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国现代化唯一出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仔细回想,我们所住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其实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而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
略论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经 济 发展一 半靠 能 源 开 发 一半 靠 能 源 节约 的 目
资 源节 约 型 社会 是 相 对 于 资源 浪 费 、资 源 过度 使用 的社 会 而 言 的 。一 般认 为 ,建 设 节 约 型社会 ,就是 在 社 会 生产 、流通 、消 费 的 环节
中 ,通 过健全 机 制 、调 整 结 构 、技 术 进 步 、加
于世 界平 均水 平 。我 国三 大 主要 能 源 煤 炭 、石
收 稿 日期 :2) — 0 — 2 【】 2 6 ( 6
步 扩大 ,工 业化 不 断 推 进 ,居 民消 费结 构 逐
作 者 简 介 :张莉 华 ( 9 5 ) 1 5一 ,女 ,黑龙 江七 台河 人 ,南 京行 政 学 院副 教 授 。
5 2
维普资讯
略 意 义 。我 国 经济 与社 会 发 展 中存 在 严 重 的资 源 能 耗 问 题 ,必 须树 立 节 约 意 识 , 走 循 环 经 济 之 路 , 同 时
增 强科 技 创 新 。
关 键 词 :建设 资 源 节 约 型 社 会 ;意 义 ;存 在 问题 ;对 策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4 3 (0 6 3 0 5 — 0 104 0 8 5 3 2 0 )0 — 0 2 4
要求 。人 口众 多 、资 源 相对 不 足 、环境 承 载 能 力较 弱 ,是我 国的基本 国情 。2 0 0 4年 ,我 国人 均耕 地 面积 0 0 4公 顷 ,不 到 世 界 平 均 水平 的 .9 4 % ;人 均森 林 面 积 0 1 2公 顷 ,不 到 世 界 平 0 .3 均 水平 的 2 %;淡 水 资 源 为 世 界 人 均 量 的 1 5 /
从理论到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论文题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从理论到行动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势在必行。
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力从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方式、法律保障制度、决策体系、科学技术及文化氛围这六个方面入手,把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落到实处,理论到实践,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顽强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积极、认真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伟大实践。
关键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紧迫性,科学内涵,节约,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文:2005年10月11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四班 B10011403 王域琴摘要:我国虽然整体上完全称得上是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国家。
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资源、能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一、的良好氛围,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概要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其次要对消耗资源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后对在目前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它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毕业论文申请表
5.论文框架:
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论概述
二、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对策
参考
文献
[1]高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重在制度设计[J].求实,2015(1):43-45
[2]孙长学.政府作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16(1):32-35
[3]邹建容.谁来追究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法制日报,2014-09-15
[4]杨金凤视国外“节能环保型”企业[J].苏南科技开发,2014(7):13-15
[5]吴丹红.日本节约能源的经验与启示[J].郑州大学学报,2014(1):32-35
3.研究范围: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人们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及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体制、运行体制、和法律体系等政策保障体系,在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2012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申请表
班级:
论文选题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参加
人员
指导老师
申报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简介(包括论题由来、论题价值、研究范围、研究思路、论文框架等)
1.论题由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而,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十分紧迫的任务。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和高资源消耗的粗放、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保证生产要素的供给、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和资源的稀缺性上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势在必行。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谈谈你的理解??
14.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个家庭。
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
我们搞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果工业化、现代化搞上去了,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而人却由于喝的是受到污染的水、呼吸的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吃的是受到污染的食品,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建设这种工业化、现代化还有什么意义?
第二,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
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总之,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一幅多么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作者:张赟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8年第10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一个代性的话题,也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话题。
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中的节约有着双重的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
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
也就是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或用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
这种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谋远虑而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紧迫性、指导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针对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我国目前的资源使用形势不容乐观:1、土地资源的使用现状(1)人均耕地少。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59亩,仅是世界平均水平是人均耕地3.75亩的43%。
(2)耕地质量差。
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用水土保持,需要逐步退耕。
上海市申论-1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上海市申论-14(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保障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的一种社会。
从环境角度看,资源节约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是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的文明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对资源消耗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国家安全、人民福利和社会根本利益的大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是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其中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核心,社会公众参与是基础。
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由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决定的。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以及政府所具有的职权和政府行为的主动性,使它最适宜也最有能力承担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任。
政府责任在性质上属于一种角色责任,该责任得以存在,完全是由于政府依据宪法所取得的特殊地位和职权而形成的。
法律赋予政府特殊的地位和职权以使其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同时又赋予其为社会谋取福利的特殊职责。
为此,政府以公众利益维护者、代表者的身份,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目的,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责任。
政府责任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这种责任有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之分。
消极行政是一种传统行政,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如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积极行政是一种新型行政,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不产生直接影响,如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咨询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特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特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导语】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5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全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就在中公事业单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和问题,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热门推荐: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导语】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5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全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就在中公事业单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79分
1.在社会主义阶段,农业劳动者不但继承了传统的道德规范和品质,而且根据共产主义道德要求不断提高道德水准。
下面各项要求中,不属于社会主义农业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的是()B(A)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积极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讲求工作实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C)热爱农业,以农为荣,努力增产,按时完成国家计划,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D)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做到科学种田,保护土地、山林水利等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2.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这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A)社会和谐(B)稳定发展(C)发展经济(D)繁荣富强3.所谓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动力量的综合反映。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实施()的根本要求。
D(A)教育兴国(B)科技创新(C)教书育人(D)以德治国4.道德理论体系通常可以叫做()。
A(A)人类学(B)公共关系学(C)社会学(D)伦理学5.相对于最大多数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和集体范围内一部分人民的利益来说,国家和集体中的一个成员的利益是指()。
D(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人民利益(D)个人利益6.集体主义精神的最高表现是()。
D(A)个人英雄主义(B)坚持党的领导(C)社会主义荣辱观(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在执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还要解决好的问题是()。
A(A)怎样为人民服务(B)保持改革创新思维(C)怎样勤政爱民(D)执政为民8.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下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特点,不正确的是()。
A(A)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传统美德(B)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C)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点(D)社会主义荣辱观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D(A)团结协作(B)以身作则(C)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热爱学生1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这种境界是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在职业道德中的现实体现。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全球性的历史任务之一。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多种途径,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关键步骤。
一、加强政策指导和法律保障政府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制定相关法律规章、政策和标准,切实保护资源,促进环境持续改善。
例如,可以通过对资源利用的上限和污染排放的下限进行严格限制,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引导企业、市民、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
二、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就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使得经济的发展方式更加绿色、低碳、高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和共赢。
例如,可以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处置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服务产业的比重等。
三、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步骤,必须从每个个体开始,从源头治理、从生产环节开始落实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方案。
例如,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积极参与回收利用等各个方面。
四、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要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大力推广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向节约型、低碳型、环保型转型。
例如,可以宣传环保知识,鼓励低碳消费,购买环保产品,实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用电等。
综上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社会的深层次改革,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共同建设美好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与思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与思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一幅多么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仅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努力方向。
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都同样经历过单位GDP 能耗上升的阶段。
现代化城镇建设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第一 , 改善大城市 与超 大城市 的空间 家庭 的趋 势不可逆止 , 关键问题是如何 发
选择资源节约型的城镇 化模 式 , 要做 结 构 。 口在 2 0万 以上 的城 市 都 应 采取 展节能 、 人 0 方便 和有效 的交通 系统 , 一是发
二 到以下几点 : 城镇分布必须顺应 自然资源 有机疏散的发展模式 , 而不能 “ 大饼 ” 展 公 共 交 通 , 是 提 倡 可 行 走 的城 市 。 公 摊 。
要 实现和谐社会的 目标 , 就必须坚持 制 , 有利于社 会阶层间 的信 息交流 , 以期 级政府决定 ,从而避 免 了美国那样 的错
“ 正规就业 ”为主 的城 镇化模式 , 忌非 找到更 少物资消费和 污染产生 的循环经 误 。 切
洲和拉美的城市化道路。 济型的城镇化道 路。 第五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汽车进入
具体对策包括 : 优化大城市与超大城 合 。 市的空间结构 ; 强调土地使用功能 的适 当
居住地与 工作场所 之间 的距 离应尽 因欧洲的城市 人 口密度 高, 公共交通的效 第六, 合理布局 各类开 发项 目, 少 减 排克服市场的失败。实际上是用有 限的资
混合 以新型工业 化来推动 我国城镇 化, 可能接近 , 避免再出现工作与居住 明显 率才会高。
从而避免西方发达国家走过 的 “ 资源一产 分区的现象, 贯彻 紧凑社 区、 就近就业、 较 老路 ; 实行最严格 的城市规划与最严格 的 态、 混合土地使用等原则 。 品一污 染排放 ”, “ 或 先污染、 后治理 ”的 低 的开发成 本和环境成 本 、尊重 自然生 环境污染。规划的本质是 以人类的理性安
耕地保护 ; 先发展 公共交通 : 优 合理 布局
各类开发项 目, 减少环境污染。
中考政治复习 专题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大;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形势不容乐观,能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成败。
)2)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5)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6)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要求2.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3.青少年怎样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节约资源: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节约每一粒粮食等。
保护环境: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
4、材料:2004年,能源问题成为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隐忧。
从夏季南方1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到年底电、油、煤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物质在全国许多地方告急,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屡屡遇到能源制约。
强烈凸现的能源问题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和老百姓生活。
(1)强烈凸现的能源问题反映了我国资源方面的一个什么问题?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形势严峻)2)造成材料反映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多,经济发展速度快,资源需求量增加;资源科学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节约资源意识不强;自然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导致可利用资源减少等。
(3)我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资源意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依靠科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依法加强对资源的开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规划和宏观引导
加强法制建设,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建立完善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规 体系。一是加快循环经济基本法的立法进程;二是制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除已颁布 实施的《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外,加快制定《资源综合利用 条例》等配套法规;三是促进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专项法规,制定废旧轮胎、包装物、废旧
能
利、舒适的交通服务。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改善城市交通系统,减少交通堵塞。加强城市 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 各种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运输效率;引进和开发汽车新技术,开发混合燃料汽车及电动
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或替代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
二是形成节约型的消费结构和模式。优化消费结构,提高非资源密集产品的消费。在当 前消费品向汽车、住房等结构升级的同时,重点发展经济适用型住房等中低档住房贷款,优 先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贷款需求。努力提高文化娱乐、体育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比
et 网 重。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品,鼓励使用节约型产品,包括节能产 n 品、节水产品和节能型建筑,鼓励发展二手商品市场和租赁市场。增加对绿色产品的消费, b. 能 约束居民消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消费品,禁止过度包装、盲目追求豪华等浪费行为。 ag 节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制度保障 in 筑 (一)建立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ch 国建 转变政府职能,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按照“依法、公平、透明、及时”的原则,进一 w 步完善规制政策,加强执法能力。不断完善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ww 中 决策程序,做到“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不决策,没有两个以上的比较方案不决策,没有 / — 经过专家学者的论证不决策”。减少行政性审批,缩减经济性管制职能。建立对行政权力的 :/ 网 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 p民主评议制度和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纠正违法或不适当的决策。加强资源、环境、健康、 htt 世界 安全、普遍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性管制。对资源性产业实行公平准入,突出资源效率指标和最 源 低技术水平标准,为资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
为重要,因为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组织一般会自动选择生产成本最小化,反过来却不然。如我 国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是最大的浪费,节约由城市布局和经济结构带来的交易成本潜力很大。 我国有 13 亿人口,每个人节约一点,乘以 13 亿就是一个大数,这也不容忽视。
因此,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包 括:城市布局合理,三次产业结构协调,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制造业尤 其是重化工业资源生产率达到较高水平,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特点的产业集群实现充分发 展和合理布局。
建设节约型社会
必须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古人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 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资源的有限性需要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经验表
t 明,工业化也是矿产品消费最多的阶段。美国在工业化的 100 年中,消费了 390 多亿吨石油、 e 网 73 亿吨钢和大量其它矿产品。日本在近 50 年的工业化阶段消费了 80 多亿吨石油、30 亿吨 .n 钢和大量其它矿产品。50 多年来我国消费了约 40 亿吨石油、约 26 亿吨钢。按人均计算, b 能 工业化完成后,美国、日本、韩国等的人均钢铁在 500-600 公斤,人均能源在 2 吨油当量 g 节 以上;我国人均钢铁才 200 多公斤,人均能源 1 吨多标准煤。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因 na 筑 素,满足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缺口将是很大的。 hi 建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较低,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加大了经济 .c 国 发展的成本和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 w 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竭泽而渔、竭林而耕、竭矿而采,不顾自然、不计 ww 中 代价、不顾未来的增长方式,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 — 从经济学角度看,节约有两个层次:一是生产成本的节约,一是交易成本的节约。生产 p: 网 成本的节约属于边际节约,是二阶节约,因为生产成本最小化是给定组织制度约束下的成本 t 界 最小化。交易成本的节约属于结构性节约,是一阶节约,因为交易成本最小化需要最有效的 ht 世 组织制度安排。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一定的发展水平而言的,需要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综 源 合最优,而不仅仅是生产成本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生产成本最小化不能代替交易成本最小 能 化,交易成本最小化也不能代替生产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比生产成本的最小化更
t 家电及电子产品等系列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建立完善的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快制 ne 网 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建立强 . 能 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实施《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 gb 进法》、《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构成社 a 节 会性管理的新框架。 in 筑 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指导编制各类 ch 建 规划。加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的编 . 国 制和实施工作。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纳入 ww 中 对地方干部的考核。 /w — 世界上从一次能源转换到有用能源的效率大约为三分之一。换言之,三分之二的能源在 :/ 网 转换过程中损失掉了。在有用能源提供能源服务时,还会产生显著的能源损失。因此,在能 p源效率的改善方面,尤其在从有用能源到能源服务的转换过程中蕴藏着大量和多样的经济机 htt 世界 会。如能提高能效,那就意味着更便宜的能源服务和更低的污染及排放。欧洲国家给房屋加 源 穿“保暖衣”的出发点也缘于此。
et 网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规划和建设做起。一是要选择节能省地型的城市化发展模 n 式。城市化模式一旦确定,能源消费即已成形。全国既有 400 亿平方米建筑的隔热、隔音效 b. 能 果较差,能耗是发达国家同纬度建筑的 2~3 倍。不改造将长期浪费大量能源,要改造就不 g 节 得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投入大量资金。未来 15 年我国将建设约 200 亿平方米建筑。与发达国 na 筑 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 10~25%,每 1 立方米混凝土多消耗 80 公斤水泥,大量的材料 i 就这样被消耗和浪费了。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国土综合规划,以产业集群为纽带,形成 ch 建 多层次、开放性、网络式、布局合理的现代城市圈(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将合适的 . 国 材料用到合适的建筑上,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引导乡镇企业向园区和城市集中,打破“小 w 而全”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依托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 ww 中 形成“块状经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应当优先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城市;在全国规划建 / — 设一批地理位置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城市圈,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 网 等城市圈。 tp 界 二要规划建设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发挥水运、铁路、公 ht 世 共交通等比较优势,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和衔接。把控制私家车的使用和发展方便 源 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行车、机动车和行人协调的交通道路体系。建立 能 起城市专用、智能、高效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和通向建筑物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快捷、便
效益的根本所在。推动能源、资源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的现代管制 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效益,做到物尽其用。实施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在原料、生产、 产品、包装、消费、废物处置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控制指标,提高企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国现代化唯一出路
节约型社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通过深 化改革、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尽可能节约和高效 利用资源,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建设节约型 社会要求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观念,走节能省 地型城市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发展环
粮食 450 公斤计算,总需求约 6.75 亿吨;若进口 0.5 亿吨,国内必须生产 6.25 亿吨。若亩
源 均粮食产量从 1998 年的 390 公斤上升到 500 公斤,播种面积扩大到全部耕地的 75%,届时 能 的农业用地不能少于 16.8 亿亩(现在是 18.37 亿亩)。1996-2003 年,中国城市和道路建
设占耕地 2240 万亩,同期城市人口增加 5000 万,新增人口人均占地 300 平方米,超过目前 大城市人均占地 146 平方米的水平。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课题组预测,这一趋势继续下去, 2030 年城市用地达 10 亿亩,道路用地达 3.5 亿亩,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我国交通运输费用占GDP的比重高于一般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处于中国目前GDP水 平(1.4 万亿美元)时,全部货运仅为中国的 38%,货运周转量不到中国的 9%。中国目前的 分工式空间布局,使得铁路货运周转量在全部货运量中超过 50%。在铁路货运中,1994 年省 际间运输量占 61.2%,2000 年为 65.5%,2002 年为 67.3%,呈扩大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城 市客流量 50-60%由公共运输交通承担,东京达到 90%;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承载的客流量 不足 10%,北京也不足 1/3。到 2020 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 2000 万辆左右,保有量超 过 1.3 亿辆,将烧掉石油总消耗量的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