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_赵传霞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教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教学方法科学观察是获取知识、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科学观察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呢?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去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新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如“会变色的水”,先准备一杯无色的水,然后加入某种试剂,水瞬间变成了红色,这种神奇的变化会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观察和探究的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家通过仔细观察取得重大发现的故事,如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树立他们观察的信心。
二、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观察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观察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发芽、长出叶子、开花结果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的形态和颜色有哪些变化。
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在观察时就会更加专注,不会被无关的事物所干扰。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授观察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不足,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观察。
因此,教师需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进行观察。
例如,观察一朵花时,先观察花的整体形态,然后按照花瓣、花蕊、花萼的顺序逐一观察。
2、比较观察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子,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差异。
3、长期观察法对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生明显变化的事物,如植物的生长、月亮的阴晴圆缺等,要引导学生进行长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形, 使他们初步感 知到由于图形 每份大小不一样 , 以 所 不能直接相加 。但是 , 这仅仅是很初 步的认识 , 还必须 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 弄懂不能直接相加 的原因和怎样
才能相加 。启发学生联想 同分母分数 的加法 , 用求最小 公倍数 的方法求出公分母等 , 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
观 察 是 指 人 对 周 围事 物 或 现 象 进 行 全 面 、深 人 的
三 、 会观 察 的方 法 与技 能 教
察看 , 按照事物或现象 的本来 面 目, 研究 和确定 它们的 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 。 在整个 观察过程 中 ,言语 的表述把观察引 向一定 的对 象, 并指导着观察活动 的进行 , 了使小学 生在获 得足 为 够 的感性知识上来学 习和掌握理性知识 ,就必须很好 地组织他们进行观察 。如何让小学生有计划 、 有意识地 进行观察 , 培养他们 的观察力 , 是我们教师在教学 中经 常面临 的问题 。文中我从 五个 方面谈谈 平时教学 中的 些做法 。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 的观察兴趣 , 就 能主动持久地去观察 。因此 ,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感知材 料时 , 教师要设法提供那些 能激起学生 的兴趣 , 增强学 生对 观察对象产生情感 的材料 。教学 中要充分 采用新 颖 活动 的教具 、 画片 、 幻灯 片 、 多媒体等直 观教学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如果让学生一边实验 , 一边观察 , 启 发学 生对观察对象 多问一些 “ 为什 么” 这样学 生通过 , 观察 既能发现 问题 , 又能解决 这些问题 , 那么 , 学生观 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
一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能区分主次 , 有时 只抓住次要 的东西而放弃 了主要的东西 , 这是小学生观察时的主要 缺点 。因此 , 单单 明确 观察 的 目的任务还不够 , 还必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小学生认识世界和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观察能力,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1. 提供多样化的观察对象:为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观察对象。
例如,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天空、水流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人物、场景等。
通过观察不同的对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2. 引导注意力集中:引导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
鼓励他们用心观察,注意事物的外貌、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细节。
通过训练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观察专注力。
3. 提问和探究:鼓励小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引导他们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原因和规律。
通过提问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4. 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小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例如,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
让他们亲身体验观察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5. 使用辅助工具:鼓励小学生使用合适的辅助工具。
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微小或远处的对象,提高观察效果和体验。
6. 进行比较和分类:教导小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的观察。
让他们观察多个对象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归纳。
通过比较和分类,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7. 引导绘画和描写:引导小学生通过绘画和描写来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
让他们用画笔或文字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细节。
通过绘画和描写,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细致性。
8. 鼓励记录和反思:鼓励小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
让他们用文字、图画或摄影等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事物。
并鼓励他们反思观察过程和发现的规律。
9. 进行观察游戏:组织小学生进行观察游戏。
例如,找出不同之处、寻找隐藏的物体等。
通过观察游戏,增加观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0. 提供反馈与指导:为小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关注他们的观察进展,给予具体而建设性的评价和建议。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未来科学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观察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科学观察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我们需要创设一个适合观察的环境。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观察角,摆放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科学实验。
此外,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组织户外科学观察活动,如观察植物、观察昆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观察的乐趣。
二、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需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讲述科学故事、展示有趣的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答案。
在科学课堂上,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观察和讨论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需要引导他们进行细致观察。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大小等特征,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同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些有针对性的观察任务,如观察某个实验现象的变化规律,或者观察某个生物的行为特点,通过实际的观察让学生提高观察的细致性。
四、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科学观察不仅需要学生用眼睛观察,还需要他们进行记录。
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有助于他们整理和加深对所观察现象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画、文字、表格等形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在实验课上,可以要求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包括观察时间、观察结果以及自己的思考等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整理和展示观察数据。
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观察的过程,并从实验中摸索出科学规律。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立假设,并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如何让他们学会细致观察和发现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如何让他们学会细致观察和发现观察力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关键一环,它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和解决难题。
同时,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学会细致观察和发现,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建立观察的环境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提供各种观察的机会和资源,如生动的教学器材、丰富多彩的实物样本、各类资料和图片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创设观察的场景,将观察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呈现给学生。
二、启发式提问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启发式提问。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激发他们的观察热情。
例如,在生物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观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昆虫的颜色会有差异,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思维。
三、开展观察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基础,但光有理论远远不够。
为了让学生习得观察的技能,需要开展观察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实地考察、科技创新比赛等实际操作项目,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的过程中。
例如,组织学生前往自然公园进行植物观察,或者组织学生利用科技设备进行昆虫观察,这样能够让他们亲身感受观察的乐趣和重要性。
四、培养观察细节观察细节是观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细节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绘制观察图、制作观察报告等方式,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的细节并进行记录。
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鼓励学生注意周围的细节,如观察花草的变化、观察树叶的形状等,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通过启发式提问、观察实践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只有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和发现,他们才能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并为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础。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作者:韩朝端赵美容在我们身边产生的任何现象、任何事物都需要我们去理解、表达,要做到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先学会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人们认识各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
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基本途径。
对于成现在学生面前的各种美好事物,往往需要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力。
而观察力的培养有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首要任务,针对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现实情况,就引起了我的反思,我认为,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进行观察“兴趣是每个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它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迅速到达成功的彼岸。
然而,兴趣的培养就成了尤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了观察的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将显得轻松而愉快,同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感兴趣。
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呢?达尔文这样说:“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兴趣是直观重要的。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培养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进行激发,引诱,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从心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再将这种好奇心带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不断的使学生产生较浓厚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渴望学习的兴趣。
我记得,我在进行的作文教学《普通的枫叶》一课的时候,在开始上课之前,我首先利用投影仪,将自己准备的一组枫叶图片陆续展示出来,从枫叶的嫩绿、碧绿……就是这样一小段图片,就足够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随即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时,我便迅速的抓住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将学生顺利的引入到了主题中去了,当我把需要向学生讲解的内容都向学生说完了之后,学生才回过头来,明白了这堂课所需要弄明白主要内容,需要他们掌握的各种资料,基本都已经掌握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字、词、句、句、段、篇学习的重要前提。
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触发写作动机。
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明确观察对象,选择合理的观察顺序,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而且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与技巧的观察过程,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一、选择新颖对象,激发观察兴趣所谓新颖对象指的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值得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高,只要老师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可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时候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新颖问题,引导学生走进问题,并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只有对观察对象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和动机,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认真观察荷花池的美景,并要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最美的部分用笔记录下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认真观察荷花池的美景,并在课堂上交流和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荷花池的景色图,并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荷花长在哪里?你们觉得荷花美不美?你们在哪些部分看到了荷花的与众不同?”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观察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荷花》这一课的生字、生词。
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传授观察方法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是随意性的,他们在观察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往往是为了观察而观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画杨桃》这一篇课文可以发现课文中老师的一句话:“对同一幅画看十遍跟别人看十遍是不一样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指人对于外界事物的细致、仔细的注意(观察)能力,是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一、提供多样化的观察素材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观察素材,如图片、实物、视频等。
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素材,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所见所闻,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并回答相关问题,激发他们对观察的兴趣。
二、开展观察游戏和活动观察游戏和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观察的专注度。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观察活动,让他们观察和描述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树木、花草、昆虫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观察并积极思考。
三、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的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画或一段视频,引导他们观察其中的细节,并记录下来。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细节的敏感度,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四、提供观察反馈和引导在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提供观察反馈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观察作品进行评价和提醒,帮助他们发现观察中的不足,并给予进一步的引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加强他们对观察的自信和兴趣。
五、与实际生活结合将观察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小学生观察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观察中学习知识。
例如,在社区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交通工具等,从中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观察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教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力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讲述生动的科学故事或者展示新奇的科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图片或视频,如种子发芽、幼苗成长、开花结果等,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奇妙变化,从而激发他们亲自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二、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观察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己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盲目无序,提高观察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观察昆虫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本次观察的目的是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更加专注地进行观察,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记录和思考观察到的现象。
三、提供适当的观察指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观察。
因此,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有条理,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等。
比如,在观察水果时,让学生看一看水果的颜色、形状,摸一摸水果的表皮,闻一闻水果的气味,尝一尝水果的味道,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水果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成绩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这两项技能。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需要用到的重要技能。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有效方法:1. 培养对细节的关注:教师可以将一些图片、物体展示给学生,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出细节。
可以逐渐增加细节的复杂程度,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观察力。
2. 观察比较: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相似特征但又有一些差异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游戏式观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观察。
例如,教师可以放一段视频后,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视频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游戏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除了观察力,小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需要得到培养。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1. 鼓励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2. 给予实践机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例如,在学习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物理规律。
3. 合作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想法。
综上所述,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我们需要通过培养对细节的关注、观察比较、游戏式观察等方式来提高观察力,同时通过鼓励提出问题、给予实践机会、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这些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而且需要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个人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的重要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观察力既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
下面我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供多样的观察对象和材料小学生的观察力需要通过经验积累和实践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对象和材料。
比如在自然课上,可以带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变化、动物生长等;在美术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种画作中的细节和色彩运用等。
通过接触不同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二、注重培养细致入微的习惯观察力的训练离不开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书稿中的错别字、地图上的标记、图片中的差异等。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环境,比如观察行人的衣着和行为、景区的建筑和特色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观察力需要结合思辩能力来发挥作用。
在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材料,让他们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思辩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开展观察力训练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培养观察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观察力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让他们观察真实的展品和生物;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观察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育家、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
通过提供多样的观察对象和材料、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习惯、注重培养思辩能力以及开展观察力训练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观察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地感知、辨别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小学生往往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直接观察、触摸和操作数学对象。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二、设计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找规律”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观察并发现数学规律。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物体的形状、数量、比例等,并让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四、教授观察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观察方法和技巧,如顺序观察、对比观察、整体观察等。
通过教授这些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观察事物,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如进行数学实验、制作数学模型等。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和理解数学知识。
六、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肯定他们的观察成果,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观察方向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通过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设计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教授观察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以及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
一、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目的不明确,观察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
例如,在教《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让他们注意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等特征,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给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方法对于观察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
例如,比较观察法、顺序观察法、重点观察法等。
比较观察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点来提高观察能力;顺序观察法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重点观察法可以让学生抓住事物的重点特征进行观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从而增强观察的效果。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观察习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评价与反馈,激发观察动力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观察方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观察力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语文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配有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好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图中的细节,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草船、箭矢、人物表情等细节,从而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写作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观察对象的特点。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利用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阅读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鼓励他们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细节。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细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四、教授观察方法和技巧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还需要教授他们一些观察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何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观察对象等。
通过教授这些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观察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在家中或外出时观察某个事物或场景,并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观察力培养融入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如何在小学四年级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在小学四年级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观察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和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对他们的学习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四年级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提供多样化的观察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准备多样化的观察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图片、实验器材或者是自然物品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详细观察这些材料的细节,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细致程度。
例如,在教授植物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记录下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会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开展观察实验活动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例如,在物理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磁铁吸附不同物品,让学生观察物品被吸附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记录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倡导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也是培养观察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他们观察并观察之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根部并提出有关根部生长的问题。
这样的讨论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主动观察的习惯。
四、开展观察游戏和活动观察游戏和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有趣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观察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观察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景物,记录下来并进行分享。
这样的活动将触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总结起来,在小学四年级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观察材料,开展观察实验活动,倡导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开展观察游戏和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窗外的景物、教室里的物品等,鼓励学生细致地描述观察到的细节。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组织观察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活动,如让学生观察一朵花的变化过程,或是观察一只小动物的习性等。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细节,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利用多媒体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5. 开展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学习欣赏他人的观察力,并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可以采用以上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观察力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观察。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你们觉得今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发现校园里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树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其次,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性的教学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的调查,让他们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建筑、动物等,并记录下来。
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去观察、感受、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描述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观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从而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最后,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性的写作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写作,比如“我的家乡”、“我最喜欢的植物”等。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需要老师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观察性的教学活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观察性的写作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知世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个人的感知和洞察力,是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题和观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诗歌中的描写细节,比如诗人描绘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另外,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古文中的词语用法、句子结构等,帮助他们理解古文的含义。
通过这些观察活动,学生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其次,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户外实践活动,比如郊游、野外观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自然的美丽和奥秘。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植物的不同形态、昆虫的生活习性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艺术欣赏活动,比如参观美术馆、音乐会等,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观察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最后,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比如,在家里的花园里,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帮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
又如,在看电视或电影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分析剧情、人物性格等,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手工制作或实践活动,比如拼图、手工制作等,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的机会和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个人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它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
一、注重环境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培养需要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来实现。
为了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学校应该创建一个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观察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颜色、形状、大小等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接触和观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二、培养细节观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注重细节观察。
在小学阶段,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营造细节观察的环境。
比如,家长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对细节提出问题。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细节的游戏,例如观察一张图片几分钟后,关上让学生回答关于图片内容的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细节观察的比赛,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性和乐趣性。
三、开启感官训练感官是观察力的基础,因此开启感官训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进行感官训练。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通过触摸、闻味、听声、尝味等感官活动来观察周围的世界。
此外,可以用盲人触摸图案、闻味辨物、音乐辨别等游戏形式来开展感官训练,让孩子的感官更敏锐,观察能力更加敏感。
四、培养注意力和专注力注意力和专注力是培养观察力的关键因素。
孩子在小学阶段往往容易分心和冲动,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注意力训练活动,例如耳力测试、目力测试等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展示吸引人的实验、进行互动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此外,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并进行相应的培养,例如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提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等等。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需要注重环境培养、细节观察、感官训练和专注力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极为重要。
良好的观察力能够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
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教育中一项非常关键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
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1. 创造丰富多样的观察环境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观察力,我们首先需要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观察
环境。
可以准备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物品,如植物、昆虫、动物模
型等,让他们观察这些物品并记录下他们所发现的细节。
还可以引导
他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象,如不同季节的变化、天气、人群等,鼓
励他们发现并描述细节。
2. 给予适当的观察任务和挑战
通过给予小学生一些观察任务和挑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要求他们观察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者出示一些物体,让他
们用观察后所得出的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
炼他们的观察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归纳能力。
3. 游戏与游乐设施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
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言语的表述把观察引向一定的对象,并指导着观察活动的进行,为了使小学生在获得足够的感性知识上来学习和掌握理性知识,就必须很好地组织他们进行观察。
如何让小学生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的问题。
文中我从五个方面谈谈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就能主动持久地去观察。
因此,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感知材料时,教师要设法提供那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观察对象产生情感的材料。
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新颖活动的教具、画片、幻灯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观察,启发学生对观察对象多问一些“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学生观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二、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而知觉的选择性和有意性受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任务所制约。
因此,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指向所需要观察的对象,这样才能较深入地进行观察,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第一组图形,使学生知道可以把一个物体、一条线段、一个计量单位看作单位“1”,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再观察第二组图形,使学生知道也可以把“4个苹果”“6面红旗”当成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使学生懂得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条线段、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在观察中,教师特别强调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等份。
为了强化“平均分”,在学生观察分析二组图形后,我还补充了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观察分析,紧接着引导学生抽象出两组图形中的单位“1”、“平均分”等本质属性,而舍弃单位“1”所代表的实物、图形或一些物体表示的整体等非本质属性,进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教会观察的方法与技能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能区分主次,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这是小学生观察时的主要缺点。
因此,单单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还不够,还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与技能,才能进行富有成效的观察。
(1)掌握基础知识,对于要观察的对象,事先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这样在观察中才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把握事物的特点,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计算4×9×25时,学生不仅要有四则计算顺序的知识,而且要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知识,才能通过观察很快地口算出来。
(2)有步骤有顺序地观察,这样才能有条理的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物,提高观察能力和观察效果。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出示教材中一组算式:6÷3=2;60÷30=2;600÷300=2;6000÷3000=2先让学生观察什么在变?什么不变?使学生有个大体的了解。
再让学生观察各个数是怎样变化的?最后通过讨论得出“商不变的性质”。
(3)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于小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无意性、情绪化很明显,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笼统的,不精确的,常常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问题的本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观察事物的个性,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4)边观察边思考,思维源于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
对观察得来的材料,如果不经思考,唤起联想,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是不能从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进入到它们的内部联系的。
因而,观察必须与思维相结合。
只有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才能真正掌握教材,理解知识。
例如,教学异分母加减法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表示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的图形,使他们初步感知到由于图形每份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相加。
但是,这仅仅是很初步的认识,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弄懂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和怎样才能相加。
启发学生联想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出公分母等,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法。
这样,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运用直接和间接联想、推理,不仅能较透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而且加深了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真正起到了联想旧知,深化新知的作用。
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教育和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赵传霞
(江苏省扬州美琪学校,江苏扬州225009)
【教法研究】
摘要:如何让小学生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的问题。
文中我从五个方面谈谈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力;知觉的特殊形式;做法
物,做观察的有心人,克服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不良习惯,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观察。
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顺利地掌握知识。
例如,学生平时对各种形体的关系如果视而不见,经验贫乏,缺乏感性材料,学习几何就感到困难。
其实,只要平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只观察墙、桌椅等与地面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观察室内不同角度摆设的家俱的面、棱与墙之间的关系,观
察楼房居室的顶、
桌面与墙之间的不同关系,学生就很容易认识垂直的本质了。
五、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应体现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平时布置作业时,更应有意识布置一些能够启
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的作业。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
布置作业时,应把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作业时注意观察,哪些要乘三分之一,哪些不要。
长期坚持,学生的观察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掌握观察的方法,在观察过程中留心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将观察到的东西如实地记下来,整理成资料,这样坚持下去,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一是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保证认知过程的顺利完成,是对新知识的执行者和操作者,而非智力因素(如注意、
情感、情绪、意志等)虽不直接介入学习,但它以动机为核心,调节着学习活动的进行,保证学习活动的发生和持续。
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
应首先着眼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然后在非智力因素的牵引下,启动学生的智力活动。
具体到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的设计,首先要着眼于学生的
“情感”和“兴趣”,进而去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实现“协助个人靠自己的力量来创造自己的
特殊性”[1]
的理想境界。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梁启超说,感情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2]。
教
师若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就能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音乐激情。
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的感染力是强烈的,导入新课时,或利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突出文章的主旋律;或利用音乐使学生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授《孔乙己》时,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凄婉的乐曲会使同学们的神情立刻严肃起来,仿佛置身于
那冷酷凄惨的世界。
教授《春》时,可播放瓦格尔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瓦格尔纳的音乐中,学生仿佛置身春天的原野之上。
讲授
《听潮》时,可播放古筝曲《战台风》,在激昂的音乐中,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去体会、想象潮水的汹涌。
讲授《送元二使安西》时,播放古曲
《阳关三叠》,在凄婉的音乐中,学生自能体会送别诗的意境;以景动情。
文学作品多以意境取胜,多靠意境打动读者。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其他绘画技术,制作与课文意境相近的画面或图画,创设和渲染某种特定的教学气氛,感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很快沉浸于课文的意境之中。
讲授《雨霖铃》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以黑白两种冷色为主色调的“朋友送别图”,画面仅有一水、一柳、一人,背景扩大,水天一色,暮色迷蒙,营造了一种和柳词意境相同的凄清冷落气氛。
再加上用低沉苍凉的语调来叙述词的内容,学生的整个身心很快融入了柳词的意境之中。
教材中的课文多表现积极向上、
热烈奔放的情感,像柳词那样感情基调低沉的作品不多。
但由于这些作品表达的情感与学生有一定距离,教师更应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精心设计,巧于激情,迅速使学生的情感融入作品意境之中。
为学生鼓起远航的风帆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李屹立
(河南省安阳市外国语学校,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受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学生在学习新知的时候需要教师精心设置学习情景,精巧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向新知的学习和探索。
情感的唤醒和激发,兴趣的调动和培育,原有的知识和曾经的体验在教师导入新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教师的课堂导入,应首先着眼于学生的情感、兴趣、体验等非智力因素,进而启动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轻松进入新的学习情景。
关键词:情感;体验;兴趣;导入
【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