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通用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六单元第三节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课件

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课件

案例5:据中新网消息 2013年11月 17日,记者从山西省临县公安局获悉,该县一男子在微博中发送“ 新城建设造成数人死亡”消息。该微博被多次转发,造成不良社会 影响。因利用网络散布谎言,该男子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5日。
分析:该案例属于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分析信息安全案例,增强维护 信息安全的意识
表5-1
信息安全事件类型:
1 2 3 4 5 6
灾 害 性 事 件
设 备 设施 故 障
有 害 程 序 事 件
网 络攻
击事 件
信 息
内容 安 全
信 息 破 坏 事 件


具体案例 黑客指信息系统 的非法侵入者
案例1:黑客入侵索尼在线 2011年4月,黑客从索尼在线PlayStation网络中窃取了7700万客 户的信息,包括信用卡帐号。这起黑客攻击导致索尼网络被迫关闭 了该服务。索尼在5月份表示,因黑客攻击导致其损失1.7亿美元。
2000年5月4日,一种名为“我爱 你”的电脑病毒开始在全球各地 迅速传播。这个病毒是通过 Microsoft Outlook电子邮件系 统传播的,邮件的主题为“I LOVE YOU”,并包含一个附件。 一旦在Microsoft Outlook里打 开这个邮件,系统就会自动复制 并向地址簿中的所有邮件电址发 送病毒。 “我爱你”病毒,又 称“爱虫”病毒,是一种蠕虫病 毒,它与1999年的梅丽莎病毒非 常类似。据称,这个病毒可以改 写本地及网络硬盘上面的某些文 件。用户机器染毒以后,邮件系 统将会变慢,并可能导致整个网 络系统崩溃。
案例序号 案例1
案例2
表5-3
分析事件类型
造成后果及影响

信息窃取属于信息 客户信用卡帐号信息被盗

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15)

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15)

第3节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共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

(3)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主动防范病毒。

2.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认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热心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二、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与特点,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掌握杀毒软件的安装方法,并能够利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竞赛、启发引导、自主探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022年12月27日,互联网上很多用户遭受不明病毒攻击,计算机中所有可执行的文件.exe都变成一种“熊猫烧香”的图案,中毒症状表现为系统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等。

该病毒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感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

大家听过或见过这种计算机病毒吗?(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关于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

(二)、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讨论学习:大家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是否遇见下表描述的现象,请在相应栏目做标记。

现象是/否1.计算机经常无故死机。

2.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3.运行速度明显变慢。

4.软件经常发生内存不足的错误。

5.应用程序经常发生死机或者非法错误。

6.磁盘空间迅速减少。

7.网络驱动器或共享目录无法调用。

8.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

当计算机表现出上述种种现象之一时,就可能感染病毒了。

学生分组讨论,可适当参与讨论、引导。

构筑信息安全屏障(精品说课稿)

构筑信息安全屏障(精品说课稿)

构筑信息安全屏障_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构筑信息安全屏障》(板书课题)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资源设计以及板书设计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教材通过“探讨信息安全事件”“探讨计算机病毒危害及传播途径”“筑起信息安全屏障”三个任务。

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事件范畴,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掌握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助护措施,提高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2、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构筑信息安全屏障》这一节中的任务,教材内容是小学五年级教材病毒危害和病毒防范的延伸与提高,对学生的信息安全维护意识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安全教育是信息投术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也是养成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

通过本活动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下载、安装、更新和使用,能够做好计算机软硬件防护和计算机信息保密工作,全面增强和提高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范畴2.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3.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做好计算机、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4.增强和提高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危害及传播途径;360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2.教学难点:360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好奇心强,计算机也是从小玩到大的。

学生的认知能力刚开始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化,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主要还是以感性认知为主。

学生已经在小学五年级学习过信息安全知识,了解病毒危害,初步掌握用杀毒软件防范病毒的技能;小学阶段也上过综合实践课,大部分也有上网的经历,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自主网上搜索探究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类型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教学设计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构建信息安全屏障学科信息技术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数 2 设计者xxx 所属学校xxxx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是7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单元计算机系统的第五个活动。

这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延伸,他告诉了我们信息社会不止带给我们便利,也带来了危险。

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但是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按以前的传统教学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利用新课程标准,可以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采用讨论法、分组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这样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第一,二,三条,教学目标第三条。

三、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知道什么叫计算机病毒。

(2)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防病毒知识。

(3)学生学会安装杀毒软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教师展示计算机历史上得病毒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体现了教学中的发现式学习。

(2)组织学生的分小组讨论交流,体现了教学中的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

(2)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获得加深,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激发自己热爱信息技术,热爱探索解决问题的情感。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 1.七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4岁,2.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来说,他们比较感兴趣,课堂上也没有明显的学习压力,所以他们再课堂上就表现得思维活跃,并具有较强的好胜心。

3.本校处于城乡结合地区,学生由不同的小学升上来,有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有一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大部分学生则掌握得慢。

初始能力: 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2.在平常生活和学校上机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信息素养五、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1 知道知道计算机病毒和其所造成的影响2 理解从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引申理解计算机病毒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危害性3 运用学会一些最基本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危害多个计算机病毒事例的展示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认知教学难点防治病毒的方法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自己认为有用的病毒防治的方法,然后老师引导总结提出建议并实际上机操作。

【精品】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设计)

【精品】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设计)
(5)自己身边发生过什么信息安全事件?
2.请几位同学回答前三个问题。
(1)信息系统
(2)信息安全事件
(3)信息安全事件类型
3.讲解分析:
以P51案例1为例,分析、归纳事件类型,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4.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归纳P51案例2的类型,造成的后果及影响,填写表5-1中案例2部分。
分析要点:
4.通过本活动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自我评价活动成果
通过总结,梳理本课知识;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填写活动评价表,了解知识点掌握情况,课后可对薄弱的环节加强练习。通过评价,让学生吸习效果。
10.教师巡视,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并对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11.组织学生报告“体检”结果,根据修复建议做了哪些操作。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12.教师倾听学生的报告,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阅读、思考。
回答,听讲。
学生观察、模仿,下载并安装360安全软件。
学生观察并模仿更新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范畴
2.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3.做好计算机、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
4.增强和提高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危害及传播途径;360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2.教学难点:360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2.安排几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倾听学生回答,并及时予以补充纠正。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5~P56,尝试安装360安全软件。
4.教师演示下载并安装360安全软件,要求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信息探秘-第三节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信息探秘-第三节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第六单元第三节构建信息安全屏障一、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为七年级《信息技术》第六单元第三节“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是学生学会安全使用计算机的重要一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认清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本质,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提升信息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上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快,善于模仿的特点。

所授班级学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及电子学习档案袋,只有小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使用问题。

在上网方面,一部分非常熟练,大部分也都有上网的经历。

三、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连接外网)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黑客,认识它们的危害性。

(2)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操作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登录百度()自主探究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黑客,以及它们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通过小组讨论内外交流,认清计算机病毒以及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事实,掌握对待计算机病毒应当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培养学生文明、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措施与方法。

2、难点:认清计算机病毒的本质及其与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事实。

(三)教学方法:1、方法:课前按能力水平将全班均衡分成10个小组,每组4-5人。

通过演示引导、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讨论交流等方法,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

2、流程:创设情景→演示引导→搜集讨论→整理提交→交流评价→总结启发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任务明确,学习兴趣高涨。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信息探秘第三节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信息探秘第三节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第六单元第三节构建信息安全屏障一、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为七年级《信息技术》第六单元第三节“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是学生学会安全使用计算机的重要一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认清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本质,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提升信息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上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快,善于模仿的特点。

所授班级学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及电子学习档案袋,只有小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使用问题。

在上网方面,一部分非常熟练,大部分也都有上网的经历.三、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连接外网)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黑客,认识它们的危害性。

(2)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操作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登录百度(http://www.baidu。

com)自主探究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黑客,以及它们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通过小组讨论内外交流,认清计算机病毒以及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事实,掌握对待计算机病毒应当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培养学生文明、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措施与方法。

2、难点:认清计算机病毒的本质及其与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事实.(三)教学方法:1、方法:课前按能力水平将全班均衡分成10个小组,每组4—5人。

通过演示引导、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讨论交流等方法,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

2、流程:创设情景→演示引导→搜集讨论→整理提交→交流评价→总结启发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任务明确,学习兴趣高涨.2、根据能力水平均衡分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七年级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教案

七年级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教案
数字签名和证书的应用场景
电子商务、在线支付、软件分发等需要保证信息安全和可信度的领 域。
06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备份数据可以避免因硬件故 障、病毒攻击或人为错误导致的
数据丢失。
保护重要信息
备份可以确保重要文件、照片、 视频等信息的安全,避免意外删
除或损坏。
提高系统可靠性
留意网站的安全标识,如SSL证书(网址以https开头)。
网络钓鱼识别与应对
• 对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邮件或信息保持警惕。
网络钓鱼识别与应对
01
应对措施
02
03
04
不轻易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附 件。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开启双重认证,提高账户安全 性。
拒绝服务攻击原理及防范措施
01
拒绝服务攻击原理:拒绝服务(DoS)攻击是通过大量无 用的请求拥塞目标系统,使其无法为正常用户提供服务的 网络攻击。
非对称加密算法
使用公钥加密,私钥解 密的算法。
优点
安全性高,密钥管理相 对简单。
缺点
加密速度较慢,不适合 大量数据加密。
混合加密算法
结合对称和非对称加密 算法,以提高安全性和
效率。
数字签名和证书
数字签名
用于验证信息来源和完整性的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并 使用私钥加密生成签名。
数字证书
由权威机构颁发的包含公钥和所有者信息的电子文档,用于验证公 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计算机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信息 安全是计算机安全的延伸和扩展。
信息安全
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 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课程目标与意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了解常见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掌握基本的安 全防护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素养。

【教学设计】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设计】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教学设计晋江市罗山中学蔡燕玲一、学习内容分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快捷的同时,也面临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存在人为和非人为的、有意和无意的多方面威胁。

通过“自学信息安全事件”“探究计算机病毒”“筑起信息安全屏障”等的学习研讨,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事件范畴,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掌握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术(1)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范畴。

(2)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3)做好计算机、手机的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

2、过程与方法(1)从具体的事实案例分析过程中,体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性。

(2)从小组合作探究中,体验信息安全防范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和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意见。

(3)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上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快,善于模仿的特点,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刚开始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化。

学生对于省平台的运用有一定的基础,在逐步养成在平台上应用“课前导学”进行自学,能够上传文章、文件。

四、课前任务设计课前导学1、阅读课本P49——60,在省平台“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微课“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知识”。

2、在省平台空间上发表关于“最新或最厉害……病毒、防范信息安全”的文章。

3、尝试在官网下载安装360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

【设计意图】:“课前导学”是本节课能够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省平台“课前导学”通过微课自学病毒和木马知识,尝试在个人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和安全卫士体验在软件上构建信息安全屏障;通过收集“最新病毒、最厉害病毒、防范信息安全”等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在平台上“发表文章”,运用信息思维,进行数字化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赵杰信息技术整合教案设计

赵杰信息技术整合教案设计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上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快,善于模仿的特点。所授班级学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及电子学习档案袋,只有小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使用问题。在上网方面,一部分非常熟练,大部分也都有上网的经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黑客,认识它们的危害性。
(二)根据能力水平均衡分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增进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个别学生因基础较差而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协作讨论,是今后要解决的顽疾。
天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日期:2012年2月22日
教案名称
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课时
1
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为七年级《信息技术》第六单元第三节“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是学生学会安全使用计算机的重要一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认清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本质,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提升信息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启发)学生汇报: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放映“熊猫烧香”资料视频,请同学们想一想:
发生的是什么事?“熊猫烧香”是什么?这就是计算机病毒在作怪!
10


(三)师生互动部分
用时
1.计算机“生病”师观察学生上网、小组协作讨论情况,搜索“黑客的危害”,小组讨论小结。
观察学生上网、小组协作讨论,认识黑客的危害性。
3.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面对肆虐的病毒、横行的黑客,同学们该怎么办呢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

“构筑信息安全屏障(一)”教学设计

“构筑信息安全屏障(一)”教学设计

构筑信息安全屏障(一)(教学设计)武夷山三中综合组教材分析:《构筑信息安全屏障》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的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计算机系统的活动五。

本活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也是养成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几处。

教材内容是五年级病毒危害和病毒防范的延伸与提高,对学生的信息安全维护意识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快,善于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大体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保护工作,部分学生能够从网络上下载资源。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类型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范畴。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计算机病毒传播路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书本上的资料,学生正确学会分析案例,归纳总结信息安全的概念以及病毒的概念。

态度与情感:增强和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信息安全事件的几个概念,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正确看待信息安全和病毒的危害。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两个自己身边遇到的信息安全事件的例子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探讨信息安全事件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49到50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信息系统?(2)什么是信息安全时间?(3)信息安全事件有哪些类型?(4)播放课件,介绍书本上的三个案例。

并分析分别属于哪种信息安全事件类型,造成什么后果及影响?把结果填写在52页的表格中。

三、探讨计算机病毒危害和传播路径1、播放视频《网虫病毒》,引出“计算机病毒”的内容。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2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包含哪些范畴?3、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传播路径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传染性。

a)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1)因特网(2)局域网(3)可移动存储设备b)阅读书本54页,讨论下几种常见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如CIH或者爱虫病毒),并把表5-3填写完整。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计算机病毒的起源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尽管如此,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发源地,大家都一致认为是美国。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现在有几种说法,但还没有一个被人们听确认,也没有实质性的论述予以证明。

(1)科学幻想起源说。

1977年,美国科普作家托马斯·丁·雷恩推出轰动一时的《Ado1escence of P-1》一书。

作者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信息通道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幻想出来的计算机病毒。

人类社会有许多现行的科学技术,都是在先有幻想之后才成为现实的。

因此,我们不能否认这本书的问世对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恶作剧起源说。

恶作剧者大多是那些对计算机知以和技术均有兴趣的人,并且特别热衷于那些别人认为是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

这些人或是要显示一下自己在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天资,或是要报复一下别人或单位。

前者是无恶意的,所编写的病毒也大多不是恶意的,只是和对方开个玩笑,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以达到炫耀的目的。

虽然计算机病毒的起源是否归结于恶作剧者还不能够确定,但可以肯定,世界上流行的许多计算机病毒都是恶作剧者的产物。

(3)游戏程序起源说。

70年代,计算机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计算机程序员为了娱乐,在自己实验室的计算机上编制吃掉对方程序的程序,看谁先把对方的程序吃光,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但这只是一个猜测。

(4)软件商保护软件起源说。

计算机软件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由于人们对于软件资源的保护不尽合理,这就使得许多合法的软件被非法复制的现象极为平常,从而使得软件制造商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因此,软件制造商为了处罚那些非法拷贝者,而在软件产品之中加入病毒程序并由一定条件触发传染。

例如,Pakistani Brain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就证实了这种说法。

[教学设计]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构筑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设计]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构筑信息安全屏障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教学设计活动背景: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快捷的同时,也面临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存在人为和非人为的、有意和无意的多方面威胁。

信息安全不仅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研究各种防御措施,希望构筑维护信息安全的屏障。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范畴。

2.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3.增强和提高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的范畴,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

难点:掌握计算机病毒、木马的传播途,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活动内容:任务一:探讨信息安全事件1.阅读教材P50内容,讨论: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网络攻击、有害程序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

2.阅读P51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增强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

3.创新活动:(1)讨论、分析“活动背景”中的三个信息安全案例,并填写案例分析表5-2。

(2)说一说你知道的或身边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

任务二:探究计算机病毒1.讨论: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当前,计算机病毒都有哪些表现?(破坏程序、黑客攻击、远程窃取、远程控制、恶意广告)。

2.探讨计算机病毒危害及传播途径。

(1)计算机病毒的四大特点(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因特网、局域网、可移动存储设备。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各种不同的病毒,破坏性是不同的。

任务三:筑起信息安全屏障探究活动一:安装360安全软件1.认识常见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360、江民等;硬件和软件防火墙。

2.安装360安全软件:主要是360安全卫士和360杀毒软件。

下载、安装、设置、使用。

探究活动二:从我做起,保障信息安全1.硬件防护;2.软件防护;3.信息保密;创新活动:使用360安全卫士的“电脑体检”功能对计算机安全进行评估,记录“体检”报告,按修复建议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构建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
(3)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4、行为与创新
(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
(2)积极参加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和开发活动;
(3)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竞赛、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2006年12月27日,因特网上很多用户遭受不明病毒攻击,计算机中所有可执行文件
都变成一种“熊猫烧香”的图案,中毒症状表现为系统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等。

该病毒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感染局域网内所有的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

大家听说过这种计算机病毒吗?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掌握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

2、新课讲授
(1)计算机病毒
①、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教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和我们平时提到的生物病毒一样吗?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教师: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种程序具有类似生物病毒的特点,如繁殖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等,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

针对教材中的“讨论学习”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适当参与并进行引导。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请个人学生谈谈感染计算机病毒的过程,再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
容。

教师:同学们可能接触过一些计算机病毒,但是真正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并不多,除了提到的“熊猫烧香”病毒以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计算机病毒?还了解哪些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知识?
教师发送准备好的计算机病毒资料给学生。

学生阅读资料,并尝试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分组活动,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认识了很多计算机病毒,那么同学们又没有发现她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学生分组活动,阅读计算机病毒的资料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生物病毒的
特征,总结、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③、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师: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想办法防治它,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2)计算机安全
教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现在的计算机是不是已经真正安全了呢?什么才是计算机安全?除了病毒以外,计算机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①、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安全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
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

②、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任务小结:小组合作讨论,总结所学的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

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3、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计算机病毒,还知道如何去防治它。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病毒防治不能仅仅依赖于杀毒软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防病毒意识,认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这节课我们还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问题,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开头,我就明确提出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生在平时也会遇到计算机安全的相关知识,现在有机会自己较为理论的学习,学习积极性相当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