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邻居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帮助和团结协作的道理,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2.认知邻里间的交往礼仪,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遵守秩序、相互理解与友好沟通。
3.通过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孩子们掌握邻居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善相待和学习相互帮助的道理。
2.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邻里间的交往礼仪,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邻里间的善意行为图片,介绍邻居之间的友善相待。
然后向学生解释本课的主题并让他们提出自己对邻居之间互帮互助的看法与经历。
3.2. 单元讲解(20分钟)将课文进行解析,向学生讲解邻居之间应互相尊重、帮助和团结协作的道理,以及邻里间的交往礼仪和法律意识。
同时还可以通过演示搬家时的邻里之间的好帮助和家庭之间的交往做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3. 实例探究(15分钟)可以在这部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分别派给每个小组一个场景并让他们根据前面讲解的礼仪和道德理念,模拟邻居之间的交往,实践会让孩子们更深层次地理解邻居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善相待和学习相互帮助的道理。
3.4. 综合归纳(10分钟)对课文进行综合性归纳,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中所得到的知识。
可以采用毕业测试、口头测试和举例子等形式。
3.5.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在家完成以下两个问题:•整理好邻里之间交往礼仪,写在作业本上。
•自己注意观察身边邻居是否存在需要帮助的地方,并进行帮助。
四、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运用小测验和课堂实验评估学生综合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帮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方面以观察评估的方式进行,好的评价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估,使得学生通过评价得到正确的调整和指导。
同时,合适的评估仪式应当激活良好的表现和客观反思,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6我家的好邻居》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家庭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邻里关系为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打招呼,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沟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的家庭社会交往能力。
3.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培养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案例。
2.学生准备与邻居交往的相关经验或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呈现一个与邻居相处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与邻居相处时应注意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与邻居交往的相关经验或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与邻居交往的场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邻居沟通,培养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的家庭社会交往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 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邻里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对话,引导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互动,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邻里关系紧张、不善于与邻居互动等问题。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认识到邻里关系对自己的生活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互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邻里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互动,实际操作中体现尊重、关爱、帮助等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邻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邻里经历,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邻里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邻里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邻里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一些关于邻里互动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感受。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课堂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关于邻里互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
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与邻居互动的?邻里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邻里之间的互动行为。
提问:“案例中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邻里经历,讨论如何与邻居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优质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快乐,重视邻里关系。
•学习邻里之间的相处常识,敢于结识新邻居。
•学会结交新邻居,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结交新邻居,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邻居家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你平时都和他(她)玩些什么?和小伙伴一起玩,你开心吗?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快乐,那么你知道和邻居相处有哪些技巧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家的好邻居”。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一)唤起回忆感受温情>【说一说】你认识邻居家的小伙伴吗?你和他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呢?•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跳绳,可高兴了。
•我的邻居小伙伴叫文文,我们经常在家看书做作业,我喜欢和她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我的邻居小伙伴叫东东,我们经常晚饭后约着在小区玩耍,我觉得和她一起玩很快乐。
提示:我们。
〉【议一议】你来说说你和他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呢?•我和小伙伴一起画画.....•我和伙伴一^起参加训练,一起备战比赛...... 。
•我和盼盼一起练习跳绳,现在跳绳技术可高了......•我和乐乐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温馨提示】同学们和邻居小伙伴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有锻炼身体的、有开发脑筋的,与邻居小伙伴在一起可以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太快乐了。
小伙伴,还有小伙伴的家人,他们都是我们的好邻居。
(二)认识邻居小伙伴›【想一想】如果还不认识,该怎样认识他们呢?•别人打招呼,要热情回应。
•说话时要面带笑容语气温和。
【活动园】认识邻居小妙招・有好东西可以互相分享。
•遇到邻居需要帮忙的时候要主动帮忙。
•偶尔可以结伴一起游玩。
>【温馨提示】用以下方法回家去试一试认识更多的邻居小伙伴。
•平时见面要热情地打招呼。
•遇到邻居需要帮忙的时候要主动帮忙。
•有好东西可以互相分享。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一、教材分析
1.1 课程内容
本节课讲述了关于好邻居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感受到邻里之间的友善和互助精神,启发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1.2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好邻居;
•掌握如何做一个好邻居;
•培养珍爱和感恩身边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好邻居;
•掌握如何做一个好邻居。
2.2 教学难点
•培养珍爱和感恩身边事物的态度。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具,如课件、实物等;
•学生准备好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口述、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好邻居的含义。
4.2 讲解故事并引导探究(30分钟)
•根据教材先讲述故事,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邻居的概念;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思考,比如:“邻居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你是怎样的一个好邻居?”等等。
4.3 总结归纳(10分钟)
•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与邻居发生的互动故事。
4.4 课后作业(5分钟)
•让学生完成有关好邻居的作业,比如画一个关于好邻居的图画,或者写一篇与邻居互动的日记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和探究,学生们对于好邻居的概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邻里之间的友善和互助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感受到好邻居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 我家的好邻居》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意识,使学生能够与邻居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于与邻居相处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
但学生在处理邻里矛盾和问题时,可能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邻里意识,使学生能够与邻居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邻里之间发生矛盾和问题时,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与邻居相处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故事或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经历,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3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邻居关系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学生学会与邻居相处,尊重和理解邻居,形成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漫画、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有过与邻居互动的经历,对邻居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与邻居沟通、交往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会与邻居相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漫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邻居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学会为邻里着想,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邻居的道德品质,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漫画等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会与邻居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教材、投影仪、漫画、故事课件等。
2.教学资源:搜集一些关于邻里之间的真实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拓展。
3.教学环境:布置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关于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漫画,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6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观念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与邻居和谐相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与邻居的互动交往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不了解邻居的需求,不会处理邻里间的矛盾等。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邻里相处的基本原则,学会尊重和关心邻居,处理邻里间的矛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树立良好的邻里观念,形成和谐相处的社区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邻里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邻里间的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邻里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角色扮演法:模拟邻里互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角色扮演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与邻居相处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邻里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角色扮演法,模拟邻里互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的主题。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观念和社区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在与邻居交往中的礼仪盲点,对邻里关系的处理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邻里观念和社区意识。
3.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在与邻居交往中更加得体、大方。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难点:邻里观念和社区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邻居相处。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邻里经验,互相学习。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邻里关系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邻里相处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课程内容、邻里关系案例、互动环节等。
2.教学素材:相关邻里关系的生活实例、图片等。
3.教学奖品:用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和谐的邻里关系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的邻里关系?好的邻里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邻里关系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与邻居相处?引导学生分享与邻居相处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提炼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让学生复述这些礼仪和技巧,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我家的好邻居》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邻居,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与邻居产生矛盾,对于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
3.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邻居,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与邻居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如与邻居打招呼、借东西、解决矛盾等。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邻居?你认为好邻居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活情境,如与邻居打招呼、借东西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在这些情境中,应该如何与邻居相处?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感悟,讨论如何做到尊重邻居、关爱邻居、合作共处。
4.巩固(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邻居们是如何相处的?他们做得好在哪里?5.拓展(5分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化解邻里之间的误会?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如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方法技巧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情境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并在生活中主动为邻居提供帮助。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与邻居相处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沟通、不愿意帮助邻居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与邻居交往,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并在生活中主动为邻居提供帮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互动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态度,增强邻里之间的团结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并在生活中主动为邻居提供帮助。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与邻居交往。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与邻居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
3.互动活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认识,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4.德育渗透法: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生活案例、情境道具等。
3.教学卡片、贴纸等辅助教具。
4.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并能够表达对好邻居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各个角色在社区中的责任,并能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
3.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好邻居的品质,培养感恩心和邻里友好关系,了解社区中各个角色的责任。
三、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从而产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2.提问:你们家附近有没有好邻居?他们对你们家做了什么好事?请举例说明。
第二步:呈现新课1.让学生阅读课文《我家的好邻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讨论文章中好邻居的品质和行为,引导学生识别好邻居的特点。
第三步:讨论邻里关系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讨论好邻居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以及邻里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关心和帮助。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与邻里之间的互动经历,让学生明白好邻居是需要彼此共同努力维护的。
第四步:培养感恩心和邻里友好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表达对好邻居的感激之情。
2.分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邻里之间的互动场景,鼓励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表达自己家庭对好邻居的感谢。
第五步:了解社区中各个角色的责任1.呈现社区中不同职业人员的图片或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引导学生讨论各个职业在社区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于社区的贡献。
第六步:小结与反思1.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思考:你愿意成为一个好邻居吗?你会如何为社区做贡献?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他们的社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带领学生进行社区调研,了解社区中各个角色的工作内容和需求,并搜集相关资料,形成简单的报告。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以“我家的好邻居”为题,写一篇感谢信或者演讲稿,表达对好邻居的感激之情,并在信中或演讲中说明自己愿意成为一个好邻居,并为社区做贡献的具体计划。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情怀,增强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邻居的互动中,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如何与邻居更好地相处,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与邻居交往较少的情况,对于邻里之间的互动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邻居的良好品质。
3.增强学生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邻居的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与邻居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邻里之间的互动经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邻里之间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邻里关系。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体验和理解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案例材料:收集一些邻里之间的真实案例。
4.道具:准备一些用于情景模拟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邻居相处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情景模拟,呈现邻里之间的互动场景,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与邻居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在操练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总结与邻居相处的心得。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7.小组合作交流,派代表回答。
【小结】
当邻居伤害到自家时,要先去找邻居积极友好沟通,给邻居讲道理;如果邻居不理睬,也还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沟通解决,而不能粗暴解决。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当与邻居发生矛盾时,应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们关爱邻里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①
新
课
导
入
1.老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邻居家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你平时都和他(她)玩些什么?和小伙伴一起玩,你开心吗?
2.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
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快乐,那么你知道和邻居相处有哪些技巧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家的好邻居”。
2.老师:图片中的同学,都主动帮助邻居。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请大家思考,你能为邻里做些什么呢?
3.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4.师生共同阅读教材38页《垃圾不见了》这篇文章。
5.老师:你认为小女孩的行为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此环节使学生懂得了邻里互助、生活和睦的道理。邻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我们也应该为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③
感
受
邻
居
间
的
温
暖
1.阅读课本第36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图一:小红放学回家忘带钥匙,张奶奶请她先到自己家里,等待父母回来。
图二:小丽的父母去出差,小丽的邻居请她到家里吃饭。
图三:李奶奶的孙子生病了,孩子的父母没在家,邻居张叔叔帮李奶奶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2.通过图片我们看出了,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是邻居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有没有接受过邻居的帮助,或者你主动帮助过邻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的主题。
本课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邻居和谐相处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对邻居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处理与邻居的矛盾和问题时,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邻居的重要性,认识到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意义。
2.培养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和礼貌待人的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解决与邻居的矛盾和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邻居的重要性,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和礼貌待人的习惯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等教学资料。
2.相关案例和故事。
3.小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邻居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邻居的重要性。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邻居的重要性。
案例中可以涉及邻居之间的互助、关心和解决问题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在与邻居交往中如何做到和谐相处。
每个小组可以提出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模拟与邻居交往的场景,展示他们在操练环节中学会的和谐相处的方法。
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
2. 课堂活动的设计不够丰富多样,缺乏创新性。
3. 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措施
1. 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掌握关爱他人、和谐相处的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邻里关系”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4) 法律法规:学习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物权法》、《民法典》等,了解邻里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5) 心理健康:通过阅读《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书籍,了解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2. 拓展要求:
(1) 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进行课后学习。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对邻里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道德规范,能够分辨是非,具备一定的同理心。此外,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过与邻居互动的经验,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认知。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喜欢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6 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邻里矛盾的危害。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避免、处理邻里矛盾。
3、知识目标:了解邻里矛盾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邻里矛盾,学会避免矛盾的发生,懂得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解决邻里矛盾。
教学重难点:正确避免、处理邻里矛盾。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好的邻居就像是我们的亲人,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好的邻里关系不仅能够让我们住得放心,还能让我们住得舒心、开心。
其实邻居之间相处也会遇到矛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板书课题二.让学生感受小矛盾大伤害1.请同学们看邻居拆围墙大打出手的视频和一位小狗引发的邻里矛盾案例文本,并让学生看视频案例1后,再读案例2思考:当邻里之间发生类似的矛盾时,会带来怎样的危害?2. 学生回答。
3. 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不仅会使自己生气,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无法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自己住得也不舒心。
三、学会不给邻居添麻烦1.小记者现场调查(出示图片)师:邻居之间相处如果出现了麻烦的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你是情境中的他们,你会怎么办?在你的邻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矛盾?你是如何处理的?2、小记者进行现场采访调查。
3.讲历史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收集了,现在就请第六组的同学来汇报吧。
4.小组讨论:.从你与邻居相处的经验以及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中,你学到了哪些处理邻里矛盾的办法?板书:换位思考理解包容5小提示:.邻里矛盾影响邻里感情,我们与其等到矛盾发生后再处理,不如在矛盾发生前就进行预防。
6.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学会换位思考。
师:请你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想一想,你不希望有怎样的邻居?再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些什么?7、小组合作学习自家受到伤害处理办法师:与邻居相处,我们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目标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好邻居”的定义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知晓好邻居应该如何协助和帮助邻居。
2.目标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互助合作领域能力的表现。
3.目标情感:让学生更加关注今后身处社区、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互助与合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好邻居”的意义和行为特点,培养感恩之心,提高互助合作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较少接触实际的社会生活,如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建立与社会生活联系,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导入开始后,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有关好邻居的物品或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到课题的主题,“好邻居”,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例如:“请你展示一下你拆下的邻居们的互帮互助的行为图腾。
(行为图腾可以是某个物品)”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邻居之间互帮互助的案例,以达到小组之间交流的目的。
第二步:探究:阅读课文材料(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好邻居》,学生可以大声朗读或默读。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好邻居”是什么。
第三步:发现:交流分析课文材料(20分钟)1.探究课文中“好邻居”这个词汇的含义和行为特点。
2.学生尝试自己阐述“好邻居”的定义,然后与小组内同学进行分享和对比。
第四步:归纳:总结“好邻居”的特点(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和总结课文中的“好邻居”的特点,如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等等,引导学生提出“好邻居”的准确定义。
2.小组共同讨论并整理出属于他们自己观察的好邻居的标准与行为特点,并且进行简单汇总。
第五步:拓展:应用所学知识(25分钟)1.学生通过实践,从诸多日常中发现好邻居的行为标准和行为特点,进而培养与好邻居相处的感恩之心,提高互助合作领域的表现。
2.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好邻居的案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保持良好关系的注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家的好邻居
教学目标:
1、了解结识邻居小伙伴的方法。
2、知道在玩耍中要与小伙伴友好想相处,感受邻里伙伴友情。
3、懂得与邻居交往要有礼貌,讲文明。
教学重难点:玩耍中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了解串门礼仪。
教学重难点:学会不同情况下的串门礼仪,懂得言行有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有一些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朋友在小区里玩得照片)
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生自由回答。
3、揭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活动一唤起回忆,感受友情
1、图片上的那些小伙伴们玩的真开心呀,你们有熟悉的邻居小伙伴吗?现在就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邻居小伙伴,说说你们之间有趣的故事吧!生自由说说小伙伴的名字,你们平时都玩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2、你们和邻居小伙伴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有锻炼身体的,有开动脑筋的,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我们健康成长,有益身心。
你和小伙伴玩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原来和小伙伴在一起活动带给我们都是满满的快乐与幸福(板书:快乐友好)。
你们有这么多的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你们真幸福!(二)活动二角色扮演,认识新伙伴
军军的新家:军军在这个学期搬到了一个新的住处,他还不认识这里的邻居。
每次在小区花园里,他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快乐地玩耍,而他自己却只能一个人。
1、经验分享会:军军好想认识一些新伙伴,你是怎么认识邻居家小伙伴的?能
把你的方法给军军介绍一下吗?
2、生自由回答,师适时评议。
3、结识邻居小技巧:
(1)平时见面要热情地打招呼。
(2)遇到邻居需要帮忙的时候要主动帮忙
(3)有好东西可以互相分享。
(4)偶尔可以结伴一起游玩。
4、演一演,生互评,师适时引导(板书:主动热情)。
(三)活动三情境体验,懂得做客之道
1、提问式过渡:当我们与邻居熟悉以后,难免要到邻居家玩。
那么,到邻居家玩,需要注意什么呢?
2、探究:请你在下列行为中找出适当的行为和不适当的行为,并说说怎样做才对?(课本第35页)
3、生汇报。
4、小结:
(1)主动打招呼,说明来意。
(2)在中午饭点的时候找邻居玩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要注意时间。
(3)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和邻居一起玩耍完应该一起收拾完玩具再走。
(4)图中的小女孩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为。
5、经验交流会:看来串门的学问还真不少啊!除了上图所讲的以外,请你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我们去邻居家做客,还要注意什么?
6、小归纳:和邻居相处的原则,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作为小客人,都要做到文明做客,言行有礼。
(板书:文明有礼)
(四)活动四拓展实践,做热情的小主人
1、师:做客有做客的礼仪,如果小伙伴到你家做客,你作为小主人该怎样做呢?
2、生自由回答,师适时评价。
3、生表演,评议。
4、小结:我们在成为小主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礼貌待客,热情周到。
无论
是去别人家串门,还是小伙伴到自己家来做客,我们都需要做到注意言行,文明有礼。
三、布置作业
聚会小策划:请你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邀请你的邻居小伙伴们来家里玩耍吧,并请小伙伴为你的小主人礼仪做个评价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展了很多学习活动,去了解、认识邻居小伙伴,我们知道在和小伙伴玩耍时,要做到健康游戏,快乐相处。
认识新伙伴时,我们要主动招呼,热情回应。
和邻居小伙伴交往时要做到文明有礼,相信大家能拥有更多邻居小伙伴,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五、板书设计:
6、我家的好邻居
快乐友好
主动热情
文明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