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二)教案 (2)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三角形-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三角形苏教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圆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认识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7页至第59页,这部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分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三角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三角形模型、直尺、三角板等教具,同时让学生准备了一些三角形纸片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型,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三角形!”2. 知识讲解:我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了一道例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例题是这样的: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长为5厘米,另外两条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请问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4.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它的周长是多少?5. 巩固练习:我让学生用彩色笔在三角形纸片上画出三角形的高,并观察高的位置和长度。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并在三角形内部标出了高,同时板书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彩色笔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高。
2. 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长为8厘米,另外两条边长分别为5厘米和6厘米,请问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三角形特性的教学,并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三角形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认识图形(二)教学内容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4.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各种积木、挂图、纸张。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
(板书:认图形)二、教学新知(一)搭积木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二 认识图形(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二认识图形(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区别。
2.熟练掌握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对比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差异。
2.合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尝试出一些启迪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件、黑板、彩纸、卡纸、彩笔等。
2.教学环境:通过布置环境,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正方形。
3.教学技能:尝试用基础而又形象的方式来讲解,并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在黑板上给学生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出示意图,并进行比较,带领学生了解正方形是在几何图形中的一种特别的形状。
同时,在教材上给学生看到正方形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它的各种特征。
2. 学习环节1.正方形的特点让学生用黑板画出来正方形。
为便于学生的思想理解,在正方形各个角上粘上不同颜色的纸片,让学生更清晰易懂的了解它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让学生用卡纸和红色的彩纸把一面长方形和一面正方形制作出来,并在黑板上挂出来。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分析这2种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拓展环节带领学生在课本上找寻更多的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片,并结合教学中的互动交流进行分组研讨,为黑板上的设计添加更多的内容。
为了更具趣味性,也可以联想到在透露实际学习意义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美。
五、教学体会通过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我认为要成功,不能缺乏两个最重要的元素:设计和活动。
设计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做的种种努力:准备教案,制作教学材料,然后将这些设计方案付诸实践。
活动则是指,学生们必须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发挥他们想象力、思维、应用等能力,最终学习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按照实际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需要严格执行教育部门规定的学科教育指导纲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保证教与学的质量,让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化。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认识图形(2)
第 2 课时认识图形(2)【教课内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课要求】1、经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鉴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领悟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累积对数学的兴趣,加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鉴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课难点:让学生着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课过程】【学生活动与一、复习铺垫教师关注】小朋友们,今日,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否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 他还带来了礼物 , 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 踊跃回答以下问题的小朋友。
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爱折纸,是吗?今天我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快乐吗?【设计企图】创建爽朗、风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
并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踊跃回答以下问题的小朋友,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二、启示思想、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发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相同的两部分吗?请你取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认识学生折纸的状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如何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现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
(举起折好的图形)师:折得真不错。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章《认识图形(二)》-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章《认识图形(二)》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章《认识图形(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2章《认识图形(二)》。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它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演示,我准备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分别叫做什么吗?”我会等待学生们回答,然后给出正确的答案,并简单介绍这些图形的特点。
2. 课堂讲解: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片,然后逐个讲解这些图形的特点。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这些图形的特点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请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4. 例题讲解:我会找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解答题目,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如果一个图形有四条边,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图形是什么?”5. 课堂小结:在课堂的我会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模型,并在旁边标注它们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答案:长方形:(学生需要自己找出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2单元 认识图形(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2单元认识图形
(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图形特征及名称;
2.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辨认和分类能力;
3.发现周围的图形的几何特征;
4.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识别和应用图形。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教授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认识和特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图形”这个词;
2.引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名称。
2. 认识图形
1.学生通过观看和手动实践,学习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
2.通过比较和分类等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3. 拓展活动
1.通过实景教学,在班级中寻找和发现周围的各种图形,对图形的认知有更深的认识;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图形,增强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形成图形的分类意识;
2.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识别和应用图形。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通过实景教学,检查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识别和应用图形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有更深的理解;
2.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科特征,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效果更好。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二认识图形(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二认识图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形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3. 通过观察和操作,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彩纸剪出各种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各种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方形:两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 圆形:一个闭合的曲线,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环节。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图形(2)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图形(2)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图形(2)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认识图形的第二章,具体涉及到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半圆形的特征和识别。
我会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图形的性质,并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它们。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描述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半圆形的特点;2. 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 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半圆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它们。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半圆形的卡片;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半圆形的卡片,以及彩笔和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纸盒、课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图形。
2. 讲解:通过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半圆形的卡片,讲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并能够描述它们。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让学生用剪刀将卡片剪成不同的图形,并用彩笔进行涂色。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它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还是半圆形。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给出一些图形的描述,让学生判断它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还是半圆形。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
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圆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半圆形:一条直径,一个圆周角七、作业设计2. 答案: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 认识图形(二)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和性质。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识别和应用。
3.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模型或图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图形卡片或模型,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图形卡片或模型来识别和创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4.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名称和定义。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和性质。
3.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识别和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实例,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师应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图形(2)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图形(2)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识别和命名: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 图形的特征和属性: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每个图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角度的大小等。
3. 图形的分类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属性进行分类和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图形的识别和命名。
2. 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和命名每个图形。
2. 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或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 学具:学生自己的几何图形卡片或模型,用于观察和操作。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或游戏的方式引入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识讲解: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3. 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各种几何图形,了解每个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4. 分类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属性进行分类和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1. 图形的识别和命名: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进行识别和命名。
2. 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在黑板上列出每个图形的特征和属性,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图形的分类和比较:在黑板上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作业设计1. 图形的识别和命名:让学生在家里找出各种几何图形,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
2. 图形的特征和属性: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并描述其特征和属性。
3. 图形的分类和比较:让学生在家里找出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
课后反思1. 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够辨别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特征:有两对平行的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4. 圆的特征: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以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模型或图片。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 讲解: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
3. 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彩纸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游戏:进行图形分类游戏,让学生将剪出的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1. 长方形:有两对平行的边,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 圆: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写出它们的特点。
2. 让学生找出家里的物品,判断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辨别它们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模型、图片和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在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如书本、桌子、车轮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二)教案2
《认识图形(二)》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它们,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具准备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
(板书:认图形)二、新授(一)画一画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们,这是一组积木搭起来的房子,我们找一找,这里面有许多我们之前见过的立体图形呢!我们可以把这些积木放在纸上,照着它的样子画一画,看看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摸一摸,认一认在积木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 认识图形(二)》word教案 (2)
认识图形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要求是:整体感知每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在本单元里不细致研究图形的边和角,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全单元的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再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一次学习的内容不宜过多,把五种平面图形分两次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二是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面的物体很容易找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先安排这些图形的教学,再以它们为基础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便教利学建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的教学过程是:选择积木画图形→在积木的其他面上寻找同样的图形→出示标准的几何图形并交代名称→在常用的物体上找出图形的实例建立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的教学过程是:折纸或拼图“做”出新的图形→给予名称→在熟悉的物体的面上寻找图形1. 选择适宜的方式首次呈现图形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材让学生照例题中间的图示,画出这些图形这种方式呈现平面图形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图形积木是比较规则的形体,借助积木画出的图形比较规范,标准的图形才能形成正确的表象二是操作方便,内含的数学内容丰富学生只要把积木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的边就能画出图形在画图活动中不仅产生了兴趣,而且初步感受了图形的形状,还能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材让学生用已经认识的图形通过折叠、拼合等方法自己“做”出这两个图形这样设计,除了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图形外,还有两点理由:一是有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虽然能够找到,但往往不适宜用于首次感知图形的形状因此,不采取长方形、正方形、圆那样从熟悉的物体上“剥离”出平面图形的导入方法二是对折正方形纸可能折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也可能折出有待学习的三角形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能拼出已经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也可能拼出尚未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操作和交流产生的认知冲突,能激发学习热情教材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第18页第4题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分别画出正方形,第5题用一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这两个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感知形状至于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一样,长方体一般有三组不同的长方形面,都仅是渗透的内容,不是基本的教学要求,教学时不必十分清楚地揭示这些知识2. 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做”图形(画、折、拼)来认识图形,虽然得到的图形比较标准,建立的表象比较正确,但也会使学生产生新知识脱离现实生活的错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材在两次“试一试”里都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有关图形“试一试”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已经提供的素材里识别如从信封、禁烟标志、手帕等实物图中找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从红领巾、交通标志、篱笆等实物图中找三角形和梯形这个层次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素材,信封的形状是长方形、信封上写邮政编码的格子是正方形;篱笆上可找到许多位置不同、大小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第二层次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寻找图形的活动能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这些图形,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次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区分“面”和“体”,如桌面是长方形的,不能说成桌子是长方形的3. 有层次地安排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形状,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是本单元重要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想想做做”和练习四里有层次地安排了许多操作活动:先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再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然后是涂颜色将图形按形状分类,最后是图形的简单变换(1) 分析围图形和画图形的过程,一般是:提取记忆中有关图形的表象(想一想要围或画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动手围或画(把头脑里想的形状表达出来)→验证图形(观察围或画成的图形是否符合要求)在操作时,这三步是连贯且融合在一起的围成或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较容易,教学时要重视验证图形这个环节,联系已有的表象看一看“做”出的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学生围成或画出平行四边形有一定难度,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更需要通过验证这个环节,多次“否定——修正”直至成功图形的表象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强(2) 在涂颜色将图形分类的练习中,出现了各种位置摆放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对各种位置摆放的图形作出正确的判断,能使图形的表象更稳定(3) 通过折、拼等手段变化图形,能进一步加强图形的表象,沟通各种图形的联系,渗透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为以后的教学作好准备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折法不同,折出的图形也不同这些对折的方法在初步认识分数时经常用到又如把长方形折、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是以后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的操作活动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活动很有兴趣,教学要抓住原来是什么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怎样变化的这三点进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图形(2)(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图形(2)(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2课时——认识图形(2)。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深入认识图形,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37页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能够用语言和动作展示它们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够用语言和动作展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
孩子们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做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看到。
七、作业设计我会给孩子们留下两道题目,第一道题目是识别和描述一些图形,第二道题目是用纸和笔来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孩子,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帮助。
对于那些已经掌握的孩子,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
这就是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认识图形(2)。
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实物引入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实际存在。
这个环节是孩子们从直观到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步骤,因此,我需要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反应,并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来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深度。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孩子,我会给他们提供额外的帮助,比如一对一的解释或者额外的练习。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案苏教版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案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案苏教版》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形、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例题5: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等腰三角形,哪些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a) △ABC,AB=BC。
b) △DEF,DE=EF。
-等边三角形:
c) △GHI,GH=HI=GI。
每个例题都提供了详细的解答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与改进
今天的课程是关于“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课程结束后,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并制定了改进措施,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接触到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对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有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于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
在能力层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已有所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探索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思考。然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引导和培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认识图形二》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2《认识图形二》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认识图形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它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特点,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些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教具,还有白板和记号笔,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2. 知识点讲解:我会用记号笔在白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用白纸和笔跟着我一起画出这些图形,并标注出它们的名称。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画出这些图形,并写上它们的名称。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记号笔在白板上写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并标注出它们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并写上它们的名称。
答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并用手机拍下来,下次上课时分享给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教具展示和学生观察;知识点讲解环节中图形特点的阐述;接着,例题讲解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然后,随堂练习环节中学生独立实践的能力;再者,课堂小结环节中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作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2. 知识点讲解环节中图形特点的阐述: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用记号笔在白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并详细讲解它们的特点。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这些图形,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但对于图形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观察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如桌子、窗户、三角形堆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四种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图形的形状、边长、角等特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性质。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认识图形(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拼一拼等活动,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初步认识这些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从“体”抽象出“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积木教具、学具、钉子板等。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介绍新朋友:三棱柱。
1、摸一摸。
让学生在黑色袋子XXX据教师的要求摸出相应的物体,并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然后让其余小朋友摸摸,小组交流。
2、画一画。
教师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图形跑到白纸上。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印泥或橡皮泥印个图形,或者画一画。
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在巡视时收集不同形式作品,展示。
①认识长方形教师出示几幅从同一个牙膏盒上画下来的图形,并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图形不同。
然后问学生长长胖胖的面有几个,长长瘦瘦的呢,短短胖胖的呢。
最后小结:不管它是长长瘦瘦的,还是短短胖胖的,我们把这种图形都叫做“长方形”。
②认识正方形教师展示大小位置不一的正方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虽然大小不一样,但这些图形都叫做“正方形”。
③认识三角形教师展示大小形状不一的三角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像这样的图形都叫做“三角形”。
④认识圆教师展示大小不一的圆,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像这样的图形叫圆。
3、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认一认。
然后教师问学生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
最后讨论其他三个图形的角和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2单元 认识图形(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2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识别:学生将学习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图形的分类: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它们分类,并能够解释分类的依据。
3. 图形的运用:学生将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和应用这些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识别和命名,以及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色纸、剪刀、胶水、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他们观察、讨论并描述每个图形的特征。
3.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的图形名称和特征。
4. 实践操作:学生使用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自己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5. 游戏活动:设计一个图形分类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1. 图形的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 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有四个角和四条边,正方形有四个角和四条相等的边,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和边。
3. 图形的分类: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二)》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首先进行旧知回顾,复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然后进行活动探究、小组讨论,自行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给予集中的讲解,加深认知。
学生进一步自行探究,画一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
最后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
教师适时总结固化正确知识认知,并提高应用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由体到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并具有一些认知经验,所以,本课教学时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突出动手操作,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活动中,体会从具体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
3、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建立空间表象。
◆课前准备
积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顺口溜,猜一猜各是什么。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讨论】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几类?
导入课题: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三棱柱,今天我们就从这些立体图形来认识一些新的平面图形。
【活动探究1】摸一摸每个积木的面,看一看这个面的形状。
【讨论】学生互相讨论,你摸到的面是怎样的,你看到的面是什么形状。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照样子画一画,再看看画出的图形。
引导:看到物体上不同形状的面,你能想办法把看到的面照样子画下来吗?
【知识讲解】长方形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
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有四个角;
是平平的面。
【知识讲解】正方形特征
正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
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有四个角,
是平平的面。
【知识讲解】三角形特征
有三条直直的边,
有三个角,
是一个平平的面。
【知识讲解】圆的特征
圆形的边是弯的,
圆形没有角,
圆形是一个平平的面。
【活动探究2】在积木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加深、巩固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练一练】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先说一说图中物品的名称,再分别判断它们的形状。
引导学生准确表达,例如: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
【小结】课件展示各平面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