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技巧和答题模式(八年级语文)
![说明文阅读技巧和答题模式(八年级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d7992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0.png)
说明文阅读技巧和答题模式一、说明方法及作用:1.辨识说明方法(1)寻找关键词:不同的说明方法常用不同的关键词。
若出现“……叫作……”“……这就是……”等多是下定义;若出现“……可分为几类(种)”等就是分类别;若出现“譬如说”“比方说”等就是举列子;若出现“……比……”等就是作比较;若出现“像”“好像”“像……一样……”“像……似的”等多是打比方;若出现数字就是列数字(表示时间的除外)(2)区别语言平实还是生动:平实说明是用简明朴实的语言对事物做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说明,因此平实说明多采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生动说明一般借助记叙、描写、生动形象地介绍事物特征,使说明对象更清楚、形象,所以生动大多采用打比方、摹状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通过列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的从……方面分类别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有条理性。
3.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深刻。
5.下定义:……是……,准确的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6.打比方: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形象、易懂。
7.作诠释: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有力的说明了……的道理,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增添了文学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说明方法+通过……+形容词+说明了……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特点: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2.常见情况:①概数词:十几、几十、左右、差不多、一两个……②表推测:可能、也许、大概、大约……③表长度:仅、只有、相对、在一定程度上、通常、往往、常常、十分……④表进程:慢慢、逐步、立即……⑤表时间:目前、自古以来……⑥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3.考试方向:(1)直接要求分析加点词语的好处答题格式:①理解句子的含义②分析词性,程度副词往往体现的是准确性、严密性;形容词动词往往体现的是生动性;③结合句子内容谈谈运用该词语的好处。
说明文的考点和答法
![说明文的考点和答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4c9d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7.png)
说明文的考点和答法说明文是一种阐述事物、解释原理、提供信息或教导方法的文体。
在阅读和写作说明文时,有一些常见的考点和答题技巧,具体如下:考点:1. 主旨大意:- 确定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
2. 论证和例证:- 了解作者用来支持观点的论证和例证,分析其合理性和说服力。
3. 定义和解释:- 注意文中对概念、名词的定义和解释,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步骤和顺序:- 理解说明文中描述事物、解释原理的步骤和顺序5. 因果关系:- 注意文章中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理解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6. 修辞手法:- 分析作者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1. 认真审题:- 在阅读说明文时,仔细审题,了解问题的要求,明确解答的方向。
2. 关注段落结构:- 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每一段可能都在阐述一个特定的点,理解这些点如何共同支持文章主题。
3. 注重关键词:- 通过标记或记忆关键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回答问题。
4. 灵活运用排除法:- 在选择题中,通过排除干扰项,更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5. 注意修辞手法:- 如果问题涉及到修辞手法,注意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例子,解释作者使用这些手法的目的。
6. 自己总结:- 在阅读完一篇说明文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以巩固理解。
7. 勤加练习:- 阅读更多样式和主题的说明文,进行练习,提高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通过以上考点和答题技巧,你可以更好地应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1c93f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e.png)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通常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例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
要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
2.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事物的性质、特点、功能等。
要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对象的各个方面。
3.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通常会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如定义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等。
要分析作者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并评估其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影响。
4. 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客观。
要注意文中的修饰语、限定语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
5. 寻找中心句和关键词:说明文中通常会有一些中心句和关键词,这些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
要学会寻找并分析这些句子和词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6. 练习和反思: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同时,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答题技巧。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初二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二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ece426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c.png)
初二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二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包括以下几点:
1. 读懂题意: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2. 回归原文:根据题意,回到原文中寻找相关信息,注意要找准、找全,不可遗漏。
3. 筛选信息:对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取最符合题意的内容。
4. 组织答案: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注意条理性、逻辑性。
5. 检查答案: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漏答、错答,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在具体答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功能等,因此答案的组织要符合这个目的。
2. 抓住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定义法、分类法、比较法、比喻法等,不同的方法可以强调不同的内容,答案的组织要根据说明的方法来选择。
3. 注意答案的准确性:说明文要求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因此答案的组织要准确、科学、可靠。
4. 注意答案的条理性:说明文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因此答案的组织要有条理、有逻辑性。
5. 注意答案的简洁性:说明文要求语言简练、明了,因此答案的组织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繁琐的表述。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7c77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a.png)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的类型
1. 事物说明文: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2.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
二、说明文的顺序
1.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2.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安排说明顺序。
3.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三、说明方法
1. 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的说明。
2.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
3.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解释说明。
4. 举例子: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5. 作比较:把事物的特征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6.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7.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描摹,使其形象生动。
8.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四、答题技巧
1. 根据题意回扣原文,找到相关语句并划出来。
2. 针对题目的要求,对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3. 根据分值分配组织答案,条理清晰地写出答案。
4. 如有不确定的答案,应先求异再求同,不要轻易改动自己的答案。
五、注意事项
1. 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它们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所在。
2. 注意文中的过渡性词语或句子,它们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层次和结构。
3. 注意文章中使用的修饰性词语,它们可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6495c4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d.png)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说明文的答题技巧1答题技巧:1.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3、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找重点词句辨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
拓展阅读:说明文的特点三要素是什么说明文的三要素是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说明文三要素: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初二语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二语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28c743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2.png)
初二语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主要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并阐述其特点、功能、作用等。
因此,深刻理解说明文的特点是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第一步。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论据与论点紧密关联。
说明文通过阐述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功能、作用等,对其论点进行支持和证明;•语言简洁明了。
说明文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形式多样、语言生动,而应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结构清晰。
说明文应该按照特点、功能、作用等进行分类分段,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2. 选择合适的答题方式作为阅读理解题,说明文既考察阅读理解能力,也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
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答题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主旨题、段意选题、细节题•主旨题:阅读全文后,思考作者写这篇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切不可曲解原文的本意。
这种问题需要对全文有一个较为明晰的概念,分析文章的主题大意。
•段意选题:对于长文,选择段落题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段落主题。
首先应理清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的指向,然后从段落重复,转折等几个方面判断题意,中心词往往是段落主题。
•细节题:阅读全文时,学生会感知到一些信息细节,例如某一人物的具体说法,某一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
这种问题无需过多思考,只需要在原文中找到明确的信息即可。
(2)推断题、归纳题•推断题:这种题目需要在文章中进行推理,进行判断和辨析。
常见于说明文的中心问题,如“根据文中的叙述,你认为……”等问题,需要通过对原文的深入分析推断答案。
•归纳题:归纳题往往是文章的结论,学生需要从文中梳理信息,总结文章中所列举的信息与明确的表述,结合常识和知识结构,进行快速合理的归纳。
3. 注意句段的转折和衔接说明文通常是一篇由多个段落组成的文章,段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因此,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需要注意句段之间的衔接和转折,以便更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初二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
![初二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3b5edd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6.png)
初二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一、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三、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初二语文说明文的类型和分类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dfcbe1d9b89680202d82565.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及套路是什么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2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
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672d5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e.png)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一、从原文中找答案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
所以得注意前后文的联系,这段提到的这个问题也许答案就在下一段。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在试题中找答案,比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选择题——“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认真看选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
二、说明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三、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__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__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__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__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__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__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
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
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
(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
(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八年级语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和特征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初二)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初二)](https://img.taocdn.com/s3/m/61d54c05c5da50e2524d7f9b.png)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二、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三、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四、说明的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年代:古→今;季节:春→冬;(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蚕茧到成虫的过程”等)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五、说明的方法1、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引资料★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区别于主次罗列〈一〉〈二〉〈三〉〈四〉)★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完整总结篇)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完整总结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756e1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4.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完整总结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什么是说明文2.阅读说明文的重点:理解说明的内容,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研究其说明方法。
3.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标题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相视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按次: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按次: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按次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5.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⑥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⑦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地说明说明对象的XX特征,增强说服力。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正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限制、猜测和估计)(2)活泼说明:活泼形象。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优秀5篇)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e7261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2.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优秀5篇)说明文阅读技巧篇一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4)找到每段的中心句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
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
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
”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
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
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
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
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篇二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精选5篇)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b7c10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1.png)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精选5篇)说明文阅读技巧篇一一、说明文分类1、依据说明对象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着重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形态、位置、结构、功能等)事理说明文:着重阐明事物内在机理(如:概念、特点、种类、原因、规律等)2、依语言特色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二、说明对象1、分两类:实体事物抽象事理2、表述形式: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3、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一般情况下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找准首尾的总结句,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4、考查说明对象:A、若考全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在标题中表明,有时选文无标题或标题中没有直接表明,可在文中找到。
B、若考段落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出现在段首的中心句,有时在段间的承上启下句中能找到。
三、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看标题(修饰、限制成分)2、抓关键句(即含有许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语言信息,常出现在开头部分或结尾处,也有在承上启下的中间)3、若无关键句,归纳各段段意,总体分析后概括4、借助说明方法概括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依次推移。
另:介绍制作过程的程序,一般用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或参观建筑物,表现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表现为视线、方位的依次转移3、逻辑顺序:阐释事理(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表现形式有:因→果,果→因,主→次,浅→深,现象→本质,简→繁,整体→部分,一般→特殊注意: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五、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2、递进式(各层意思逐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3、并列式(注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结构,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式安排;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六、说明方法及作用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常见)摹状貌、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2、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思路:①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__特征②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3、常见说明方法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充分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增强了文章趣味性)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突出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有说服力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同时引诗文还可增添文采)七、说明文的语言1、基本要求:准确性。
说明文的答题方法
![说明文的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da90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5.png)
说明文的答题方法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 明确说明对象- 方法:- 抓首段和中心句。
有的文章在开头就点明说明对象,或者在各段的中心句中能归纳出说明对象。
例如,在一篇介绍某种植物习性的文章中,开头可能会说“这种植物,学名……,它具有独特的习性”,这里就点明了说明对象。
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方法:- 直接从文中找原句。
作者往往会在文中用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来表述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里就直接指出了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
- 从文中的描写、比较、数据等方面归纳。
例如在介绍某种新型材料时,文中提到“这种材料的抗压强度比传统材料高50%,重量却只有传统材料的三分之一”,从这些数据对比中可以归纳出这种新型材料抗压强度高、重量轻的特征。
二、说明顺序1. 时间顺序- 识别方法:- 文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早”“晚”“古代”“现代”“首先”“然后”“最后”等。
例如在介绍某种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时,会按照它产生的年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传承到现代的情况等顺序来写,这就是时间顺序。
- 作用:- 可以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在介绍造纸术的发展时,按照时间顺序能让读者明白造纸术从古代的简单粗糙到现代的高效精细的演变过程。
2. 空间顺序- 识别方法:- 文中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里”“外”等。
比如在介绍建筑物的结构时,会按照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等顺序进行说明,像介绍故宫的建筑布局,先写故宫的整体外观,再写三大殿,然后写后宫等,就是空间顺序。
- 作用:- 能让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空间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对于建筑物、景点等的介绍,空间顺序可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准确把握其布局结构。
3. 逻辑顺序- 识别方法:- 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等。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最全整理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最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38fdd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9.png)
初中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最全整理分析说明文的句子作用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这种题型解法很简单: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
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提出说明文说明的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开放性强,要求针对文中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应对措施。
命题的形式通常有:①应如何正确看待或防范“……”﹖请你略作分析。
②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③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有:(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的。
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
(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
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
(3)依照常识回答。
我们依据所掌握的常识回答就可以了。
语言准确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主要考点:1.说明的对象。
2.说明的中心或主要内容(问题)。
3.词句和内容理解、要点概括。
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结合文章并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或者谈认识感受。
★技巧链接:说明文阅读高分秘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①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②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③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
一、寻找并准确表述说明对象说明文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即说明对象。
相当多的具体事物说明文,以及少部分抽象事理说明文,其名词性标题本身有不少就表示说明对象的,答题时直接指出这一事物或事理即可。
但更多的事理说明文不能简单地把标题或标题中的某个成分看作说明对象,否则就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像那些用动词性(如07沈阳《手机确定你的位置》)的或疑问性(如03徐州《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的短语或句子做标题的事理说明文,其说明对象往往是“××事物的发展/演变/操作过程等”,或“××事理的××成因/来源/方法等”,其说明对象就得在文中寻找或概括。
文中有首括句、尾结句或中心句中的,直接摘录即可;否则就需筛选提取、概括整合,并用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中心/内容)来概括,如《食物从何处来》对象是“食物的来源”(而非标题或“食物”)。
一般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尾结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其三,需筛选提取、概括整合。
二、、判断并准确表述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中心或内容认清该说明对象的特征尤其是读懂说明的中心或内容,是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重点。
明白对象并分清特征,就是掌握了该说明文的中心或内容。
一般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其次是筛选提取,概括整合。
(1)凡特征在标题、全文或相关段落的中心句上的,直接摘录即可。
如中国石拱桥的“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等。
而凡需筛选提取概括整合的,则尽量抽取原文词句,抽取要防止遗漏,还要分清主次,如05徐州《萤火虫》“概括萤火虫的有关特性”,须全面筛选才能答出“发光”、“是害虫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等全面的答案来。
(2)至于中心或内容的考查. 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
回答时,同样或直接摘录,或筛选提取,或概括整合即行。
(3)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不要用疑问代词;没有中心句要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
答题格式:说明了……介绍了……(4)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
(5)筛选信息: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
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中考对策是: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切忌答非所问。
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摘取有关的内容信息。
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不要遗漏。
必须明确,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筛选,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
(6)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格式化地表述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重点背诵(1)明确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化表述:通过举……例子,准(精)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格式化表述: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化表述: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格式化表述:通俗具体,明白易懂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化表述: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格式化表述:具体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化表述: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格式化表述: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格式化表述: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
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①用了××说明方法,××(术语)地说明了××(事物/事理及特点),使读者××。
②给对象下个定义是说明方法常考题型。
下定义的格式是:××(对象)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属概念——对象的上一级概念),其中主语对象和宾语属概念是可以颠倒,否则则只能是作诠释。
如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或: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
4、说明顺序的判断及答题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4)由浅入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说明文三大顺序的典型考题是: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或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答题时要尽可能采用“小大小结合”式,如“××运用了从早到晚/从上到下/由主及次(小)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大),对××(具体的事物/事理——小)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理解”。
说明顺序还涉及句段调换问题、结构以及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问题。
能否调换问题的答题格式一般是:不能,原文采用××顺序或存在照应关系,换后不合逻辑。
5、语言揣摩题答题规范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大多体现在修饰或限制语上,如表程度的“最”,表估计推测的“大约”,表数量的“多”,表时间的“目前”等。
科学小品文语言还具有生动形象(用描写方式、拟人手法等)的特点。
题型一:××词好在哪里?或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用了××词,准确/生动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一般答题格式:①表态:一般是不可以;②正面解原意及好处:比如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准确/生动的说明××;③反面说明去后不好:删/换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太绝对;④回扣原词句说结论:××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科学/生动性。
◎类型1: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类型2: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格式: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常见题型如: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中考应对技巧: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7、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考查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考查不多,知道就行)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