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合集之《SPFA算法的优化及应用》
spf算法详解
spf算法详解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如Internet)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
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
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如企业网、校园网、智能大厦等),无论采用的是快速以大网技术、FDDI技术,还是ATM技术,都离不开路由器,否则就无法正常运作和管理。
1、网络互连把自己的网络同其它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是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动力。
网络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 网桥互连的网络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即链路层。
完成数据帧(frame)的转发,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间提供透明的通信。
网桥的转发是依据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判断一个帧是否应转发和转发到哪个端口。
帧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一般就是网卡所带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起来,提供透明的通信。
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如同在一个网上一样方便。
由于网桥是在数据帧上进行转发的,因此只能连接相同或相似的网络(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数据帧),如以太网之间、以太网与令牌环(token ring)之间的互连,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帧结构不同),如以太网与X.25之间,网桥就无能为力了。
网桥扩大了网络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性能,给网络应用带来了方便,在以前的网络中,网桥的应用较为广泛。
但网桥互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个是广播风暴,网桥不阻挡网络中广播消息,当网络的规模较大时(几个网桥,多个以太网段),有可能引起广播风暴(broadcasting storm),导致整个网络全被广播信息充满,直至完全瘫痪。
SPFA算法
让我们结合一道题目来进行探讨
苹果争夺战 两个人A,B在一个5*6的矩阵里抢夺苹果。矩阵包含空地,4棵 苹果树和障碍物,每个苹果树上有3个苹果。A先行动,然后两人轮 流操作,每一回合每人可以向四周移动一格或停留在一棵苹果树下, 如果苹果树非空可以摘下一个苹果。 两人不能移动到矩阵外,障碍物上或是对方的位置,且两人绝 顶聪明。 问A最多可以抢到多少个苹果。
SPFA的核心正是松弛操作:
Relax(u,v){
If (F(v)>F(u)+W_Cost(u,v)) F(v)=F(u)+W_Cost (u,v);
}
但松弛操作直接得出的Bellman-Ford算法效率低下
For Time=1 to N For (u,v)∈E Relax(u,v)
S A1
.......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DIJ和spfa
Dij的思想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一个
点的最短路必定从另一个点的最短路推导 出,而另一个点的最短路必定<这个点的最 短路,因此我们可以DP,但是因为存在环, 所以就只能从最短路最小的那个开始推, 所以只要满足求的是最短路,都可以用DIJ。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DIJ和spfa
类似于在负权图上使用Dijikstra
因此标号法并不适用
思路二:参考负权图上求最短路的思想
通过局部的较优值一步步迭代得到最优解
假设当前解为:
G[ ]= 4 5
F[ ]= 3 5
之后G[ ]得出最优解4
问题所在:F[ ]和G[ ]的最优化目标不同
两种常规解法都失败了,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来思考 猜想: 能否越过状态间纷繁复杂的转移关系 直接考虑最终状态呢?
当某边三角不等式不成立时,用松弛操作调整之。
SPFA模板
SPFA模板SPFA :求⼀个点到其他所有点的最短路,时间快。
队列处理,队头元素所有相邻的点进⾏松弛,若某个相邻的点松弛成功,则将其⼊队。
直到队列为空时算法结束。
例题 hdu 2680代码:1 #include<bits/stdc++.h>2using namespace std;3#define M 10094#define INF 0x3f3f3f3f5struct edge6 {7int to,w;//保存边的信息,包括边的终点和权值8 };9int dis[M]; //最短距离10bool vis[M]; //标记该点是否在队列11 vector<edge> g[M]; //利⽤⼀个vector保存,g[i]表⽰以i为起点的所有边的信息12int n,m,ee;13void spfa(int u)14 {15for(int i = 0;i <= n;i++) //初始化16 {17 dis[i] = INF;18 vis[i] = false;19 }20 dis[u] = 0;21 vis[u] = true; //加⼊队列,标记22 queue<int> q;23 q.push(u);24while(!q.empty())25 {26 u = q.front();27 vis[u] = false;28 q.pop();29for(int i = 0;i < g[u].size();i++)30 {31int v = g[u][i].to; //找出这条边的终点32int w = g[u][i].w; //边的权值33if(dis[v] > dis[u]+w) //如果终点的最短距离⽐起点的最短距离加上这条边的权值那么就更新34 {35 dis[v] = dis[u]+w;36if(!vis[v]) //如果v点的最短距离有所更新并且不在队列中,就将其加⼊队列。
关于最短路径的SPFA快速算法
关于最短路径的SPFA快速算法
段凡丁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4(029)002
【摘要】本文提出了关于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新的快速算法-SPFA算法。
SPFA算法采用动态优化逼近的方法,用邻接表作为有向图的存储结构,用了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Queue来作为待优化点的存储池。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e),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图的边数e和顶点n的关系是e<n^2,因此,SPFA算法比经典的Dijkstra逄法在时间复杂方面更优越。
【总页数】6页(P207-212)
【作者】段凡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24
【相关文献】
1.基于XML-Tree的单源最短路径改进算法及快速仿真 [J], 戴莉萍;黄龙军
2.道路突发中断情况下实时最短路径快速求解算法 [J], 杨谊;喻德旷
3.矢量地图中一种求最短路径的快速算法 [J], 殷雯;马佩勋
4.基于快速收敛牛顿算法的城市最短路径分析 [J], 孙威;陈焱明;尚晓丽
5.一种快速寻找最短路径的算法 [J], 朱世宇;张洪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算法优化方法的使用教程
算法优化方法的使用教程算法优化方法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提高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优化算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提供更快、更准确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算法优化方法,并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优势。
一、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当前状态下最优的选择,从而希望达到全局最优的算法。
它不具备回溯和动态规划的特点,因此适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贪心算法的步骤如下:1. 找到最优子结构,即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通过子问题的最优解得到。
2. 构建解的空间,即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建模。
3. 制定贪心策略,即找出每一步的最优选择。
4. 通过迭代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贪心算法的优势在于简单高效,但它并不能保证得到全局最优解。
二、动态规划动态规划(DP)是一种基于分治和递归的思想,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子问题,并保存子问题的解以供后续使用。
动态规划的步骤如下:1. 找到最优子结构,即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通过子问题的最优解得到。
2. 定义状态转移方程,即用数学公式表示问题的最优解与子问题的关系。
3. 通过填充表格或者递归求解,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的优势在于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并且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然而,动态规划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空间。
三、分支界限法分支界限法是一种寻找最优解的穷举搜索方法,通过剪枝操作减少搜索空间,提高计算效率。
分支界限法的步骤如下:1. 构建搜索树,将问题划分为一系列子问题。
2. 利用启发式函数对子问题进行排序,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子问题进行求解。
3. 对子问题进行限界操作,即剪去一些明显不会产生最优解的子问题。
4. 迭代求解子问题,直到找到最优解。
分支界限法在解决NP完全问题或具有高计算复杂度的问题时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求解效率。
四、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基于物理退火原理的全局优化算法,通过模拟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退火过程,寻找全局最优解。
算法合集之《SPFA算法的优化及应用》
- 第 2 页共 37 页 -
2009Thesis
【正文】
SPFA 的优化与应用
姜碧野
SPFA 算法简介
1.1 SPFA 算法的基本实现
下面,先介绍一下 SPFA 和 Bellman-Ford 算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性质便是三角不等式。 设 G=(V,E)为一带权有向图,其权函数 w:EÆR 为边到实型权值的映射,s 为源点,对于任意点 t,d(s,t)为 s 到 t 的最短路。 则对于所有边(u,v)∈E 有 d(s,v)<=d(s,u)+w(u,v)。 令 d(s,s)=0,这一不等式为 d(s,t)是 s 到 t 的最短路的充要条件。 这一性质很容易理解。我们也很容易将其推广。 设 G=(V,E)为一带权有向图,d(u)为状态(顶点)u 的最优值,权函数 w:EÆ自定 义集合。则对于所有边(u,v)∈E 有 d(u)+w(u,v)不优于 d(v). 注:这里的“+”可以是延伸为任意形式的运算表达式。 更进一步,我们并不一定将不等式限定在“最优性”这一框架中,而可根据 具体题目要求制定自己的判断。推广后的三角不等式将不再拘束于最短路问题, 有着更加广泛的适用空间。只要我们根据题目构造出状态间的权函数和优劣判断 标准,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可以使用 SPFA 求解。在下文中将看到相关的应用。
3. SPFA算法的应用.................................................................................. 19 3.1 差分约束系统 ............................................................................... 19 3.2 在一类状态转移阶段性不明显的动态规划中的应用............... 20 3.3 探讨SPFA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23 3.4 一类状态转移存在“后效性”的动态规划中的应用 ................... 28
一种基于分层图的改进SPFA算法
一种基于分层图的改进SPFA算法沈海澜;王玉斌;陈再良;曹子文【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年(卷),期】2012(038)013【摘要】针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顶点数受限的最短路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分层的改进SPFA算法——K_SPFA.借鉴图分层思想,将原图拓展为层数与顶点限制数相等的图层,将原图中的边拓展成图层间的边.利用2个同步循环的FIFO队列和贪心策略,对SPFA算法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最短路径更新操作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原图中顶点数受限的最短路径寻找.实验结果表明,K_SPFA具有较低的平均时间复杂度.%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vertices-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in data structure course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SPFA) based on layered graph idea named K_SPFA. K SPFA develops the source graph to a layered graph group and the edges in the source graph to the edges between the layered graph group. KSPFA improves data storage structure and shortest path updating operations of SPFA with two synchronism 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 queues and greedy technique respectively. With the improved SPFA, KSPFA searches the shortest path of the layered graph group and accordingly gets the vertices-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of the source graph.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average time complexity of KSPFA is lower.【总页数】3页(P251-253)【作者】沈海澜;王玉斌;陈再良;曹子文【作者单位】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相关文献】1.WDM网络中一种基于分层图模型的RWA算法 [J], 王汝言;张普钊;隆克平;常交法2.一种基于混合变换的分层图像表示与编码 [J], 廖斌;许刚;王裕国3.SPFA算法的分析及改进 [J], 夏正冬;卜天明;张居阳4.一种基于SPIHT的分层图像压缩方法 [J], 茅耀斌;雷静;孙金生5.基于改进的正交FRIT的分层图像编码算法 [J], 司菁菁;王成儒;程银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pfa算法
队首元素d点出队,对以 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 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 队首元素 点出队,对以d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 点出队 处只有g这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这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处只有 这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a d[i] 0
a d[i] 0
b
c
d
e
f
g ∞
24 8
15 30 ∞
在最短路径表中, 的最短路径估值也变小了 的最短路径估值也变小了, 在队列中不存在 因此e也要 在队列中不存在, 在最短路径表中,e的最短路径估值也变小了,e在队列中不存在,因此 也要 入队,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为c, , 入队,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为 ,d,e 队首元素c点出队,对以 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 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 队首元素 点出队,对以c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 点出队 两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有e,f两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两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
算法合集之《SPFA算法的优化及应用》
算法合集之《SPFA算法的优化及应用》SPFA算法即最短路径快速算法(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
它是Bellman-Ford算法的一种优化算法,主要用于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即从一个节点出发,求解到达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SPF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队列进行松弛操作,不断更新节点的距离值,直到所有节点的距离值不再更新。
与普通的队列实现不同,SPFA算法通过维护一个优化队列,将已经被更新的节点推入队列的前部,这样可以提高算法的效率。
SPFA算法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队列优化:SPFA算法通过优化队列的维护顺序,将已经被更新的节点推入队列的前部。
这样,被更新的节点会尽快参与下一次的松弛操作,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松弛操作,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2.标记优化:SPFA算法引入了一个标记数组,用于标记节点是否在队列中。
只有当节点的距离值发生改变时,才会将节点推入队列,并将其标记为在队列中。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将相同节点推入队列,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
3.最短路径优化:SPFA算法在每次松弛操作时,会检查节点的距离值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节点的距离值没有发生改变,则说明该节点的最短路径已经确定,不需要再进行松弛操作。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松弛操作,提高算法的效率。
SPFA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网络最短路径问题、有向图中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等。
具体应用如下所示:1.网络路由:SPFA算法可以用于求解网络中的最短路径,用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2.电力传输:SPFA算法可以用于求解电力网络中的最短路径,用于确定电力传输的路径,从而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
3.交通规划:SPFA算法可以用于求解交通网络中的最短路径,用于规划最短的驾驶路线,从而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的效率。
总之,SPFA算法通过队列优化、标记优化以及最短路径优化,提高了算法的效率,使得求解最短路径问题更加快速和高效。
spfa算法详解
SPFA算法详解适用范围:给定的图存在负权边,这时类似Dijkstra等算法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而Bellman-Ford算法的复杂度又过高,SPFA算法便派上用场了。
我们约定有向加权图G不存在负权回路,即最短路径一定存在。
当然,我们可以在执行该算法前做一次拓扑排序,以判断是否存在负权回路,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算法思想:我们用数组d记录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用邻接表来存储图G。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动态逼近法:设立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用来保存待优化的结点,优化时每次取出队首结点u,并且用u点当前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对离开u点所指向的结点v进行松弛操作,如果v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有所调整,且v点不在当前的队列中,就将v点放入队尾。
这样不断从队列中取出结点来进行松弛操作,直至队列空为止。
期望的时间复杂度O(ke),其中k为所有顶点进队的平均次数,可以证明k一般小于等于2。
实现方法:建立一个队列,初始时队列里只有起始点,再建立一个表格记录起始点到所有点的最短路径(该表格的初始值要赋为极大值,该点到他本身的路径赋为 0)。
然后执行松弛操作,用队列里有的点作为起始点去刷新到所有点的最短路,如果刷新成功且被刷新点不在队列中则把该点加入到队列最后。
重复执行直到队列为空。
判断有无负环:如果某个点进入队列的次数超过N次则存在负环(SPFA无法处理带负环的图)首先建立起始点a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表格首先源点a入队,当队列非空时:1、队首元素(a)出队,对以a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有b,c,d三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在松弛时三个点的最短路径估值变小了,而这些点队列中都没有出现,这些点需要入队,此时,队列中新入队了三个结点b,c,d队首元素b点出队,对以b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只有e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在最短路径表中,e的最短路径估值也变小了,e在队列中不存在,因此e也要入队,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为c,d,e队首元素c点出队,对以c为起始点的所有边的终点依次进行松弛操作(此处有e,f两个点),此时路径表格状态为:在最短路径表中,e,f的最短路径估值变小了,e在队列中存在,f不存在。
SPFA算法
SPFA 算法(也适合求最长路径)求单源最短路的SPF A 算法的全称是: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 。
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算法在效率上一定有过人之处。
很多时候,给定的图存在负权边,这时类似Dijkstra 等算法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而Bellman-Ford 算法的复杂度又过高,SPF A 算法便派上用场了。
简洁起见,我们约定有向加权图G 不存在负权回路,即最短路径一定存在。
当然,我们可以在执行该算法前做一次拓扑排序,以判断是否存在负权回路,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和上文一样,我们用数组d 记录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而且用邻接表来存储图G 。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动态逼近法:设立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用来保存待优化的结点,优化时每次取出队首结点u ,并且用u 点当前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对离开u 点所指向的结点v 进行松弛操作(即不断选优调整),如果v 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有所调整,且v 点不在当前的队列中,就将v 点放入队尾(如果v 点已在队列中,则更新调整。
注意点v 可能会多次进入队列)。
这样不断从队列中取出结点来进行松弛操作,直至队列空为止。
(可以采用循环数组队列)定理3 只要最短路径存在,上述SPFA 算法必定能求出最小值。
证明:每次将点放入队尾,都是经过松弛操作达到的。
换言之,每次的优化将会有某个点v 的最短路径估计值d[v ]变小。
所以算法的执行会使d 越来越小。
由于我们假定图中不存在负权回路,所以每个结点都有最短路径值。
因此,算法不会无限执行下去,随着d 值的逐渐变小,直到到达最短路径值时,算法结束,这时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就是对应结点的最短路径值。
(证毕)刚才我们只是笼统地说SPF A 算法在效率上有过人之处,那么到底它的复杂度是怎样的?定理4 在平均情况下,SPFA 算法的期望时间复杂度为O(E)。
证明:上述算法每次取出队首结点u ,并访问u 的所有临结点的复杂度为O(d),其中d 为点u 的出度。
SPF算法——精选推荐
SPF算法南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2016春季学年度)课程名称⽹络设备实验名称 OSPF协议原理姓名:谢华巧学号:20134360201专业:⽹络⼯程班级:02班地点:8教教师:夏⽯莹⼀、实验⽬的:通过实验对SPF算法原理、OSPF协议原理进⾏深刻的理解。
⼆、实验内容SPF算法原理SPF是Short Path First的缩写即最短路径优先,也称为Dijkstra算法,可以计算从某结点(如源结点u)到⽹络中其他所有结点的最低费⽤路径树。
Dijkstra算法是迭代算法,其性质是经过算法的第k次迭代后,可知道所有⽬的结点的最低费⽤路径,这些路径形成了⼀棵⽣成树。
算法原理:定义下列记号。
D(v):根据算法进⾏本次迭代,从源结点u到⽬的结点v的最低费⽤路径的费⽤。
p(v):沿着当前最低费⽤路径从源结点到⽬的结点v的前⼀结点(v的邻居)的路径。
N’:结点⼦集;如果从源结点到⽬的结点v的最低费⽤路径已知,则v在N’中。
该全局路由选择由⼀个初始化步骤和其后的循环组成。
循环执⾏的次数与⽹络中结点的个数相同。
在算法结束时,该算法会计算从源结点u到⽹络中其他所有结点的最短路径。
1.初始化2. N’={u}3. for所有结点v4. if v是u的邻居5. then D(v)=c(u,v);6. else D(v)=⽆穷⼤;7. Loop8. 找到不在N’中的w使D(w)为最⼩;9. 将w加进N’中;10. 对于每个不在N’中的邻居v更新D(v);11. D(v)=min(D(v)),D(w )+c(w,v));12. /* v的新的费⽤,或者是过去的费⽤,或者是到w的已知最低路径费⽤加上从w到v的费⽤*/13. Until N’=N;OSPF协议原理OSPF是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的缩写,即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它是⼀种⼴泛应⽤于因特⽹AS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
作为⼀种路由选择协议,OSPF ⽤于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给组织⽹络中的所有路由器。
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与优化方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与优化方法引言:机器学习算法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推荐系统等。
然而,要让机器学习算法发挥最大的效用,就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介绍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领域,并探讨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
一、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领域1.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
通过分析海量的文字语料库,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学习到语言的规律和模式,从而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
2. 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机器学习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包括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和图像分割等。
通过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分析和理解图像,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图像识别与处理。
3. 推荐系统推荐系统是电商和媒体领域必备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喜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用户行为进行建模,预测用户的偏好,从而实现准确的推荐。
二、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方法1. 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是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剔除无关特征和噪声,提取最相关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过滤式、包裹式和嵌入式等。
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包括数据清洗、特征归一化、缺失值处理等。
通过对数据预处理,可以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算法调参机器学习算法有许多参数需要进行调整,通过优化算法的参数,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常用的调参方法有网格搜索、随机搜索和贝叶斯优化等。
4. 模型集成模型集成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方法,它通过将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得到更准确的综合预测。
常用的模型集成方法包括投票法、堆叠法和提升法等。
结论: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广泛,并且有许多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其性能。
通过对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数据预处理、算法调参和模型集成,可以使机器学习算法更加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实例解析Bellman-ford和Spfa算法
实例解析Bellman-ford和Spfa算法作者:周鑫张晶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0期摘要:Bellman-ford和Spfa是解決最短路问题的基本算法,是信息学奥赛教学的基本内容。
由于算法抽象性和逻辑性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其基本原理、实现过程理解困难,导致无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该文旨在用具体实例结合图表对算法执行过程进行详细解析,深刻剖析了算法的优化原理,有效解决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Bellman-ford;Spfa;算法解析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079-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 前言Bellman-Ford算法由查理德·贝尔曼和莱斯特·福特创立的,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松弛原理反复对边集中的每条边进行松弛迭代操作,同时更新顶点集合中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值并记录其最短路径上的前驱结点,达到收敛时停止迭代操作[1]。
由于反复对边集中的每条边进行松弛,因此产生了很多冗余的松弛操作,造成时间复杂度较高。
Spfa算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优化,其核心思想是用FIFO队列保存已经被松弛过的顶点,只处理入队的顶点,并且不断迭代以求得最短路径。
因此,深刻理解Bellman-Ford算法有助于充分理解和应用Spfa算法解决实际问题[2]。
下面我们用具体实例来展开探讨这两个算法的实现过程。
例题:如图1所示,求1号顶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距离。
我们用d 数组记录起点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值,用s、e、t三个数组来存储边的信息。
例如第i条边存储在s[i]、e[i]、t[i]中,表示从顶点s[i]到e[i]这条边的权值为t[i]。
给出边的顺序如下表:2 Bellman-Ford算法题解用d数组来存储1号顶点到其余各点的路径值。
初始化如下表:根据边给出的顺序,先处理第一条边“2-4-3”即判断一下d[4]是否大于d[2]+3,由于此时d[4]和d[2]都是无穷大,因此这条边松弛失败。
spfa讲义
SPFA算法求单源最短路的SPFA算法的全称是: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
SPFA算法是西南交通大学段凡丁于1994年发表的.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算法在效率上一定有过人之处。
很多时候,给定的图存在负权边,这时类似Dijkstra等算法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而Bellman-Ford算法的复杂度又过高,SPFA算法便派上用场了。
简洁起见,我们约定有向加权图G不存在负权回路,即最短路径一定存在。
当然,我们可以在执行该算法前做一次拓扑排序,以判断是否存在负权回路,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我们用数组d记录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而且用邻接表来存储图G。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动态逼近法:设立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用来保存待优化的结点,优化时每次取出队首结点u,并且用u点当前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对离开u点所指向的结点v 进行松弛操作,如果v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有所调整,且v点不在当前的队列中,就将v点放入队尾。
这样不断从队列中取出结点来进行松弛操作,直至队列空为止。
定理: 只要最短路径存在,上述SPFA算法必定能求出最小值。
证明:每次将点放入队尾,都是经过松弛操作达到的。
(松弛操作的原理是著名的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信息学中我们叫它三角不等式。
所谓对i,j进行松弛,就是判定是否d[j]>d[i]+w[i,j],如果该式成立则将d[j]减小到d[i]+w[i,j],否则不动。
)换言之,每次的优化将会有某个点v的最短路径估计值d[v]变小。
所以算法的执行会使d越来越小。
由于我们假定图中不存在负权回路,所以每个结点都有最短路径值。
因此,算法不会无限执行下去,随着d值的逐渐变小,直到到达最短路径值时,算法结束,这时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就是对应结点的最短路径值。
(证毕)期望的时间复杂度O(ke),其中k为所有顶点进队的平均次数,可以证明k一般小于等于2。
实现方法:建立一个队列,初始时队列里只有起始点,在建立一个表格记录起始点到所有点的最短路径(该表格的初始值要赋为极大值,该点到他本身的路径赋为0)。
组合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组合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组合优化算法是一种针对组合问题的最优解问题的求解算法。
组合问题是指从一个固定的集合中,按照某种规则选取一些元素构成子集或排列,使得子集或排列满足某种条件。
组合优化问题的目标是在所有可能解中找到一个最优解。
组合优化算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问题,比如物流、机器学习、计划安排、网络设计、电路布局等。
以下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组合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1.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组合优化算法。
在每一步中,贪心算法总是选择局部最优解,最终使得全局最优解。
贪心算法通常适用于满足贪心选择性质、最优子结构性质、无后效性质的优化问题。
一个经典的应用就是活动选择问题。
给定一个集合S={a1,a2, ..., an}表示一些活动,其中每个活动ai包括开始时间si和结束时间fi。
每个活动可以占用同一时间段,要求从S中选择一个最大子集,满足所选择的活动互不冲突。
可以用贪心算法按结束时间从小到大排序,然后依次选择每个结束时间最早的活动。
2. 分支定界算法分支定界算法是一种高效的组合优化算法,适用于离散问题的求最优解。
它通过对搜索树上某个节点进行分支扩展和界限计算,快速剪枝不必要的搜索分支,仅保留可能出现最优解的分支。
分支定界算法的一个经典应用是旅行商问题(TSP)。
TSP是从一个给定的起点出发,经过所有点后回到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可以用分支定界算法遍历所有可能的路径,进行剪枝优化,找到最优路径。
3. 动态规划算法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求解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解的组合优化算法。
动态规划算法适用于有最优子结构和重叠子问题的优化问题。
动态规划算法基于递归的思想,但使用了状态记录和记忆化搜索的技巧来避免重复计算。
背包问题是组合优化问题的经典案例。
背包问题是指一个固定大小的背包,一些物品有各自的价值和重量,要求在不超过背包容量的前提下,选择最有价值的物品放入背包。
动态规划算法可以通过记录每个不同背包容量和不同物品下的最优解,推导出最终结果。
算法合集之《浅析二分图匹配在信息学竞赛中的应用》
浅析二分图匹配在信息学竞赛中的应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王俊[摘要]本文通过对几道信息学竞赛题目的分析,举例说明了二分图匹配在信息学竞赛中的应用。
二分图匹配的应用一般是通过分析某些最优化问题的性质,构造出二分图,再通过求得该二分图的最大匹配,最佳匹配等各种形式的匹配从而解决原问题。
[关键字]匹配二分图最小权最大权优化[正文]一引言二分图匹配是信息学竞赛中一类经典的图论算法,在近年来信息学竞赛中有广泛应用。
如果可以以某一种方式将题目中的对象分成两个互补的集合,而需要求得它们之间满足某种条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时,往往可以抽象出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构造二分图,然后利用匹配算法来解决。
这类题目通常需要考察选手对原题进行建模,构造二分图,设计匹配算法,并对其算法进行适当优化等多方面能力。
下面就通过两道例题来说明二分图匹配在信息学竞赛中的一些应用。
二Railway Communication12.1 问题描述某国有n个城镇,m条单向铁路。
每条铁路都连接着两个不同的城镇,且该铁路系统中不存在环。
现需要确定一些列车运行线,使其满足:I)每条铁路最多属于一条列车运行线;II)每个城镇最多被一条列车运行线通过(通过包括作为起点或终点);III)每个城镇至少被一条列车运行线通过;IV)列车运行线的数量应尽量小。
V)在满足以上条件下列车运行线的长度和应该尽量小。
1Saratov State University 252. Railway Communication2.2 问题分析题目要求列车运行线数最少,又要求在此条件下列车运行线的长度和最小,不便于一起考虑,我们不妨分步研究,先考虑列车运行线数最少的子问题。
则该子问题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给定一个有向无环图G 0=(N 0,A 0),用尽量少的不相交的简单路径覆盖N 0。
我们可以给问题建立一个二分图G =(N ,A ),如图2。
a) 建立两个互补的结点集合X 和Y ,把点i (0i N ∈)拆成X 结点i 和Y 结点i'。
算法优化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应用
算法优化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应用1.缓存优化:缓存是一种高速读写数据的存储器,它可以存储最近使用过的数据,以便下次访问时更快地获取。
在算法中,通过合理地利用缓存,可以减少访问内存的次数,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例如,在矩阵计算中,可以重排计算顺序,使得访问矩阵的元素更加连续,从而提高缓存的命中率。
2.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指同时使用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核心执行任务。
通过将任务分割成更小的子任务,并且让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核心同时执行这些子任务,可以加快程序的执行速度。
并行计算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将图像数据分为多个小块,然后使用不同的处理器或计算核心并行处理这些小块,最后再将处理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的图像。
3.矢量化:矢量化是指将标量操作转化为矢量操作,以便同时处理多个数据。
通过使用SIMD(单指令多数据流)指令集,可以将多个独立的标量操作合并为一个矢量操作,从而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矢量化广泛应用于图形处理、信号处理、数值计算等领域。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使用SIMD指令集对像素进行矢量化操作,从而加快图像处理的速度。
4.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指将数据表示为更紧凑的形式,以便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通过使用压缩算法,可以将数据压缩为较小的体积,并在需要时对数据进行解压缩。
数据压缩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方面。
例如,在无损压缩中,可以使用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
5.算法替代:算法替代是指将原始算法替换为效率更高的算法,以便提高程序的性能。
通过使用更高效的算法,可以减少程序的执行时间和资源消耗。
算法替代广泛应用于排序、查找、图算法等领域。
例如,可以将插入排序替换为快速排序,以提高排序的速度。
6.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以便提高后续算法的效率。
通过对数据进行去噪、降维、归一化等处理,可以减少算法的计算量和存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时只需考虑点对间关系(最短路迭代算法)
利用标号法则使用贪心思想再优化
每个节点只扩展一次 (标号法)
三者的本质都是统一的,但随着算法
的优化适用面逐步缩窄 优化算法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对算法 有着深刻的认识,忽略了算法的适用条件, 思维的定势很容易使我们得出错误算法。
总结
在对Bellman-Ford算法的合理优化中, 诞生了高效的SPFA算法。
在查找负环中,抛开了传统的实现方式, 我们得出一种崭新的架构使效率大大提高
在动态规划中,摆脱了思维定势的影响, 我们才得出正确的解法。 SPFA并不是一个死板的经典算法,我们 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奇效。 灵活
F[ ]= 3 5 4
4 G’[ ]=
F[ ]=MAX(G[ ],G’[ ])
之后G[ ]得出最优解2
特点: 赋值时考虑的是一个整体,即需要在所有与当 前节点关联的状态中取最值,保证了合法性。 G[ ]被更新时F[ ]还要重新考虑G’[ ]。
算法正确吗?让我们继续分析。
性质1:该算法结束时求得的解为正确解。 证明:该结论显然,算法结束意味各个方程均成立 性质2:该算法一定会结束。 证明: 把状态按照其最终值的大小分层,则可以发现 当前K层确定时,对于第K+1层有: 1.G[ ]可以从前K+1层取得最小值。 2.F[ ]的最大值只能从前K+1层取,否则其最终值
开始时 A无法 移动
此时B不能再向左移动 而A可以逐步摘下3棵树的所有苹果
之后B一直不动, A无法得到任何苹果
问题分析: 经典的博弈模型,数据规模比较小,考虑动态规划
F[X,Y,K]表示轮到A行动, A的位置为X,B的位置为Y, 苹果树状态为K(使用状态压缩的4位4进制表示)时 A最多获得多少苹果。 G[X,Y,K]类似表示轮到B行动时,A最少获得的苹果数。 状态数为30*30*256*2 ≈500000 可以承受 转移方程也简单,直接枚举5种行动 F[X,Y,K]=Max(G[X’,Y’,K’]+Apple)
后进先出!
SPFA_Dfs(Node) { For (Node,v) ∈E
If dis[v] >dis[Node]+w(Node,v) then dis[v]=dis[Node]+w(Node,v);
SPFA_Dfs (v);
}
}
核心思想: 每次从刚刚被更新的节点 开始递归进行下一次迭代!
相比队列,深度优先有着先天优势:
SPFA算法的优化与应用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 姜碧野
常见问题:
1、在负权图上判断是否存在负环 2、解决有环的动态规划转移方程
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内容概要
在本文中将看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简要介绍SPFA的基本实现 提出SPFA一种新的实现方式 介绍如何灵活使用SPFA解题
SPFA 全称 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 基本应用为快速求解单源最短路
G[X,Y,K]=Min(F[X’,Y’,K’])
但是….
单纯的状态转移会出现环,怎么办呢?
解决存在环的动态规划,常规思路:
一:利用标号法 通过已经得出最优解的状态递推出其他状态。 如何找出最优解? 值最大的?但G[ ]可能被其他较小的F[ ]更新, 并不是最优解。 值最小的? F[ ]同样可能被其他更大的G[ ]更新,
不可能为K+1。
因此状态会逐层确定并最终停止。
回顾思考过程,我们似乎感到:
最终算法完完全全建立在原方程之上,没有转弯, 没有变形,只需“简单机械”地赋值。
而与之类似的传统迭代法却并不可行。
不! 让我们对比几种算法。 更新时需遍历所有相关节点 (本题算法)
优化: 利用最短路问题中当前解只会成为次优解, 而不会成为非法解的性质。
同样:F[X,Y,K]=Max(G[X’,Y’,K’]+Apple) 是问题的终状态 G[X,Y,K]=Min(F[X’,Y’,K’])
一旦方程整体不成立便重赋值!
将松弛操作推广!
算法: 先对边界状态赋初值为0。 使用SPFA不断考察每条转移方程是否成立, 不成立则更新。
假设当前解为:
G[ ]= 5 2
A1 A2 A3 A4
…….
An-1 An Node
New
Head
Tail
缺点:NewNode需要之前的元素全部出队后才能扩展 中断了迭代的连续性
猜想: 能否把NewNode放在Head后面进行下一次扩展?
猜想
程序 判断存在负环的条件: 重新经过某个在 当前搜索栈中的节点
图论中的基本算法 :深度优先搜索 基本数据结构:栈
S A1
在环上走一圈,回到已遍历过 的点即有负环。 绝大多数情况下时间为O(M)级别。
T
An
实战:WordRings (ACM-ICPC Centrual European2005) 676个点,100000条边,查找负环。 DFS只需219ms!
一个简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问题。
S
还有不足吗?
最坏情况下需要KM次运算
Ak-1 Ak
A1
A2
…......
B1
+∞ 优化:随机调整边的顺序
B2
则期望k+mLogkຫໍສະໝຸດ BmT…….
最短路问题其实只是SPFA迭代思想在图论 中的一个特例,在其他各类动态规划,迭代法解
方程,不等式等问题中往往也能发挥奇效!
让我们结合一道题目来进行探讨
苹果争夺战 两个人A,B在一个5*6的矩阵里抢夺苹果。矩阵包含空地,4棵 苹果树和障碍物,每个苹果树上有3个苹果。A先行动,然后两人轮 流操作,每一回合每人可以向四周移动一格或停留在一棵苹果树下, 如果苹果树非空可以摘下一个苹果。 两人不能移动到矩阵外,障碍物上或是对方的位置,且两人绝 顶聪明。 问A最多可以抢到多少个苹果。
S A1
.......
An
T
上图数据中,总运算量高达N^2 而边(S, A1)虽然被调用N次。 但实际有用的只有一次
SPFA则使用队列进行了优化! 当前待扩展元素
A1 A2
A3
A4
…….
An-1 An
Head
Tail
思想: 只保存被更新但未扩展的节点。
减少了大量无用的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S
A1
.......
因此标号法并不适用
思路二:参考负权图上求最短路的思想
通过局部的较优值一步步迭代得到最优解
假设当前解为:
G[ ]= 5 4
F[ ]= 3 5
之后G[ ]得出最优解4
两种常规解法都失败了,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来思考 猜想: 能否越过状态间纷繁复杂的转移关系 直接考虑最终状态呢?
回归原方程: F[X,Y,K]=Max(G[X’,Y’,K’]+Apple)
An
T
在上图的例子中,每个节点只进队一次,只需N次运算。 相比Bellman-Ford优势明显。
在1000000个点,2000000条边的随机数据中 SPFA甚至比使用堆优化的Dijkstra还要快。
但有负环时依然退化为O(NM)
S A1
T
An
长期以来基于队列的SPFA并未取得突破
传统的队列实现:
相比其他同类算法有什么优点呢?
简洁优美
灵活多变
让我们来一起领略!
适用面广
SPFA的核心正是松弛操作:
Relax(u,v){
If F(v)>F(u)+W_Cost(u,v) then F(v)=F(u)+W_Cost (u,v);
}
但松弛操作直接得出的Bellman-Ford算法效率低下
For Time=1 to N For (u,v)∈E Relax(u,v)
G[X,Y,K]=Min(F[X’,Y’,K’]) 既是转移方程,也是终状态
联想:SPFA在图论求最短路中的本质:
三角不等式:最短路的终状态,对于所有边(u,v)∈E
有distance(s,v)<=distance (s,u)+w(u,v)。
当某边三角不等式不成立时,用松弛操作调整之。
在本题中适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