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应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喜欢听讲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讲解和演示;对于喜欢实践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对于喜欢交流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心理学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一些关于注意力和记忆的心理学原理来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利用注意转移的原理,将注意力从其他干扰源中转移到物理学习上,集中精力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使用记忆技巧,如编制记忆表格、使用记忆术语等,提高记忆效果。
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应对学习压力。
当遇到难以理解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心理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如分解问题、合理推理等,逐步解决和理解问题。
在面对考试压力等困难时,学生可以运用心理学中的应对技巧,如积极思维、放松训练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提高学习效果和应对学习困难。
希望这些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快地学习物理知识。
物理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
物理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对于物理教师而言,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一、认知发展理论与物理教学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的认知能力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初学者,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实物和实验来帮助他们建立概念;对于进阶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物理规律。
二、情绪与学习情绪在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物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趣味性的实验或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通过分享一些与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动机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积极参与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为此,物理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奖励和激励理论。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竞赛、学生表演、实验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获得相应的奖励与认可。
四、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物理教师需要借助教育心理学的知识,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例如,可以利用同伴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和辅导;通过个性化任务设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反馈。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物理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评价理论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在评价和反馈过程中,物理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和方式的适度,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提升学习效果。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心理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心理教育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心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岳阳楼区梅溪一中李纯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动人的行为的功能。
在如今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心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启发性学习、奖励式授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
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
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
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练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铅笔写)。
2、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的重点,贯穿整个课堂。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
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
教学中首先注重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
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
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反应,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兴趣、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学习难点等方面的特点。
有了这些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和心理调节策略,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和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感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竞赛、组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常常面临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差距,需要运用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获取和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中的学习策略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学习策略来理解和归纳物理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供个性化的反馈。
心理学中的评估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合理的评估任务和测量工具,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应用-精选教学文档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教育心理学应用在党和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物理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技能、技巧及创造性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课程,所以许多高校对物理实验教学经费投入都有了较大幅度增加,教学设备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硬环境欣欣向荣的背后其实也暴露出了软环境相对跟不上,学生存在较大的消极实验心理问题。
一、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产生这种消极心理的根源在于中国实行的应试教育政策。
应试教育从心理学角度其实是一种认知主义的教育方法,它认为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知识,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性,而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
教育者如同一个谆谆教导的家长,希望把自己一生走来认为对学生将来有帮助的知识和经验都传授给他们,但却忽略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他们愿意吗?喜欢吗?能掌握吗?毕竟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所经历的环境不同,对人生观、世界观的理解不同,并且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教育者不能把自己所有的思想强加给被教者。
二、新的历史形势下产生新的问题1.扩招膨胀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大专院校迫于生源、师资力量等压力下将入学和毕业的门槛都做了适当下调,学生的素质受到了极大影响。
某些考核方式让学生一学期没怎么学习的情况下,却只要考试前突击一下也能顺利过关。
这种应考心理的存在让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危机感,惰性十足。
2.随着国内阶段性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重,让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他们都更注重眼前缺失,偏重于外语、计算机、会计、管理等等这些对自己毕业工作有巨大帮助的科目,而那些以培育能力为出发点的如高等数学,物理实验等基础性学科则兴趣索然,即使学校规定了这些课程是必修课程,同学们也是“朝闻道、夕忘光”。
3.各大专院校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重视度不高。
各大院校间开展科研交流较多,开展教学方法讨论较少。
而作为教育支持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最前线的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只是对“岗前三门课”稍作了解,很少将里面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更别提教学方法创新了。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等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学生投入和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设置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将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和普遍性。
可以通过实验、模型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在学生中间产生信息交流和认知碰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比如通过让学生观赏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和享受美。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和乐观。
二、提高学习效果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学认为,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才智,还受到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学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们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智的科学,它涉及对认知、情感、人格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对于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自我调节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和重构。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复杂的物理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去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认知理论还提倡探究式学习,这对于物理实验课的设计和实施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在物理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通过实验的过程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心理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对于物理教学也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教育评价理论强调评价应该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成绩记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比如口头提问、作业布置、实验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调节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积极运用一些符合心理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通过对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心理学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和心理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实际的案例和方法。
物理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学科,它为物理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物理教学中,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为教育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实际的案例和方法来说明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介绍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经常在物理课上走神或者开小差,成绩也一直不理想。
老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得知,小明是一个注重实际操作和感官体验的学生,他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但对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很感兴趣。
教师根据小明的学习特点,调整了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增加了更多的实验操作和动手实践,同时采用趣味讲解的方式,激发小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得到了明显改善,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二、方法推荐1. 多元教学法通过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讨论、探究等,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
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进行实践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体验感。
利用校园实际场景进行实际观测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古老、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讨的是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两者看似毫不相干,但实际上,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重要性。
1. 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第一点应用是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也会有所不同。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小学生,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物理原理;对于中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来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对于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基于对学生认知特点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第二点应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出了挑战。
而心理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人类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帮助人们克服学习的困难。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
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加深他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同。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加强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和物理教师共同合作,推进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物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物理教育过程中学生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知识的组织和呈现1. 引发学生兴趣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生动的实验、有趣的故事等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从易到难的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知识的呈现顺序,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早遇到挫折,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 建立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知识框架,将零散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
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二、情感态度的培养1.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物理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情绪低落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鼓励和安慰的措施,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学习策略的指导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2.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和总结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利用思维导图等。
心理学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应用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为中学物理教育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兴趣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程度和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
因此,在物理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验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
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实验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和相互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环境的营造和管理。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开放式、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和交流。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因此,个性化教学是中学物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心理学的个体差异理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教学服务。
例如,对于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可以结合物理学科和艺术形式,开展创意性物理实验和艺术创作活动;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通过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核心素养下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下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物理教育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核心素养中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扩展知识面。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拓展学习范围。
其次,核心素养中的“创新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物理学习质量。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最后,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物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物理学习中的社会责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物理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1 -。
物理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
物理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物理教师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仅需要传授物理知识,还需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本文将探讨物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一、认知心理学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学习和知觉的学科。
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物理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策略,激发他们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原理,采用多种复习和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
二、发展心理学的运用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
对于物理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实验和动手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而在中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探究和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绪状态,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和沟通。
三、动机心理学的应用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的动机、目标和成就。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动机心理学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设定高目标,并提供适当的奖励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物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认同感。
四、社会心理学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合作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并倡导尊重、宽容和公平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对抗和纠正学生中的负面行为和偏见,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五、情绪调节与心理辅导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和心理辅导能力。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心理学应用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心理学应用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而物理作为理科科目之一,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是相对较难的一门学科。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合理应用心理学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心理学应用方法。
一、积极心态的培养1.1 目标设定: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目标设定既可以是短期小目标,也可以是长期大目标,如“本周掌握光学知识”或“期末考试物理成绩进步10%”等。
设定目标时,要确保目标具有可实现性,同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
1.2 自信心培养:自信心是高三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心理素质。
学生需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取得好成绩。
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包括鼓励自己、积极思考、克服负面情绪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找到物理学习中的自信支撑点,如过去的优异成绩、老师的鼓励等,增强自信心。
二、合理的学习策略2.1 分批学习:高三物理学习内容较多,学生可以将学习任务合理地分批安排,避免过度压力和学习疲劳。
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难度及重要性安排学习顺序,优先花时间和精力在重点难点内容上。
2.2 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适应不同的学习方法,高三物理学习也不例外。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借助教辅材料、参加讨论小组、找同学请教等等。
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
三、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3.1 情绪调节:高三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常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
学生需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参加娱乐活动、与朋友家人交流等,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3.2 压力释放:物理学习可能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和疲劳,适当的压力释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听音乐、运动、做游戏等,让自己在学习之外得到放松与享受。
四、合理安排时间和休息4.1 时间管理:高三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在物理教学中,心理学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物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事情,但是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心理学知识来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信心。
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物理实验内容和引入新的物理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升高学生对物理科学的认知。
例如,团队合作或游戏任务,可以使学生参与进来,快速进入物理学习模式,而且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和实验能力。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合作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需要感受到教育者的关爱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教育者在学习环节中需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利用教学技能来调整学习环节,例如故事、语言、建筑物、图片等,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氛围。
三、注重学习目标和反馈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需要一个精准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反馈来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教育者可以在讲解物理实验时告诉学生要达到哪些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的完成有助于相应物理实验的学习。
还可以通过学习反馈来确保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育者可以采取小测验、小组讨论等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注重个体特点心理学专家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育者必须重视这些特点。
例如,一些快速学习型学生希望快速获得必要的知识,应注重细节和快速反应时间。
另一些学生注重观察和探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发现物理现象。
还有一些学生注重对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试验和模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育者要从个体特点出发,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偏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一个安全、闲暇、舒适的环境。
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在高中学习阶段,大多数同学认为物理课是较难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物理课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教好物理课?如何让学生接受并理解物理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我认为,老师除应有一个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知识结构、学生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教学。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强化学习、学习迁移、遗忘曲线、学习成败归因等理论,以指导物理课程的教学。
一强化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如食物、温暖、考试分数、好的评估语、社会接纳、微笑、奖品等。
斯金纳把强化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他认为,老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要进行连续强化,随着学习的深入,可转化为间隔强化。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较明显的表现,如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提高了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他们就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更高。
如果学生的学习得不到相应认可或表扬,他们就不会产生学习动机,甚至有可能逃避学习。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每一个进步都要进行表扬,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
如在加速度概念教学中,初学者很容易将加速度与速度的概念混为一谈,一旦混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
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首先从速度的变化量开始讲解,讲透加速度的物理含义,让学生充分理解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快慢的物理量。
同时列举大量的实例,让学生说明速度的快慢和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其次用数学表达式进行分析讲解,说明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
另外,说明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
最后,强调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
物理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
物理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和教学技能外,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文将探讨物理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应用。
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而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有些学生是视觉型学习者,他们更喜欢通过观察和图像来学习物理知识;而有些学生则是听觉型学习者,他们更喜欢通过听讲和讨论来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需求。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情感需求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需求。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对物理知识的困惑而产生学习厌恶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
认知特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更善于进行逻辑思维,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强;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善于进行想象思维,他们对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较强。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物理知识。
而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这些过程在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物理课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教学和评价等方面。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相互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情感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
情感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情感体验,包括情绪、态度和动机等方面。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容易造成对物理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师可以使用教育游戏或趣味实验来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的原理,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组织和管理好物理课堂,以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希望今后能更多地将心理学原理融入物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育者们开始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在物理教育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基础。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观察和探索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看到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在物理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可能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弱。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通过细致的辅导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物理实验室或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物理教育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9卷 第4期中 专 物 理 教 学Vol.9No.4 2001年12月PHYSICS TEACHIN G IN THE SECONDAR Y SPECIAL IZED SCHOOL Dec.2001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梁秀芬(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 265200) 中专物理教学多年来一直存在着授课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而物理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为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据笔者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1 重视情感沟通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要想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老师并喜欢老师所授的课程,老师必须喜欢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因此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做到平易近人,主动了解、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感到温暖;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了学生的感情,努力为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事实表明: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良好情感.2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看过的材料要比听过的材料多记1.66倍,这说明视觉通路输入信息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让人识别一样东西,所呈现的方式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用语言描述需2.8s;线图需1.5s;黑白照片需1.2s;彩色照片需0.9s;直观实物需0.4s.这说明课堂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实验设备和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在验证理论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3 利用识记规律提高学生记忆力教材识记是掌握过程中的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知识巩固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只有识记的好,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保持长久.(1)有意识记能调动人的能动性,使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意识记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识记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合理分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有意识记.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把重点和难点列为有意识记的内容.在授课时力求简明扼要,生动有趣,适时地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有意识记.(2)上课时把本次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归纳,然后提出有关问题,再依据问题进行有关理论的学习,最后解决问题.如在讲授全电路欧姆定律时提出为何用电高峰灯泡变暗?由于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学习过的内容印象深,记得牢.因此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3)教育心理学认为:凡是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因为遗忘发展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可赶在大规模遗忘发生之前,反复复习就会使识记保持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这个识记规律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课后对上课内容进行复习.为了能促进学生及时复习,教师在每一次新课前应对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或考试,每一单元结束时再进行单元复习或小测验,并把这些成绩当做学科成绩的一部分(我校占总成绩的20%).实践证明:教师提倡,督促和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是提高对教材识记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9・©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
莆田哲理中学物理组詹俊钦前言:
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逐渐向探究式教学转化;并且,在党和政府部门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教学设备和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教师的‘教’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也得到了培养。
但,在当代个性飞扬90后的学生身上,个别教师却略显力不从心。
今天我从教育心理学上分析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略举几例加以分析,兼与各位同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产生因素:学习兴趣、成就和交往动机。
首先,学习兴趣即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
教师应该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时就着手培养,特别是有些教师把必修1中绪论这一章节的内容忽略。
其实在笔者看来,绪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本章节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是问题:“曲线式射门(香蕉球)”“海市蜃楼”“穿越”“徒手辟砖头”等等,这些问题与90后学生的爱好或兴趣相近,可以吸引不少的学生。
接着,学生的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志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影响志向水平的主要因素:①家庭的期望和要求;②过去的成绩;③能力与自信心;④与人对比效应。
笔者这里主要介绍第二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均有出试卷的机会,试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准之一,但是成绩却是一部分学生兴趣的杀手,所以在试卷选题上要注意,让尽量多的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
如果整体上都没考好,那就要进行鼓动学生的学习,对于个别成绩较差或是退步的学生,应该帮忙学生一起找原因,争取下次能考好。
成绩的优良直接关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最后,交往动机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其实就是说学生喜不喜欢这个老师。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包括老师的外表形象和上第一节课的内容。
②课堂中教学中略带幽默,不在言语上打击学生,眼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练习时略微指点一下。
③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可适当
顺着学生的想法去谈,当学生询问教师的私事时,可以半谈半避,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动机好效果则好,动机差效果也差。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①做可能获得成功的事;②激励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期望心理;③使学生产生愉快感;④进行难度适中的教学;⑤教学要保持新鲜感。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学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现在从下面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应该注意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可分为以下六类: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垂直迁移、水平迁移。
现在我们以一道简单的题目来讨论这个问题:题目:一辆列车总质量为M,在平直轨道上以v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后一节质量为m的车厢脱钩,假设列车所受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牵引力不变,当后一节车厢刚好静止时,前面列车的速度多大?
解析:本题运用的知识点是动量守恒定理;但是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另一种解题方法,即为运动学中牛顿第二定律。
本题就是属于学习迁移中的逆向迁移。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选择尽量简单的解题方法,注意克服学生的定势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②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③课内课外练习结合,提供应用机会; ④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防止功能固着现象,指导使用比较方法等); ⑤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如要有良好的心态,克服定势思维)。
2、教学中应该注意理解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
思维活动。
理解与概念和问题都有密切关系,有时是互相重叠的。
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
(1)求该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2)圆弧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多少?
解析:本题的第二问是最容易出错。
学生在解题中会误认为圆弧AB上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造成的,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其实在本题中还包含了因光的折射而到达不了的阴影部分,这就是学生在理解问题时,会遗漏的部分。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让学生注意理解题目中的直接条件、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和多余条件。
题目中如果有隐含条件或临界条件的,都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3. 教学中应该注意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课堂管理时常出现的问题有:①学生愈安静则学习效率愈高; ②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生对其命令的绝对服从; ③学生的行为代表其品德。
根据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极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
如果老师碰到消极和对抗的课堂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2.邻近控制;3.提高学习兴趣;4.使用幽默;5.安排余暇;6.劝离课堂;7.移除诱因;8.提出要求。
三、测验
测验是用以测量个体的行为或作业的工具。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测验有试卷考核和实验操作两种类型。
测验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学习动机有间接的影响。
曾经碰到一个这样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作业及时完成,但是成绩一出来就傻眼了,接下来,这女生都是考一次哭一次,成绩稳定退步中。
其实这学生已经陷入了死循环中,对于这类学生应该以心理辅导为主,首先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加以学习过程的阶梯式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老师
要时刻关注该生的学习信心,排除心理障碍,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面对现在90后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找到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互相促进,最终实现理想。
所以教学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尽可能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同时,促进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