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课】_-2016、2运动处方概述
高中生健身运动处方设计与分析
高中生健身运动处方设计与分析
作者:刘超男张榉斌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要中学生体质下降日益严重,略微提高运动量,对于一般体质的普通学生来说,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双重的痛苦。所以,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情况下,逐步循序渐进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体质运动处方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是当今社会竞争中的主要特征,强健的体格是整体素质体现的基础。中学时期是提高身体各项素质的有利时期。因此“高中三年内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体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以营养学等作为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高中体育现状为主要脉络,¬¬¬¬¬希望通过健身运动处方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干预,使青少年逐渐建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方式,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受试者为河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一及高二的100名学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其基本情况如下: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为:优秀的学生有4人,占4%;良好的11人,占11%;合格的27人,占27%;不合格的58人,占58%。
(二)实验方法
1.测试指标与方法
本文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影响高中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其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方法,控制运动负荷。
2.实验内容的设计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的受欢迎的程度不比球类、健美操等课程,主要原因是内容枯燥、形式简单。跑跳投的教学内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想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中的各个项目是较为直接和效果最明显的方法。因此将田径内容健身化,并且通
运动处方的课程知识
运动处方的课程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
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的锻炼方案。它依据锻炼者的身体检查资料,按其健康状况、体力情况及运动目的,用处方的形式制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度,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锻炼的指导方案。
2.运动处方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运动处方可以分为多
种类型。例如,按照运动目的,可以分为健身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和康复运动处方等。
3.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制定运动处方需要包括运动目的、运
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等要素。实施运动处方时,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和损伤。
4.运动处方的应用:运动处方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人群,如学生、
老年人、肥胖者等。对于不同的人群,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和运动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
5.注意事项: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科
学性、安全性和计划性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的配合,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
体育教案-体育理论教案
体育教案-体育理论教案
课程名称:体育理论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动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3. 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运动生理学: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如对心血管、肌肉、呼吸等系统的影响;
2. 运动心理学:运动对心理的影响,如运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影响;
3. 运动训练学: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法,如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活性训练等;
4. 体育保健知识: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如运动对预防疾病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理论;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体育理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4. 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体育运动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段有关体育理论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兴趣;
2. 讲解: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体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育运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的快乐与益处;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有关体育理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对体育理论的要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体育理论文章、完成练习题等。
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一、引言
1.1课程背景与重要性
1.1.1体育理论课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中的作用1.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1.1.3体育理论课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1.1.4社会发展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现实需求
1.2课程目标与预期效果
1.2.1培养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认识1.2.2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和运动技能
1.2.3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运动意识1.3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系统介绍体育理论知识体系
1.3.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体育理论的应用
1.3.3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升思辨能力
1.3.4安排定期的测试与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二、知识点讲解
2.1运动生理学基础
2.1.1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1.2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1.3肌肉工作原理与能量代谢
2.1.4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机制
2.2运动训练学原理
2.2.1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2.2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2.3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2.2.4运动员选材与运动潜能开发
2.3运动营养与恢复
2.3.1运动营养素的需求与平衡
2.3.2运动补剂的作用与合理使用
2.3.3运动性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2.3.4恢复训练的种类与效果评估
三、教学内容
3.1体育运动与健康
3.1.1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3.1.2不同运动项目的健康效益分析
3.1.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1.4科学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
3.2体育运动与技能发展
3.2.1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2.2专项运动技能的提升策略
3.2.3技能迁移理论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3.2.4技能退化原因与预防措施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教案
第一局部运动处方的根本原理
一、教学内容:
1.运动处方的概念
2.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区分
3.运动处方的分类
4.运动处方的组成
5.运动处方的形式
6.运动处方的根本格式
7.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
8.介绍运动处方教案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内容;运动处方的重要性,把握运动处方的根本格式;
2、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和运用运动处方的一般学问来指导自己的体育熬炼,使自己在寻常的体育熬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
3、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展熬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分。
难点:依据实际状况制定运动处方。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学生结合实际开放思考。
五、教学时数:
四学时
六、课的内容:
第一章运动处方的根本概念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 世纪50 年月提出的。20 世纪60 年月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头受到重视。196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头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美国的库珀教授用 4 年的时间争论运动与安康的关系,1968 年出版了著名的《有氧代谢运动——通向全面身心安康之路》、《12 分钟跑体能测验》等专著,前一本书被翻译成25 种文字,发行1 200<BR>余万册,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承受。
日本在1971 年成立了以猪饲道夫教授为主的运动处方争论会,于1975 年制定出各种年龄组的运动处方方案,出版了《日本健身运动处方》,指导群众健身。我国用运动处方关心治疗冠心病、肥胖病等有不少临床报道,也翻译了一些国外运动处方专著,在医学、体育院校的教材中,运动处方已列入根本内容。在普及运动处方学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体育理论课答案
公共体育理论作业题答案
一、概念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健康的新概念
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要道德健康,同时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
2.亚健康
亚健康也称第三状态,现代医学根据人的健康状况,把健康人称为“第一种人”,把患病者称为“第二种人”,把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人称为“第三种人”,又称第三状态。第三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功能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一种暂时性的生理功能失调,会造成精神紧张综合征、疲劳综合征和疼痛综合征等。
3.平衡膳食
答:所谓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平衡膳食由多种食物构成,它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
4.行为
答:人的行为是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和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
5.运动处方
答:运动处方是指医师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现代健康生活的理念?
答: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2.现代人的健康危机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答:
⑴环境破坏和污染
⑵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
⑶运动不足和运动过量
⑷紧张和压力
3.促进和危害大学生健康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答:
⑴吸烟
⑵酗酒
⑶吸毒
⑷不良性行为
⑸网络成瘾
⑹不良的饮食习惯:
①无节制的饮食
②盲目节食
③偏食
④不卫生的“共餐”
4.适量运动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答:
⑴适量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①对运动系统的影响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郑州市中小学生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2
郑州市中小学生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总结试点学校工作经验,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和我市学校实际,决定于2015年9月起,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差异化教学,提高我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发展,促使其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呈良性发展,培养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良好习惯与终身体育观念的.
二、实施内容ﻫ中小学校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
(一)实施对象
郑州市中小学校。
(二)样本分组
样本分组:各中小学校教学班全体学生根据体质、技能或体质加技能情况,按照学生,原则上将教学班学生分成6组,即男/女A组、男/女B组、男/女C组。
三、实施方法ﻫ(一)运动处方概念
运动处方概念: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明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实施步骤:健康诊断-体能测试—确定锻炼目标-选择运动项目—制定运动处方-实施内外锻炼。
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既是国际国内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重要研究成果,又是道德课堂理念在体育教学领域有效的应用与.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遵循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实施分层次差异化教学,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使不同体质的学生都能达到强身健体、身心健康的目的。
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 可以使大学生更明确地选择运动项目, 更合理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周期, 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分析运动处方的概念、意义、作用和实施步骤, 为运动处方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运动处方; 大学生; 体育锻炼;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肩负着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近年来, 由于学习任务重、体育锻炼时间少等原因, 大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而大学生的体质与体育锻炼有直接的关系。在提高大学生的体质方面, 采用何种运动策略已成为高校体育研究和探讨的热点之一。
1 运动处方的概念
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是以人体生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 以锻炼者的身体测评数据为基础, 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 为锻炼者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运动方案【2】。运动处方通过科学的实施锻炼计划, 从而提高锻炼者或病人的体质, 并达到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采用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又有利于锻炼者或病人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
2 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2.1 有利于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等院校中的实施
各个高校的体育教研组在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后, 根据测试结果给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从而可以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有效的指导, 以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一项促进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国家战略。将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有利于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等院校中的实施。
体育理论课.
(二)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
1、自我医务监督
定义:
指参加运动时依据简易的医学检验方法和运动后自 己的主观感觉,对自身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进行观 察和评定的一种方法。 内容: 主观感觉: 包括身体感觉、运动情绪、睡眠、食欲、 出汗情况等; 客观感觉:包括脉搏、体重、肺活量、尿便情况、素 质成绩、运动成绩、伤病、体质评价等.
2)潜在原因:
①运动项目本身的技术特点;
②人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
3、运动损失的预防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3)做好准备活动;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6)加强医务监督和注意设备卫生。
第三节体育锻炼与自我评价
一、体育锻炼
(一)体育锻炼的概念 (二)体育锻炼的原则 (三 )体育锻炼的内容 (四)体育锻炼的方法 (五)运动处方及个人锻炼计划 (六)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价
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 生物学因素
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体育锻炼因素 心里因素: 消极心里因素的影响; 积极心里因素的影响
2)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阳光、空气、水、气候等.
社会环境:政治 、经济文化等 包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
3)卫生保健条件因素
4)生活方式因素
3.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一)体育锻炼的概念
体育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卫生 等因素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 身体活动。
运动处方应用的重点与难点剖析
在 国 际上 得 到 众 多科 学 家 的 认 可 。 所 谓运动处 方,是 由医生或体 育工作者 给锻炼者按 其年 龄、 性别 、 康状况 、 健 身体锻炼经 历和心 肺或运动器官的机 能水 平, 以制 定 处 方 是 形 式规 定 锻 炼 者 运动 的项 目和 内容 。 换 句话 说, 运动处方是 “ 对从事体育锻炼 的人 , 根据其锻炼 目的 ( 身 健 本着我国传统保健与现代保健知识相结合 的原则 , 吸取国
一
内、 外现 有的保 健 、 健康 教育丛 书之精 华 , 组织 专家编写 系统 性 、 用性和科学性较强 , 实 教学 内容丰 富的体育保健体育教材 , 做 到知识新 。 方法 、 手段科学先进。这样才有助干指导学生 的课 上学习和课外锻炼 , 提高和增强学 习与锻炼 的科学性及效果。 32提高认识 , - 树立新的体育保健教学思维模式 学 校从上至下各相 关职能部 门将会重视对体 育保健课程 的 建设 , 体 育保 健 课 程 提 供 教 学 上 的人 、 、 支持 。加 强对 为 财 物
2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体 育保健课教学思想上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教育部于 1 9 9 2年、0 2年前后颁发的《 20 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体 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 已把保健体育课列为高等学校体 育课的一种类型 , 自国家要求普通高校为身体残疾学生开设体育 保健课 ,但是体育保健课教学在高校中仍没有引起完全重视 , 目 前 国内学 者 对部 分 省 市 高 校 开设 体 育 保 健 课 的状 况 也 进 行 调查 研 究发 现仍 有 一定 比例 的普 通 高校 没 有开 设体 育 保健 课 。 22 健 体 育课 的教 学 内容 、 学 的组 织 与 方法 针对 性 不强 保 教 高校 体 育 保 健教 学 内容 包 括 :4式 太极 拳 、 化 太 极 拳 、 2 简 太 极剑、 初级三段长拳 、 一段长拳等。在课余 训练与大学生课外体 育 活 动 中 , 安 排 有 武 术 传统 套路 、 术 竞 赛 套 路 、 手 与 搏 击 亦 武 散 等传统体育项 目。在实际的调查 中发现普通高校保 健体育课程 教学 内容都不一样 , 但大同小 异, 体育保健实践部分 选择教材单 重统 一 、 个体 差异 。高 校保 健 课 程 教 学 已 认识 到身 体 康 复 轻 不仅仅是生理机能的康复 , 是通过体育手段 , 强对生活 、 更 增 学 习 的信心 , 形成 积 极 的 期 望 。此 外 , 多数 学 校 未 能安 装 健 身 路 径 等 器 材 , 复体 疗 器 材 匮 乏 , 能 更 好地 、 尽 所 需地 开展 体 疗 康 不 各 康 复 运动 。 就 很难 激 发 保健 班 学 生对 体 育 的 兴趣 , 学 生 难 以 这 使 体 验 到保 健 运 动 的愉悦 感 , 这不 利 于 学生 终 身健 身 习惯 的 养成 。 23高校体育保健课 的教材和师资因问题 目前传统保健体育课采用 的教材不规范 , 由于教 师的专长 不 同 。 个 中 医院 校 所 选 择 的 教 材 也 存在 很 大 差 异 , 的 院 校 各 有 没 有任 何 教 材 , 的 院校 只是 根 据 自己 的教 学 内 容 由 教 师 指 定 有 教 材 。 承 担 体 育 保 健 课 的 教 师不 但 要 具 备 一 定 体 育 术 科 的 技 能, 同时 要 有 扎 实 的 与保 健 和 人 体 康复 相 关 的 知 识 。 而 从 目前 我 国高 校 中体 育 保 健 课 的 开 设现 状 分 析 ,师 资 力 量 严 重 不 足 。 从 事 体 育 保 健 课 教 师 只 有 少 部分 参 加 过体 育保 健 知 识 培 训 。 大 多数 教 师 年 龄 偏 大 或 直 接 由武 术 教 师 担任 此课 程 的 教 学 , 一 在 定程度上影响 了体育保健课 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高 校体 育保 健 课 程 改 革 的对 策 31明确体育保健课教学 目标 , . 加快教材建设 体 育保 健 课 的基 本 目标 是 运 动 参 与 目标 、运 动 技 能 目标 、 情 感 目标 。 围绕 这 一 教 学 目标 。 家职 能 部 门应 组 织 相 关 学 科 国 专家对体 育保健课教学大纲及教材进行论证编 写, 整理出一套 能体现科学性 、 实用性、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的教材 , 为保健课教 学提供理论指导。教学组织形式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体育保健理论课教根 据教学大纲 , 制定完善 、 系统 的保健课评 价体 系。
体育理论课教案范文
体育理论课教案范文
【篇一:体育理论课教案】
菏泽学院体育系教育实习教案
实习学校:牡丹区实验中学班级:初二16—18班实习教师: 徐洋日
期:2013.4课型:理论
2
3
【篇二:小学体育理论课教案】
四季与体育锻炼
一年有四季,而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
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如何
在四季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呢?
(一)春季体育锻炼
1春季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
春天,大地复苏、春光明媚。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积极从事体
育锻炼,会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效益。
首先能促进青少年更好地生长发育。人虽不象动物那样冬眠,但体
内的新陈代谢也是随着季节变化的。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具有血液运输和物质交换功能的毛细血管处于关闭状态,一旦春回
大地,情况就不同了,毛细血管开放,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加快,新陈代谢过程旺盛起来。这些变化在青少年身上表现的更为
明显,因此,春天常被称为生长发育的季节。趁这样的季节积极锻
炼身体,对青少年尤为重要。
春季从事体育锻炼的另一个好处是能使获得更多的“空气维生素”
(空气中的阴离子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元素,所以
称为?空气维生素?)对增进健康有重要意义。
春季锻炼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学者们认为,不同颜色的光线对人体
有不同的刺激作用;黄色和绿色光线具有镇静作用。春天的阳光中
含有大量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除了能加快血液循环,升高皮
肤温度,加强新陈代谢外,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紫外线则
能使人心情格外舒畅,精神更加振奋,晚上睡的更香
此外,由于全身毛细血管开放,代谢过程加强,肌肉,韧带和皮肤
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体育的起源和
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体育的定义和特点
2.体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体育的分类和组织形式
4.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5.体育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学到了哪些体育知识?
•给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与体育相关的事物。
2. 理论讲解(30分钟)
a. 体育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讲解体育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强调体育的特点,如身体锻炼、竞技性和娱乐性等。
b. 体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介绍体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等,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历史演变。
c. 体育的分类和组织形式
•分类讲解体育的不同分类,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科学体育等。
•介绍体育的不同组织形式,如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职业体育等。
d. 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讲解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如训练、竞技、技巧和战术等,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理论的含义和作用。
•强调体育理论的要素,如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等。
e. 体育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分析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如促进身体健康、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培养良好的品德等。
3. 案例分析(3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体育理论在其中的应用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体育理论解决问题和提高自身水平。
初三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初三年级第十周第19次课
揭开科学锻炼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使自
己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
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锻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别。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三、教学方法: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运动处方
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体育锻炼者以处方的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项目、时
间、负荷、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的锻炼计划。
2、处方的重要性: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
对性和实效性,并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随着性,达到有效地增进健康的目的。(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
1、基本内容: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就是“运动”。
2、什么是“一时性运动”:人一进行体育运动,身体就会发生各种变化,即身体机能随
着运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时性适应”,如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等。
3、么是“持续性适应”:如果“一时性适应”在体内反复发生,身体就会产生“持续
性适应”,也即提高了身体机能水平。
4、发生的条件:(1)是不同的运动手段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举重与耐久跑,举重主
要是提高力量与增加肌肉,耐久跑主要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2)是不同的运
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也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强度太小、时间过短、间歇
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理健康和⾝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标
1.了解体育运动对⼼理健康的作⽤,认识⾝⼼发展的关系,树⽴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健康和⾝体健康的区别
三、教学⽅法与⼿段
1.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
2.讲授与展⽰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四、板书设计
1.题⽬⽤红⾊笔写出
2.⼩标题⽤⽩⾊笔写出
3.板书要写清楚
五、教学内容与程序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提到“健康”,很多同学便会脱⼝⽽出:“⾝体没病就是健康呗。”其实这种理解是不
全⾯的,真正的健康是指在⾝体、⼼理和社会适应各⽅⾯的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少包括三个⽅⾯的内容:⾝体(⽣理)健康、⼼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良好。
(⼆)⾝⼼之间的关系
1.⾝体不健康对⼼理有影响
当我们⾝体健康时,就能够愉快的⽣活;反之,会引起⼼理或⾏为的变化。例如⼼脏病⼈常常惶惶不安;癌症病⼈会感到⽣活⽆乐趣,甚⾄产⽣死亡将临的恐惧。
2. ⼼理状态会影响⾝体健康吗?
俗话说:笑⼀笑,⼗年少;愁⼀愁,⽩了头。充分说明了⼼理对⽣理的影响。当⼈⼼理状态良好时,就会⾷欲旺盛、精⼒充沛,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学习效率提⾼。当代医学、⼼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理状态可以引发⼀系列劣性⽣理机能的改变,因⽽导致
失眠、便秘、消化不良、⼼绞痛、⼼率失常和⽉经失调等症状的产⽣。最新研究还发现:65%病⼈的疾病与社会逆境引起的压抑有关,35%的病⼈在很⼤程度上是由于情绪不好引起的。
总之,⼼理和⾝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体育与健康理论》PPT课件
3
青少年是安全期。身体状况好但认识上无理 性支持。体质健康储备
中年阶段是危险期。既没有认识的理性支持, 感觉又非常好,由于缺少体育锻炼,城市 病、 现代病、富贵病等疾病日益严重。我国优秀科学 家英年早逝的现象(高知群体52岁现象)是典型 的表现。
老年阶段是相对安全阶段。身体状况不好但 认识上有理性支持能注意身体,经常锻炼。
形机素 价情 知知知知 运运 精意适 兴意习
态能质 值感 识识识识 动动 神识应 趣志惯
判体
技技
能
断验
能能
力
医学PPT
道道责 德德任 意行感 识为
14
体育与健康的关联?
1、影响健康的因素
环境因素
健康
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
营养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医学PPT
15
2、体育运动和健康的关联
手段
体育运动
健康内涵的各个方面,它们相互促进,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健康 状况所具有的信息,确定在模型的位置,并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 康,保持和改善健康状况。
1
健 康 31
3 12
亚健康 1
疾病
医学PPT
9
(1)、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组织和 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配下,充分而有效地发 挥效能,并始终处于一种正常运转的状态。包括:
大学体育理论课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体育理论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3. 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安全、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指导。
教学内容:
1. 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2. 运动生理知识
3. 运动心理知识
4. 运动损伤及预防
5. 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6. 运动营养知识
教学重点:
1. 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知识。
2. 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1. 运动损伤的识别和预防。
2. 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法:讲解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运动损伤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体验和心得。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体育锻炼,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10分钟)
1. 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引导学生树立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运动生理知识(15分钟)
1. 介绍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
2. 讲解运动生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四、运动心理知识(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处方概述
一、运动处方的发展史、现状和概念
(一)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现状
1954年,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KARPOVISH)首次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采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并得到了国际上认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运动处方的概念和理论,并在体育院校给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此门课程,进入21世纪,国内外均有很大的进展,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与国外运动处方研究相比,我国尚缺乏大样本、大规模、多指标、长时间追踪、多学科之间的协作研究。
(二)运动处方概念
运动处方概念为: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实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简单地说: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二、运动处方的目的
(一)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科学锻炼。
运动处方要求体育锻炼遵循科学、安全、有效、个性化,针对运动个体制定运动项目、强度、时间和频度。
(二)促进体质健康和疾病康复
可以指导锻炼,使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身体的灵敏性、技巧性、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和运动能力加强;把运动当作康复疗法的一种手段,严格地按处方进行,可以大大提高运动中的安全感,尽可能少地出现意外危险。
三、运动处方的分类
(一)根据处方的应用目的可分为四类:
1、健身运动处方;
2、治疗性运动处方;
3、康复性运动处方;
4、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二)根据运动处方作用于人体组织系统可分为五类:
1、力量运动处方;
2、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3、速度运动处方;
4、灵敏协调性运动处方;
5、柔韧性运动处方。
(三)根据锻炼效果可分为五类:
1、塑造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
2、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
3、增强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
4、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处方;
5、提高适应能力的运动处方。
(四)根据年龄特征可分为四类:
1、幼儿类运动处方;
2、青少年运动处方;
3、成年类运动处方;
4、老年人运动处方。
四、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二)安全有效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四)定期调整原则
五、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
(一)运动项目
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例如,为了改善心脏功能和代谢,或者为了预防文明病、老年病,宜选择以有氧代谢为主耐力性项目;为了增强肌肉,宜选择力量性项目;为了松驰精神,预防高血压和神经衰弱,可选择太极拳、保健按摩、散步和放松体操等。
(二)运动强度
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可用最大吸氧量、心率、功率、速度(米/秒)等表示。由于运动强度对锻炼者的机体影响最大,因此,它的安排是否恰当是影响运动处方效果和锻炼者安全的关键。
(三)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即达到处方要求强度的持续时间。运动时
间的长短,要根据个人资料、医学检查、运动频度的大小而定。
(四)运动的频度
指每日及每周运动的次数。一般每日只需锻炼一次,每周锻炼3—4次,即隔日一次。运动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运动处方的效果。
(五)注意事项
为保证安全,根据处方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锻炼时应注意的事项,如锻炼时心律不得超过靶心率、进行力量练习时注意预防意外事故等。
六、运动处方的制作流程
(一)一般性问题的取得
有五个步骤组成:1、主观数据的收集;2、客观数据的收集;3、一个问题列表的评价和产生;4、一个诊断和治疗计划的阐述;5、定期的再评价。客观数据取得可以使用多种运动试验来获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运动处方的目的来选择具体实验进行实施。
(二)临床医学检查及客观数据的取得
在针对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肢体伤残人士进行测试前,应当针对他的问题的特性进行描述,采集本人身体活动和治疗方面问题的经历,从中获取个人主诉和症状的信息。(三)运动负荷及体能测试
具体实验分为以下几种:
1、有氧试验——测量高耗氧率的能力。包括最大耗氧量,耗氧峰值,酶脱值,乳酸阈值等。
2、无氧试验——测量进行不连续高强度运动能力。包括氧债,30秒峰值功率,乳酸峰值。
3、耐力实验——测量在长时间进行持续亚极量有氧运动能力。包括12分钟跑或一定距离内的运动成绩。
4、力量试验——测量进行高抗阻力间断运动能力。包括最大力量,最大重复次数。
5、柔韧性试验——测量关节在活动范围内移动能力。包括关节角度及活动范围。
6、神经肌肉实验——测量进行需要协调和技能的活动能力。包括平衡时间,反应时等。
(四)进行评价
根据从主客观中取得的信息和数据,通过评价过程才能够获得完整的个人信息,评价的准确性影响运动处方的制定。
(五)制定计划
运动训练计划是一个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在通过反复的评价和实验获取完整的个人信息之后,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含运动程序在内的可行性计划。制定一个短期可达到的运动处方,达到后再进行评价,制定下一个运动处方进行实施。
七、健身性运动处方的制定
(一)提高心肺耐力运动处方及影响因素
1、影响心肺耐力的因素
(1)最大摄氧量是有氧代谢的基础。人体摄氧能力愈强,心肺耐力愈高。体内氧气供应主要与呼吸、循环和组织细胞代谢水平有关,一般人最大摄氧量为2—3升/分钟,而经常性耐力锻炼者可达4—6升/分钟。
(2)血液对氧的运输主要是通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完成的,其与氧的结合主要受氧分压的影响。在肺组织中氧分压较高,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而在肌肉等组织细胞中氧分压较低,氧气解离供细胞利用产生能量。
(3)血流量是反映心肺耐力的重要指标。主要看心输出量,是以每分钟心脏的射血量为单位,它受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有氧耐力运动可提高心容量和心肌收缩力,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
(4)动静脉氧差反映了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氧差愈高证明组织细胞消耗氧愈多,利用氧的能力愈强。耐力运动过程中肌肉代谢水平明显增加,表现为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
2、心肺耐力运动处方的常用指标
(1)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
①心率:一般用目标心率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
目标心率=(220-年龄)×60%—80%
②梅脱:(Metabolic Equivalentof Energy,MET)是能量代谢当量,指每千克体重,从事一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 MET(指安静时每分钟的需氧量)。(2)评定心肺耐力的指标
①心脏耐力体适能能力,简称F.C.(Functional Capacity),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单位是MET),或指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