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重力流沉积
二连盆地洼槽区—湖底扇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赛汉塔拉凹陷中南部腾二段下部沉积相图
赛44 赛49
赛45
赛66 赛80
赛79
在横向上呈 丘状外形
赛1-赛79井油藏剖面图
S1 S44
S66 S80 S79
在生油洼槽内,湖底扇砂砾岩体夹于有利烃源岩内,形 成自生自储型砂岩上倾尖灭和透镜状岩性油藏。
浊积岩的结构构造
经典浊积岩,即低密度浊流沉积,其粒 度较细,限于砂级;沉积构造规模较小,限 于交错纹理。而高密度浊流沉积的粒度可达 中砾级,沉积构造的规模也可以很大。
浊积岩的沉积构造主要有:
(1)底痕:冲蚀痕与工具痕 槽模 沟模 锥模
(2)底痕:准同生载荷构造 重荷模 火焰构造
(3)粒度递变层理 分布递变 粗尾递变
阶地 Bouma
东濮凹陷重力流水道沉积模式
东濮凹陷重力流水道沉积相层序
漫溢 Bouma 沟道 Walker
六、重力流沉积的鉴别标志
1、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与深水页岩(或泥灰 岩)共生或组成韵律层。碎屑成分是陆源的、浅 水的,可含浅水化石、植物屑和鲕粒等,但无浅 水沉积构造(如大型交错层理、浪或波痕、泥裂 等)。
A段-底部递变层理段
砂岩、含砾砂岩; 正递变层理; 厚度较大; 多冲刷构造; 多底模构造;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B段-下部平行层理段
砂岩、含泥砂岩; 平行层理(粒度 和颜色变化); 或渐变接触A; 或多冲刷构造; 多底模构造;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C段-流水波纹层段
粉砂岩、泥质砂岩; 流水波纹层理、包卷 层理和变形层理; 或渐变接触B; 或冲刷下覆泥岩;
“流体”的构成:
大多数情况下是液体,即水; 少数情况下是气体,例如:
沉积岩与沉积相 -回复
沉积岩与沉积相沉积岩与沉积相是沉积学的重要内容,它们反映了沉积物的形成环境、条件和特征,对于理解地质历史、恢复古地理、探索矿产资源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沉积岩与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应用。
沉积岩的概念和分类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成岩作用等形成的一类岩石,它们占地壳上层的约75%的面积,但只占地壳总体积的约5%。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风化作用:指基岩在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物理破碎和化学分解,产生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
搬运作用:指风化产物被流水、风、冰川、重力流等流体或固体介质搬运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沉积作用:指搬运介质的动力不足时,风化产物在一定区域内堆积或沉淀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成岩作用:指沉积物在地下受到压力、温度、流体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压实、胶结、重结晶、置换等变化,最终转变为坚硬的岩石的过程。
根据沉积物的来源和成分,沉积岩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碎屑岩:由碎屑物质(如砂砾、粘土等)组成的沉积岩,如砂岩、页岩、砾岩等。
化学岩:由溶解物质(如碳酸盐、硫酸盐等)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或生物作用而沉淀形成的沉积岩,如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等。
生物岩:由生物遗骸或分泌物(如碳酸钙、硅酸盐等)组成的沉积岩,如珊瑚礁、硅藻土、煤等。
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沉积相是指具有相似生成环境和特征的一组或一套沉积物或沉积岩。
它是反映沉积环境和条件的综合标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沉积物组分:指沉积物中所含有的不同类型和比例的颗粒、杂基(基质)、胶结物等。
沉积物结构:指沉积物中颗粒或杂基之间的排列方式和联系方式,如层理、颗粒支撑性质、孔隙结构等。
沉积构造:指由于不同类型和强度的营力作用,在沉积过程中或之后形成的各种形态特征,如层面构造(波痕、槽模等)、变形构造(褶皱、断层等)、生物构造(生物遗迹、生物痕迹等)等。
沉积物组合: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叠置关系和变化规律,如岩性组合、层序组合、相带组合等。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 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 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七
地质学名词解释七一、名词解释(30个)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其中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重力流
富泥的缓坡形成的海底扇沉积模式
泥 /砂 比 高 的 缓 坡 形 成 的 海 底 扇 沉 积 模 式
富砂的缓坡形成的海底扇沉积模式
(二)槽 相 模 式 ( 海 槽 型 )
加 拿 大 魁 北 克 C a p -E n ra g e 组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1- 粗 砾 岩 2- 具 粒 序 层 理 的
第五讲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一、重力流的概念
重力流—沿(水下)斜坡或峡谷
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
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重力流的来源、搬运和沉积示意图
河流
滨线
砂 海底峡谷 浊流层 陆棚边缘 滨外洋流
波痕
盆地
二、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1)足够的水深(一般1500-1800m,最小100m,
最深可达8000m);
向上变薄变细
向上变粗变厚
(三) 湖 底 扇 相 模 式 和 相 层 序
湖底扇的亚相和微相类型
白 庙 湖 底 扇 相 模 式
A— B— C— D— E—
递变层砂岩 平 行 纹 层 粉 -细 砂 岩 旋涡层泥质粉砂岩 断纹纹层粉砂质泥岩 深灰色泥岩
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锦欢地区大凌河油层远岸浊积扇体 微相图
(1)典型的浊积岩(鲍玛层序)
(2)叠复冲刷含砾粗砂岩
叠复冲刷含砾粗砂
岩常表现为AAA 序
此处的 “A”指一 个递变层或一次重
力流事件,有时演
变为“ABABAB” 序,每一个递变层 之上均连续沉积有 薄厚不等的平行层
理砂岩。
(3)卵石质砂岩
是一种厚度较大,显叠
复递变的砾质砂岩层,
每个递变层的下部含砾
多,向上逐渐减少。由
沉积相
答: 曲流河垂向层序的特点是: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变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大于后者。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第一,河流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大,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第一,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第三,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10 、泻湖中化石特点是什么?答:化石种属少,数量大,壳小体薄
11 、重力流可按支撑机制 划分成哪四种 类型?答:泥石流和碎屑流、液化流、颗粒流、浊流
12 、生态 礁 发育演化可分为哪四个阶段?国内:①生物碎屑浅滩形成阶段,②枝状选礁生物发展阶段③块状选礁生物发展阶段,④放射状红藻阶段国外:①定殖阶段 ②拓殖阶段 ③泛殖阶段 ④统殖阶段
27简述曲流河沉积的垂向模式(沃克,1976)。
答:曲流河沉积的典型垂向模式由沃克(1976)等人提出,其由下至上可划分为四个沉积单元。第一沉积单元:为块状含砾砂岩或砾岩,属河床底部滞流沉积,与下伏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底部具明显的冲刷面,粗砂岩中含泥砾,可见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第二沉积单元:
生态礁:由造礁生物 形成的具有坚固的抗浪骨架,具正性地貌特征的生物体。
1. 组成沉积岩沉积物质的来源:陆源物质、生物源物质、深源物质、宇宙源物质
2. 风化作用的4个阶段: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
3. 母岩风化作用产物类型: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 相 四 模 节 式 重 力 湖 底 流 扇 沉 相 积 层 相 序 及
——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
2.湖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沉积特点:以主水道及其两侧的漫溢 沉积为主,滑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3. 中扇亚相——扇的主体
辫状水道发育,沉积作用主要与
水道及其漫溢沉积有关。 (1)有沟道部分: a.辫状水道:侧向迁移性强,无堤。 沉积物:含砾砂岩、块状砂岩。 构 造:常叠覆冲刷。 b.沟道之间:漫溢沉积。 沉积物:A--E、B--E、C--E等序。 (2)无沟道部分 处于有沟道部分前方,漫溢沉积。 沉积物:B--E、C--E序。
深水相 化石和 浅水相 化石均 保存
中 扇 水 道 区
东 陷 坡 段 下 家 体
营 南 沙 ( ) 楼
凹 斜 三 中 梁 砂
近岸 浅水 砂体 前方 浊积 砂体
近 岸 砂 体 滑 塌 再 搬 运 岸 上 洪 水
小扇体, 透 镜 体 , 顺 近 岸 砂 体 延 伸方向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单位,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沉积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沉积相的分类及其详解进行阐述。
一、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碎屑岩相:碎屑岩相主要由岩屑颗粒组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岩性。
碎屑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砂岩相、砾岩相和泥岩相。
砂岩相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常见于河流、河口和河口三角洲等环境。
砾岩相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常见于冲积扇和冲积台地等环境。
泥岩相主要由粉砂粒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环境。
2.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云石等。
碳酸盐岩相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浅水环境,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构造物。
碳酸盐岩相又可以分为浅海碳酸盐岩相和深海碳酸盐岩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珊瑚、藻类和浅海生物的骨骼等构成,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深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微生物的残骸和颗粒物质组成,常见于深海盆地和大陆边缘沉积区。
3.有机质岩相:有机质岩相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如煤和页岩等。
有机质岩相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煤相和页岩相。
煤相主要由植物残体和腐殖质组成,常见于湖泊和沼泽等湿地环境。
页岩相主要由有机质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深水环境。
二、根据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点,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河道相:河道相主要由河流运输的颗粒物质沉积形成,常见于河流底部和河口沉积区。
河道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呈现层理结构和交错纹理。
2.冲积扇相:冲积扇相是由冲积扇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山区和山前平原。
冲积扇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呈现扇形堆积的特点。
3.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由三角洲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河口沉积区。
沉积相名词解释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沉积环境。
3、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环境是原因,相是结果。
相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不等同于环境,也不同于地层。
4、沉积环境与沉积岩特征的关系:沉积环境是沉积岩特征形成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是沉积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
5、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6、相模式的表现形式:1)直观模式2)事实模式3)静态模式4)动态模式5)比拟实验模式6)数学模式7、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8、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9、冲积扇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10、泥石流和筛状沉积主要在扇根,扇中到扇端主要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
11、从扇根到扇端,粒度由粗到细,厚度由厚到薄12、冲积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使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积或侧向移动13、分叉参数: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沙坝的数目。
(单河道≤1,多河道>1)14、弯曲度: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
(低弯度河≤1.5或1.3,高弯度河>1.5 )15、湖泊: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域。
是陆上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化学沉淀的主要场所。
16、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
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
17、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18、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沉积相序大致依次为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重力流。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冲积扇沉积模式图
重力流沉积相、山麓-洪积相等图片:
沉积相简图,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以又在该环境中所形的沉积岩(物)特征综合。
完整的、准确的沉积相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反映沉积岩的特征,二是揭示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包括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侯状况、生物发育情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等。
沉积岩(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成分、颜色、结构等)、古生物特征(古生物种属和生态)。
自然地理环境可分为大陆环境、海洋环境与海陆过渡环境。
大陆环境又可分为沙漠、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海洋环境又可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海陆过渡环境可分为三角洲、泻湖等。
同理,沉积相也将可分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这三大类型
层序地层学的剖面图
裂谷盆地模型
盆地边缘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层序地层学剖面分析
海相沉积环境示意图
深海浊积扇沉积模式+灰岩和泥岩的鲍玛序列
海底扇推进式相层序
礁体平面图用剖面图。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一节概述一、浊流理论的意义浊流理论的提出,可算作碎屑岩研究的一场大革命(Walker,1973)。
明确提出浊流和浊流岩概念的是Johnson(1938),里程碑是1950年Kuenen and Migliorini的文章《浊流是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以及1962年鲍玛发现鲍玛层序。
浊流理论解释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更找到了丰富的油气。
一方面,人们认识到深海(湖)中沉积的碎屑物质是由高密度浊流搬运和堆积,因而消除了认为砂泥间互的复理石沉积是由构造垂向频繁活动而引起深水和浅水交替沉积的产物的简单结论;另一方面,浊流理论还能解释某些反常现象,打破了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砾石在岸边,泥质沉积在深水的重力分异作用的概念。
二、重力流简介(一)浊积岩的广义概念广义的浊积岩是泛指形成于各种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水下沉积物重力流包括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这些我们已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过。
在这里,浊流只是重力流的一种,这是浊流的狭义含义。
(二)重力流沉积作用简介沉积物重力流物质可以来自峡谷长轴向岸的上端,也可来自短轴方向,又可以是多方向的。
物质到达峡谷后,总是沿峡谷长轴下倾方向流动。
在峡谷下部,有部分最粗的砂砾沉积下来;到了峡谷出口处,由于它处于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的转折处,因斜坡变缓,重力流速度骤减,大量碎屑物质在这里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称为海底扇;细的碎屑物质再向前搬运,在海底平原上扩散开来,形成宽广平坦的席状浊积层。
可见,海底峡谷→海底扇→海底平原是重力流搬运所经的途径,也是它的不同沉积场所。
总之,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湖泊中,重力流都是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也就是说,重力流与一般水流不同,它是含大量泥、砂、砾石等碎屑物质的高密度流,这些物质呈悬浮态搬运,在密度比它低的水体之下流动,而且流速很大,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
课程简介《沉积岩石学》是石油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必修课,属主干专业基础课,是中国石油大学重点课程和品牌课程。
该课共120学时,包括《沉积岩石学》部分80学时(含20学时实验课),《岩相古地理》部分40学时。
《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是地质工程专业(石油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可为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学习和研究提供沉积学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
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沉积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阐明沉积岩的物源、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沉积岩类型和特征、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不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基本特征、主要识别标志和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沉积相模式、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砂体的时空分布,恢复沉积古地理面貌,预测沉积矿产的有利分布地区。
同时,介绍沉积岩和沉积相的综合研究方法。
岩石学(沉积岩石学)部分共80学时,5学分,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沉积岩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油浸法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了解部分先进测试鉴定方法。
要求学生有矿物学、岩浆岩、变质岩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矿物、岩石的描述和鉴定方法。
22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1. 典型浊积岩
典型浊积岩是指具有不同段数鲍玛层 序(序列)的浊积岩(Bouma,1962)。 一个完整的鲍玛序列由5或6个段组成,自 下而上依次为: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
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 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递 变消楚。一般为正递变,反映浊流能量逐 渐减弱;底面上有冲刷一充填构造和多种 印模构造,如槽模、沟模等。A段常比其 它段厚度大,代表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 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 变关系,比A段细,多为细砂和中砂,含 泥质,显平行纹层,粒度递变不大明显。
和浊流五种是较合理的,它们是统一机制下的连续统一体(如图)。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2.陆相沉积物重力流
近廿年来,随着我国地层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从太古代 至第三纪,无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无论是陆源碎屑岩还是碳酸盐岩,
均发现了大量重力流沉积,而且类型多样,独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可归纳如
4.外扇亚相
地形较平坦, 与深海平原逐渐过渡。 以漫溢沉积为主。 沉积物:具C--E、 D--E 序。
包卷层理构造
变形构造Ball and Pillow
宏观上以进积式最 常见,粒度上表现 为细-粗-细。
二 湖底扇相模式
可 与 海 底 扇 相 模 式 类 比
球枕构造
湖底扇沉积相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重力流的来源、搬运和沉积的示意图 (from H.G.Reading)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2.足够的坡度角
足够的坡度角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作块体流运动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最小坡度角为3O~5O。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海底滑塌坡度角仅有 0.5O,我国中、新生代断陷湖盆陡岸或缓岸都有重力流沉积物形成。计算结果 表明,形成重力流的最小坡度角2O~3O即可,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密度 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重力流的密度对坡度有明显 的补偿作用。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沉积环境和与沉积相》课程,是地质学各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基础知识,掌握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实践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识别各种沉积相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2.设计思路:课程设计包括沉积相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常见沉积相模式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结合沉积相分析方法的训练,使得学生初步掌握沉积相理论和研究方法。
为此,设计了如下教学单元: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概论:阐述基本概念、分类和沉积相识别依据;大陆沉积相组:阐述河流、湖泊、冲积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过渡沉积相组:阐述三角洲、河口湾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海洋陆源碎屑沉积组:阐述海岸、浅海、半深海及深海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海洋碳酸盐岩沉积相:阐述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事件和特殊地质作用沉积相:重力流、等深流和风暴潮沉积作用和沉积相;沉积相研究方法:阐述沉积相和古环境恢复的主要方法,并通过实践(实验课)学习这些研究方法。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是系统掌握沉积相识别依据、沉积相类型、亚相组合规律和演变特征,学习沉积相研究方法和流程,为古环境恢复和重建以及沉积岩中的资源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掌握陆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各种沉积特征和相模式特征;2、掌握海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各种沉积特征和相模式特征;3、掌握过渡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各种沉积特征和相模式特征;4、掌握沉积相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程序,学会在地质剖面上或综合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沉积相类型,分析其在空间的分布和演化特征。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间实习和课堂讨论。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深水浊积扇与滑塌浊积扇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场所,浊积扇砂体以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成为油田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之一。
二、什么叫沉积物重力流、浊流、浊积岩?沉积物重力流(Sedimentgravityflow)是指沉积物或沉积物与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顺斜坡运动形成流动,简称沉积物流,也称块体流。
按支撑沉积物的颗粒机制的差异,可分为4类:a.浊流,沉积物主要由流体湍流的向上的分力支撑;b.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由粒lbJ逸出的向上运动的流体支撑;c.颗粒流,沉积物直接由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碰撞或紧密靠近)所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d.碎屑流,沉积物中较粗颗粒由基质支撑,基质是较细的沉积物与孔隙内流体的混合物,它有一定的屈服强度。
四种主要的沉积物重力流(Middleton&Hampton,1973)浊积岩(turbidite)就是由浊流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组合。
狭义的浊积岩(典型浊积岩)是指可以用Bouma序列描述的、由经典浊流沉积而形成的;广义的浊积岩是指形成于深水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称。
它既包括典型浊积岩,也包含不能用Bouma序列描述的岩系(通常所说的沟道浊积岩),如块状砾岩、块状砂砾岩、块状砂岩、或由顺坡的块体运动形成的一些滑塌堆积,甚至包括远洋泥页岩等。
沉积物重力流按流变学演化示意图(Donad.R.Lowe,1982)在自然界中出现的沉积物重力流,常常包含一种以上的机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经典浊积岩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一的湍流支撑和悬浮作用,其下部的块状段也包含隙间流体的向上流动和颗粒碰撞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而在沉积的后期阶段还有牵引作用。
而且这几类沉积物重力流在其流动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常出现的是向浊流转化,如碎屑流加水稀释、颗粒流加水和泥,液化流加水均可变成浊流。
所以,这4类沉积物重力流中以浊流最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流的来源、搬运和沉积的示意图 (from H.G.Reading)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2.足够的坡度角
足够的坡度角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作块体流运动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最小坡度角为3O~5O。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海底滑塌坡度角仅有 0.5O,我国中、新生代断陷湖盆陡岸或缓岸都有重力流沉积物形成。计算结果 表明,形成重力流的最小坡度角2O~3O即可,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密度 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重力流的密度对坡度有明显 的补偿作用。
重力块体的搬运类型,Kruit,1975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二、基本类型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大量发现并研究浊流的阶段,而70年代以来则是 强调沉积物重力流及其连续统一体的研究阶段。
1.海相沉积物重力流
米德尔顿等(Middleton and Hampton,1973,1976)按支撑机理把沉积 物重力流划分为四个类型,即: ☆ 泥石流(或碎屑流) ☆ 颗粒流 ☆ 液化沉积物流 ☆ 浊流 纳丁等(Nardin et al,1979;Kruit l975)认为,无论陆源碎屑型或内源 碳酸盐型沉积物重力流,从岩崩、滑坡、块体流到流体流,在力学性质上均 可构成弹性、塑性、粘性块体运动过程的连续统一体。 因此,将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泥石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
和浊流五种是较合理的,它们是统一机制下的连续统一体(如图)。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2.陆相沉积物重力流
近廿年来,随着我国地层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从太古代 至第三纪,无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无论是陆源碎屑岩还是碳酸盐岩,
均发现了大量重力流沉积,而且类型多样,独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可归纳如
4.外扇亚相
地形较平坦, 与深海平原逐渐过渡。 以漫溢沉积为主。 沉积物:具C--E、 D--E 序。
包卷层理构造
变形构造Ball and Pillow
宏观上以进积式最 常见,粒度上表现 为细-粗-细。
二 湖底扇相模式
可 与 海 底 扇 相 模 式 类 比
球枕构造
湖底扇沉积相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典型浊积岩
典型浊积岩是指具有不同段数鲍玛层 序(序列)的浊积岩(Bouma,1962)。 一个完整的鲍玛序列由5或6个段组成,自 下而上依次为: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
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 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递 变消楚。一般为正递变,反映浊流能量逐 渐减弱;底面上有冲刷一充填构造和多种 印模构造,如槽模、沟模等。A段常比其 它段厚度大,代表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 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 变关系,比A段细,多为细砂和中砂,含 泥质,显平行纹层,粒度递变不大明显。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
C段——流水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
有细砂和泥质,呈小型流水型波纹层理和 上攀波状层理,并常出现包卷层理、泥岩 撕裂屑和滑塌变形层理,这表明流水改造 和重力滑动的复合作用。C段之上,两者 是连续过渡的;C段若与下伏鲍玛单元呈 突变接触,则其间有冲刷面,并有各种底 面印模构造。关于本段各类层理的成因, 有人认为是在A段和B段沉积后,浊流转 变为低密度流,出现了牵引流水流机 制所致。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
D段——上平行纹层段:该段由泥质 粉砂和粉砂质泥组成,具有断续平行纹层。 D段若叠于C段之上,两者为连续过渡; 但若单独出现,则与下伏鲍玛单元间表现 为一清楚的界面。它是由薄的边界层流造 成的,厚度不大。 E段——泥岩段:为块状泥岩,E段和 D段有时不好区分,两者均屑低密度重力 流沉积。鲍玛没有划分出这个段,他的E 段指的是深水非浊流沉积段,即将要介绍 的F段。 F段——深水页岩段:为远洋深水沉 积的页岩或泥灰岩、生物灰岩层,含深水 浮游化石,显微细水平层理,与上覆层为 突变或渐变接触。实际上F段也已不属于 浊流沉积。但它是判断深水浊流沉积的重 要标志,有时与E段难于区分,合在一起 统称E段。
1.海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2.湖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沉积特点:以主水道及其两侧的漫溢沉积为主
浊 积 砂 体 类 型
洪水型沉积模式
滑塌型重力流水道模式
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课程负责人:杨友运 2006年10月 课程负责人:杨友运 2006年10月
第二十二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and facies)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浊积岩的相模式
二、扇相模式 (一)海底扇相模式 Walker(1978) 1.补给水道: 斜坡地带的物质 补给通道。 沉积物:以粗碎屑 物质沉积为,偶为泥 质充填。
海底扇 的剖面形态
2.内扇亚相 斜坡脚和峡谷出口处, 包括: (1)主水道微相: 以无分选的粗粒碎屑 物质以及滑塌沉积为主, 沉积厚度大。 (2)水道堤微相: 由沿水道的漫溢作用 形成,常具B(C)--E序。 (3)阶地微相: 漫溢到水道两侧的阶地, 可具C--E序。
纹层除粒度变化显现外,见剥离线理,B段若叠加在A段之 上,则两者是连续过渡的;若B段作底, 则与下伏鲍玛单元呈突变关系,其间有一 冲刷面,这时B段底层面也可见各种印模 构造。
(:段——流水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
浊积岩鲍玛层序,安徽巢湖
重力流沉积构造—槽模 Flutes on Bedding Plane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一、形成条件
沉积物重力流属于非牛顿流体,其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
律。重力流搬运的驱动力主要是重力,因此沉积物重力流属于再搬运沉积体系, 它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海底或湖底的斜坡地带,如图所示。形成沉积物重力流, 一般需具备下述条件。 1.足够的水深 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 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要 条件。一般认为重力流沉积的 水深是1500—1800m,最小水深 100m,英国学者克林(Klein, 1978)则认为,形成重力流的 最小水深是80m。但无论何种沉 积环境、水深的大小如何,其 形成深度必须在风暴浪基面以 下。
下各种类型(据赵澄林等,1988): 1)按物源:陆源碎屑型、碳酸盐碎屑型、火山碎屑型。 2)按机制:洪水型、滑塌型、火山喷发型。 3)按组构:泥石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浊流。 4)按形态:扇形体系包括近岸水下扇、湖底扇。 5)沟道或槽谷体系,包括横向、纵向、拐弯水道重力流。 6)层状或带状体系包括阶地、深水平原浊流沉积。
3. 中扇亚相
辫状分流水道发育,扇的主体。 沉积作用主要与水道及其漫溢 沉积有关。 (1)有沟道部分: a.辫状水道:侧向迁移 性强,无堤。 沉积物:含砾砂岩、 块状砂岩。 构造:常叠覆冲刷。 b.沟道之间: 漫溢沉积。 沉积物:A--E、B--E、 C--E等序。 (2)无沟道部分 处于有沟道部分前方, 漫溢沉积。 沉积物:B--E、C--E序。
深入研究它们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储集条件,对阐明新生代陆相裂 谷盆地形成化及其含油气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
一、岩石学特征
广义的浊积岩指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 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 积岩的总和。因此按成因和组构特征又将 重力流沉积物划分为若干岩类,每一岩类 又有其各自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目 前较为通用的分类方案是由沃克(Walker, 1978)根据海洋深水碎屑岩相中提出来的, 概括为典型浊积岩和非典型浊积岩两类。 其也适用于湖泊深水碎屑岩相分类。
3.充沛的物源
充沛的物源也是形成沉积物重力流的必要条件。洪水注入的碎屑物质和火 山喷发的喷溢物质以及浅水的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物质等,都可为沉积物重力流 提供物质来源。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4.一定的触发机制
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属于事件
性沉积作用,其起因于一定的触发
机制,诸如在洪水、地震、海啸、 巨浪、风暴潮和火山喷发等阵发性 因素直接或间接诱发下,会导致块 体流和高密度流的形成。除洪水密 度流直接人海或人湖外,大多数斜 坡带沉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和 重量,再经一定滑动、滑塌等触发 机制,才能形成大规模沉积物重力 流(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