.②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③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旋转得到.2.三视图(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三视图的画法①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②三视图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得到的正投影图.③观察简单组合体是由哪几个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并注意它们的组成方式,特别是它们的交线位置.3.直观图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在已知图形中建立直角坐标系xOy.画直观图时,它们分别对应x′轴和y′轴,两轴交于点O′,使∠x′O′y′=4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 ′轴和y ′轴的线段; (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12.[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台体可以看成是由锥体截得的,易忽视截面与底面平行且侧棱延长后必交于一点.2.简单几何体不同放置时其三视图不一定相同.3.常见旋转体的三视图(1)球的三视图都是半径相等的圆.(2)水平放置的圆锥、圆台、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分别均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诊 断 自 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 ) (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3)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 时,若∠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 轴和y 轴,且∠A =90°,则在直观图中,∠A =45°.( )(4)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 )解析 (1)反例:由两个平行六面体上下组合在一起的图形满足条件,但不是棱柱.(2)反例:如图所示图形不是棱锥.(3)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 时,把x ,y 轴画成相交成45°或135°,平行于x 轴的线还平行于x 轴,平行于y 轴的线还平行于y 轴,所以∠A 也可能为135°.(4)正方体和球的三视图均相同,而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且为等腰三角形, 其俯视图为圆心和圆.答案 (1)× (2)× (3)× (4)×2.(教材习题改编)如图,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被截去一部分,其中EH ∥A ′D ′.剩下的几何体是( ) A.棱台 B.四棱柱 C.五棱柱D.六棱柱解析 由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剩下的几何体为五棱柱. 答案 C3.(2016·天津卷)将一个长方体沿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去一个棱锥,得到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解析 先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还原出几何体,再作其左视图.由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图①,故其左视图为图②.答案 B4.(一题多解)(2017·全国Ⅱ卷)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90π B.63π C.42πD.36π解析 法一 (割补法)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被截去上面虚线部分所得,如图所示.将圆柱补全,并将圆柱体从点A 处水平分成上下两部分.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下部分圆柱的体积加上上部分圆柱体积的12,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π×32×4+π×32×6×12=63π.法二 (估值法)由题意知,12V 圆柱<V 几何体<V 圆柱,又V 圆柱=π×32×10=90π,∴45π<V 几何体<90π.观察选项可知只有63π符合. 答案 B5.正△AOB 的边长为a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Oy ,则它的直观图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 画出坐标系x ′O ′y ′,作出△OAB 的直观图O ′A ′B ′(如图).D ′为O ′A ′的中点.易知D ′B ′=12DB (D 为OA 的中点),∴S △O ′A ′B ′=12×22S △OAB =24×34a 2=616a 2. 答案616a 2考点一 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例1】 (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 ②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 ③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C.2D.3(2)以下命题:①以直角梯形的一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 ②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 ③一个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B.1C.2D.3解析 (1)①不一定,只有当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 ②不一定,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③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且是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 (2)由圆台的定义可知①错误,②正确.对于命题③,只有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才能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③不正确.答案(1)A (2)B规律方法 1.关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辨析关键是紧扣各种简单几何体的概念,要善于通过举反例对概念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需举一个反例.2.圆柱、圆锥、圆台的有关元素都集中在轴截面上,解题时要注意用好轴截面中各元素的关系.3.既然棱(圆)台是由棱(圆)锥定义的,所以在解决棱(圆)台问题时,要注意“还台为锥”的解题策略.【训练1】给出下列命题:①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②在四棱柱中,若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都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③存在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④棱台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不正确,根据棱柱的定义,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全等;②正确,因为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的交线平行于侧棱,又垂直于底面;③正确,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的三棱锥C1-ABC,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④正确,由棱台的概念可知.答案②③④考点二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多维探究)命题角度1 由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判断三视图【例2-1】“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图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当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俯视图可能是( )解析由直观图知,俯视图应为正方形,又上半部分相邻两曲面的交线为可见线,在俯视图中应为实线,因此,选项B可以是几何体的俯视图.答案 B命题角度2 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例2-2】(1)(2014·全国Ⅰ卷)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A.三棱锥B.三棱柱C.四棱锥D.四棱柱(2)(2017·北京卷)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 )A.3 2B.2 3C.2 2D.2解析(1)由题知,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一个三角形、两个四边形,经分析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柱.(2)由三视图知可把四棱锥放在一个正方体内部,四棱锥为D-BCC1B1,最长棱为DB1,且DB1=DC2+BC2+BB21=4+4+4=2 3.答案(1)B (2)B规律方法 1.由直观图确定三视图,一要根据三视图的含义及画法和摆放规则确认.二要熟悉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2.由三视图还原到直观图的思路(1)根据俯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底面.(2)根据主视图或左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棱与侧面的特征,调整实线和虚线所对应的棱、面的位置.(3)确定几何体的直观图形状.【训练2】 (1)(2018·惠州模拟)如图,在底面边长为1,高为2的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平面A 1B 1C 1D 1内一点,则三棱锥P -BCD 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面积之和为( )A.1B.2C.3D.4(2)(2017·浙江卷)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π2+1 B.π2+3 C.3π2+1 D.3π2+3解析 (1)设点P 在平面A 1ADD 1的射影为P ′,在平面C 1CDD 1的射影为P ″,如图所示.∴三棱锥P -BCD 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分别为△P ′AD 与△P ″CD , 因此所求面积S =S △P ′AD +S △P ″CD =12×1×2+12×1×2=2. (2)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半个圆锥和一个三棱锥的组合体,半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3,三棱锥的底面积为12×2×1=1,高为3.故原几何体体积为:V =12×π×12×3×13+1×3×13=π2+1.答案 (1)B (2)A考点三 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例3】 有一块多边形的菜地,它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直角梯形(如图所示),∠ABC =45°,AB =AD =1,DC ⊥BC ,则这块菜地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 如图1,在直观图中,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在Rt △ABE 中,AB =1,∠ABE =45°,∴BE =22. 又四边形AECD 为矩形,AD =EC =1. ∴BC =BE +EC =22+1. 由此还原为原图形如图2所示,是直角梯形A ′B ′C ′D ′. 在梯形A ′B ′C ′D ′中,A ′D ′=1,B ′C ′=22+1,A ′B ′=2. ∴这块菜地的面积S =12(A ′D ′+B ′C ′)·A ′B ′=12×⎝ ⎛⎭⎪⎫1+1+22×2=2+22. 答案 2+22规律方法 1.画几何体的直观图一般采用斜二测画法,其规则可以用“斜”(两坐标轴成45°或135°)和“二测”(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减半,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长度不变)来掌握.对直观图的考查有两个方向,一是已知原图形求直观图的相关量,二是已知直观图求原图形中的相关量.2.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的关系:S 直观图=24S 原图形.【训练3】 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上底CD =1,腰AD =CB =2,下底AB =3,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所示,作出等腰梯形ABCD 的直观图.因为OE =(2)2-1=1,所以O ′E ′=12,E ′F =24.则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S ′=1+32×24=22.答案 22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某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三角形,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 ) A.圆柱B.圆锥C.四面体D.三棱柱解析 由三视图知识知圆锥、四面体、三棱柱(放倒看)都能使其主视图为三角形,而圆柱的主视图不可能为三角形. 答案 A2.(2018·衡水中学月考)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解析 易知左视图的投影面为矩形,又AF 的投影线为虚线,即为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对角线,∴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选项D. 答案 D3.(2017·北京卷)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60B.30C.20D.10解析 由三视图知可把三棱锥放在一个长方体内部,即三棱锥A 1-BCD ,VA 1-BCD =13×12×3×5×4=10.答案 D4.如图是一几何体的直观图、主视图和俯视图,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解析 由直观图和主视图、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左视图应为面PAD ,且EC 投影在面PAD 上且为实线,点E 的投影点为PA 的中点,故B 正确. 答案 B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B.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此棱锥可能是六棱锥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解析 如图1知,A 不正确.如图2,两个平行平面与底面不平行时,截得的几何体不是旋转体,则B 不正确.若六棱锥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则底面多边形是正六边形.由几何图形知,若以正六边形为底面,侧棱长必然要大于底面边长,C 错误.由母线的概念知,选项D 正确. 答案 D6.某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如图所示的图形,则在下图的四个图中可以作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 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知,该几何体为球与正四棱柱或球与圆柱体的组合体,故①③正确. 答案 A7.(2015·全国Ⅱ卷)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A.18 B.17 C.16D.15解析 由已知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了一个“大角”后剩余的部分,如图所示,截去部分是一个三棱锥.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13×12×1×1×1=16.剩余部分的体积V 2=13-16=56,因此,V 1V 2=15.答案 D8.(2018·上饶模拟)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左视图为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最长的棱长等于( )A.4 2B.34C.41D.5 2解析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两侧面垂直于底面,高为5的三棱锥P -ABC (如图所示). 棱锥最长的棱长PA =25+16=41.答案 C 二、填空题9.(2018·龙岩联考)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四边形OABC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O ′A ′B ′C ′如图所示,此直观图恰好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四边形OABC 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直观图的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24倍,且直观图的面积为1,所以原图形的面积为2 2. 答案 2 210.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左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主视图的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 由题知此正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是一样的,主视图的面积与左视图的面积相等为2. 答案211.(2018·兰州模拟)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均为3,其主视图和左视图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则主视图的周长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主视图就是如图所示的截面PEF ,其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连接AO ,易得AO =2,又PA =3,于是解得PO =1,所以PE =2,故其主视图的周长为2+2 2. 答案 2+2 212.(2017·山东卷)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14圆柱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 该几何体由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1,1的长方体和两个半径为1,高为1的14圆柱体构成.所以V =2×1×1+2×14×π×12×1=2+π2.答案 2+π2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10分钟)13.(2018·石家庄质检)一个三棱锥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左视图可能为(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三棱锥,其中平面ACD ⊥平面BCD .所以该三棱锥的左视图可能为选项D.答案 D14.如图是一个体积为10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图中x 的值为( )A.2B.3C.4D.5解析 根据给定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对应的直观图是一个长方体和四棱锥的组合体,所以几何体的体积V =3×2×1+13×3×2×x =10,解之得x =2.答案 A15.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________.解析 由题中三视图可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PA ⊥平面ABC ,M 为AC 的中点,且BM ⊥AC .故该三棱锥的最长棱为PC .在Rt △PAC中,PC =PA 2+AC 2=22+22=2 2. 答案 2 216.(2016·北京卷)某四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 由题中三视图可画出长为2、宽为1、高为1的长方体,将该几何体还原到长方体中,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为四棱柱ABCD -A ′B ′C ′D ′.故该四棱柱的体积V =Sh =12×(1+2)×1×1=32.答案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