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

合集下载

刍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刍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刍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 知识分子的历史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史,早在先秦,就出现了知识分子这一概念。

这个概念多指官出官求,博学多闻,精于论议、乐於学习,有学问修养和技能的人。

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知识分子的数量在发展中日益增多。

这些知识分子不只为统治者服务,也曾负责担当国家事务或发表论文来捍卫中国传统价值观,为改革和进步贡献力量。

不论历史如何变迁,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中国主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今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命运无常。

从一开始,封建统治者就以知识分子为自身的重要支柱,他们需要他们充分支持和助长,以期达到扩大自身权力的目的。

但也有时候,知识分子在推动进步和制定改革时,会遭遇到沉重的考验。

比如清朝末年,明末和民国初年,无论是右派政府还是共产党,都曾把知识分子当做可控制的对象,进行着权力的把戏,利用他们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充当着推动变革的排头兵。

3 知识分子在传统文明中的地位长期以来,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文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比如,他们受到礼仪束缚,在家长的管辖下,必须做到尊重礼教。

知识分子必须效忠、勤勉,在文学、哲学上努力求知,要遵守社会重要的法律和约束,为中国传统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即便古代的知识分子们经历了艰苦的生存,他们也一直有进步和改革的激情与勇气,参与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

4 知识分子的现今的地位今天,知识分子的地位和角色进一步改变。

不仅仅要了解传统价值观,还要注重现代专业技能的学习,既要积极引领新浪潮,又要坚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知识分子还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者,也是主流价值观的传承者和引领者。

他们作为中国文化和社会重要的支撑,履行着重要的责任,为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作出贡献。

明朝的知识分子

明朝的知识分子

明朝的知识分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该时期是由数以百万计的知识分子奉献和努力建立起来的。

这些知识分子包括文人、学者、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在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分子的背景和地位明朝时期,为了选拔国家的官员,朝廷实行了科举制度。

这一制度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上升通道,使得他们有机会进入士族的行列成为文人。

一旦成为士族,他们就有了向朝廷进言吐状的权利,成为朝廷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是相当显赫的。

他们被视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权威,被广泛尊重和仰慕。

不仅他们有机会进入朝廷成为高级官员,还被社会上的权贵所器重和招揽。

因此,他们通常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明朝的知识分子担负着宣扬儒家思想、传播文化和治理国家之责任。

根据儒家的理念,知识分子被视为道德模范和社会的榜样。

他们被期望在各个方面树立榜样,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革。

作为教育的推动者,明朝的知识分子负责传授经典和教化学生。

他们不仅在官方学府担任教职,还在私塾和家庭中传播知识。

他们通过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分子的影响与贡献明朝的知识分子在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他们不仅参与各级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还通过公开逐鹿和参政议政等方式传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他们的努力促进了政府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在文化方面,知识分子的作品丰富了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宝库。

他们创作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和传世之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明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资料。

最后,在教育方面,知识分子通过传授知识和教化学生,培养了一批批的有识之士。

这些有识之士往往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的成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明朝的知识分子在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民间故事: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六代知识分子

民间故事: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六代知识分子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有过⼏个值得⼤书特书的⼤时代。

对于知识分⼦来说,这样的⼤时代有四个:先秦、魏晋、明末清初和⼆⼗世纪。

⼆⼗世纪短短的⼀百年间,其变化动荡的程度、周转复始的更替,⼏乎等于过去⼗个世纪。

在整个⼆⼗世纪中国,总共有六代知识分⼦。

以1949年作为中界,可以分为前三代和后三代,即晚清⼀代、五四⼀代、后五四⼀代和⼗七年⼀代、*⼀代和后*⼀代。

现将这六代知识分⼦作粗略概述,供读者参考。

▲第⼀代:晚清⼀代最初出现在⼆⼗世纪中国舞台上的,是晚清⼀代知识分⼦: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蔡元培、王国维等⼈为代表。

他们⼤多出⽣于1865-1880年间,早年受过系统、良好的国学训练,有传统的功名,但为变法图强之故,已经⼗分重视西学的价值,但那些新知多是从东邻⽇本转⼿⽽来,常常显得⼀知半解。

从⾻⼦来说,这⼀代⼈的思想模式不外乎“中体西⽤”。

由于背负着⾃⾝千年之久的传统的重负,以及对西⽅焕然⼀新的⽂明本质的⼀⽆所知,晚清⼀代的知识分⼦在⼏不见光的⿊暗隧道之中艰难地爬⾏摸索,探求着⼀条适应时代巨变的⽣存之道。

他们是思想的先⾏者、⾰命的先驱者。

但是,他们在社会变局之中的⾝份以及⾔⾏形成极⼤的冲突,“世纪末的悲哀”与“世纪初的迷茫”,使得他们⾎液⾥涌流着中华千年传统⽂化,笔底⼝中却充斥着外来⽂明的新思潮。

当晚清⼀代知识分⼦⾯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他们⼀⽅⾯寻求⽣命的价值及意义,⼀⽅⾯也竭尽知识分⼦“以天下为⼰任”的胸襟来关怀蜩螳的国是。

他们是跨世纪的⼀代,既是中国历最末⼀代⼠⼤夫,⼜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时代的先驱。

▲第⼆代:五四⼀代1915年以后,新的⼀代知识分⼦崛起了。

像鲁迅、胡适、陈独秀、李⼤钊、梁漱溟、陈寅恪、周作⼈这代⼈,⼤多出⽣于1880-1895年之间,是中国第⼀代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

之所以说第⼀代,是因为他们不再⾛学⽽优则仕的传统⼠⼤夫⽼路,在新的社会结构中已经有了⾃⼰的独⽴职业,⽐如教授、报⼈、编辑、作家等等,⽽且在知识结构上,虽然幼年也诵过四书五经,但基本是在不中不西、⼜中⼜西的洋学堂中得到的教育,后来⼜⼤都放洋⽇本或欧美留学,对西⽅⽂化有⽐较完整的、直接的认知。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引言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探讨,包括其定义、历史背景、社会地位、责任与使命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中国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定义1.知识分子是指具备较高教育水平,从事知识产出和传播工作的人群。

2.他们通常拥有专业技能和学术背景,并在教育、科研、文化艺术等领域有所贡献。

二、历史背景1.中国的知识分子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传统。

2.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知识分子逐渐形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3.在过去的百年间,中国经历了政治动荡、战争与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和命运。

三、社会地位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被视为道德典范和社会精英。

2.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形象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3.一方面,他们仍然被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4.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挑战与压力。

四、责任与使命1.作为社会精英,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着重大责任与使命。

2.他们应该具备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3.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并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学术自由与独立性1.学术自由是知识分子发挥影响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2.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的能力,不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干扰。

3.然而,在现实中,学术自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这需要我们关注和改善。

六、知识分子与政治1.知识分子与政治紧密相关,他们在社会改革和政治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知识分子既可以是改革的推动者,也可以是反对者。

3.他们在政治参与中应当保持客观、公正和理性,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救亡图存的历史。

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从此,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奋斗道路。

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回顾过去,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危难之时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探索给祖国兴旺带来了新的契机。

“知识分子是专门从事创造和传播价值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知识分子是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知识分子承担人类薪火传递、知识承继的社会责任。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近代以来开始形成新知识分子群体。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现象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产生的。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戊戌维新运动(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

他们把西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张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

严复为主要嗲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以下主张进行宣传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其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帝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的实行变法主张。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的封建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

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展开的第一次正面的交锋。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摘要】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兴起到近现代的挣扎与探索,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角色转变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元发展,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型态不断涌现,展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特点。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表明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未来,中国知识分子应当继续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对中国知识分子历史轨迹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国知识分子、历史轨迹、意义、定义、古代、兴起、近现代、挣扎、探索、新中国、角色转变、改革开放、多元发展、当代、新型态、总结、未来发展方向、社会责任、使命。

1. 引言1.1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意义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历史意义不可忽视。

他们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凭借自身的学识与才智,成为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对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是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传承文化的责任,他们通过努力学习和致力于文化创作,为社会提供了新的思想和精神动力。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身兼多重角色,既是文人雅士,又是社会精英,承担着道德引领和社会治理的责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意义在于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成为中国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中国的文明传统和文化底蕴增添了独特的光芒。

1.2 中国知识分子的定义中国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一个历史文化的产物,兼具社会与精神层面的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一般指具有高等教育、较高素养和社会地位的人群。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与品格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与品格



这 与 当时 民众 的文 化 水 平 普 遍 偏 低 有 关 , 得 能读 书写 字 的人 就 被 当 作 知 识 分 子 。 这 显 然 是 认 识 上 的 偏 差 , 如 官 僚 和 高 级 管 理 人 使 例
赵 宝 熙 : 识 分 子 与 社 会 发 展 , 夏 出 版 社 ,0 3年 版第 1 。 知 华 20 8页

划分 , 即从 事 以创 造 知识 、 播知 识 为 主要 目的 的职 传 业 , 以包 括从 事 教 育工 作 与研究 工 作 的教 师 、 者 可 学
和专家 。 @还 有一 种 说 法 认 为知 识 分 子 是 专 门从 事 ”
的定 义 , 知识 分子 的角 色显 得 比较模 糊 。 ①② Nhomakorabea③
《 辞海》 把知识分 子定义为“ 有一定 文化科学 知识 的脑 力劳动 者 . 具有较 高文 化水平 、 从事 脑力 劳动的人 。如 科技工作 者 、 艺工作 文
原 方 : 识 分 子 论 , 海 三 联 书 店 ,0 5年 版 第 7页 。 知 上 20
者 、 师 、 生等 ” 教 医 。
力 , 且 由 于 占有 文 化 资本 而 被 授 予 某 种 特 权 。⑤ 并 ”
德 国哲 学家 曼 海 姆 在 《 意识 形 态 与 乌 托 邦》 书 中 , 一
对知识 分 子做过 一 个经 典 的界定 :知 识 分子 是 一个 “ 自由漂流 的群 体 , 非 一 个 有 自己特 殊 利 益 诉 求 的 而
中共浙江省委 党校学报 21 0 0年 第 2期
中 国知 识 分 子 的历 史 轨 迹 与 品格
口 楼 栋
摘要 : 中国的知识 分 子 伴 随 着 中 国几 千年 的 文 明史 而 成 长 , 们 有 过 灿 烂辉 煌 的黄 金 时 他

中国近代史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中国近代史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中国近代史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1、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2、罗家伦,“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3、许德珩:许德珩是同盟会的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考入北京大学后,他思想先进,很推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他给同学们很多正能量。

五四运动中,不仅有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作为先锋,还要作为主力军的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站在运动前列的是青年学生,他们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李大钊、陈独秀等在运动前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在运动期间,他们通过发表文章和组织社团,与进步青年联系,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他们是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

五四运动波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士人与文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

士人与文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

士人与文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士人与文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一、士人与文人的定义与区别中国古代社会中,士人和文人是两个重要的知识分子阶层。

士人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是指掌握礼制、有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人士。

而文人一词则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指以才华出众的文学创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知识分子。

二、士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士人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多元作用。

首先,士人是社会的精英,他们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继承和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士人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政府官员的行列,成为统治者的重要依靠。

他们在政治、军事和行政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备较高的社会声望和特权。

三、文人的特点与发展文人是以文学创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知识分子。

他们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文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士人在才华与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以唐代为鼎盛时期。

唐代的文人才华横溢,有“花间派”、“豪放派”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他们以诗为主要创作形式,塑造了许多文学名篇,如《边塞词》、《长恨歌》等。

文人的作品丰富了古代文化遗产,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士人与文人的互动与影响士人和文人并非完全独立的两个阶层,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互动。

首先,士人们也是文人,他们在政治和行政事务之余,亦会涉及文学创作。

其次,文人们也关注社会政治,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时事和政治现象的观点。

士人和文人之间的互动,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五、士人与文人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士人与文人作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弘扬和传承了儒家思想,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他们的文学创作成就,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底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同时,士人和文人的思想与理念也为后世的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六、士人与文人的现代意义尽管古代社会的士人与文人已经不存在,但他们的影响与意义在现代社会仍然深远。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抗争,它持续了八年之久,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抗日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知识分子的贡献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角色。

一、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行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民族危亡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呼吁国家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的侵犯。

一些文化名人如胡适、鲁迅等发表了大量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此外,一些学者和教师积极参与抗日教育工作,向青年学生宣传抗日思想,培养他们的抗日精神。

他们的觉醒和行动鼓舞了整个民族,为国家的抗战努力奠定了基础。

二、学术界的抗日思想和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学术界的一些知识分子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学术成果为国家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深入研究战争的形势与策略,为中国的军事指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建议。

一些学者还着手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分析其侵略动机和战争目的,为战争中中国的对策与抵抗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学术界的知识分子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文化建设。

他们组织文化座谈会、演讲和展览等活动,用文化力量凝聚人心,宣传抗战胜利的重要性。

一些学者还坚守在大学校园中,为培养抗战人材,进行抗日教育和知识传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爱国主义的接班人。

三、文化艺术界的奋斗和创作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文化艺术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作家、诗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抵制和对抗日斗争的支持。

他们用笔墨和艺术形式传递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情感,并激发了更多人加入抗日斗争的行列。

诸如丁玲、茅盾等一批杰出作家,以及傅雷、郭沫若等曲艺表演家,他们的作品催人奋进,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他们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创作为抗战时期营造了浓厚的抗战氛围,鼓舞了士气,极大地推动了抗日事业的进展。

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分析

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分析

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分析在各个历史时期,知识分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和作用不仅在当时,更是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古代的知识分子在古代,知识分子以士人、文人、儒生等身份出现,并且承担了教化人民、守卫文化等重要使命。

他们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逐渐兴起,孔子的思想传播开来,他们通过教育等方式宣扬仁义之道,倡导礼教,坚持尊卑有序的思想。

这些思想被广泛传播并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方向。

而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更是成为了国家官方思想,创立了科举制度,以此选拔人才,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基础。

儒家知识分子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对道德、法律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部分:近现代的知识分子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不再只是依靠传统文化和伦理体系来维系,而是开始自主思考,关注自由、平等、民主等课题,并且扮演着更为积极的社会角色。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思想进入中国,学者们开始探讨自身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鲁迅等知识分子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以清晰的思想、舒展的文笔投入到文化革命中去。

同时,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能够通过自身学术研究和创新,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例如,郭沫若等文学家的创作,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的科研贡献等,都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第三部分:今天的知识分子当今社会,知识分子的身份和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让知识分子不再是一个小众群体,而是逐渐成为了主流力量之一。

在当今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认知更加开放,关注的领域也更为广泛多样化。

他们不再仅限于哲学、文学、科学等传统领域,而是进一步涉及社会创新、互联网、创业投资、公益慈善等多个领域。

这些都是知识分子在当今背景下的使命。

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文化精英

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文化精英

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文化精英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

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战争,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才得以诞生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许多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思想成为时代的璀璨明珠。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周朝末期到秦朝统一的时期。

由于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社会治乱不定,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人民憧憬和渴求稳定和和平。

因此,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成为社会的支柱和希望。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富有文化的群体。

他们通常是来自游学之人,受过良好教育,有很高的才华和处世能力。

在这个时期,他们虽然不一定读过书,但是他们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对伦理、道德、法律等问题都有细致的研究,能够对国家和社会提出很好的建议。

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儒家学派创立者。

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立了一种伦理道德思想,强调仁爱、礼仪、人伦等精神,影响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整个历程。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除了孔子以外,还有墨子、荀子、韩非子、庄子、列子、吕不韦等人。

他们不仅思想深邃,而且口才极佳,往往能够跟政治家、将领等社会精英一起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英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知识分子以外,也出现了一批文化精英。

文化精英多以文学艺术为主要领域。

不同于知识分子,他们往往是家族中特有的人才,才华横溢,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其中著名的文化精英包括屈原、宋玉、韩愈等。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也是楚国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诗歌以爱国主题和散文形式为主,写作技巧卓绝,饱含激情。

宋玉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九辩》、《女冠子》等诗歌成为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而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之一,他的文学成就极高,对后来的文学和文化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其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其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其作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通常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高超的学识水平,因此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方面,他们在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树立了一些重要的榜样。

从中国古代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古代知识分子一般指士大夫和文人,他们是不可或缺的正式官员、儒学传统的弘扬者和文化的重要传承人。

而到了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从传统的文化领域向科学技术、经济学等现代学科领域拓展。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通常都是由世家子弟或选才補闕制来选拔的。

他们们大多数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成长而成,认为自己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人物的最高理想。

因此,他们通常非常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品德,而不是仅仅顾及自身的利益。

这样的特性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知识分子的职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他们不仅负责书写仪式文件和史书,还扮演着衙门的文员和官员的顾问,使政治稳定并加强桥梁作用。

此外,他们也承担着儒家文化和理念的传承和弘扬的职责,这些传统思想会在某些时候对社会的进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他们也发起了一些著名的变革和革命运动,如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等,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在近现代,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知识分子的作用更加重要而多样化。

他们主要涉及到的领域从文化领域到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扮演着重要的决策和评估角色。

他们针对外部影响,如国际关系和环境变化的变化,进行了各种预测和政策分析。

这些职责可以有效地保持社会稳定并推动社会发展。

知识分子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后人树立榜样。

在中国史上,著名的知识分子们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例如孔子、荀子、朱熹等。

他们作为著名的智者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智慧和学术的成就,树立了科学家、思想家和学者的光辉榜样。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及其命运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及其命运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及其命运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也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自清朝末期至今,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命运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

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渊源与特征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阶层的渊源主要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引进。

自晚清时期以来,随着中华文明面临重大冲击和挑战,知识分子阶层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

而向西方国家学习作为文化启蒙的主要手段,也促使知识分子阶层在文化价值观上产生了深刻变革,他们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聚合、变异和创新,不断地推进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人数众多,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大专以上科技人员、文艺从业者和哲学思想家等。

这些人的共性是他们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能够担当思想家、文化交流者、道德宣传者、社会改革者和国家建设者等多种角色。

而这一阶层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使得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力推进者和重要的文化领袖。

二、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历史角色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在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上的推进,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清末时期,知识分子阶层是中国的主要反映器和改革推动者。

由于清朝政府与传统思想的脱节,经济衰败和顽固保守的社会结构等多种原因,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不满和思想变革。

此时知识分子开始充当舆论的纪录者、社会发展的催动力,早期的新文化运动也源自于知识分子阶层的倡导和推动。

在中华民国时代,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和活动得到了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

他们成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提出了众多的思想主张和社会改革方案,其中包括了科技创新、文化开明、民主进步等多种立足于中国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而这些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是异常重要的催化和支撑。

中国近代史中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中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

本文将从思想解放运动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史中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影响。

一、晚清时期知识分子的自觉觉醒晚清时期,中国受到列强侵略,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的落后与封闭性,并开始寻求变革。

他们通过详实的调查研究,分析和反思中国社会的问题,追寻着国家振兴之路。

例如,严复在《第一回中国学问大全》中提出了“自强之学”的观点,呼吁中国要进行自我救赎。

这种自觉觉醒的思想引发了后来的“维新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二、百年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的一次自我解放和觉醒的过程。

这一运动不仅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政治解放运动晚清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到政治变革中。

他们倡导的“立宪共和”,提出了以平等、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这一运动为后来的革命活动埋下了伏笔,为中国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思想解放运动也促进了女性解放的进程。

清末的女权思潮和妇女解放运动开创了妇女地位觉醒的先河,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扫清了障碍。

2.社会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还涉及到社会改革。

知识分子们深入农村、调查民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积弊。

他们提出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和农民权益保护等改革方案,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文化解放运动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一批新文化运动兴起。

胡适、鲁迅等文化知识分子以他们独特的观点和思想发起了“文化解放运动”,揭示了旧文化的束缚和束缚,提倡新思想和新知识的传播。

这一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文化奠定了基础。

三、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科举考试自隋代创立,经唐宋等朝发展,到明清时期业已形成复 杂完备的庞大体系,读书人即基层知识分子需要历经童生试、乡试、会 试直至殿试的层层淘汰,最终获得跻身封建官僚队伍的权利。由于中国 古代森严的等级社会现实,通过科举跻身统治阶级,是绝大部分知识分 子改变自身困苦命运的唯一方式,因而科举考试在中国古代具有极大的 影响力。
不难看出,一部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 就是一部中国封建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一方 面,儒家思想体系直接参与了封建时代的思想专 制与精神独裁;另一方面,封建集权政治的增强 又促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最终,经过上述漫长 的历史演进,孔子所创立的,以维护社会等级秩 序为出发点的儒家思想演化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 礼教体系,一套完整的封建思想独裁武器。
唯万
有般
读皆
——
价 值中
书下
高 品 观 国
的古
。 , 真 代
实知
写识
照分

相关链接: 科举考试 八股文
儒家礼教文化与科举考试制度给知 识分子带来了什么?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利用儒家礼教文化与科举考试分别从思想 与制度上牢牢地钳制住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换言之:中国的
知识分子失去了思想的自由与求真的精神,而自由、独立与 求真的精神正是知识分子的灵魂所在。当知识分子沦为封建
《 宗 教 裁 判 所 》 戈 雅
方孝孺是明建文帝的心腹大臣
之一,而方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 对其忠贞不二。1042年燕王朱棣发 动“靖难之役”,不久南京沦陷,
朱棣命方孝孺为其起草继位诏书, 方疾书“燕贼篡位”,棣曰:“汝 不顾九族乎?”方怒斥:“便十族 奈我何!”棣厉声道:“汝焉能遽 死,当灭十族!”最终朱棣在九族 上又加一族,将其亲朋故旧计873 人在方面前一一凌迟处死。

中国历史上有责任担当的知识分子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有责任担当的知识分子的例子

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有“民族英雄”之称誉。

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

商鞅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另一说法为濮阳市濮阳县)人,卫国国君后裔,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通过变法,在秦国实施严刑峻法,重农抑商,还改革户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等,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强国。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

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在中国的历史中,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一
群有着高度文化素养、深厚学识以及人文关怀的人群。

无论是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还是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本文将从中国知识分子的
历史轨迹出发,回顾中国知识分子的发展与变迁历程。

中国知识分子从何时开始?
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具备才华和
学问的人。

这些人通常是儒家教育的代表,他们又被称为儒士,在政治和文化领域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儒士的职业地位很高。

儒家教育被视为贵族教育,因此只有能够负担得起这种教育费用的人才能学习儒家经典。

随着时间的推移,
知识分子的定义和角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清朝时期的知识分子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儒家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儒家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礼仪
以及政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


识分子开始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人士。

社会的最高地位和尚且应该是皇帝,但知识分子
的社会地位非常高。

知识分子不仅在文化界、教育界、艺术界、政治界上发挥着作用,而且还涉及到军事和经济等方面。

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承担着整个国家的文化和道
德责任。

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崛起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从传统的儒家教育转向西方的科学教育。

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也被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如何“救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
知识分子从他迈出的第一步始,就放弃了走“启蒙”之路。他们认为“上智与下愚不移”(4);慨叹“智者过之,愚者不及”(5),因此不想像乔达摩和耶稣那样,成为“普渡众生”的殉道者。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救世”之路:寻找“内圣外王”的现世“明君”,积极用“知识”靠拢“强权”,幻想以“帝王师”的身份,假现世明君之手,还“乱世”一个太平。这条由老子、孔子奠定的、用知识与强权调情的“救世”之路,一直被后世的知识分子沿着走下去。
很多人不理解,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在他承担起理性认识这个世界的任务时,竟毅然决然地宣布“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11),放弃了对自然界的探赜索隐呢?原因很简单,既然中国知识分子一开始就与强权联姻,为强权所“养”,那他就必须提供强权所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科学,也不是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东西,而是君王们需要的“帝王术”。以老子的“人君南面之术”和孔子的“德政仁治”始,直到战国时代的杨墨、孟荀、黄老、申韩等学派,尽管彼此自是相非、形同水火,但反本归宗,他们搞的无不是这套东西。其中不能说没有例外,譬如庄子就试图超越为帝王服务的政治学,就人的自由和文明的异化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批判,然而面对强权和暴力,这位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深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12),只好“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13),不得不仓皇地逃进自我封闭的精神牢笼中,苟全性命于乱世。
也许有人反对说:到了战国时代,知识分子群体难道不是一个游离于“强权”之外的自由社会群体吗?他们不是狂妄地喊出过“士贵君轻”(6)的狂妄口号吗?他们不是标榜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的独立人格吗?他们不是表现出“朝闻道,夕死可也”(8)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吗?
不错,春秋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虽然是个很复杂的群体,其中既有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大改革家,也有一些等而下之的摇唇鼓舌之士、引车贩浆者流、鸡鸣狗盗之雄,但无论高下,他们确实都少有后世知识分子那种令人深恶痛绝的奴性。
然而凌空出世的秦始皇在横扫六合,混一宇内之后,立刻将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永远地结束了。为了建立一系万世的大帝国,对他来说,他既不需要知识分子充当什么“帝者师”,也不需要知识分子兜售自己的主张,相反,他需要的是尽快地建立起意识形态霸权,彻底禁绝过去知识界那种“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26)的“自由化”局面,他认为既然是“朕既国家”,那世界就只能有一种思想、一种声音,而知识分子的任务只能是为“绝对权力”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必须看到,战国时代毕竟是个特殊的时代,当时“七雄”兼并,大打出手,天下还不是一家的天下,因此在“主卖官爵,臣卖智力”(9)的政治交易中,知识分子这根“毛”还可以飘来飘去,挑挑拣拣,没必要非附在某一张皮上不可。犹有憾者的是好景不长,当知识分子们望眼欲穿的大一统局面实现之后,从前吃百家饭的这个集团,就只能附在一张“皮”上——威严的帝国皇帝身上——求生存了,只不过当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可悲的下场罢了。
首先从黑暗中走出来的是当时称作“士”的平民知识分子。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所熟悉和景仰的老子和孔子。他们所以能够以先知先觉的姿态站到时代的最前沿,就是因为在那个大部分是文盲的世界里,他们却拥有渊博的“知识”,这不仅使他们能够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眼前的“乱世”,更重要的是,“知识”也使他们学会了用理性反观自己。通过反思,他们发现眼前的这个世界正在溃烂;通过反思,他们发现人性正在堕落,于是他们产生了“拨乱反正”的使命感、责任感,希望用他们掌握的知识“经世致用”,挽狂澜于既倒。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2)和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3)的主张无论怎么不同,其实都是这种“救世精神”的表现。
务。
这无疑给刚刚从战国时代走过来的知识分子们当头一棒,使他们顿时陷入痛苦的两难选择中:是服从真理,还是服从权力?还没等他们对此作出回答,秦始皇就用“焚书坑儒”给予他们以最严厉的警告:或者跪下双膝,成为帝国的顺民;或者从肉体上被消灭!

确切地说,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诞生于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并且深深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的印记。这是个什么时代呢?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这样概括说:这是个“道德大废,上下失序”的时代,是个“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的时代。透过历史的表象,我们肯定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存在了数千年的氏族国家突然崩解了,历史渐进的链条被无情地斩断了,神圣的传统遭到了空前严厉的挑战,战争和苦难使人们陷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沮丧中,谁也无法知道向前的道路究竟在哪里。显然,这一切都预示着我们这一民族正处在上升或下降的十字路口上。而只有在这种关键时刻,一个民族才急切需要理性之光为之照亮前方的黑暗。
尽管如此,还是应该承认,初登历史舞台的先秦知识分子们毕竟把我们这个古老农业的民族的文化推到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他们在传统和功利的双重挤压下,为我们民族今后的文化走向也造成了多方面的、难以摆脱的消极影响,其中有二点是必须提到的:
一、思维模式上的一元独断论。
孔子说:“易有太极”(14);老子说:“道生一”(15)。一元独断论必然导致二元对立论,孔子说:“是生两仪”(16);老子说:“一生二”(17)。儒、道两家虽然彼此相绌,但是思维模式却是一致的,先秦诸子大都尊而行之,以此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只有庄子想跳出“彼亦一是非,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Prince 发表于 2008-4-2 9:50:00
列瓦雷士: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就世界范围来说,知识分子是个相当晚出的社会群体,按雅斯贝斯“历史轴心期”的理论讲,他大约诞生“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时期内和公元前800年至200年”(1),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也不例外。所以如此,那是因为知识分子承担了人类的一项特殊使命——“认识你自己”。而人类发展史则告诉我们,这一使命不可能过早的出现。因为在此之前,人类还处于一种“自在”的状态,但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却为人类由“自在”状态进入“自为”状态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不过,世界各地的知识分子在完成这一共同的使命时,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所走的道路也截然不同。那么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他们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特殊使命的?他们是否完成了这一特殊使命?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完整地勾画出他们曾经走过的一条历史轨迹。
二、心理上的“救世主”情结。
先秦时代的知识分子面对着“暴师经岁,流血满野”(19)的空前大劫难,确实表现出空前的“救世”热情,问题是谁是“救世”的主体?此时此刻,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呼唤着救世主——“圣人”的出世。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20)孔子说:“甚也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21)孟子更是坚定不移地相信“五百年必有王者兴!”(22)荀子则焦急地期待着一个“庶人隐窜,莫敢仰望,居如大神,动如天帝”(23)的“绝对圣王”。而他的高足弟子韩非则努力论证这个“绝对圣王”不是什么别人,而是一个深知“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24)的独裁君王。在这里,只有庄子发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25)的呐喊。可是在一片甚嚣尘上的英雄崇拜声浪中,他的呐喊又有谁愿意倾听呢?
但实践证实,秦始皇的知识分子政策不足为训,他根本不懂“逆取而顺守”的政治学原理,结果把这一群体推向自己的反面,使他们在反秦风暴中成为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实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想站到强权的反面,关键是你如何把他们纳入帝国政治的权力圈之中。
真正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是后来的汉武帝,他在认真地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之后,认为还是应该把知识分子“养”起来,以便为己所用。然而知识分子再搞战国时代那种“处士横议”的妄动是绝对不允许的,从今以后规定知识分子必须“贩卖”我皇帝认可的主张,搞得好的,“劝以官禄”;“攻乎异端”者不仅会丢掉饭碗,而且仍然有一个深坑在等待着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这种“救世主”情结被先秦知识分子们牢固地植入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它使后世的独裁君主们找到了神化自身的灵光,也为苦难深重的愚民们预设了一张难以充饥的画饼,回顾中国历史上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寻找“大救星”的造神运动,我们就不难想象这种“救世主”时代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因为这时的知识分子毕竟可以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时代还允许他们坚持独立的主张,保持独立的人格,当权者还能够倾听他们的话语,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非常罕见的时刻,所以将其称之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决不为过。
对知识分子来说怎么办呢?是彻底放弃追求真理的职责,为当权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从而博得个荫妻封子、荣华富贵;还是因说三道四、指点江山而被抛进阴冷黑暗的深坑中?两千年前的知识分子面对着强权和利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这一决策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它真正坐实了由韩非子提出而秦始皇没能实现的“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的“禁奸之法”(27),从而为后世的专制帝王们提供了一条驾驭知识分子的思想绳索,而且也为梦想“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铺设了一条必由之路——心甘情愿地成为专制机器上大大小小的螺丝钉,为这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鞠躬尽瘁。
所谓“养士”制度,无非是战国时代各国在政治角逐中制定的策略之一,目的是利用知识分子的“知识”致敌于死,从而夺
取天下。于是各国当权者大兴“养士”之风,曾几何时,历史上那些目空一切的君主、贵族、权臣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突然间开始变着法儿地去礼贤下士,让他们食有鱼,出有车,开康庄之衢,委上卿之位,这么以来,把个知识分子刺激得空前活跃,所谓“处士横议、百家蜂起”指的就是这种场面。而知识分子们似乎也被捧得有点忘乎所以了,以为自己真的成了历史大舞台上不容小视的主角。可惜的是,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不管你扮演的角色多么举足轻重,既然你是为人所“养”,那就得为人所“用”,否则你这根“毛”就无所依附,而一根没有依附的“毛”,在一个强权社会中又有什么价值呢?。可见,中国知识分子在起步之初,他的弱点就已暴露无遗,难怪二千年后的毛泽东总是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来敲打今天的知识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