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b177349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c.png)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研究宏观经济学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任务,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
首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统计分析。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经济数据,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的规律和趋势。
他们可以计算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从而评估经济的整体状况和走势。
同时,统计分析还可以帮助经济学家研究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利率和投资、消费和收入等。
通过这些统计数据和方法,经济学家可以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其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建立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系统进行抽象和简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
经济模型通常基于一定的假设和前提条件,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或图形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可以运用这些模型来分析政策的效果、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等。
例如,凯恩斯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解释经济周期和失业问题,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可以研究货币政策的影响等。
通过建立和运用经济模型,经济学家可以深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此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实证研究是通过对现实经济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来验证或推翻经济理论的方法。
经济学家可以利用实证研究来检验经济理论的有效性,找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完善经济理论。
案例分析则是通过对具体经济事件或经济体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其背后的经济规律和机制。
例如,研究某个国家的经济改革经验,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了解改革的效果和影响,从而为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最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可以包括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
实验研究是通过构建经济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经济行为和决策的方法。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人们对不同经济政策和环境的反应,从而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建议。
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
![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296e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5.png)
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或全球的经济总体现象和规律。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了解和解释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个体或机构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而总供给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个体或机构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和。
宏观经济学认为,当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经济将处于稳定状态。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产出的持续增加。
它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改善技术水平等方式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宏观经济学还研究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它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态,它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宏观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等手段来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还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和全球经济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宏观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合作等方式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全球经济问题,如全球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等,以寻求解决方案并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国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总体现象和规律。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了解和解释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通过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宏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理解经济的重要工具,为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1bac30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5.png)
宏观经济学第⼀章第⼀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的整体经济运⾏及政府运⽤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或充分就业※通货膨胀(Inflation)※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均衡与⾮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和⼀般均衡)2.静态分析、⽐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存量则是指⼀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于存量,流量⼜归于存量之中⼈⼝总数是个存量,它表⽰⼀个时点上⼈⼝数;⽽⼈⼝出⽣数是流量,它表⽰⼀个时期内新出⽣⼈数。
⼀定的⼈⼝出⽣数来⾃于⼀定的⼈⼝数,⽽新出⽣的⼈⼝数⼜计⼊⼈⼝总数。
同理,⼀定的国民收⼊来⾃于⼀定的国民财富,⽽新创造的国民收⼊⼜计⼊国民财富中。
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8.边际分析9.经济模型分析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第⼆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表。
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
)◆新兴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第三节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帐户——GDP (⼀)国民收⼊帐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国民收⼊帐户的产⽣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经济⼤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 度量体系应运⽽⽣;(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的涵义——简写GDP ,度量⼀定时期(通常是⼀个季度或⼀年)内,⼀国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word版
![《宏观经济学》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16a8c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9.png)
《宏观经济学》word版绪论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是希腊⽂“Uakpo”的意译,原意是“⼤”。
⼀般认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词最早是挪威著名经法学家,第⼀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之⼀R·弗瑞希(R Frisch)在1933年提出的。
经济学家们给宏观经济学下了多种⼤同⼩异的定义。
例如,R·多恩布什与S·费希尔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为的——⾼潮与衰退,经济中产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产量的增长,通胀与失业率,国际收⽀以及汇率。
为了研究经济的⼀般状况,宏观经济学集中在影响经济状况的经济⾏为与政策上——消费与投资,⼯资与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货币与财政政策,货币存量,联邦预算,利率、公债。
简⾔之,宏观经济学研究当今的主要经济争论与问题。
”T ·德恩伯格(T ·Dernbwrg)给宏观经济学下的定义是:“‘宏观’⼀词的意思是⼤,⽽宏观经济学的意思是⼤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诸如总产量、总就业与失业,价格的总⽔平与变动率、经济增长率等总体问题。
宏观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泛的总量——与单个居民户⽀出决策的决定因素相对的所有消费者⽀出的决定;什么是决定了所有⼚商共同的资本⽀出,⽽不是单个⼚商建⽴⼀个新⼚的决定;与某个⼈为什么失业相对,决定经济中总失业⽔平的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衡量整个经济活动;它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所运⽤的这些活动的决定;它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并且⼒图提出旨在使预测与⽣产、就业与价格的⽬标值相⼀致的政策反应。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平、均衡、稳定、运⾏、增长与调控的⼀门经济学科。
国民经济是⼀个统⼀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不同的经济学科分别研究其中的⼀个部分、⼀个环节或⼀个⽅⾯,⽽宏观经济学则⾼层建瓴、总揽全局,描绘国民经济的整体图像,并要对达到社会经济最优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e39c7e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b.png)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调控问题。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主要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的经济主体。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和影响经济总体的因素,而不是个别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经济增长率等。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超过劳动力需求,导致部分人口无法找到工作的状况。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通过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来研究经济问题。
例如,通过分析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解释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变动。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统计数据来研究经济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变量的走势。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还对企业和个人的决策产生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来制定营销策略和投资决策,个人可以通过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来做出消费和储蓄决策。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调控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体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个人决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5d52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c.png)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
1. 理论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主要通过构建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推理,通过逻辑推演来阐述经济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理论研究可以通过数学推导、计量经济学方法和计算模拟等手段,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机制。
2. 实证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经济数据来验证理论模型和研究经济现象的规律。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模型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或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获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
此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或时期之间的经济现象和政策,来研究宏观经济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差异性。
- 历史法: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经济周期,来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起因和结果。
-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特别是在实验室和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经济实验,以便于研究者能够对因果关系进行准确的推断。
- 聚焦法:通过研究特定的宏观经济现象或特定问题,来深入理解和解释该现象和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有助于提高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了解。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eb823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5.png)
宏观经济学大纲一、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演变趋势,以及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指标,研究经济增长、通胀、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现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个人等不同。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等。
2.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失业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等。
3.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著名的通货膨胀理论有货币供应量理论、成本推动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等。
4.国际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速度,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4.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衡量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通常包括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78491fdd5022aaea998f0fff.png)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57eafe749649b6649d74737.png)
所谓财政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出现的收支失衡表现,简言之,是当政府钱不够花时就会产生财政赤字。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四块,其中税收占我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政府的支出分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两部分。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向银行透支,二是财政借债,前者会造成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后者要考虑偿还能力和适度的规模。
7、国际贸易
一国宏观经济的平衡离不开国际贸易。国与国的竞争,正是通过比较优势下的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各国对国际贸易的种种限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对一国的经济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8、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各国政府短期宏观调节的目标之一。国际收支与收支的顺差、逆差,汇率与汇率的升值、贬值,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重要经济信息与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关键概念,也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总供给平衡既是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又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凯恩斯把复杂的宏观经济进行抽象,得出总供求平衡方程式:
消费+储蓄+财政收入+进口=消费+投资+财政支出+出口
4、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用来反映物价水平及其变化的一种指标。价格指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定义,价格指数是从该年价格水平与基年价格水平(设定为100)的比率乘以100计算而得。
我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价格指数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从2001年起,我国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a1eb9d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f.png)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增长趋势、就业情况、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它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后者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易等微观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与发展趋势、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物价水平与通胀、就业与失业、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货币与金融市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
通过对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研究,宏观经济学试图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以及经济周期的起伏。
经济增长的研究涉及到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周期的研究则关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如衰退和复苏。
2. 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的变动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通货膨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物价的稳定和货币的购买力。
3. 就业与失业:宏观经济学研究就业与失业的波动、结构和影响因素。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失业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关注重点之一。
4. 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
国际贸易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5. 货币与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供应、货币政策、利率、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等。
货币是经济运行的基础,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研究对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调控。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的调节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涉及到国家或地区经济整体规模、增长趋势、就业情况、物价水平、国际贸易、货币金融等方面,目的是为了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并提供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90dfb97240c844769eaeea8.png)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5db6808b71fe910ef12df8ed.png)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
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
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二、IS–LM模型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凯恩斯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的假设:1、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2、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总供给曲线处于水平区域内,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引起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bf4727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d.png)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应对气候变化 挑战是宏观经济学面临的新课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宏观经济学将更加注重数字 化和智能化分析方法的应用。
跨学科融合
宏观经济学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广泛的交叉融合,如心理学、社会 学等,以更全面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主要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则运用总量分析方法。
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 学的完整体系。微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而宏观经济学则为微观经济学提供背 景和总体框架。
宏观经济学研究意义
政策制定
宏观经济学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和依据。例如,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调节总需求 ,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创造的增加 值总和来计算GDP。
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 来计算GDP。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
1 2
生产要素投入
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技术进步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影响国民收 入。
3
经济制度
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等,对国民 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目录
• 宏观经济学概述 •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 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国际经济关系与汇率制度 • 总结与展望
01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定义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 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2005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3.png)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总体规律和趋势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和关系,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为了分析和预测这些变量,宏观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方法。
1.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工具,通过对经济系统的各种定量关系进行建模,来分析和预测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模型通常采用数学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把经济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分析各种内部和外部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模型可以是因果关系模型,也可以是协整模型或时间序列模型。
2.经济数据分析经济数据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来源,它可以用来分析和观察经济变量的发展趋势和关系。
经济数据包括宏观经济数据(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和微观经济数据(如企业的财务数据,消费者的支出数据等)。
经济数据分析可以用来确定经济变量的起伏周期、结构特征和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
3.宏观经济实验宏观经济实验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宏观经济模型进行实验,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它主要用来验证和检验经济理论和模型,以及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宏观经济实验可以通过形式化的实验方法进行,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实验来进行。
4.案例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案例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历史经济事件的分析,来探索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影响。
案例研究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因果关系的探讨和背景资料的搜集来推断结果。
案例研究可以包括政策分析、企业研究、市场分析等,它能够为经济理论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实证数据支持。
总之,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优势。
研究者通常会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经济分析和研究。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a63d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d.png)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整体经济表现和运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方法、理论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等。
下面将就这些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一、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际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得出经济学规律和结论。
实证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时间序列分析、人工实验、自然实验等。
1. 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得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揭示数据的分布、趋势、相关性等情况,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2. 时间序列分析是通过对经济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从中寻找规律和结构的方法。
例如,通过对国民经济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经济周期的规律和特征。
3. 人工实验是基于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进行人为干预和控制,观察和分析结果的方法。
通过人为地改变某些因素,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研究经济现象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4. 自然实验是利用自然环境或经济政策的自然变化作为实验条件,从而观察和研究经济现象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例如,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经济政策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研究经济政策的效果。
二、理论方法理论方法是通过建立经济学理论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方法。
理论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它可以通过假设和推理来构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从而研究不同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主要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等。
这些理论模型通常包括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主要经济变量,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经济政策因素。
2. 理论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建立理论模型,从宏观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政策制定和政策效果预测。
然而,理论方法也存在缺点,它往往基于一些假设和简化,与现实经济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计量经济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73a2730066f5335b812102.png)
• 三部门经济下,有C+S+TN=Y=C+I+G
• 四部门经济下,有C+S+TN=Y=C+I+G+NX
在宏观经济学中,当一国实际收入水平等于实际产出水平等于 实际支出水平时,经济就处于均衡状态。如果上述关系不相等, 比如投资I当中存在着非意愿的存货投资,那么经济是非均衡的。 但是,宏观经济恒等关系依然成立。
利息。NI=NDP-间接税+政府对厂商的补贴(转移支付) • PI-个人收入=NI-社会保险-企业利润留成
+非商业利息(如国债利息)+转移支付 •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PI-所得税。按照最终用途,家庭可支配
收入用作消费和储蓄,所以,DPI=家庭消费+家庭储蓄。
宏观经济恒等关系
用Y表示产出,S表示私人储蓄,即家庭与企业储蓄之和,TN表 示政府储蓄或者净税收,NX表示净出口,那么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与规范的方法 实证研究是对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将会是什么的描述性方法;
规范研究是对宏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进行规范的 方法。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对所研究问题进行价值判断。 •定性与定量的方法
定性研究是揭示所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具有什么性质,具备什么 本质特征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揭示所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具有什 么数量特点的方法。
L N 自愿失业者
• 失业的简单分类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N - - -劳动力 就业人口E 失业人口U
失业率 U N
劳动参与率 N L
本章重点问题回顾与启示
• 问题回顾 • 启示
宏观经济现象要通过宏观经济总量进行描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GDP是与真实福利相匹配的GDP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578e4f770bf78a6429542d.png)
谢谢观看
3.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等。宏观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政策 制定的依据,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
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 供给是指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将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 起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的价格水平如何决定的 一个模型。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互相补充。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采用实证分 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 制度为背景。 (4)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三种市场划分
市场经济的精髓在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而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市场的参与者与 交易标的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与研究,宏观 经济学将所有的市场划分为三种: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 市场、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是所有金融资产、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 和资产的交易场所与关系的总和。产品和服务市场简称产 品市场,包括所有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交易。要素市场 是企业与家庭之间进行生产要素交易的场所。
2. 三种行为主体划分
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基本上是以市场参与者 的身份存在的,其行为方式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各 不相同。据此,宏观经济学将其划分为三种:家庭、 企业和政府。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这 三种行为主体在以上三种市场中的行为方式及其相 互之间的作用。
3.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在宏观经济学的流派之 争中,新古典学派对凯恩斯学派的一个重要质疑是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分析缺乏必要的微观基础。因此, 凯恩斯理论的继承者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建立凯恩斯 学派的微观基础上。
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18f0cd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3.png)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理论。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有:1、就业水平2、物价平稳,通货膨胀水平3、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4、本币汇率是否稳固,国际收支是否平稳。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纳总量分析方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建立和进展:1、宏观经济学建立对经济作宏观分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2、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3、新自由主义学派4、新凯恩斯主义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产值=总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额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截了当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截了当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确实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确实是其支出总量,即: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那么:第一、GN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N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五、GNP按国民原那么,而不按国土原那么运算。
第六、GNP一样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NP中。
地下经济、犯罪活动不计入GNP。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是地域概念。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0582df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5.png)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产出、总投资、总消费、总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能够描述和解释整个经济体的运行状态。
其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长期内部的结构变化以及经济体量的增长速度。
它研究的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推动力,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选择,以及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
再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是指由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组成的周期性循环。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周期波动的规律以及政府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手段。
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随机性波动,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规律和影响。
最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政府制定的影响整个经济体的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为政府提供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和决策依据,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和通胀控制等宏观经济目标。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可以揭示和理解整个经济体的运行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收缩期、 谷底、扩张期、顶峰,如图1.2所示。
大萧条
25
1990-91萧条
20
1982年萧条
2001萧条
15
1973石油危机
新经济
10
二战
5
0
1928 1938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3
图1.3 美国失业率的变动
从图1.3的美国经济的历史表现来看,在大萧条、石油危机和20世纪80年 代后的历次萧条中,失业率均创出阶段性的高点,而在二战期间由于政 府战争支出大幅增加,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经济”带动的经济高速增 长等,失业率均达到一个显著的低点。这极好地反映了失业率与实际GDP 的联动性,二者的波动非常吻合。
• (1)没有工作,但在此前四周中进行过寻求工作的努力; • (2)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但正等着被召回原职; • (3)期待着在30天内开始新的工作。 • 任何符合以上条件者均被计入失业人口,零活工、季节
工均作就业人口计。
➢ 2、失业的类型
•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失业归于三种 类型:
•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来 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实际GDP增长率(%)
5 4
3 2 1978
Hale Waihona Puke 扩张期19821986
1 收缩期
0
-1
低谷
顶峰 1990
年份
图1.2 1979-1991年美国实际GDP的波动情况
美国1960-1995年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 ,我们在图中用横轴表示,而每 年的实际GDP围绕横轴(平均水平)上下波动。1979-1982年是收缩期,这段时 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慢,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1983-1989年是扩 张期,经济加速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率显著上升;而收缩期和扩张期之间的转 折点则分别形成了1982年的谷底和1989年的峰顶。这四个阶段依次出现并循环往 复,构成了经济运行的波浪式前进。
实际产出(万亿美元) 10
2001衰退
9
8
1990-1991衰退
7
1981-1982衰退
6
5
1973-1975衰退
4
第二次世界大战
3
1929-1940大萧条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0
1870 189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00年份
图1.1 美国实际产出的增长
经济周期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宏观 (Macro)一词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 “大”的意思,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这一 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 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 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 济总量的决定。
•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这 一类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 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 (3)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由于 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 为周期性失业。
➢ 3、充分就业
•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 口数量相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的失业人口均为 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而不存在任何周期性失业。我 们已经知道,摩擦性失业是一直有的,结构性失业也是经 常性的,因而,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有失业队伍存 在。
➢3、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 从历史经验看,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 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 负数,也就是出现了通货紧缩。而当经济 回升时,又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应当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 济周期的走向吻合,并且,通货膨胀的波 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失业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 同失业率相比,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 合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 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 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 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 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 得最为突出。发生在1929年的股价暴跌正 是后来经济滑坡的先兆,而在其后的经济 恢复时期,股市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实际GDP 的增长。
• 失业(Unemployment)就是指在当前工资 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一个 国家的失业总人数被称为失业人口,有工 作的人的总数被称为就业人口,二者之和 是一国的劳动人口。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 劳动人口的比率。
➢1、失业的衡量
•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每个月都会对失业进行衡量。美国的 劳工统计局逐月公开发布失业数据,这些数据均基于一项 名为“当前人口”的家庭调查。根据这项调查的界定,一 个人被计入失业人口的先决条件是其必须能够和愿意工作, 同时还得满足下列情况中的一种: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经济增长 • 经济周期 • 失业 • 通货膨胀 • 开放经济 •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
• 世界各国的贫富程度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 国是富裕的发达国家的典型,图1.1显示了该国 1869年以来令人羡慕的产出增长情况。在过去的 一又三分之一世纪(1869-2002)中,美国产品 和服务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年产出增长了100 多倍。而这种出色的表现并非美国所独有,其他 发达国家在这段时期中也有相似的高速经济增长。
• 实际GDP并不是在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 唯一指标,经济活动的波动还体现在失业 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方面。
1、失业率与经济周期
• 在一个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 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 济周期的峰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而谷底时的失业率则达到最高点。
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