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流沉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连盆地洼槽区—湖底扇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赛汉塔拉凹陷中南部腾二段下部沉积相图
赛44 赛49
赛45
赛66 赛80
赛79
在横向上呈 丘状外形
赛1-赛79井油藏剖面图
S1 S44
S66 S80 S79
在生油洼槽内,湖底扇砂砾岩体夹于有利烃源岩内,形 成自生自储型砂岩上倾尖灭和透镜状岩性油藏。
浊积岩的结构构造
经典浊积岩,即低密度浊流沉积,其粒 度较细,限于砂级;沉积构造规模较小,限 于交错纹理。而高密度浊流沉积的粒度可达 中砾级,沉积构造的规模也可以很大。
浊积岩的沉积构造主要有:
(1)底痕:冲蚀痕与工具痕 槽模 沟模 锥模
(2)底痕:准同生载荷构造 重荷模 火焰构造
(3)粒度递变层理 分布递变 粗尾递变
阶地 Bouma
东濮凹陷重力流水道沉积模式
东濮凹陷重力流水道沉积相层序
漫溢 Bouma 沟道 Walker
六、重力流沉积的鉴别标志
1、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与深水页岩(或泥灰 岩)共生或组成韵律层。碎屑成分是陆源的、浅 水的,可含浅水化石、植物屑和鲕粒等,但无浅 水沉积构造(如大型交错层理、浪或波痕、泥裂 等)。
A段-底部递变层理段
砂岩、含砾砂岩; 正递变层理; 厚度较大; 多冲刷构造; 多底模构造;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B段-下部平行层理段
砂岩、含泥砂岩; 平行层理(粒度 和颜色变化); 或渐变接触A; 或多冲刷构造; 多底模构造;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C段-流水波纹层段
粉砂岩、泥质砂岩; 流水波纹层理、包卷 层理和变形层理; 或渐变接触B; 或冲刷下覆泥岩;
“流体”的构成:
大多数情况下是液体,即水; 少数情况下是气体,例如:
火山灰流 风成砂丘上的崩落颗粒流
沉积物重力流理论的兴起,是沉积学的 一次大革命。在沉积物重力流中,以浊流及 其沉积物研究的最早。这一理论的产生,经 历了很长的酝酿过程,是与传统观点进行长 期斗争才建立的。
1950年Ph.H.Kuenen 等发表具划时代意义 的《浊流为形成递变 层理的成因》文章, 掀开了浊流研究新篇 章。
4. 浊流(turbidity current)沉积
浊流是沉积物重力流中研究历史最早的一种 类型,是指主要由涡流(即紊流、湍流)的向 上分力支撑的一种沉积物重力流。
浊流的沉积作用:
(1)自悬浮作用与沉积作用
悬浮作用
运动
湍流
(2)沉积速度与牵引作用 (3)沉积特点决定了浊流沉积的基本特 征——正粒序。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D段-上部水平纹层段
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水平层理; 多渐变接触下覆地层; 沉积厚度薄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E段-深水泥岩段
富深水化石的泥岩; 水平层理; 渐变接触下覆地层; 沉积厚度变化大
浊流沉积的扇形分布示意图
叠覆冲刷 粒度减小
序列不完整 1-10%
A-E
C-E
D-E
E
B-E
高密度浊流沉积的层序模式
3米 Te Td Tt
2米
悬浮 低
混合 密
牵引
度
高
S3
悬浮
密
S2 S1 0米
度 牵引毡 牵引
砂质高密度浊流的理想沉积
高密度(S1~3)段和晚期低密度(Tt,Td~e)
高密度浊流沉积的层序模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A E
五、重力流沉积的综合相模式
前面已将各类重力流沉积的层序模式分别 作了介绍,这里则讨论在一个区域重力流沉积 分布规律——综合相模式。
重力流的来源、搬运和沉积示意图
河流
波痕 滨外洋流
滨线 砂
浊流层
盆地
海底峡谷 陆棚边缘
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
纽芬兰
大西洋
1929年 格兰德 滩浊流
1929年格兰德滩浊流流速100km/h
二、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沉积物重力流属于再搬远沉积体系,它主要 发生在海底或湖底的斜坡和盆地平原地带。
重力流的形成条件一般是:
2、按照形成场所可分为:海洋重力流、湖泊重 力流、陆地重力流等。
3、按照沉积物支撑机理可分为:碎屑流、颗粒 流、液化沉积物流、浊流等。
四、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和特征
1. 碎屑流(debris flow)沉积
粒径范围大,可含很粗砾石 支撑机制:基质浮力和强度 浮力 基质强度(屈服强度) 非牛顿流体
顶面因大砾屑突出 而呈波状起伏
以上三类沉积构造在高、低密度浊流沉积中均可见到。
(4)包卷层理 (5)交错纹理 以上两种沉积构造主要见于低密度浊流沉积中。 (6)中~大型交错层 (7)逆行沙波交错层理 以上两种沉积构造主要见于高密度浊流沉积中。
浊流沉积的基本特征
典
型
E
D
浊
C
积
B
岩
A
低密度浊流沉积的层序模式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由于斜坡坡度不同,其分布特征也不同。 可分为:①沟槽型;②陡坡型;③缓坡型。
沟槽型(中等坡度型) 陡坡型 缓坡型
东营凹陷 纯梁地区 沙三中 湖底扇 相模式
辽河西部浊流沉积
内扇
中扇
外扇
辽河西部浊流沉积
东濮浊流沉积序列(非经典)
东濮浊流沉积序列(经典)
加拿大沟道重力流沉积序列
Walker 沟道
颗粒流沉积 的层序模式
3. 液化流(liquefied flow)沉积
支撑机制:向上的粒间流 或叫“超孔隙压力”支撑
液化流是超孔隙压力部分支撑。
液化流沉积的结构构造:
组构:颗粒支撑 构造:①碟状构造(中~粗砂中)
②泄水管(中~粗砂中) ③包卷层理(细砂以下) ④砂岩岩脉:砂床、砂墙、注入构造 ⑤无递变、部分递变或正递变
•1、足够的水深:海洋大于80m,低于风暴浪基面; •2、足够的坡度:大于2度; •3、充沛的物源 :是形成浊流的必要条件;
4、一定的触发机制:如洪水、地震和风暴等。
重力块体的搬运类型
(据Kruit et al,1975)
三、重力流的分类
1、 按照物质成分可分为:硅质碎屑重力流、碳 酸盐重力流、火山碎屑重力流等。
第二十三章 重力流沉积
一、概述 二、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重力流的分类 四、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和特征 五、重力流沉积的综合相模式 六、重力流沉积的鉴别标志 七、重力流沉积与油气勘探
一、概 述
沉积物重力流是指沉积物与流体的混合物 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流动。它常被简称为沉积 物流或重力流,也有称其为块体流的。
富砾浊积扇模式
点
物
点物源
源
砂
泥
浊
积
扇
沉
积
多朵叶
富泥的浊积扇沉积模式,Reading,1994
海相
Walker 浊积扇模式 1978
亚相划分
内扇 中扇 外扇
内扇包括
斜坡根部 补给水道 溢岸沉积
内扇 斜坡根部 滑塌层 泥石流 碎屑流
内扇 补给水道 发育冲刷 构造的 碎屑流 砂砾岩 深100-150m 宽2-3Km
KUENEN, Ph.H (1902-1976)
深海峡谷中的浊流(William Dillon)
对浊流和重力流理论建立作出贡献的人:
福里尔(Forel,1890):比重流 戴利(Daly,1936):侵蚀作用强的水下流 奎恩(Kuenen,1937):水槽实验 贝利(Bailey):砂岩构造与沉积环境 奎恩和米格利奥里尼(Migliorini,1950):“浊流是 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 鲍玛(Bouma,1964):《浊积岩》 沃克(Walker)与马蒂(Mutti):海底扇 米 德 尔 顿 (Middleton) 与 汉 普 顿 (Hampton) : 重 力 流类型 劳尔(Lowe):高密度浊流
据已有研究,主要有三种:①扇模式;② 槽模式;③坡角楔状体模式。
1、海底扇模式
海底扇模式是在对 现代海洋浊积扇形态进 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 古代地层中的岩相特征 和层序研究逐步完善的。
海底扇模式基本上 也适用于湖底扇。
Bouma 沉积层序 1962;
Walker 浊积扇模式 1978
内扇 中扇
外扇
粗砾屑灰岩。块状、无任何 层理、分选差,粗大的砾屑 “漂浮于较细的砾屑之中
底面较平整
顶面较平整
粗砾屑灰岩 具粗尾粒序
底具截切面
A1 碎屑流
A2 碎屑流
碎屑流沉积的层序模式
板深35井,第3筒(13/17), 4125.38m,沙三1。
碎屑流沉积的砾岩
塘38井,第5筒(15/52), 2719.54m,沙三2。
2、浊积岩常具完整及不完整的鲍玛层序。
3、有滑动及沉积物液化的证据(包卷层理、 滑塌构造和重荷模等)。
4、有高密度流动的侵蚀痕—底面印模构造。
5、岩石颜色深,反映深水缺氧沉积环境。 6、无浅水沉积构造。
七、重力流沉积与油气勘探
近油源,位于深水沉积区; 储层物性好; 具有良好的封堵性; 常具有较大的异常压力; 早期高产,递减快。
内扇 溢岸沉积 典型浊流 沉积,可用 鲍马序列 描述,如:
ACE,CDE
中扇包括 辫状水道; 辫状水道间; 中扇前缘
中扇 辫状水道 主体沉积; 卵石质砂岩; 叠覆块状砂岩; 深小于10 m 宽300-400m
中扇 辫状水道间 和中扇前缘 可用鲍马 序列描述
BCE,DCE
外扇包括 低密度浊流; 深海平原
第二十三章 重力流沉积
深水异地沉积是指海洋(或湖泊) 深水区经横向搬运而形成的沉积,它 通常比原地垂直降落沉积的粒度粗。
深水异地沉积主要包括重力流沉 积和深水牵引流沉积两大类,后者主 要包括等深流沉积和内波、内潮汐沉 积。
深水沉积
深水原地沉积 深水异地沉积 (垂直降落沉积)
深水重力流沉积 深水牵引流沉积 等深流沉积 内波、内潮汐沉积
塘38井,第5筒(7/52), 2717.84m,沙三2。
海南福山 凹陷下第 三系流沙 港组碎屑 流沉积
2. 颗粒流(grain flow)沉积
支撑机制:颗粒相互碰撞产生的分散压力。 因而颗粒流要求坡度陡。 颗粒流在自然界中不太常见。
颗粒流的结构构造: 块状无层理 反递变 常见撕裂砾石 贫基质,常见亮晶胶结
外扇 低密度浊流 厚度薄, 分布广, 粒度细, CDE序列
外扇 深海平原 厚度稳定, 深水泥岩
海 内扇 底 扇 进 中扇 积 模 式
外扇
2、海槽轴向搬运沉积模式
在长形海槽盆地中,重力流进入盆地后 沿轴向搬运和沉积。
3、坡脚楔状体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碳酸盐沉积区。由于碳 酸岩台地前缘普遍发育向深水盆地过渡的斜坡 带,而重力流的物源区又是沿碳酸盐台地边缘 分布的线状物源,而非点状物源,故不形成海 底扇而形成坡脚楔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