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复习提纲.doc
第六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 式的因素
一、家长本身特点对其教养方式的影 响
(一)夫妻关系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
研究表明,冲突频繁、激烈的母亲消极情绪多,心情抑郁、烦闷,而 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影响其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和子女 的交往。因此在家庭中要倡导一种恩爱、和谐的夫妻关系。父母志同 道合、相敬如宾,家庭生活民主、平等、开放,会使孩子感觉到家庭 的温暖。
2、绝对权威型(对孩子给与很少关爱且给与最大限制)
3、娇惯溺爱型(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很高,将感情、物质无限制地
给予孩子)
4、忽视冷漠型(对孩子给予很少的关爱并较少进行限制,具有放
纵的意味)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对其教育 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 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P135)
(二)家长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
目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了母亲的职业选择,不同职业的母亲文化素养 存在差别。
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相比,受教育程度高的的母亲所懂得的知识多 一些,对人、对事的看法可能更客观、更理智,对他人的地位和权利 更尊重,更注重他人的内心感受。
二、孩子本身的特点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
(一)以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因素)划分家长 教养方式类型
1、以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二个向度划分 家长教养方式类型(西蒙兹)
Y支配
严厉
溺爱X接 受
放任
Y'服从
2、以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二个向度划分 家长教养方式类型(施艾弗)
允许 (自主的自由)
.独立的 .冷淡的 .忽视的
. 民主的 .合作的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复习提纲.doc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原则与对象
2-1目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2任务:优化家庭环境、指导家长提高养育水平、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指导家长与 幼儿园合作、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
2-3对象:家长与子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长、不同身份的家长
A.家长主体原则B.双向互动原则
C.分类指导原则D.共同成长原则
2.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指导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这是()
A.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B.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
C.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D.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
A.个别指导形式B.集体性指导形式C.分组指导形式D.介绍资料
6.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
4-4个别指导形式:
园内交谈、书信往来、电话联系、《家园联系册》的使用、家庭访问、专家咨询
4-5集体性指导活动:
家长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教育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辨析会
4-5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
4-6指导形式的推广与发展
5.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与管理
研讨活动。
2.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外社会机构组织的、以为主要对象的、以家 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
3.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主要包括的指导、社区的指导、企事业机关的指导和大
众传媒的指导。
4.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应改变单一性,提倡多样性;改变封闭式,提倡开放式;改变灌输型,
提倡家长。
5.家庭教育指导是教家长如何当孩子的教师的教育,因此带有一种的性
2-4原则:(P272-278)
双向互动原则:
家长主体原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纲要精简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纲要精简版(同自考教材一致,已核对)第一章1、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a、学前儿童(0-6岁儿童)b、学前儿童家长(父母、祖辈老人、非亲监护人)c、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老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干部、志愿者和其他工作人员)d、对学前儿童及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幼儿园、)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由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四个要素构成3.学前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a、学前儿童的发展b、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c、学前儿童家庭的指导d、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者4.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5.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的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6.调查研究的类型:a、现状援救、b、相关研究c、因果关系比较研究d、发展研究7.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8.实验研究的变量:a、实验变量、b、效果变量c、无关变量9、行动研究的兴起起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后期)10.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时间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研究方法。
11.学前儿童家庭的发展趋势:a、“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b、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c、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
12.教育的四大支柱四种基本学习能力: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生存第二章13.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14家庭的特征:a、两性结合,延续后代、b、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c、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需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完整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一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一)(第一、二、三章,附练习题)第一章导论1.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1-1四类对象学前儿童:0-6岁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组织管理者: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1-2四个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1-3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大背景客观环境因素:物质条件;各种关系;家长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政治经济地位主观环境因素:家长品德修养;养育态度和期望;家庭的心理氛围与家庭作风。
2.研究方法2-1情报研究概念: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过程:专题情报的收集——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2-2调查研究概念: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过程:确定课题——判断类型——设计方案(抽样、内容、手段、统计)——实施调查——统计结果——撰写报告2-3经验总结概念: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五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五第十一章家庭教育指导工作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1-1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和儿童教养机构根据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困惑和家长自身的需要,向家长提供帮助的过程。
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主要是学前儿童的家长,所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属于一种成人教育。
带有师范性质,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1-2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幼托教养机构、街道乡镇、企事业机关、大众传媒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原则与对象2-1目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2任务:优化家庭环境、指导家长提高养育水平、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指导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2-3对象:家长与子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长、不同身份的家长2-4原则:(P272-278)双向互动原则:家长主体原则:共同成长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3-1要求:指导内容的时代性、指导内容的阶段性、指导内容的针对性3-2类别:3-2指导内容的分年龄要求对新婚夫妇的指导内容:对孕妇及其丈夫的指导内容:对0-1岁半婴幼儿家长的指导内容:对1岁半-3岁婴幼儿的家长的指导内容:对3-6岁幼儿家长的指导内容:4.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4-1概念:指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指导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
4-2常用形式有:个别指导、集体性指导、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4-3指导形式的要求:多样性、开放性、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4-4个别指导形式:园内交谈、书信往来、电话联系、《家园联系册》的使用、家庭访问、专家咨询4-5集体性指导活动:家长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教育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辨析会4-5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4-6指导形式的选择与发展选择情况影响选择的因素指导形式的推广与发展5.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与管理5-1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评价家长的投入情况:参与率、认真程度、主动性、主体作用发挥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是否变化: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能力家长家庭教育行为是否改善:创设环境的行为、主动教育行为、被动教育行为5-2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基地、培训工作与研讨活动一、选择题1.不同类别对象本身的特点不同,要求在进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时遵循()A.家长主体原则B.双向互动原则C.分类指导原则D.共同成长原则2.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指导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这是()A.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B.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C.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D.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属于一种(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D.社区教育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复习提纲.doc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复习提纲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述1-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念:指家长为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完成家庭教育任务和内容所选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2.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方法2-1什么是“管教”A.管教是教导子女,使其行为合乎父母所认定的社会要求B.管教是帮助孩子学习控制行动,使其学到生活中所需的与人相处的技巧C.有效的管教必须是正面的、合理的、适度的D.所用的管教方式与策略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及发展阶段E.有效的管教必须是父母对孩子的需要和问题有充分的了解2-2学前儿童表现出的行为有两大类:期望行为、非期望行为2-3非期望行为概念:指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活动不合乎父母所认定的社会要求,岀现行为偏差。
2-4产生非期望行为的原因(P238)2-5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P239-241)2-5-1理智性原则2-5-2渐进性原则2-5-3适切性原则2-6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方法2-6-1榜样示范法概念: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身良好的思想行为品德以及典型人物的优良道德风尚去感染、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
2-6-2正面说理法(P242-243)2-6-3暗示提醒法概念:是父母用含蓄、间接、简化的方式对幼儿的心理、行为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能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
2-6-4批评惩罚法注意事项:注意孩子个性;公正合理;方式和时机批评惩罚法是一种“反强化”的教育方法2-6-5自然后果法概念:是指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孩子亲自体验由于自己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
(P246)3.管教的策略3-1行为改变技术3-1-1巴甫洛夫的古典条件反射与史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3-1-2行为改变技术的关键点:后果对行为有增强作用步骤:行为塑造法;刺激的逐步消褪3-2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P249)含义:建立在平等与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与尊严,即使孩子,也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也应有自我选择的权利,父母能包容孩子的各种选择。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资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为了帮助孩子在学前阶段获得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1. 图片识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图片,让他们识别其中的物品或动物。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到指定的物品,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 数字认知:可以通过玩具或卡片上的数字,让孩子学习认识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数数。
可以通过数数的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字的顺序和数量的概念。
3. 形状和颜色:可以通过给孩子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让他们学习认识和区分。
可以通过让孩子找出相同形状或颜色的物品,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情感能力的培养1. 情感表达: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问孩子的感受或让他们描述自己的心情来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关爱。
2. 同理心培养: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或观看动画片等方式,让他们学习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他人会有不同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 情绪管理: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如何冷静下来、自我安慰和寻求帮助。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社交能力的培养1. 合作与分享: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进行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2. 社交技巧:教会孩子与他人进行基本的交流和互动。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打招呼、询问对方的情况和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社交技巧。
3. 人际关系的培养: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六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第六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一、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方式是人们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由于说话做事的对象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叫工作方式;生活上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称之为生活方式;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可称为家长教养方式。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各自研究的领域、角度对家长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系统的研究,由此形成了许多有关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标准,相应地得出了很多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
(一)以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因素)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1.以接受——拒绝(关爱)和支配——服从(家长发起的对孩子的要求)两个向度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2.以接受——拒绝(关爱)和限制——允许(孩子发起的对家长的要求,家长的反应)3.以接纳——拒绝(关爱)和要求与控制——宽容(权威)(二)以家长人格特点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鲍尔特温(A.L.Baldwin)认为,由于家长的人格不同,家长在帮助子女实现社会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养方式也有重大差别。
为此,他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四类:1.专制型。
2.溺爱型3.放任型。
4.民主型。
日本的森重敏根据母亲的不同性格,列出对幼儿个性形成有不同影响的四种方式:1.“细致的干预”型教养方式的母亲。
其性格一般带有阴郁性、易变性和神经质的倾向,往往过于沉湎于冥思、反省;2.“垂直的亲爱”型教养方式的母亲。
其阴郁性的倾向一般很少,其易受性和主观性的倾向(空想、敏感、不能客观地待人处世)也很少,而其适应性的倾向较强;3.“情动型”教养方式的母亲。
其感情表现强烈,心情浮躁,情绪很不稳定,或喜或忧;4.“水平的亲和”型教养方式的母亲。
(三)以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结果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鲍姆令特(D-Baumrind.1967)专门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特点的关系作了系统的研究,被试者是146名幼儿园儿童,她通过调查与访问,把儿童分成三个组。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是(D )A.血缘家庭B.普那路亚家庭C.对偶家庭D.一夫一妻制家庭2.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是( A )。
A. 榜样示范法B. 活动探索法C. 暗示法D. 环境熏陶法3.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和孙辈组成的家庭称为( C )。
A. 核心家庭B. 监护人家庭C. 隔代家庭D. 留守家庭4.在影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中,规定着学前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向的因素是学前儿童家长的( A )。
A. 教育观念B. 教育方法C. 教养方式D. 教育能力5. 家庭教育一般是寓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模式,这说明幼儿家庭教育是一种( B )。
A. 正规教育B. 非正规教育C. 继续教育D. 学校教育6.家长在将子女培养教育成人的过程中,( B )是最重要的因素。
A. 教育知识B. 以身作则C. 教育能力D. 成功的范例7. 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和孙辈组成的家庭称为( C )。
A. 核心家庭B. 监护人家庭C. 隔代家庭D. 留守家庭8.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过程是指( B )。
A.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过程B. 家长与子女双向互动的过程C. 家长与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学前儿童的过程D. 家长与社区教育机构教育学前儿童的过程9.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成长的原则是( A )。
A. 科学性原则B. 一致性原则C. 指导性原则D. 理智性原则10. 家庭教育者对人才价值的观念和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的观念为( D )。
A. 儿童观B. 培养观C. 教育观D. 人才观11.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是( A )。
A. 榜样示范法B. 活动探索法C. 暗示法D. 环境熏陶法12.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进行联系的重要纽带为( C )。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六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考试大纲
第六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各类题目类型都会覆盖,尤其是应用分析题,建议学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把握,重点复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一)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1.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在对子女实施教育和抚养中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2.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1.以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因素)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①以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二个向度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美国学者西蒙兹(P M.symonds)指出,双亲教养子女的方式基本上可以用两个独立的轴来表示,一是接受——拒绝(不是给孩子以爱,就是拒绝孩子的爱),二是支配——服从(不是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就一味地服从孩子),它们是制约家长教养方式的两个基本要素。
②以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二个向度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心理学家施艾弗(E.s.Schaefer,1959)运用直接的观察、调查与访问等多种手段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
③以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二个向度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马丁(Martin,1983)与麦考伯(Maeeoby,1983)依据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两个维度,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四种类型,即溺爱型、冷漠型、严厉型、关爱型。
2.以家长人格特点划分家长教养方式类型①鲍尔特温认为,由于家长的人格不同,家长在帮助子女实现社会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养方式也有重大差别。
为此,他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四类:专制型、溺爱型、民主型、放任型。
★★②日本的森重敏根据母亲的不同性格,列出对幼儿个性形成有不同影响的四种育儿方式:A. “细致的干预”型教养方式的母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复习提纲
1.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
1-1概念: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育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1-2类型:
1-2-1以教养方式因素划分:
“接受一拒绝和支配一服从”向度(西蒙兹,P127)
“接受一拒绝和限制一允许”向度(施艾弗,P128)
“以接受一拒绝和要求与控制一宽容”向度(马丁与麦考伯,P129)1-2-2以家长人格特点划分:
专制型、溺爱性、放任型、民主型(鲍尔特温)
(母亲性格)“细致的干预”型、“垂直的亲爱”型、“情动型”(森重敏)1-2-3以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结果划分:
1-2-4利用“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交互组成四种类型
民主权威型:中等程度的关爱与限制;态度温和;接纳孩子合理意见;亲子间采
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平等、尊重、鼓励独立与树立个人
特质。
绝对权威型:很少关爱,最大限制;控制与服从;不尊重孩子的看法;要求过
高,态度粗暴。
娇惯溺爱型:较多关爱,较少限制;具有过度保护倾向;以幼儿为中心,无原则
宠爱,处处袒护、事事包办。
忽视冷漠型:很少关爱,放纵孩子;缺乏交流,不予关注。
2.教养方式对其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
2-1民主权威型的影响:儿童有独立性、积极性、态度友好、情绪安定等性格
2-2绝对权威型的影响:儿童适应性差、神经质、依赖性强、反抗性强、情绪不稳定2-3娇惯溺爱型的影响:儿童幼稚、神经质、依赖性强
2-4忽视冷漠型的影响:儿童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社会性和创造性强
3.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
3-1家长本身特点
3-1-1夫妻关系的影响
3-1-2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
父母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用溺爱型、否定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教育方式3-2孩子本身的特点
3-2-1孩子性格中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孩子的自我态度一一自信或自卑
3-2-2影响最突出的第二方面是孩子的情绪特征
3-3孩子的年龄
一、选择题
1.鲍尔特温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类,他划分的依据是()
A.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
B.家长的人格特点
C.家长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
D.接受一拒绝和支配一服从
2.与绝对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相对应的教育方法多为()
A.榜样示范的方法
B.训斥打骂的方法
C.慈爱的形式出现的限制方法
D.毫无控制的自然后
3.马丁与麦考伯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宽松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 其划分所依据的两个维度是()
A.接受一拒绝和支配一服从
B.接受一拒绝和限制一允许
C.接纳一拒绝和要求与控制一宽容
D. “关爱”和“权威”
4.日本的森重敏认为,感情表现强烈,心情浮躁,情绪很不稳定,或喜或忧的母亲的教养方式类型是()
A. “细致的干预”
B. “垂直的亲爱” C, “情动型”D. “水平的亲和”
5.日本的森重敏认为,性格一般带有阴郁性、易变性和神经质的倾向,往往过于沉湎于冥思、反思的母亲的教养方式类型是()。
A. “细致的干预”
B. “垂直的亲爱”
C. “情动型”
D. “水平的亲和”
6.施艾弗从“接受一一拒绝”和“限制一一允许”二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查问和敌对的教养方式表现为()
A.既接受又限制
B.既拒绝又限制
C.既允许又拒绝
D.既允许又接受
7.马丁与麦考伯依据“接纳一一拒绝”和“要求与控制一一宽容”两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理智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给予孩子()
A.中等的关爱与一定的允许或限制
B.最多的关爱与一定的限制
C.较多的关爱与很少的限制
D.最多的关爱与最大的限制
二、填空题
1.按照“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可以交互组成四种主要的教养类型,即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和忽视冷漠型。
2.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叫,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三、名词解释
1.民主型教养方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孩子本身的特点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