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一)运用多媒体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多媒体呈现出来的画面感更强,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配乐朗诵,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心情更为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使他们愿意去钻研,乐于去学习语文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比起传统的教学最突出的优势是它更容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鲜活的教学环境,视频技术的应用使静止的知识灵动起来,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吸引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多媒体使语文知识有时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时又像一幕幕变幻多样的图像,这些由静到动的色彩变换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比如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草长莺飞,鸟语花香,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明媚和细雨清风,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由此将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适当地拓宽教学的时间感和空间感,通过图像和声音动画的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时间差距和空间差距,把教学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
在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处理消化语文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图像、声音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位感官的综合调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课堂单一的听觉体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人教版新课标一、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只有对于语文学习感兴趣,才能产生求知欲望,继而集中精力、积极探索。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很关键也很重要,因为教师如果不能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感兴趣的话,学生就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很消沉,课堂气氛也会很沉闷,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而多媒体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将书本上生硬的知识通过图片、画面、声音、视频等展现给学生,所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注意。
而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等展示功能于一身,能够通过不同功能的运用以多样化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感性素材,如趣游戏、优美音乐、形象画面等能够将学生带入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兴致盎然,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将有关日月潭的视频,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日月潭的美的同时,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二、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情感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同时,学生积累字词句需要通过阅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需要通过阅读,学生体会作者情感也需要通过阅读。
而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需要融入情感,这样才能更加投入,才能更好地体会课文主旨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如果只是生硬死板地、机械地阅读,就只能对一些字词句有大概的了解和认识,难以真正做到体会其含义,更加体会不到文章的内涵。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进而产生更多的情感和体验。
如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备课阶段就制作出适合课堂需要的多媒体画面课件。
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画面、强大的交互功能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设下很好的铺垫。
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
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
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探究,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多媒体课件具有化静为动,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
借助多媒体课件探究课文,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
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平时所看到的火烧云没有留意观察,因而对课文中所讲述的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不能深入理解,显得似懂非懂。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本人一直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线,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从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独特的优势,就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
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草原》一课,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
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又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屏幕上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突破重点、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和主要段落,内容比较抽象。
如果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即使暂时记住也不能很好地运用。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可先把一些内容制成投影片等,再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了教学当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领域,多媒体以其大内容量、直观、生动等的诸多特点更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一、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优越性1.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传递内容不足,严重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在引进现代多媒体教学之后,我们既省去了传统教学中写板书的时间,又可以通过老师讲解与画面的结合使同学们瞬间接受几倍于以往的知识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内容直观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意境描述的课文,用学生能听的明白的语言,又不破坏原作者想要描述的意境,恐怕是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的困惑。
现在,我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将作者所要描述的意境通过画面、声音等手法表现出来。
例如,《锄禾》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很多没有接触过农村的孩子,甚至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都很难用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样一篇诗歌,但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们对诗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对诗歌所要传递的教育意义更易于接受。
3.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单一的板书加教材的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够更立体的塑造人;更生动的表达物;更清晰的展现事,从而使学生仿佛在面对人,接触物,经历事,有如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学习。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的效果。
二、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形式1.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手段,利用丰富互联网资源,贴近文章的主旨思1想,制作出集斑斓的色彩、动听的音效、优美的语言、传神的动画于一体的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课件,是学生在动静结合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跟着我们的思路,接受我们所要传递的知识。
小学语文论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1、留出空白,让学生思维想象。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但是,很多时候,过于直观和形象生动,也容易走向反面,即学生只是机械地看,而缺乏一种思考和想象的意识。
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对话兴趣和热情为重要的目标取向。
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如在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我们成功了》的教学中,年级组的傅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阅读“欢呼”这段文字时,教师播放一段人们涌上街头,几十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庆祝的录像,那欢呼的场面非常激烈,可惜只有画面,没有课本中所描写的“欢庆的锣鼓声”及人们一遍遍的高呼声:“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也没有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的响声,咋一看,有些令人遗憾,但正是这一“残缺”,达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而激发对话热情的效果。
下面就是老师和学生紧接着的一段对话:师:这段录像令大家失望了吧?生:没有。
师:没有声音的?生:没关系。
师: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生:敲鼓的声音。
师:你模拟一下。
生:咚咚咚咚。
师:还有一些什么声音?生:礼花的声音:劈—劈—啪—啪。
生:拍桌子的声音:砰—砰—砰—砰。
生:掌声:啪—啪—啪—啪。
生:喇叭的声音:嘟—嘟—嘟—嘟。
生:人们的欢呼声:耶——耶——耶——师:人们可能会高喊什么?生:我们成功了!生:我们赢了!生:中国必胜!生:北京万岁!祖国万岁!……有了这一段插曲,就把教材中无声的画面变得热闹非凡。
教师对多媒体的这一留白处理,恰倒好处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让他们真正感受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发挥了想象,领悟了语言丰富深刻的内涵。
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想象力把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刻画的人物、绘制的生活场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过程,不借助想象,就构不成完整的形象”。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论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论文,欢迎阅读!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论文篇1:《试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
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
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
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段制作成的动画,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1 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做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怀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论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的方法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的方法人教版新课标综观以上种种现状,结合多媒体运用原则,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以期实现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一)拥有一个“度”字“度”就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一个明确的“尺度”。
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课件、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与作用,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多媒体牵着鼻子走,使用多媒体为了是我们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不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听了一位老师上的《桂林山水》,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她所展示的图片非常多,主要来自网上教学资源库。
教师在谈话导入以后就开始让学生欣赏这些桂林山水图,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过鼠标,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忙着换图片,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究竟讲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而由于图片换得太快,基本上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没有一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些山水看起来真的很美,只是说不出它们到底美在哪里,学生也没有想象的空间。
过后,教师让学生合作画出自己心中的桂林山水图,有的学生无从起笔,有的学生模仿课本插图,这样课堂时间浪费了大半,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图片本身就是课文中有的插图,所以,这样的课件使用意义不大。
整节课下来,没有一点文学性,完全偏离了小学语文学科的实质,将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这本来是一篇美文,但教师没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真正体会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可以说学生只从课件中感受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其它的什么也没学到。
古人提倡读书要专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文学作品毕竟不能带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很多东西我们要通过揣摩文字去细细体会,才能得出真意。
尤其是一些大家的作品,往往包含深刻的主题,不是几幅图画就能展现出来的。
所以我觉得,游记类的文章用图片强化学生对文章所写景色的理解是很好的,但应该注重实效,不要过多,避免"花多眼乱";而文学类作品还是应该以学生自己的构思为主。
谈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谈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为提高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岚皋县教育局在今年暑期组织了各校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此次培训让我真正感悟到了“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的具体操作模式,这不正是十年来的教学生涯中我苦苦思考和探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模式吗?不正是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可借鉴和采用的模式吗?不正是新课程实验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模式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心中有种种解不开的困惑之时,我接受“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这学期我所教学的二年级是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的实验年级,使用的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排的教材。
一开学,我便急不可待试着把培训期间学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用在学生身上进行实验。
如何在学生身上进行实验呢?从什么地方切入呢?我不断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尝试。
通过短短一个月的教学,我发现既可以从教育理念,而且还可以从学生的教材内容来切入。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非常重视平等交流、合作互动,学习氛围十分宽松、和谐。
各教学模块需要我们扮演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典型的如教师、学生,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从思想与观念上改变了我对传统教育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教育观,学生是绝对服从于教师。
这是与新理念截然不同的。
培训过程中专家组织开展的如:” 寻找学习伙伴”、”自我介绍”、”共享成果”等活动,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
令我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互启互动、团结协作的平等关系、产生一种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于是在教学中,这种平等的关系不自觉地走进了我和学生的交流中。
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满了活力,迈上身心健康发展的轨道。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论文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省力,有效。
多媒体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从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地提高。
因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精制多媒体课件,不断探索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具有声、像、色和视听相结合的特点,它以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清晰的音响,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有趣,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此,把多媒体课件介入小学语文课堂,使学生不仅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讲,还动手操作,使语言学习丰富、生动起来,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得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如我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文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只凭教师用嘴说,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我让学生一边欣赏录像带——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
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海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
小学教学论文-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教学论文-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人教版新课标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形、色于一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穿插运用,就可以激情激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动静和谐,劳逸结合的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如教《桂林山水》时,老师一走上讲台就问学生:“你们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吗?游览过景色秀丽的漓江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老师便一本正经的说:“现在老师就同大家一起去桂林游览一番。
”正当学生似信非信的时候,老师下指令了:“现在,我们的班车就要出发,请大家闭上眼睛,前往桂林……”话音刚落,悠扬的乐曲声伴着隆隆的汽车声由远而近,学生真像坐在汽车上一样,悠然自得。
一会儿,“桂林到了,请同学们跟随导游一起去畅游桂林的山水……”同学们刚一睁眼,屏幕上桂林的山水风光立即映入眼帘。
学生边欣赏桂林山水美景,边聆听《桂林山水》的课文朗读录音,顿时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用这种手段导入课文,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佳境。
再如教《动物过冬》一课,逐次出现教材里春、夏两个季节的情景,每一画面中都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再配以声音,设置一定的动话效果,展现春夏两季树林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出现一幅深秋树林里满地落叶的寂静画面,再配以问题录音: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小动物都上哪儿去了呢?就这样将小卡通片似的情景呈现于学生面前,深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问题情景,为导入新课作好了充分准备。
二、突出重点,化难为易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水波的扩散来演示声波的传播。
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又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对于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理解很模糊。
这时不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轻快的音乐,学生边会一下子被吸引。
教师无须多讲,学生就可以通过形象的画面看到:风如何把蒲公英的种子吹到田野、山川和洼地;小豌豆是怎样蹦出来的;苍耳的种子是如何小白兔等动物的皮毛到处去生根发芽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人教版新课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
它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觉、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把教学信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统一体现在媒体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部分老师的观念中,认为选用多媒体越多就越受欢迎,效果就会越好,其实不然。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仍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只能代替老师的某些工作,简化某些概念的教学过程,但不能完全取代老师的教学。
有地老师设计教案时,“为了电教而电教”。
例如范读课文,有的老师自身素质好,语言亲切,语音纯美,如果能亲自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本身就很能吸引学生。
可有时候为了能证明自己在此处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硬是放一段生硬的录音,结果适得其反。
笔者在全国中华经典诗文教学研讨会时发现,在研讨会上有许多青年教师在其讲课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太多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得听课的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例如,一位老师讲解《古诗四首》,其在课件中补充了大量的课外诗词,而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并在课件中加上了大量的配乐,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但是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感觉过于嘈杂,不像一个课堂,倒像一个菜市场,而文本的《古诗四首》却没有学精学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再看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上的《爱如茉莉》,文本很美,薛老师讲得更美。
薛老师没有使用大量的课件,而是把一些经典的字句通过课件展示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进而达到理解的程度,并感受到文中“我”的父母如茉莉般平淡却温馨的爱。
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刺激学生的感官,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相符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激趣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有精彩的导入。
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开始就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是多媒体设置悬念导入法。
小学生好奇心非常强。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学生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就会带着问题展开积极的求知行动,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
譬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鸟的天堂吗?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指什么地方呢?正当学生众说纷纭之时,我顺势而导:关于鸟的天堂,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究竟谁说得最正确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巴金爷爷笔下的鸟的天堂吧,一起去鸟的天堂游玩!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图片。
这样,既确保了导入的自然,又以悬念为兴趣激发点,使学生带着好奇之心进行学习。
因此,利用多媒体设置悬念导入,能够最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是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法。
在语文教学中,通常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知识,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作者所表达情感的体验。
譬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利用多媒体将蟋蟀的样子、蟋蟀的住宅、生活习性等都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了直观深刻的感性印象。
又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将诗文所描绘的画面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配上了背景音乐。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了解到了整个古诗的大概意思,直观地解读了文本,体验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刚开始就对文本的相关内容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中适用性教学媒体的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中适用性教学媒体的研究人教版新课标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媒体都能够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带来积极的辅助功效,然而,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点都缺乏认知。
鉴于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使用上的便捷,不少教师对于这些工具都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对于其真正能发挥的功效却缺乏了解。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这种观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且让教学媒体真正为知识教学带来推动。
一、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阻碍如果对于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不得当,或者是过度依赖于这些教学媒体,这首先很可能会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构成阻碍。
越来越多的语文课本中讲到的很多故事或者典故都被拍成了儿童电影,不少内容还被制作成了非常生动的视频影像。
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就是简单的让大家观看这些内容,学生看完后再进行适当的分析讲授。
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素材的价值。
教师如果能够生动的给学生们讲授这些故事,过程中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想象故事的发展模式,这将会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然而,教师一旦简单的让学生们观看视频片段后,学生的这种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就随之消失了。
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郑人买履》这部分内容时,这两个成语故事已经有专门的多媒体课件,而且制作得非常生动,有些教师就直接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了,教师给学生讲故事的环节就取消了。
而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其实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个方法,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可以比划出一个动作,让学生自己体会这段故事怎么表达更生动、怎么表达能更准确的表现出幽默感等。
师生通过互动,学生能模仿教师讲故事、教师能引导学生表达,而多媒体课件虽然生动、直观,却没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
二、对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制约教学媒体确实能够让很多内容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并且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观看积极性,然而,这也会带给学生很强的依赖感,甚至会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下面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做法试作阐述。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有一位老师在上《琥珀》这一课时,他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
屏幕出现一块透明的琥珀,然后问:“你认识这块透明的东西吗?它里面的两个小东西又是什么呢?怎么会好好的躺在里面呢?同学们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
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如《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人教版新课标多媒体的运用给现代课堂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血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化抽象为形象,使课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但是,随着多媒体手段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譬如:现用的一些多媒体课件是否具有教案替身的嫌疑?多媒体的预设性是否太强,如何体现课堂的生成特点?多媒体的过多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
面对这许许多多的问题,也促使人们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进行冷静的思考,并作出相应的改革。
而其改革必须与学科教学的改革相适应,只有这样,其改革才是有效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作了积极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在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如何实践对话理念,《标准》紧接着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将语文课程中对话作这样的概念界定:对话是参与对话的人员(双方或多方、包括显性人员也包括隐性人员)平等地阐述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的过程[1]。
在这一过程中,对话的内涵不断向纵深和宽广处发展,对话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从中获得新的思想和情感。
在这一概念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和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具有几个特点。
首先,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是有目的的对话,是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主题进行的对话,具有主题的制约性,可以说,阅读教学过程已经脱离了过去的“字→词→句→段→篇”的程式,而具有更多的生成性;其次,对话的人员包括显性人员和隐性人员,显性人员主要是指学生和教师,隐性人员则包括作者、编者和各种教学资源等;第三,对话的最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最自由、最彻底、最无拘无束的交流和沟通,并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中获得思想的和情感的飞跃,而并非一定要将对话的结果进行定性或定量。
由此可见,对话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成性,而这种生成性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的。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理念发生重要变化的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利用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践先进的理念。
而这其中,多媒体的运用也成了思考的重要对象。
我们认为,该理念下的多媒体运用必须突现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现情感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每一个年级都有具体的内容。
随着年级的增高,除了认知,课文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理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情感体验。
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将领悟思想和获得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对话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的获得和表达,因此,使用的多媒体也应该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能够激发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情景与环境,使学生的原有认知、学习过程与情感体验充分统一。
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有一组关于“生命”的文章,这组文章,很好地强调了生命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对其感受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使学生很好地与这组文章中的人物、和作者、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自由对话,教师就必须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在进行《生命生命》一文的教学时,该课题组成员贾淑玮老师先放一段影片《少女穆然》的录像,再现了身患绝症的16岁少女张穆然与困难、与疾病斗争的真实情景,表现了她坚强、善良、富有理想和情操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短暂而有价值的一生。
在学生们的同龄人张穆然的脸上,根本找不出“病魔”的摧残的痕迹,有的是乐观、自信、善良,那美丽的微笑唤醒了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只有有了这种生命意识,才会拥有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在这幅多媒体画面中,学生感受到的是生命的信念、生命的坚强、生命的勇敢、生命的希望、生命的信念、生命的力量。
在获得的这一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结合“生命”这一主题,针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进行对话,就很容易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突现阅读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但是,很多时候,过于直观和形象生动,也容易走向反面,即学生只是机械地看,而缺乏一种思考和想象的意识。
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对话兴趣和热情为重要的目标取向。
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在《五月端阳》教学中,课题组的金丽春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阅读“赛龙舟”这段文字时,教师播放一段赛龙舟的录像,赛龙舟的场面非常激烈,可惜只有画面,没有课本中所描写的“几十枝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哗哗’划动”的声音,也没有岸上的“锣鼓喧天”声,咋一看,有些令人遗憾,但正是这一“残缺”,达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而激发对话热情的效果。
下面就是金老师和学生紧接着的一段对话:师:这段录像令大家失望了吧?生:没有。
师:没有声音的?生:没关系。
师: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生:敲鼓的声音。
师:你模拟一下。
生:咚咚咚咚。
师:还有一些什么声音?生:船桨划水的声音:哗哗哗哗。
生:喊加油的声音: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生:观众的欢呼声:耶——耶——耶——生:划船时的号子声:嗨哟嗨哟嗨哟嗨哟。
有了这一段插曲,把教材中无声的画面变得热闹非凡。
教师借助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真正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发挥想象,领悟语言丰富深刻的内涵;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享有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享有充分的时间与言语作品直接接触,在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体验、感悟、思维,充分汲取言语作品的营养,把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体验、感悟积淀为自己的生命情素,把作者表达生命感悟的典范、优美的言语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图式。
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课标》第17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想象力把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刻画的人物、绘制的生活场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过程,不借助想象,就构不成完整的形象”。
[]而要让学生实现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让多媒体留出一点空白,是很好的实现对话的策略。
三、突现对话兴奋点的生成,提高学生旁征博引的能力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具备的“模糊性”和学生性格、个性、阅历的不同,语文课堂具备一个显著特征,即学生的兴奋点多,包括对文章的质疑,也包括学生获得的情绪体验,这些都是提供给广大教师开展课堂对话的很好的契机。
如《生命生命》一文中,学生对“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这句话提出质疑,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旁征博引,作淋漓尽致的发挥。
语文课程所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需要进行对外的扩展和延伸。
而多媒体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来体现对学生知识的迁移拓展和文化积淀。
因此,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课件,更加强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准备感性的、生活化的附加材料,并进行板块模式的处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具有生成情况随时调动其中某一部分的资料,或者,由学生自由的选择并呈现其中的某一内容,也可以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充实到教师的课件之中,这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成了课堂对话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了选择与生成的时间和空间,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旁征博引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旁征博引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
四、突现语文对话特点,增加生成性因素在我们见过的许多语文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一个摁钮摁错了,导致整个过程得重新来一遍,或者执教者只能请电脑高手现场指导和操作,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课件制作得过于严密,过于预设,过于程式化,这样的课件显然是不适合对话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
语文阅读对话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其生成性,即对话的话题、对话的进展过程、对话的结果等等很可能不是在课前就能够完全决定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并进而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和过程、方法。
这就要求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不应该将它制作得很严密,要在课件运用中留出一定的灵活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删除相应的内容、灵活的增补相应的内容,让机器成为激发和显现课堂对话过程和成果的重要渠道,而不让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对话变为机器的奴隶。
综上所述,在对话理念支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遵循对话特点,运用恰当的、有特色的多媒体手段是很重要的,其作用和策略主要体现为“突现情感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突现阅读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突现对话兴奋点的生成,提高学生旁征博引的能力”、“突现语文对话特点,增加生成性因素”等几个方面。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1. 不要为技术而技术。
要避免出现借着对话的幌子大搞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洞无物的所谓对话教学。
现在有好多老师甚至是领导都认为一堂好课是必须有多媒体的,有的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做课件上,并为了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有的甚至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把课堂当影院进行影视欣赏了。
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个性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目的。
2. 不能滥用多媒体,变成电灌。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灵感不能仅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的灵魂潜行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的阅读,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在对话理念下的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切忌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规律。
3. 注意多媒体使用的适度性。
适度性是指在传统媒体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运用多媒体,或者说用上多媒体更好时才用。
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及教学对象来恰当选用,对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或需要展示较多图形、图片、录像的课文运用多媒体效果较好,而对一般的教学方法能达到效果的就没有必要。
也就是说不是任何语文阅读课都适用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所有的章节都能以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