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人口年龄结构
浅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浅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从近十年的走势看,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处于升值状态,至2013年底人民币升值幅度累计超过30%。
但是2014年1月之后,人民币明显呈现出贬值趋势,贬值幅度接近15%(见下图)。
因此,本文将近十年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13年,人民币汇率升值状态。
二是2014年至今,人民币贬值状态。
图 2012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一、传统理论对人民币汇率轨迹的解释根据传统理论,影响汇率的长期变化因素主要是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模式等因素;而影响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则是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市场预期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1. 2005-2013年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2005-2013年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主要是受到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长期因素的共同影响。
从国际收支方面看,我国随着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货物出口出现快速膨胀,经常项目的大额顺差(保持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导致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从而人民币汇率提高。
从通货膨胀看,我国通胀率在3%左右,而美国由于网络泡沫的影响,通胀率远高于我国,所以我国相对的低通胀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
从经济增长看,我国持续了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且出口导向型经济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汇率。
2. 201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因素2014年人民币开始呈现出贬值的波动轨迹,既有长期因素要素的转变原因,也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
从长期因素看,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通胀水平持续处于低位,CPI增速曾一段时期持续低于2%,故我国相对的高通胀造成本币购买力下降。
由于通胀对汇率变化的影响力比好持久,所以其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将持续存在。
从短期因素看,一是我国货币供给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2009年投放的4万亿元仍未消化,对人民币贬值形成一定推动力;二是我国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尤其是为力保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以来曾多次密集下调利率,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三是2014年以来美联储多轮加息预期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集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
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
如一、改革开放前1.第一阶段(1950~1952)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其调整依据主要是,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比重较大的货币品种进行加权平均。
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3年的2.46逐步升值到1.50,反过来可以说,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了39.2%。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是指按照货币的不同流动性和使用功能,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更好地监管和管理货币的流通。
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下面将对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进行详细介绍。
一、货币供应量的基本概念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经济体系中广义货币的总量。
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和功能,可以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M0、M1、M2和M3四个层次。
其中,M0是最窄的货币供应量,也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和M2则包括了M0,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部分非银行机构的存款;M3则是最宽的货币供应量,包括了M2,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全部非银行机构的存款。
二、M0层次M0层次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包括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钞和居民持有的外币现钞。
M0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货币,具有普遍的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功能。
M0层次是整个货币供应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反映了流通中的现金支付能力和经济体系的流动性。
三、M1层次M1层次是在M0的基础上加入了居民的活期存款,也就是用于日常支付的存款。
M1层次除了包括M0的现金支付能力外,还包括了居民的活期存款,具有更加灵活的支付功能。
M1层次反映了居民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数量。
四、M2层次M2层次是在M1的基础上加入了居民的定期存款和单位存款,同时减去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M2层次不仅包括了M1中的现金支付能力和活期存款支付能力,还包括了居民的定期存款和单位存款,具有更加广泛的支付和储值功能。
M2层次反映了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广义货币总量,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M3层次M3层次是在M2的基础上加入了全部的非银行机构存款,同时减去了对应的银行贷款。
M3层次除了包括M2中的现金支付能力、活期存款支付能力和定期存款支付能力外,还包括了全部的非银行机构存款,代表了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资金总量。
毕业论文---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与影响
编号2008051420080514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毕业论文题目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学生姓名陈敏学号2008051426系部经济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20080514指导教师姓名许春二〇一二年五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年月日(学号):1 / 30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摘要该文旨在探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因素的分析;第三部分分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第一部分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资产市场法的分析。
这一部分重点是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的分析。
第二部分分析了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的三大主要因素:长期的物价总水平变动、实际汇率的变动与美元汇率的长期走势。
前两个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是我国的GDP增长。
美元长期走势则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近期看,我国经济呈现稳步发展,同期美国经济并未出现新一轮的高速发展,人民币长期汇率具有升值的压力第三部分现行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以及对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关键词: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汇率制度The influences of RMB exchange rate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MB exchange rate decis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RMB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s on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in the long term factors analysis; third part of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The first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theory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sset market analysis.This part focuses on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ory and its applicability in China analysis.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decision of China's RMB exchange rate trend of the three main factors: the long-term price total level changes, the change of real exchange rate and exchange rate of US dollar long-term trend. The first two factors decisive action is China's GDP growth. Dollar long-term trend depends on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ok from the near future, our country economy presents the steady development period,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did not occur in a new round of high speed develops, the RMB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pressureThe third part of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system of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Key Words:RMB;purchasing power parity; exchange rate system1 / 30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 (ⅱ)第一章引言 (4)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4)1.2 文献综述 (5)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 (8)2.1 购买力平价理论介绍 (8)2.2 其他主要汇率理论简介 (10)2.3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适用性分析 (11)第三章人民币长期汇率决定因素分析 (14)3.1 物价总水平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14)3.2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因素 (16)3.3 美元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18)第四章对现行人民币制度的分析 (21)4.1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经济影响 (21)4.2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的优缺点 (24)参考文献.................................................................. ..27致谢.................................................................. (28)第一章引言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2011年,人民币继续保持渐进可控的原则,对美元汇率在震荡中缓缓升值。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首节:人民币汇率概述人民币汇率指的是中国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例。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备受关注。
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以及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和国家政策引导两大因素。
我国通过在外汇市场进行买卖,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来调控汇率,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合理均衡。
第三节: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分析过去几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的长期趋势。
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壮大以及国际市场对人民币信心增强所致。
然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避免过快的升值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节: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因素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政策调整以及货币政策波动等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对这些因素的准确判断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整可以缓冲短期波动对经济的冲击。
第五节:人民币汇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稳定的汇率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预期,增加外贸订单和投资吸引力。
同时,稳定汇率还可以避免汇率风险,保护国内居民和企业的财产价值。
第六节: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使得人民币定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提高,对出口产生影响,同时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影响中国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第七节:人民币汇率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会对资本流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吸引更多外资投入中国市场,同时对国内投资者来说,境外投资的吸引力会降低。
而人民币贬值则会相对逆向影响。
第八节:人民币汇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人民币政策调整和汇率波动会牵动全球资本市场,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建国初期(1949-1953):建国初期,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政府进行调控,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此时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2.46人民币。
2. 第一个汇改(1953-1978):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逐步改变。
在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人民币贬值。
然而,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币重新回归固定汇率制度,并于1971年正式定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 2.46人民币。
3. 第二个汇改(1978-1994):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此后人民币的汇率开始逐步放松管制,同时加强了货币市场的开发。
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呈现出了市场化的趋势,与市场供求关系逐渐相结合。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经济的变化。
4. 第三个汇改(1994-2005):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阶段。
1994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双向浮动"制度,人民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逐渐扩大,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5. 第四个汇改(2005至今):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汇率的管制,推出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渐加速升值,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暂停了人民币升值,并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度到市场化汇率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演变。
在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常用品比价来确定。
2.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
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但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因此,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2)第二阶段: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
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
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
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
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3)第三阶段: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年至今)。
1994年1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最后到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人口统计学知识:世界各国人均收入与人口结构的关系研究
人口统计学知识:世界各国人均收入与人口结构的关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人口结构和人均收入已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人口结构和人均收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且相互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个议题展开探讨,并对世界各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一、人口结构和人均收入的概念在开始探讨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两个概念:人口结构和人均收入。
1.人口结构:指人口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的特征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人口结构呈现出年轻人比重逐渐减少、老年人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
2.人均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年收入,通常是指以国际汇率计算的GDP除以该国人口数量。
人均收入的高低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人口结构和人均收入的关系人口结构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年轻的劳动力比例越高,国家的经济越繁荣,因为这意味着人口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使生产力增加。
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老年人比例的增加会导致人均收入降低,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劳动能力和收入也会逐渐减弱,同时医疗保健支出也会增加。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结构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育程度对于人口结构的影响非常明显。
教育程度越高,人们在婚姻、生育和劳动方面的选择会更加多样化,使得人口结构更加均衡。
同时,高度受过教育的人们往往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国家的人均收入。
三、世界各国人均收入与人口结构的比较分析在世界各国中,北美和欧洲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亚洲和非洲的国家。
这与这些国家的人口结构有关。
欧美国家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老年人比例高,但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较高,人口结构相对均衡。
而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多数为年轻人口,但由于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疫情影响下工作机会减少时普遍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失业问题。
这些因素都会对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产生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结构和人均收入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单向的。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我这有篇更全面完整的: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50~1952)。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
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3月则上涨至2242.93。
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
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大量抢购战备物资,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降低外汇汇价,以利于推动本国进口。
因此,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
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
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保证出口的增长。
2.第二阶段(1953~1972)。
从1953年起,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计划。
计划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在中国人口结构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厘清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影响资本流动的作用机制,对中国这样一个
长期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增长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资本流动;中国启示;老龄化
本文索引:杨征路,张菂,陈伍香.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J].商展经济,2021(13):021-023.
2021年7月 021
商展经济
会降低全社会的储蓄率,导致资本流入和经常项目逆差。 Luhrmann(2003)[4]在Higgins(1998)的基础上,增加了预期 人口年龄结构,证明了预期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当前资本 流动产生影响,尤其是少儿抚养比例的下降对资本流出有 显著影响。Feroli(2003)[5]模拟了G7国家的世代重叠模型, 认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日本经常项 目顺差的主要原因。Young Jun Chun(2006)[6]研究了韩国 的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通过建立生命周期模型进 行预测,结果发现快速的老龄化会导致韩国的国民储蓄 率下降。Kim和Lee(2007)[7]通过VAR模型得出较高的人口 抚养比会使储蓄率降低,经常账户余额下降。梁斯和周丽 华(2014)[8]以G20国家1980-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 究结论表明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及经常账户均有显著负向 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国际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转 移,这支持了生命周期理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 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
点,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如前所述,通过预 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预估我国资本流入的主要国 家和地区、国内(城市、区域)的资本流出规模以及资本流入 我国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等内容。这将有利于政府制定新一 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对外投资朝着优化结构、 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 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 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 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 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
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国际市场影响的 宏观营销环境
宏观营销环境是指会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 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 括人口、经济、自然、政治、法律、文化 等因素。
2.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 法令和条例等。法律环境对市场消费需求的形成 和实现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企业研究并熟悉法 律环境,既可保证自身严格依法管理和经营,也 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权益。
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情 不同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制也不同,从事国际 市场营销的企业,必须对有关国家的法律制度和 有关的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和准则进行学习研究, 并在实践中遵循。
二、国际营销的经济环境
1.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要素及这些要素的构成方式。 是国民经济各个要素在特定的关联方式和比例关系下所结 成的有机整体。经济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生产 方式的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狭义单指 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结构。主要分为原始农业经济、原料输 出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和工业化经济。
7.进出口贸易
一方面,营销者要了解一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以判断 该国的优势产业、劣势产业或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或外 向产业、内向产业等;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贸易结构观 察其需求结构和需求水平。此外,经济的外向度(外贸依 存度=进出口贸易额/国内生产总值)也是观察一国经济介 入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程度的指标。
3.教育与价值观念 教育程度不仅影响劳动者收入水平,而且影响着消费者对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第一部分1银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2财政分权与上市公司避税行为的分析3基于MM模型的税收效应分析4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究_基于资本税收效应的分析5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6我国上市银行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的研究7从上市公司分配方案看我国股利政策的特点8股利政策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的实证研究9技术指标在我国证券市场运用的实证研究10累积投票制度与分类表决制度的比较11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12市盈率、成长性与公司股票价格/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13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中美两国发行制度的比较研究14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15对我国寿险公司竞争能力的实证研究16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7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8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及预测19我国寿险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股指的变化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第二部分1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2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3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4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5银行信贷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浙江案例6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7利率波动对股价的影响研究8农产品期货的周期性研究9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10上市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研究11上市证券公司税收负担研究12社会保障资金运作绩效研究13基于copula技术的金融相依性分析研究14基于分位点回归的VaR度量方法15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研究16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问题研究17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问题分析18人民币实际汇率预测:基于STAR模型1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因素2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3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结构的分析4实际汇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5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东亚各国数据6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7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影响分析: 基于东亚各国数据8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研究9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研究10危机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保增长、促就业”的效果研究11我国2001-2006年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研究12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中国国际资本输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4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分析15我国P2P网贷平台借款人行为分析:以拍拍贷网贷为例16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基于XX政策目标17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18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1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0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研究第三部分1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2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4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5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6人民币升值具有J曲线效应?7劳动收入占比与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研究8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成立吗9全球供应竞争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10“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11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中韩比较12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中德比较13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研究14私人银行现状的中外对比15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16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17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18中韩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比较研究19房价的变动对人身险需求的影响20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第四部分1腐败行为对城市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来自省会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2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3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4银行治理、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5 VaR风险度量及其在股市中应用6 VaR在汇率风险度量中的应用7股票市场高频数据风险分析8均值-方差准则下最优投资组合选择9宁波市洪涝灾害的防灾防损措施研究10网络购物退运费险现状及对策网络购物退运费险现状及对策11浙江省小微企业巨灾保险模式探讨12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策13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研究14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6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17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房价18人民币升值对中国FDI的影响19升值预期与通货膨胀20亚洲国家实际汇率联动效应研究第五部分1政府消费与人民币实际汇率2股票股利、现金股利市场反应比较3股指期货GARCH效应检验4股指期货价格随机游走检验5日度上海市场流动性波动性相关性检验6日度深圳市场流动性波动率相关性检验7深圳市场股价惯性翻转效应检验8股市乱象背后的行为金融学本质9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变化和CPI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联动性分析10黄金等贵金属在资本市场的避险能力研究11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对于其经营状况的预测能力分析12套期保值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可能的应用13统计套利在市场上的应用14中小投资者偏向“非理性”投资股票市场的原因分析15银行风险度量的理论与实证16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与投资策略17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银行风险行为研究18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实证研究19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和风险水平影响实证研究20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资本与风险的关系研究第六部分1人口老龄化对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2深圳A股市场交易量溢价检验3投资者情绪、资产估值与股票市场波动4投资者情绪测量研究5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本与风险关系研究6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信息传到机制7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以高科技行业为例8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创业板为例9中国上市公司红利政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金融(银行保险券商信托)业为例10中国证券市场IPO现象分析——以中小板为例11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与股价联动关系研究12国际资本流动会影响汇率波动吗: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检验13国际资本流动与股票价格指数关系的实证检验14国际资本流入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15互联网与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分析16黄金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7美国宏观经济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18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基于协整约束的VAR模型的分析19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分析20基于B2B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21创业板投资收益风险分析22行为金融之处置效应检验23可转换债券套利机会分析。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
• 调剂市场汇率按照市场供求状况浮动, 波动较大。 • 1988年至1993年由于经济过热、通货 膨胀、物价上涨、进口需求猛增,外 汇求大于供,市场汇率不断下跌,由 5.70/美元贬值为1993年2月的8.20人 民币/美元。
• 为了限制汇率投机性上涨,一度实行 限价,造成外汇流向场外交易。1993 年5月取消限价,市场汇率骤升至11.20 元人民币/美元。
• 1971年12月、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 以后美元汇率又持续下跌,在1972年 人民币汇率偏离2.46元人民币/美元后, 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于1979年达到1.49 元人民币/美元的水平,汇率高估现 象不断趋向严重。
• 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 率制彻底瓦解,西方货币纷纷实行浮 动汇率,汇率波动日益频繁。 • 我国采用钉住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 度。由于选用货币和权重的变动,该 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仅1978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调整了61次之多。
• 但时至今日,这种升值方式也暴露了缺点, 使得中国的汇率政策进入了一个艰难的境地。
• 1949.1.18,天津首先挂牌人民币与美元的汇价
• 1949.1.18 • 1949.3 • 1950.3.13
1美元=80元旧人民币 1美元=600元旧人民币 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
• 由于国内物价猛涨而国外物价稳定甚至下跌, 汇率大幅度波动,汇率调整达52次之多。
• (2)从1950年-1952年,人民币汇率 逐渐调高,起伏回升 • 1950年3月全国财政经济会议后,国内 物价转而下跌,趋于稳定。与此同时, 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刺激了世界性物 价上涨。
• 五、811汇改 • 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 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 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 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形成“收盘汇率+一 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机制的人民币中间价定 价机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规则性、透明 度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
人口年龄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失衡
人口年龄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失衡导读:本文人口年龄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失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口年龄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失衡杨继军1 任志成2 程瑶3[内容摘要]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解读了中国经济“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的成因。
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抚育负担的上扬降低了储蓄率和外贸顺差,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
但是,少儿人口抚育负担的下降却未能抑制储蓄率和外贸顺差的上扬,我们将其归因于代际间的“利他主义”和“内生化的劳动供给”,当家庭中子女数量减少时,用于未来教育、婚嫁等目标性支出随之下降,反而刺激了当期消费;在家庭子女数量增加时,父母有可能选择减少支出或者选择用劳动替代闲暇。
本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培育针对劳动适龄人口新的消费热点、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M度。
[关键词]经济失衡;人口年龄结构;生命周期假说一、导育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层面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的“三高”症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引发了包括产能过剩、分配失衡、结构僵化、贸易摩擦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悬置在经济上方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对于内外部经济的失衡,经济学家早有关注,并提出了“发展模式说”、“经济转轨说”和“开放经济说”等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本文强调人口急剧转型所铸塑的“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格局导致产出更多转化为储蓄,而后分解为投资和出口。
有关人口结构与储蓄的研究可追溯至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认为个体一生中的劳动供给酷似“驼形”(Hump Shaped),收人流与支出流存在时间上的错置,需要通过储蓄来“截长补短”,以维持一个均衡的消费水平;遗憾的是,早期的生命周期理论将生育率视为外生变量,忽略了储蓄对人口结构的反向影响,无法摆脱变量间联立关系的困扰(舒尔茨,2005;Hassan et a1.,2011),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变量传导可能存在的滞后效应,建议采用面板VAR模型(董丽霞和赵文哲,2011)。
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变化
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体系、科学技术、社会风貌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改变。
经济的变化一、动年龄人口下降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有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影响最大。
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在我国,按照一般退休年龄来看,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都为劳动年龄人口。
按照统计局的数据,中国16-59岁人口比例在2013年末为67.6%,2014年末下降到67%。
统计年鉴里,15-64岁人口比例在2010年达到顶峰74.5%,之后逐步下降,2014年降至73.4%;0-14岁人口比例几乎是一路下降,到2014年降至16.5%;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稳步上升,到2014年末升至10.1%。
我国经济中青壮年劳动力及幼少年比例在下降,老龄化人口比例在上升,这带来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转变。
在供给端,无论根据哪一个宏观经济增长模型,经济中适合工作的劳动力绝对量在减少时,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下降,一个社会中消耗的力量逐步强过生产的力量。
在需求端,老龄人口的比例提高会抑制投资需求的增长。
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意味着,假设其它条件不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下降,从而投资回报率下降。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倒是不会将老龄人口作为一个负面影响,理论表明,老龄人口作为纯消费者,将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增长。
不过,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一生的消费高峰期是在中年(大概30-40多岁),而并没有发生在老龄化时期。
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带来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
总之,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在中长期带来经济增长的一些根本性变化。
这些变化基本起始于2010年之后。
二、土地高溢价增加全社会成本在现代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中,土地从来都不属于被着重考虑、分析的因素,一般假定土地供给是不变的,这个因素被当作背景资料似的存在。
这种通常的忽略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农业生产还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研究土地与研究劳动力、资本一样,非常重要。
毕业论文终稿(正确格式)
目录题目及摘要 01 前言与文献综述 (1)2 理论模型 (2)2.1三个基本原理 (2)2.1。
1对实际汇率的界定 (2)2.1.2对收入分配平等性的界定 (2)2.1。
3人力资本与普通劳动力的分布形成 (3)2.2需求面:单个经济体行为及消费模式基本假设 (3)2。
2.1普通劳动力行为模式假设 (3)2。
2。
2人力资本行为模式假设 (3)2。
3供给面:生产函数的基本假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1可贸易部门生产函数假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2。
3.2不可贸易部门生产函数假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2。
3。
3各部门劳动力类型分布推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市场均衡情况:实际汇率的决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比较静态分析、传导机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1相对收入效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
2结构需求效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人口年龄结构(上)2010-6-18摘要:本文试图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提供一个关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的解释。
本文首次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认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不仅通过“需求结构效应”、“经常账户效应”等传统的需求面影响机制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要素禀赋效应”等来自供给面的影响机制发挥作用,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后者可能更为关键。
本文首次利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中美间实际汇率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中国劳动人口比率的相对上升将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验证了前文的理论猜想。
本文还首次对长期内的实际汇率走势进行了预测,发现2015年不但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也是实际汇率走势的转折点。
关键词:实际汇率,人口年龄结构,协整分析,人口红利一、引言依据对实际汇率稳定性的不同认识,形成了关于实际汇率长期变动规律的两个相互竞争着的研究传统。
如果承认购买力平价的成立,那么就意味着实际汇率长期内是稳定的,所要研究的实际汇率变动问题就体现在遭遇各种冲击时,实际汇率向均值复归(mean reversion)的调整特征(Rogoff,1996;Sarnoand Taylor,2002)。
而如果否认购买力平价的成立或者至少是进行理论上的修正,那么实际汇率在长期内就会因为与某些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稳定关系从而呈现出某种变动趋势,从这个角度就开启了大量关于实际汇率长期变动趋势问题的研究,早期的研究包括从生产率的角度(Balassa and Samuelson,1964)、从偏好的角度(Lucas,1982)、从要素禀赋的角度(Baghwati,]984)、从需求结构的角度(Bergstrand,1991)等;近期的研究则视野更为宽阔,包括从收入分配平等性的角度(Garcia,1998)、从自然资源禀赋的角度(Sachs,1999)、从海外净资产的角度(Laneand Milesi—Ferrett,2004)、从汇率制度的角度(Broda,2006)等等,而从人口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的角度对实际汇率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则是在2000年后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的人口构成比例,按照青少年组(0~14岁)、劳动年龄组(15~59或64岁)、老年组(60或65岁以上)是最常见的划分方式。
人口年龄结构与生育率、死亡率情况直接相关,后者决定了人口年龄结构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动情况。
由于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等在储蓄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关注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传统,凯恩斯在《下降中人口的经济后果》(1937)就开始讨论这一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在近年来的经济研究中尤其备受关注,涉及到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Bloom,Canning and Malaney,1999)、对生产率的影响(Feyrer,2007)、对储蓄的影响(Miles,1999)、对资本流动的影响(Higgins,1998)、对资本市场的影响(Arnott and Cass·cells,2003)、对经常账户的影响(Batini,Callen and Mckibbin,2006)等各个方面。
由于生产率、储蓄等因素与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这些研究在近年来就自然延伸到了人口年龄结构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
Braude(2000)的研究是最早涉及人口年龄结构与实际汇率之间关系的文献。
他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进行了数据模拟,认为老年人口比率上升将造成实际汇率的升值。
在实证检验中,这篇论文运用了1970—1990年间98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面板分析,发现了两者确实存在相关关系:在发达国家,老年负担率(老人与劳动人口之比)10%的增加导致实际汇率12%—15%的升值,儿童负担率(儿童与劳动人口之比)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不明显;在发展中国家,儿童负担率10%的增加导致实际汇率4%的升值。
老年人口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仅仅限于发达国家。
Andersson and Osterholm在近年发表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多个研究成果,其中2005年的研究针对瑞典1960—2002年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实际汇率有显著的解释力;其2006年的研究则将研究视角扩展到了多个国家,使用1971~2002年25个OECD国家数据做面板回归,显示具有生产能力的人口对实际汇率具有贬值效应,退休人口带来升值压力。
在这些研究中,他们并没有建立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并且在实证检验中,认为实际汇率、年龄结构等变量都是平稳的,因此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只是在预测中采用了ARIMA模型等时间序列方法。
此外,近年来也有不少关于生育率(fertility rate)与实际汇率关系的研究。
生育率与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生育率的下降在短期会提高儿童人口比重,长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
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异较大:Bryant et al(2004)通过两国一般均衡模型显示生育率的减少在长期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而Rose and Supaat(2007)对1975—2005年87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生育率的下降会带来实际汇率贬值。
Aloya and Gente (2008)认为生育率下降是否会带来贬值取决于一国是否是净债权国。
在这些研究中,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机制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机制:第一,“需求结构效应”。
研究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儿童和老年人相对于劳动人口来说更多消费教育、医疗等非贸易品,因此儿童、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会提高对非贸易品的需求,从而非贸易品价格上升,即实际汇率升值,我们称之为“需求结构效应”。
值得指出的是,需求结构效应往往和政府的财政开支有着密切联系,因为更高的儿童和老年人口比重意味着政府更高的财政支出,这也倾向于提高一国的不可贸易品消费,从而带来实际汇率升值,这在更早的实际汇率研究中已经有所涉及(Froot and Rogoff,1991)。
第二,“经常账户效应”。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储蓄、投资的调整,因而会通过经常账户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
一般认为,人口年龄结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储蓄来起作用的,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只有达到一定年龄的劳动人口才创造净储蓄而儿童、老年人都是负储蓄者,因此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储蓄率的下降,经常账户将出现赤字,此时将伴随着实际汇率的升值。
此外,经常账户状况与国际投资头寸有着直接联系,人口老龄化也意味着之前通过实际汇率贬值积累了净海外资产,在人口老龄化阶段将提供利息收入而提高消费,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这一财富效应实际上是经常账户效应的另外一种形式(Aloya and Gente,2008)。
在以上两个机制中,都是通过影响经济的需求面来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的,共同结论是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这也是迄今为止的各项研究较为一致的结论。
人口年龄结构通过经济的供给面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则基本被忽视,或者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Braude,2000)。
如上所述,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对实际汇率变动规律的研究是国外较为前沿的课题,已经有较多研究发现了两者之间所具有的密切联系,而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目前在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规律的研究中主要还是集中在从生产率角度出发的“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问题之上(俞萌,2001;杨长江,2002;卢峰,2005)。
与此同时,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的研究者将“人口红利”视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王德文等,2004);有的研究者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形成原因(王仁言,2003);有的研究者认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给中国带来“刘易斯拐点”从而引起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调整(蔡昉,2006),也有的研究认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尚难以定论(Cheng,2003)。
可以说,研究人口年龄结构角度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认识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变动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本文首次对人口年龄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贡献有三点:(1)建立了一个人口年龄结构如何作用于实际汇率的一般模型,不仅涵盖了现有的从需求方面的影响机制,而且还首次系统提出了与传统效应完全相反的来自供给面的影响机制,认为劳动人口比例的上升会通过“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我们认为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来自供给面的效应可能更加显著。
(2)首次运用协整方法对1990~2008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检验,验证了我们的理论猜想:中国的人口红利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之前的同类研究主要是采取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考虑不足。
(3)首次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了长期预测,我们发现,在2015年前,人口红利的存在会推动人民币实际汇率继续出现升值趋势,但是在此后至2027年间,人口红利的消失会使得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持续波动,而在2027年后人口负债问题则会使得人民币实际汇率持续贬值。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建立一个人口年龄结构与实际汇率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介绍如何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理论进行检验,第四部分对未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走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是文章的基本结论。
二、人口年龄结构与实际汇率的理论模型本文采用的基本分析框架为两商品、两时期的跨期迭代模型(OLGmodel),在Obstf-eldandRogoff(1996)以及Zhangandwan(2008)的分析框架上进行了拓展,通过将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的引入,来较为全面系统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实际汇率的作用机制。
我们假设经济体中生产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并且社会中有两种代理人:(1)劳动人口:t期初出生,从事劳动并为未来消费储蓄。
(2)退休人口:t+1期初退休,没有收入,靠上一期的储蓄生存,t+1期末死亡,没有遗产。
我们假定人口增长率为n,这样每期劳动人口数总是退休人口数的(1+n)倍,所以本文可以用n作为人口年龄结构的代理变量,n 的增加意味着经济体中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增加。
第t期的劳动人口代理人做如下的跨期选择:在预算约束(2)下最大化自己的总效用(1)。
满足约束(2):C Y T,t和C Y N,t分别代表每一位劳动者(Y)在第t期对可贸易品(T)和不可贸易品(N)的消费,C O T,t+1和C O N,t+1分别代表每一位退休者(O)在第t+1期对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消费,P T和P N分别代表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