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走进彩色世界》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8章“走进彩色世界”,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2. 掌握三原色和三补色;3. 理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4. 探究彩色电视画面颜色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三原色和三补色的概念,理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彩色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彩色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彩色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原色和三补色的理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和三补色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图片、幻灯片、彩色电视画面、三原色灯光、色光混合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色光三原色卡片、彩色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彩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片中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导入通过幻灯片展示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色散现象的原理。
3. 例题讲解讲解三原色和三补色的概念,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4.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三原色卡片进行色光混合实验,观察混合后的颜色。
5. 知识拓展介绍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解释彩色电视画面颜色的形成。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三原色与三补色3. 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4. 彩色电视画面颜色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2)列举三原色和三补色;(3)解释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4)简述彩色电视画面颜色的形成。
2. 答案:(1)光的色散现象是指白光经过三棱镜等透明介质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
原理是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从而分离出不同颜色的光。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
本节课主要介绍颜色的形成、颜色的混合以及色光与物体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实例讲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
2. 颜色的形成:讲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包括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原因。
3. 颜色的混合:介绍色光的加法混合原理,以及颜料的减法混合原理。
4. 色光与物体的关系:讲解色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颜色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出的七种颜色。
2. 掌握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能解释不同颜色物体的原因。
3. 了解色光的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原理,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理解色光与物体的关系,能解释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颜色变化。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色光与物体的关系的解释。
2. 教学重点: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颜色的混合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纸、彩色物体、幻灯片。
2. 学具:实验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形成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讲解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3. 讲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通过实例讲解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原因。
4. 讲解颜色的混合原理:介绍色光的加法混合原理和颜料的减法混合原理。
5. 色光与物体的关系: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光线下的物体颜色变化,讲解色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颜色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三棱镜→红、橙、黄、绿、蓝、靛、紫2. 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不透明物体→反射→颜色;透明物体→透射→颜色3. 颜色的混合原理:色光的加法混合→红+绿→黄;颜料的减法混合→红+蓝→紫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解释其颜色形成的原因。
初二物理上册《走进彩色世界》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走进彩色世界》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知识点:光的色散光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随波长l而改变的现象,称为色散。
因为物质的折射率n可以表示为,式中是真空中的光速。
由上式可见,色散现象也表现为物质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即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函数形式上式所表示的关系曲线,也就是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称为色散曲线。
物质的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状况和程度,常用色散率dn/dl来表征。
前面我们讨论物质的光吸收表明,物质在某些波段表现出普遍吸收,而在另一些波段表现出选择吸收,物质的光色散也有类似的情形。
在普遍吸收波段内物质表现出正常色散;在选择吸收波段附近和选择吸收波段内物质表现出反常色散。
那么什么是正常色散,什么是反常色散呢?这些色散曲线的折射率和色散率都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实际上这就是正常色散的基本特征。
测量表明,所有无色透明的物质,在可见光范围都表现出正常色散,并且它们的色散曲线形式上都很相似。
正常色散的规律可以用科希公式来描述,式中a、b和都是由物质性质决定的常量,其数值应由实验确定。
如果波长的变化范围不大,科希公式可以只取前两项,成为这时色散率可以表示为,由于a和b都是正值,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在正常色散的情况下,物质的折射率和色散率的确都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减小。
彩色三原色彩色电视机和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涂有三种不同的荧光粉,当电子束打在上面的时候,一种能发出红光,一种能发出绿光,一种能发出蓝光。
制造荧光屏时,工人用特殊的方法把三种荧光粉一点一点的互相交替地排列在荧光屏上。
你无论从荧光屏什么位置取出相邻三个点来看都一定包括红、绿、蓝个一点。
每个小点只有针尖那么大,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来的。
由于他们那样小,又挨得那么紧,在他们发光的时候,用肉眼就无法分辨出每个色点发出的光了,只能看到三种光混合起来的颜色。
印刷三原色第二种三原色就是印刷三原色。
我们看到印刷的颜色,实际上都是看到的纸张反射的光线,比如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调颜色,也要用这种组合。
走进彩色的世界 课件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黃=红 品红+青=蓝 黃+青=绿 品红+青+黄=黑
品红、黄、青可以按不同比例调和出各种颜色。 品红、黄、青这三种颜色叫颜料的三原色。
11
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颜色?
12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 颜色是由它透 过的色光决定 的。
例如:有红光通过玻璃,则玻璃是红色。
我们的世界,只有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吗?
仔细阅读课本P85-86页内容
7
色光的三原色
红
黄
品红
白
绿青
蓝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靛) 红+绿+蓝=白
红、绿、蓝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这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8
利用红、绿、蓝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9
欣赏这幅油画
油画中的色彩是怎么来的?
3、颜料三原色:品红、黃、蓝
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色光的混合: 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
18
不要误认为光屏上的光谱颜色是无 序的。 红橙黄绿蓝靛紫
太阳光中的红光偏折最小,紫光的 偏折最大。
彩虹产生的原因
• 这是因为空气中飘浮有大量的小水 滴。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滴上, 一个个的小水滴就像棱镜似地把白 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对阳光起分 光色散作用。
•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的 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物体吸取所有色光
教科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物理精品课件8走进彩色世界
教科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物理精品课件 8走进彩色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教科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物理教材第八章——“走进彩色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光色散现象、三原色与混色原理,以及光反射和折射在色彩现象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色散原理,掌握三原色及其混色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学现象能力,激发对物理科学兴趣。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色彩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色散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重点:三原色与混色原理,以及光学现象在色彩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光源、色卡、红、绿、蓝三色透明胶片、平面镜。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三棱镜、色卡、红、绿、蓝三色笔和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三棱镜在教室内展示白光通过后彩虹色散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三原色(红、绿、蓝)基本概念及其混色原理,通过色卡演示如何通过三原色调配出其他颜色。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用红、绿、蓝三色笔在白纸上混合出不同颜色,验证混色原理。
4.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进行光反射与折射实验,观察不同角度下颜色变化。
5. 知识应用:讨论生活中常见色彩现象,如天空为什是蓝色,夕阳为什是红色等。
六、板书设计1. 光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散为七彩光。
2. 三原色与混色:红、绿、蓝三原色可混合成其他颜色。
3. 光学现象在色彩反射与折射中应用。
七、作业设计a. 雨过天晴时为什会出现彩虹?b. 为什太阳在早晨和傍晚时看起来是红色?答案:a. 雨后天空彩虹是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和色散形成。
b. 太阳在早晨和傍晚时看起来红色,是因为太阳光在大气中经过长距离传播,短波长蓝光和绿光被散射掉,长波长红光到达观察者眼中。
2. 拓展作业:运用三原色制作一幅画作,展现色彩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效果,关注学生对色散和混色原理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将知识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走进彩色世界 知识讲解
走进彩色世界:【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2.了解光的三原色,认识色光的混合。
【要点梳理】要点一、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谱:色散实验中,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做光谱。
要点诠释: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然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3.色光合成白光实验: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白光分解成彩色光束。
彩色光通过一个凸透镜,在透镜后面用一张白纸板截住从透镜射出的光,将白纸板调到适当位置,彩色光复合成了白光。
要点二、光的三原色1.三原色: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应用:彩色电影、彩色电视、彩色照片都是依据三原色理论来实现的。
电视的各种艳丽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点按照不同强度组合成。
要点诠释:色光混合一般是由光源直接发出的。
多一种颜色就使光线更加明亮,所以复色光的亮度要大于单色光的亮度。
如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按照不同的亮度混合而成。
【典型例题】类型一、光的色散1.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思路点拨】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折射【解析】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总结升华】光的色散的本质是光的折射现象,从其中色光的顺序可以看出紫光的折射能力大于红光;能够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例如彩虹、幻日等。
教科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物理课件8走进彩色世界
教科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物理课件 8走进彩色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物理教材中第八章“走进彩色世界”的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由哪些因素决定、彩色电视的原理等。
本章内容涉及光的物理性质,旨在让学生了解光与色彩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彩色电视的成像原理,培养他们对生活中科技产品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彩色电视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白炽灯、彩色图片、彩色电视。
学具:色卡、放大镜、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彩光,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a. 什么是光的色散现象?b. 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颜色,分析颜色的形成原因。
4. 讲解彩色电视成像原理: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彩色电视的成像过程。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彩色电视成像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3. 彩色电视成像原理七、作业设计a. 请解释什么是光的色散现象。
b. 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c. 彩色电视成像原理是什么?2. 答案:见教材第八章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彩色现象,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夕阳为什么是红色?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三棱镜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2. 例题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及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3. 彩色电视成像原理的讲解。
寿光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8走进彩色的世界同步课堂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4.8走进彩色的世界目标要求重、难点认识光的色散现象重点知道色散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了解光谱的概念了解复色光的概念并认识物体颜色重点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①。
2.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②,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③,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光谱: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的彩色④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我们称之为光谱。
4.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泼向空中的水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肥皂泡变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实例,其原因是太阳光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5.为什么会产生色散现象: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或其他透明物质时,发生折射程度不同。
6.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⑤。
7.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
我们通常说的三原色,即红、⑥、蓝。
三原色(红、绿、蓝)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8.红外线: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
⑦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9.紫外线:在紫色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⑧能力强。
10.我们如何看见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⑨的光或⑩过来的光射入眼睛看到的。
看见物体不同的颜色也是这个道理;如看见红色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红光或物体反射红光射入眼睛产生的。
如:白光是复色光,包含有七种颜色,白光照射到红色衣服上,红色衣服只反射红光,其它颜色的光被衣服吸收了,故只能看见红色。
①光的色散;②不同;③最大;④光带;⑤复色光;⑥绿;⑦任何物体;⑧杀菌;⑨发出;⑩反射。
【重点一】光的色散现象17世纪牛顿发现了日光的色散现象。
他让一束日光穿过三棱镜,结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在屏上会出现由红到紫连续排列的七彩光带,此光带交错光谱。
如果让其中一种色彩的光再过三棱镜,他不能再发生色散,这种色光叫做单色光。
由于棱镜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对红光折射最小,对紫光折射最大,所以才会产生白光色散的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课件(1)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带
红
橙
不同的颜色的光
黄 通过三棱镜的偏折不
绿
同,红色光的偏折最 小,紫色光的偏折最
蓝 大.偏折由小到大依
靛 次为:红、橙、黄、
紫 绿、蓝、靛、紫。
色散: 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 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这些色光 排列成的光带叫光谱
5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课件(1)
1.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红、橙、 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红、橙、黄、绿、蓝、、紫七种颜色可 复合成白光。
6
彩虹
问: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 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 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折 射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因此,有时我们能 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建造起的——彩虹。
光照射树叶,树叶不能反射红光,而将其吸收,这样我们看到 的就不是绿叶,而是黑色的树叶了。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比如红色的玻璃, 就是能够透过红光的玻璃,蓝玻璃是能透过蓝光的玻璃...... 能透过所有色光的物体是无色透明的物体,比如水。 所有色光都不能透过的物体是不透明体。
10
自然中和生活中的色彩
1、自然中各种颜色
美丽的花
2、生活中的颜色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火焰
玩具虎
1
八年级物理
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
2
如图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光线在三棱镜的
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
玻璃
时,两次向底边偏折
的缘故
3
演示实验:光的色散实验
让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4.8.走进彩色世界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 色”。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 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例2】以下各种颜色中,不属于颜料的三原色的是( B )
A.红
B.绿
C.黄
D.蓝
(来自《点拨》)
【解析】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因此B绿色不 是颜料的三原色。
本题运用了概念辨析法,根据颜料的三原色解答。
(1)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__。
(2)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________(填“单色”或“复
色”)光。
(来自《典中点》)
2 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 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 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来自《典中点》)
3 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 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来自《点拨》)
【错解】 蓝;蓝;蓝
【错解分析】
做错原因是因为只考虑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没有 考虑蓝色眼镜片只能透过蓝色的光;白纸能反射七 种颜色的光,但是只有蓝光能透过蓝色玻璃,因此 看到的白纸是蓝色的;蓝布只能反射蓝光,蓝光透 过蓝色玻璃后看到的蓝布还是蓝色的;红纸只能反 射红光,因此没有光能透过蓝色玻璃,因此看上去 是黑色的。
光的色散现象—— 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如:彩虹、阳光透过鱼缸出现彩色光带等。
这
方发色 光
些
向生散 的
色
的了的 色 程折原 散 度射理 不,:
光 排 列
同不光
成
。同通
的
色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4.8走近彩色世界
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 颜色的光。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 颜色的光。
(3)颜料的三原色是红、
黄、蓝。
它们按不同的比例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
品红+黃=红
B. 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C. 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 D. 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
红、绿、蓝 4. 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 颜料的三原 红、黄、蓝 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
红、橙、黄、绿、蓝、靛、紫 5. 白色光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颜色的光。
6:戴红色眼镜的人看白纸,他看到的顔色是
红色 ,白光透过绿玻璃,照到黄布上是 黑 色。
7:十字路口的交通指示灯是由白炽灯泡和红色、 黄色、绿色玻璃罩构成的,其中红灯的玻璃透过 红 光,吸收 除红色外的其他 色光。 的是
8:一个布娃娃,黄头发、白上衣、红领带、绿 裙子,在暗室里用绿光照射这个布娃娃,它的 上衣是 黑 绿 色,领带是 色,裙子是 绿 黑 色,头发是
(1)透明物体的顔色
有色的透明物体透过什么色光,它 就是什么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 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 它吸收。
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各种颜色的光。
练习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红 光
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绿 光
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蓝 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色。
红+蓝=品红
【K12学习】初二物理上册《走进彩色世界》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走进彩色世界》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知识点:光的色散光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随波长l而改变的现象,称为色散。
因为物质的折射率n可以表示为,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
由上式可见,色散现象也表现为物质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即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函数形式.上式所表示的关系曲线,也就是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称为色散曲线。
物质的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状况和程度,常用色散率dn/dl来表征。
前面我们讨论物质的光吸收表明,物质在某些波段表现出普遍吸收,而在另一些波段表现出选择吸收,物质的光色散也有类似的情形。
在普遍吸收波段内物质表现出正常色散;在选择吸收波段附近和选择吸收波段内物质表现出反常色散。
那么什么是正常色散,什么是反常色散呢?这些色散曲线的折射率和色散率都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实际上这就是正常色散的基本特征。
测量表明,所有无色透明的物质,在可见光范围都表现出正常色散,并且它们的色散曲线形式上都很相似。
正常色散的规律可以用科希公式来描述,式中a、b和c都是由物质性质决定的常量,其数值应由实验确定。
如果波长的变化范围不大,科希公式可以只取前两项,成为.这时色散率可以表示为,由于a和b都是正值,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在正常色散的情况下,物质的折射率和色散率的确都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减小。
彩色三原色彩色电视机和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涂有三种不同的荧光粉,当电子束打在上面的时候,一种能发出红光,一种能发出绿光,一种能发出蓝光。
制造荧光屏时,工人用特殊的方法把三种荧光粉一点一点的互相交替地排列在荧光屏上。
你无论从荧光屏什么位置取出相邻三个点来看都一定包括红、绿、蓝个一点。
每个小点只有针尖那么大,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来的。
由于他们那样小,又挨得那么紧,在他们发光的时候,用肉眼就无法分辨出每个色点发出的光了,只能看到三种光混合起来的颜色。
印刷三原色第二种三原色就是印刷三原色。
我们看到印刷的颜色,实际上都是看到的纸张反射的光线,比如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调颜色,也要用这种组合。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世界走进彩色世界
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三原色。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从光的色散讲起,然后看光的三原色,色彩的混合,解释多彩世界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现象其实是光的折射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
了解光的三原色,认识色光的混合。
2.经历关于色光混合的实验探究。
体验利用计算机软件了解自然原理的探究过程。
3.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
核心素养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难点:认识色光的混合。
教学过程实验1:教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器材,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怎样用这些器材做出与彩虹有关的实验?师生一起到室外先来探究太阳光的秘密,再回教室讨论交流。
教师:请第一小组同学们说说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白屏上会出现各种颜色的光。
学生2: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教师纠正“青、蓝、紫”的说法)学生3: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不是单一的色光。
学生4:也可以说明太阳光,也就是白光讨论、交流。
实考、自主得出色散的相关结论。
续表的色散。
最早做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牛顿。
光谱不仅能反映光的瑰丽,还是人类获得遥远天体信息及原子内部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师:请第二小组同学们说说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5:我发现太阳光分解成的七色光经三棱镜后还可以混合成白光。
学生6:太阳光可分解成七色光,七色光可复合成白光,这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光路是可逆的”是相符的。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8走进彩色世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8讲《走进彩色世界》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光的色散原理,太阳光与彩虹的关系,彩色光的混合,以及物体颜色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原理,认识到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彩色光混合的原理,理解物体颜色的形成。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原理,彩色光的混合。
教学重点:物体颜色的形成,光的色散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幻灯片,彩色光卡片,白色光卡片。
2. 学具:彩色笔,白纸,剪刀,透明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彩虹和彩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彩色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光的色散原理,让学生明白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并记录下来。
4. 彩色光混合实验(15分钟):分组进行彩色光的混合实验,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变化,探讨彩色光混合的原理。
5. 物体颜色形成讲解(10分钟):讲解物体颜色的形成,让学生明白物体颜色与光的反射有关。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原理2. 彩色光的混合3. 物体颜色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夕阳是红色的。
2. 答案: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蓝色光的散射作用较强;夕阳是红色的是因为太阳光在穿越大气层过程中,蓝色和绿色光被散射掉,红色光相对较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色散原理和物体颜色的形成。
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彩色现象,进一步理解光的色散和彩色光混合原理。
4.8走进彩色世界PPT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
睛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7、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C.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 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该
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B、c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
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
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
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c )
A、红 橙 黄
B、红 绿 蓝
C、黄 红 蓝
D、红 白 蓝
3、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
是( B )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8、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折
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
说明,白光是由各种 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该
或者“复色光”)这些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能 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眼睛 能 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A.白纸反射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
A、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观察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教科版初二上)doc初中物理
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教科版初二上)doc初中物理〔一〕教学过程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认识光的色散现象;〔2〕了解光的三原色。
这些知识属于一样性了解。
1.光的色散本节内容以教师和小聪、小明的对话形式展开,讲述了牛顿发觉光色散的实验和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介绍了光的色散和光谱的概念。
教材可读性强,这部分的教学,能够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色散〞的实验。
做好色散实验,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
为此,教师可多预备一些三棱镜,让学生观看太阳光的色散,认识光谱,获得对色散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对太阳光谱美的体验。
用棱镜做色散实验时,假如阳光不充足,也可利用投影仪的光,或灯泡的光,成效都比较理想。
观看光色散的方法专门多,假如没有足够多的三棱镜,教学中能够采纳其他的方法。
如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
生活中也有许多色散的现象,如:雨后天空显现的漂亮彩虹,阳光透过养鱼缸在墙上显现彩色光带等,这些例子教师可适时补充。
关于教科书中图 4-8-2 所示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不要求演示,只是作为物理学史简单介绍即可。
介绍光谱,可简单介绍〝光谱是人类获得遥远天体信息及原子内部信息的要紧途径〞的一些高科技实例,展现科学的魅力,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
2.光的三原色有关〝颜色之谜〞的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实验新颖,趣味性强。
应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自主愉快地学习,在动手中认识科学概念。
能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的屏幕。
学生会发觉,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差不多上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教科书中图 4-8-7 展现的确实是这种情境。
在此基础上,介绍色光的三原色,有利于学生明白得。
教学中,不要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图示〔教科书图 4-8-6 〕,而应让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去认识色光合成的成效,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
假如条件承诺,能够让学生到微机室用运算机来定量探究色光混合的规律,认识白、黑、灰和各种色光的三原色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走进彩色世界》重点知
识点整理教科版
知识点:
光的色散
光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随波长l而改变的现象,称为色散。
因为物质的折射率n可以表示为,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
由上式可见,色散现象也表现为物质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即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函数形式.上式所表示的关系曲线,也就是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称为色散曲线。
物质的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状况和程度,常用色散率dn/dl来表征。
前面我们讨论物质的光吸收表明,物质在某些波段表现出普遍吸收,而在另一些波段表现出选择吸收,物质的光色散也有类似的情形。
在普遍吸收波段内物质表现出正常色散;在选择吸收波段附近和选择吸收波段内物质表现出反常色散。
那么什么是正常色散,什么是反常色散呢?这些色散曲线的折射率和色散率都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实际上这就是正常色散的基本特征。
测量表明,所有无色透明的物质,在可见光范围都表现出正常色散,并且它们的色散曲线形式上都很相似。
正常色散的规律可以用科希公式来描述,式中a、b和c都是由物质
性质决定的常量,其数值应由实验确定。
如果波长的变化范围不大,科希公式可以只取前两项,成为.这时色散率可以表示为,由于a和b都是正值,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在正常色散的情况下,物质的折射率和色散率的确都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减小。
彩色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和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涂有三种不同的荧光粉,当电子束打在上面的时候,一种能发出红光,一种能发出绿光,一种能发出蓝光。
制造荧光屏时,工人用特殊的方法把三种荧光粉一点一点的互相交替地排列在荧光屏上。
你无论从荧光屏什么位置取出相邻三个点来看都一定包括红、绿、蓝个一点。
每个小点只有针尖那么大,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来的。
由于他们那样小,又挨得那么紧,在他们发光的时候,用肉眼就无法分辨出每个色点发出的光了,只能看到三种光混合起来的颜色。
印刷三原色
第二种三原色就是印刷三原色。
我们看到印刷的颜色,实际上都是看到的纸张反射的光线,比如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调颜色,也要用这种组合。
颜料是吸收光线,不是光线的叠加,因此颜料的三原色就是能够吸收RGB的颜色,为青、品红、黄,他们就是RGB的补色。
把黄色颜料和青色颜料混合起来,因为黄色颜料吸收蓝光,青色颜料吸收红光,因此只有绿色光反射出来,这就是黄色颜料加上青色颜料形成绿色的道理。
课后习题:
1、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
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
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
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D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2、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B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3、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
器使用时发射的是c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精品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