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牧还草项目对内蒙古牧民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_李新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不断采取积极措施。
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对其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进行全面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退耕还林还草的背景、政策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 实地调查法:对呼和浩特市各县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统计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同时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
三、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
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及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增加。
此外,城市建设用地也得到了有效扩展。
(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发生了明显调整。
生态用地在空间上得到了有效扩展,形成了以林地、草地为主的生态屏障,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四、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林地、草地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区域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土壤质量,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发展。
同时,林地、草地对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还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鄂托克旗实施退牧还草效益显著
11 自然 概 况 .
1 . 水 资 源 .4 1
全 旗可 开采 水 资源总 量 为 2 8 . 77 75万 m 。其 中地
下水 2 9. 69 49万 m ; 表 水 7 26万 1 另 有 黄 河 过 境 地 9. T; I 水 3 5亿 m3 l 。 项 目 区地 下 水 资 源 丰 富 , 质 较 好 , 南 部 沙 区 地 水 东
分地 区隔黄河 与石嘴 山市 和阿 拉善盟 相望 。 1 . 地 形 地 貌 I2 1 项 目区 深 居 鄂 尔 多 斯 高 原 ,是 鄂 尔 多 斯 台 地 重 要
组 成部分 , 势北高南低 , 地 北部除桌子 山一带属 山 区丘 陵 外, 其余 大部分呈缓慢 起伏的波状 高原 , 中部 为都斯 图河
项 目 次 有 零 星 分 布 的 灰 色 草 甸 土 与 草 甸 栗 钙 土 。 风 其 沙 土 多 属 半 固 定 风 沙 土 , 在 隆 起 的 沙 丘 地 形 , 宜 种 现 适 植 乔 、 、 , 区 域 生 念 建 设 的 主 攻 方 向 。 草 甸 栗 钙 土 灌 草 是 发育 在平 缓地 形 , 层 深厚 , 宜灌 溉和 机械 化作 业 , 土 适 是 开发 生态 经济 绿洲 的主要 土地 资源 。 天 然 草 场 从 东 到 西 分 为 4个 植 被 带 和 1个 隐 城 性 非 地 带 草 甸 草 场 , : 草 原 , 势 植 物 是 油 蒿 , 本 以 即 干 优 草 沙 竹 、 草 、 眉 草 、 芒 草 、 尾 草 为 主 ; 原 化 荒 漠 草 碱 画 冠 狗 草 场 , 势 植 物 是 油 蒿 和 狭 叶 锦 鸡 儿 , 本 以 沙 竹 、 驼 蓬 优 草 骆
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对牧户家庭畜牧业的影响及牧民的响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对牧户家庭畜牧业的影响及牧民的响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对牧户家庭畜牧业的影响及牧民的响应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意义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天祝县作为甘肃省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畜牧业是扶贫攻坚工作的支柱之一。
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草原草籽的过度采摘等原因,导致草原退化,损失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天祝县开展了退牧还草工程,旨在通过保护草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对牧户家庭畜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牧业生产方式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牧民需要调整生产方式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以保证收入来源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退牧还草工程的影响和牧民的响应研究,既有助于评估退牧还草工程对牧业生产的影响,也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退牧还草项目实施对天祝县牧民家庭畜牧业的影响。
主要从收入、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退牧还草工程对牧民家庭畜牧业的实际影响。
2、调查牧民对退牧还草工程的响应。
采用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牧民对退牧还草工程的态度和看法,以及他们所采取的适应策略和对未来的期望。
3、分析退牧还草工程的优缺点和问题。
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总结和归纳退牧还草工程的优点、问题和挑战,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预期成果:1、评估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对天祝县牧民家庭畜牧业的影响和效果,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了解天祝县牧民对于退牧还草工程的态度和看法,以及他们所采取的适应策略和对未来的期望。
3、总结和归纳退牧还草工程的优点、问题和挑战,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五、论文框架1、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介绍。
退牧还草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围栏是保护和加强草地生态建设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禁牧、休牧和轮牧能够顺利实行 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手段。但是各地的普遍情况是,围栏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一是围 栏材料质量不齐,有的使用网围,有的使用刺围、石围、土围,有的使用水泥桩,有的使用 木桩,严重影响了围栏的使用寿命;二是由于草场承包到牧户,部分草场划分不规则,围栏 建设困难,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4、措施配套、技术支撑
退牧还草工作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上的新生事物,需要向农牧民加强诸如饲草料加工、 调制,科学的舍饲和补饲,草原的合理划区及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围绕禁牧、休牧、划 区轮牧,内蒙赤峰、锡盟的一些旗县畜牧技术人员,围绕退牧还草配套措施,在技术推广和 服务方面,确定技术服务目标责任区,建立了组织领导、技术服务、饲草料加工、饲养管理 和产品销售五大保障体系,在种畜调配、饲养管理、棚圈建设、选种配种、接羔保育、疫病 防治、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有针对性地举办舍饲养畜技术培训班, 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的科学饲养水平。
3、主要依靠行政命令,严重影响了牧民退牧还草的积极性
退牧还草是一项新的工作,国家和地方均无明确的补贴措施。为了推动退牧还草工作, 一部分地方将退牧还草与其它项目如“风沙源”、“天保”,结合进行。多数地方模仿国家天然 林禁伐措施,一味依靠行政手段来加以强制执行,对禁牧休牧后给农牧民所造成的损失没有 弥补,造成围而不休、围而不禁的格局。此外,个别地方也存在着对退牧还草的重要意义宣 传不够等问题,部分干部、群众缺乏理解支持,工作难以开展。
2
化的地区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草),有效地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观。
(二)退牧还草的基本做法总结
从已经开始实施退牧还草的省份来看,由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因此, 在实施休牧、禁牧过程中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做法各异,但归纳起来,主要做法有:
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中期效益分析
地表径流。
旗 县 16个苏 木 3 8个 典 型牧 户 ( 5户/ 县 ) 7 3 1 旗 进
行 人 户 调 查 :设 计 的 调 查 问 卷 包 括 2个 部 分 , 个 一
并 结合其对农牧 民生产 生活 的影响 , 力图从
经济 、 态和社 会效益等 方面 对该 工程作 一 生
的 6% , 中 禁牧 1 6万 h 休 牧 2 5万 h 划 其 5 m, 1 m,
区轮 牧 2 9万 h m。
评 价 ,以期进 一步改进 和 完善 各项 工作 , 确
保该项 工程 能够取得 预期效 果 , 实现 生 态建
财政 困难 , 配套 资 金难 以解 决 ; 分牧 户 受禁 牧 的 部
影 响较 大 , 产 成本 增 加 , 收 入下 降 ; 础 设 施 生 纯 基
民对退 牧还 草 二 程 的态 度 和意 见, 4个 问题 由 I 有
投 资 大 , 民无 力 承担 ; 民缺 乏舍 饲 、 含 饲 的 牧 牧 半 经验 ; 术项 目管 理 不够规 范 等 。 技
落实 , 否在 实践 中收到 预期 的效 果 , 全取 决 于 能 完
收 稿 日期 :0 6 0 ~ 0 20 — 8 3
人 门 、 包 t 面积 等 主要 变 鼍 进行 r加 权 , 在 承 地 并
该 基 础 上 作 了 项 目 实 施 前 后 的 对 比 分 析 , 尽 可 能 地说 明了退牧 还 草对 农牧 户 的影 响 :
文 章 顺 序 编 号 :6 2 5 9 (0 6 0 ~ O 4 0 17 ~ 10 20 )5 0 4 — 3
草地退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
草地退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草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
草地退化不仅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也直接影响了牧民的生计。
首先,草地退化导致牧草资源减少。
草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草种多样性降低、草地覆盖度下降以及土壤质量恶化等现象。
这使得牧草的生长受到限制,牧民难以获得足够的饲料来喂养牲畜。
牲畜缺乏食物,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导致生长缓慢,肉和奶制品产量减少。
牧民的经济收入随之下降,生活变得困难。
其次,草地退化还影响了牲畜的健康。
草地退化导致了草层变薄、杂草增多以及草质的降低,这使得牧民在饲养牲畜时面临更多的挑战。
杂草往往缺乏足够的营养价值,无法满足牲畜的需求。
而草质的降低也导致了牲畜摄入的营养质量下降,容易引起疾病和消化问题。
牲畜的疾病频发,导致了畜群数量的减少和死亡率的增加,给牧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草地退化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草地退化使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腐蚀和水土流失加剧。
这不仅仅是地貌上的变化,还会导致水源的减少和水质的恶化。
牧民往往要依赖草地附近的水源来为牲畜提供饮水。
然而,由于草地退化导致的水源问题,使得牧民的牲畜饮水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牲畜的健康问题和经济困境。
然而,工程和政策的干预可以提供一些解决草地退化问题的途径。
首先,合理的草地管理和放牧控制是关键。
通过采取旋转放牧和合理的草地轮作,可以帮助恢复草地的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草种多样性,并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问题。
其次,科学耕作和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草地退化的发生。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草原管理水平和环保意识。
在应对草地退化问题的同时,牧民也需要积极寻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他们可以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等项目,将草地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提高经济收入的多样性。
同时,教育和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提高牧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转型。
《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土地利用状况与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愈发突出。
为应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呼和浩特市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这一工程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产生的效益。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垦、土地退化等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呼和浩特市作为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于当地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统计数据分析等手段。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呼和浩特市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数据、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政策文件和统计数据等。
四、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发现呼和浩特市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用地比例有所下降,而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的比例显著增加。
2.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呼和浩特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原本的农田逐渐被林地和草地所替代,形成了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五、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分析1.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 经济效益:一方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居环境,同时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内蒙古草原退化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评估
内蒙古草原退化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评估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原资源之一,但近年来草原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对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内蒙古草原退化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其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影响1. 增加养殖成本:草原的退化导致草量减少,使得畜牧业需要更多的饲料来养殖牲畜。
这不仅增加了养殖的成本,还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2. 影响牧民收入:草原退化使得靠畜牧业为生的牧民收入减少。
由于草原质量下降,牧民无法饲养足够数量的牲畜,从而减少了出售牲畜的收入,导致生活贫困化。
3. 生态环境破坏:草原退化引发了大规模的草原沙化和土地退化现象。
这不仅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导致了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剧了草原退化的恶化。
二、草原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由于草原资源稀缺,部分牧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进行过度放牧。
长期的超载放牧导致了草原植被破坏,草量减少,进而引发了草原退化的问题。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化加剧了草原草量减少、土壤侵蚀等问题,导致了草原退化的加速。
3. 不合理的农牧结构:现有的农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草原退化问题。
过度依赖畜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农牧结构,导致了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未能保护好草原的生态环境。
三、应对草原退化的措施1. 加强草原保护: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严格限制过度放牧行为,建立草原保护区。
同时,积极推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牧民参与草原保护工作。
2. 发展草畜平衡:调整农牧结构,推动草畜平衡发展。
通过引进新兴的农业产业,如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等,减轻对草原资源的依赖,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3. 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牧草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过度放牧对草原的破坏。
退牧还草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效益分析
来 的效 益进行探究 。
持正常运行 ,牧民的生活进行稳定发展 。 为牧民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最后 ,
1 退 牧 还 草 建 设 工 程 项 目 的 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过程 中 ,根 据地 区 退 牧还草之后大力发展后续产业 ,牧 民
实施情况
的实际发展状况 ,安排科学合理 的规模 通过参加劳务 、跑运输 、经商等途径提
退牧还 草 建设 工程项 目的实施效 益 分析
王 特
为了使天然草场能够休养生 息,进
为了在尊重牧 民意愿 的基础上 ,加 了草原生 态环境恶 化的现象 ,使 牧区生
行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 ,很多地区按照国 强退 牧还草工程的建设 ,相关部 门对牧 态环 境得 到了有效的改善 ,为畜牧业的
牧还草建设工程三年后 比实施退牧还草
复,建立起—个与畜牧 业发展能够相辅相
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是一蹴 而就的 , 建设 工 程 以前草 地 面积 覆 盖率 显 著增
成的草原生态系统 。本文将 以新疆哈密地 而是一个长期 的工程 ,因此 ,在加 大生 长 ,产草量与往年相 比也大幅度增加 ,
总 而言之 ,退牧 还草 建设 工程 的实
而 ,在 实施退牧还 草工程过程中 ,大幅 很大影 响 ,以下 我们 将对退牧还草建设 施不仅 为草 原生态 系统 的完善 提供 良好
度减畜是难 以避 免的。对待这种情况 , 工程实施 之后长期效益进行分析 ,其总 的条件 ,还 大大促进 了牧民的生活水平
实施过程 中 ,除了制定明确的建设 目标 草 畜平衡 、休牧禁牧等制度 的实施 。 的管理体 系 ,为畜牧 业发 展创 造一个 良
和实施计划 ,还 对退牧还草建设 中存在
2 退 牧 还 草 工 程 实 施 的 效 益 好 的生产环境 ,从 而增加 了畜产品的生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首先分析了退牧对当地经济和牧民生计的影响,指出草原恢复效果不明显、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缺乏有效监测和评估机制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宣传和衔接、建立健全的补偿机制以及注重科学监测和评估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本文旨在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退牧还草工程,当地经济,牧民生计,草原恢复,政策执行,监测评估,政策宣传,补偿机制,科学监测,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退牧还草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工程之一,旨在通过限制畜牧业发展,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自2000年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退牧还草工程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工程,受到持续重视。
我国草原面积广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持续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为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其中退牧还草工程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不仅涉及到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也直接关系到牧民的生计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推进退牧还草工程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科学制定政策,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各种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案的提出,旨在帮助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更好地推进退牧还草工程,提高工程实施的效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益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实施土地利用调整,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背景及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压力。
同时,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逐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呼和浩特市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植被覆盖,恢复土地生产力。
三、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况分析呼和浩特市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对坡耕地、沙化地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进行退耕,并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和草种。
同时,政府还为农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坡耕地和沙化地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少,而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则逐渐增加。
这种变化不仅改善了土地资源的质量,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也使得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和可持续。
五、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实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林业、畜牧业、旅游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林业和草地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为农民带来了长期的经济收益。
2.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使得土壤保持了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 社会效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实施,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草场生态保护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草场生态保护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研究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可持续是未来牧区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我国于1999年开始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开启了生态保护建设的新篇章。
2003年,国家对“退牧还草”生态工程试点推行,2011年,在“退牧还草”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推出了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对生态保护建设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与确立。
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及相关保护措施对我国草原植被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裨益,因此,生态工程的效益评估成为诸多文献研究的重点。
就“退牧还草”生态工程而言,一般研究可以分为“退牧还草”实施中、“退牧还草”实施后两个时间段。
在实施初期主要探讨如何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工程执行、牧户对生态工程的反映度、参与度等;在实施后期,主要讨论生态建设的成效,如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总体效果评估等。
从牧户细节层面看,主要集中于获取生态补偿与替代性生计选择等问题。
目前,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得到初步肯定,但是,工程实施中暴露的问题也同样值得重视,如禁牧工程的开展究竟有没有起到预定的目标效果等。
总体看来,文献研究的成果肯定了生态环境的恢复,但不同区域存在的差异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甘南牧区与其他牧区相比,生态环境更脆弱,居住环境、人文因素更复杂,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青藏高原牧区的工程建设与微观生计等方面,因此,本文在甘南牧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草原生态保护对牧户生活影响提出如下关注重点:第一,草场生态保护多以工程方式实施,牧民作为直接的参与者、感受者,满意度可以反映生态保护对牧民生活的影响,间接说明牧民视角下工程实施的总体效果。
本研究首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牧户的满意度进行了全面的路径分析,将牧户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因素、对草原保护政策的理解、牧户生计灵活性等进行了路径规划,共同体现了牧民对生态工程的满意水平。
在结果类潜变量设置中,采用牧户的满意度作为反映变量,测量了整体工程的建设效果。
说明牧户视角下,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良好,但是在直接效应中,牧户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度、牧户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因素都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
针 对 内蒙 古 阿拉 善右 旗 的 自然概 况 , 阐述 了实施 退牧 还草 工程 取得 的生 态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 并分 析 了其 中存 在 的 问题 , 以期促
进 该 地 区退牧 还 草 工程 的推 进 。 关键 词 退牧 还 草 ; 效益 ; 在 问题 ; 存 内蒙古 阿拉 善右 旗 中 图分 类号 ¥ 1 S 5 文献 标识 码 A 8 2; 1 7 文 章编 号
施 以 来 ,0 0 2 1 2 0 - 0 0年 相 应 的草 地 指标 一 直在 增加 , 加幅 增
度极 为明 显 。 原得 到了 休养 生 息 的机 会 , 草 原 生态 安全 草 使
得 到保 障
阿 拉 善右 旗 深 处 内陆 高原 , 温性 荒 漠 干旱 区 . 有典 为 具 型 干燥 大 陆性 气候 特 征 , 平均 日照 时 数 314h。 年极 端 年 0 历
木植 被 盖度 l %~ 5 产草 量 16 5k ,m 8 2 %, 7 g} 。 l
2 退 牧 还 草 工 程 实 施 效 益
21 生 态 效 益 .
亿 元 . 方投 资 05 85亿 元 , 投 资 22 1亿 元 。 地 .3 总 .6 禁牧 面 积
11 62 0b , 牧 6 4 m 划 区 轮 牧 1 6 m 草 场 2 6 m 休 41 7h , 72 7h 。
为 1 63 m , 工草 地 3 .0k 2 .0k 人 39 m 。
12 气 候 .
材 的 滥 采滥 挖 , 致 草 地 的 生 物 量 、 度 和 高 度 等 指 标 从 导 盖 2 0世 纪 7 0年 代 至 2 l世纪 初 一 直 处 于 下 降状 态 。 自项 目 实
补 播或 模 拟 飞播 2 3 m2退 出 牲 畜 2 33 3h o 5万 绵 羊单 位 , 搬迁 转 移牧 户 20 4户 , 0 4 38 2余人 。 拉善 右旗 退 牧 还草 工 程 的 阿 实施 使长 期 生 活在 恶 劣环 境 中的 广大 牧 民普 遍 享 受到 国 家 的优 惠政 策 【 传统 的靠 天 养畜 粗放 经 营方 式 有 了根 本性 转 2 j , 变 , 长 期贫 困 的牧 民 指 明 了多 渠道 发 展 的方 向 。 也 是 该 为 这 旗 有史 以 来实 施 的 一项 涉 及范 围 最大 的建设 工程 , 生 态 、 其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N2O通量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N2O通量研究》篇一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土地利用活动密切相关,尤其在中国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
退耕还草作为该地区重要的生态恢复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改变,如氮氧化物(N2O)通量的变化。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通量的研究对于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过程中N2O通量的变化,为该区域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复杂,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脆弱性。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N2O通量。
在退耕还草的不同阶段(如退耕初期、中期和后期),设置观测点,定期采集气体样本,分析N2O的浓度变化。
同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气象数据等,综合分析N2O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三、退耕还草过程中N2O通量的变化1. 退耕初期退耕初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土壤中的氮素等营养物质释放,导致N2O通量增加。
这可能与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氮素矿化等过程有关。
2. 退耕中期退耕中期,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中的氮素逐渐被植物吸收利用,N2O通量有所降低。
此外,植被的覆盖也减缓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了氮素的挥发。
3. 退耕后期退耕后期,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N2O 通量进一步降低。
这可能与植被对土壤的固定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调整等因素有关。
四、影响因素分析1.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等理化性质对N2O通量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退耕还草的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从而影响N2O的排放。
2. 气象因素气温、降水、风速等气象因素也会影响N2O的通量。
例如,温度升高、降水增多等气象条件可能促进N2O的排放。
退牧还草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效益浅析
退牧还草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效益浅析王 琼(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草原工作站,固原 756000)摘 要:退牧还草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边境地区的稳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章对退牧还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退牧还草工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退牧还草 项目 效益草原资源作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对于我国养殖业有重要作用,草原资源不仅是农民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草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草原生态遗传资源基因丰富,可为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提供帮助,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退牧还草工程效益评价1.1 生态效益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植被退化的问题,使草原可以休养生息,提高草原植被覆盖率和牧草种类数目,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持水性,防止地表水分减少,改善草原荒漠化,防止水土流失。
退牧还草项目改善了草原环境,是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
退牧还草工程的目的是恢复草地的生态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2 社会效益退牧还草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由放牧的养殖方式改变为舍饲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的为草原减少压力,有利于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2]。
由于放牧方式是草原人民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若现在转变为舍饲方式,一些牧民并不能尽快适应,因此国家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以方便牧民改为舍饲养殖后的生活,还要积极推进优惠政策的实施,这样可以减轻牧民的经济负担,让牧民自愿由放牧方式转变为舍饲方式。
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农业与牧业联合的生产方式,为牧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同时要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调整草原生态结构,让多余的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为牧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能使草原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让草原的经济更加快速发展。
退牧还草工程可以通过围栏封育和圈养的方式来进行,改变了传统的游牧方式的同时还可以不依赖气候。
内蒙古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评价及问题探析
内蒙古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评价及问题探析
刘宇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退牧还草工程是国家草原生态建设重大战略举措,对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各种资料信息的分析,对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基本结论是: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总体上效果明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存在政策措施不到位、配套政策和产业发展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工程实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总页数】3页(P6-7,27)
【作者】刘宇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4;S157.4
【相关文献】
1.内蒙古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评价及问题探析 [J], 刘宇
2.内蒙古地区高校助困政策问题探析 [J], 马慧
3.探析内蒙古地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J], 刘硕敏
4.内蒙古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效益评价及问题探析 [J], 刘宇
5.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有林场经营现状与发展问题探析 [J], 秦家炜;于宝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退牧还草试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办字[2002]354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退牧还草试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退牧还草试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办字[2002]354号2002年11月22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退牧还草试点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退牧还草试点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退牧还草试点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切实搞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牧还林(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等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国家和自治区退牧还草工程计划的试点旗县。
第三条退牧还草工程指导思想:坚持“围栏封育、退牧禁牧(轮牧)、舍饲圈养、承包到户”的建设方针,以政策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充分调动农牧民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积极性,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有效遏制天然草场沙化、退化,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地资源永续利用。
第四条退牧还草工程遵循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休则休,宜禁则禁,宜轮则轮;(三)政策引导与农牧民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四)以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为重点,以嘎查村为基本单元,集中连片实施。
第五条退牧还草工程包括季节性退牧、半年退牧和全年禁牧三种类型。
季节性退牧是指在春夏季节牧草生长期的3个月内禁止草场放牧。
退牧还草工程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
退牧还草工程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
赵春花;曹致中;荣之君
【期刊名称】《草地学报》
【年(卷),期】2009(017)001
【摘要】以内蒙古典型项目区阿拉善左旗为例,通过实证与理论分析,研究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保证了当地农牧民收入与地区经济较稳定增长;实行草场禁牧,促进了产业结构明显改观,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但同时也造成了项目区劳动力剩余以及非项目区草场进一步过度放牧;牧户家庭的畜牧业生产收益不仅受到退牧还草工程的影响,还受家庭自身特征的影响,其中,牧户拥有的草地资源和劳动力参加率影响显著.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赵春花;曹致中;荣之君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
【相关文献】
1.基于内蒙古政策模拟模型预测的央行降息对内蒙古银行业影响分析 [J], 杜勇锋
2.退牧还草工程对内蒙古鄂温克旗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 [J], 赵春花;曹致中
3.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困境及出路——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调查与思
考 [J], 欧阳慧
4.内蒙古口岸物流对内蒙古与俄蒙贸易影响机制分析 [J], 张晓娅
5.内蒙古教育投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 李江鹏;刘兴薇;李淑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N2O通量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N2O通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生产区,其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退耕还草工程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得到了广泛实施,以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土地荒漠化。
然而,退耕还草过程中产生的N2O通量变化对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过程中N2O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退耕还草区域设置观测点,定期采集土壤气体样品,并分析N2O通量。
其次,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数据,分析N2O通量的影响因素。
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退耕还草过程中N2O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1. N2O通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过程中,N2O通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在春季和夏季,N2O通量较高,而在秋季和冬季则较低。
此外,随着退耕还草年限的增加,N2O通量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2. 影响N2O通量的因素土壤理化性质、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N2O通量的主要因素。
土壤有机质、全氮、pH值等土壤理化性质对N2O通量具有显著影响。
气象条件如温度、降水、风速等也会影响N2O 的排放。
此外,土地利用方式如草地、农田等也会对N2O通量产生影响。
3. 退耕还草对N2O通量的影响退耕还草过程中,由于植被恢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N2O通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在退耕初期,由于土壤中氮素的释放和微生物活动的增强,N2O通量增加。
随着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的改良,N2O通量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及存在的问题格日勒娜仁花格日勒图雅(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草原监理所,内蒙古阿拉善右旗 737300)摘要:针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自然概况,阐述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该地区退牧还草工程的推进。
关键词退牧还草;效益;存在问题;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退牧还草工程是我国最宏伟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阿拉善右旗的退牧还草工程始于2000年,截止2010年已连续实施11年。
该旗退牧还草工程中央总投资1.7225亿元,地方投资0.5385亿元,总投资2.261亿元。
禁牧面积1126260 h㎡,休牧64147 h㎡,划区轮牧17267 h㎡。
草场补播或模拟飞播23333 h㎡。
退出牲畜25万绵羊单位,搬迁转移牧户2044户,3802余人。
阿拉善右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使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广大牧民普遍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传统的靠天养蓄粗放经营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为长期贫困的牧民指明了多渠道发展的方向。
这也是该旗有史以来实施的一项涉及范围最大的建设工程,其生态、经济及社会意义重大。
1、项目区自然概况1.1地理概况研究区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东经99°44′~104°38′,北伟38°38′~42°2′。
东西长约417km,南北宽约372km。
辖3个镇、2个苏木、1个管委会、38个嘎查,人口约2.5万人,拥有牲畜35万~40万绵羊单位。
全旗土地总面积72816.40 km ²,草原总面积50446.20 km²,基本草原总面积50157.50 km²,重要放牧场46418 km²,天然割草地为126.30 km²,人工草地33.90 km²。
1.2气候阿拉善右旗深处内陆高原,为温性荒漠干旱区,具有典型干燥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3104h,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8~42℃,极端最低温度-30.0~-27.8℃,初终霜期间隔日数211d,平均无霜期日数155d,年平均降雨量114.3㎜,年蒸发量3934㎜,为降雨量的34.7倍,沙尘暴天数历年平均54d,沙化、退化、盐碱化程度高,阿拉善自然环境严酷,且天然植被种群结构单一、贫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经济 2006年第3期 退牧还草项目对内蒙古牧民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李 新 (内蒙古农业大学 呼和浩特 010018)内容提要 本文在对牧户调查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后,深入研究了内蒙古牧民在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前后生产、生活变化情况。
运用模型对牧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国家资本投入对牧民增收的贡献率,最后提出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退牧还草 牧民 收益 国家资本投入一、选题背景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在西部,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
长期以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加之牧区人口增长过快以及大规模开垦和超载放牧等原因,草地资源沙化退化非常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国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日趋严重的形势,我国在本世纪初提出并正式启动了西部地区退牧还草工程。
内蒙古退牧还草工程从2002年开始,第一批涉及19个旗(县),第二批涉及14个旗(县),第三批涉及32个旗(县)。
3年计划总投资94979.6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7228.75万元,地方配套27750.90万元。
牧民是退牧还草政策实施的主体,对于牧民而言,在退牧还草过程中优先考虑的主要是经济效益,牧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和提升是退牧还草政策能否顺利、有效、持续实施的关键。
二、研究方法20世纪20年代初福利经济学家庇古(1920)提出了外部性(又叫市场非对称性)问题。
其研究发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不一致,或者说,生产者所承担的那部分成本与它实际上造成的成本有差距,这部分差距被社会或他人承担了。
哈丁指出一些公共资源的利用存在有明显的负效应。
最典型的例证是公共牧场。
在一个公用的牧场,大家都可以放牧,如果羊一再增加,超出牧场承载能力,草场就会退化,环境难以持续,构成公有资源不可逆的毁坏的悲剧。
潘家华(1997)也指出环境资源的利用是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的。
由于外部经济性的存在导致了资源不能被有效的配置,导致市场失灵,这就决定了“退牧还草”必须是一个政府干涉的经济过程。
现在各种研究表明,退牧还草的关键还在于能否调动牧民积极性,在于能否形成农户投资的激励,在于能否使牧民在退牧还草后收入不减少或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从而形成自我造血功能。
农业技术经济 2006年第3期 如果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退牧还草将不再成为问题。
否则,即使实行退牧还草政策,草原生态仍将不可避免继续恶化(王明利,2005)。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已实施退牧还草项目的5个盟(市)进行调查。
借鉴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理论,采用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牧民在退牧还草政策实施前后的收益变化,从而为使退牧还草政策达到预期效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三、退牧还草项目前后收入和成本对比本文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5个盟(市)为样本,每盟(市)抽取5个旗(县),每旗(县)随机抽取15户进行问卷调查,获得2001年和2004年的面板资料,对比分析退牧还草前后牧民的收益和成本情况及其变动趋势。
(一)总收入增加,其中畜牧业收入有所上升,种植业和劳务收入增加从收入情况看退牧还草政策对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影响中,总收入水平较之政策实施前增长42%,其中畜牧业收入增长17%、种植业收入增长11%、劳务收入增长58%、其他总收入增长138%。
补贴收入由近乎无到有是导致总收入增加的直接原因,占牧户总收入的15%,是退牧还草是否继续进行的关键因素。
表1 内蒙古退牧还草前后牧民户均收入变化情况 (元)项目实施前户均值实施后户均值种植业总收入7315.228130.82畜牧业生产总收入19037.8822271.37劳务总收入1137.751797.26其他总收入911.362122.18饲料粮补贴收入19.456112.72合计28421.6540434.35 资料来源:内蒙古5个盟(市)25个旗(县)375户牧民问卷调查,下同 (二)全区实现退牧还草牧户生活支出增加,但生活水平有所上升由调查数据知,政策实施前,牧民家庭年均消费支出为9393.95元,其中除肉蛋奶支出和其他生活支出外,比重最大的款项是教育支出,占总消费的16.16%,口粮支出位居第三,衣物消费支出位居第四,占消费总支出的10.28%,退牧还草后,牧民家庭年均消费支出为11191.85元,比政策实施前提高16%。
在消费结构上,教育消费增长了46%;房屋维修支出增长最快,为68%。
通过相关分析,教育与总收入的相关系数较高,因此教育消费的增长必然带动总收入的增加。
表2 退牧还草对牧户生活支出的影响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自治区支出项目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口粮支出15.1212.9637.4534.9421.2018.5816.9514.5413.9412.3615.7613.82肉蛋奶支出33.5133.227.497.4217.2518.3023.3924.5022.6220.2321.3721.15蔬菜水果支出5.955.975.655.845.755.504.624.144.045.124.584.53其他食物支出6.185.967.347.496.045.703.763.393.333.304.234.04水电支出5.535.216.186.536.846.643.743.582.182.724.494.36衣物支出11.0011.4711.9313.649.719.7410.6610.6111.0712.1910.2810.52教育支出6.496.7112.7712.2511.9711.6312.7414.4916.4516.4516.1615.68医药费支出4.746.145.045.416.466.015.045.698.2211.076.017.32其他生活支出11.4712.366.156.4814.7917.8819.1019.0718.1616.5517.1318.58恩格尔系数0.590.550.530.510.450.430.410.410.390.360.460.44 李 新:退牧还草项目对内蒙古牧民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三)优良品种购买、棚圈折旧和水电费大幅度上升,饲养成本明显增加牧民牲畜饲养的成本由干草、饲料、棚圈、畜禽购买、电燃料费、配种费、兽药费、税收组成。
实施退牧还草政策后,全区牧民饲养牲畜的干草成本、自产饲料粮投入略有下降,但对于不同的盟(市)的作用并不相同。
对自产饲料投入影响最大的两个盟(市)是呼伦贝尔市和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的自产饲料投入增加了5.65个百分点,而鄂尔多斯市却减少了4.46个百分点。
说明呼伦贝尔市实施退牧还草之后草场恢复效果并不好,不得不增加自产饲料的投入;鄂尔多斯市正好相反,草场恢复效果显著,牧民可以到草场打草,从而饲料的购买减少;同样的道理,兴安盟的自产饲料减少了2.91%,而购买饲草料投入却增加了12.24%,说明兴安盟牧民增加购买的饲料用以抵消自产饲料的减少,从而说明兴安盟的草场恢复效果并不乐观;通辽市的情况正好相反,其草场恢复还是有效果的。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购买饲草料投入大量增加,导致养殖畜禽的成本上升,从而使畜禽的购入减少,畜禽购买费下降。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分别下降了6.50%、13.88%。
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草场恢复较好,畜禽的成本下降,牧民增加了畜禽的购买,导致畜禽购买费上升。
表3 5个盟(市)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前后各项生产投入的变化情况 (%)自产饲草料投入购买饲草料投入棚圈折旧畜禽购买费水电费燃料费配种费防疫费税收呼伦贝尔市实施前37.0114.027.646.506.184.940.5722.79 0.35实施后42.6614.086.790 6.364.820.7824.34 0.17兴安盟实施前34.5412.151.3935.94 1.914.653.096.320 实施后31.6324.391.7122.06 2.426.774.326.700 通辽市实施前44.4127.236.113.317.562.204.105.080 实施后44.7419.877.239.076.702.114.745.500.05鄂尔多斯市实施前48.2515.705.541.817.8314.18 1.074.501.10实施后43.7913.626.255.818.4414.502.394.330.86巴彦淖尔市实施前14.4559.194.665.411.086.840 7.770.61实施后12.7442.927.3111.955.9010.130 8.870.20合计实施前33.9828.494.5412.484.275.551.878.480.32实施后32.1427.685.0412.635.116.282.468.440.21 此外,全区棚圈建设折旧费比政策实施前增加11%,畜禽购买费增加1%,这两项成本的增加,表明牧民正在加大舍饲牲畜的投资工作。
配种费上升31%,水电燃料费增加了20%。
总体来看,退牧还草使牧民生产成本增加了32%。
(四)项目实施将使项目区农牧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纯收入短期内有所下降,但长期来看会极大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国家政策,该工程中央投资的建设内容仅限于围栏和饲料粮补助,而对于相关的配套建设,如棚圈、饲草料基地等重要内容要通过自筹解决,增加了牧民的负担,主要有:牧民和牲畜的转移直接增加了牧户的生产性投入,定居点、棚圈、饲料基地及附属设施建设一次性投资巨大,使牧民负担太重;养殖规模的压缩直接减少牧民收入4O%左右;畜群品种和结构调整将在3~5年内需要牧民持续投入资金;给部分需要易地搬迁的牧户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科技、信息等间接费用投入增加,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加大。
农业技术经济 2006年第3期 表4 退牧还草项目前后投入产出情况项目畜牧业总投入(元)畜牧业产出(元)总产出(元)总产出/畜投入畜产出/畜投入鄂尔多斯市实施前6547.7611598.0620972.873.201.77实施后10105.5314747.2232662.863.231.46乌兰浩特市实施前16622.3223629.6733245.672.001.42实施后14752.2526341.1841093.422.791.79海拉尔实施前8689.4215602.7229216.723.361.80实施后9778.0525064.1046168.644.722.56通辽市实施前9111.9425544.1136695.724.032.80实施后9481.1932284.3543674.454.613.41巴彦淖尔市实施前12118.5927173.7929714.502.452.24实施后9142.3020426.9347304.705.172.23 如前面分析,在总收入的构成分析中,退牧还草项目实行后,巴彦淖尔市的畜牧业总收入下降非常快,而巴彦淖尔市是以农业为主的,优势在种植业上,其种植业户均收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