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

躬耕教坛数十载,潜力研究语文教学二十个春秋。回首步履里程,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倡导有生命力的课堂,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趣味”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被老师们运用到的“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更要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此处我所要谈的是根据情境创设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趣味。

1.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要求都不同。比如小学低段的学生喜欢趣味性、故事性强的内容,因此情境创设要注意语言简单易懂,更加形象化和儿童化,让课堂教学变成孩子喜欢的活动,更加贴近孩子的心理特点;而小学高段的学生,心理发育相对低段学生来说较成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相对有一定的深度,更具有条件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情趣的插入

所有学科都是来自于生活,最终又回归到生活,而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语言课程来说,更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情境的创设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到亲近、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使之更加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品格形成的志趣

语文教育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更要注意其中的人文精神,发掘出文本中的高尚品德元素,让学生对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细细品读、精心体会,比如基本道德要求中的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志趣,建立健全学生高尚的人格。

二、“习惯”培养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自控能力差、自觉性差,所以教师要耐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前预习。老师在新课开始之前,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并思考,达到预习的目的。可以先安排学生读课文,找出课后练习题的答案,再借助工具书对生字词的音、义、形进行粗略掌握,

对课文的大意进行了解等。老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和要领,鼓励学生预习课文时在书上写眉批、圈重点、写简要的预习札记等,记录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注意听讲,解决不懂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就是字典,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字典的能力,使之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老师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必须带字典,遇到生词查字典,并且多为学生创造查阅字典的机会,经常开展小组合作查字、查字速度竞赛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团结合作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学生根本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低下,所以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合作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到合作学习是有效、有益的学习方法。

(2)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受,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认真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让每个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收获成功的

喜悦。

(3)将这种合作学习培养成习惯,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机会,久而久之就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怀疑”教学法

1.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质疑,就证明学生有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在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也会引起其他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提问。这样大部分学生就可以全心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设计时,要有意识地设计可以激发学生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善于发问、勤于发问,从而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

2.解疑

学生提出的疑问必然想要得到解决,因此老师要构建一个提问、解疑的课堂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简单的直接接受。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否则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而是要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扩延,教给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王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j].吉林教育,2010(1).

[2]吴开萍.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2010(8).

[3]杨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2010(4).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桥亭乡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