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学习版.doc

合集下载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学理论读书笔记【篇一:教育理论读书笔记】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东坝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谯益民众所周知,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们并不“领情”。

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

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8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8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8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魏书生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但始终也没能真正去读一些关于他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的著作。

前段时间去书店看到了魏书生写的专著,顺便买了本,这几天也一直在翻阅,从中我发现书中他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特别实实在在的,在他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

粗略拜读了以后,我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

在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同时也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思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一昧的盲目付出并不能得到预想中的回报,照本宣科换来的只是下面学生晕晕欲睡的结果。

如何让学生重视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这门学科?可能比备课教学更为重要。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精辟地归纳为:一句话;两本书;三个魅力;四字精髓;五点启示;六步教学法;七个一分钟。

全面且简洁明了地涵概了魏书生的基本教育思想。

其中的“三个魅力”让我的内心蓦然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魏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催化自己发奋图强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经历勉励着取经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这种解放才使魏书生有能力有勇气去创造一般人难以创造出来的奇迹。

做为一个师者,不能用狭隘的人与人之间权与利争夺禁锢自己的聪明才智,歪曲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自己的心灵主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发扬光大自己内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将生命付于教育事业,真正地做到燃烧的蜡烛,在发光发热中不断思考、学习与进步,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博学为师,厚德为范。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

教学理论书籍读书笔记

教学理论书籍读书笔记

教学理论书籍读书笔记在教育的无尽探索中,教学理论书籍如同灯塔般指引着教育者前行的方向。

通过阅读不同的教学理论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要义以及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从教学理论书籍中所获得的启示和体悟。

教育的使命教育的首要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一本名为《教育的本质》的书中,作者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观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发展潜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本书《教育革命》中提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评价。

通过引入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习环境的营造一本名为《教室的力量》的书籍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创设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师生关系的建立《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揭示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长。

教师应该以尊重、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

只有在这种相互尊重的关系下,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通过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有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希望我的读书笔记可以给正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这些天,我看了很多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书籍,一些调查统计数据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

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

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

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育理论书籍读后感

教育理论书籍读后感

教育理论书籍读后感《教育理论》读后感。

《教育理论》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书籍,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深入探讨,让读者对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书中对教育的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更是一种对人格、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对教育的全面理解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重视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其次,书中对教育理论的讨论让我对教育的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育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撑。

通过对不同教育理论的比较和分析,我了解到不同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最后,书中对教育改革的探讨让我对教育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通过对教育改革的讨论,我了解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积极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教育理论》,我对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对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论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教育论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教育论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教育论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教育论著读书笔记1暑假里应学校的要求,也为了给自己“充电”我读了袁振国老师的《教育新理念》。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形式,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根本生存技能、求知才能和社会标准等内化在个体之中,从而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循社会的游戏规那么,调节自身的行为。

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针对受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

在这些观点中,缺乏对教育目的的真正认知,人们不是对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对犬儒的生活态度趋之假设鹜。

我想所有的教育都是容类贯穿的,不管你是教语文,数学,还是音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就拿我的音乐学科来说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教学过程就是老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亲密联络,兴趣常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泉。

我们要把日常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保持亲密的关系,使其内容、方法、学习方式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展理解和感受。

重视听觉体验和听觉才能培养引导学生听懂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音乐有表现热情、欢快、活泼的,有表现思念、悲哀、思念的,也有表现雄壮、坚决有力的,音乐反映着各种不同的情绪。

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与个人的经历、阅历、听音乐的时间、环境的不同虽然是同一乐曲也都会有不同的反映。

教学中可采用比照的手段,引导学生去鉴别两种不同情绪所标记的符号,所选择的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线条等都有什么不同,从不断的比照中感悟出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总结积累出听觉辨析与判断音乐的才能。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表达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以审美为核心,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为重点,注重个性开展,重视音乐听、唱、奏、表演、创造的艺术理论,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综合音乐才能。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

学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源泉,环境对学前学生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

所以,教师要常带学生走出学生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

大自然、大社会为学生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

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

从尊重学生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学校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篇2在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德国美术教育》一书,感觉获益良多,有不少值得我去反思的东西。

本书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非常有自己的特点,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

德国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使人深受启发,总结一下,大概有四点主要的特点。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

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

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

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由4至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

由8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

第三阶段为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间,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育理论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书籍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教育理论书籍读书笔记篇一: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r/n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谈几点体会:/r/n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

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

通过学习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

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

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

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

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

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

/r/n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

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r/n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

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

(读书笔记)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三篇

(读书笔记)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三篇

---真谛唯一靠谱的标准就是永久自相吻合教师教育理论念书笔录三篇教师教育理论念书笔录【篇一】暑期伊始在网上找到 (给教师的建议 )一书。

开初但是随意地阅读了一下,但就是这样一看就我把给吸引住了,这让我对此刻我们的小学讲课产生很大的感想,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几十年的经验给我们极大的启迪,这使我不得不对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讲课工作作从头的审察 !印象中记得从前是叫做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的。

经典素来是经典,从前零零落散的读到一些,今日从头整理圆满地阅读一遍,又当是另一番不一样样的感想。

作为青年教师,读读这本书,是很有必需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应当把它看作手边书,工作之余常常翻翻,诱惑的时候不如再读,或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们老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其余。

一个临时只好提5 桶水的孩子假如非要让他像有的孩子相同提20 桶,那么他会累倒,设若可以让他序次渐进、渐渐增添一些份量,就会有好的见效,今日提 5 桶,明日试着提6 桶,长此下去,相信20 桶的目标也不是很难达到。

相同这样,孩子们的智力劳动也有着近似的规律性:在我们身旁,不论是在初中阶段,仍是进入了高中,在我们的班级里总会存在着这样比同龄人“慢半拍”的学生 ;其余学生只要要花30 分钟能娴熟掌握的问题,他们一般是要开支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有时见效还不必然好。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诉苦: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笨啊,看着也在学啊,为何就是学不会?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对待牙牙学语的孩子时,老是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说话的发音,即使他们错了,我们也不会生气,仍旧耐心地再次纠正。

不知道为何等到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知识了,我们倒失掉了这样的耐心和宽容了?明显,孩子在学习上的先后快慢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们在脑力劳动上所需要开支的力量各有不一样样。

这样的客观事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岂可置若罔闻 ?作为教师,我们有着很多人不会有的繁琐、烦恼,我们平庸而简单,但是我们也有着很多人不会有的幸福,我们优秀而充分。

教育理论读后感

教育理论读后感

教育理论读后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对教育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书籍,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而且也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几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的理论观点,包括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和促进。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在书中,我特别被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理论所吸引。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体验和实践,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另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理论观点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来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理论观点让我更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对这些教育理论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教育计划,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事业,教育教学理论则是指引我们在这一领域前行的明灯。

在阅读了一系列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在众多教育教学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自身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是单向地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获取新知识。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当讲解一个新的定理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自己尝试推导和理解新定理,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

情境认知理论也让我深受触动。

它指出学习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比如,在教授物理时,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物理规律的作用。

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让我对学生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而应该关注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发展。

有的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上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动手操作方面更具天赋。

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评价方式,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

另外,合作学习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交流和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方面,启发式教学法让我明白,教师应该通过巧妙的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等,让他们自己去领悟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笔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心得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

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

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

教育需要思想。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0篇)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0篇)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0篇)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通用10篇)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一方面,社会根据其自身需要对教育的功能作出选择,从而确定教育目的,实现教育价值。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篇1假期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校长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

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

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

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

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着作了。

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

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一个学期),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7篇_1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7篇_1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7篇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所以在暑假里学习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

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通过教师水平达到负担轻质量高的教育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以下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之用:一、教师要“活用”材教。

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

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

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

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三、教师要”打动“学生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1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需要认定这十二条原则,教育就不会走入歧路:一、社会即学校;二、生活即教育;三、劳动即生活;四、教学做合一;五、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六、行是知之始;七、教小孩子自己做自己;八、教小孩子做小先生;九、教劳苦大众自己做自己、十、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十一、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十二、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先生认为要想普及教育,必须就地取材。

我们现在的教师去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在简单的文字中发现了伟大的理想。

在读书过程中有这两点我感受最深:一是“生活教育”、一是“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是说学校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

即: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这就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看着鸟儿寂寞,就搬一两根树枝放进鸟笼,好让鸟儿跳着好玩,或者弄几只其它生物来,给鸟儿作伴。

小鸟是比较舒服了,然而鸟笼还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就是拿几个简单的事例或者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推行的生活教育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是有很大区别。

先生将传统教育定义为“吃人教育”,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这周读了法国教育家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感觉受益匪浅。

我在读书之前喜欢了解一下作者,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写的内容。

保尔。

朗格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1910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

大学毕业后,在中小学任教多年,积聚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

上世纪30年代转向成人教育实验,建立职工教育中心和“民众与文化”协会,富有成效的活动奠定了其成人教育思想基础。

从1948年开始供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于1951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科科长,后还担任继续教育科科长,终身教育科科长,教育研究所代理所长等职,于1971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卸任。

著作《终身教育引论》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

我带着对作者的这些了解,走进了《终身教育引论》。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制的“火车头”,视成人教育为终身教育体制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部分。

这一观点得益于朗格朗多年的成人教育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发源地,但朗格朗明确指出,成人教育不是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是向成人提供学习机会,包括扫盲教育、职业教育等等。

而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和。

因此,成人教育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内涵远不及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每个人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所以就必须的学习,得接受新的教育,而且要终身的学习,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人在其一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

终身教育观念是对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教育观念的彻底革新,也是人类对教育与社会关系认识上的历史性飞跃。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

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10篇)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10篇)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10篇)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10篇)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要让阅读成为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

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篇一: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1.探究的内容与方式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
2.问题应该和一个通过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学的概念有关。最好一次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
3.不宜向学生涉及复杂系统的探究题目 。
4.在提出的题目所包含的探究过程中,尽可能包括定量的测量和定量的描述。
5.不主张在初中学阶段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臵,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自主研修之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著(论)作名称及著(论பைடு நூலகம்作者
《教师人文读本》
整理
时间
著(论)作者的主要观点: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我的收获与思考: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探究式科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 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探究要注意一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

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由4至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

由8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

第三阶段为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间,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因此,儿童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从“从做中学”开始的。

(2)“从做中学”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

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主要兴趣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

因此,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可以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从做中学”能促使儿童用一切的力量和情感去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

儿童所真正需要的思维方式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如何去寻求。

所以在学校中必须让儿童既要保持愉快又要保持忙碌,所以需要让儿童从课桌边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事可“做”。

(3)“从做中学”表现儿童的天然冲动。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天然的或天赋的冲动,天生就要做事、就要工作。

这种冲动来自于儿童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举了一个儿童搭积木的例子:儿童从事搭积木的活动,尽管他希望积木不要倒塌并且叠的越高越好,但是积木突然倒塌了,他还是会愿意重新开始再搭建。

这就表现了儿童无法压制的强烈的做事冲动。

杜威认为如果抓住儿童的这个冲动加以引导和发展,满足儿童的天然冲动并让儿童从事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将是儿童一生受益的转折点。

3.“从做中学”的实现途径。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从做中学”的前提。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传统的教育只能训练儿童恭敬、服从、小心从事。

这种教育只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民-主社会里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如:独立性,主动性,富于智慧。

”“在气氛上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显得更亲切和民-主化。

”尊重学生、给学生平等的权力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同时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致的。

(2)科学方法是“从做中学”的基本目标。

杜威认为要实现“从做中学”必须注意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将“做”的步骤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3)活动或作业是“从做中学”的载体。

杜威极力提倡教材应该源于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的直接经验。

他认为:“把这种早已经准备好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天性的,多种多样的学科课程只会把儿童自己的统一的生活经验给以割裂和肢解,必将阻滞儿童的生长,无论是本能的,还是体力的,智力和道德能力的生长。

”杜威同样反对由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所组织的课程,他提出,课程不应该像传统学校那样“大半由分散在各门学科的知识材料分割成一连串片段交给学生”。

因此他设计在课程中占中心位置的是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业,一是艺术活动,二是手工训练,三是各种服务性活动,同时充分运用化妆、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况和内容。

杜威主张儿童所做的内容,主要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能引起儿童兴趣,能发挥儿童个性的具体活动,也就是“活动课程”。

二、基于“从做中学”理论看幼儿教师的特质要求将“从做中学”理论与工作场中的幼儿教师相联系,初步看到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一些特质:1.理念方面。

(1)尊重幼儿。

教师应当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平等的个体。

尊重幼儿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介入和指导的过程。

幼儿是“做”的主体,教师把自己看成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兴趣,给幼儿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尊重幼儿的意见和看法。

要随时保持对幼儿思想活动的了解,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师幼如朋友一般的平等,共同成长。

(2)探究学习。

教师将幼儿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而非是直接灌输知识的过程。

意识到幼儿应该有很多“做”的机会,即自主的探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应当充当引导者而非策划者的角色,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材料、空间、时间,引导幼儿通过“做”去发现问题、进行假设、实践证明、相互交流、搜集证据、记录结论……(3)整体教育。

教师应该关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整体作用,把教育不仅仅看作是知识的储备,也应该把教育看作是探索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友爱、真诚合作、坚持不懈等良好品质。

在幼儿发现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在幼儿有所收获的时候,辅助他们总结概括……使得教学活动让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教育在于爱。

有爱才有教育,有尊重才有教育。

作为教师要用爱感化自己的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真诚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如何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说过这么一段话,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的露珠。

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

自尊心是不允许采用粗暴的、“强有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和学生处理一些问题时的做法,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需要关心、尊重和爱,因此我尽量用谈心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而不是粗暴的责罚。

学生出现了错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等,而不是一味的写检查、作检讨。

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二、教书育人,不只是教会他们学习,要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点点滴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以外什么都不想的学生,它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

的确是这样的,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和日益成熟完善,仅仅学习好的学生已经不再那么受欢迎,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劳动吧。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

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读到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们在果园里、瓜园里度过整个暑假,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跟他的学生们开辟荒地种菜养花,到野外扑蚂蚱、摸鱼,体会劳动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虽然我们不能在夏天的夜晚看亮晶晶的萤火虫听蛐蛐、青蛙们演奏的美好乐章,我们也没有地方和孩子们一起栽花种树,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带孩子们去春游……但是在他的身上,让我不仅发现了教育中的爱,也发现了教育中的美。

这样的美,正因为是我们所缺少的,也成了我为之心动和憧憬的梦想。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自己全部的爱全身心的投入给我们的孩子。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读《育人三部曲》,不仅是一次读书的交流,更是一次和伟大教育家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

我将会用这份收获,浇灌美丽的花朵,为自己珍爱的教育事业而奉献终身。

并坚持读好书、做好人的理念教育好我的每一位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