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论文
循环经济论哲学论文9800字_循环经济论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循环经济论哲学论文9800字_循环经济论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循环经济论哲学论文9800字(一):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论文摘要:循环经济是全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和能量梯级利用规律而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和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从而以最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经济模式。
分别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价值工程、哲学和技术进步等角度来看,循环经济都表现出一定的特质,从而使其在本质上成为:(1)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自循环经济;(2)环境友好型经济;(3)全生态仿生经济;(4)良性超非线性经济;(5)实现技术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综合优化配置的可持续性经济;(6)全功能、低周期寿命成本(高价值)经济;(7)方法论经济;(8)消除技术进步非对称性的理想路径,人类技术经济思维方式革命、技术经济范式革命和环境保护范式革命。
对于循环经济本质的认识能够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循环经济;自循环;生态仿生经济;非线性经济;技术进步非对称性工业经济是经济形态演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与传统工业经济(简称传统经济)创造巨大财富的贡献相伴随的是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这使人们似乎很符合逻辑地将资源环境问题归罪于工业经济。
其实,工业经济或工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资源环境问题。
如果我们采取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模式,则将能够有效地解决或消除工业经济的资源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之所以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特殊功能,完全是由循环经济的本质决定的。
一、循环经济是以“废物”资源循环再利用为核心的自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笔者将二者用图1和图2作形象的比较)。
从物质流的流径来看,传统经济是一种按“资源→生产→废物→排放”和“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物→排放”的流程运作的非循环或单向直线式的技术经济模式,图1所示的是对其抽象简化的情况。
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研究论文
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关键的一环是建立健全的相关制度,促使循环经济得以稳步推进。
因此,本文将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消耗量也在日益增加。
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主要以“生产—消费—废弃”的方式进行,其中废弃物的处理则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式。
这种模式严重浪费了资源,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的规定,我国将循环经济定义为:“通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为了保证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措施,包括立法、政策、标准和监管等方面。
1.立法为了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正式实施,并进一步完善了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政策同时,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国务院发文指出为了有效实施节能减排和生产/消费方式的变革,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制定了环境税法和资源税法。
其中,环境税法的实施将有效激励企业更新技术、改进管理、降低排放,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同时为环境保护打下新的制度基础。
3.标准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我国还建立了一系列循环经济标准,以规范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实施。
例如《循环经济应用标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利用标准》、《再生纤维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等等。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6篇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6篇第一篇: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河南省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2012年达到5638.6万吨。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河南省的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2012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667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54.83亿元。
依托优越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河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生加工基地,初步建成门类比价齐全的工业体系。
以传统产业型、资源开发性工业为主的模式,、决定了较高的能源消费。
2012年河南省能源消费量再创新高,达到23647万吨标煤。
同时河南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2012年河南省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13.74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达到15250.4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27.59万吨。
河南省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是当前束缚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今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循环经济发展,全国范围内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早已启动,河南省整体也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省份。
国家也将从多个方面对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给予有力支持。
所以,河南省应利用这次契机,将循环经济的观念渗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形成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河南省产业结构总体上是资源型、初加工型和原材料工业展主导地位,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也即由传统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的转变。
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五篇范文]
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五篇范文]第一篇: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描述: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点评专家:段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主任)“个体的先进技术对于经济和社会等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整体理论和方法研究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对国家资源和环境等形势的整体客观把握,对基本形势的判断,避免战略,甚至是国策的失误。
比如,过去各国科技之争的制高点之一在于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把不可再生的矿物质挖出来,提高其利用率。
但现在不同了,发达国家科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如何把已经挖出来的物质资源回收再利用等。
正是通过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等研究,使我们对当今国内外的总体形势有了一些新认识。
”在明亮的会议室里,段宁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三大定理构建理论框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物质代谢总规模的发展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各国科学家们长期以来重点研究和争论的这一问题,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本理论问题。
”段宁说,课题组在对国内外大量数据和事实广泛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过去6年左右循环经济科研实践的经验,通过理论提炼和数学推导,提出了赶不上定理、上升多峰原理和物质减项定理和完全循环原理,比较系统地从自然科学层面解答了这一重要问题。
赶不上定理是指一个正常的经济体系,在时间足够长的增长过程中,人均物质消费量上升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物质强度下降的速度赶不上人均GDP增长的速度;上升多峰原理是指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总的趋势是人均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人均物质代谢规模永远随其上升而上升,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两者不同程度的、相对的或绝对的脱钩会反复发生;物质减项定理是指停止使用不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课题组通过研究,认识到了污染物排放量与物质消费总量密切相关,如果不减少我国的生产物质消费总量,污染排放量难以削减,国务院的“十一五”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主要污染物要下降10%”的刚性指标就难以实现。
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
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它与知识经济共同组成了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它的产生被看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论文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我国目前相关立法却还存在诸多不足。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阶段、分层次地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确立合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关键词:循环经济;立法;法律体系;基本法律制度0前言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指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与由“资源——产品——废物”构成的传统线性经济不同,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抑制废物的产生并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通过物质的不断循环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的逐渐深入,发展循环经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可喜的是,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在我国正处于一个由理念倡导向试验示范及至全面推进的重要转折时期。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法律规制、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而其中法律因其固有的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特点,又成为稳定有效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
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循环经济立法,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实有必要。
1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考察系统出台循环经济法律,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的权利义务是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普遍做法,其中德国和日本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极具代表性。
循环经济论文(热点范文10篇)
循环经济论文(热点范文10篇)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_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循环经济论文的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方向。
循环经济论文热点范文10篇之第一篇: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煤炭产业区规划研究摘要:论述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生态煤炭产业区的概念和规划理论,为生态煤炭产业区的系统特性、循环结构、综合利用方面提出规划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煤炭产业区;规划研究;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conceptandplanningtheoryofcirculareconomyindu strialparkandecologicalcoalindustrialarea,andputsforwardthethinkingofpl anningandresearchforthesystemcharacteristics,circulationstructureandco mprehensiveutilizationofecologicalcoalindustrialarea.Keyword:circulareconomy;ecologicalcoalindustryzone;planningresearch;1引言我国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个经济增长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原始且粗放,导致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实施循环经济很关键。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是工业,所以,基于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和评价以煤为主的工业园区作用重大且意义深远。
2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理论2.1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概念循环经济工作园区的构建原则为:(1)整体性原则。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一个内部资源互生互利,相互关联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
必须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园区各个循环主体和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确立煤炭产业在园区的主导地位,考虑下游及周边产业的发展情况,衡量地方经济水平及外运通路的问题等[1]。
发展循环经济论文2900字_发展循环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展循环经济论文2900字_发展循环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发展循环经济论文2900字(一):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公众力量论文【摘要】循环经济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全体公民积极参与。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更需要他们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与政府保持密切沟通。
【关键词】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关系密切。
资源的使用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同样关系着民众的日常生活。
公众的参与力度和广度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民主性,更好地解决和处理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政府关注的重要焦点近些年来,全球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能再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也促使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不断升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群众活动纷纷涌现。
民间环保群体活动纷纷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各种形式的环保社团和组织纷纷成立。
这些环保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从自身小事做起,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并呼吁周边人自觉爱护周边环境。
例如,自然之友、绿色家园志愿者、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等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为我国的环保宣传和环保教育工作的推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提升。
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听取、收集广大公民对环保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在各级人大、政协等会议上以文案的方式提出来,之后再由政府和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和答复。
据统计,在每年的“两会”上,有关环保内容的提案在所有提案中占有相当比重,且所占比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政府关注的重要焦点。
环保宣传力度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 -[优秀范文5篇]》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当今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各企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
什么是循环经济,怎样发展循环经济呢。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并为之努力探索的问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的理想经济模式。
从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过去的企业采用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生产模式,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大大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
而循环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它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为特征,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我们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循环经济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即循环经济观。
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它要求我们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就要改变观念,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
新的发展观要求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民主法制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研究论文7篇
循环经济研究论文7篇第一篇:循环经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现状(一)循环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在制度引导与工程示范中不断优化我国的循环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是以市场优化配置为基础,以政策引导为重点,以工程示范为抓手,依据不同循环经济主体,建立多种激励手段和约束举措并存的循环经济机制框架。
首先,我国出台多种经济引导政策,借助行政手段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引导政策主要体现在投资、财税金融、集约土地、节能环保、技术支撑、人才引进及社会宣传等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和国际合作,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建立统计评价体系。
发布多项循环经济相关国家标准,出台地方具体量化的循环经济指标。
2013年1月我国出台《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同时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及相关配套单项法规,借助于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推动环境治理。
通过专门立法或政府政令等多种政策形式强制推行或鼓励绿色政府采购,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
二是推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机制,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是否达标来考核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国有企业负责人。
三是通过财税手段引导绿色生产、低碳消费。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资源税改革试点,制定了鼓励生产和购买使用节能设备、绿色产品等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环保收费政策。
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
”[1]推动和资助企业清洁生产、技改资金等向循环经济项目倾斜,通过税收减免和推动水电价等资源产品改革等方式扶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四是以不同主体差异化发展作为循环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前提,提高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准入,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在源头设计、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污染治理、“三废”循环利用等方面都出台相应的经济鼓励措施和制约机制,推动企业间、产业间能源资源梯级利用。
其次,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示范试点。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倒逼下加紧循环经济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重点支持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项目、能力建设、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应用等。
研究循环经济的论文.doc
研究循环经济的论文循环经济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
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第一篇:金融循环经济支持研究一、国外有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尽管国外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但是截止到目前,尚未出现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
国外相关研究大都是从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主要侧重于循环经济投融资体制等方面,代表性理论主要包括环境金融理论、赤道原则理论和绿色金融理论等。
(一)环境金融理论环境金融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源自于传统的公共物品理论,针对环境产业融资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藤川信二(shinjifukukawa)(1992)指出,日本构建一系列税收激励和融资机制及法律法规,鼓励本国的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循环经济的项目。
a.l.bovenberg(1997)分析了利用循环经济的环境税赋转移手段来加速经济发展的相关手段。
josesalazar(1998)认为环境金融就是作为环境产业和金融业的中间人,通过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具体化差异,来达到在实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种族多样性方面的金融创新作用。
ericcowan(1999)认为环境经济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就是环境金融,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发展环境经济所需的货币性资金。
l.reijinders(2000)提出了适合于稳态经济系统、稳定的生态资金链的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系列策略。
sonialabatt和rodneyr.white(2002)提出环境金融的概念。
他们认为环境金融为了不断的提高环境质量,为了转移环境风险而设计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及其创新,其主要研究开发成功的环境金融产品,并形成比较合理的产品结构,以获得不断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资金的目的,并涉及到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制度性安排。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发展循环经济论文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1】矿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循环经济提出的背景与基本特征“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过去那种高强度开采、高资源能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被反省,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等都是有限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绿色消费,应该被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美国、日本、欧洲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界大多认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有2个:一是生态学,二是经济学。
“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既是一种与地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涉及广泛的大文化现象,即广义的生态文化现象,既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经济模式是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开环式、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高开采、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其结果是极大地破坏和浪费了自然资源,一方面导致资源快速消耗殆尽,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大量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为基础,由传统的“开环式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反馈式、闭环式循环过程,是一种最大化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互相和谐,在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与环境审计互动机制研究一、循环经济下环境审计的目标与特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环境审计工作更应明确目标,使之深入到社会领域和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与绩效审计、管理审计、质量审计和社会审计相关联。
(一)环境审计的目标体系环境审计的本质目标在于保护受托环境与管理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其具体目标要依据本质目标的要求,结合国情和区域经济、自然生态特征,对环境会计报告进行检查与审计,并对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充分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环境管理活动绩效进行研判,以保证被审计单位在提高环境管理效益的过程中,使现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标准等得到贯彻执行,并以此为契机,揭示在经济活动中违反政策、法规和标准的行为。
环境审计的项目目标指的是依照其具体目标,对审计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使具体目标更加细化,管理层认定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环境审计目标的特征分析1.毋庸置疑,环境审计目标是作为一个开放、有机、多层次的系统存在的。
在较高层次上,环境审计目标不但要解释环境审计的本质内容,还要保证其能够与各类、各时期的环境审计相适应;在较低层次上,环境审计目标的设定要能够反映出不同类型环境审计的要求,并保证其能够随着环境审计类型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呈现出动态调整趋势。
从这个角度讲,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审计就应该构建一个与层次直接相关的动态性的目标体系。
2.在可预见的将来,环境审计都将具有实际运用性,都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
因此,环境审计目标的制定(尤其是较高层次环境审计目标的制定)不但要对环境审计中的环境政策审计和环境资金审计予以重点考虑,还要对环境绩效审计加以关注。
在制定环境审计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审计目标是否适用于当前的环境审计类型,还要考虑目标是否适用于将来经济环境的变化,以满足审计目标变化的诉求。
研究循环经济论文循环经济论文
研究循环经济论文循环经济论文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第一篇:循环经济管理学研究一循环经济及其对我国现代管理学发展提出的要求(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再生的过程当中实现经济的增长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必须要融合进自然界物质能量的闭路循环的过程当中去。
遵循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的规律,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
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不同于以往的能量和物质单向流动的路径的。
循环经济主要是由自然界当中的资源转化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同时将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污染物和排放物转化成下一个生产经营周期所需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料。
这便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过程。
(二)循环经济对我国管理学提出的新要求首先,循环经济要求我国的管理学界提供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转型具有帮助意义的理论工具。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单纯依赖要素的大量追加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并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这就成为了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企业经济发展的效率要保证,而且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而平衡这两者的关系,便对企业管理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需要现代管理学家将自然环境因素囊括到自身的研究对象当中去。
循环经济要实现物质资料的闭路循环,需要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转换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技术环节和运营过程。
这要求现代管理理论突破以往以经济效益或人的行为为研究范畴的传统模式。
最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推广和普及速度应当有所差别,这是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平衡的现状所决定的。
循环经济毕业论文
循环经济毕业论文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它与知识经济共同组成了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它的产生被看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下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探究[摘要]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是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的构建要求充分挖掘区域各产业间副产品和废物资源的共生耦合关系,并通过信息、物流、服务平台等渠道构建起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的联合体。
以依托型、平等型和混合型三种产业共生耦合类型为切入点,利用物质流动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出跨行业综合利用冶金废物的依托型共生耦合模式、协同处理多种固废的平等型共生耦合模式和资源再生利用、多产业共生的混合型耦合模式,并探索建立起产业共生耦合模式的要素集成系统。
[关键词]循环经济;依托型共生耦合;平等型共生耦合;混合型共生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
这将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对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是指在各产业系统之间形成资源配置合理、能量高效使用、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态网络,即通过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的平台体系,某个产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资源能够作为另外一个产业生产所需的能量或原辅材料,使多个产业之间构成集成共生的生态网络[1],它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门。
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一批循环型城市、园区、企业,逐步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产业链和产业间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但从产业共生耦合能力的角度上看,还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协同性较低、集成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实问题。
加大对产业共生耦合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循环利用经济论文2200字_循环利用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循环利用经济论文2200字_循环利用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循环利用经济论文2200字(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摘要:农作物秸秆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当前农业农村非常棘手的首要问题。
秸秆科学合理转化利用对于促进新时期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和作用重大,节省农村能源消耗,减少燃烧污染环境,其作用和利用渠道较多。
综合利用好秸秆以及机械化还田技术,其目的是减少农村能源消耗,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还田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及生活条件改善,推动资源节约利用。
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生物质资源,玉米秸秆富含营养和可利用成分,除了供作饲料以外,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资源。
有关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4%蛋白质和1%脂肪,可青贮,也可直接饲喂。
就食草动物而言,2千克玉米秸秆净增重能相当于1千克玉米籽粒,经各种处理后,利用率提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物秸秆作为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既可提高各种农业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1农业循环经济内涵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促进低排放、低投入及高效率。
切实调节现代农业生产及资源配置关系,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农业产出与收入间的良性循环。
2秸秆综合利用形态与效能2.1秸秆肥料通过直接还田和堆沤还田及过腹还田,辅以特殊工艺及科学配比,可以加工制造成优质高效的有机复合肥。
直接粉碎还田翻耕掩埋,农作物植株相互间铺上碎秸秆,发挥增肥保温效果;粉碎秸秆与畜粪混合发酵成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燃烧生成草木灰作钾肥施入农田,提升肥力。
2.2秸秆饲料秸秆富含矿物质、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可作为饲料。
农作物秸秆作为畜牧业饲料的主要利用途径,利用率较高。
使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秸秆,经过一系列转化,秸秆含有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质分解,营养价值显著提升,变成适口性极强的秸秆饲料,蛋白质增加50%以上,作为畜禽精饲料使用效果好。
循环经济生态发展论文3篇
循环经济生态发展论文3篇第一篇一、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的演进逻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决定性力量。
随着人们对传统工业化弊端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从生态文明高度对传统生产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逐渐形成了“生态生产力”的概念[2]。
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生态生产力将生态因素当作生产力的内在维度,强调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主张在人类与自然在高度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类进步和发展。
因此,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生态化的生产力,是人类在生态文明阶段兼顾生态平衡和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和谐统一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工业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弊端,对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开启了对传统经济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或重建的实践。
其基本演进轨迹是:(1)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污染物处理为对象的末端治理阶段;(2)始于70年代中期,以生产过程改造为对象的清洁生产阶段;(3)始于80年代中期,以产品或服务绿色化为对象的产业生态化阶段;(4)21世纪以来,以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对象的循环经济阶段。
由此可见,生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推进着人类对经济系统的生态化实践,促进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生产力以生态资源经济化和经济系统生态化为实践动力,逐渐代替传统生产力而形成的一种生态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人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为目标的新生产方式,其运行动力直接表现为生态生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地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称之为生态动力。
上述分析表明,生态动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推动社会经济系统不断生态化、与自然生态系统逐渐融合,最终形成符合生态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动力。
循环经济学论文
循环经济学论文循环经济是以生态规律为指导,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在符合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下进行的经济活动。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茶叶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论文1广西茶叶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1促进规模生产,深化经营体制要确保广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当前茶叶产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问题,促使广西市场有效对接,实现茶农增收。
将茶叶产业化和循环经济相互结合,不仅有利于增强茶叶产业自我积累与发展的能力,还能充分发挥、深化茶叶生产经营体制,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1.2提高茶叶品质,开拓绿色市场现代农业生产是以绿色食品为主目标,但目前市场上的广西茶叶产品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其出口受到限制。
而倡导并发展循环经济能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广西茶叶,对开拓绿色茶叶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1.3减少生态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茶叶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在茶叶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中,通过循环将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重新投入生产或消费环节,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是减少污染的根本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4延长产业经济链,促进农民增收茶叶是广西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及平台性好等特点,利用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发展茶叶产业,既可以通过延长经济链条而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乡村、养殖业、农产品和交通运输等发展,又能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安定繁荣、和谐发展,最终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2广西茶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广西茶叶发展现状广西茶叶生产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气候环境与种质资源条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适宜区之一。
广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唐代就已种茶和制茶[5],且具有茶树生长期长、开采早、产量高等特点。
近年来,广西茶叶发展迅速,2018年全区茶园面积7.22万hm2,排在全国第11位,茶叶产量4.83万t,毛茶产值24.41亿元,加上花茶、六堡茶、茉莉花的再加工产值,茶叶产业总产值约68亿元[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与环境审计互动机制研究一、循环经济下环境审计的目标与特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环境审计工作更应明确目标,使之深入到社会领域和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与绩效审计、管理审计、质量审计和社会审计相关联。
一环境审计的目标体系环境审计的本质目标在于保护受托环境与管理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其具体目标要依据本质目标的要求,结合国情和区域经济、自然生态特征,对环境会计报告进行检查与审计,并对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充分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环境管理活动绩效进行研判,以保证被审计单位在提高环境管理效益的过程中,使现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标准等得到贯彻执行,并以此为契机,揭示在经济活动中违反政策、法规和标准的行为。
环境审计的项目目标指的是依照其具体目标,对审计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使具体目标更加细化,管理层认定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环境审计目标的特征分析1.毋庸置疑,环境审计目标是作为一个开放、有机、多层次的系统存在的。
在较高层次上,环境审计目标不但要解释环境审计的本质内容,还要保证其能够与各类、各时期的环境审计相适应;在较低层次上,环境审计目标的设定要能够反映出不同类型环境审计的要求,并保证其能够随着环境审计类型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呈现出动态调整趋势。
从这个角度讲,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审计就应该构建一个与层次直接相关的动态性的目标体系。
2.在可预见的将来,环境审计都将具有实际运用性,都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
因此,环境审计目标的制定尤其是较高层次环境审计目标的制定不但要对环境审计中的环境政策审计和环境资金审计予以重点考虑,还要对环境绩效审计加以关注。
在制定环境审计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审计目标是否适用于当前的环境审计类型,还要考虑目标是否适用于将来经济环境的变化,以满足审计目标变化的诉求。
三循环经济下环境审计的本质要求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以管理层受托为基础的环境保护与管理责任具有了新内涵,除了要求管理层严格遵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原则外,还要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节约降耗,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减量化。
同时,要对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加以综合利用,并使之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与再利用的环节;按照资源条件与产业进行布局,充分延长与拓宽生产环节,以实现产业间的共生与耦合。
而在宏观层面上,要充分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把循环经济理念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渗透,以此构建与完善循环经济体系。
这样一来,环境审计就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在面对人口数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生态蜕变之不可逆形势,审计人员更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本着提高人类福祉的意愿,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以客观研判和评价,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提升。
四循环经济下环境审计的目标分析随着环境质量问题的不断涌现,加之审计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展,环境审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并呈现出了不同特征,单纯的环境绩效审计与项目审计已经很难概括这一事实,其具体项目与审计范围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比如:对废弃物审计的目标并不在于废弃物的产生过程或产生环节,而是要直接表述为如何加以处置,使之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审计过程中,要考虑废弃物的“可塑性”,即能否将其最小化、再循环或者最终消除,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环境与废弃物之间完成交换,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环境审计还要考虑在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存在和使用的能源的规模,要对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细致和长期的核查,以发现何种资源被浪费,何种能源被循环使用,何种动力来自于循环经济,何种能源具有潜在的节约性等。
二、新时期环境审计与循环经济共同发展机制的构建经验表明,环境审计具有显著的影响力与较强的敏感性,从审计计划实施一直到审计报告完成,都要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通过收集严密的证据,最终为完善环境审计机制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以此实现环境管理的效益审计目标。
在新时期,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维持和进步,都需要全社会为此倾注更多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进步提供更多充足的动力。
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本文认为,需要构建循环经济与环境审计的互动机制,通过完善环境审计的程序、深化环境审计的内容、明确规范环境审计的方法,加强审计监控,构建环境审计指标体系,拓宽环境审计的途径。
一明确规范环境审计方法,加强审计监控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中有相当比例来源于国家投入,国家在公益性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巨大。
而为了保证国家在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更加可靠和高效,需要依照环境审计报告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与项目管理的内容、特点等对审计方法进行设计和选择,以体现环境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使环境保护资金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达到应有的使用效果。
比如:环境审计要借助对审计企业开出的环境报告,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进行审查,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进行评估,如果审查企业未能体现经济节约与对能源的高效率使用,低效运用受托环境资源,就要公布其环境审计结果,构建其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
二构建环境审计指标体系,拓宽环境审计的途径大量环境审计实践表明,环境设计评价体系的创新和完善能够决定环境审计的进步方向。
因此,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实施环境审计需要考虑审计工作的合规性、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三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环境审计指标体系,拓宽环境审计途径。
为此,在开展环境审计时,要明确可以量化的指标,提高操作便利性;在环境绩效审计方面,要考虑其不确定性的影响,给予更多关注,降低操作难度。
此外,在环境绩效审计环节中,要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审查,全面评估环境管理的现状与潜力,以提出能够改善环境管理和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建议和意见,完善审计活动,提高审计绩效。
三完善环境审计的程序,确定审计对象的环境状况为了构建循环经济与环境审计之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环境审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完善环境审计的程序,确定审计对象的环境状况。
为此,需要明确审计项目中的环境因素,对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加以研判;依据相关法规和规范,对环境管理行为予以评价,以此规范环境审计程序。
此外,还要对审计对象的环境问题加以调查,并及时反馈信息,以此掌握审计对象的环境管理运行条件,在收集到相关证据之后,确定环境问题和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当然,在环境审计的基本程序中,还要进一步提高环境审计的信息披露质量,让社会公众和审计组织能够全面获知企业消耗资源的数量和规模、影响环境的合法性和环境保护信息的真实性等。
四深化环境审计内容在完成了环境初步审计后,要进一步搜集相关审计证据,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审计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完成对环境审计程序的测试与检验。
这样一来,初步审计结果将得到确认,审计结果也相对可靠和有效。
此时,应进一步深化环境审计内容,对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那些影响环境计量方法和标准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要对环境资本、环境资产、环境成本和费用以及环境效益计量的准确性与完备性进行全面审核,以保证环境披露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比如:在实际操作中,要对与环境相关的信息予以强制性披露,对环境污染恢复和修复的处理成本要严格审核,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环境标准。
三、结束语环境审计势必以循环经济为背景,在合规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优化环境审计过程和效果,使循环经济也能够参与其中,通过转变经济管理理念完成审计体制的创新,使之最终成为体制创新的先行力量。
范文二: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1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容1.1定位问题循环经济理念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纵观世界以及中国的发展全局,循环经济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生态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严重矛盾,最后能够彻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因为现阶段,资源环境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致命的破坏,基于此,我国的循环经济应该是二维定位,换言之,就是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增长。
有些学者在对中国循环经济进行定位时,认为应该进行三维定位,这实际上只是二维定位的一种延伸,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添加了社会进步。
笔者认为延伸之后的理念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三维定位包含自二维之中,简单的定位容易使人理解,同时也能够反映出现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矛盾。
1.2外延问题因为上述定位的问题,使得中国循环经济理念的最明显的外延就是“经济”,而“循环”是其最明显的特征。
这里所指的“经济”,不仅仅单纯的包含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模式。
站在经济学角度来说,经济活动,主要包含了两项内容,一是社会生产,二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具体的划分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生产、交换、流通以及消费等环节。
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循环经济的外延。
按照给国外的社会经济发展经验,我国的循环经济外延应该注重生产、消费,如果站在产业划分来考虑这个问题,无论是交换,还是流通都可以看作是消费领域的范畴,同时也可以看作是生产领域范畴。
1.3表征问题所谓的循环经济主要是使用低资源获得高经济产出,而且在这一过程只有少量的污染,这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差别非常大。
但是这并不能作为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最大的差别,因为有很多方式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如果要阐释循环经济的内涵,其必须要有独特的表征。
1.4根本性特征传统的经济学强调的是线性物质流动方式,其显著的特征是资源、产品、废物,但是循环经济却有很大的不同,其是循环模式,即资源、产品、再利用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物质闭路循环方式”的说法。
闭路循环是相对的,分系统的大小而论,开放是绝对的。
例如,整个地球物理大循环是闭路的,但企业、行业、甚至一个国家和区域都不可能实现物质闭路循环,是开放的。
这就是日本现在开始研究物质国际大循环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有些物质如溶剂和涂料是无法进入循环利用过程的。
另外,从技术经济可行性来看,现阶段不可能完全将所有的废物进行成本有效地再利用,甚至也不具备这样的技术,总会有废物要最终排向生态系统,这就需要“无害化”处置技术。
2中国循环经济有关理论问题我国尚处以重化工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从整个发展过程看,压缩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使我国在较低发展阶段,遇到了发达国家未曾遇到的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
尽管我国为解决这一问题持续努力了30多年,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思想一直与时俱进,正在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控制转变,由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转变,由单纯的环境保护向环境与经济相融合和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环境与经济双赢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积累了好的战略政策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