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教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10 拿来主义 2 八中贺红伟《拿来主义》导学案巩义八中贺红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

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一、时代背景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

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3、学习本文的对比、类比、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思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互动过程:一、进入课文A、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谁写的诗?。

B、了解鲁迅(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他在《拿来主义》中横眉的风采。

(板书)《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议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尖锐泼辣。

二、文章研读:1、整体感知《拿来主义》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一「为什么——;怎么办,现在我们就围绕此结构看看: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样拿来?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并同桌交流。

明确: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所以……”,那么拿来的原因是在什么,即为什么要拿来?b、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为乞丐;送来主义,受毒害。

所以,我们要一一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那么我们怎么拿呢?c、占有、挑选,有辨别能力。

2、具体研读①现在我们就具体了解针对不同的事物应持什么态度, 朗读第9段,完成F 面表格。

(朗读)本处用来比喻论证,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的浅显易懂。

使我们明白了如何挑选。

拿来主义究竟怎么拿,根据上面表格,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使用、存放、毁灭。

②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新人,是具有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新人。

那相反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旧人),他对待得到的东西(大宅子)又是什么样 的态度。

:物,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集体朗读第10节。

三、 小结:通过对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对外来文化、古 典文化、新新文化要加以区别,加以选择,保留其精华,变成自己的。

四、 练习1、 课后自由阅读文章,体悟文章中幽默讽刺、尖锐泼辣的语言风格。

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高二语文必修四阅读鉴赏(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学习目标】(一)知识: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准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水平: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三)情感:理解如何准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重难点】1、比喻论证;2、准确理解几种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1、学习提示: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学习时要注意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积极展开讨论,重要语段增强朗读,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深入理解。

2、论证方法:认真理解本导学案【课后阅读】中归纳的几种论证方法,仔细揣摩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学会区别、使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3、课题趣解: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准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有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点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理解,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是一篇讲述“拿来主义”思想的文章。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拿来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一:“拿来主义”的概念何为“拿来主义”?这就要从“懒汉”的故事说起。

故事讲述一个懒汉,他总是拖延工作,不想自己做事,而是天天跟随别人要饭。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干活儿,他回答:“既然有别人已经为我搞定了,我何必做重复的工作呢?”这便是“拿来主义”的典型表现。

二:“拿来主义”的对错这种价值观对于工作的影响是消极的。

我们做事不能依赖别人,更应该做到勤奋努力,自力更生。

那么,“拿来主义”有什么好处呢?“拿来主义”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吸收各种优秀的经验,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完成自己的目标。

三:“拿来主义”的时代背景“拿来主义”作为一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也是高中必修四将这篇文章编入教材中的原因。

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时期,“拿来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特别是在中国的科技领域,人们开始关注世界上其他先进技术,希望通过吸收这些“西方经验”,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四:“拿来主义”的启示“拿来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应该学会吸收优秀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并不断地从其他国家、其他领域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拿来"必须建立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勤奋努力、创新求变、以及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竞争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五:引领趋势、勇攀高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成为僵硬的机器人,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新精神、以及对人生的一份真切的感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拿来主义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拿来主义 导学案

拿来主义——鲁迅一、自主学习(10分钟)(一)目标呈现1、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学习比喻论证法,体会其论证效果。

3、鉴赏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4、学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方法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二)自学预检1、整体感知下面几种关于课文段落的划分方法,你认为哪种最恰当?为什么?(1)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破“送去主义”第二部分(第5~10段):立“拿来主义”(2)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提出问题,主张“拿来主义”第二部分(第6~9段):分析问题,阐明什么是“拿来主义”第三部分(第10段):解决问题,总结“拿来主义”(3)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我认为(只填序号)最恰当,理由:2、自练自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孱.头( ) 孱.弱( ) 自诩.( ) 脑髓.( )譬.如( ) 蹩.进( ) 国粹.( ) 给.与( )宅.子( ) 冠.冕( ) 残羹.( ) 冷炙.( )(2)解释下列词语。

(1)冠冕:(2)残羹冷炙:(3)礼尚往来:(3)填空。

因为曾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之情,也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显示了作为民主战士、文化旗手的鲁迅先生的不屈精神。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拿来主义(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积累字词基础知识3、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学习】1. 写作背景作品写于1934年,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

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 字词储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对加点的字注好拼音)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尚,崇尚、重视。

仪节:礼节。

大度:气量宽宏。

自诩.(xǔ):自我夸耀。

诩,夸耀。

给.(jǐ)与:给。

残羹.(ɡēnɡ)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

文中借指权贵们的施舍。

冠冕..(ɡuānmiǎn):“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

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吝啬.(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本文中并非贬义。

孱头..(càntou):软弱无能的人。

方言。

蹩.(bi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结构请同学们用框式图绘出文章的结构闭关主义:落后挨打破先送——古画实质:媚外、投降送去主义:举例还有——古董危害:亡国、贻害还要送——活人子孙拿来主义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破怒:放一把火烧光——昏蛋喜:接受一切——废物立“吃掉”立:占有、挑选“荐”“走散”2、归纳文章的主题文章归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一、请认真研读《新课程学习与测评》第57—58页有关作者、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及字音字形等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小题。

1.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_______________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2.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历史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还有《坟》、《热风》、《华盖集》等16部杂文集。

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冠冕..(____________)堂皇骨髓.(______) 蹩.(_______) 孱.头(_______)自_____(xǔ)残_____(gēng)冷_____(zhì) _____(lìn)_____(sè)_____(pì)如二、研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什么是“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是在哪一段开始详细论述的?5.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文章先论述了哪些“主义”?这些“主义”与“拿来主义”有6.阅读第8、9两段,思考:(1)“大宅子”比喻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7.阅读第10段,思考:(1)要做到拿来主义,需要什么条件?(2)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重要性)?8.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为了把道理说透彻,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这几种论证方法。

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简要赏析其中的一到两种论证方法。

9.运用第8题所列的论证方法的一种,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论证“我们需要‘拿来主义’”的观点。

可以使用以下的一则或多则材料:①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

大约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至今,一些国家的情报人员特别是经济情报人员,相继对我国的宣纸产地进行“探访”,千方百计地搜集我国宣纸生产技艺的情报,仿制宣纸,以获取高额经济利益。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课题:《拿来主义》课型:新授课执笔:审核: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2、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学法指导:1 •自主阅读评点课文,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可以根据大家对拿来主义的不同理解组织交流活动,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以点拨指导。

2•学习本文可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应该认识到,本文不仅论述了对外国文化遗产应该拿来”而且涉及对待本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分析论证结构可从理解每段主旨开始,最好能够列出结构提纲。

3•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透过表面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4•课外阅读鲁迅杂文,深刻领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陆续发表了《孔已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年,其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

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推荐文章高中双城记读书心得五篇热度:《活着》读后感800字高中15篇热度: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范文三篇热度: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范文三篇热度:高中必修一《师说》教案优秀范文3篇热度: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一、生疏字词: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二、研习新课:1. 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人教版《拿来主义》的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拿来主义》的教案(通用5篇)

《拿来主义》的教案人教版《拿来主义》的教案(通用5篇)《拿来主义》的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及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及各比喻的含义。

德育渗透:我们青少年怎样去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随着“日流”“韩潮”的不断浸入,我们青少年应怎样面对。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比较疑问探讨讨论总结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调查;爱看韩剧的人有多少爱看日本动画片的人有多少你们家使用的电器都是什么牌子二、面对这种“日流”“韩潮”的袭来,作为祖国未来希望之星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拿来。

那么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们来看《拿来主义》余下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三、掌握文章的思路〈一〉①—④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二〉⑤—⑨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三〉⑩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研读课文、1、第5段中那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摩登”:时髦,将一味“送去”说成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其讽刺意味很浓烈。

“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对照鲜明,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5段结尾说到:“‘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请问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理解?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要有选择,自己拿。

3、前四段内容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它们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区别(从特点、实质、利弊方面比较)?4、文章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外,虚伪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5、第9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拿来主义》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潼南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领会本文语言的讽刺意味,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认清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
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

(重点)
3、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难点)
课前预习
一、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

《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唐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阅读全文,解决本课生字词;重点: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难点:4、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并初步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评价)二、学生诵读课文,师生正音,共同解决【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注音磕碰()残羹 ( ) 冷炙( ) 冠冕 ( )吝啬 ( ) 脑髓 ( ) 孱头 ( )蹩脚 ( ) 纯粹 ( ) 自诩 ( )暴殄天物()高屋建瓴()给与()2.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诩()栩()粹()萃()炙()灸()磕()嗑()3、改正别字辨解()自栩()残羹冷灸()礼上往来()陷井()嘻笑怒骂()针贬时弊()积重难反()暴唳恣睢()祖上荫功()三、重点突破:师生共议,分析文章思路。

(方法指导:题为《拿来主义》,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写“拿来主义”的,提示学生关注课题,合并意思相近段落。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难点突破:学生思考并组内讨论【合作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共议质疑,教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1、课文1-4段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

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

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一、课前准备: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预习字词:(1)注音自诩()残羹( ) 冷炙( ) 冠冕( )堂皇骨髓( )吝啬( ) 蹩( ) 孱头( ) 譬如( )(2)理解礼尚往来:自诩:譬如(pì):二、课堂活动(一)通读全文,并为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8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8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8篇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篇一以前读初中的时候,会觉得比较轻松。

因为初中学的知识都比较浅,除了偶尔对某些问题需要深入讨论之外,基本不会遇到很深的问题。

但要知道,上了高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那么简单和具体,高中是我们在思维上的一个飞跃,我们必须要抛弃以前的定向思维,而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

起其根本所在就是: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

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

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

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不难,难得是有一个为实现理想而攀登的规划和决心。

为此,制定一个高中三年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写下了这份高中三年学习计划书。

(一)高中六个学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标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

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习,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

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

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

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

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期。

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习方法、习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综合性学习教案[课标导航]学习基本目标1.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提纲。

3.把握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理解“大宅子”这一段比喻论证,感受杂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形象说理的特点。

学习进步目标1.结合以前学过的鲁迅散文,对鲁迅生动、犀利的语言作一点修辞梳理。

2.和同学讨论先占有再挑选好还是先挑选再占有好,感悟鲁迅非凡的气魄与胸襟。

3.阅读更多的鲁迅杂文,思考鲁迅杂文的具体针对性与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追索它超越现实的意义。

4.探讨:我们如何做鲁迅期望的“新人”?5.尝试运用一个整体比喻的方式阐释自己的看法。

建议课时:1.5课时[基础整合]词汇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

自诩给予冠冕吝啬脑髓譬如孱头蹩进1.自诩(xǔ)给(jǐ)与吝啬(sè)脑髓(suǐ)譬(pì)如孱(càn)头蹩(bié)进2.比一比,查一查,用下列各组字组成词语诩()栩()粹()萃()炙()灸()磕()嗑()2.诩(自诩)栩(栩栩如生)粹(国粹)萃(出类拔萃)炙(残羹冷炙)灸(针灸)磕(磕头)嗑(嗑牙)3.解释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一向礼尚往来大度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摩登孱头故弄玄虚国粹3.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礼尚往来:尚,崇尚,重视。

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自诩:诩,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堂皇:很体面,很有气派。

摩登:音译词,“现代的”“时髦的”的意思。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国粹:粹,精华。

修辞积累杂文的语言以幽默讽刺为总体特点。

这种幽默讽刺效果,常通过临时改变语词的感情色彩产生,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反语相刺;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举重若轻;或庄词俚用,俚词庄用,亦庄亦谐。

看看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⑴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⑵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⑶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⑷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⑸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⑹我在这里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⑺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⑻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⑼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⑽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褒词贬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贬词褒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词小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词大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庄词俚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俚词庄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褒词贬用有:大师、发扬国光、进步、大度、国粹,贬词褒用有:鼓吹、吝啬;大词小用有:彻底革命,小词大用有:碰钉子、礼品、残羹冷炙;庄词俚用有:摩登,俚词庄用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不管三七二十一语料积累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

审问者在堂上举动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

这样,就显示出灵魂的深。

(《穷人》小引)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空谈》)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革命文学》)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

我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

(《再论雷蜂塔的倒掉》)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且一群老头子,还是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

”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裤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马褂。

(《未有天才之前》)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觔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

否则免不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

(《随感录四十一》)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这个与那个》)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个与那个》)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

(《娜拉走后怎样》)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命》)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助读资料]一、鲁迅与杂文在生命历程中最后一个岁末岁初之交,一个寒冷的深夜,鲁迅对自己的杂文创作做了认真的自我总结:“今天我自己查勘了一下: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

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

这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明示着随时间的推移,鲁迅越来越把创作的重点放在杂文一边,明示着鲁迅自己确实是偏重偏爱于杂文创作的。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

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

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

鲁迅曾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

”在人类文化长河中,鲁迅的杂文无疑已经成为无可比拟的独特存在了。

单是那些杂文集子的取名,就显出独特的意趣——“坟”的埋葬、眷恋、纪念;“热风”的与冷社会的对抗;“南腔北调”的不入流不入调的独异之声;“且介亭”的半租界式的被分割的愤慨;“三闲”与“二心”、“准风月谈”与“伪自由书”的配对;“而已”、“三闲”的以别人的嘲讽为自个命名的自信与洒脱……自然,永具魅力的还是一本本集子中一篇篇散珠碎玉般的文字。

事实已经证明,鲁迅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杂文。

他的杂文创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领域中突然崛起的高峰。

事实必将继续证明,文明社会的发展与杂文的发展肯定会同步进行,鲁迅杂文的永恒意义将体现在他的杂文精神不断现实化的进程之中。

二、课文背景《拿来主义》一文,写于____年6月4日。

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的观点最早偏重于对某些顽固派吹捧“国粹”的批判,接着也批判过一味崇洋、西化的论调。

反对全盘继承和全盘否定这两个极端,自然就该寻找批判继承的新路,但由于缺乏“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精神和态度,不少人反而彷徨,甚至害怕起来了,对文学遗产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不敢接触,不敢择取,其中有一些还是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

在他们看来,不继承文学遗产,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仿佛革新可以凭空来的。

正是针对着这种新现象、新问题,鲁迅先生写了《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表现形式不同,或表现为民族自大、保守,或表现为民族虚无、自卑,实质都是弱国心态的反映。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洋人、洋文化一直是弱国心态,根本在于缺乏民族自信。

没有民族自信也就没有民族尊严。

《拿来主义》是鲁迅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杂文之一。

鲁迅期望“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一种强势、开放、自信的心态,这是“拿来”的前提。

鲁迅期望“拿来”能促使新人、新文艺的诞生,而核心应该是新人。

☑三、文体知识鲁迅杂文之“理”往往不是理论之“理”,而是文学之“理”。

首先吸引人的总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而这些形象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又必然触发理性思考。

“具象”与“抽象”相互生发,可感,可思,你思引我思,读者被吸引进来,参与其中,与作者一起从“具象”活动中寻求“抽象”结论。

这是鲁迅杂文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也是鲁迅杂文饶有意趣的阅读方式。

鲁迅杂文被称为诗化哲学的原因,也正在此。

☑四、名家评述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

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

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

是足以语鲁迅。

——林语堂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花。

——林贤治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思考空间]⑴《卡拉OK跳舞机拿来主义》、《姨太太、烟枪与中国足球的“拿来主义”》、《现代中国需要拿来主义》这三篇文章的题目都用到了“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自创的词语,为什么会被人们像通用词语一样频繁使用呢?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⑵你在阅读中有哪些发现?有哪些疑惑?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吝啬(sè)玄(xián)虚国粹(cuì)譬(pì)如B.蹩(bié)脚孱(càn)头自诩(xǔ)犀(xī)利C.脑髓(suǐ)糟(cáo)粕冠冕(miǎn)残羹(gēng)D.针砭(biān)给(geǐ)与徘徊(huái)剔除(tī)1.B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董摩登礼上往来B.羡慕磕头残羹冷灸C.辨别堂皇栩栩如声D.荟萃倘使勃然大怒2.D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