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讲稿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4110430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专业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称为经济学,在我国被称为西方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二)课程的目的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本课程的教目标是使经济类本专科生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任务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对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 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思路上要有相应的转变。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性质和目标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不同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和长期经济增长模型,能够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理解不同宏观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2.具备运用宏观经济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状况的能力。
掌握GDP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能够运用宏观经济指标考察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理解不同政策运用的背景以及如何运用政策工具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6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国内生产总值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6.名义GDP和实际GDP教学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并与微观经济学进行比较2.理解GDP及相关指标的含义3.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4.应用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理解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重点难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其它教学环节:课后查阅当前全球GDP排名,熟悉前20的国家和地区;登录我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历年《统计年鉴》,熟悉GDP核算的两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使用。
(二)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9课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均衡产出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5.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6.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7.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教学要求:1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2.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3.掌握不同经济部门下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4.理解各种乘数的概念重点难点:1均衡产出的含义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3.乘数原理其他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影响消费的具体因素。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2. 掌握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和分析方法。
3. 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4. 理解货币与银行体系的作用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
5.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并能够评估其效果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模型的概念和构建方法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 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 经济波动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3. 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的定义和功用- 银行体系及其角色-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决定4.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执行和影响- 货币政策的限制和挑战5.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原理和实践- 是否采取主动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和影响分析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分析案例,渗透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2. 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和评价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情景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4. 小组项目:让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加强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占总成绩的20%。
2. 作业和小组项目:占总成绩的30%。
3. 中期考试:占总成绩的20%。
4.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参考教材1. 宏观经济学原理(第八版),著者:尼.格里高利.曼昆,译者:陈向阳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2.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著者:费尔南多.索瑞亚诺,译者:杨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二、学分:3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等四、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网络教育考试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性较强。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掌握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一、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框架,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凯恩斯革命与宏观经济学以及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等问题,为后续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先导知识,要了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理论特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代表人物、理论体系,以及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等。
二、课程内容1、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介绍宏观经济学由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进而发展为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过程。
重点介绍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产出水平、失业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3)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从日常生活、周围环境、社会经济、政府行为等方面简单介绍学习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学要求:(1)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2)重点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3)考试时本章不作为重点,一般只出名词解释、填空或选择题。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章国民经济核算一、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弄清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含义及其计算、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消费储蓄与投资、乘数与加速数、收入-支出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共13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学时适用对象: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学生需要初步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二、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
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
本课程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方面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对象与框架,另一方面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其中核心内容是总需求分析模型,包括二个具体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引入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在总需求分析模型基础上,又引入总供给曲线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
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学问题分析,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即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第四部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
主要包括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
三、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帮助学生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原理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培养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性理论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构成要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 通货膨胀与失业3. 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因素4.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商业周期和景气度指标- 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影响- 政府干预和经济波动5. 宏观经济的货币和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利率和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6.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供给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4.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
3. 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1. 高级宏观经济学,作者:XXX2. 宏观经济学原理,作者:XXX3. 宏观经济学导论,作者:XXX以上为《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微积分。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54学时(四)教学方法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清主要图形所表示的基本原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启发学习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学习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包括四个主要模型一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总量。
而动态的国民收入变化主要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
其中带*号的部分是选讲内容,这些内容不涉及也不会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INDE2027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工业工程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分:3学分
执笔人:顾世清
审核人:杨宏兵
指定教材: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中文版
一、教学目的:
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课时: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一国收入的衡量
一、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GDP是市场价值……”,“所有的……”,“最终……”,“物品与劳务……”,“生产的……”,“一个国家之内……”,“……在某一既定时期内……”
三、 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四、实际GDP与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GDP与经济福利
第二节生活费用的衡量
一、消费物价指数
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二、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指数化,实际与名义利率策
第二章长期中的实际经济
课时:4周,共1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与增长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二、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为什么生产率如此重要,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三、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来自国外的投资,教育,产权和政治稳定,自由贸易,研究与开发,人口增长,长期增长的重要性策
第二节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一、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
二、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一些重要的恒等式,储蓄与投资的含义
三、可贷资金市场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政策1: 储蓄激励,政策2: 投资激励,政策3: 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第三节基本金融工具
一、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风险管理
风险厌恶,保险市场,特有风险的多元化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权衡取舍
三、资产评价
基本分析,有效市场假说,市场非理性
第四节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一、失业的确认
如何衡量失业,失业率衡量了我们想要衡量的内容吗,失业者没有工作的时间有多长,为什么总有些人是失业者
二、寻找工作
为什么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失业保障
三、最低工资法
四、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的经济学,工会对经济是利是弊
五、效率工资理论
工人的健康,工人流动率,工人的努力程度,工人素质
第三章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课时: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含义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种类,美国经济中的货币
二、联邦储备体系
美联储的结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三、银行与货币供给
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货币乘数,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
第二节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注入的影响,调整过程简述,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通货膨胀税,费雪效应
二、通货膨胀的代价
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谬误,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混乱与不方便,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第四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课时:3周,共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一、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
物品的流动: 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金融资源的流动: 资本净流出,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相等,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
二、国际交易的价格:实际与名义汇率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基本逻辑,购买力平价论的含义,购买力平价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一、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可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
二、开放经济的均衡
资本净流出: 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三、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政府预算赤字,贸易政策,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
第五章短期经济波动
课时:5周,共1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
三、总需求曲线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四、总供给曲线
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线,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新方法,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五、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总需求移动的影响,总供给移动的影响
第二节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流动偏好理论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货币供给的变动,利率目标在美联储政策中的作用
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政府购买的变动,乘数效应,支出乘数的公式,乘数效应的其他应用,挤出效应
三、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支持积极的稳定政策,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自动稳定器
第三节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一、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自然率假说的自然试验
三、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四、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牺牲率,理性预期与无代价地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格林斯潘时代
第六章最后的思考
课时: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一、货币与财政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赞成: 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反对: 决策者不应该努力稳定经济
二、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赞成: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反对: 货币政策不应该根据规则制定
三、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赞成: 中央银行应该以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反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四、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赞成: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反对: 政府不应该平衡其预算
五、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赞成: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反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三、各章课时分配表
章序号章内容学时数
1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6
2 长期中的实际经济12
3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6
4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9
5 短期经济波动15
6 最后的思考 6
总计54
参考资料:
1、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D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中
文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3、.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4、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魏埙、蔡继明等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罗伯特•耐尔•海尔布伦纳、莱斯特•瑟罗著秦海译:《经济学的秘密》,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