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标题: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案概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涵盖了整数、有理数、代数式与简单方程、平
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等内容。本教案旨在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通过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具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整数、有理数、代数式与简单方程、平面图
形与空间几何、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
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及安排:
单元一:整数与有理数
1. 探究整数概念及性质
- 活动:通过游戏和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正负数的概念并探讨其性质。
-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加减运算、绝对值与相反数。
-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有理数的概念及计算
- 活动:引入有理数的概念,通过示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
-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教学方法: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单元二:代数式与简单方程
1. 代数式与变量的引入
- 活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代数式及其应用。
-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定义、项与系数的概念。
- 教学方法:示例分析法、课堂练习。
2. 简单方程的解法
- 活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代入法和化简法。
- 教学重点:方程的开放性、方程的解法。
- 教学方法: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单元三: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有理数
教学目标:
- 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 实际问题的运用
教学内容:
1.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表示方法
2.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 两个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 两个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3.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 钱的加减法问题
- 温度的正负比较问题
- 距离的加减问题
教学方法:
- 导入法: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讲授法:结合具体例子,逐步介绍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并进行练和讲解。
- 练法:通过一定数量的练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 实践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培养其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能否利用有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并正确应用运算法则。
进一步拓展: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的无穷性,例如对于无限循环小数的探索和理解。
- 引导学生扩展对有理数的运算规则的认识,例如对于分数与整数的运算。
参考资料: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
B
D
C
想一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角平分线相同吗?为什么?
答:相同点是: ∠ BAD= ∠ CAD;不同点是:前者是线段, 后者是射线.
四 三角形的稳定性
问题: 如图,盖房子时,在木框未安装好之前,木 工师傅常常先在木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 么要这样做呢?
答: 三角形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例3 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上一根木条,把它分成 两个三角形使它保持形状,那么要使五边形,六边形木架,七边 形木架保持稳定该怎么办呢?
当堂练习
1.下列各组图形中,哪一组图形中AD是△ABC 的BC边上的高( D )
C
AD
D
CA B
A
B
BC B
AD C
B
C
D
A
D
2.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D )
一 三角形的概念
问题1:观察下面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说一说什么叫三角形?
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A
B
C
问题2: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有几个角?
有三条线段,三个角
边: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 顶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 角:∠A,∠B,∠C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内角》
问题3:∠ACB作为△ABC的一个内角,有哪些途径可以来求解?
接着,学生分小组讨论求∠ACB有哪些途径。
学生经过讨论,回顾前面的练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求∠ACB的两种方法:即利用平行线性质及已知条件分别求出∠3,∠4的度数,或者求出∠3与∠4的度数的和,都可以求得∠ACB。
(2)作业布置
必做题:1、课本76页第1题
2、《全效学习》配套基础练习
选做题:如图10,在△ABC中,∠ABC=∠C=2∠A,
BD是角平分线,求∠A与∠ADB的度数。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强化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选做题体现方程思想,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问题:如图,假如你正站在金字塔下,现有用于测量角的量角器,但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在不允许人攀爬的情况下,你能想办法知道塔尖处一个侧面角的度数吗?说一说你的做法。
学生根据小学已知知道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只要测量出底部的两个角,便可得知塔尖处角的度数。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时,我们是通过度量法验证该结论。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度量的结果是否准确无误?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个,能否用度量法一一验证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寻找一种能证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教案
最新精品
部编版人教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优
秀
教
学
设
计
(全章完整版含教学反思)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重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难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
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老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教具,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
(一)探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边.
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
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
教师再出示另外剪好的三角形,各顶点字母与原来不同,然后通过新三角形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有关概念.
(二)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问题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问题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提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两边相等和有三边相等,以及三条边均不相等.
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 教学设计(表格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教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多边形
总课题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总课时数第 6 课时
课题
多边形
主备人课型新授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教学
重点
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概念
教学
难点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投影1]看下面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出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二、多边形及有关概念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由几条线段组成;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
这种在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 1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 三角形 【创新教学设计】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学习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外角和定理,结合实例,在实际背景
中理解图形的性质,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外角和定理,经历探索图形的过程。
2、知识目标: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外角和定理及其说理。
通过足球中的数学问题的解析,会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外角和定理解题和简单说理
3、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归纳、推理的活动过程;通过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证实结论,从而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
通过合作研究三角形的内、外角之间的关系及钉子板上的五角星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4、创新性目标:在体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空间想象
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序曲《生命之杯》及短片《小罗的射门集锦》
欣赏,增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中的激情气氛。
运用三角形内外角知识与足球比赛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团队协作、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三角形外角性质及外角和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
学法选择: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三角尺、钉子板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能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量,拼,分,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向学生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训练重点是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得出及利用内角和公式解决一些计算和证明问题。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学生在
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将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推理、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
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外角、正方形的内角和、长方形的
内角和,并了解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作了知识
准备。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小组合作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探究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能力,能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整式乘法整式乘除》教案42
整式的乘法〔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2021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上
册?整式的乘法?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那么,并准确应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那么实行相关计算。
的运算?中幂的乘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相关内容联系紧密,是对上述内
容的拓展和延续,是对?整式的加减法?的后续学习,同时也是初中代数关
于式的学习的重要内容。而本节课——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到了有理数的乘
法、幂的运算性质,且后续的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都要转化为单项式乘
法,并为因式分解的学习奠定根底,所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将起到承前启后
的作用,在整式乘除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
重探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那么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研究如何经过具体
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归纳概括得到性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转化水平和学生对问题中所蕴藏的数学规律实行探索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肇庆市重点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根底好,知识功底厚,
知识面较广,热爱学习,思维反响灵活。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的中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数学思维以及分析与思考问题的水平,通过本课的训练与学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通过观察、归纳,让学生体
会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开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掌握单项
式与单项式相乘这个重要法那么,为学生的可持续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对所学知识实行回忆,再从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自
己动手
试一试,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照引例解决方法,教师先不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
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努力目标
对于八()、()班学生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2.了解利用SSA不一定能证明三角形全等,
3.经历动手操作(已知两边及夹角能确定唯一三角形)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直观想象
的思维能力,
4.通过探究对给定的两边及一角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唯一这一过程,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
四.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2.了解利用SSA不一定能证明三角形全等;
3.经历动手操作(已知两边及夹角能确定唯一三角形)这一
过程,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思维能力;
4.通过探究对给定的两边及一角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是否唯一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看
本节
课学
习内
容
明确学习目
标,有利于帮
助学生进行针
对性学习
环节一创设情景【回顾与反思】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对应边相等: AB=A'B', AC=A'C',BC=B'C'
对应角相等:∠A=∠A',∠B=∠B',∠C=∠C'
3.“SSS”具体内容是什么?
思考
并积
极回
答
回顾“SSS”
判定方法,为
学习“SAS”
作准备
三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
已知△ABC,画一个△A'B'C',使AB=A'B',∠B=∠B'
BC=B'C'。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小结与复习》精品PPT优质课件
当x+2x=15,BC+x=12,解得x=5,BC=7,
此时△ABC的三边长为AB=AC=10,BC=7.
例4 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E、F分别 是线段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24,求 △BEF的面积.
解:∵点E是AD的中点,
∴S△ABE=
1 2
S△ABD,S△ACE= 12
【变式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
边长为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C )
A.16
B.20或16
C.20
D.12
归纳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不确定时,要分两种情况讨 论,还要注意三边是否构成三角形.
针对训练
2.若(a-1)2+|b-2|=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 周长为 5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A
D
B
CE
F
应用格式:如图:∵△ABC≌△DEF,
∴AB=DE,BC=EF,AC=D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A=∠D,∠B=∠E,∠C=∠F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 (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外角=
360 n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及(AAS);
2)通过类比的方法继续探究对于给定的两角及一边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唯一确定;
3)经历动手操作(已知两角及一边能确定唯一三角形)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思维能力;
4)通过探究对给定的两角及一边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唯一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及(AAS);
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及(AAS).
教学工具
多媒体
其中,三个角对应相等和两边一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环节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做一做: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长4 cm,
你能画出满足以上条件三角形吗?
将画出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
的,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活动结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
合,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
结论: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
简写成“角边角定理”或“ASA”).
我们刚才画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对于任意
△ABC,作一个△A'B'C',使∠A=∠A',∠B=∠B',AB=A'B',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答案:全等.
教师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
的理解.
(1)作直线l,在直线l上截取A'B'=AB
(2)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EB'A',
《轴对称》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学会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丰富材料的学习,发展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难点:比较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直尺、刻度尺
四、相关资源
轴对称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1.探究新知。
探究(1)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艺术作品,从建筑物到交通标志,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对称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类比剪纸和下列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判断、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追问:你能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欣赏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同时,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而且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图所示的每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研究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有几条对称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不一定只有一条,且对称轴要画成虚线.
探究(2)观察下面每对图形(如图),你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最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
202 —202 学年期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八年级数学教研组
姓名
班级
教学目录
第11章三角形(8)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11.1.1 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11.2.1 三角形的内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11.3.1 多边形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1)
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12.1 全等三角形(1)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目录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3章轴对称(14)
13.1 轴对称(3)
13.1.1 轴对称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2 画轴对称图形(2)
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13.3 等腰三角形(5)
13.3.1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2)
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14.1整式的乘法(6)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4.1.2 幂的乘方
14.1.3 积的乘方
复习小结(2)14.1.4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3)
14.2.1 平方差公式
14.2.2 完全平方公式
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
14.3 因式分解(3)
14.3.1 提公因式法
14.3.2 公式法
阅读与思考型式子的分解
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 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精品优秀完美教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2.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出示教材第1页图片,你能找到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
学生回答:三角形、四边形等.
问题2:在小学,我们学过三角形,你了解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从常见图形入手,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引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三角形的构成,探索三角形的概念
问题1: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
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直观感受三角形的构成.
问题2:结合你画的三角形,说明三角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
问题3: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自主学习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分类
阅读教材第2页到第3页探究前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根据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三角形中,什么叫边?什么叫内角?什么叫顶点?
本环节设计了阶梯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动手画图、回顾旧知、归纳总结三个过程.在归纳总结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归纳,教师也要适时进行引导和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
a
b
c
(1)
C
B
A
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 AB+BC >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
⎩
⎧⎨
⎩
⎧⎨
⎩
⎧
⎨⎩腰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五、例题
例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
解:(1)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2 x㎝。
x+2x+2x=18
解得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
(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则
4+2x=18
解得x=7
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则
2×4+x=18
解得x=10
因为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练习
课本4頁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