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记叙文写什么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作文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作文人生这趟列车啊,跑得可真快,沿途的风景不停变换,咱们的心情和想法也跟着变来变去。
这就叫“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天天能有棒棒糖吃,能有动画片看,那时候的快乐简单得像透明的玻璃珠子,一眼就能看穿。
可随着年龄慢慢长大,棒棒糖不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动画片也变成了回忆里的一抹甜。
上学的时候,觉得考试拿高分、被老师表扬就是最牛的事儿。
每次成绩出来,要是排名靠前,能高兴得尾巴都翘起来;要是考砸了,那心情就跟下雨天没带伞一样糟糕。
可后来呢,走出校园才发现,成绩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还有好多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等着我们去琢磨。
再说说恋爱这回事儿。
年轻那会儿,喜欢一个人能喜欢得死去活来,觉得对方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为了一点小浪漫、小惊喜能兴奋好久。
可日子一长,激情慢慢消退,才明白爱情不光是花前月下,还有柴米油盐。
这时候再回头看,当初的那些海誓山盟,有的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有的却成了过眼云烟。
工作之后,更是深有体会。
刚开始总是满怀激情,想着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
可现实往往会给你几个响亮的耳光,让你知道成功没那么容易。
加班加到怀疑人生,压力大得头发都快掉光,这时候就会感慨,当初的雄心壮志都去哪儿啦?生活就是这样,总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曾经觉得无比重要的,可能现在看来也就那么回事;曾经不屑一顾的,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心头好。
所以啊,咱们得学会适应这种变化,别老是抱着过去的想法不放。
就像坐车,得随着路况调整坐姿,才能坐得舒服。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成长的代价。
让我们怀揣着这些感慨,继续向前,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转角,又会有新的惊喜在等着我们呢!。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的意思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的意思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句话意味着人们的情感会随着事物的变迁而改变,引发一系列感慨。
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化不可抗拒的感叹。
扪心自问,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各种变化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迷失在繁忙的生活中,忽略了时间的推移。
突然间,我们发现曾经熟悉的环境已经变得陌生,曾经亲近的人也变得疏远。
这种感叹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语:“岁月不饶人”。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反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经历了无数的喜怒哀乐。
我们可能会经历爱情的起伏、友情的变迁、事业的起落、家庭的变化等等。
这些经历会让我们感到感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当我们回顾过去,发现曾经无法理解的事情现在豁然开朗,我们会感到明白当初的困惑和痛苦是值得的。
当我们看到自己一点点成长,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时,我们会感到自豪和满足。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是我们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肯定和认可。
然而,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也提醒着我们,不能沉溺于过去的回忆或者对未来的憧憬中。
过去已经过去了,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已经成为我们的经验。
未来是未知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对变化的接受和应对。
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学会适应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短暂而有限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变化的奇妙。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感叹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接受并珍惜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情以物迁辞以情心情不好作文

——融情于景的小练笔“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情感会随着周围的景物而变化,文章是这些情感的抒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心情好的状态)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小鸟也在欢唱,好像在为我祝贺,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又比如: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好几个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心情不好的状态)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是在讥笑我。
这两组示例都是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第一组要表现我实现养狗的愿望后的喜悦之情,示例通过花儿微笑、鸟儿欢唱、树叶沙沙作响为我高兴等,呈现了欢乐的氛围。
第二组要表现打篮球输给别人后的失落和惆怅,示例通过描写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的花儿和叽叽喳喳鸣叫的小鸟营造了压抑的氛围,从两组示例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心情状态下,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不同。
让我们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上弹琴钓鱼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在做练习时,要确定好要表达的情感:好心情或是坏心情,然后对自己熟悉的情境中的人、事、景物进行描写,写出周围环境和自己心情的关联。
描写时可以恰当地使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比如在田野里奔跑这个情境。
首先从看的角度引导,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田野中有什么,如田野里可以看到花、草、树,天空、云朵、昆虫、小动物,也可能会听到鸟叫、虫鸣、风声。
更要关注容易被忽略的事物。
比如草叶上的露珠,石头上的青苔等。
再说说心情好时看到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听到这些声音是怎样的;心情不好时看的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听到了这些声音是怎样的?本次初试身手的练习,重在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中的方法,并能初步实践。
情随事迁得作文

情随事迁得作文生活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我们的情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随着经历的事情起起伏伏,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情随事迁吧。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过年。
那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兴奋得不行,掰着手指头数日子。
为啥呢?因为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好多好多好吃的,还能收到压岁钱。
那时候对过年的感情啊,简直就是热爱到了极点。
每到除夕,我就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妈妈在厨房里转。
妈妈炸丸子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趁她不注意就偷偷捏一个塞进嘴里,烫得我直跳脚,可还是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
年夜饭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那热闹劲儿就别提了。
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长辈们发压岁钱,心里乐开了花,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富翁。
那时候过年的每一件事都让我对这个节日充满了喜爱,这种喜爱是纯粹的,就是因为那些好吃的、新衣服和零花钱。
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事情就开始变了。
过年不再是我最期待的事情了。
就说过年的那些应酬吧,走亲访友变得像一种任务。
每次去亲戚家,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问各种问题,“学习成绩咋样啊?”“有没有对象啊?”“找的工作工资多少啊?”就像被审问一样,让我头都大了。
这时候,我对过年的感情就从热爱变成了有点害怕和厌烦。
以前觉得热闹的年夜饭,现在也觉得有点吵闹和繁琐。
那些曾经让我垂涎欲滴的美食,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再说说我对友情的感受吧。
小时候有个特别要好的小伙伴,我们整天黏在一起,一起上学、一起写作业、一起在泥巴地里打滚。
那时候觉得我们的友谊肯定会天长地久的,对他那是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觉得他就是我世界里最重要的朋友之一。
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
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一个比赛,本来我们说好要互相帮助的。
可是在比赛的时候,他为了自己能赢,居然在背后给我使了个小绊子。
当时我就愣住了,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就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从那以后,我对他的感情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次看到他,心里就有点生气和失望,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
情随事迁与不以物喜的作文

情随事迁与不以物喜的作文
嘿,你知道吗?情感这东西,真的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有时候,我们就像被一阵风吹得七荤八素,心情一下子就变了。
就
像是突然下起的大雨,让人措手不及。
不过,有些人就不一样。
他们好像心里有个指南针,不管外面
的风多大,雨多猛,他们都能稳稳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他们不会因
为一个小小的成功就高兴得像个孩子,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垂头
丧气。
他们就像是那些不管天气怎么变,都能安心在家吃火锅的人。
其实,我觉得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
有时候,我们会在路上看
到美丽的风景,忍不住停下来欣赏;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不太好
的事,就像突然遇到的大雾,让我们看不清前方的路。
但不管遇到
什么,我们都不应该让心情完全受它们影响。
我们应该像那些有经
验的旅行者一样,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保持冷静,继续前行。
所以,我觉得嘛,不管生活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都应该学会
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要被一点小事就搞得心情大起大落,要学会像
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一样,稳稳地走自己的路。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
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不是吗?。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问题: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的翻译及解释:答:答案: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情”和“慨”二字可理解为“感情、感触”;“系”当然就是结合在一起了。
文章大概说:做完某件事后人们便会产生一种心境(情绪)或者叫做感受,我觉得是指那种感受而言吧。
他很累很疲惫时对自己的内心活动,有所感悟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也是对以前经历过的岁月留念吧!“既”应该是个语气词吧,也就是表示已经,不管怎样已经。
从这里看出人的心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只要是认真体味过的事都会有心灵的共鸣!其实这首诗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宋史·乐志》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歌手李龟年奉命创作《渭城曲》献给玄宗,玄宗让梨园子弟演唱。
但因天色将晚,宫门将闭,无法再听到新曲,于是将音调加快。
此时又遇李龟年进宫,闻得好曲,就请求演奏慢些。
这段文字中的“日暮”与第三联的“白露”,本意相同,可见古代乐律学家在制定“四时”时都有它的道理。
正如陆机在《文赋》中写道:“盖奏繁则思精,声约则辞博,图难则易安,履易则屡迁”。
[2]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说: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生涯,感慨万千却又不能归隐山林,形容颇似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回头向来处望,感慨一何多!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
后面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总之是人要耐住寂寞。
即使是像范仲淹一样有大抱负的人,也不能免俗。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而最终没能保全节操的人比比皆是,我辈又岂敢妄想免俗呢?既然选择了官路,又哪怕遭受苦痛折磨,再困难的局面,也要坚持下去。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意思: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
2、出自: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3、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4、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全文赏析: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原文、解析、知识点

《兰亭集序》原文、解析、知识点公元353年(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挥毫泼墨,将《兰亭集序》写成书法。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誉为“尽善尽美",爱不释手,最后竟以真迹殉葬。
优美散文+ 书法艺术,再加上濮存昕和于文华的精美演绎,就是王羲之见了,也会叹为观止吧。
♬♬原文及译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
时贤名流都到了,年老的年少的都聚在一起。
这地方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闹场面,然而临流饮酒,对酒赋诗,也足可以畅叙幽雅的情怀。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
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什么——情随事迁,感慨系之黄冈中学徐欢教学目标:1、明确认识到记叙文应写出三方面内容即①引起感受的事物(人、物、事件、现象等的特点、细节、形状、颜色等);②具体的感受情景或过程(有的时间长,有的只是瞬间);③感受的结果(这往往就是主题)。
2、片段写作练习,写出具体人物、事件和心理感受过程。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分析例文,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写作文吗?(若“喜欢”,看来大家都是喜欢写作的孩子;若“不喜欢”,问为什么?不会写——是不是不知道写什么?)我们高一都是训练写记叙文,要问记叙文写什么?找王羲之啊。
王羲之的名作《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由此生发的人生感慨,同时也启发我们记叙文写什么:“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板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就是这节课,我想跟同学们一起探讨的话题。
二、明确要求,有的放矢高中以来,同学们已经写了几篇记叙文了,想知道老师是依据什么打分的吗?答案揭晓——就是它,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知道了标准,写作才能有的放矢。
这套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每个等级又分4等,其中涉及作文内容、选材的要求就是这样的。
基础等级50分三、品头论足,拨云见月一直都是同学们写作文,老师打分写评语,今天评分标准在此,请同学们来当老师,给手上的三篇文章打分写评语。
请同学们阅读三篇例文,然后四人一组依据评分标准给三篇作文的内容打分(满分35分),分基础和发展等级打两个分,如25+8=33。
点评就写作文在内容方面的得失(写了什么内容,写得怎么样?是否还应该写什么内容?)。
为了便于深入讨论,一二排同学重点讨论例文1,三四五六排重点讨论例文2,七八排讨论例文3。
各组推选中心发言人准备发言。
好,阅卷开始。
讨论时间:不超过4分钟例文1我想为你唱首歌“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正如筷子兄弟的一首《父亲》感动了无数人,当然也包括我,写这篇作文时,脑海里第二个想到了父亲,随后又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现在,爸爸,我想为你唱首歌。
爸爸,我小时候经常生病,虽然当时处于无自我意识的阶段,但想必您也受了不少苦吧!后来听妈妈说,生我的时候家里没钱,把家里唯一能挣一点儿钱的拖拉机给卖了。
当时连饭都吃不饱,谢谢您给予了我生命。
上小学时,在学校里也不老实,一二年级就同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学坏,当时家里实在太穷,您和妈妈都外出打工了,爷爷奶奶带我,但他们管不了我,我二年级就向爷爷骗钱逃学到街上打游戏机,老师都找到爷爷奶奶家里了,而我却傍晚回来说我到同学家玩。
后来,家庭条件好了一点,您和母亲到镇上租了套房,把我也接到镇上读书,母亲还专门留下来照顾我,家里的重担您一个人担着……可我还是那样,调皮贪玩。
到镇上不仅没有好好学习,而且变本加厉,和一些所谓的朋友整天混在一起。
生活一天天过得好了起来,我也渐渐懂事了。
初二时,您把我转到了市里。
您是家里的顶梁柱,这16年来,您辛苦了,看到您两鬓微白的头发,我感觉,您真的老了。
时光也过得太快,一转眼就到高中了,起初开学第一天,我兴冲冲地来到学校,以逃离您的视线而感到快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周了,虽然嘴里不会说出来,但是挺想您的。
此时此刻,我想为您唱首歌: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各位老师,哪篇文章得分最高?——多少分?哪篇最低?——多少分?先看例文1:(请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点评是:【评析】:没有写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具体生动的事件,而是流于记流水账了。
尤其是写亲情的记叙文,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可以说都是一样的,但每一位父亲的具体做法、性格特征一定有其独特性。
本文只是概括地写出了天下父亲的共性:给予孩子生命;承担家庭责任;随着孩子的长大,父亲“两鬓微白”渐渐老去等等。
却没有写出“我”的父亲的独特个性。
【明确】情随事迁:写作文当然是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但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随事而生,感因事而发,所以记叙文应写出具体的事物。
(板书:具体事物)从选材上讲,是不是只要写出一件具体的事就行?——还得是怎样的事?提示:记得那个“肥胖”的“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攀爬铁道的背影吗?为什么那个背影让朱自清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为什么那个背影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不是你的或我的父亲的?——触动作者,独特例文2心弦上不逝的音符现实生活中,动人心弦的场景并不少见,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才没有产生情感共鸣。
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丽,从而为自己的心弦加上一道不逝的音符。
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但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也能触动我们的心弦吗?六月,天上的太阳像火炉一样炙烤着大地,路上商店的招牌就像要熔化了似的,而停在路边的汽车也似乎随着空气一起摇晃,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有也是戴着帽子,撑着伞,穿着背心与凉鞋,而且在不停地抱怨:“热啊,这鬼天气!”天空中也没有鸟儿在飞:大概都躲进阴凉处去了吧!这样的天气,也使得我心情烦躁,走在路上,我只觉得自己像要化了似的,脚步完全是软的,都是靠自己潜意识往前走。
“终于到了,累死我了。
”我舒了一口气,平时几分钟的路程,现在却感觉那么长。
但当我仔细一看,我不由得冒火了——书店大门上竟写着“今天暂不营业”。
“这趟路白跑了。
”我气不打一处来——昨天来这儿买书,却发现书“卖完了,但我却已经把钱给了,说今天来拿,但书店竟然关门了!唉,没办法,只有回去了。
这可恶的老板,收了我的钱却不给我书,我还不信他一连几天都不开门。
但是就在我灰心丧气,准备回去时突然我发现了书店老板从一边跑过,我连忙冲过去拦着他,但他把我推开,又继续向前跑。
最后,我看到他停在一个或许是被车撞倒的老人身边,他在为老人做各种急救动作,一直等到救护车来把老人给接走。
随后,老板向我走过来,对我笑着说道:“不好意思,今天我刚刚去我爸家了,来时却看见这老人倒在地上,所以我才推开你,让你久等了。
”于是拿出钥匙开门进去帮我拿书。
我拿着书,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些无比平凡的小事,却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弦,在我心弦上刻下一道不灭的音符。
(请小组发言人)你们打的分是?点评是:应该详写什么?为什么?本文有具体事件,但没有写出引发作者感触的事,所以记叙文写的具体事物应是引起感受的事物。
(板书:引起感受的)写人记事是为了抒发感受,本文有无抒发感受的语句?请找出“我不由得冒火了”“不知道说什么好”是想表达什么感受?——感动“冒火”到“感动”,夏天到春天,变得太快太突然。
所以,还应写什么?——感受的过程。
【评析】事件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但对于触动“我”心弦的人——书店老板和触动“我”心弦的事——老板的施救行为和信守承诺写得笼统、概括,并且没有写出对“我”的触动;文末的点题非常生硬,只是为点题而点题,没有明确本文的主旨——为什么斯人斯事触动了“我”,在“我”心弦上刻下了不灭的音符。
没有任何交代,而说其“不灭”,感情空洞,甚至虚假。
【明确】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事情有波澜,情感也应随之变化。
所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例文3特殊的礼物前几天我过生日,外公外婆老了,总是念叨我,爸妈就把他们接了过来。
长大后,我早已渐渐不习惯于在平静而繁忙的生活中平添一个生日。
对于外公外婆的到来,我没有热烈的欢迎,甚至还有几分反感。
我生日那天,外公外婆到了我家。
刚进门,就放下大包小袋,气喘吁吁。
妈妈忙责怪道:“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家里又不是没有!”外婆说:“城里的东西又贵,又不如自家种的好,多带些没事,况且孩子过生日,应该带点礼物。
”外婆见我没出来,便小心翼翼地走进我的房间,似乎怕惊着我一样。
其实她刚进门时那么大声,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我转过头,看见外婆笑着向我走来。
她的皱纹是那么深,一笑便像裂谷般深陷下去,显得更为苍老了。
白发也不知何时悄悄地爬上了她的双鬓,看起来就像打满了霜花的冬草似的。
她的额头上还有几颗细密的汗珠摇摇晃晃。
外婆走了过来,对我说“还在做作业呢!”我只随口答应了一句“嗯!”,心里却想着:“你怎么这么烦,我做作业凑什么热闹。
”她似乎是看透了我的心思,若有所失地走出了房门,脚步依然很轻很轻。
我倒也落得个清静,只是不知为何心底也怅然若失。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父母和外婆闲聊着,我却异常安静,一言不发,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谈话,心里想着今天收到的礼物。
这时外婆却突然记起了什么,走向她带来的那个破旧的大包,要找什么似的。
她翻出了很多东西,我心里盘算着,什么东西这么宝贵,要压在包的最底下。
外婆边找边说:“今天是孩子的生日,我昨天特地去了趟庙里拜了菩萨,求菩萨保佑。
”说着,她直起了佝偻的腰,拿出了她要找的东西,接着说:“庙里的大师给了我一块饼,这可是供过菩萨的,吃了这块饼什么事都能顺顺当当的……”她转过身来,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一层一层地打开那个用塑料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饼。
当她打开最后一层时,脸上的笑容却突然凝固了。
我瞟了一眼她手上的东西,原来包裹严实的饼已经被压碎了。
她愧疚地望着我。
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我要是弄坏什么东西,总是会愧疚地望着外婆,然后外婆就会原谅我,告诉我没关系。
我就又会在外婆慈爱的目光中快乐地奔跑。
那时是多么美好!外婆的愧疚不像小时的我一样,我却能清楚地体会到。
我不禁想起我如今的所作所为,也许此刻应当愧疚的是我,不是外婆。
我连忙拿过外婆手中的饼,大大地咬了一口。
外婆看着又笑了,她的笑容埋在满头银丝中更加美丽。
那天,我收到许多礼物,但其中最贵重、最特殊的是外婆的那个饼。
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甜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
对比例文1、2,例文3 在选材上有何优点?写生活小事,事虽小,却触动了作者的心弦;写出了情感的变化。
【评析】本文完整记叙了外婆为“我”庆生一事,外婆的对“我”满满而又“小心翼翼”的爱就层层包裹在福饼中,外婆慈爱的形象也随着行文的展开而鲜明突出;“我”由“反感”而“愧疚”,珍视这份“特殊礼物”的感受过程随着叙事的展开而自然转变,真可谓是“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小结】记叙文,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一般不能缺少三个方面:①引起你感受的事物(人、物、事件、现象等的特点、细节、形状、颜色等);②具体的感受情景或过程(有的时间长,有的只是瞬间);③感受的结果(这往往就是主题)。
四、添砖加瓦,更上层楼评而优则改之。
请结合对例文1、2的分析和个人生活经验,选择其中一篇进行修改加工,改完后请同学来交流自己的修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