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选修一改革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选修一改革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选修一改革专题五欧洲宗教改
革教学设计
是指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力遭到世俗统治者的压制和干涉,这导致教会在政治上的地位下降。

但是在宗教方面,教会仍然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对人民的生活、、经济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XXX的宗教改革主张
探究1:XXX为什么会发起宗教改革运动?
学生阅读:XXX认为教会的贪污、虚伪和违反教义,导
致的虚无和人民的苦难。

他提出要恢复XXX的本质,强调和
的重要性,反对教会的腐败和偏离。

探究2:XXX的主要宗教改革主张有哪些?
学生阅读:XXX主张教会应该放弃售卖赎罪券、修道院
制度和对的强制,将还原到的原始教义。

他还强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获得救赎,不需要通过教会的中介。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探究1: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阅读: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反对教会的腐败和违反教义的行为,强调的个人化和自由化,推动XXX的宗教改革和教会的改革。

探究2: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欧洲宗教改革推动了XXX的宗教改革和教会的改革,促进了宗教的多元化和个人化,同时也推动了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它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宗教自由、个人权利和民主制度的发展。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宗教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对宗教的反感和排斥情绪比较强烈,这需要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让学生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和思想,让他们在研究中自由思考和表达。

人民版选修一《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套教学案--教师——宗教改革.doc

人民版选修一《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套教学案--教师——宗教改革.doc

教学设计: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学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 知道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检查自学效果】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L 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公元392年成为 罗马帝国的国教。

公元395年,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后 来基督教也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

2、 天主教确立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双剑说”“太阳月亮说”)控制了欧洲各个国家,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3、 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

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压制各种“异端”思想,设立宗教裁判所残暴迫害传播“异端”思想的人。

而此时,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 的国家和市场,民族国家的独立意识也在增强,而且还受到文艺复兴 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的熏陶,从而对天主教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场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卷” 序幕:《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主张:(1)“因信称义”信仰得救(2) 《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3) 建立本民族的教会2、 加尔文宗教改革 主张:(1)《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 简化宗教仪式 (3)“先定论”3、 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圭寸建统 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的必要性)欧洲宗教 改革 实质2、 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1(人民版选修1)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1(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二节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教学要求: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

5.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尊法案》。

6.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二、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本课的重点)(一)背景(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帮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路德的宗教主张1.“因信称义”及其实质◇关于“因信称义”及其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来源、与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的区别从而分析其实质。

◇路德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提问: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2.“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教师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马丁。

路德“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宗教主张内涵、意义的分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5.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以历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宗教改革这一主题上,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宗教改革的具体过程、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影响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模糊。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宗教改革的发展脉络,以时间轴、地图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4.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宗教改革家的立场,探讨其观点和贡献。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树立宗教宽容意识。
3.通过学习宗教改革,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具备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树立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念。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约翰·加尔文的“先定论”等,并分析其贡献。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的过程,包括宗教改革的爆发、扩散和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国家主权的发展、宗教宽容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优质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优质教学设计(5页)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彭州市成都石室白马中学高中历史组杜洪兵一、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2、知识与能力: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从马丁路德的教义中体会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发散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假设、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查找资料以及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过程和历史意义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改革主张。

教学难点:宗改革如何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材料一:文艺复兴对教会的揭露没能阻止教会的腐败,1476年,教皇颁布一条法规,把购买“赎罪卷”列为可以拯救亡灵的信条。

教皇带头腐败,连续几届教皇都是通过贿赂登上宝座。

16世纪时,买卖教会职位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

教皇英诺森八世据说有8个私生子;亚历山大六世将母女二人同时收为情妇。

教皇不遵守独身的规定,各地主教纷纷效尤。

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修女变成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竟然在住所内开设赌场。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展示1、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3、通过对欧洲宗教改革过程和历史意义的分析评价,理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

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人民版历史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word教案

人民版历史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word教案

人民版历史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word教案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本课重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本课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讲授新课:导入:一、中世纪的天主教1、基督教的发展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1054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基督”一词是希腊文的汉字音译,原意为“救世主”。

这是一种信仰上帝和救世主的宗教。

公元1世纪兴起于罗马帝国东部。

公元前63年,犹太人为罗马征服,犹太人起义遭镇压,乃流散于小亚细亚、埃及、希腊等地。

他们渴望有人拯救他们,便创造了一个救世主的具体形象耶稣,通过传道者的宣传,这种信仰便在巴勒斯坦等地传播开来。

其教义的主要内容是:救世主不久还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穷人易升天国,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信教者应把财产献给公社,一起过共产生活。

这些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因此许多奴隶、贫民都信仰它,很快遍布罗马全境,逐渐成为统一的基督教会。

起初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持敌视态度,迫害教徒,焚毁教堂。

后来,罗马统治者采取了控制、利用、把持基督教的做法。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4世纪末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和救赎”3、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欧洲宗教改革》教学设计莆田哲理中学杨福来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发生于16世纪初的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既是中世纪欧洲在迈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宗教领域里的深刻变革,也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还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此次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乃至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的状况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宗教宽容等基本知识。

2、通过比较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学重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理解其实质。

学情分析:此次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班的学生,相比高一时期,他们不管在生理、心理方面,还是在学习历史的能力方面都有所进步,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课内容相对中学生来说是陌生而枯燥的,涉及到基督教的宗教教义和主张,所以本课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

教学策略: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欧洲宗教改革——爱德华的信仰自由奋斗记邻水二中高二历史范迎迎【教材地位】本课主要内容是人民版教材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1、纵向看,本专题上承文艺复兴、下启启蒙运动,在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潮流和推动欧洲近代化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横向看,欧洲宗教改革形成的以反对罗马教皇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潮流可以与东方文明古国的君主专制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对深层次探究近代前夜中西国力易位作好铺垫。

【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等的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分析其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知道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准)2、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理解其实质和历史影响(深)3、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悟)【教学重难点】重点: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主张宗教改革的必然性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影响(依据:一是课标要求;二是本内容抽象性强,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的能力要求。

)【学情分析】优势:必修3时学习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之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也有所提高,这对老师进行深层次、多方式教学有所帮助。

不足:理性思维稍显不足;本单元内容多,抽象性较强,常规授课方法显得枯燥乏味。

【教法、学法】教师解构:整合教材、精选史料、情境创设(方式)、问题设计(方式):抢答、分组合作学生建构:倾听、推理、探究、体验、角色扮演【课前准备】利用学案自主梳理本课教学的基础知识。

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定好奖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整体设计】两条线:一条明线——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经过、影响一条暗线——爱德华的的信仰自由奋斗历程四个篇章:压抑束缚的黑暗篇(4分钟)孕育斗争的黎明篇(10分钟)冲破樊篱的呐喊篇(20分钟)奋斗进取的燎原篇(3分钟)【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天主教教宗方济各参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报道导语: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天主教教宗参加路德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报道。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 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 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内容
选修1第五单元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基本事实、重要概念、程序策略、价值回归。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提供材料、主体探究、反思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新教对英美德等国灵魂的铸造、社会的转型、人的生长、政治的演进,所发挥的巨大影响。
问题四变的怎样?(对西欧现代化的影响)
课后延伸:事实、发现、思辨、重构。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分析改革的原因与条件,能透过新的主张,看清其实质,具备一定的概括影响的能力,进行史论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
现象与本质的揭示。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问题一为什么要改革?(原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
回溯基督教的演化历程
西欧中世纪的特征
新旧文明的冲突
概括改革的原因
问题二德意志为什么成为改革的先锋?
问题三变在何处?(改革的内容及意义探讨)

历史ⅰ人民版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案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情况,分析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对比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影响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分析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重点难点重点: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比较;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自主预习课前预习情景引入精彩导言【复习回顾式】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西欧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加强对人们的控制,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西欧向近代过渡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激情文字式】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者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总的来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在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宗教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在德国,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的序幕。

【图片情景式】欧洲宗教改革形势图可知,在欧洲宗教改革中出现了哪些新的教派?欧洲的宗教分布有什么特点?合作交流互动研讨⊙探究点一“奶牛”的愤怒【探究目标】了解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和改革的影响。

【情景与问题】阅读以下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原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辞:“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

……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案 精品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案 精品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案)重点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及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⒈“奶牛”的愤怒---德国宗教改革1)原因:(1)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

(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出卖赎罪券。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革新新教。

2)开始: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要内容: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把《圣经》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提出“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③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4)结果: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5)影响: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⒉日内瓦的“教皇”------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条件: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2)内容:①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③主张简化教会仪式,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

3)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②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

③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和国家。

⒊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1)背景:(1)15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强化王权,到亨利八世时,王权已凌驾于议会之上;(2)但英国教会仍然从属于罗马教廷。

2)内容:①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②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

③以英语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3)结果: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不彻底,随即出现更激进的清教运动,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五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五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1.社会原因(1)根本原因: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对德国经济掠夺,并阻挠其统一。

(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兜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3.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信仰得救;《圣经》地位至高无上。

(2)提出建立廉俭的教会: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3)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提高世俗当局的权力。

4.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化认知]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1.背景(1)受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瑞士苏黎世首先进行宗教改革,更为激进的宗教改革发生在日内瓦。

2.内容(1)信奉“因信称义”。

(2)核心:提出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

3.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和更加廉俭的教会。

4.国家体制在日内瓦建立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5.影响卡尔文成为“新教的教皇”,而日内瓦则成为“新教的罗马”,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得到了广泛传播。

[深化认知]卡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有先定论、民主教会、共和式神权国家,其主张更适应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需要,因而卡尔文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反封建的旗帜。

(1)内容:①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②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2)影响:①英国民族教会确立,称为“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

选修1宗教改革教案

选修1宗教改革教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由于本课内容偏重理论分析,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对一些难点问题要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要把课本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给学生解释清楚。

二、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1)产生:公元1世纪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2)定国教: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分裂: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4)神权统治的确立: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关于“中世纪”的概念: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通过整顿,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

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

②天主教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学案(人民版选修一)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学案(人民版选修一)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情况,分析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对比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影响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分析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重点难点重点: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比较;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自主预习课前预习情景引入精彩导言【复习回顾式】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西欧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加强对人们的控制,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西欧向近代过渡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激情文字式】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者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总的来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在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宗教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在德国,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的序幕。

【图片情景式】欧洲宗教改革形势图可知,在欧洲宗教改革中出现了哪些新的教派?欧洲的宗教分布有什么特点?合作交流互动研讨⊙探究点一“奶牛”的愤怒【探究目标】了解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和改革的影响。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原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辞:“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

……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宗教改革运动教案

宗教改革运动教案

宗教改革运动教案一、背景介绍宗教改革运动是指在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改变基督教教义和实践的运动。

作为一条新的思想潮流,它起源于德国和瑞士,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国家。

宗教改革运动使欧洲教会体系出现巨大的变化,它的影响还超越了宗教范围,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2.认识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

3.了解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掌握用独立思考的方式分析宗教改革运动。

三、教学过程1.历史背景介绍讲师可以先通过幻灯片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16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

重点介绍欧洲社会的三个方面:1)宗教方面:欧洲全盛时期的天主教当时非常强大,具有极高的政治影响力,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2)经济方面:欧洲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经济的崛起导致许多人富裕,但也导致很多人陷入贫困。

3)政治方面:欧洲的各国国王之间处于竞争状态,这加剧了战争和暴力的发生。

2.主要人物与思想介绍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威廉·提勒等。

讲解这些人物的思想,包括制定自己的教义、强调人类罪恶、强调信仰中的个人体验、质疑天主教的神学概念、反对天主教的职业僵化等。

通过这些人物的讲解,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宗教改革运动的思想。

3.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影响:宗教方面、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详细了解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了解殷切的教徒对新教的好奇关注和以天主教为基础的神职人员对新教思潮的反对。

学生应该意识到新教对欧洲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以及教会制度和神权政治的变革等。

4.讨论与思辨让学生分组讨论宗教改革运动,并展示他们的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如何改变了欧洲的面貌?3)新教和天主教有着很多不同的信条,那么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4)如果没有宗教改革运动,欧洲的发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总结与评价中间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注重平时成绩,进行一定的评价。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详细讲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如信仰称义、圣经权威等。
3.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情况,如德国、瑞士、英国等。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如宗教格局的改变、启蒙运动的兴起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欧洲国家,研究宗教改革在该国家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如教会的问题、社会矛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马丁·路德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他的主张是如何针对当时教会的问题而提出的。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我将采用人性化的语言,以引导、启发、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历史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对欧洲宗教改革有更深入的理解,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方面的表现,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对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在课后作业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我将采用人性化的语言,以引导、启发、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历史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对欧洲宗教改革有更深入的理解,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五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五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导学案【课程标准】认识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卡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国教改革、尼德兰宗教改革和天主教改的背景经过和宗教改革影响。

教学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加尔文宗教改革历史作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结果、宗教改革的影响。

教学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先定论、加尔文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性质、英国国教与清教徒。

【本课结构】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世宗教改革;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五、天主教会的改革——天主教会应对的措施。

六、改革冲击波——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1)时间:16世纪2)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3)领域:宗教和政治。

4)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6)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基督教徒,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

一、天主教会在西欧统治地位如何确立?经济上:西欧最大的政治上: 高于,各地教会隶属于思想文化上:控制人们的,垄断军事上:发动二、16世纪初的欧洲为何会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经济根源:欧洲的兴起政治因素: 的形成和的逐渐强化文化因素: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思想教会自身:阶级森严、奢侈腐化综上所述: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的发展。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发生的原因(1)文艺复兴运动宣扬,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2)(根本原因)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的发展(3)导火索——教会出售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发表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1)思想核心“”(2)至上,人人可以与上帝沟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3)宗教仪式(4)建立民族教会,从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本课重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本课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讲授新课:导入:一、中世纪的天主教1、基督教的发展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1054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基督”一词是希腊文的汉字音译,原意为“救世主”。

这是一种信仰上帝和救世主的宗教。

公元1世纪兴起于罗马帝国东部。

公元前63年,犹太人为罗马征服,犹太人起义遭镇压,乃流散于小亚细亚、埃及、希腊等地。

他们渴望有人拯救他们,便创造了一个救世主的具体形象耶稣,通过传道者的宣传,这种信仰便在巴勒斯坦等地传播开来。

其教义的主要内容是:救世主不久还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穷人易升天国,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信教者应把财产献给公社,一起过共产生活。

这些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因此许多奴隶、贫民都信仰它,很快遍布罗马全境,逐渐成为统一的基督教会。

起初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持敌视态度,迫害教徒,焚毁教堂。

后来,罗马统治者采取了控制、利用、把持基督教的做法。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4世纪末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和救赎”3、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在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4、天主教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1)14~16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的过渡,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2)教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根本不管教务。

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表现: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迫害“异端”(宗教裁判所)、贪婪敲诈。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在宗教改革之前,反对宗教神权的斗争已经开始,包括文艺复兴运动、欧洲范围的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造成巨大冲击。

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6)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改革的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德国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

2)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3)主要原因:文艺复兴的兴起——淋漓尽致地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2、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1517年万圣节前夕的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

《论纲》所引起的强烈社会反响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由《论纲》而生发的一场社会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

可以说《论纲》点燃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火焰。

《论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为何会成为这场宗教改革的开端?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九十五条论纲》原名《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内容共有95条,由此得名。

德国美因兹大主教亚尔伯特是通过贿赂教皇的手段当上大主教的。

贿赂使他欠下银行3万弗洛林的债,为了还债,他自愿充当教皇利奥十世的代理人,负责替教皇兜售“赎罪券”。

他还到处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的罪以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从炼狱中拯救出来。

消息传到路德耳中,他怒不可遏。

他在《论纲》中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且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在维登堡大学任教期间,路德已经在思想上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的某些基本观念,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1517年的这个偶然事件推动他公开走上反抗的道路)。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定决心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

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

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语,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1546年2月,路德去世,享年63岁。

路德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内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不靠教皇善功,靠终生悔改。

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1)“因信称义”: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4)简化天主教的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历史意义1)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

2)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

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三、宗教改革的扩展1、加尔文宗教改革加尔文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巴黎蒙泰居学院毕业后到奥良尔大学攻读法律,也在布尔日大学攻读过法律。

正当加尔文年仅八岁的时候,马丁·路德把自己的“95条论纲”张贴在教堂大门上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

加尔文从小就成为天主教徒,但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

为了免受迫害,不久他离开巴黎。

经过一个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就定居在瑞士巴塞尔市。

从此隐姓埋名,努力钻研神学。

1530年他二十七岁时发表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

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鸣惊人。

背景: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内容:(1)认为圣经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2)主张先定论;(3)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员选举产生;(4)主张过简朴生活,认为教会应该监督、社会、家庭;(5)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意义: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比路德教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国际性影响。

加尔文教义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教徒的宗教信条。

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提示: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2、英国国教: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1)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1)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英王是英格兰国教会的最高首领,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2)保留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3)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

伊丽莎白宗教改革的内容: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Ⅰ(1533-1603)英国都铎王朝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亨利八世的公主,1533年9月7日生于格林尼治。

她受过良好教育,通晓拉丁、法、意大利等语,信仰新教。

早年便卷入复杂的宫廷斗争。

作为女王,她战胜过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不列颠帝国海上传奇的奠基人,是英格兰宗教改革平和化及民族统一的坚决倡导者和执行人。

(1)重申“至尊法案”,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必须效忠国王;(2)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把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标准。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保留了较多天主教的成分。

四、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1、教会改革的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2、教会改革运动的措施:1)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2)召开宗教会议,宣传天主教教义和信条的正确,教皇具有最高权威;3)加强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4)创立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活动最重要的工具。

3、教会改革的影响:1)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2)耶稣会在海外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