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依安县第一小学马玲教材说明:《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无遗力、绝知、躬行”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我们课内外都学了很多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一背自己喜爱的古诗。
2、介绍陆游?3、好,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板书)4、欣赏古诗。
5、解题意:用冬夜读书.发生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出示课件)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阅读诗文、出示学习提示。
2、自读诗句。
3、汇报朗读。
4、理解诗句、指导朗读。
①读一读。
朗读前两句,要注意突出“无遗力”,并读出“少壮工夫”与“老始成”的对比味道,强调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精力。
朗读后两句,要注意突出“要躬行”,读出“纸上得来”与“躬行”即“知”与“行”对比的味道,强调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即必须亲自实践。
如果止于书本,花再多的工夫到老也未必有成。
5、分组练习、说诗句、解诗意。
6、指导朗读、划分结构。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情1、提问:读懂了这首诗,你觉得感受最大、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诗?说说你的理由,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师:一二句:通过这两句诗人强调做学问必须全力以赴,付出艰辛劳动,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精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四句:显然,诗人的思考并没有停留于“学问无遗力”,而是由读书引向实践。
师: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1)诗人为什么说”少壮功夫老始成”?不花工夫行不行?少花工夫行不行?(2)“纸上得来终觉浅”,诗人是不是不重视甚至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3)“躬行”就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四、了解伟人、升华感情。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4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送别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真切情意。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名师资料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颐和园》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目的:一、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按照课文所浏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 个词语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幻灯片、录音机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一、初社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 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重难点:一、学会全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拆合法: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阁、煌、廊、葱;数笔画:漆、朱;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
,、解释词语: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_人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人教版师:中国是诗的国度,今天学两首古诗。
打开书,齐读,注意读准字音生:生读课文师:多音字“间”读四声,看看你们读准了吗?生读。
师:你知道意思吗?生解释师:你是在课文中哪里找到的?生:课文下面的注释。
师:看注释是种好方法,再读课文。
师:怎么理解题目的意思?生:作者的船停在瓜洲。
师:谁?生:王安石师:王安石坐家中还是出门在外?把出门在外称作“游子”。
师:《游子吟》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他们写诗的情景吗?生:离家在外的人想起家里的情景。
师:两首诗中两位诗人情感不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师:先读《泊船瓜洲》看课文大意,体会诗人王安石写诗的心情。
生自学师: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大意。
生:解释大意。
师:从这首诗中体会到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生:想回家的情感师:从哪儿体会的?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个词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生:“何时”师:诗人的家在哪?生:钟山师:你从哪知道的?生:京口瓜洲一水间。
师:诗人在哪里?生:瓜洲。
师:这就是一水间。
出示图师:诗人的家在哪里?这么想回家,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呀?(出示资料)教师配乐读。
师:王安石任当朝宰相,他的心情怎样?在这首诗中哪个字最能反映他激动地心情。
生:绿,有生机师:体会到喜悦的心情,仿佛使你看到了什么?生: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把生机勃勃的春天读出来(生读)师:还不够美,还不够绿再读师:推行变法,可能有两种结果,假如失败了会怎样?生:失落沮丧师:能把失落沮丧读出来吗?生读师:更失落更沮丧生读师读师:失败了是这样的,变法成功了,心情会怎样?生:高兴。
师:比高兴更强烈的是什么?生:激动师:读出激动来。
(生读)师:你就是王安石,你的变法成功了,你怎样师:一位老人,不管变法是否成功,他最想干什么?生:回家师: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生读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想要回家呀生读师:当诗人衣锦还乡时,可以这样读(生读)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渴望回家呀,我们可以这样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中的《游园不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园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因不得其门而入的遗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背景、字词解析、诗句翻译、意境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正确朗读和翻译诗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翻译和意境赏析。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和翻译诗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游园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游园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诗意。
(2)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 字词解析:(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
4. 诗句翻译:(1)教师示范翻译诗句。
(2)学生模仿翻译,教师指导。
5. 意境赏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
6. 课堂练习:(1)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诗人:叶绍翁3. 生字词:扣、环、夜、应4. 诗句翻译:示例5. 意境赏析: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3)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描绘游园的美景。
2. 答案:(1)课后自主朗读,家长监督签字。
(2)示例:敲了半天园门,也没人来开门,可能是主人担心扣住我讨债吧。
(3)示例:园内景色宜人,春花烂漫,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宛如人间仙境。
体现古诗教学特色——《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以儿歌 形式概括文章 中心 , 不
仅 巩 固 了本 课 的 生 字 。 加 深 了对 课 也
二、 掌握方法 , 整合学习
( ) 一 回顾古诗学法
文的理解 。最后 , 让学生联 系生活称
搜集 资料 一 明了诗意一 进入诗
境一 领悟 诗情一 品赏妙处
赞身边的同学, 并互赠 “ 称赞卡”, 把
材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
咕
辙
汪伦 》 。 中 汪伦是 以歌送别李 白, 李白 又是 怎么送别孟浩然 、 王维 呢?他们
赞 的同学 把 自己的心情 写在 “ 赞 称 卡”的背面 并保 存起来 , 它可是我们 生活 中的宝贵财富 !
1 .借助教材注释及课 外资料 自 送别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学 了这两 主学 习 , 正确 、 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 首古诗 。 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 领会诗歌所 描写 的情 景和作 者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 培养 自学能力 。 2品读 重点诗 句 , 复诵 读 , , 反 感 受诗境 , 感悟诗情 。 3运用联系 、 . 比较 的方法赏 读诗 文, 感受诗人抒发情感方式 的巧妙 。
维普资讯
男同学做小獾 , 我们合作读课文!
( 语言是世界 E 最美的东西。它能
给人力量 , 人 自信 , 给 给人 美的享 受。而
此时, 学生通过读小獾和小刺猬的对话。
被双方真诚的称赞感染着, 进一步体验
与感受到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的称赞。 )
是王维的诗 歌 , 这两首诗 歌都是送别
学生 先 自读 、 想像 , 后小 组内 然
2l 4
云南教育 ・ 基础 教育 2 0 1 0 6・ 1
维普资讯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池上》《小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池上》《小儿垂钓》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教学要求:小池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xx”。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小儿垂钓1.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背诵课文★三、教学重难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池上》教学过程: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xx。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2014六上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2 古诗两首设计说明古诗的学习要“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在“意、境、情”的世界中深化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本课设计突出朗读的指导,情境的创设,如图片的欣赏、感悟,在上课伊始就将学生带入了一种情境。
在诗句的品味中注重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而对于诗情的感悟采用抓住诗中具体词句品读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含有古诗画面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积累关于读书的诗句;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赛诗导入1.同学们,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习了不少古诗吧!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其他同学听听,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回味一下那些朗朗上口、意境优美、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
2.由学生背诵《示儿》导入。
(1)这首古诗是谁写的?板书:(宋代)陆游(2)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诗人呢?(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学生默读。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赛诗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兴奋剂。
学生一旦对古诗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热情。
设置赛诗意在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培养语感,奠定情感基调。
二、自学古诗1.课件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
一诵读读通古诗二研读读懂诗意三悟读读诗明理2.小组讨论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采用“三读”法自学古诗,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导学古诗1.检查“读通古诗”。
先指名读诗,再齐读。
注意纠正字音、停顿和重音。
2.指导学习古诗,“读懂诗意”。
(1)解诗题:冬夜读书示子聿。
①“示”是什么意思?“子聿”是谁?(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课件出示:示:指示、训示。
《清平乐·村居》教案
5.诗歌创作: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尝试仿写古诗词。
本节课将紧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清平乐·村居》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清平乐·村居》,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清平乐·村居》教案
一、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中的《清平乐·村居》。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背景: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
3.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理解诗句的意义。
(3)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会识别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1)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隐喻理解较难,如“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醉里吴音”和“白发翁媪”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2)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如诗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中的对仗、排比等,教师需通过实例分析、仿写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清平乐·村居》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一些富有隐喻和意象的诗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对比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显得有些吃力。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练习得不够多。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思想]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
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
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一、导入1、(KJ出示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
(出示KJ杜甫简介)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
(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过渡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三、理解诗的大意1、小组讨论2、交流理解诗意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四、悟诗情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KJ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开火车读,指名读)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⑴加笔画、加偏旁组字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烟口──知⑵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岁──多放──散4、读词语巩固读音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⑴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分别对两首古诗进行详细的解读。首先,介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历史渊源。接着,逐句解析诗句的含义,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同时,运用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加深他们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针对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到古诗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的有效手段。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以下几项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巩固课堂所学。
2.结合古诗内容,创作一篇以古诗为题材的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撰写一篇关于古诗的鉴赏文章,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4.家长参与作业环节,让学生在家中为家长朗诵古诗,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创新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本案例中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新性,不仅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古诗,还鼓励他们结合古诗内容进行创作和鉴赏。这种作业形式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鉴赏水平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古诗《嫦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古诗《嫦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嫦娥》。
诗歌描述了月宫中嫦娥的孤寂与悔恨,展现了诗人对神话传说的独特理解。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句的意境及修辞手法;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嫦娥》的创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练习,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嫦娥的同情和惋惜,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句的意思,分析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句的意思,讲解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4. 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分享对嫦娥情感的理解。
5. 练习: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6. 背诵:引导学生背诵全诗,提高记忆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嫦娥》2.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 重点词汇:云母、屏风、长河、嫦娥、灵药。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嫦娥的情感理解。
2. 答案: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悔恨,诗人通过描绘她的心境,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惋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诗句的意思和情感。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月亮相关的古诗,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古诗两首》之《题西林壁》精品教案
《古诗两首》之《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二)引导学生领悟观察角度的不同的出的不同结论。
三、教学难点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提前预习,回忆学过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二)教师设计好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切入主题:1.谈话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总是令人流连忘返。
比如今天我们就去这样一个地方——庐山。
唐朝诗人李白去游玩,写过这样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生齐背。
PPT放映庐山景致。
2.写诗题,解“题”。
师:“宋朝诗人苏轼也去游玩过,并且一游就是十几天,还题了这样一首诗《题西林壁》。
”生齐读。
解诗题。
(二)自由朗读,交流感悟。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低)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低处仰望:重峦叠嶂。
)结合《望庐山瀑布》分析;(ppt:“庐山风光”)3.引导学生畅谈庐山美在哪里?学生结合自己的游历谈体会。
(奇妙、气势磅礴、惊心动魄、连绵起伏……)小结: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4.再读古诗,理解后两行。
师:“大家看,为什么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样呢?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站在庐山的侧面,又只能看到它的侧面,而山不是平面的。
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感受到一部分的风光。
(三)背诵古诗,领悟道理。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背诵《题西林壁》。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单元的导读提示(P21),读这样一段话“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3.仿写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古诗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梳理知识点:对本节课学习的古诗内容、生字生词、修辞手法等进行回顾和总结。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这对于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挑战。
3.能够准确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和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古诗内容相符合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讲解《登高》时,可以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播放古筝曲,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诗人的忧思。
2.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句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伴互助和思维碰撞,深化对古诗的理解。
-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夜书所见》中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从字面意义深入到情感体验。
2.写作作业: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诗《登高》或《夜书所见》,仿写一首自己的五言或七言绝句,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并在作业本上完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如季节、时间、地点等,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3.研究性学习: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每组选择一个与古诗相关的主题,如“唐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古诗中的自然景象”等,通过查阅资料、整理笔记,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年级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寄情酒更浓、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
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
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1.晓诗音。
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
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预设:(1)读准多音字“舍”“朝”“更”。
(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
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2.明诗意。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明诗意)(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预设: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
(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预设:“浥”“更尽”“新”的理解。
3.悟诗情。
(1)寄情酒更浓。
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
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预设:抓“劝”“更”“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古诗两首》[1]
13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六、相关背景资料:1、相关知识:1、蝉的种类:文字与配音:小朋友,你们看见过什么样儿的蝉?其实蝉的种类很多,不信,我们来看看!斑蝉薄翅蝉一张一张出示图片,并由教师声音说出蝉的名称。
名称呈红色字体光标闪烁。
草蝉高砂熊蝉龟纹瓢腊蝉黑斑丽沫蝉黑翅蝉红背肿沫蝉红眼蝉山西姬蝉台湾端黑蝉台湾骚蝉2、蝉为什么在夏天会叫?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蝉的翼后的空腔里,带着一种像钹一般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强声音的强度,这种蝉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确实作了很大的牺牲。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好把它们压紧到最小的角落里。
为安置乐器而缩小内部器官,这当然是极热心于音乐的了。
”教师声音朗读。
背景图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书〈〈昆虫记〉〉的封面,背景音乐为欢快轻松的音乐。
3、荷花的介绍:文字与配音:小朋友,荷花,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与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教师声音朗读,配荷花背景图与舒缓优美的音乐。
4、荷花图片一张一张呈现,播放舒缓优雅的背景音乐。
欣赏:。
古诗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本文是关于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引发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的教学挂图或课件,能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搜集一些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材简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最后两行,诗人妙笔生花,从西湖美景生发出一个绝妙的想象,借着美女西施的淡妆浓抹来表达自己对西湖山水的喜爱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月夜遥望洞庭湖而写下的一首山水诗。
浩渺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水无一丝细浪,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秀丽宁静的美。
第三、四行,诗人巧妙地运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几乎拉成全景,“遥望洞庭山水色”,画面恢复成壮美。
洞庭湖水光潋滟,湖中君山苍翠欲滴,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将浩渺的湖水、苍翠的君山,化大为小,而山水二色又恰成对比映衬,形成了刚柔相济的意境。
这两首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时,教师不必逐句细讲,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诵读时,必须读好停顿,把握古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意思,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是体会、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湖:指西湖。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方好:正好。
亦:也。
淡妆浓抹:化妆时有时是淡妆,有时是浓妆。
相宜:合适。
*诗的第一行讲的是晴天的明朗美,第二行是雨天的朦胧美。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边朗读,边看图,边想象,体会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
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
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
(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
4.练读课文。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
(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但悲(生)
示儿渴望统一九泉所盼北定
告翁(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
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
(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 ,不读d ,还:读hu n,不读h i。
)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
“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
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漫卷”,胡乱卷起。
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
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
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放歌须纵酒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