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下《从黑火药到酸雨》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学案设计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学案设计

5.1从黑火药到酸雨(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①黑火药的成分1、 黑火药的成分:硫磺、硝石、木炭2、 反应原理:S+2KNO 3+3C −−→−点燃K 2S+3CO 2↑+N 2↑②硫的性质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的固体,俗称硫磺。

熔点112.8℃ 沸点444.6℃——分子晶体密度比水重,2.078g/cm 3, 难溶于水, 易溶于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2、硫的化学性质(1)和金属单质反应Fe + S −→−∆FeS (黑色)现象:剧烈反应,移去火源后,固体保持红热,生成黑色固体2Cu + S −→−∆Cu 2S (黑色)S+Hg −→−HgS (黑色,实验室常用硫粉处理散落的汞滴) (2)与非金属反应H 2+S (g)−→−∆H 2SS+O 2−−→−点燃SO 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氧气中为蓝紫色)③硫、氧气、氯气氧化性比较Fe + S −→−∆FeS3 Fe + 2O 2−−→−点燃Fe 3O 4 2Fe +3Cl 2 −−→−点燃2FeCl 3④硫的用途硫磺石橡胶工业的主要添加剂、制硫酸主要原料、用作农作物杀菌剂和治疗皮肤的杀菌 软膏;广泛用于染色、制革、火柴、火药、烟火、国防等二、例题导引例1.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②分离黑火药中的成分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③硫与金属或非金属的反应均作为氧化剂④1.6g硫与6.4g铜反应能得到8.0g纯净硫化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硫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以以游离态“硫磺”存在于火山口附近,也可以化合态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存在,①不正确;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硫磺、炭粉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离时主要依据三种成分的溶解性进行。

具体过程如下:由上可知②正确;硫与金属反应时作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时可能作氧化剂(与H2反应)−∆Cu2S知,1.6g 也可能作还原剂(与O2反应),③错误;由硫和铜反应方程式2Cu + S−→硫与6.4g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g Cu2S。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96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96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评说二氧化硫的功与过》教学设计年级:高一年级版本:沪科课标版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沪科课标版高一下册《评说硫、氮的“功”与“过”中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二氧化硫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重要反应物及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是学生初步认识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同时也会造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通过对其性质的了解掌握,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及辨证认识化学物质—变害为利,是一个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良好的载体。

这是对高中化学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节后续内容硫酸的性质的学习打下伏笔,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

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SO2的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探究。

(2)通过对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3)通过各活动、设计SO2装置方案及为水城县发耳火电厂设计烟气脱硫方案等活动,感受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发展学生认识物质的相对系统水平。

(2)通过对二氧化硫与不同试剂反应设计实验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

(3)通过探究SO2在葡萄酒里的作用和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发展学生学会以辩证客观的思想看待问题的认识水平。

(4)通过SO2发生反应装置的创新设计;为水城县发耳火电厂烟气脱硫方案设计等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视角的认识水平。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 第1课时 从黑火药到酸雨doc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 第1课时 从黑火药到酸雨doc

资源信息表第五章说明本章主要介绍硫和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并介绍了物质的量浓度及其配制、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等,该学习内容是均为高中化学重点知识。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硫和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在知识安排上,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更突出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如酸雨的形成、化肥的施用等,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理论知识引入自然。

教材在编排时围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主线,使学生在掌握性质时,初步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不但能学到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还能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立珍爱自然、爱护环境、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所以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情景,充分进行相关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教学中应发挥化学理论指导作用,应注意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充分利用实验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互动等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过程与方法教育。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共两课时)第1课时从黑火药到酸雨[设计思想]本节课学习内容是高中元素化学重点知识——硫及其硫化合物。

硫及其硫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社会关系密切。

对单质硫及硫化氢的学习,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景,充分进行相关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意从原子结构或元素化合价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硫及硫化氢的氧化还原性,发挥化学理论指导作用;应注意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互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硫及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5.1_从黑火药到酸雨 教案

5.1_从黑火药到酸雨  教案

教师:学生:时间:2014年月日段一、本次授课目的及考点分析:1.知道硫的物理性质,掌握硫的化学性质,硫化氢的毒性、强还原性。

2.掌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化学原理、酸雨的危害及防治二、本次课的内容:5.1 从黑火药到酸雨黑火药:S + 2KNO3 + 3C 点燃K2S + 3CO2↑ + N2↑ 氧化剂是,被氧化的物质是一、硫的性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单质):②化合态:2、俗称,是一种固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3、硫单质的化学性质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常见化合价:,硫离子:(1)与金属反应:Fe + S −→−∆。

——体现性:(2)与非金属反应S + H2−→−∆——体现硫的性二、硫化氢(一)物理性质:有气味的色气体毒。

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显性。

(二)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H2S ∆−−→2.可燃性:与氧气反应 (不完全燃烧)(完全燃烧)3、还原性:(硫化氢中硫是-2价,容易失去电子,固有较强的还原性。

)H2S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与二氧化硫反应(三)H2S实验室制法和收集1.原理:FeS + H2SO4→离子方程式为2.装置:3.干燥:4.收集:5.尾气处理: 6.H2S 气体检验:可用CuSO4溶液,或Pb(Ac)2试纸。

三、二氧化硫(一)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与Cl2、NH3相似);常温常压下可以1:40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二)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2)氧化性(3)较强的还原性(4)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例1.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例2.下列实验能证明SO2存在的是……………………………………………………( )。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酸雨和二氧化硫 教案设计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酸雨和二氧化硫 教案设计

酸雨与二氧化硫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一节从黑火药到酸雨的第三课时内容,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硫具有哪些性质?如何防治酸雨?教材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排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同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作用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硫酸的性质及制备做好了铺垫,在建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已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并在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章学习过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即结构决定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本人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松江一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

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与防治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通性及还原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酸雨形成途径的探究,初步学会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不同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换,概括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特征及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雨形成途径的探究,增强物质变化观念。

2、通过对SO2的污染防治措施的讨论,形成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酸雨的成因难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学流程以有别的途径形成酸雨吗?师:SO2SO3的过程需要什么特殊的条件?师:大气中那些物质可以做该催化剂呢?师:三氧化硫如何变成硫酸?【板书】SO3+ H2O→2H2SO4生:发生了氧化反应,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生:催化剂,加热生: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生:加水成为明线,以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推测为暗线,设置疑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92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92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1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说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能说出可逆反应的概念。

3.能熟练运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SO2相应性质。

2.通过启发、诱导、对比和实验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空气质量报告中SO2指标,通过SO2相应性质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SO2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SO2漂白性和较强的还原性预备知识1.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酸性氧化物+水→__________如CO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碱反应:酸性氧化物+碱→__________如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CO2与CaO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同种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_______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________性;处于中间价态时_________。

S的常见价态有:_________2【课堂活动】实验探究一步骤现象结论1.把带有胶塞,盛有SO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开胶塞。

2.待液面高度不再变化,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取出试管。

用另一试管取该试管内溶液2—3mL,再滴入1—2滴蓝色石蕊试液。

一.通过对SO2的观察,结合教材P90页第三自然段内容,总结其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1)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可逆反应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其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与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实验探究二步骤现象结论1.用一洁净试管,取原试管中SO2水溶液2—3mL,再滴入1—2滴品红试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酸雨和二氧化硫 教案设计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酸雨和二氧化硫 教案设计

酸雨与二氧化硫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一节从黑火药到酸雨的第三课时内容,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硫具有哪些性质?如何防治酸雨?教材采用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排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同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作用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硫酸的性质及制备做好了铺垫,在建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已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并在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章学习过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即结构决定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本人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松江一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

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与防治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通性及还原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酸雨形成途径的探究,初步学会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不同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换,概括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特征及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雨形成途径的探究,增强物质变化观念。

2、通过对SO的污染防治措施的讨论,形成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2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酸雨的成因难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学流程以有别的途径形成酸雨吗?成为明线,以的硫的过程需要什么特氧化生:发生了氧化反应,二氧二师:SO SO32测殊的条件?推原性化硫的还原性还设置师:大气中那些物质可以做该催化为暗线,生:催化剂,加热层层递疑问,剂呢?引导学生师:三氧化硫如何变成硫酸?进,生: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寻中究【板书】生:加水在探进而找答案,的生培养学OSO+ H→2H 综合能力。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5.1.3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与防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2. 应用氧化还原的理论来理解硫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硫化合物的认识,以及对酸雨的了解,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SO 2:64>空气:29)(3)易溶与水(1:40),3222SO H O H SO ⇔+(弱酸) SO 2是H 2SO 3的酸酐;SO 3是H 2SO 4的酸酐 (4)易液化(沸点:-10C ︒)(书P7批注) 2-2,+6氧化性:KMnO 4>Cl 2>O 2>Br 2>I 2>SO 2>S>H 2S(1)氧化性:O H S S H O S 202224232+↓→+-+(书P6课堂实验1) (2)还原性A.与O 2反应:326202422-+∆+⇔+O S O O S 催化剂B.与卤素单质反应:14622022422-+++→++Cl H O S H Cl O H O S14622022422-+++→++X H O S H X O H O S (X:Cl,Br,I) 现象:溴水/碘水褪色 C. 与酸性KMnO 4反应现象:酸性KMnO 4溶液的颜色变浅(-4MnO :紫红色) (3)漂白性(演示实验+书P6课堂实验2)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 SO 2褪色222通入品红溶液,那品红的褪色速度是否加快?SO 2 溶液变红(酸性) 紫色石蕊溶液Cl 2 溶液先变红后变白(酸性+漂白性)【讲述】虽然SO 2的漂白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工业上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常常使用SO 2来漂白一些物质,达到短暂“白”的感觉。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97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一化学下《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497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沪科版高一下册第五单元《评说硫、氮的功与过》第一节《从黑火药到酸雨》中《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中的教学内容。

本章中,关于硫元素的化合物主要介绍两种——二氧化硫、硫酸,这两种物质的教学,足以支撑学生对硫元素的总体认识。

通过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使学生建立“硫元素系统”的整体印象,达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二氧化硫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

通过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掌握,危害和用途的了解,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及辨证认识化学物质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知识准备:学生在初三阶段已经体验过硫燃烧实验,了解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关系,这为快速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提供了条件。

化学性质反面,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包括典型的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典型的金属元素——碱金属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

二氧化硫是结构理论后学生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在教学思路上,应该从“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过渡到“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

也就是说二氧化硫的学习应该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学习。

情感态度:本节课以“酸雨”为情境,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同时,高一年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喜欢动手做实验,也具备一定的探究水平和实验能力,只是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思路。

因此,借助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对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环节,找到性质猜想的主要依据是十分有利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按照“问题讨论、互动式自主探究”的总体思路来进行。

对SO2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主要通过展示一个装有SO2气体的试管,通过观察可以得出SO2的颜色、状态。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学案设计(无答案)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学案设计(无答案)

《酸雨》学案学习目标1、体验运用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来分析酸雨形成原因的过程;2、进一步加深对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的掌握,并能运用其性质来设计防治酸雨的措施;3、能够正确书写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重点难点】运用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进一步思考防治酸雨的方法。

【学习过程】酸雨1.概念:主要指pH小于的雨水,其主要含有和。

正常雨水(含雨、霜、露、雹、雾等)由于存在原因其pH值约为。

在水中当pH值小于5.5时,大部分鱼类难以生存;当降到小于5时,各种鱼类和两栖动物及昆虫、水草及浮游生物面临灭绝。

2.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

(从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入手)硫酸型酸雨:。

(化学方程式)硝酸型酸雨:。

3.酸雨的危害: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首先是它的刺激性,其次是它会形成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其毒性比SO大,能浸入人的肺部,引起肺水肿等疾病2而使人死亡;引起、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生长;破坏土壤、植被、;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材料等;渗入地下,可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后的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等对人体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会偏高。

4.从化学反应原理和生活中的实例两方面来分析防治酸雨的途径和方法。

原理上:从物质类别和元素的化合价角度来分析.酸性氧化物SO2: SO2+ NaOH=== +SO2+ NH3·H2O=== +煤的脱硫: SO2+CaO===+O2===== CaSO4化合价角度分析: NO+ NO2+ 2NaOH===2 +H2O汽车的催化转化器中的反应:_CO+ NO=== N2+ CO2生活上:1、改善燃料种类,积极开发新能源。

2、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以回收。

3、种植能够吸收SO2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等。

4、治理NOx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5.1《从黑火药到酸雨》 课件 (共87页)

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5.1《从黑火药到酸雨》 课件 (共87页)

除夕爆竹烟火话硫磺
黑火药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用 硝酸钾、木炭粉和硫磺粉混合而制成的。 黑火药 无意中 古代炼丹 硝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磺剧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 之一,主要成分为 硫磺、硝石和木炭 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 发生了爆炸。据测,大约每 4 g 黑火药着火燃烧 问题:你能写出黑火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时,可以产生280 L 气体,体积可膨胀近万倍。 点燃 S + 2KNO3 + 3C K2S + 3CO2 + N2 由于爆炸时有K2S固体产生,往往有很多浓 烟冒出,因此得名黑火药。
22
硫和氯气都能分别与铜、铁反
应,试比较反应有何异同。
2Cu + S → Cu2S

+1
Cu + Cl2 → CuCl2
点燃 +2
Fe + S → FeS
生成低价的金属硫化物
△ +2
2Fe + 3Cl2 → 2FeCl3
生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


S具有弱的氧化性,只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低价 结论: 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含硫 矿物
黄 铁 矿
雄 雌 黄 黄
辉 锑 矿
12
地下 地下
雄黄As4S4 雌黄As2S3
辰砂
2.物理性质
通常是淡黄色的晶 体,俗称硫磺。质脆, 容易研成粉末,不溶于 水,微溶于酒精,容易 溶于二硫化碳。硫的熔 点是112.8℃,沸点是 444.6℃。
不高
同素异形体:
斜方硫、单斜 硫等
单质硫是由分子构成的
§5.1
1
硫的史话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学案设计(无答案)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学案设计(无答案)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学案第3课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硫与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2.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它的应用;3.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了解防止酸雨产生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重点、难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知识链接】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1)与水的反应: CO2+ H2O →H2CO3(2)与碱的反应: 2NaOH + CO2→ Na2CO3 + H2O(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aO + CO2→CaCO3【考点解析】知识点一: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思考1:SO2的物理性质?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知识点二: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思考2: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友情提示}:①组成上看:SO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很多是酸性氧化物,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SO2是否属于酸性氧化物?②从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看:推断它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③从物质特性上看:SO2具有怎样的特殊性?总结: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a. 与水的反应:b. 与碱的反应:c.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3)还原性a. 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现象:b. 与氧气反应。

化学方程式:{思考与交流1}? 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与SO2使品红褪色,实质相同吗? (4)漂白性在试管中加入0.1%的品红溶液,通入SO2,观察现象。

当试管中液体发生变化时,再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a.现象:b.结论:{思考与交流2}?漂白性的比较例1、为了检验SO2中是否含有少量的CO2气体杂质,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先通入水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先通入品红溶液C. 先通入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例2、能证明SO2有漂白性的是 (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紫色消失B.显红色的酚酞溶液通入SO2气体后红色消失C.品红溶液通入SO2气体后红色消失D.溴水通入SO2气体后橙色消失【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有些反应中显示氧化性,在有些反应中显示还原性B.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得稳定的亚硫酸C.常温下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溶液加热也不变化D.通入BaCl2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知识点三:酸雨的形成及防治酸雨:是指PH小于的雨水,主要是含有硫酸和硝酸。

沪科版化学高一年级下册《从黑火药到酸雨》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沪科版化学高一年级下册《从黑火药到酸雨》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共两课时)第1课时从黑火药到酸雨[设计思想]本节课学习内容是高中元素化学重点知识——硫及其硫化合物。

硫及其硫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社会关系密切。

对单质硫及硫化氢的学习,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景,充分进行相关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意从原子结构或元素化合价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硫及硫化氢的氧化还原性,发挥化学理论指导作用;应注意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互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硫及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同时,作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继续学习,可在卤素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研究非金属元素与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2)硫化氢的毒性、气味、强还原性(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单质硫性质的研究,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认识非金属元素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单质硫与铁反应的研究,认识研究化学反应的一般方法。

(3)通过黑火药发明和利用的介绍,明白我国劳动人民对化学物质及其性质的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黑火药发明和利用的介绍,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通过硫化氢的可燃性,感悟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3)通过硫的用途以及硫化氢的性质,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硫的化学性质,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难点硫元素和氯元素非金属性的差异。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实验用品(硫粉、水、二硫化碳、酒精、还原铁粉、试管、酒精灯、白纸、磁铁、硫化亚铁、稀硫酸、启普发生器、尖嘴导管、火柴、烧杯)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1:介绍一些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提出一些与硫有关的实际问题。

黑火药介绍2: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

硫的物理性质3: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教案(第2课时)沪科版

高一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教案(第2课时)沪科版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共两课时)第2课时 从黑火药到酸雨[设计思想]本节继续学习硫的化合物知识,重点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本节内容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

教学中注意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比较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全面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在进行酸雨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像资料、课件、实地察看、采集样本分析、查阅相关资料等帮助学生认识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酸雨的原理,加深学生印象,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B) (2)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化学原理(B)(3)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及亚硫酸的弱酸性(B) (4)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技能(B) 2.过程与方法(1)认识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探讨物质性质的化学思维习惯。

(2)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经历化学实验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感悟人类与自然友好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雨与环境保护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实验用品(二氧化硫气体、针筒、水、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硫化氢气体、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试液)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引入1:可从每日空气质量日报或酸雨造成的危害入手,也可从不法商贩用二氧化硫熏制桂圆、粉丝等坑害百姓的典型事件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氧化硫溶解性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研究。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其酸性氧化物性质通过溶解后水溶液呈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色得出,在学生回忆旧知识基础上,归纳出相关反应并引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引发冲突,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完整word版)5.1从黑火药到酸雨

(完整word版)5.1从黑火药到酸雨

5.1从黑火药到酸雨2016/1/18一、硫1.黑火药:成分:反应:2.硫的存在游离态:化合态:几种重要的矿物:黄铁矿(硫铁矿)黄铜矿石膏芒硝3.物理性质色固体,俗称,难溶于,微溶于,易溶于4.硫的化学性质1)硫原子的结构:2)硫的常见化合价:单质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3)硫与金属的反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和钠反应:和铁反应:和铜反应:和汞反应:和银反应:4)硫与非金属反应氧气:氢气:5)硫与其他物质反应氢氧化钠:浓硫酸:5.硫的用途:制硫酸,农药,火药,药品,硫化橡胶等二、硫的氢化物——硫化氢1.物理性质1)无色,有的气体2)有剧毒,密度比空气3)溶于水,其水溶液叫2.化学性质1)还原性2)不稳定性3)可燃性3.氢硫酸硫化氢的水溶液称为氢硫酸。

氢硫酸是酸,具有。

1)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2)氢硫酸具有强还原性4.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硫化亚铁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制取方程式:2)装置:用启普发生器或简易气体发生器。

与可以用相同装置制取3)收集:4)检验:5)尾气处理:6)注意事项:硫化氢具有强还原性,制取时只能用氧化性弱的盐酸或稀硫酸,不能用氧化性强的硝酸或浓硫酸。

三、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1)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2) 密度比空气大3) 易液化,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2.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具有弱氧化性3)二氧化硫的还原性:(SO2能被O2、Cl2、Br2、I2、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4)漂白性3.作用生产亚硫酸盐,制造防腐剂、漂白剂、去污剂四、三氧化硫1. 物理性质1) 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易挥发的晶体。

(在常温下是液体,标况下是固体,加热后是气体。

熔点16.8℃沸点44.8℃)2) 易溶于水,且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五、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1. 定义:未污染的雨水的pH一般大于5.6,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

如果其他酸性污染物也溶于雨水中,雨水的pH明显下降。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5.1.3 二氧化硫及酸雨 教案设计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5.1.3 二氧化硫及酸雨 教案设计

高一( ) 班姓名:学号:课题:§5.1 从黑火药到酸雨(3)-二氧化硫及酸雨学习目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A);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亚硫酸的化学性质(B);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与防治(B)学习重点、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学习范围:课本P6-8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二氧化硫是一种____色有的气体,易_____(沸点:-10℃),密度比空气;___溶于水(1 : 40),并与水反应生成(酸,稳定,易)。

2.SO2和CO2其性质相似。

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SO2是否也是酸性氧化物?试从这一角度分析SO2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二氧化硫有哪些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2能使品红溶液,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观察到,说明SO2具有性。

3.二氧化硫的用途:SO2是生产的原料,还可用于制造剂、剂、剂,也是重要的之一。

4.酸雨:pH小于_____的雨水。

形成原因是雨水中含有、以及其它一些有机酸,我国的酸雨以为主。

减少酸雨的生成必须控制。

空气中SO2的主要来源:。

二、当堂检测基础巩固(A)5.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叙述:①淡黄色固体;②容易液化;③能使溴水褪色;④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⑤水溶液具有酸性;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正确的是。

6.能够用于鉴别SO2和CO2的溶液是A、澄清石灰水B、高锰酸钾溶液C、紫色石蕊试液D、氢氧化钡溶液7.为除去CO2中SO2气体,可将气体A、通入水中B、通入饱和NaOH溶液C、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D、通过CaO固体8.在室温下,向饱和H2S溶液中缓慢通入过量SO2气体,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合理的是能力提升(B)9.将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其结论正确是A、两气体完全被吸收,并生成BaSO4沉淀B、两气体完全被吸收,生成BaSO3和BaSO4两种沉淀C、两气体均不能被吸收,无沉淀产生D、只有一种气体被吸收,生成BaSO4沉淀10.工业上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取一种光谱消毒剂,在该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光谱消毒剂的化学式为A、Cl2O7B、ClO2C、Cl2O3D、Cl2O三.课后训练基础巩固(A)-随堂练11.实现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的是A.SO2→SO3 B.Na2SO3→SO2 C.SO2→S D.H2S→S12.下列物质中,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是A.亚硫酸B.氢硫酸C.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13.检验CO2中是否含有SO2应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澄清石灰水B.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石灰水C.通过品红溶液D.通过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4.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应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澄清石灰水B.先通过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C.通过品红溶液D.先通过足量的溴水,再通过澄清石灰水15.SO2通入已使酚酞显红色的某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A.SO2的漂白性B.SO2的还原性C.SO2溶于水显酸性D.SO2的氧化性16.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A.SO2的漂白性B.SO2的还原性C.SO2溶于水显酸性D.SO2的氧化性17.SO2能使溴水褪色,在此反应中SO2的表现的性质是A、酸性B、氧化性C、还原性D、漂白性18.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同时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可观察的现象是A、先褪色,后复原B、立即褪色C、仍为紫色D、溶液变红色20.造成大气污染的SO2主要来源于A.自然界含硫化合物的分解和氧化B.火山喷发C.工厂排出的废气D.大量燃烧含硫燃料21.某化学兴趣小组采集到一份酸雨样品,他们每隔一段时间测定酸雨的pH ,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测得的pH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至某一定值C .不变D .无规律变化22.把下列药品放在括号内的装置中,其中能用于干燥SO 2气体的是A .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管)B .无水氯化钙(干燥管)C .碱石灰(U 型管)D .浓硫酸(U 型管)23.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四种气体①Cl 2;②CO 2;③SO 2;④HCl 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沪科版化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5.1从黑火药到酸雨学案设计

沪科版化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5.1从黑火药到酸雨学案设计

5.1从黑火药到酸雨(1)★知识要点一、硫1.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含量低(硫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占0.05%),分布广。

游离态——火山口附近。

化合态——芒硝、石膏、硫铁矿、黄铜矿等含硫化合物,生物体内蛋白质中。

2.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可利用硫易溶于CS2的特点分离或除去硫,如可用CS2洗涤沾有硫粉的试管。

3.化学性质硫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能得到2个电子成为-2价的硫,最高正价为+6价,此外硫的常见化合价还有+4价等。

硫单质中硫为0价,在化学反应中,其化合价既能降低又能升高,因此硫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1)与金属反应S作氧化剂,与钠、铝、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能反应,S被还原为2-S。

具有可变价态的金属(如铁、铜)只能被硫氧化到较低价态。

①2Na+S Na2S,常温下研磨即可剧烈反应。

②Fe+S FeS,加热条件下反应。

停止加热后,混合物仍保持红热状态(说明反应放热),生成黑褐色固体硫化亚铁。

③2Cu+S Cu2S,Cu在S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硫化亚铜。

④Hg+S HgS,实验室可利用此反应处理洒落的汞滴。

(2)与非金属反应①与氢气,硫作氧化剂:H2+S H2S;②与氧气,硫作还原剂:S+O2SO2。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在点燃条件下,即使O2过量反应产物也是SO2,S和O2单质间化合产物不能写成SO3。

(3)黑火药反应:S+2KNO3+3C→K2S+N2↑+3CO2↑。

该反应中,S和KNO3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

二、硫化氢34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有毒气体,比空气重(标准状况下密度p=4.22=1.52g/L),能溶于水,水溶液为氢硫酸。

1.化学性质硫化氢气体具还原性,具体表现为能在O2中燃烧,能被CI2、SO2等氧化,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等。

(1)可燃性氧气充足时,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2H2S+3O22SO2+2H2O;氧气不足时,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2H2S+O22S↓+2H2O。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二氧化硫 课程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二氧化硫 课程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通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3)掌握二氧化硫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通过价态—类别二维图,大胆预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4)通过“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化学是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的;(2)辩证看待二氧化硫等防腐剂,“吃腐烂的食物是有毒的,适度的防腐剂对身体无害,但是物极必反,不能过量”;(3)从生活中来,在课堂上学,到生活中去。

教学策略:1、元素化合物的新授课知识多和零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使用分类思想、氧化还原理论、类比迁移的方法来学习,通过课堂的引入和教学使到学生在课堂中能将“实验、分类、氧化还原”三者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一套学习元素化合物的通用方法,让学生面对新物质时能准确定位物质,合理分析,并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

2、通过选取多种来源于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动力和兴趣,充分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投影:两种开心果。

讲述:你选择哪一种?讲述:外貌协会的会选择白的,越白越好,越好看越好;懂得化学,关心新闻的同学会选择黄色的。

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越好看越好”的心理,一些食品加工者过量或违规用硫磺来熏食品。

“熏了硫磺就是显好,能卖个好价钱”。

所以,二氧化硫往往是超标的,例如香菇中二氧化硫超标20多倍。

投影:引入:1银耳、开心果、香菇、蜜饯等等为什么要用硫磺熏,国家允许吗?2 二氧化硫有毒,怎样选到二氧化硫不超标的食品?3 二氧化硫有什么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环节1:认识SO2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硫,让学生描述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学生非常清楚)讲述:经测定,二氧化硫的沸点为-10℃,所以二氧化硫易液化。

5.1黑火药到酸雨09。3[1]

5.1黑火药到酸雨09。3[1]

5.1从黑火药到酸雨》(第1课时)教学案例杨思高级中学贲万生课题5.1 从黑火药到酸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硫的物理性质;掌握硫的化学性质;知道硫化氢的毒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结构决定性质。

通过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硫的用途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硫的氧化性与氯气氧化性比较。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启发——掌握”模式教学策略:教——应用实验法、类比迁移法,并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引导认识物质的性质。

学——通过联想推理、比较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多媒体演示;学生查阅、分析资料教学过程[引入:问]:燃放五彩斑斓的烟火和爆竹,每个烟火和爆竹中都含有火药,火药的威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投影并讲解]原来最早的主要成分是硫磺、硝石(硝酸钾)和木炭,点燃火药后,混合物发生迅猛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很多热量和大量气体,体积急剧扩大,发生爆炸,反应方程式之一:S+2KNO3+3C K2S+3CO2•+N2•。

黑火药是了不起的发明,是我国值得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入欧洲,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投影并讲解]:硫的分布,硫的存在形式。

硫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问]:硫的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6。

已学过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还有O,[总结]:O、S、Se、Te、Po原子结构相似,最外电子层都有6个电子,他们的性质相似,成为一个族——氧族。

[问]:我们已经学过卤族,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卤族的学习的。

[说明]典型单质Cl2的性质的学习,进而进行F2、Cl2、Br2、I2的比较学习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递变规律。

那么氧族的学习也一样,在氧族元素中,硫的化学性质具有代表性,学习硫的化学性质,为学习硫的化合物打下基础,为学习氧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作好准备。

[演示] 展示硫的单质样品研碎后分别倒入水、酒精、二硫化碳中(学生观察、归纳硫的物理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共两课时)
第1课时从黑火药到酸雨
[设计思想]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高中元素化学重点知识——硫及其硫化合物。

硫及其硫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社会关系密切。

对单质硫及硫化氢的学习,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景,充分进行相关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意从原子结构或元素化合价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硫及硫化氢的氧化还原性,发挥化学理论指导作用;应注意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互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硫及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同时,作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继续学习,可在卤素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研究非金属元素与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
(2)硫化氢的毒性、气味、强还原性(B)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单质硫性质的研究,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认识非金属元素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单质硫与铁反应的研究,认识研究化学反应的一般方法。

(3)通过黑火药发明和利用的介绍,明白我国劳动人民对化学物质及其性质的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黑火药发明和利用的介绍,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通过硫化氢的可燃性,感悟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3)通过硫的用途以及硫化氢的性质,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硫的化学性质,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难点
硫元素和氯元素非金属性的差异。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实验用品(硫粉、水、二硫化碳、酒精、还原铁粉、试管、酒精灯、白纸、磁铁、硫化亚铁、稀硫酸、启普发生器、尖嘴导管、火柴、烧杯)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引入1:介绍一些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提出一些与硫有关的实际问题。

黑火药介绍2: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

硫的物理性质3: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

硫的化学性质4—
6: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两个角度分析,对硫与铁的反应做深入研
究,并以此让学生推理出硫和其他金属的反应并总结硫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在介绍硫与氢气和氧气反应之后,在学生总结基础上注意引导从氧化还原性上提升。

硫化氢性质7:从天然气井喷或硫化氢中毒事件说起,通过实验与问题让学生体会硫化氢的气味、毒性及强还原性。

五.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①郑长龙,化学新课程中教学素材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334—337
②硫化氢中毒成为上海主要职业中毒事件半年中事故7起夺命10条,东方网-文汇报。

③上海出台规定强化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遏制中毒事故重复发生,2006年11月16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六.教学反思
对硫化氢的研究仅停留在最基本要求层面,可结合硫化氢中毒事件,对硫化氢的制备和性质作更深入探讨。

也可以布置类似“实验室多余的硫化氢应如何处理?生产或生活中如何防止硫化氢中毒?”等思考题让学生思考。

由于增加了黑火药发明和利用的介绍以及铁与硫反应的研究,时间可能不足。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共两课时)
第2课时从黑火药到酸雨
[设计思想]
本节继续学习硫的化合物知识,重点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本节内容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

教学中注意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比较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全面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在进行酸雨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像资料、课件、实地察看、采集样本分析、查阅相关资料等帮助学生认识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酸雨的原理,加深学生印象,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B)
(2)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化学原理(B)
(3)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及亚硫酸的弱酸性(B)
(4)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技能(B)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探讨物质性质的化学思维习惯。

(2)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经历化学实验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感悟人类与自然友好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雨与环境保护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实验用品(二氧化硫气体、针筒、水、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硫化氢气体、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试液)
四.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引入1:可从每日空气质量日报或酸雨造成的危害入手,也可从不法商贩用二氧化硫熏制桂圆、粉
丝等坑害百姓的典型事件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氧化硫溶解性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研究。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其酸性氧化物性质通过溶解后水溶液呈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色得出,在学生回忆旧知识基础上,归纳出相关反应并引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引发冲突,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在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出二氧化硫氧化还原性的基础上,教师演示一些重要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体会性质。

漂白性在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漂白原理、漂白对象等角度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

酸雨4: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式可多样。

五.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H
①林用,《二氧化硫》的探究性教学(一),化学教学,2005(6):41—42。

②兰宁静,《二氧化硫》的探究性教学(二),化学教学,2005(6):43—44。

③黄鹂,《二氧化硫》研究性教学实践,化学教学,2005(4):35—36。

④刘广宏,“酸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学,2005(12):34—35。

⑤中国科普博览/gb/earth/acidrain/
六.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整体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可充分开展探究性教学,可先在教师指导下从理论上探讨二氧化硫的性质,然后进行实验验证,也可以通过实验探索、交流互动学习。

对酸雨的教学,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根据进度安排,作出如下调整:课前布置一些有关酸雨成因、分布、危害与防止的小课题,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如“酸雨之旅”、“酸雨博物馆”等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分享。

也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酸雨形成过程和表现酸雨危害的实验,还可以就上海地区的雨水的酸度进行测定,实地了解上海地区酸雨问题。

条件许可时可将酸雨教学设计成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学生自主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