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寒夜》之关于责任的论述
《寒夜》全书解读
《寒夜》全书解读《寒夜》是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46年底,出版于1947年。
以下是对《寒夜》全书的解读:1.背景与主题:小说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情节。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出了痛苦的呼声。
2.人物塑造:汪文宣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为了家庭和生活而努力奋斗。
然而,在现实的压力下,他的性格逐渐变得懦弱和消极。
曾树生则是汪文宣的妻子,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但在家庭和现实的压力下,她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和牺牲。
汪母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她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和责任心,但也存在着一些落后的观念和行为。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小说更加生动和真实。
3.艺术特色:小说在心理描写、性格刻画、环境渲染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他们复杂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环境氛围的生动刻画,营造了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
4.社会意义:小说通过对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它揭示了抗战时期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小人物在社会底层所遭受的苦难和压迫。
同时,小说也呼吁人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祉。
总的来说,《寒夜》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小说。
通过对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面对现实时所做出的选择和牺牲。
浅谈巴金的《寒夜》
导语:《寒夜》讲述的是一个苦难的故事。
为了与之相呼应,巴金的小说语言选择的是一种忧伤与哀婉的语调。
这种语调是深刻表达苦难现实的语言基调,也是巴金在叙述语言上的一种自然选择。
内容提要《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几十年过去了,其魅力丝毫未减。
是一部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作品。
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对《寒夜》的成功之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寒夜》所蕴含的独特。
文章结构如下:一、《寒夜》的人物形象。
二、《寒夜》的叙述策略。
三、《寒夜》的思想内涵。
论巴金的《寒夜》《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的颠峰之作。
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
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
《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在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对《寒夜》的理解。
一、《寒夜》的人物形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对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
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
《寒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尊重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不再对人物作简单的情感判断,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复杂。
正如作者所说,《寒夜》中的“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
巴金寒夜读后感
巴金寒夜读后感《寒夜》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此作品是作者以自身亲历的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痛苦遭遇和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对解放的渴望和追求。
通过对寒夜的阅读,我深受启发,对于女性权益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北方小城镇,主要围绕着女主人公寒夜展开。
她是一个聪明、勇敢、坚强的女孩,在封建社会的束缚下,她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
小说通过寒夜的视角,展现了当时女性所经受的各种不公和压迫,如包办婚姻、家庭暴力等,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虐待和剥削。
然而,寒夜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命运的女子。
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她选择了反抗和奋斗。
她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走上了一条寻求自由和尊严的道路。
她在婚姻和家庭中,用自己的勇敢和坚持,打破了传统的束缚,选择了与她真心喜欢的人结合。
她在社会中,通过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在众多女性中崭露头角,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代表。
在小说中,巴金通过寒夜的经历,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社会进步的路径。
他通过寒夜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女性权益的关切和呼吁。
他让读者看到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社会中遭受的不公,引起读者对社会道德和道义的思考。
通过重点描写女性的纠葛和痛苦,他激起了读者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渴望。
此外,小说中描写了寒夜与其他女性的沟通和合作。
她积极参与女性的组织,为女性权益而战斗。
她与其他女性一起努力,为改善女性地位而奋斗。
这种联合和合作的力量,展现了女性的团结和智慧,在小说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寒夜的读后感,我认识到女性的独立和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束缚和压迫。
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家庭暴力和女性剥削一直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总体而言,巴金的《寒夜》通过寒夜这一形象的演绎,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女性解放的重要性。
同时,它也鼓舞着读者,让我们以寒夜为榜样,不断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爱的涅檠——巴金《寒夜》中汪文宣为爱牺牲的潜文本
《 家》宏伟 的家庭 与社 会的全景式 的画卷 开阔。相反 ,寒 《
夜》 似乎更追求 对人物心 理和情 感的开 掘和追 寻 , 中人 文
物的生活和想法都切人平凡 , 感人至深 。这 种浓重的感情 基调冲淡了作 品对 社会 的理性 的批判 。 人们在阅读时产生 的同情 、 怜悯 、 伤感 等情绪 与作 者所 期待 的愤 怒与控 诉产 生了矛盾 , 导致 了不 同阅读 结果的 出现 。正 如夏 志清在阅
人物塑造的用笔之 曲, 顾虑之 深。 比较而言 , 相 汪文宣 的形
不合 理的社会 制度我提 出了控诉 ( ’ c s) J8 ue ……我是 在控 c 诉那 个一 天天烂下去 的使善 良人受 苦的制度 ……” 而在
《 创作 回忆录》 巴金明确说 : 写《 中, “ 我 寒夜 》 就是 为了控诉
中图 分 类 号 : 0 . 1 6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8 8 ( 0 0 — 1 9 0 1 0 — 8 1 2 1 3 0 — 2 0) 3
系的设置 , 当是另有深 意的。 应
《 寒夜 》 全书 3 节 , 男主人公 汪文宣 的就 有 2 节 , 1 写 1 直接 以“ 字开头的就 占了 l 。《 他” 4节 寒夜》 是以在 1 8 年挪威文译本序 ” 91
中, 巴金提到 :我心 中充 满愤 怒… …我要控诉 ……对 那个 “
期, 一些作 家对 曾树 生 的态 度发生 了转变 , 为她敢 于抗 认 争 , “ 出了“ 四” 她 喊 五 时代觉醒 的一代女性 在 4 0年代 的社 会 困境里 的呼声 。” 同一个人 物形 象会给人带来 差异 如此 之大 的感 受 , 除去时 代观念 的变化 , 可见 巴金 对 曾树生 也
浅谈巴金《寒夜》的艺术成就论文稿
试论巴金小说《寒夜》的艺术成就目录一引言 (4)二故事情节的历史性 (4)(一)故事情节的历史背景 (4)(二)故事情节艺术的真实 (4)三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启示性 (5)(一)汪文宣——不幸的主人公 (5)(二)曾树生——追求自我的现代女性 (6)(三)汪母——可怜、可悲的女人 (6)(四)人物形象的启示性 (6)四艺术手法的多样性 (7)(一)出色的心理描写 (7)(二)纯熟的意识流手法 (7)(三)巧妙地修辞运用 (8)(四)完整的行文结构 (8)五结论 (9)六参考文献 (9)试论巴金小说《寒夜》的艺术成就石俊豪安徽师范大学摘要:巴金是表现旧中国小知识分子苦难命运杰出的艺术大师,其代表作《寒夜》更是一部不朽的杰作。
本文致力于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探究作品不凡的艺术成就。
作者把对小人物的同情和批判交融在一系列典型性很高的情节里,表现得如同真实生活一样朴实而复杂。
使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作者在情节处理、人物内心世界描摹、行文结构等方面运用多样化艺术手法,风格朴素自然、深沉严肃。
寄寓了作者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希望人们走出“寒夜”,解放身心束缚,获得自由。
《寒夜》以其伟大的悲剧艺术令我们为之动容,它在充分体现巴金创作寄托的社会人生理想外,也使这部作品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平。
Abstract:Ba Jin is the performance of old Chinese little intellectuals suffering destiny outstanding masters of the art,the representative of "cold night" is a monumental masterpiece.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 worksof extraordinary artistic achiev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lot, characters, artistic techniques. The author put the minor characters in sympathy and criticism of blend in a series oftypical very high in the plot, behave like real life as simpleand complex. The three distinct characters stand vividly revealed on the paper,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Author in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ner world of charactersdepiction,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as the use of diversified artistic style, simple and natural, deep and serious. As the author of infinite love for the people, he wants people to get out of the "cold", liberating bound, free. "Cold night" with itsgreat tragedy art makes us deeply, it fully embodied in thecreation of Ba Jin sustenance ideal of society and life, but also makes the works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art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关键词:懦弱;个性;战争;破灭;悲剧Keywords: weak; personality; war; burst; tragedy一引言长篇小说《寒夜》是最能代表巴金小说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的一部长篇力作。
巴金寒夜读后感精选3篇范文
巴金寒夜读后感精选3篇范文巴金写《寒夜》显然是在控诉当时的旧社会、旧制度,是为生活在水生火热战争年代,穷困潦倒的人叫冤喊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和分享。
巴金寒夜读后感篇1在读《寒夜》的时候,有种读巴金的《家》的感觉,从头到尾,给你一种阴郁,沉闷,压制的感觉了。
除了小说你那浓浓的母爱和夫妻之间那不时感动的爱情,剩下的,确实只能是“寒夜”了——抗战胜利前——经济萧条——难以为生的寒夜。
觉得主人公汪文宣,他母亲汪母,他妻子曾树生。
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
本来,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它的稳固性是最高的。
但是,当其中一个角不牢固的话,这个三角形也就不稳固了。
小说中汪母和妻曾树生的关系就是动了三角形的角——不稳固了。
在读小说,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样。
过后想想,是否是传统和进步小资产阶级。
汪母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深爱自己的儿子,爱得有点入骨。
她痛恶儿媳那种小资产阶级的作风,早出晚归,参加舞会,交男朋友,是深深的厌恶,巴不得她离开。
而曾树生,她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经济上独立,甚至能支持难以维持的家,她追求浪漫,参加舞会,都不假。
这注定了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可是她们也都是爱汪文宣的,因此她们的战斗往往为了汪文宣而达成和解。
而主角汪文宣,所谓的“大好人”,事实上,确实是一个好人,在出版社一个小小的校对职员。
无疑,这样的人生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悲剧,尤其是在困难的,人情稀薄的社会。
这里没有多少同情,得了肺病被同事们疏远,甚至同事集体写信要他别去上班,怕传染给他们。
除了钟老,和差不多唯一的好人钟老是唯一的朋友,可是两个人最后都双双病死。
汪文宣给人的整个感觉就是软弱,缺乏鲜明的个性,事事谦让,没有心机。
他夹在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之间是相当难做的,他爱他的母亲,同时也深爱他的妻子。
在她们每次争吵的时候,他都在母亲面前替妻子说话,在妻子面前替母亲说话。
到最后他重病在床,她们还争吵的时候,他深痛欲绝。
最后曾树生离开这个家,随银行牵到了兰州,还有她的男朋友银行的陈经理,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寒夜》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小说,它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闻名。
小说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充满欲望、贪婪和背叛的世界,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读完《寒夜》,我深受触动,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主人公路易斯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路易斯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不择手段地投机倒把,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淖。
他的贪婪和欲望让他失去了良知和道德底线,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通过路易斯的故事,巴尔扎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欲望的毁灭力,警示人们不要被贪婪和欲望所蒙蔽,要珍惜良知和道德,追求真正的幸福。
除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小说还通过描写19世纪法国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展现了社会的丑陋和不公。
在小说中,巴尔扎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官僚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让人深感震撼。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呼吁改变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遭遇让人深受触动,让人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总的来说,巴尔扎克的《寒夜》是一部充满人性洞察和社会批判的优秀小说,它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让人深受触动,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刻体会到了贪婪和欲望的毁灭力,也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优秀的小说,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关注社会的问题,追求真正的幸福。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
从《家》到《寒夜》品巴金小说——巴金小说的文本叙事的转变杨柳秀摘要:《家》和《寒夜》是巴金先生的两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创作期间相隔十多年。
可以说,两部作品都隐含着作者鲜明的“我有话说”的意念化创作倾向。
同时,两部作品都选择了写“家”(不管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及其家中一些关系进行叙事。
外在的时代思想思潮必将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五四新思潮及无政府主义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巴金在作品中大力揭露了封建家长专制对青年人的迫害与压制,向封建主义黑暗腐朽的社会进行反复的控诉。
这这种现代叙事则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着转变。
从《家》到《寒夜》,是巴金对人生社会深入认识的过程,也是他孜孜不倦,踩下一个个艺术脚印,锤炼其叙事风格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分析,适当结合其他作品,对巴金小说的文本叙事的演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巴金小说、《家》、《寒夜》、叙事转变20世纪初期的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封建、迂腐的旧的大家族也收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猛烈抨击。
而巴金先生在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之后,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封建黑暗的旧家庭,用他的笔墨来对黑暗腐朽的社会和封建制度进行控诉。
从巴金的小说来看,不难发现,巴金小说对家庭题材的偏爱,《灭亡》、《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等作品都充分的展示了这一特点。
然而在巴老一生的文学创作中,他的小说的现代文本叙事、创作思想也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这转变和突破。
一:“五四”社会思潮后小说启蒙叙事的转变“无论是出于启蒙理念本身的矛盾与冲突,还是由于启蒙理想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引发的现实困境,现代小说的启蒙叙事总是在展开与深化启蒙主题的同时强化着其感情特征。
”“观看下来,中国现代小说的文本世界里既可以看到叙事者的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紧张,也能够发现启蒙题旨内部所产生的犹疑与反省。
”小说话语既抱着重建文化新理想的意愿,也不时生起汇入历史实践之中的先是冲动。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寒夜》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小说,它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
小说以描写一个叫做克里斯托夫的年轻人为中心,通过他的一生经历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也让我不禁产生了一些感慨。
首先,小说中对社会的描绘让我感到震惊和愤怒。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克里斯托夫的遭遇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贫穷、饥饿、不公都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特别是对于克里斯托夫这样一个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来说,社会的不公让他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是多么残酷和不公平,让人们无法摆脱贫困和困境,这种不公让人感到愤怒和无助。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描绘也让我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克里斯托夫在面对社会的不公和困境时,他的内心也逐渐变得扭曲和丑恶。
他变得冷酷、自私、残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人性的本质,人性的扭曲和丑恶是如何在社会的不公和困境中产生的。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人性的扭曲和丑恶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和人生,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最后,小说中对于人生的思考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感慨。
在小说中,克里斯托夫的一生经历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他在面对困境时变得扭曲和丑恶,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是充满了挫折和困难的,但是面对困境时我们不能放弃对美好的追求,不能让人性的扭曲和丑恶影响我们的人生。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人生是如此脆弱和无常,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总的来说,读完《寒夜》让我深受触动,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对社会的描绘让我感到震惊和愤怒,对人性的描绘让我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感慨。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小说的阅读,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巴金《寒夜》研究综述
巴金《寒夜》研究综述第一篇:巴金《寒夜》研究综述近十年巴金《寒夜》研究综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这部作品自出版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至今为止,已被无数读者和学者作出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和研究,在这里,我简要将近十年研究情况加以归纳概括。
一、文学审美视域这是《寒夜》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角度,《寒夜》是一部文学作品,从文学审美的视域进行解释是最自然,也是最基本的。
此类研究包括对作品的悲剧根源、叙事方法、思想主题、人物形象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如刘彦龙《寒夜悲剧性因素解析》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生存困境等方面说明《寒夜》的悲剧性。
从而又间接分析主人公汪文宣的懦弱形象及曾树生是现代新女性形象。
在叙事方法上,如肖照东的《守与放——巴金<寒夜>叙事结构的分析》中指出《寒夜》的叙事结构简明清晰:,就是汪母、汪文宣、曾树生之间的守与放的关系,从而分析得出《寒夜》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向度的叙事结构。
而思想主题都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批判和旧制度的必然灭亡。
二、新女性时代视域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都没有话语权,而在这部作品中曾树生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展现出新时代新女性形象。
如王芳丽《对巴金<寒夜>曾树生形象再认识》中认为曾树生是一个饱满的新女性形象,敢于走向社会,敢于大胆地只求自己想要的。
又如张欣南《论女性自我生命的选择——也谈<寒夜>》中认为曾树生不再依附于男人,对生活无所畏惧,寻找一种未必光明却是全新的生活。
巴金小说塑造的新女性的形象曾树生是独树一帜的。
三,文化心理视域这种视域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作品中人物性格成因、心理状况作出分析。
如杨秋红的《从巴金<寒夜>浅析当今社会的婆媳关系》中认为,《寒夜》中的家庭悲剧并非是旧文化所导致的,文章通过举例论证从古至今的有关婆媳关系的作品,发现都具有很高的相似度,证明婆媳矛盾不是封建观念旧文化所导致,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
《寒夜》读书笔记范文
《寒夜》读书笔记范文《寒夜》读书笔记范文1捧起了《寒夜》,静静地聆听巴金心中的呻吟。
走进寒夜,一种凄凉阴郁的感觉弥漫我的身心。
小说以“我”的家庭生活为主要线索,缓慢展开,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的描述,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叙述,表达“我”即“汪文宣”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的生活状态。
以此揭示当时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人物的命运。
贯穿于其中的其他人物并不多,母亲、妻子、儿子,以及仅有的几个邻里同事同学。
矛盾的主线来自于这个读书人家,包括母亲在内的一家三口都读过书。
这种氛围下的诸多矛盾更显得不可思议,甚至无法理解。
对于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作者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读这篇作品总觉得很压抑。
主人公汪文宣深受社会压迫,对这个社会、家庭明明有无数的不满、无奈、控诉,却只能压在心里,一个人承受。
作品第四节写到他和妻子争吵,想要和她和解,可是,他站在妻子办公的门前,犹豫不决:“万一争吵起来,他没有什么权利约束她。
他们中间只有同居关系,他们不曾正式结过婚。
当初他反对举行婚礼仪式,现在他却后悔他那么轻易地丢开了他可以使用的.唯一的武器。
她始终有完全的自由。
最后他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无法随心所欲,总有那么多的顾虑。
他总是“忍不住痛苦的呻吟一声,又连忙把下面的话咽在肚子里。
”渐渐地我的鼻子、眼睛开始颤抖。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汪文宣心地善良,从不想伤害别人,只希望自己能够无病无灾,简简单单到活下去。
可是时代不允许。
战乱冲击,生活艰苦无奈;母亲和妻子争吵不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工作老实耐劳却地位低下薪水稀薄;疾病缠身无法医治..他的卑微懦弱,他的无计可施,他的手足无措,他的良善悲悯,他的老好隐忍,让人不禁心痛怜悯。
可是这个快要崩溃的旧社会、旧制度、旧势力在后面指挥他。
他不放抗,也无力放抗,于是成为了牺牲品。
“最后他断气时,眼睛半睁着,眼珠往上翻,口张开,好象还在向谁要求公平。
这是在夜晚八点钟光景,街头锣鼓喧天,人们在庆祝胜利,用花炮烧龙灯。
浅析《寒夜》的悲剧原因
浅析《寒夜》的悲剧原因摘要《寒夜》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关于一九四四年冬季到一九四五年底一个重庆小职员的生活。
他借描写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死亡,来控诉旧社会,控诉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这篇论文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论述:浅析悲剧原因:1、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冷酷、黑暗的社会造成的;2、婆媳矛盾也是造成汪文宣一家悲剧命运的因素;3、悲剧人物面对自己的悲剧命运没有进行抗争或没有进行正确的抗争造成的。
关键词:黑暗的社会婆媳矛盾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知识分子的出路控诉旧制度浅析《寒夜》的悲剧原因——一群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们《寒夜》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于一九四六年完成的优秀长篇小说。
它反映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重庆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小公务员汪文宣及其家庭的悲剧,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个家庭:两个善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个上海某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生,靠做校对和做“花瓶”勉强度日。
不死不活的困苦生活增加了意见不合的婆媳间的纠纷,汪文宣在家成了母亲和妻子争吵的受气包,最后他在贫病中让生命之血一滴一滴地流出去。
这便是国民党统治下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在当时社会,他们都避免不了家破人亡的结局:汪文宣在绝望中咳血而死,汪母带着孙子不知去向,当曾树生重回故居时,已经是“死的死,走的走了”。
她徘徊在街头,“好象是突然落进了冰窖里似的,浑身发冷”,这确实是个寒夜!面对这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我们在悲痛、震撼之余,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人物的结局会如此的凄惨?究竟是什么促使这些善良的人们朝着死亡的深渊一步步地逼近呢?透过层层迷雾,揭开作者所描写的日常琐碎生活的表层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一、黑暗的社会是罪魁祸首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蒋介石反动统治下的那个冷酷、黑暗的社会。
正是这个无情的社会吞噬了主人公的理想,扭曲了主人公的性格彻底地毁灭了他们的生活。
使“他们每个人都迈着大步朝着一个不幸的结局走去”。
巴金小说《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篇
巴金小说《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篇巴金小说《寒夜》的个人观后感1巴金的《寒夜》.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自然是一号男主角汪文宣.他是一个怯弱的小职员,在主任甚至同事面前都不敢坚持甚至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一个人,的确符合他妻子口中所谓的老好人这一形象.然而他的下场竟然有这般凄惨:连惨死的那一刻都没有最爱的人在他的身边.甚至他最爱的人都不知道他已离开这个世界.当他面对上司的刻薄,同事的鄙视,妻子的抱怨,他唯有一味的自责,永远不懂得反抗.妻子终于忍受不住他的怯弱,她甚至宁愿他打她骂她也不愿意他不做=作声,然而他还是没有半句怨言.面对母亲对妻子的诋毁,他也是毫无责备别人的意思.在抗战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作为一个小小职员的汪文宣,我想他有这样的境遇又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他最后惨死的结果又是与他怯弱的性格紧密相连的.一个连自己真实想法都不敢表达的人有时候想想狠一点也只有死了算了.在汪文宣身上,在剧情当中,我会不自觉想到现实中的我们.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像他那样呢.优柔寡断,怯弱,怕事,苟且偷安,逆来顺受人性的种.种弱点一览无余.树生是一个时尚的银行职员,她不被世俗所束缚,没结婚就同汪文宣同居生子.她敢于最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她却忘了大小宣的痛苦.她受不了婆婆的看不起,受不了丈夫的无能,受不了生活的贫困,就同年轻的主任飞去了兰州.但作为一个妻子,她是洁身自好的,她并没有做对不起自己丈夫的事;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是尽责的,她没忘记自己儿子的学业,按时往家里寄钱.在汪文宣死后没多久,她便回来了.她是怀着思念和希望回来的.她以为宣在信里讲的都是真的,他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当她知道丈夫的死讯的时候,她是痛彻心扉的,如刀绞的.这样看来,她的确是一位钟情的女子.《寒夜》是一部平民的文学,是适合我们这些小市民看的文学.在整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感触也就会来得更加的深.这样看来它的确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巴金小说《寒夜》的个人观后感2初读《寒夜》,我觉得文宣实在太软弱,老好人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褒义词.首先在工作上,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拖着病体在办公室里那么卑微地做着小职员的工作,对于所有的不公平待遇却从来不敢说一个不字,最初伟大的理想也任它在心底蒙了尘埃.而在家庭中,面对妻子树生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他既不能扮演好丈夫的角色,也不能尽好儿子的职责.然而后来,当小说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开始想,如果我是文宣的话,我又会怎么做呢,或者说,我能怎么做呢?诚然,文宣性格中的软弱无法忽视.然而,在那个知识分子不受重视的时代,他无力改变自己地位低下的境况.为了不失去工作,他不得不像一头任人抽打的病牛一样小心翼翼地努力工作,尽管换来的只是少的可怜的薪水.而在家庭中,母亲和树生并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两个人他都不能失去,这并非是贪心.所以他夹在两个人中间,默默承受着两个他最爱的人赋予他的痛苦.他爱他的母亲,所有的爱只需母亲两个字便足以解释;他同样深爱他的而妻子,而这种爱,并不同于对母亲的爱.所以想到自己残破的躯体以及树生在这个穷困的家庭中所受的委屈,他宁愿放手给她自由,让她离开自己去过更好的生活.而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给树生寄信,跟她说自己身体很好,不用担心,哪怕他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树生不能回来陪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他也依然执着.树生是一位比较典型的新女性,她受过好的教育,有知识有思想有追求.对于生活,她依然抱有一丝美好的憧憬.然而在那个穷困的家庭里,她却过得并不幸福,儿子的冷漠,丈夫的懦弱,最使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刁难.所以她问自己这种生活究竟给了我什么呢?我得到什么满足么?回答是没有!不论是精神上,物质上,我没有得到一点满足.继续问自己那么我牺牲了我的理想,换到什么代价呢?那么以后呢?以后,还能有什么希望么?没有答案.她的婆婆,同时也是文宣的母亲,她不愿同别的女人分享自己儿子的爱,文宣越是爱树生,她便越是恨树生.对于树生,她从未真正地把她当做一家人来看待.而那个阴暗而没有温情的家,对于树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牢笼.所以树生在犹豫再三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她在给文宣的信中说:可是我只能怜悯你,我不能再爱你.你从前并不是这种软弱的人!我还年轻,我的生命力还很旺盛.我不能跟着你们过刻板似的单调日子,我不能在那种单调的吵架,寂寞的忍受中消磨我的生命.我爱动,我爱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我不能在你那古庙是的家中枯死.其实树生是一位勇敢的女性,我觉得她这么做并没有错.与其在那个家中饱受煎熬,三个人都难过,倒不如干脆离开,树生本就不是那种肯为家庭放弃自由的女性.胜利是他们胜利,不是我们胜利.我们没有发过国难财,却倒了胜利霉.日日夜夜盼望着战争结束,可是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生活在底层的大众人民却发现他们没有享受到战争胜利带来的任何实惠.树生回来了,可是一切都已不是从前的模样.我想,倘若文宣和树生不是生活在那个知识分子饱受冷眼的时代,他们故事的结局就会完全不同了吧.然而,飘渺的生命,看不到远方的人群,未来,谁又能知道究竟是什么模样?巴金小说《寒夜》的个人观后感3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是一个阴晦的冬季.在阵阵警报声中,所有人都匆匆忙忙地跑着,跑向那个狭小的防空洞.寒冷仍在继续,荒凉.阴暗笼罩着大地,没有一点生机.这是一个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的故事,是一个琐碎而又凄惨的故事.这是一个四口之家,有婆婆.丈夫.妻子和儿子,有最为普遍的婆媳矛盾,有最为常见的经济困难,就是这样的四口之家,演绎了一段生离死别的悲剧.树生,我同情你.你是一个那么有活力有激情的人,却为了自己的家庭而不断收敛,委屈着自己,你为了家庭,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随毫无怨言,却总是招来婆婆的冷嘲热讽.你渴望爱情,渴望友谊,却在一次次失望中逐渐放弃.树生,你很累,不是身体,而是心.你的心已经紧绷了好久也该松一松了.树生,我了解你对自由对生活的渴望,你想让自己的短暂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那么你为什么不走呢?走了又为什么回来呢?回来,面对的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现实,你能承受得了吗?他们欺骗了你,即使是善意的,也仍旧改变不了他们对你的欺骗.其实他们也是自私的,明知道你不可能永远不回来,却仍不告诉你,让你永远生活在自责中.树生,你是不是很痛苦?文宣,我虽不恨你,却也无法原谅你.你是如此的懦弱,如此的不堪.虽然他们称你为〝老好人〞,但我更愿意称你为懦夫.弱者.因为你的软弱.妥协,让最爱你的人受到了伤害.当你的母亲辱骂妻子时,你总是唯唯诺诺,不敢大声的反驳.你明知道妻子的个性,还要他学会忍耐,忍耐自己母亲的无理.文宣,他不应该是你守护一生.保护一生的人吗?为什么还要如此对她?文宣,你不觉得自己很残忍吗?残忍地把他推开,让他漂泊在异乡,又残忍地不告诉他你的病情,你是真的为她好吗?你有没有想到他的痛苦和伤心呢?文宣,你痛在身上,却让树生痛在心上.这是一个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世道的悲剧.在战火硝烟的笼罩中,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生离死别.为了生存,每天都处在惊慌中的人们无可奈何,仿佛一切都是听天由命.这是时代的悲哀,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人能活着正是不易了, 天还是那样冷,风还是那样吹,日子一天天过去,迎来了春天,迎来了抗战的胜利.人们高兴了,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开了,有的人在庆贺胜利,有的人在庆贺新年,书生也最终很耐走过这个春天.时光飘过,人已作古,愿树生与文宣能够在地下相遇,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巴金小说《寒夜》的个人观后感4读过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子夜》等著作,里面无一不展现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与矛盾的时局.《寒夜》是巴金先生于抗战胜利前后写成的一部反映时局的小说,不是封建大家庭,也不是带有封建色彩的民族资本家,讲叙的是发生在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黑暗.混乱社会下无助挣扎的影像,故事中若即若离的幻灭感让人压抑,以至于窒息.主人公汪文宣夫妇都曾满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入社会,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汪文宣善良懦弱.与世无争,只想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却仍然朝不保夕.艰难度日,最终落得无钱治病.失业等死的悲惨下场;他的妻子曾树生,追求自由和享受,竭尽全力追求幸福,甚至不惜牺牲亲情,但仍无法摆脱象花瓶一样充当别人玩物的命运,在内心深处的尊严和外界物质的诱惑间踯躅徘徊,在追求心灵自由的奋斗与任人摆布.充当玩物的现实中无奈挣扎;汪文宣的母亲不满儿媳的〝花瓶〞式生活,却不得不间接靠儿媳的钱来艰难度日,最终只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眼睁睁看着儿子在自己面前被肺病慢慢折磨而死,以自己年迈.孱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四处筹钱用一口薄棺简单葬掉儿子,带着孙子远走他乡……《寒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特定时期下小人物的挣扎影像,他们身上有着人性的真.善.美,让人不禁心生怜惜,感叹美好的被压抑和受迫害;同时,他们身上也有着这样或那样人性的丑与不足,让人如照镜似的看到自身斑点而不由汗颜.巴金正是怀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在控诉那个腐败社会体制的同时,忠实的为他们描绘下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群像,以作纪念.是今昔对比,庆幸生之幸运;还是置身其中,为书中人流泪伤怀;抑或是自比书中人,得到些许生活和前行的启示……我不同情那个自私爱着儿子的母亲,也不不同情那个追求〝花瓶〞生活的女人.只有有些许可怜文中的主人公——汪文宣.面对上司的刻薄,同事的鄙视,妻子的抱怨,他唯有一味的自责,永远不懂得反抗.妻子终于忍受不住他的怯弱.面对母亲对妻子的诋毁,他也是毫无反对之意.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中,造就了他那那样够悲剧的性格与残忍的结局汪文宣,这个忠厚老实的知识分子,在念大学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济世的宏愿.可在旧社会里工作这么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气越来越消沉,后来竟然变成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甘受侮辱的小职员.为了那吃不饱穿不暖的位置,为了那不死不活的生活,牺牲了自己年轻时所拥有的宝贵的一切,甚至是意志,可最终还是害肺病,失业,吐血,最后死去.他想要公平,可旧社会不给他公平…….汪文宣不应当早死,也不应该遭受那么大的痛苦,可最终他还是惨痛的死去,当时那个社会,又有多少像汪文宣那样的人,又有比他生活还在底层的人,比他遭遇更惨的人.我诅咒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为他们喊屈叫冤…….新社会,改革开放的.今天,不断的科学进步与无比优越的的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征服了肺病,人们也不用为了躲避战争四处逃亡了,不用再谈虎色变了……巴金小说《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在读《寒夜》的时候,有种读巴金的《家》的感觉,从头到尾,给你一种阴郁,沉闷,压制的感觉了.除了小说你那浓浓的母爱和夫妻之间那不时感动的爱情,剩下的,确实只能是〝寒夜〞了——抗战胜利前——经济萧条——难以为生的寒夜.觉得主人公汪文宣,他母亲汪母,他妻子曾树生.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本来,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它的稳固性是最高的.但是,当其中一个角不牢固的话,这个三角形也就不稳固了.小说中汪母和妻曾树生的关系就是动了三角形的角——不稳固了.在读小说,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过后想想,是否是传统和进步小资产阶级.汪母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深爱自己的儿子,爱得有点入骨.她痛恶儿媳那种小资产阶级的作风,早出晚归,参加舞会,交男朋友,是深深的厌恶,巴不得她离开.而曾树生,她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经济上独立,甚至能支持难以维持的家,她追求浪漫,参加舞会,都不假.这注定了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可是她们也都是爱汪文宣的,因此她们的战斗往往为了汪文宣而达成和解.而主角汪文宣,所谓的〝大好人〞,事实上,确实是一个好人,在出版社一个小小的校对职员.无疑,这样的人生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悲剧,尤其是在困难的,人情稀薄的社会.这里没有多少同情,得了肺病被同事们疏远,甚至同事集体写信要他别去上班,怕传染给他们.除了钟老,和差不多唯一的好人钟老是唯一的朋友,可是两个人最后都双双病死.汪文宣给人的整个感觉就是软弱,缺乏鲜明的个性,事事谦让,没有心机.他夹在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之间是相当难做的,他爱他的母亲,同时也深爱他的妻子.在她们每次争吵的时候,他都在母亲面前替妻子说话,在妻子面前替母亲说话.到最后他重病在床,她们还争吵的时候,他深痛欲绝.最后曾树生离开这个家,随银行牵到了兰州,还有她的男朋友银行的陈经理,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但她还是每月都寄来信和给家里相信的费用.说明她对这个家,特别是汪文宣,还有在学校的儿子,还是有感情的.而那时汪文宣的肺病,也越来越重,只有母亲,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这个家里,已经没有了生气,没有了笑容,只有压抑和痛苦.到最后,汪文宣快死的时候,抗日战争胜利了.可是,这个家的苦难,并没有改变.套用某句话,就是,胜利是别人的,与〝我〞何干.等曾树生回来的时候,汪文宣已经死了,葬在哪里都不知道.汪母和自己的儿子也不知道搬哪里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冷.巴金小说《寒夜》的个人观后感。
巴金的《寒夜》之关于责任的论述
责任巴金的《寒夜》是一部沉思的文学,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其突出特色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汪文宣、汪母和曾树生。
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大学同学,两人同样有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但在社会现实及家庭矛盾的压力下,理想破灭了,留下来的只是悲剧。
其造成悲剧的原因除了当时动乱的社会以外,还有一部分,我认为是三个人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其中汪文宣最值得一提。
在这篇小说中,最应该批评的,我认为是汪文宣,这仅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冷酷的世道和艰辛的生活将他扭曲了一懦弱的人。
为了保住工作,他唯唯诺诺,给别人低头哈腰。
在家里,面对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他一直妥协、妥协、再妥协。
他被妻子称为“老好人”。
也正因他成了“老好人”,妻子才选择了离开。
作为丈夫,他没有给妻子一个稳定的生活,没有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儿子的学费与生活费反而要靠其妻子曾树生去赚。
汪母一直对曾树生有敌意,曾书生的新思想与汪母的封建旧思想之间,是根本无法同时存在的矛盾,两人因为不同的思想,长期以来必然产生许多的摩擦与矛盾。
他在这些摩擦与矛盾出现时,一直束手无策,或者说啊从来不想办法去缓和这种矛盾,一直以来都是眼睁睁看着母亲与妻子争吵,说服自己不去劝说的理由永远是“他们都是为我好,他们都是爱我的”。
曾树生后来因无法忍受曾母,离家出走,而汪文宣却听从母亲的话不去找自己的妻子。
我没有说我汪文宣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但他也绝对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应尽的基本责任,他不仅给不了曾树生一个稳定的生活,还让自己的妻子一直忍受他母亲的冷眼,让自己母亲挖苦、排斥妻子,自己却没有尝试想任何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自己的妻子一直忍受委屈,作为丈夫,他必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导致家庭破败。
所以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我们每一个人尤为重要。
责任是指分内应该做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辛勤的“园丁”要浇灌“祖国的花朵”,年轻的儿女要瞻仰年迈的父母,这都是一种责任。
我们每一人都应该对自己,对家庭,甚至对社会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寒夜》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年轻人在寒冷的冬夜里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偷窃的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让-克里斯托夫是一个贫穷的年轻人,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偷窃,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命运的不甘。
他在寒冷的冬夜里行走在街头,面对着寒冷的天气和饥饿的肚子,他不得不去偷窃来维持生计。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和贫困人民的艰辛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贫富差距巨大,贫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这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主人公让-克里斯托夫虽然偷窃,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命运的不甘。
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而是一个被社会所逼迫的受害者。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不幸,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人和坏人来划分,而是要去理解和关爱每一个人。
通过阅读《寒夜》,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多面性,让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些理解和关爱,让社会更加美好。
对巴金《寒夜》的简要论述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对巴金《寒夜》的简要论述张冠鹏 石家庄精英中学摘 要:巴金的《寒夜》相对于《家》等前期作品,不是一部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较为平常、朴素、更增添了一丝干净的文学气息,文章较多使用环境的渲染,以及天气的烘托,小说中多次提及“业的寒气”等内容,旨在表达作者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厌恶以及憎恨,并利用此方式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的夜里对光明以及温暖的强烈渴望的情感。
巴金在《寒夜》中重点描绘了小公务员汪文宣的日常生活,语言简实朴素,平易近人[1]。
《寒夜》的最大成就在于较为详尽细腻地通过一系列的文字表现出了小公务员汪文宣的屈辱生活和受尽屈辱的心理。
深刻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被侮辱以及被生活损害的病态灵魂,巴金笔下的小公务员的生活彰显了这个家庭最终“失败”的社会原因[2]。
本文拟从对《寒夜》的简介以及其中主要人物分析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寒夜》;简要论述;现实反映;社会原因[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60-011、对巴金《寒夜》的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民不聊生,战火冲天[3]。
主人公汪文宣和其妻子曾树生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学生,有办“家庭化、乡村化”学堂的理想大学毕业生,从相爱到结婚,但是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他们的理想失去了现实的基础,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从上海辗转到重庆,但是男主人公汪文宣的母亲思想保守,对儿子的自由恋爱表示深深的不满,并对树生经常辱骂,对其产生了很多的误解,鉴于当时的工人阶层薪资水平普遍较低,文宣的生活越发艰苦,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二人暗地里也时常备存一些零用钱暗存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后由于汪文宣身体每况愈下,无奈之下动用了这笔钱,但最终因无法医治,最终于抗战胜利之际病逝,曾树生也悲痛欲绝对生活充满了失望。
在一个寒夜,曾树生独自来到丈夫的墓前哭祭,悲痛欲绝,最终形单影只地消失在其冷的寒夜里。
巴金作品赏析——以《寒夜》为例
巴金作品赏析——以《寒夜》为例太阳没有偏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沐浴在温暖中,高大的建筑和渺小的地毯草都被它镀上了一层金黄。
他,却只有被寒气填充得满满当当的一室阴森,只有被冬的气息从脚底直冲心脏的一股寒冷,只有摇曳的烛光为家具陋室抹上的一层病黄。
李尧棠说: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中。
而他成了被理想抛弃的人,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代。
战争把整个社会的秩序打乱,把他和妻子从教育界拉了出来,把他们的生活变了个翻天覆地。
那是一段有理想却没有实现理想的路的年月,那是一段看得见阳光却感受不到温暖的故事,那是几个彷徨失措异常脆弱的人。
已经成家立业的男人,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却像黛玉出入于贾府,那样小心翼翼地活在每个日出日落间。
他要讨好上司,要讨好战时的社会制度,这些痛苦都只是暂时的,到了1945.8.15鬼子投降,就会结束。
两个他爱而又爱他的女人,却一直制造硝烟在他周围,没有和解的可能性,没有安静的空隙,一场未平一场又起的婆媳战争,似乎不会有停战的一天。
又是吵架,夫妻之间的感情,远远不及鸡毛蒜皮的事情分量重,他们又为了芝麻绿豆而吵得推翻桌子。
饭桌一受推力,震倒的不仅仅是桌子,而是整栋房子都震起来。
不说房子震动,就是整座城毁了,在战争年代也是家常便饭,一有风吹草动,老百姓就集体逃难。
这天逃难,老太太不在家里,做儿子的自然要去找回母亲一起避难。
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太太,中间隔着一条混乱的逃难人潮,妻子竟拉住丈夫说:“我们走罢,不要管她。
”拉扯一阵过后,妻子竟然竖起眼睛说:“那么好,你去接你那位宝贝母亲,我带着小宣走我们的路,以后你不要怪我。
”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的眼睛生成那样,而这样的一双眼睛竟然长在他最亲密的人的脸上,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
他不得不去找母亲,她坚持不等老太太要带着儿子走,就这样,一家四口在逃难中走散。
老太太爱儿子,也爱孙子,却不喜欢媳妇,她对媳妇的出走,没有可惜而是暗自高兴。
《寒夜》点评
《寒夜》点评《寒夜》是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47年。
这部作品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情节,深刻揭示了抗战时期小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的黑暗面。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寒夜》展现了巴金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洞察力。
他通过对小家庭内部矛盾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立体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同时,巴金还运用了心理描写、性格刻画、环境渲染等手法,使得小说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这些文学手法的运用,不仅展示了巴金作为作家的文学造诣,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寒夜》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通过对一个小家庭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如贫困、疾病、家庭矛盾等。
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仅存在于抗战时期的重庆,也普遍存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
因此,《寒夜》不仅是对抗战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整个中国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
这种揭示和批判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此外,《寒夜》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逻辑,他们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也有自私、懦弱的一面。
这种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作品更加真实而引人入胜。
同时,《寒夜》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如对于自由、爱情、家庭、社会等问题的探讨和反思。
总的来说,《寒夜》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对一个小家庭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值得文学爱好者阅读和欣赏,也值得每一个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问题的读者去深入阅读和思考。
浅析巴金《寒夜》
浅析巴金《寒夜》摘要:《寒夜》是巴金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1944年秋冬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的一两个小时,巴金开始了《寒夜》的写作。
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主角汪文宣、树生、汪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碰撞与摩擦,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悲剧中小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创作背景、汪文宣、曾树生、汪母创作背景《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写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即1944年冬天, 1946年12月31日,即抗战胜利的后一年完稿,以抗战胜利这个中华民族生存史上的伟大事件作为参照系。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
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
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
《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人物形象《寒夜》中三位主人公性格鲜明又复杂,作者生动刻画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
巴金的《寒夜》是一部沉思的文学,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其突出特色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汪文宣、汪母和曾树生。
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大学同学,两人同样有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但在社会现实及家庭矛盾的压力下,理想破灭了,留下来的只是悲剧。
其造成悲剧的原因除了当时动乱的社会以外,还有一部分,我认为是三个人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其中汪文宣最值得一提。
在这篇小说中,最应该批评的,我认为是汪文宣,这仅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冷酷的世道和艰辛的生活将他扭曲了一懦弱的人。
为了保住工作,他唯唯诺诺,给别人低头哈腰。
在家里,面对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他一直妥协、妥协、再妥协。
他被妻子称为“老好人”。
也正因他成了“老好人”,妻子才选择了离开。
作为丈夫,他没有给妻子一个稳定的生活,没有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儿子的学费与生活费反而要靠其妻子曾树生去赚。
汪母一直对曾树生有敌意,曾书生的新思想与汪母的封建旧思想之间,是根本无法同时存在的矛盾,两人因为不同的思想,长期以来必然产生许多的摩擦与矛盾。
他在这些摩擦与矛盾出现时,一直束手无策,或者说啊从来不想办法去缓和这种矛盾,一直以来都是眼睁睁看着母亲与妻子争吵,说服自己不去劝说的理由永远是“他们都是为我好,他们都是爱我的”。
曾树生后来因无法忍受曾母,离家出走,而汪文宣却听从母亲的话不去找自己的妻子。
我没有说我汪文宣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
人,但他也绝对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应尽的基本责任,他不仅给不了曾树生一个稳定的生活,还让自己的妻子一直忍受他母亲的冷眼,让自己母亲挖苦、排斥妻子,自己却没有尝试想任何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自己的妻子一直忍受委屈,作为丈夫,他必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导致家庭破败。
所以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我们每一个人尤为重要。
责任是指分内应该做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辛勤的“园丁”要浇灌“祖国的花朵”,年轻的儿女要瞻仰年迈的父母,这都是一种责任。
我们每一人都应该对自己,对家庭,甚至对社会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
责任不分大小,不分轻重。
梁启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负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注定了我们要承担的,不可推卸的某种责任”,英国王王子查理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那就是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责任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
尽我们应尽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好的体现与提升。
汪文宣不仅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也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
汪母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下等老妈子”,为他们做饭,洗衣服,后来还通过给别人洗衣服来赚钱,这多少让人有些心酸。
我并不反感汪文宣,但作为一个儿子和丈夫,他的确是做的很不称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之,匹夫有责”。
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便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至少我们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