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选修互动课堂(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合集下载

2020-2021人教版选修三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2020-2021人教版选修三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上一节学习的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以必修2学习的突变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关内容为基础,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

在STS教育方面,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红豆杉惨遭浩劫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重视渗透STS教育。

二、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第1课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知识,必修2已经学习突变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同时,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分享、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2)理解、掌握作物脱毒和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3)了解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能力目标: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体验分享的快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五、教法分析1.学案导学法: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了解感知部分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2.讨论法: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脱毒苗的培养、人工种子的原理及制作、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课前准备1.通过搜集资料,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应用的影像资料(包括微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2.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用于课堂展示;3.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生物》
选修3 选修3
专题2《细胞工程 》
2.1《植物细胞工程》
2.1.2《植物细胞工程 的实际应用 》
教学目标
能力要求 • 1、理解微型繁殖技术的应用 • 2、了解单倍体育种过程和优点 • 3、了解细胞产物的的生产和意义 3 知识要求 •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 4、了解细胞产物的例子
• 为什么花瓣松动会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为什么花瓣松动会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 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可能侵入到花药,给 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可能侵入到花药, 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异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异同: • 相同之处是: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 相同之处是:培养基配制方法、 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 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 • 不同之处在于: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 不同之处在于: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 需事先摸索时期适宜的花蕾; 需事先摸索时期适宜的花蕾;花药裂开后释 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也要及时更换培养 基;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 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 这些都使花药培养的难度大为增加。 这些都使花药培养的难度大为增加。
2.突变体的利用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 (1)产生: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 产生 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 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易受到培养 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2)利用:筛选对人们有利突变体, (2)利用:筛选对人们有利突变体,进而 利用 培育新品种 (3)成就: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办各 成就: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纪70年代以来 国的科学家用这种方法已经筛选到抗病、抗盐、 国的科学家用这种方法已经筛选到抗病、抗盐、 含高蛋白,以及高产的突变体, 含高蛋白,以及高产的突变体,有的已用于生 产。

选修3-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选修3-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概念: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植物(也叫 快速繁殖技术)
1.微型繁殖
优点: (高保真-无性繁殖)
①实际上是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②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 化管理,进行工厂化培养。 作物栽培
产业化育苗
生菜 兰花
无籽西瓜
生产生活中,病毒容易沿植物体的维 管组织传播,而分生组织区中缺乏维管系 统,因此不含病毒。用做组织培养的植物 材料可以是植物体任何类型的组织细胞。 怎样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决?
ddtt
P: F1 F2
第 年 第 年 1
高杆抗病 DDTT
× 矮杆感病
P
高杆抗病 高杆抗病 F1 DdTt DdTt ↓× D_T_ D_tt ddT_ ddtt 配子: DT Dt dT dt 矮抗
×

高杆抗病 DDTT
× 矮杆感病
ddtt
第 年
1
F3
第 年
第 年
2 3 4
花药离体培养
第 年
2
ddTT
生长
单倍体 DT 幼苗:
Dt
秋水 仙素
dT
dt
纯合体: DDTT DDtt ddTT ddtt
矮抗
选育出需要 的矮抗纯种
选择矮秆抗病 即为新品种
2.突变体及利用
体细胞诱变育种
(1)产生: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 分生状态 而易受培养条件和 一直处于不断的_________ 突变 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______. (2)利用:从产生突变的个体中筛选对人类有用 突变体 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的_______, (3)实例:抗花叶病毒的 甘蔗\抗盐碱的野生烟 草\抗除草剂的白三叶 草等.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专题二细胞工程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2.能力目标: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2、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2、教学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四、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知识,这节课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基础。

教师可采用学案导学、让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六、课前预习1、通过预习课本、查阅资料,列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说出人工种子制备技术的过程。

3、说出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问题探究】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高效快速的实例有哪些?2、什么是人工种子?制备人工种子技术是什么?3、工厂化生产人参皂甙的基本过程是什么?【精讲点拨】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课件1: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课件1: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有益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1、下图为一人工种子。下列与人工种子培育过程的有关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D)
A.人工种子一般是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
B.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 能表现出全能性
C.同一批次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细胞构成
人工种子的结构
3、教材40页,【讨论】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相比有何优点? ①培植周期短 ②后代无性状分离 ③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限制 ④可以很方便地贮藏和运输 4、教材40页,【讨论】人工种子由什么构成?人工种皮 中应该具有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 发育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些什么? 人工种子:胚状体(或不定芽、顶芽和腋芽)+人工种皮 还可加入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
(一) 思考与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请你再列举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 我们生活中的另外一些应用。
提示:a. 拯救濒危植物; b. 提供食品制作的原料; c. 利用愈伤组织进行转基因操作。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
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
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
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c )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三)神奇的人工种子
• 1、天然种子的局限性?
1)培育周期长 2)优良杂种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而丧失其优良特性 3)生产会受到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并且需要占 用大量的土地实现制种 • 2、什么是人工种子?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 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3课件: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3课件: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另 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也都已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自主思考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 生产时,是否将外植体培育成植株?如若不是,那培育到哪一阶段即可? 提示:否;把外植体培养成愈伤组织即可。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1)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植株。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能稳定遗传。 ②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原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 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2)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一
探究二
易错点排查
(3)人工种皮的要求。 ①能保持胚状体的活力,即要能透气、透水,含有胚状体发芽所需要的 各种营养成分等。 ②有利于贮藏、运输和萌发,选取的材料要有韧性、耐压、对胚状体无 毒害。 ③还应含有农药和杀菌剂,以防播种后害虫及微生物的侵害。 ④还要加入能促进胚状体生长和发育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益菌 等。 (4)制作人工种皮的材料:海藻酸钠、明胶、树脂、琼脂糖、淀粉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选修3

人教版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选修3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重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难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时间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检查预习
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27】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直接导入
三、推进新课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2)作物脱毒(3)人工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答案】C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和预习
1、完成世纪金榜课时检测区P30
2、预习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3
1
30
6
4
1
检查预习情况,为讲解新课铺垫。
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
讲授分析,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当堂训练,检测知识运用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
(1)单倍体育种(2)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四、课堂训练
【例】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生物: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3)

生物: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3)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 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 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
一、植物繁殖新途径 (人,快,脱毒)
• 1微型繁殖技术(快速繁殖技术)
概念
是快速繁植培育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 培养技术。
特点
1) 繁殖速度快; 2) 可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因为是无性繁殖); 3) 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等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
二、作物的新品种培育
• 传统方法——(杂 交)
• 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缺点:要不断进行(多年)纯化和选择,才得到一 种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种
1、单倍体育种
• 单倍体的概念:是指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 单倍体的例子: • 蜜蜂中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来的单倍 体. • 多数植物都可通过花药或花粉来获得单倍体
不少植物需要生长数年才能结出种子
优良杂种的后代因发生性状分离而丧失 其优良特性 种子的生产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制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2)人工种子的概念:
• 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 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作为材 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3)人工种子的结构
胚状体产生途径: (1)由已脱分化的外植体直接产生; (2)由愈伤组织产生;(3)悬浮细胞培养
(花药离体培养) 过程:
过程
选择 亲本
有性 杂交
F1代
花粉离
体培养
单倍体 植 株 诱 变
选择所 需类型
优点
可育纯 合子植 染色体加倍 株
•(所得植株)后代都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课堂
疏导引导
1.微型繁殖与无性繁殖
微型繁殖就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它实际是一种无性繁殖。

繁殖过程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亲、子代细胞内DNA.不变,所以能够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

这种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
微型繁殖的条件是培养基中加入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水、矿质养料和小分子有机物,还有植物激素,更重要的是所有加入物质必须是无菌的,操作过程必须是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这样繁殖的幼苗才是无毒的。

作物脱毒就是把已被病毒感染的植株进行脱毒,采用的技术还是微型繁殖技术,但是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

3.单倍体育种与微型繁殖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能够稳定遗传,即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一年就可获得纯种。

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是花药的离体培养,采用的技术是微型繁殖技术,获得单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4.人工种子的优势
(1)可使在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植物得以繁殖。

(2)固定杂种优势。

天然种子由于在遗传上具有因减数分裂引起的重组现象,因而会造成某些遗传性状的改变,而人工种子则可以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3)快捷高效的繁殖方式。

天然种子在生产上受季节的限制,一般每年只能繁殖1~2次,有些甚至十几年才繁殖一次,而人工种子在生产上不受季节限制,而且快捷高效。

研究表明,用一个体积为12 L的发酵罐在二十几天内生产的胡萝卜体细胞胚可制造1 000万粒人工种子,可供种植几百平方米,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留种地。

(4)可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抗逆性。

针对植物种类和土壤条件,在人工种子的包裹剂中还可以加入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

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

(5)方便储藏和运输。

试管苗的大量储藏和运输也是相当困难的。

人工种子则克服了这些缺点,人工种子外层是起保护作用的薄膜,类似天然种子的种皮,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储藏和运输。

活学巧用
【例1】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花药、花粉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

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的全能性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③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④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题提示:植物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细胞理论上都具有全能性,都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体外通过人工方法,让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一个基础技术手段。

因为没有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属于无性生
殖方式。

答案:D
【例2】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进行远源植物体细胞杂交
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解题提示:无性繁殖的作物感染病毒后很容易传播给后代,病毒在生物体内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或芽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答案:C
【例3】对人工种子正确的解释是()
A.通过科学手段人工合成的种子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子
C.种皮能够自我生成的种子
D.人工种子发芽率低
解题提示:本题考查了人工种子获得的方法及其过程。

人工种子是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等,然后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