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1ecf7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3.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有理数
教学目标:
- 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 实际问题的运用
教学内容:
1.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表示方法
2.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 两个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 两个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3.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 钱的加减法问题
- 温度的正负比较问题
- 距离的加减问题
教学方法:
- 导入法: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讲授法:结合具体例子,逐步介绍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并进行练和讲解。
- 练法:通过一定数量的练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 实践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培养其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能否利用有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并正确应用运算法则。
进一步拓展: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的无穷性,例如对于无限循环小数的探索和理解。
- 引导学生扩展对有理数的运算规则的认识,例如对于分数与整数的运算。
参考资料: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5f249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7.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概述本文档是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优秀教案集合。
该教案全册完整,内容包括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所有章节和知识点。
教案列表以下是本文档包含的教案列表:1. 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教案1: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教案2:乘方和除法的基本性质- 教案3: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2. 第二章:代数式的等值变形- 教案1: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案2:等式与等值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案3:解一元一次方程式3. 第三章:图形的相似与尺度- 教案1:相似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案2:相似图形的判定和构造- 教案3:相似图形的尺度及应用4. 第四章:初识函数- 教案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案2:函数的表示和读图- 教案3:函数图象的平移和伸缩5. 第五章:一次函数与方程- 教案1: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案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案3:一次方程的解与应用6. 第六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教案1: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教案2:平移的表示和图像- 教案3:旋转的概念和性质7. 第七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表示- 教案1: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教案2:数据的图表表示- 教案3:数据的分析和应用8. 第八章:统计与概率- 教案1:统计调查和数据分布- 教案2:概率与事件- 教案3:概率的计算和应用使用说明本文档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参考,提供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优秀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授课和引导学生研究。
每个教案都包括了基本概念、性质、规律和应用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注意事项请在使用教案时,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应,并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c85c1172ded630a1cb620.png)
20XX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三、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观察图片,听录音。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2dcb9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4.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基础2. 一元二次方程3. 几何图形的运动与变换4. 位置的确定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几何图形的运动与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4. 学会使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几何图形的运动与变换。
2. 教学重点:数据分析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坐标系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几何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坐标系图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1)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2)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3)介绍几何图形的运动与变换,通过动态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
(4)讲解坐标系的使用,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绘制统计图、表,并进行讨论。
(2)给定一元二次方程题目,让学生独立求解,并进行讲解。
(3)让学生动手操作几何模型,体验图形的运动与变换。
(4)让学生在坐标系图纸上标出给定位置,并进行互相检查。
六、板书设计1. 数据分析基本方法板书2.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步骤板书3. 几何图形运动与变换板书4. 坐标系使用方法板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据分析题目: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并进行分析。
2. 答案:(1)身高、体重统计图、表及分析报告。
(2)x^2 5x + 6 = 0 的解为 x = 2 或 x = 3。
(3)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的图形及变换结果。
(4)坐标系图纸上的位置标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数据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几何图形运动与变换、坐标系使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7b53aeb14e852459fb5726.pn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第十一章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
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
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
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f4b2f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0.png)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实数与代数1.1 有理数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解释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2. 通过示例演示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运算规则。
1.2 代数式教学目标: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及其组成。
掌握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概念及其组成。
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教学步骤:1. 引入代数式的概念,解释代数式的组成。
2. 通过示例演示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运算规则。
第二章:几何基础2.1 点、线、面教学目标: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内容: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点、线、面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示例展示点、线、面的特征和性质。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概念。
2.2 直线与角教学目标:理解直线和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直线和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和角的概念,解释它们的性质。
2. 通过示例展示直线的特征和角的性质。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概念。
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3.1 方程的概念与解法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教学内容: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方程的概念,解释方程的解法。
2. 通过示例演示方程的解法。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解法。
3.2 不等式的概念与解法教学目标: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
教学内容: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
教学步骤: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解释不等式的解法。
2. 通过示例演示不等式的解法。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解法。
第四章:函数与图像4.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函数的概念,解释函数的性质。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7749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9.png)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能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量,拼,分,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向学生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训练重点是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得出及利用内角和公式解决一些计算和证明问题。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学生在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推理、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外角、正方形的内角和、长方形的内角和,并了解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作了知识准备。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小组合作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探究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能力,能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定理的推导及运用。
难点:将多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启发式、探索式六、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七、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创新点:(1)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由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完成,最后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内角和公式。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2b603b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d.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1.1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11.2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11.3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11.4 乘法公式11.5 因式分解2. 第十二章:分式12.1 分式的概念与性质12.2 分式的乘除法12.3 分式的加减法12.4 分式方程3. 第十三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3.1 数据的收集13.2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公式。
2. 理解分式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式方程。
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图表表示数据,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四则运算,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2.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法法则,分式的性质,数据的收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文具,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如购物打折、数据处理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举例讲解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公式。
(2)分式的四则运算:通过例题讲解分式的概念与性质,以及分式的乘除法和加减法。
(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3. 随堂练习设计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乘法公式因式分解2. 分式:分式的概念与性质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分式方程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填空题:将整式分解为乘积的形式。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446b0c5f0e7cd184253675.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同庆初中教学设计(导学模式)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第一章勾股定理§1.1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二、做一做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1、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023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23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aa45d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7.png)
2023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
教材概述
- 本教材为2023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 适用于八年级学生,旨在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
- 整本教材共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不同的数学主题。
教案内容
- 每个单元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
资源等内容。
- 教学目标明确了本单元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 教学重点突出了本单元中需要重点讲解和强化的内容。
- 教学过程详细列出了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师应进行的教学
活动。
- 教学资源提供了辅助教学的素材和工具,如教学PPT、练题等。
使用建议
- 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案,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便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
-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对教案中的教学过程进行
适当调整和补充。
- 学生应按照教案的要求进行研究和练,做好笔记和作业。
以上为对2023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的简要
介绍。
该教材旨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教案内容详尽,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教案进行教学和学习。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7588e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5.png)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内容概述数与代数:包括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代数式的初步认识与化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代数思维能力。
几何图形:主要学习图形的性质与分类、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等)、三角形和全等图形的概念与性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证明能力。
函数与图象:通过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学习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的初步认识与应用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概率思维。
教材中还融入了数学文化、数学史话等内容,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每个章节都设计了丰富的例题、习题和探究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教案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介绍教材版本及适用年级本教案将针对《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展开详细解读与教学设计。
此教材版本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新修订版本。
本教材旨在满足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涵盖了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领域。
其设计思路清晰,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八年级学生使用。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生将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简述八年级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八年级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知识深度和广度都在逐渐提升,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更为复杂,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数学是连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重要桥梁。
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接触到更为高级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后续的高中数学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灌输,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的数学课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
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3.2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精品优秀教案
![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3.2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精品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d88117fd5360cbb1adb18.png)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画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进而探求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规律.
2.通过找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之间的规律,以及在验证规律正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
3.在找点与绘图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板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1)
1.作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贴剪纸用
2.作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
(1)找点;(2)画点;(3)连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自己在画图中总结规律,学生动手、动口说得多,老师主要是以引导、启发为辅.
第2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2)
C(8,-5)
D(0,-1)
E(4,0)
关于x轴对称
关于y轴对称
3. 已知点P(2a+b,-3a)与点P′(8,b+2).
若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则a=________,b=________.
若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_,b=________.
4.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换规律,是否可以作出与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成轴对称的图形.
以北京地图为例引出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坐标描述对称的重要性.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你能画出点A(2,3)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吗?
说出你是怎么操作的?这么操作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活动:出示点关于x,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进行知识小结.
强化结: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换规律: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744896f7fd5360cbb1adb01.png)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品)-年级科初二数学课题 1.1全等三角形目主备人审核人总课时数 11、了解什么样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生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教学2、会用符号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
3、能正确指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目标4、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难点教学过程一、前置练习,知识铺垫1、把一张纸对折以后随意剪出一个图案,然后展开,比较得到的两个图形在形状、大小方面的关系是。
2、按同样的办法剪出一个三角形图案,然后展开,比较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在形状、大小方面的关系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别观察三组图片(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剪纸(图2) 邮票(图1)Very Very good good印章(图3)你有什么发现,每组图片的大小,形状。
(2)观察以下两组图片(补充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图4) 头像(图5)你有什么发现,每组图片的大小,形状。
三、交流探索,应用新知(1)前面我们看到的每组图片它们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是可以把它们完全重合在一起的,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如何能让它们完全重合,图1- 图3,可通过平移的方法,让两个图形完全重合;图4可通过旋转的方法,让两个图形完全重合;图5可通过对折的方法,让两个图形完全重合。
(2)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列举出两个平面图形完全重合的例子吗,(3)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平面图形叫做全等形。
同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当两个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例如:?A与是对应角,?B与是对应角,?C与是对应角.AB与是对应边,BC与是对应边,AC与是对应边(4)全等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全等用符号“?”表示,如?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 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A′B′C′,“?”读作“全等于”.(5)例题分析B E 例1 如图1-4,已知?ABC??DEF写出这两个三A D 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5套沪教版五四学制)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5套沪教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2e886e518e9951e79a892727.png)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5套沪教版五四学制)课题二次根式复习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用于计算;2、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3、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步骤;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难点:二次根式的运算考点及考试要求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算教学内容一、填空题1.使式子有意义的条件是。
2.当时,有意义。
3.若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4.当时,是二次根式。
5.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6.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8.化简:的结果是。
9.当时,。
10.把的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等于。
11.使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12.若与互为相反数,则。
二、填空题13.在式子中,二次根式有()A.2个B.3个C.4个D.5个14.下列各式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A.B.C.D.15.若,则等于()A.B.C.D.16.若,则()A.B.C.D.17.若,则化简后为()A.B.C.D.18.能使等式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A.B.C.D.19.计算:的值是()A.0B.C.D.或20.下面的推导中开始出错的步骤是()A.B.C.D.三、解答题21.若,求的值。
22.当取什么值时,代数式取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24.已知,求的值。
25.已知为实数,且,求的值。
四、计算25、(1)(2)(3)26、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1)(2)(3)答案:且;为任意实数;;;CCCABCDB4;,最小值为1;;,原式=;;家庭作业1.当,时,。
2.若和都是最简二次根式,则。
3.计算:。
4.计算:。
5.长方形的宽为,面积为,则长方形的长约为(精确到0.01)。
6.下列各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7.已知,化简二次根式的正确结果为()A.B.C.D.8.对于所有实数,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A.B.C.D.9.和的大小关系是()A.B.C.D.不能确定10.对于二次根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个非负数B.它是一个无理数C.它是最简二次根式D.它的最小值为311.在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e5ecb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b.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2. 一次函数性质与图像3. 二次函数性质与图像4. 概率初步5. 平行四边形与菱形6. 解直角三角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概念,掌握函数表示方法。
2. 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性质、图像及应用。
3. 理解概率意义,掌握概率基本计算方法。
4.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菱形性质、判定及应用。
5. 学会解直角三角形,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及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性质与图像、概率计算、解直角三角形。
2.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平行四边形与菱形性质、概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解函数在现实中应用。
2. 例题讲解:(1)讲解函数概念,举例说明函数表示方法。
(2)讲解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绘制和性质分析。
(3)讲解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绘制和性质分析。
(4)讲解概率基本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5)讲解平行四边形和菱形性质,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性质应用。
(6)讲解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2. 一次函数性质与图像3. 二次函数性质与图像4. 概率初步5. 平行四边形与菱形6. 解直角三角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2)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3)计算给定事件概率。
(4)证明平行四边形和菱形性质。
(5)解直角三角形,求各角度三角函数值。
2.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给出详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
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
a
b
c
(1)
C
B
A
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 AB+BC >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
⎩
⎧⎨
⎩
⎧⎨
⎩
⎧
⎨⎩腰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五、例题
例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
解:(1)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2 x㎝。
x+2x+2x=18
解得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
(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则
4+2x=18
解得x=7
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则
2×4+x=18
解得x=10
因为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练习
课本4頁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