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标准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主要根据建筑的重要性、使用功能和场地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

具体的抗震设防类别如下:
特殊设防类(甲类):这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包括中央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国际电信楼、国际海缆登陆站、国际卫星地球站、中央级的电信枢纽(含卫星地球站)等。

对于这些建筑,必须进行特殊设防。

重点设防类(乙类):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例如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等)的建筑,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等。

对于这些建筑,需要提高设防标准。

标准设防类(丙类):这类建筑应属于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对于这些建筑,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防。

适度设防类(丁类):这类建筑应属于应用人员稀少、震损不造成次生灾害,在特定条件下允许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在具体的抗震设防过程中,通常会通过三个环节来满足要求: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房屋建筑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结构抗震设计采用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结构抗震设计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建筑抗震标准

建筑抗震标准

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制定本标准。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现有建筑,在遭受预估的第一级水准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预估的第二级水准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预估的第三级水准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说明】GB 50023-95标准是在1977年唐山大地震后发布的77版鉴定标准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针对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建筑,在震前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要求编制的。

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考虑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和需要加固工程量很大的具体情况,鉴定和加固的设防目标略低于GBJ 11-89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从设计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的角度,在全国范围内平均,30、40、50年地震作用的相对比例大致是0.75、0.88和1.00;抗震构造综合影响系数的相对比例,6度为0.76、0.90、1.0,7度为0.71、0.87、1.0,8度为0.63、0.84、1.0,9度为0.57、0.81、1.0。

据此,考虑到95鉴定标准的抗力调整系数取0.85,89设计规范系列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比01规范约减少10%且材料强度大致为01规范系列的1.05~1.15,于是可以认为:95鉴定标准、89设计规范和01设计规范大体上分别在设计使用年限30年、40年和50年具有相同的抗震安全概率。

震害经验也表明,按照77版鉴定标准进行鉴定加固的房屋,在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的多次地震中,如1981年邢台M6级地震、1981年道孚M6.9级地震、1985年自贡M4.8级地震、1989年澜沧耿马M7.6级地震、1996年丽江M7级地震,均经受了考验。

2008年汶川地震中,除震中区外,不仅严格按89规范、01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房屋没有倒塌,经加固的房屋也没有倒塌,再一次证明按照95系列鉴定标准执行对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是有效的。

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建筑设计中抗震要求的标准。

该标准对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规定,旨在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1. 背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往往是灾难性的。

因此,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抗震性能,以提高其在地震灾害中的抵御能力。

2. 主要内容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2.1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规范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构件的抗震性能、地基基础的稳定性等方面。

2.2 设计地震动参数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区、设防烈度下所需考虑的地震动参数,以确定设计地震力。

2.3 结构设计要求规范对建筑结构的构造形式、材料选用、连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稳定性。

2.4 设计验算方法规范中包含了建筑抗震设计的验算方法,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稳定性能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2.5 抗震设防要求规范对建筑物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设防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布置、抗震加固、减震控制等。

3. 重要意义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颁布实施,对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该规范,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出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物,为防止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保障。

结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GB50011-2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布,将对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抗震标准

建筑抗震标准

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制定本标准。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现有建筑,在遭受预估的第一级水准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预估的第二级水准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预估的第三级水准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说明】GB 50023-95标准是在1977年唐山大地震后发布的77版鉴定标准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针对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建筑,在震前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要求编制的。

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考虑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和需要加固工程量很大的具体情况,鉴定和加固的设防目标略低于GBJ 11-89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从设计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的角度,在全国范围内平均,30、40、50年地震作用的相对比例大致是0.75、0.88和 1.00;抗震构造综合影响系数的相对比例,6度为0.76、0.90、1.0,7度为0.71、0.87、1.0,8度为0.63、0.84、1.0,9度为0.57、0.81、1.0。

据此,考虑到95鉴定标准的抗力调整系数取0.85,89设计规范系列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比01规范约减少10%且材料强度大致为01规范系列的1.05~1.15,于是可以认为:95鉴定标准、89设计规范和01设计规范大体上分别在设计使用年限30年、40年和50年具有相同的抗震安全概率。

震害经验也表明,按照77版鉴定标准进行鉴定加固的房屋,在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的多次地震中,如1981年邢台M6级地震、1981年道孚M6.9级地震、1985年自贡M4.8级地震、1989年澜沧耿马M7.6级地震、1996年丽江M7级地震,均经受了考验。

2008年汶川地震中,除震中区外,不仅严格按89规范、01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房屋没有倒塌,经加固的房屋也没有倒塌,再一次证明按照95系列鉴定标准执行对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是有效的。

中国建筑物抗震标准

中国建筑物抗震标准

中国建筑物抗震标准抗震设计是针对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所受到的地震力进行设计,以减小损失,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中国,随着地震频发,建筑物抗震标准也逐渐得到强化和完善。

本文将对中国建筑物抗震标准进行介绍。

1.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中国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质量标准、地震动力学参数、结构设计基本要求等。

其中,抗震设计要根据当地地震活动的频度、地震波特性等参数来确定结构的抗震强度,并使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延性,即材料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能够消耗地震作用的能量,从而减小损失。

2. 抗震设计标准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为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标准。

该标准包括了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具体规定了建筑物各部位的抗震设计要求,如结构体系、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等。

此外,GB50011-2010还规定了抗震设计的验算方法和设计工作的内容和程序等。

3. 抗震设计等级根据GB50011-2010,建筑物按照不同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为不同的抗震设计等级,包括一般性建筑、重要性建筑、特别重要性建筑等级。

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在抗震设计上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可靠。

4. 抗震设计参数抗震设计的参数是指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力学参数,如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结构体系等。

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也不同,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确定适当的地震烈度,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

5. 抗震设防措施除了满足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抗震设防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比如加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设置减震装置、选用柔性连接件等方法,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结语中国建筑物抗震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强化,为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建筑行业和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对抗震设计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实施,提高全社会对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标准

建筑抗震标准

建筑抗震标准简介建筑抗震标准是指为了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有效地承受和分散地震的力量,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一、地震背景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是当地球上的岩石发生剧烈振动时产生的。

地震的发生会导致地面的震动传播,对建筑物和其他结构造成破坏。

地震的威力可以通过地震烈度和地震矩震级来衡量,因此,建筑抗震标准需要考虑地震的强度和频率。

二、地震设计概念1. 设计基准建筑抗震设计需要依据地震参数,包括最大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等,以及结构工程的性质,如用途、高度等。

设计基准是确定设计参数的依据,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耐震性能。

2. 性能目标建筑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是根据不同等级的建筑物所要求的抗震性能,例如一般建筑物、重要建筑物和特殊建筑物。

性能目标可以通过结构的刚度、强度和位移来衡量,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三、建筑抗震设计原则1. 结构设计原则建筑抗震设计的结构原则是通过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并在结构细节设计中采取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增加梁柱节点的刚性和强度,设置适当的剪力墙等。

2. 材料选择原则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是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原则包括使用高强度和高韧性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材料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3. 设计质量原则建筑抗震设计需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需要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并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此外,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建筑抗震规范1. 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用于指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包括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结构形式的选择、结构材料的使用等内容。

此外,结构设计规范还包括抗震设防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等具体规定。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物的
结构形式等因素,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我国的抗震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五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一级抗震设防标准适用于抗震烈度为八度及以上地区的重要建
筑物,如政府建筑、医院、学校、文化设施等。

该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基本完好,且安全逃生通道完好无损。

二级抗震设防标准适用于抗震烈度为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如高层住宅、大型商业建筑等。

该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基本完好,但允许一定程度的结构破坏。

三级抗震设防标准适用于抗震烈度为六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如中等高层住宅、工厂厂房等。

该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相对完好,但允许一定程度的非结构性破坏。

四级抗震设防标准适用于抗震烈度为五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如小高层住宅、轻型工厂等。

该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基本完好,但允许一定程度的非结构性破坏和一定程度的结构破坏。

五级抗震设防标准适用于抗震烈度为四度及以下地区的建筑物,如平房、棚户区房屋等。

该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基本完好,但允许一定程度的非结构性破坏和重大的结构破坏。

总的来说,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而制定的,各级别的标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要求,建筑设计时应按
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建筑抗震标准

建筑抗震标准

建筑抗震标准
建筑抗震标准根据建筑物的地震烈度、设防烈度和抗震性能等因素确定,具体如下:
1、抗震等级:根据地震烈度和受震区域确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等级,四级为最低等级,决定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耐受能力和安全性能。

2、设计抗震烈度:根据地震烈度分区图和抗震设计规范确定,表示建筑物应能承受的最大地震烈度。

3、结构抗震性能:包括刚度、强度和耗能能力等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4、抗震加固标准:针对已建成的建筑物,抗震鉴定可能会提出加固要求,加固标准包括加固方式、加固部位、材料选用、施工要求等。

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严重地震可对建筑物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制定和实施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

二、基础概念1. 设防性能等级设防性能等级是根据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候所能承受的变形和破坏程度来划分的。

常见的等级有:A级、B级、C级和D级。

A级代表最高的抗震性能,D级代表最低的抗震性能。

2. 设防目标设防目标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分别制定不同的设防要求。

目标主要包括人员安全、防止楼房倒塌、限制修复成本等。

三、设防分类标准根据地震破坏机理和实际工程经验,建筑物抗震设防可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普通住宅建筑普通住宅建筑是指用于居住的建筑物,例如独立住宅、公寓楼等。

由于这类建筑物往往不具备高度、大跨度等特点,设防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可以采用B级设防性能等级。

2. 商业办公建筑商业办公建筑主要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等。

这类建筑物往往具备较大的高度和跨度,且人员流动频繁。

为了保护人员安全和防止损失,建议采用A级设防性能等级。

3. 工业厂房工业厂房一般用于生产和储存物品,例如工厂、仓库等。

由于这类建筑物往往存在较大的负载和高度、大跨度等特点,设防要求较高。

建议采用C级设防性能等级。

4. 特殊建筑特殊建筑主要包括医院、学校、地下建筑等。

这类建筑物往往具备特殊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对地震的抗性要求特别高。

建议采用A级或B级设防性能等级。

四、设防设计考虑因素在制定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波在地面传播时的能量释放程度。

不同地区地震烈度不同,因此设防标准应根据实际地震烈度来确定。

2. 地基条件地基条件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软弱地基的建筑物易于受到地震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 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对地震波的响应特性不同。

抗震 标准

抗震 标准

抗震标准是指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能保持稳定、不易倒塌,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规定。

抗震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是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具体要求,包括结构的体系、材料选用、构件尺寸、连接方式等。

抗震设计规范应根据地区的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制定。

2. 抗震性能评价标准:抗震性能评价标准是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结构变形、结构动力特性、构件损伤等方面。

根据抗震性能评价标准,建筑物可分为若干抗震性能等级,以满足不同抗震设防要求。

3. 抗震材料标准:抗震材料标准是对建筑材料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要求,包括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方面。

抗震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耐候性和耐腐蚀性,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后能迅速恢复正常使用。

4. 抗震施工质量标准:抗震施工质量标准是对建筑物抗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包括施工工艺、验收标准、工程质量保证等方面。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抗震施工质量标准进行,以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实现。

5. 抗震加固标准:抗震加固标准是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时的技术要求。

抗震加固应根据建筑物的现状、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和使用要求进行,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我国,抗震标准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这些标准依据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物重要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制定,旨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这事儿。

你说这房子啊,就跟人一样,也得有个强壮程度不是?这抗震等级就是衡量房子强壮与否的标准啦!想象一下,要是地震来了,就像一个大力士在晃悠大地,那些抗震等级低的房子可能就摇摇晃晃,甚至“哗啦”一下就倒了。

而抗震等级高的房子呢,就像个稳稳当当的大力士,任你怎么晃,它都能站得住脚。

这抗震等级划分啊,可细致着呢!就好比给房子打分一样。

一级呢,就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比较脆弱,遇到稍微厉害点的地震可能就有点扛不住啦。

二级呢,就像个青少年,稍微强壮了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三级就更厉害啦,像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能应对不少地震的冲击呢。

四级、五级那就更牛了,简直就是房子里的“超级英雄”!咱平时住的房子,一般都得有个合适的抗震等级呀。

你想啊,如果住在一个抗震等级很低的房子里,那不是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来个地震就把家给毁了。

所以啊,这建房子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得按照标准来,该几级就几级,可不能偷工减料。

你说要是那些开发商为了省钱,把抗震等级给降低了,那不是坑人吗?到时候地震来了,房子倒了,那可咋办呀!咱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买个房子,不就是为了有个安稳的家嘛。

所以啊,这抗震等级可太重要啦,就跟咱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咱国家对这方面可是很重视的哦,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呢。

这就好比给房子上了一道保险,让咱住得安心、放心。

而且啊,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建筑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啦,能造出更抗震的房子呢。

你再想想,要是所有的房子都能有很高的抗震等级,那地震来了咱也不用那么害怕啦。

就算有晃动,咱也能在房子里安安全全的。

这多好啊!所以啊,朋友们,咱以后买房的时候可得多长个心眼,问问这房子的抗震等级是多少。

别光看房子漂不漂亮,还得看它结不结实呀!这可是关乎咱生命安全的大事呢。

别嫌我啰嗦,这真的很重要!咱得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不是吗?总之,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可不是闹着玩的,咱得重视起来!让我们的家都能像坚固的堡垒一样,抵御地震的冲击!。

建筑抗震等级怎么划分标准

建筑抗震等级怎么划分标准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抗震等级划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

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地震烈度、设计基准地震加速度、结构体系、地基条件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介绍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内容。

1. 地震烈度建筑抗震等级首先要考虑的是地震烈度,根据地震烈度的不同,地震的危害程度也会有所差别。

常见的地震烈度分为I到VIII度,依次代表地震强度从弱到强的不同级别。

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将作为抗震设计的基础指标。

2. 设计基准地震加速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和地震活动性,地震设计规范会规定相应的设计基准地震加速度,即以一定概率在一定时间内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最大加速度值。

根据设计基准地震加速度的大小,可以划分建筑的抗震等级。

3. 结构体系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是决定其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因此也会在抗震等级划分中得到考虑。

4. 地基条件地基条件是指建筑物的基础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中也将考虑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基情况。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要素,建筑抗震等级可以分为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示值、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值等不同级别,以确保建筑物在遭受地震作用时能够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减少损害和风险。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涉及地震烈度、设计基准地震加速度、结构体系、地基条件等多个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2020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2020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2020一、引言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所能承受的破坏程度的分类,旨在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二、抗震等级划分标准1. 一级抗震等级一级抗震等级是对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所承受的最大水平地震作用力的性能等级,这种建筑物应具备抵御强烈地震破坏的能力,一般适用于政府重要机构、重要生命线设施、医院等重要建筑。

2. 二级抗震等级二级抗震等级是对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所承受的较强地震作用力的性能等级,这类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抗震破坏能力,适用于工业厂房、学校、大型商场等。

3. 三级抗震等级三级抗震等级是对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所承受的中等地震作用力的性能等级,这类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韧性和破坏回复能力,适用于一般住宅、办公楼等。

4. 四级抗震等级四级抗震等级是对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所承受的较小地震作用力的性能等级,这种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抗震性和减震能力,适用于一般住宅、小型商业建筑等。

三、抗震设计原则1.结构合理性: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力学原理,结构布局合理,受力路径通畅。

2.抗震刚度:结构设计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以抵御地震力的水平作用。

3.能量耗散:结构需要考虑能量耗散机制,通过耗散地震能量来减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4.韧性设计: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延性和韧性,能够在地震中有一定程度的变形能力。

5.局部承载能力:结构的各个构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以确保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四、结论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根据不同建筑的用途和重要程度,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建筑行业应重视抗震设计,积极遵循抗震规范,不断提高建筑抗震等级,为社会的安全和发展作出贡献。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啊,这房子就跟咱人一样,也得经得住各种折腾不是?地震就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时不时就想来捣捣乱。

要是咱的房子不结实,那可就糟糕啦!这不就跟咱人要是身体弱不禁风,一阵风就能给吹倒了似的嘛。

咱盖房子可不能马虎呀,这抗震设防标准那就是给房子穿上的一层坚固铠甲。

就好比你去打架,总得穿个厚点的护具吧,不然不是找揍嘛!那这抗震标准都有啥讲究呢?首先呢,选址就很重要。

你可不能在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地儿盖房子,比如说地质松软的地方,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就好像你明知道前面有个大坑,你还非要往那儿走,这不是傻嘛!选个好地方,就相当于给房子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然后呢,设计也得用心。

这就跟给人设计衣服似的,得合身,还得好看又实用。

房子的结构得合理,该有的支撑不能少,该结实的地方就得结实。

你总不能弄个花架子房子吧,那地震一来,不就稀里哗啦了。

材料也得精挑细选呀!这就跟咱吃饭选食材一样,得新鲜、得好。

要是用了那些劣质材料,房子能结实嘛!就好像你用烂菜叶做饭,能好吃嘛!好的材料才能让房子更牢固。

施工的时候更是不能马虎!工人师傅们可得认真干活儿,就跟咱自己做事儿一样,得负责呀!要是马马虎虎的,那不是坑人嘛!这房子要是建得不结实,以后出了事儿谁负责呀!咱老百姓买房子的时候也得多长个心眼儿,别光看房子漂不漂亮,还得看看它抗不抗震呀!这可是关乎咱身家性命的大事儿。

你想想,要是地震来了,房子摇摇晃晃的,你能不害怕嘛!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是给咱的生活加上一道安全锁。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重视起来呀!咱都希望自己住的房子像个坚固的堡垒,能为咱遮风挡雨,更能在危险的时候保护咱。

所以呀,不管是建筑师、施工队,还是咱普通老百姓,都得把这抗震设防标准牢记在心。

让咱的房子都能经得住地震这个小怪兽的折腾,让咱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踏实。

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嘛!。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经受地震力作用,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建筑抗震等级标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和重要性等因素而定,下面将介绍建筑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

1.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抗震设计是指为了减小地震引起的破坏,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以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设计。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应该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保证其在地震中不倒塌或受损过重。

2.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建筑抗震等级被分为多个等级,一般包括烈度、一般要求、较重要性、重要性和特别重要性等级。

不同的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或破坏。

3. 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结构形式:建筑结构的形式和构造方式对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

- 承载力要求:建筑物需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

- 地震波作用:考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作用,确保结构在地震中不会发生倒塌或破坏。

4. 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物在抗震设计时需要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确保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标准中包括了对建筑物结构、材料、连接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5. 抗震等级评定建筑抗震等级评定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评定的过程,对建筑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其抗震设计等级。

抗震等级评定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将决定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要求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并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设计的严格要求将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加稳固和安全的建筑环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指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建筑物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进行科学分类和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一、按照建筑物用途分类。

1.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是指用于人居住的建筑,包括单体住宅、多层住宅、别墅等。

对于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主要考虑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的结构稳定性,采取加固墙体、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

2. 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主要用于商业经营和办公,包括商场、写字楼、宾馆等。

对于商业建筑的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建筑内部设施的稳固性和人员疏散通道的设置,采取加固柱子、设置避震支架等措施。

3.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主要用于生产制造,包括工厂、车间、仓库等。

对于工业建筑的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生产设备的安全性,采取加固梁柱、设置减震装置等措施。

二、按照地震烈度分类。

1. 小震区。

小震区是指地震烈度较小的地区,一般地震烈度不超过6度。

在小震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主要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采取加固基础、设置减震支座等措施。

2. 中震区。

中震区是指地震烈度适中的地区,一般地震烈度在6-8度之间。

在中震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地震烈度较大的影响,采取加固结构、设置减震墙体等措施。

3. 大震区。

大震区是指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一般地震烈度超过8度。

在大震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地震烈度极大的影响,采取加固整体结构、设置减震层等措施。

三、按照建筑结构分类。

1. 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建筑是指主要承重结构采用钢材构件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在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防中,主要考虑连接部位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采取加固连接点、设置减震梁等措施。

2. 混凝土结构建筑。

混凝土结构建筑是指主要承重结构采用混凝土构件的建筑,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抗震鉴定标准

抗震鉴定标准

抗震鉴定标准
抗震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一般分为几个等级,如Ⅰ级、Ⅱ级、Ⅲ级等,同时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的标准,如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

2. 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各类建筑物应当按照不同的地震烈度等级,设置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设计地震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基本地震剪力等。

3. 抗震设施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各类建筑物应当按照一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抗震设施,如防震支座、抗震拉索、抗震消能器等。

4. 抗震检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抗震鉴定的具体方法和评价指标,一般会结合建筑结构的设计文件、施工质量验收文件、工程损伤评估等进行综合评判。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抗震鉴定标准,具体需要参考当地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一、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重要性建筑鉴定标准是建筑行业的基准,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地震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可以导致建筑物的倒塌、破坏和损失,造成许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可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也可以指导建筑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符合抗震要求,减少地震灾害的危害。

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内容1.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划分,确定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应达到的抗震设防要求。

通常,抗震设防烈度等级由地震峰值加速度和地震波形等参数来确定。

2.抗震设计参数:包括结构抗震系数、地震设计水平、最小抗震重力承载比等参数。

这些参数考虑了建筑物的类型、重要性以及地震影响等因素,用于指导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3.抗震设计方法: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会规定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这些方法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布置和连接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抗震鉴定方法: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也会规定相应的抗震鉴定方法,如静力弹性分析、动力弹性分析等。

这些方法用于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定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5.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也包括一系列的抗震鉴定标准,用于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这些标准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设置,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应该广泛推广和应用于建筑行业。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可以指导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建筑物满足抗震要求。

地震灾害不同地区的频率和程度不同,因此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以满足地震防灾的需求。

同时,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应该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以确保其有效实施。

总之,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可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时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震烈度按照地震烈度的分类标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可分为1-10度抗震标准。

其中,1度适用于不受地震影响的区域,10度适用于最高震级的区域。

随着地震烈度等级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也就越高。

因为高烈度地震会给建筑物造成更严重的损坏。

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建筑物的重要程度也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一个分类标准。

建筑物的重要性分为三类,分别是安全类、较安全类和一般类。

安全类建筑物包括政府机关、医院、消防、地下建筑等;较安全类建筑物包括学校、停车场、体育馆等;一般类建筑物包括住宅、商场、办公楼等。

对于不同的建筑重要程度,抗震设防的要求也就不同。

对于安全类建筑物来说,抗震设防的要求最高,能够承受更高烈度的地震;而对于一般类建筑物来说,要求就相对较低。

三、结构形式和高度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高度也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

这是因为不同的结构形式和高度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对于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也有不同要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桥墩结构、板壳结构等。

在同样的设防标准下,剪力墙结构和桥墩结构的抗震性能效果较好。

四、场址状况场址状况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一个重要分类标准。

场址状况包括场地基本特征、地层特征、建筑物周围环境特征等。

不同的场址状况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标准制定。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是多样化的。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设防标准,以保证建筑物能够在地震时保持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制定本标准。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现有建筑,在遭受预估的第一级水准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预估的第二级水准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预估的第三级水准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说明】GB 50023-95标准是在1977年唐山大地震后发布的77版鉴定标准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针对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建筑,在震前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要求编制的。

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考虑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和需要加固工程量很大的具体情况,鉴定和加固的设防目标略低于GBJ 11-89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从设计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的角度,在全国范围内平均,30、40、50年地震作用的相对比例大致是0.75、0.88和 1.00;抗震构造综合影响系数的相对比例,6度为0.76、0.90、1.0,7度为0.71、0.87、1.0,8度为0.63、0.84、1.0,9度为0.57、0.81、1.0。

据此,考虑到95鉴定标准的抗力调整系数取0.85,89设计规范系列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比01规范约减少10%且材料强度大致为01规范系列的1.05~1.15,于是可以认为:95鉴定标准、89设计规范和01设计规范大体上分别在设计使用年限30年、40年和50年具有相同的抗震安全概率。

震害经验也表明,按照77版鉴定标准进行鉴定加固的房屋,在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的多次地震中,如1981年邢台M6级地震、1981年道孚M6.9级地震、1985年自贡M4.8级地震、1989年澜沧耿马M7.6级地震、1996年丽江M7级地震,均经受了考验。

2008年汶川地震中,除震中区外,不仅严格按89规范、01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房屋没有倒塌,经加固的房屋也没有倒塌,再一次证明按照95系列鉴定标准执行对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是有效的。

本条规定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在相同概率保证的前提下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一致,所不同的是,本标准指在合理的后续使用年限内满足―小震(预估的第一水准)不坏、中震(预估的第二水准)可修、大震(预估的第三水准)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合理的后续使用年限可能与规范的设计基准期不同,8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房屋至少取30年,90年代设计建造的房屋至少取40年,2001年以后设计建造的房屋为50年。

规范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

古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

注:本标准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字样,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6度、7度、8度、9度”。

【说明】本条文字表达略有修改,同95版标准相比,增加了对古建筑的鉴定要求。

1.0.3现有建筑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四类,其抗震措施核查和抗震验算的综合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并进行抗震验算,达到在遭遇预估的第三水准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鉴定目标。

2乙类建筑,除9度外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3甲类建筑,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按专门规定并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4 丁类建筑,7~9度时,应允许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允许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适当降低要求;6度时应允许不做抗震鉴定。

【说明】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文字表达略有修改,突出了抗震鉴定不同于设计的特点。

1.0.4 现有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合理的后续使用年限并符合相应的抗震鉴定要求:1 合理的后续使用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8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现有建筑,应至少采用后续合理使用年限3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40年或50年。

2)在9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应至少采用后续合理使用年限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当本地区设防烈度高于原设计的设防烈度时,也应允许采用30年。

3)在2001年及以后建造的现有建筑,应采用50年;当本地区设防烈度高于原设计的设防烈度时,也应允许采用40年。

2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抗震鉴定要求如下:1)后续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30年,应按本标准规定的A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

2)后续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40年,应按本标准规定的B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

3)后续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50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说明】本条是新增条文。

鉴于现有建筑的数量很大,情况又十分复杂:建造年代不同、设计使时所采用的设计规范、地震动区划图的版本不同、施工水平不同、使用者的维护也不同,导致彼此的抗震能力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和处理,使之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分别达到其最大可能达到的抗震防灾要求。

与1.0.1条相对应,本条给出了不同设计建造年代、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所采用鉴定要求的最低标准,并明确规定,有条件时应采用更高的标准,即尽可能提高其抗震能力。

1.0.6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现有建筑available buildings除古建筑、刚竣工的新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

2.1.2 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 design servier life设计时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只需进行正常维护而不需进行大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2.1.3 后续设计使用年限continuing design working life, continuing design servier life设计时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只需进行正常维护而不需进行大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2.1.4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i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5抗震鉴定seismic appraiser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1.6综合抗震能力compound seismic capability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2.1.7墙体面积率ratio of wall sectional area to floor area墙体在楼层高度1/2处的净截面面积与同一楼层建筑平面面积的比值。

2.1.8抗震墙基准面积率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以墙体面积率进行砌体结构简化的抗震验算时,表示7度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所取用的代表值。

2.1.9结构构件现有承载力available capacity of member现有结构构件由材料强度标准值、结构构件(包括钢筋)实有的截面面积和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力所确定的结构构件承载力。

包括现有受弯承载力和现有受剪承载力等。

【说明】新增了术语。

2.2 主要符号(同95标准,略)3 基本规定3.0.1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1 搜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宜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2 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 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4 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3.0.2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根据下列情况区别对待:1 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其检查的重点、项目内容和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2 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

注: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 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

3 对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应分别对待。

3.0.3 抗震鉴定分为两级。

第一级鉴定应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A 类抗震鉴定时,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时,建筑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当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除本标准各章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由第二级鉴定做出判断。

B 类抗震鉴定时,应进行两级鉴定做出判断。

【说明】 进行A 类抗震鉴定时,只要通过第一级鉴定,即可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但进行B 类抗震鉴定时,需要经过两级鉴定,方可对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0.4 现有建筑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应符合本标准各章规定的最大值。

2 当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应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突变时,应找出薄弱部位并按相应的要求鉴定。

3 检查结构体系,应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的部件或构件;当房屋有错层或不同类型结构体系相连时,应提高其相应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4 当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等不利于抗震时,宜提高该构件的配筋等构造抗震鉴定要求。

5 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整体性的要求;装配式厂房应有较完整的支撑系统。

6 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满足不倒塌伤人的要求;位于出入口及临街等处,应有可靠的连接。

7 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应符合本标准各章规定的最低要求。

8 当建筑场地位于不利地段时,尚应符合地基基础的有关鉴定要求。

3.0.5 6度和本标准各章有具体规定时,可不进行抗震验算;其他情况,至少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按本标准各章规定的具体方法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

当本标准未给出具体方法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按下式进行结构构件抗震验算:Ra R S γ/≤ (3.0.5)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轴向力、剪力、弯矩等)组合的设计值;计算时,有关的荷载、地震作用、作用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和作用效应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其中,各类结构材料强度的设计指标应按本标准附录A采用;—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除本标准各章节另有规定外,一般情况下,可按现行国Ra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采用,A类抗震鉴定时,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的0.85倍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