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及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及方法探索
新媒体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平台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标签:互联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监管机制一、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一)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超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网络逐渐应用到千家万户中,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媒体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变得十分超前,并且在网络上了解的内容也很多。
在如今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也变得很有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健康,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同时教学还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会受到情绪化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的思想也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比如,学生在一些网络平台发表言论时,为得到人们的关注,得到一些浏览数据,会发表一些缺少内涵的东西。
网络中的文化鱼龙混杂,好的文化指引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好的文化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同时也会让学生形成畸形的价值观,影响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学生的思想舆论导向会受到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借助新媒体进行学习,所以学生接触的知识面会更广。
新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对自己国家的制度产生一定的认同感。
但同时学生也会通过新媒体学习到一些西方的文化,这些文化也会改变学生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舆论导向。
二、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现状与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需要更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近些年来,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教学改革的进程十分缓慢,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还不能灵活地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不能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学相融合,并且部分教师的课件也不能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也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思考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思考新媒体的出现掀起了规模空前的传媒革命,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也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整合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已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突破传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念(一)变单一教育主体为多元主体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很多人认为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行了。
尽管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针对青少年开设有思想道德教育品德课,但目前我国学校的现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形式采用传统的教师主讲理论,学生听讲的形式。
在追求高升学率的时下,学校对德育教育这一块重视不够。
而在新媒体时代,如果还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就落后了,且這会直接导致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很多突出问题。
新媒体以QQ、微博、微信、网络论坛、手机短信为载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语言、图片等方式,方便快捷地发布个性化的信息,与个体进行相互交流。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载体,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主自愿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内容,不必非要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
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受客观社会现实的影响。
青少年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要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可见,我们要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要有多元化的教育主体和渠道。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个成年人都应承担起对青少年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责任,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多主体齐抓共管,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不能指望仅仅依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引导教育就可以实现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变青少年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自主化和个体自由化,思想道德教育信息传播要主动适应这一新变化。
新时代·新思路·新方法——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2019年06月 教学理论新教育时代 285新时代•新思路•新方法——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初探徐 蓉(湖北省鄂州市吴都中学 湖北鄂州 436000)摘 要:网络时代,青少年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思想行为特点。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点,总结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在网络时代的新思路,并探索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关键词:网络时代 青少年 思想品德教育一、新时代 在当代中国,网络化迅速扩展,数字化、智能化日益凸显。
此“三化”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而且正改变着教育形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改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思路,探索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然,网络社会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新思路在网络时代,青少年可以通过互联网很容易地接收到大量新信息、新事物、新观念。
现在青少年的眼界视野和知识结构远远超出过去的同龄人。
被教育对象的改变,必然带来教育思路的更新。
网络时代,寻找适应性的教育思路,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成为每一个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的核心是道德知识的识见、道德规范的训练、榜样典型的诱导,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
面临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创新性,传统教育模式已不太适应。
那么,如何对待网络时代青少年出现的种种时代特性鲜明的思想教育问题呢?一味地防范堵截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变堵为疏”应该是我们正确引导网络一代的指导原则。
首先,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知识库、图书馆。
网络上的各种资源非常丰富,许多大型网站都设有面向各阶段学生的学习辅导、课程介绍、知识要点讲解等内容,学生利用这些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真假难辨、虚假信息泛滥、信息碎片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挑战:1.信息真假难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很多时候学生很难分辨信息的真伪,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
2.虚假信息泛滥:许多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低俗、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信息碎片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碎片化,很多时候只看到事件的表面,缺乏系统全面的思考。
4.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一些不良信息、谣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影响大量的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
二、对策:1.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
2.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学校可以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远离低俗暴力的信息,倡导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3.加强新媒体思政课程建设:学校可以设置新媒体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分析信息,明辨是非。
4.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建设和维护网络文明,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
5.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6.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新呈现
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新呈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年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和行为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的新表现。
一、思想观念新呈现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开放、多元化。
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想和观点。
这种多元化的信息传递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们更加开放、包容,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
与此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
这种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大的释放,更多的人们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这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学习方式新呈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方式侧重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笔记,学生们的学习范围主要依靠学校的课程和课本。
但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资料,包括各类网课、教学视频、学术论文等。
这种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被时间和空间所限制。
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自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互联网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微信、QQ群、在线课堂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但互联网的信息泛滥也给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他们需要学会如何筛选和利用好这些学习资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避免盲目追求新潮、浅尝辄止的学习方式。
三、行为习惯新呈现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新呈现
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新呈现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于青年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行为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本文将从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学习方式等方面探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新变化。
一、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相比过去,青年学生们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纸质书籍和教师讲授来获取知识,而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等途径获取信息。
在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下,青年学生们更加注重自主性和实用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这也让他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
互联网信息的广泛性和碎片化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挑战,他们需要具备更好的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以防止信息过载对思维的干扰和消耗。
青年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需要注重理性和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盲目追求和听之任之。
二、社交互动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青年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交互动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技术进行社交,这种社交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方便地与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
互联网社交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过度沉迷于虚拟社交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容易受到网络暴力、谣言等负面信息的影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网络化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可以依托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不再受制于课堂教学和教材。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比如通过在线交流、协作学习、虚拟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互联网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游戏、娱乐视频等诱惑而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虚拟学习也难以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实地体验方面存在欠缺。
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摘要: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如何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运用网络推进丰富多彩的德育工作,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掌握育人的主动权,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道德建设途径和方法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暴力信息的刺激,黄色信息的污染,网络心理疾病的蔓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等。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当主动应对,为学生做好引导者,探讨出网络环境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1、网络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⑴改变了学生的交往方式,为封闭在“象牙塔”中的学生,迎接社会风浪的冲击,奠定了基础。
⑵提高了学生的主体能力。
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
⑶充实了学生的心理空间。
在学习孤独感日益严重的今天,网络为学生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敢于在网络上抒发情感,倾吐内心感受,反映自身思想,宣泄个人情绪,回归“本我”,使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以缓解。
2、网络对的负面影响⑴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⑵“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学生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
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学生的双重人格障碍。
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尽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西方文化思潮对学生的侵蚀,不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
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桃坑学校李芳芳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特色民主政治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各种新媒体的渗透,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也有了新要求。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不仅走进了成人的世界,不知不觉也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
公交上,地铁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低头看手机的人群,甚至是在学校里、课堂中,不少学生把手机带到课堂……不可否认,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和乐趣,而新媒体的出现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现状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手机拥有者并不多,但对于中学生几乎是人手一个,而且基本上都是智能机。
有数据显示,10个青少年中有8个会上上网,随着年龄的升高,上网的熟练程度越来越高;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游戏,聊天,交友,其次才是查资料。
上网经济来源,70%是来自父母家长的压岁钱或者零花钱,8%左右是向人借。
二、网络等新媒体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青少年的流行,沉迷网络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了:1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青少年心智发育尚不完全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沉溺于多彩的网络世界难以自拔,严重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学生完全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伸手跟父母要钱被看做是理所应当的,家庭意识淡薄,重享受轻付出,喜欢宅在家里24小时陪着网络啃老,不爱学习不工作,仿佛责任和义务跟他无关。
2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容易迷失自我,导致性格扭曲甚至产生暴力倾向。
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一天24小时玩网游小时有的消瘦、有的发胖、视力会下降、变的懒惰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不说,还容易导致他们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
互联网及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及方法探索
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以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对当代的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除了帮助青少年解除了更多新鲜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的同时,还给青少年营造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但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建构阶段,容易受到网络和新媒体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传递的信息缺乏正确的考量和认知,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青岛市加快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85%的中小学建成了智慧校园。
伴随出现的就是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这个时代宠儿应运而生,并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时代特征。
1、信息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2、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
3、信息的交互性与即时性。
4、信息的多媒体化和多样化。
据在调研中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分析,我校几乎每位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有93.2%的学生表示自己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有35%的学生表示其通过电视获取信息,26%的学生是通过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只有8%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通过报纸获取信息,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学生占到总数的6%,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中表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简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途径
简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简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途径。
1. 多元化传播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化。
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新闻、客户端等获取新闻资讯,还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电子书籍等途径获取学习资料。
这种多元化传播渠道的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精准地触达到大学生群体,也更加便捷地实现教育目标。
2. 信息碎片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只能接触到片段化、断断续续的信息,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和理解。
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好地整合和解读信息,提供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
3. 互动性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仅可以 passively 接收信息,更可以 actively 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与创造中。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发表博客、参与讨论群、发表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互动性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方式和互动平台,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去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反馈。
4. 信息过载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呈现过载的特点也日益突出,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大学生往往难以分辨真伪、难以筛选有用信息。
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引导和筛选,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把关意识,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 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育部门可以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比如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可以开设在线讨论课程、提供在线答疑服务,增强互动性和实效性。
简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途径
简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明显,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简析,并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途径。
1. 多样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立体丰富,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更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互动性:新媒体平台拥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大学生可以在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上进行实时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思想交流渠道。
3. 非线性:新媒体内容的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由选择资讯内容和获取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4. 快速性: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快,反应敏捷,大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更加及时,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
1.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可以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有深度、有趣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2.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低俗信息等,学校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被错误信息所误导,保持清醒的头脑。
3. 整合资源,拓展教育内容。
结合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学校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出政治讲座、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直播、互动讨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4. 增强与大学生互动性。
在新媒体平台上,增加与大学生的互动机制,接受大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建立起更加平等、开放的教育交流关系。
5.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养成
学校层面的对策建议
加强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把思想 道德素质培养贯穿到教育教学全
过程。
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社 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 践中体验和感受道德的力量。
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学校应该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加强 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 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
信息筛选能力不足
网络沉迷问题
新媒体时代信息海量且纷繁复杂,部分青 少年缺乏足够的信息筛选能力,难以辨别 真假信息。
新媒体时代网络娱乐和社交活动丰富,部 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 影响其学习和身心健康。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前景展望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提升信息素养 促进网络自律 丰富网络活动
• 案例分析与应用:新媒体在青少年思 想道德素质养成中的具体应用与效果 评估
CHAPTER 0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 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01
02
03
数字化
新媒体时代以数字化技术 为基础,信息传播速度快 捷,形式多样。
网络化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以 网络为载体,具有广泛性 和互动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5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 素质养成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主要挑战
价值观多元化
网络道德失范
新媒体时代信息繁多,各种价值观交织, 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迷茫和价值混乱,导致 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匿名性导致部分青少年 在网络行为中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责任感 ,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新媒体环境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摘要】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少年是新媒体环境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展现出特有的特点。
研究表明,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交往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身心健康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综合影响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健康利用新媒体。
通过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可以指导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加强青少年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新媒体,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影响、交往方式、学习方式、身心健康、综合影响、引导、健康利用1. 引言1.1 定义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是指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平台和工具所构建的多元化、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传播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参与社会的方式。
新媒体环境给青少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乐趣,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与朋友互动、分享生活。
新媒体环境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网络沉迷问题日益严重等。
了解和定义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
只有深刻理解新媒体环境的本质特点,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健康利用新媒体,防范潜在的风险。
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下青少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特点,更好地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特点青少年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新媒体平台上最活跃的用户之一。
他们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高,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网络、视频平台和线上游戏上。
青少年的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多样。
在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多种途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学生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同时也给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利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需求。
教育者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制作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短视频,创作富有时代特色的网络文章,借助互联网资源打造寓教于乐的网络课堂,以此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正确获取有益的思想政治信息。
教育者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线上讲座、互动直播等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授优秀的思想政治知识,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新媒体平台虽然给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沉迷网络、追求虚荣心理、盲目追随潮流等问题。
教育者需要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新媒体。
教育者可以组织中学生开展线上讨论、撰写博客等活动,引导他们理性思考,批判性地分析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增强辨别是非、拒绝低俗信息的能力。
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班会、家长会、课堂教育等形式,向中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提醒他们注意线上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网络伦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注重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引导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学生了解时事、参与讨论、表达观点。
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政治议题、国家大事,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公共事务的热情。
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面影响及措施
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面影响及措施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面影响及措施,希望你们喜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进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新媒体改变了道德行为和道德活动的方式,大幅度拓宽了道德活动的范围,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念和交往关系的变革。
同时,新媒体还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谈,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关系正逐渐被人对新媒体的依赖关系所取代。
一、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1]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 一) 新媒体对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极影响。
1. 新媒体信息容量大的特点,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提供丰富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形成新媒体的强大影响力。
新媒体信息量大,无所不包,凡是人类生活所涉及到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在新媒体交互平台上找到,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新媒体涉及各种术语、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教育时间与空间的组织安排,正改变着教育过程的结构。
因此,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如报告会、演讲赛、墙报、专刊等,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创新。
2. 新媒体形象化的特点,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开辟新方式。
新媒体栏目多样、形式活泼、图文并茂、音视一体、传输速度快、形象直观、引人入胜,易使受教育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汲取。
新媒体穿插着生动健康的娱乐形式,打造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使受教育者在十分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松弛有度地选择浏览对象,在生动的探索和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寓教于乐。
这是新媒体所拥有的而其他思想教育载体不能比拟的特点。
学校不是年轻人接受知识与信息的唯一场所。
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报告
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报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26600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创新进步,网络与新媒体已在各行各业中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也正逐步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而伴随着网络成长的青少年更是走在了网络的前沿,深深受到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网络带来的关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新挑战。
笔者尝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的成因、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此课题进行论述。
一、网络是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网络与新媒体的影响1.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多元化、交互式、自由性、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网络资源包罗万千,缩短时空,方便快捷;网络形式多种多样,音视一体,涵盖广泛;网络版面形象直观,富于创新,引人入胜。
这一些是课堂或者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社会、教育者和父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2)自由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是一个大空间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化的虚拟空间,青少年们需要自觉自主地维护网络环境,遵守网络规范,独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爱好,挖掘自己的潜力,更好地正确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网络扩大了青少年的社交范围和沟通对象,使之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展开对外交流,寻找发展机会,促进个性培养。
(3)丰富的网络资源为青少年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网络资源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经验多,无论是对于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还是对于学生某种特长爱好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可以说网络拓宽了学生信息来源和沟通的渠道,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使之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快捷、高效地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
如何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如何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邓芳林摘要:互联网与新媒体自身的两面性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人类社会已进入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尤其是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便捷,同时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媒体自身的两面性,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目前中学管理的新课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1. 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广大中学生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接受社会信息的主渠道。
80%以上的中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上联络和交友,参与网上讨论、娱乐、购物活动等。
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即时传播,其中一些带有极端倾向的思潮,较容易被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所接受。
网络上的思潮虽然是在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但它所关注的每一个具体事件都来自现实社会。
这些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上延伸、扩展,其复杂性和虚拟性比现实中的社会思潮更难以把握。
2. 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中学生意愿的表达方式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开发,新媒体对中学生意愿表达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迅即性、组织化和非理性,而且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
迅即表达是信息技术的固有特点。
网络表达的组织化倾向因中学生的共同兴趣而起,他们对某一事件共同关注形成“同声共振”。
QQ 群、MSN群、校园网BBS等,便是中学生意愿组织化表达的重要路径。
非理性表达尤为值得重视。
由于网上信息体现出一定的“去中心化”的特征,缺乏主流引导,同时网上存在很多来自境外的背景不明的信息和思潮。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参与社会的重要渠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一、信息获取更加多样化、快捷化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多种方式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新闻客户端、浏览微博微信、观看短视频等方式获取最新的资讯。
这种多样化、快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了解更加全面,也更容易受到多方面的信息影响。
二、思想交流更加广泛、深入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交流空间。
他们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平台上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可以加入各种兴趣小组参与深入的学术交流,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参与各种讲座、座谈等活动。
这种广泛、深入的思想交流使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包容,也更容易受到外部思想的冲击和引导。
三、参与度更高、互动性更强新媒体平台的特点之一就是互动性强,大学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话题讨论中,也可以通过参与线上活动、投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样的参与度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思想政治工作,也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四、舆论引导更加复杂、微妙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更加复杂微妙,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和观点更加多元化,也更容易受到谣言、偏见等不良信息的影响。
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也更加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和影响,他们需要更加理性、独立地对待外部信息和舆论引导。
针对上述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宣传和引导力度,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增强其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鼓励他们发表独立见解,参与话题讨论,积极参与线上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以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对当代的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除了帮助青少年解除了更多新鲜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的同时,还给青少年营造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但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建构阶段,容易受到网络和新媒体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传递的信息缺乏正确的考量和认知,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青岛市加快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85%的中小学建成了智慧校园。
伴随出现的就是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这个时代宠儿应运而生,并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时代特征。
1、信息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2、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
3、信息的交互性与即时性。
4、信息的多媒体化和多样化。
据在调研中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分析,我校几乎每位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有93.2%的学生表示自己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有35%的学生表示其通过电视获取信息,26%的学生是通过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只有8%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通过报纸获取信息,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学生占到总数的6%,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中表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在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只有3%表示自己很少上网,而85%表示自己经常上网,另外的12%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偶尔上网。
另外,学生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只有15%表示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间低于3小时,其余的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则都在3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三小时。
在上网目的的调查中,有56%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浏览资讯,有18%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和同学或者网友聊天,有5%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才浏览互联网,其余部分则是为了玩游戏或者看电影。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过时,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中信息杂乱,作为青年少很容易沉迷于游戏、电影、暴力、色情等一些列不良信息中,一些落后消息的文化思想,甚至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消息也混淆其中,通过互联网向学生渗透。
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之下,这就使青少年通过自身获取不良信息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教育者和家长对青少年获取信息途径也更加难以掌握。
新媒体时代所附带的负面影响极大的削弱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和效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增加了难度。
当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也有着突出的优点。
一是新媒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学习渠道。
利用新媒体各种技术和工具,学习可以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青少年可以依据爱好和兴趣进行选择,既方便又快捷;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一些出色的手机应用软件使得学习变得更富有趣味性,以“有道词典”和“百度百科”这两个应用为例,有道词典的手机版不仅有相对于传统汉英词典更迅速的查询速度,而且还有英文游戏、每日美文等多种趣味功能,而百度百科其信息的包罗万象和内容的实时更新更为人称道,这两者都借助了新媒体这一载体,为使用者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了使用者的学习兴趣。
二是新媒体为青少年群体广泛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很多人发现看报纸信息过时了,看电视信息片面了,听广播更只是司机们接收信息的“无奈”方式,而正是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资讯的获取不再费时费力,甚至很多时候,你没有主动获取新闻资讯的意愿,而这些资讯还会推送到你眼前。
这样方便快捷,潜移默化的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社会视野,使其知识面更加开阔。
三是新媒体拓宽了青少年群体交往的空间。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信息、图片、音频和视频的传输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基于这一发展而产生的多种交流平台也为青少年群体的交往带来了便利,以微信为代表的聊天交互应用的产生与普及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得交友变得更加便利,朋友圈的扩大也使得寻找兴趣相近的朋友更加方便,而这种全新的交往方式,无疑是更快捷的,更方便的。
四是新媒体对团组织工作的影响。
首先,作为新媒体最主要、最积极的参与者,青少年群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效应,这为各级共青团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做好引导青年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新媒体下的办公方式具备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类型丰富等特点,提升了团组织工作的效率,许多公开性的文件可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到每个团员青年手中,而在团组织内部进行信息交流、任务布置、通知下发、会议召开等工作时,新媒体也将有助于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此外,新媒体其具有的个性化、多样化、年轻化等特征,使团组织工作更有参与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当下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全新和宽松的环境。
但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调查显示,互联网上超过六成以上都属于偏向负面的不良信息。
青少年尚处于价值取向建构阶段,也会面临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
1.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现在,互联网媒体已成为所有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比如看电影,玩游戏,听歌等,同时也有很多的青少年在时刻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为他们在课外获取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正视一点,那就是网络的信息鱼龙混杂,也有很多不良信息,所以我们要对他们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加以引导,提高自身鉴别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这一点,要明确虽然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不是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新生事物,我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地去面对这一切,合理的使用网络。
如果青少年只是通过网络来娱乐和聊天,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必将不能有利于对网络信息的筛选,更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互联网新媒体环境影响着青少年意愿的表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下的很多青少年都是在利用手机的网络功能进行和别人交流,虽然这种方式比较便捷,不受时空的限制,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但是这种通过手机网络和别人沟通的方式,很显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甚至会让广大的青少年变得非常的宅,他们往往只是习惯了这种通过网络的意愿表达方式,现实中和别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往往缺乏主流引导,再加上互联网上往往存在很多来自境外的背景不明的信息和思潮。
大量的网络信息使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一直是“看问题”、“听问题”,而不是“想问题”。
很多现实中的事件往往由于网民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一些正常的情绪和一些极端化的现象被显著放大,并上升到社会层面并带有政治色彩。
这种放大效应既可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掩盖了真相甚至危害社会安定。
如果非理性表达再与组织化、迅即性结合起来,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3.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聚集方式和动员方式互联网这种新媒体与我们的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开放、平等、自由等特点,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它正吸引着大量的青少年参与在其中。
尤其像一些社交类网站已成为青少年目前他们在互联网上集中活动和聚集的平台。
随着网民聚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提升,青少年网络自组织开始涌现,发展迅猛。
这些自组织主要通过网络或手机联系和组织活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模式和群体参与模式。
部分网络自组织将网上行为与线下行为相结合,不断向线下发展,常常“以虚带实”影响社会,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力和行动力。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新媒体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判断力、处理能力相对不太成熟的青年人,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除了引导与规劝、管理与监督等手段,如何使青少年群体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更显得尤为重要。
1、我们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深入地去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我们要时刻关注,并且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要研究网络的发展,同时也要研究青少年思想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不断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群体的负面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探索如何增强共青团工作思想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方法的适用性。
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容易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要研究他们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及有效的矫治方法;针对大学生这个对网络信息感触最敏锐的群体,要研究他们网络非理性表达和组织化表达意愿的基本特点;针对青年知识分子在网络话语体系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这一状况,要研究如何使他们成为正面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先锋”的有效方法;鉴于这些新的情况,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干预往往比矫正更重要。
2、我们要研究利用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有效渠到和手段。
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广大青少年的兴趣和特点也在跟着新的背景而发生着变化。
所以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工作要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来开展教育工作,比如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怎样来通过即时通信、手机上网和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三大应用,为我们的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进行引导,如何来通过共青团工作来服务青少年,从而来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渠道和手段。
同时我们要研究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从而更好地做好团委工作。
3、我们要研究通过新媒体拓展组织动员青年的新模式。
继传统的组织动员、社会动员之后,网络和移动通讯正在成为新的“第三动员”。
互联网新媒体的开放性、隐蔽性和便捷性为各类动员主体提供了全新的动员条件和机会,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
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一新的变化,我们要研究在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平台的这一全新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中如何体现共青团职能,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
同时我们要学会去挖掘网络中各个成员的组织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这些新的变化,增强我们的研究信心,为我们后期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