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习奥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翰教育:奥数培训班

数学本身就是很抽象的课,对于很多不喜欢数学的孩子来说,学习数学本身就令人头疼了,为什么还要去学习奥数呢。奥数是对数学更深远的解释,本来奥数作为一种兴趣学科只是当做兴趣班一样,但是近几年从小升初开始,奥数渐渐变成了考察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要不要学习奥数?

京翰老师的回答是,孩子如果现在学习课本知识已经游刃有余,觉得有余力学习其他知识的话,那么这个“其他知识”我推荐是奥数。原因我写在下面。

二、学奥数,孩子的压力会很大吧?

小时候家里有本书叫《趣味数学三百题》,裘宗沪老爷子编的,书的年纪应该和家长们的年纪差不多,这次回家翻看了一下那本书,其中的题目难度真不啻现在的希望杯、华杯的难度,我难以想象自己当时对这本书的热衷,每天做五道题,做不完不吃饭不睡觉,做出来了能多吃两碗饭。今晚给一个孩子答疑,说到排列组合公式,孩子看着公式说好难啊,有简便算法没有。当我给她演示了公式的基本应用的时候,孩子渐渐开始有兴趣了,直到十分钟后掌握了方法,还一直要求我出题考考她。

奥数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们之所以会畏难、之所以会不感兴趣,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上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或者说“兴趣——努力——成就感——兴趣”这样的闭环没有形成。并没有在美化奥数的培训班,实际上我认为很多奥数班的填鸭式、模型化的教学方法是错误的,我自己也开班,但也已经在QQ上给孩子们义务答疑很多年了,我可以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做题的快乐,的学生们是快乐的,这就是作为一名奥数教师的直观感受。

很多家长认为,要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就不能学奥数。我同意快乐教育,但快乐的童年是什么?孩子们会说:天天玩。而我们知道,不是的,孩子大了也会知道,不是的。孩子在学习奥数过程中,学到了方法、得到了知识,认识了朋友,获得了成就感,他们是快乐的。当然,如果孩子十分抗拒学奥数,家长就不要勉强。

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的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考试大国,正是由于目前的诚信度过低,除了考试、竞赛,好像很难想得出更加公正、客观的遴选人才的办法。那些成天批评高考指挥棒的人可曾想过,如果取消或削弱高考,像美国一样由老师参与推荐会发生什么事情。相比之下,数学比文科、艺术更加客观公正,而且考试成本又低,不像做实验条件太高。因此,中国青睐以数学竞赛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也有其必然的道理。

笔者同不少家长交流过,发现并非所有家长都对教育无知。他们认为,从长远的角度看,数学对于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理性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孩子将来的大学专业和工作有实质性的影响。如果小时候数学基础没有打好,长大以后再补根本没有可能。从短期的角度看,家长也懂得,数学的相关性最好,数学可以很有效地带动理化和计算机的学习,而补习文科的效果相对就未必那么地好。

在这两点上,一批教育专家的“宏观观点”与家长的“微观观点”有一定的合拍之处。首先,从长远角度看,奥数主要不以培养数学家为己任,而主要是为优秀学生提供一些机会,因此只能说奥数高手同数学家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一些奥数高手未能成为数学家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奥数本身,而是急功近利,这一点陈省身看得最明白,他说,中国之所以出不了高斯,乃是因为聪明人都想着升官发财。

根据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国教育部进行了大面积的教改,并强化了素质教育,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幸事。人的八大智能区域是:言语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选拔人才不一定只看语文和数学的成绩,需要孩子根据自身特点全面发展。也就是明确指出奥数竞赛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通过减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全面发展不同的智能区域。

更多有关奥数培训班的课程请拨打京翰教育免费热线:【400-666-4888转11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