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 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B.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①作《师说》以贻之②贻笑大方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B.C.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⑤/②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郑人有欲买履者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5.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

【精品高二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答案

【精品高二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答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一、现代文同读(36分)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

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

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

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

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

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

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愆罚犯错子孙。

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

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

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借鉴外来的表现手法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可能性,但只有借鉴并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学。

还有一个问题是,强调留意内心世界、侧重于人的感觉范畴的表达、高度抽象化的人物形象对丰富困难的现实而言是特别不够的。

人们可以从这样的描写中进入人物或社会的某一个层面,但仍难以总体性地进入现实生活。

从审美接受的层面来看,中国的读者对这种情节发展不清楚、人物形象较模糊、叙述相对薄弱的表现手法还不够适应,难以把握其核心。

从表达效果来看,主观视角特别严峻地局限了作品对更丰富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如小说的叙述视角,现代派手法可能更重视个人的感受,这无疑使作品表现社会生活的实力与社会生活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出现断裂,个人视角的独特性当然会使特性化得到强化,却也会使小说表现生活的领域受到局限。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保有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更丰富、深广与真实的可能性。

但这种对现实主义的呼喊并不等于对其他表现手法的排斥。

莫言在谈创作时说到,他曾主动地向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来了传统。

当然这种回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回来,回来后创作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

这一表述强调的是对当下文学审美建构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追求,具有典型性。

那就是,一种既继承传统又借鉴他人,既保有文学的本体性又兼具文学开放性的努力。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现实主义手法的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适应时代审美要求的新变。

(摘编自杜学文《现实主义:文学审美构建的内在需求》)材料二:中国网络文学好像自然地与现实主义绝缘。

现实主义真的过时了吗?离开了现实主义的网络文学,长期以来遵循着消费文化的基本逻辑,好像市场的好坏成了衡量作品胜利与否的主要标准。

这是文学该有的模样吗?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这个家园理应承载着我们对于一个更合理、更美妙的世界的期许,理应赐予我们战胜艰险、挑战困难的志气和力气,为我们所遭受着的现实供应一些可能的路径或可能的逻辑。

苏州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苏州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苏州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 (1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 . 按捺(nài)契合(qì)载体(zài)青苔(tái)B . 脊梁(jǐ)蕴藉(jiè)漂染(piǎo)字帖(tiè)C . 角色(jué)静谧(mì)说客(shuì)肖像(xiāo)D . 停泊(bō)质量(zhì)氛围(fēn)拙见(zhuō)2. (1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下列划线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赍(jī)发恁(nèn)地戗(qiàng)兽尺牍不落于言筌B . 央浼(miăn)鳟(zūn)鱼氽(gŭn)水夭阏泠然善也C . 糍(cí)粑潦(lăo)水坍(tā)缩坳堂六气之辩D . 盘桓(huán)剜(wā)出墁(màn)地付梓逸兴传飞3. (1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如果需有声音来代表这一过程,对我的耳朵来说,它会像《勃兰登堡协奏曲》的排列。

B . 常用“冰冷”两字来形容冷,以为冰是最冷的东西。

C . 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D . 从实数轴上的“ 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 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

4. (1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 . 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 . 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汾湖高级中学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高二物理试卷2019.10试卷分值: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IB.电流有方向,电流是矢量C.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D.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2.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B.电动势就是电源两端的电压C.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有关,外电路电阻越大,电动势就越大D.电动势越大的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本领越大3.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相等,BA>BB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相等,BA<BBC.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大D.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小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直导线ab靠近通电螺线管,与螺线管平行。

用磁传感器测量ab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大致图像是5.在某磁场中P处放一个长度为L=20 cm、通电电流I=0.5 A的直导线,测得它受到的最大磁场力F=1.0 N,其方向竖直向上,现将该通电导线从磁场撤走,则P处磁感应强度为A.0B.10 T,方向竖直向上C.0.1 T,方向竖直向下D.10 T,方向肯定不沿竖直向上的方向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电阻R1、R2和R3的阻值都相同。

在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时,若将开关S1由位置1切换到位置2,则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池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C.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D.电池的效率变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由欧姆定律IA.由R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C.对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就是它的电阻值D.一定的电流流过导体,电阻越大,其电势差越大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言志” 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从《诗经》中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到屈原的“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汉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到建安诗人的“梗概而多气”,从唐代诗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到宋代诗人的“以议论为诗”,可以看出,“诗言志” 传统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中。

“诗言志” 中的“志”,最初是指诗人的志向、抱负和情感,后来逐渐扩展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诗经》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爱情、婚姻、家庭、劳动等生活场景的赞美和歌颂,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

在屈原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

在汉乐府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在建安诗人的作品中,“志” 表现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宋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言志” 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其次,“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最后,“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月考试卷是最能反映出当前语文考试命题方式的一种复习材料,不妨做一些语文月考试卷更好地了解语文月考考试的题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上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

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

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

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

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汾湖高级中学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2019.10试卷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言文字应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老子的哲学,是夹缝中生存的技术,是盘根错节的社会中▲ 的智慧,是专制社会唯一能保护自己肉体存在的法术,其▲ 就是通过压缩主体精神与人格,取得▲ 的空间,一句话,有专制,必有老子思想。

A.胸有成竹诀窍忍辱负重B.游刃有余诀窍苟且偷生C.胸有成竹门道苟且偷生D.游刃有余门道忍辱负重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我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模糊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模糊。

①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已不可辨识。

③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西侧乃柳候祠,祠北有衣冠墓。

④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

⑤映入眼帘的一尊石塑近似昨夜梦境,底座镌刻的《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

⑥由此想到,柳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坍圮散落。

A.④①⑤③②⑥B.④⑤③①②⑥C. ⑤③①②⑥④D.⑤⑥①②③④3.下列诗句中,与“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修辞手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把思念托付给明月,让那皎洁的月光带着问候飞向那身处远方也在想念我们的亲人。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固然喜欢独处的生活,但是也不拒绝来客,今有好友来访,心中也是满心喜悦。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桃李纷飞,花开花谢,年年如是;思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事沧桑,怎能不心生万千感慨?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暮色降临,月光浮起,微霜点点,远行之人投进旅店,以缓解那行路的颠簸、前程的志忑。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音文,完成5-8题。

王生墓志铭【清】方苞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余病不能兴.。

闻王生兆符蹶而苏,舆疾往视,与之语,神气若未动,越三日而死。

呜呼!是吾友崑绳之子也。

兆符从余游,在丙子之春。

余在京师,馆于汪氏,崑绳馆于王氏,使兆符来学,次.汪氏马队旁。

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其后崑绳弃家漫游,兆符自天津迁金坛,复从余于白下。

崑绳尝语余曰:“兆符视子犹父也。

吾执友..惟子及刚主①,吾使事刚主,曰:‘符于方子之学,未之能竟也。

’”弱冠为诸.生.,南迁遂弃去。

逾四十,以糊口至京师。

或劝以应举,庚子举京兆..,明年成进士。

或馈之金,使速仕以养母。

余曰:“用此买田而耕,则母可养,学可殖,而先人之绪论可终竟矣。

”兆符蹙然,趣.余为书抵馈金者。

及报诏,而死已弥月矣。

方兆符之南迁也,以稚齿独身,将母及女兄弟陆行水涉三千里。

及崑绳既殁,奔走四方,未尝旬月宁居。

而其母老病,暴怒不时。

常恐妻女仆婢,久不能堪,而在视不尽其诚,故身在外,忧常在家。

又虑年日长,学不殖,而矻矻于人事丛杂中。

是以心力耗竭,形神瘀伤,一发而不可救药也。

余与崑绳交最先,既而得刚主,三人者所学不同,而志相得,其游如家人。

刚主之长子习仁,亦从余游。

辛丑秋,刚主使卜居于江南而道死。

自习仁之死,三人子姓中,质行无可望者矣。

今又重以兆符,而文学义理,可与深言者亦鲜矣。

兆符性孤特,虽其父故交既宦达,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

而行身端直,又以文学知名。

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

兆符渴葬先世兆域..,而母及妻子在江南。

葬事毕,士友南还者,为纪.其家;留京师者,分年而主墓祭。

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兆符年四十有五,所排纂《周官》及诗文若干卷,蒋君湘帆为编录而藏之,以俟其孤之长而授焉。

(节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李刚主,为清代学者李塨之字。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余病不能兴.兴:起身B. 次.汪氏马队旁次:停留C. 趣.余为书抵馈金者趣:催促D. 为纪.其家纪:记载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执友,指志同道合之友。

方苞与王、李所学不同而志趣相得,堪称执友。

B.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文中指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C. 京兆,是汉朝都城长安的古称,后泛指都城,文中此处指清朝都城北京。

D. 兆域,指墓地。

古人讲究叶落归根,虽客死他乡但仍希望归葬家族祖坟。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5分)▲▲(2) 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5分)▲▲8. 依据第六段内容,简要概括王兆符的为人特点。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寄杜位①杜甫近闻宽法离新州②,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③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④游。

【注】①杜位,杜甫族弟。

②新州,属唐代岭南道。

③玉垒山,位于成都附近。

④曲江:唐代长安名胜。

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

9. 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6分)▲▲10. “何时更得曲江游”一句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愿望?(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江流宛转绕芳甸,▲。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燕歌行》)(3)▲,栗深林兮惊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5)▲,被驱不异犬与鸡。

(杜甫《兵车行》)(6)竹喧归浣女,▲。

(王维《山居秋暝》)(7)▲,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8)阁中帝子今何在,▲。

(王勃《滕王阁》)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小题母亲的小木匣王举芳母亲说:“小木匣的锁坏了,你给我换一个吧。

”我接过母亲手中那把带着岁月锈迹的锁说:“行,下班后我去修锁匠那里看看。

”还没下班,接到多日未见的同学电话,说他来出差,想见面聊聊。

我想锁早一天买晚一天买没事儿,下班后便拉着同学一起吃晚饭。

吃完饭还没到家,单位领导打来电话,让我明天出差一周。

出差回来,妻小声对我说:“咱妈那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啊?”“咱妈能有啥宝贝?”“整天走着坐着都抱着那个木匣子,仿佛里面有天大的秘密。

”妻努努嘴示意我,“喏,你看,睡觉都抱在怀里呢。

”我望向坐在躺椅上睡着的母亲,果然,她的双手妥帖地把小木匣搂在胸前。

这个小木匣是外公做的。

外公是个木匠,那年有人拿了木材给外公,请他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做两个柜子。

柜子做完,外公用下脚料做了这个小巧玲珑的木匣。

外公虽是木匠。

但外婆是个病身子,加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吃喝,没有余钱给就要出嫁的母亲买木材做嫁妆,小木匣成了母亲唯一的陪嫁。

母亲欢喜地抱着空空的小木匣走出外公的家,进了奶奶家的老宅子,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记忆中,母亲总把小木匣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面的小铜锁一直是锁着的。

少年的我对小木匣充满了幻想与好奇,终于趁母亲不在家,用锤子把小铜锁砸开,迫不及待地打开小木匣,里面除了一股淡淡的松木香味儿,什么也没有。

母亲回家后很生气,一把拉过我,摁在床边,照着我的屁股啪啪狠劲儿打,边打边说:“让你起邪心。

今天不让你长记性,以后你也会对别人的东西起邪心。

人,不能对别人的东西起歪心和邪心,你知道不知道?你说你记住了没……”那顿打啊,我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好长时间都得趴着睡觉。

小木匣也不总是空空的。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女孩喜欢书和苹果,我想用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赢得女孩的芳心。

母亲拿出小木匣,拿来两个红红圆圆的苹果洗净、擦干放进去。

把我给女孩买的书放在苹果上面。

十几天后打开小木匣,里面的书散发着淡淡的苹果香。

我把带着苹果香的书送给女孩,女孩望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欣喜与娇羞。

后来女孩一家南迁,我的恋情就如风筝一般断了线。

“锁买来了吗?”母亲醒了。

“没,我明天一定买。

”说完这话又过了四五天,我才去买了锁。

母亲很高兴,没有责备我的拖延与忽略。

小木匣上了锁,母亲依然一刻不离地抱着它。

“我跟你说,我那天看见老王头和咱妈一起逛街,两人聊得挺热乎。

你说咱妈是不是黄昏恋了啊?”妻说。

“咱爸去世快二十年了,咱妈要真找个老伴,我还真同意。

”妻说:“我也同意。

”“妈,我看王叔挺好的,哪天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吧。

”我试探着对母亲说。

“你王叔一点都不好。

哦,我是说他可悲惨了,儿子儿媳要抢他的银行卡,这不,他说让我给他保管着。

我说可不能放在我这里,我让他约了他的儿子儿媳,我去和他们谈了。

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欺负老王头,就让老王头和他们脱离关系,然后把所有的钱和房产全部捐出去。

我会陪老王头一起和他们战斗到底。

他们都吓坏了。

我这像不像你们说的‘女汉子’啊?”母亲笑了。

过了一会儿,母亲抚摸着小木匣严肃地说:“我的小木匣,不能装别人家的东西,装别人家的东西,沉啊。

”母亲走得很突然,却很安然,就那么抱着小木匣在躺椅上睡着了,再也没能叫醒。

母亲离世一个月后,我让妻拿出小木匣放在桌子上,小木匣在母亲的抚摸和时光的浸润里闪着光。

我轻轻扭动钥匙,打开小木匣,一股说不出的厚重味儿扑面而来。

里面放着我和妻的结婚证。

“妈这是怕我们离婚,把我们的结婚证藏着,日夜抱着……妈……”妻禁不住哭泣起来。

妻用泪眼望着我说:“我们再也不要一吵架就说离婚好不好?”“嗯。

”我的眼睛也开始潮湿。

小木匣里本应装着属于母亲的故事,而普通平凡的母亲一辈子没有秘密。

妻擦干泪,郑重地把结婚证放回小木匣里,锁好,放在了枕边。

(选自《时代文学》) 12.(本题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少年的“我”因为好奇,偷偷打开母亲的小木匣,母亲把“我”打了一顿,可见母亲教子之严。

B.普通平凡的母亲一辈子没有秘密,她怕我们离婚,竟然把结婚证藏在小木匣中,体现母亲之爱。

C.母亲的小木匣里究竟装着什么宝贝呢?这一疑问贯穿全文,文章的最后揭示了谜底,凸显主题。

D.文章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叙述了母亲与小木匣之间的故事,情感真挚,读来让人唏嘘感动。

13.文章中写妻说看到老王头和母亲逛街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14.文章以“母亲的小木匣”为题有什么妙处?(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论述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生命的态度朱良志①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