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1)研究内容:生理学就是研究活得有机体生命过程与功能得科学。

2)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A.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超微结构得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得特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细胞与分子生理学。

B。

器官与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得功能—-—--—器官生理学。

C。

整体水平: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得相互关系,完整人体与环境之间得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条件对人体生理功能得影响等。

3)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方法:生理学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方法主要可分为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4)生理学得产生与发展:盖伦——三元气学说;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派;哈维——《心血运动论》2、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得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了机体得内环境。

2)稳态:指在正常得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其理化性质只在很小得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

3、生命活动得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外源性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

主要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得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得易变性与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得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得环境变化、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得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如激素),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得反应,以调节机体得生理机能、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第1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1 细胞膜的结构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经历了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几个层次,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研制、开发及其技术不断向生物科学中渗透分不开。

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的细胞膜都有类似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分为3层:膜的内外两侧,即靠细胞质侧和细胞外液侧是致密层,中间夹有透明层。

细胞膜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分子(lipid molecule)和蛋白质分子(protein molecule)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物质。

关于这几种物质的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形式及由其所决定的细胞膜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曾有多种假说,其中被较多实验事实所支持、目前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由Singer 和Nicholson (1972) 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是: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lipid bilayer)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液态脂质双分子层基架由磷脂(占脂质总量的70%以上)和胆固醇(低于30%)组成。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使细胞能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至于破裂,即使膜的结构发生了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容易自动融合和修复。

由于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所以水和水溶性物质一般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膜的不同部分,因脂质的成分和含量不完全相同也影响到了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

如细胞膜外侧面的脂质多为磷脂酰胆碱和含胆碱的鞘脂;而细胞膜胞质一侧的脂质多为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丝氨酸;胆固醇的含量在两层脂质中差别不大,但胆固醇含量高的细胞膜,流动性差;近年来发现含量较少、与跨膜信息传递有关的磷脂酰肌醇几乎都在膜的靠胞质的一侧。

膜蛋白约占细胞膜质量的55%,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子构象和功能。

现已证明,各种细胞膜蛋白质分子,它们以α螺旋或球形结构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1)研究内容:生理学是研究活的有机体生命过程和功能的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A.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超微结构的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的特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细胞与分子生理学。

B. 器官与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器官生理学。

C. 整体水平: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整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条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等。

3)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方法主要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4)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盖伦——三元气学说;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派;哈维——《心血运动论》2、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了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其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

3、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外源性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

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的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的易变性和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的反应,以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1.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至关重要。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其中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2.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DNA是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蓝图。

R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了解基因与表达的关系以及基因调控的机制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3.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感知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排除未消化的物质。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等。

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液和酶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能量代谢和营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吸入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肺和呼吸肌等。

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呼吸的调节和肺的结构对于理解动物的氧气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具有重要意义。

6.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成分和流动原理以及血液的凝血机制对于理解动物体内物质运输和体温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7.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维持体液的平衡。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和尿液的生成对于理解动物的废物排泄和体液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8.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性交。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性外器等。

了解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性腺的激素调节对于理解动物的生殖和后代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9.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了解内分泌腺和激素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发育、代谢、生殖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理学重点

动物生理学重点

第一章1.体液①细胞内液②细胞外液2.稳态(homeostasis)是指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它不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而且扩展到机体的各级水平,凡某一生物化学反应,某一细胞、器官、系统的活动乃至整个机体通过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都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二、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指机体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准确,但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生成并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体内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方式: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代谢产物的局部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反应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三)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较小,范围常局限于一小部分组织甚至是一个细胞,作用也不十分灵敏;但对机体某些生理功能的调节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章一、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Ca、K、Na等)在细胞膜上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电位)一侧向低浓度(电位)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1)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要是对蛋白质、氨基酸等不溶于脂质的非离子营养物质的转运。

(2)离子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要是对Na、K、Ca等不溶于脂质的离子的转运二、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1.原发性主动转运2.继发性主动转运三、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一)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channel)大多数是由α2、β、γ、δ亚基组成的一种五聚体蛋白质,其结构的α亚基具有与化学信号(如Ach)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因此引起其通道开放,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这种靠化学信号作用而开放的通道称为化学门控通道。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熟练掌握尿的生成、骨骼肌的收缩机理、体热的产生和散失及其调节
6
神经调节
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结构
熟悉神经纤维的兴奋和传导兴奋的特征、反射和反射弧
掌握神经递质、突触后电位、反射的基本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条件反射
熟练掌握突触传递机理和特征、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牵张反射、植物性神经的功能
7
内分泌调节
了解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熟悉激素的分类、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三大轴系的作用
掌握激素的作用及其机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素、胰腺和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及作用、生殖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熟练掌握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性质和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血钙和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激素调节
8
生殖和泌乳
动物生理学重点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1
绪论、血液
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体液的组成、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的作用、碱储
熟悉物质转运、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数量、理化特性
掌握刺激和兴奋的关系、阈强度、强度-时间曲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生成和破坏、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因子
掌握复胃消化、大肠内消化、消化道功能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熟练掌握单胃消化、小肠内消化、主要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5
排泄
肌肉和运动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了解排泄的途径、能量代谢测定方法
熟悉肾脏的结构特点(肾单位、集合管、肾小球旁器)、排尿反射、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特性、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呼吸熵
掌握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的意义、尿生成的激素调节、终板电位、兴奋-收缩耦联、基础代谢率
3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1. 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

【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2.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差差移动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3. 钠泵:钠离子出膜,钾离子进膜,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

作用:细胞内高钾视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4. 内环境:直接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外液,处于动态平衡。

5. 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6. 电位门控通道:主要有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通常由同一亚基的四个跨膜区段围成孔道,孔道中有一些带电基团(电位敏感器)控制闸门,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电敏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响应膜电位的变化,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

孔道口的孔径和电荷分布形成离子选择器,但并非对其它离子绝对不通透。

【钠和钾离子通道是动作电位发生的基础;钙离子是最重要的胞内信号,控制着分泌、收缩、代谢等重要的生理过程,钙通道、钙泵和胞内钙库(内质网和线粒体),组成了一套调控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完美系统,对细胞活动和生存意义非常重大。

】7. 机械门控通道:外来机械性信号通过某种膜结构内的过程,引起细胞的跨膜电位变化。

8. 兴奋性: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9. 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10. 不应期:在一次兴奋后出现兴奋性消失或降低的有序变化,分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

11. 静息电位:神经细胞在部活动时,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以膜外电位为零,膜内电位约为-50到-70mv,称为静息膜电位。

产生机制:1、钠泵的离子主动转运机制(3个钠离子出膜,2个钾离子进膜)2、静息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高通透性。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一、绪论1、机体内环境的概念2、机体的三种调节二、神经系统1、叙述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2、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3、简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及生成调节4、凝血过程四、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途径2、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动脉血压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5、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五、呼吸生理1、呼吸的全过程2、肺通气的阻力3、O2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方式4、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六、消化生理1、胃液的成分及作用2、论述小肠作为主要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七、能量代谢与体温1、机体中产热的器官、组织2、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机理1.产热、散热的方式八、泌尿生理1、肾血液循环特点2、机体中的多余水分排出途径九、内分泌生理1、下丘脑—垂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联系2、生长激素的作用3、机体钙调节机理十、生殖生理1、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生殖全过程3、避孕的种类与机理题型:一、是非判断题(对“√”,错“×”。

每题1分,共10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三、多项选择(至少有2个答案,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六、综合思考题(10分)七、案例分析(10分)。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动物生理学是指研究动物内部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

在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重点知识:1. 细胞功能和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结构。

生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内部功能都与细胞密切相关。

例如,动物细胞的组成包括细胞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组成部分。

了解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结构对动物生理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2. 生物分子和代谢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了解生物分子和代谢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来源。

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能量贮存形式,能够在需要时迅速分解为葡萄糖。

3. 肌肉和运动控制肌肉是生物体内唯一能够主动收缩的组织。

人体内有三种肌肉: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运动控制是指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发出控制信号。

了解肌肉和运动控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运动机制和体育运动。

4. 神经和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是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负责传输电信号,控制各种身体动作、记忆和推理过程。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了解神经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感觉和反应机制。

5. 激素和内分泌系统激素是在人体内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

激素是人体内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了解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以上是动物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生理现象和解决动物生理学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动物生理学重点

动物生理学重点

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稳态: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举例: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的去极化和钠通道的开放;排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

负反馈: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加以纠正和调整的过程,是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举例:血压调节;体温调节。

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第一章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转运方式成为易化扩散。

如:葡萄糖转运体(以载体为中介);Na离子通道(以通道为中介)。

钠泵: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

各种细胞膜上普遍存在这一种Na-K泵,是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可以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还能把细胞外的K 移入膜内,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状态;之所以能对Na、K进行主动转运,是由于她本身就具有ATP酶的活性,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

因此,钠泵就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Na-K依赖式A TP酶的蛋白质。

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是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形成机制:静息时,膜两侧离子不均匀分布,细胞膜主要对K离子通透,允许K离子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而不允许Na+、Ca+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形成机制:>=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Na+内流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膜去极化达一定的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1.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至关重要。

复习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细胞器官等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代谢、膜转运、信号传导等重要过程。

2.神经系统: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组织和作用。

复习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等。

3.内分泌系统:复习内分泌器官和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

了解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负反馈调节等。

4.循环系统: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复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类型和分布、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以及心脏的电活动和心脏循环的调节等。

5.呼吸系统:复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部分。

了解呼吸的物理原理、气体交换、呼吸肌肉的调节等。

6.消化系统: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

了解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胃肠道的调节等。

7.泌尿系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复习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的形成等。

8.运动系统:复习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和调节。

同时,了解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以及互动运动调节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影响。

9.免疫系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等。

复习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活化、抗体的生成和作用等。

10.生殖系统:复习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性腺的形成和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性征的形成和维持等。

了解生殖激素的合成和作用、性腺的调节等。

此外,还可以复习动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动物行为与生理之间的关系、生物钟和生物节律等。

掌握这些重点要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动物生理学,并为考试做好准备。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整合生理学:将整体与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用分子生物学现象解释2.兴奋:活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过程。

3.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4.适应性:指机体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以求与所处的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5.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6.稳态: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7.入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8.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9.原发性主动转移:主动转运中,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10.继发性主动转移:主动转运中能量不由ATP直接提供,而是利用NA+泵活动形成的储备势能完成11.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2.动作电位:活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两侧电位的变化。

13.反极化:除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

14.锋电位:快速除极化和快速复极化总共不超过0.5ms,形成一个短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

15.后电位:在锋电位之后还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微弱的电位变化时期,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16.阈刺激:维持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

17.阈强度:固定刺激时间,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18.碱贮:血液中NaHCO3的含量或浓度。

19.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得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0.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21.血液凝固:指血液中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2.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个体的血液滴在玻片上混合,红细胞即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

23.自律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即可自动去极化而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细胞。

24.自律性: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1. 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2. 产生动作电位的关键是去极化能否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而与原刺激的强度无关3. 储备血量是指滞留于肝、脾、皮下的血窦、毛细血管网和静脉内,流动很慢4.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5. 血小板的功能:生理性止血、参与凝血、参与纤维、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6. 红细胞的特性:膜通透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7. 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8. 白蛋白的作用: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激素和营养物质;保持血浆PH 基本恒定9. 抗凝方法:移钙法(加柠檬酸、草酸钾、EDTA);肝素;脱纤法;低温;血液与光滑面接触;双香豆素。

10. 心肌细胞的基本特点: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11. 第一心音(收缩音)产生的原因: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的关闭;射血开始引起的主动脉管壁震动12. 心室舒张包括等容舒张、快速充盈、减慢充盈期三个过程1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博输出量增加,则收缩压上升,脉搏压也随之增加;心率上升,则舒张压上升,脉搏压降低;外周阻力增高,舒张压下降更多,脉搏压降低;主动脉弹性好,脉搏压降低;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升高,则动脉血压升高14. 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脏收缩力量;体位改变;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15. 胸内负压的作用:组织肺塌陷;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有利于呕吐、反刍16.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毛细血管压;血浆肢体渗透压;淋巴回流;毛细血管通透性17. 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18. 胸复式呼吸由内间外肌、膈肌的舒缩引起19. 瘤胃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细菌、纤毛虫、厌氧真菌20.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分压差、溶解度、分子量;呼吸膜面积与厚度;肺通气与血流量比值21. 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PH 低、CO2 浓度变高、温度升高22. 单胃运动形式:容受性舒张、蠕动、紧张性收缩、胃排空23. 唾液的功能:润湿口腔;含有淀粉酶;幼畜含舌脂酶可水解脂肪;清洗口腔;维持口腔碱性;唾液蒸发调节体温,排汞等有毒物;反刍尿素的再循环24. 小肠运动的基本方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环形肌舒缩形成);蠕动(环形肌、纵行肌协同完成);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25. 胰液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分解酶26. 胆汁是苦味、粘滞性的碱性液体,主要含有胆汁酸、胆盐、胆色素27. 胆盐的作用: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胆盐与脂肪分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醛结合,促进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增强脂肪酶的活性;胆盐可刺激小肠运动28. 网胃第二相收缩十分强烈,易造成创伤性网胃炎和心包炎29. 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条件为清醒、安静、最适宜温度、消化道空虚。

动物生理学重点资料

动物生理学重点资料

动物生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家畜生理学的三个层次1、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2、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

3、整体水平研究各器官功能联系;整体与环境互作。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易化扩散分类: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2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一、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过程。

三、后电位产生机制负后电位:细胞外K瞬间蓄积正后电位:Na泵活动增强四、兴奋(Exitation)—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五、兴奋性(Exitability)—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六、可兴奋组织(Exitable tissue)—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

七、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以上三种条件均达到阈值才能引起兴奋。

)八、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九、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十、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锋电位上升支与下降支初期特点: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2、相对不应期:锋电位下降支的后期特点:对阈上刺激反应。

3、超常期:负后电位特点: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

4、低常期:正后电位特点: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第三章血液一、如何制取血清和血浆?两者有何区别?血清(serum):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浆(Plasma):将采集的血液按5:1的比例与3.8%柠檬酸钠混匀,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因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块中。

动物生理学重点

动物生理学重点

第一章1.体液①细胞内液②细胞外液2.稳态(homeostasis)是指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它不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而且扩展到机体的各级水平,凡某一生物化学反应,某一细胞、器官、系统的活动乃至整个机体通过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都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二、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指机体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准确,但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生成并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体内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方式: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代谢产物的局部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反应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三)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较小,范围常局限于一小部分组织甚至是一个细胞,作用也不十分灵敏;但对机体某些生理功能的调节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章一、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Ca、K、Na等)在细胞膜上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电位)一侧向低浓度(电位)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1)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要是对蛋白质、氨基酸等不溶于脂质的非离子营养物质的转运。

(2)离子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要是对Na、K、Ca等不溶于脂质的离子的转运二、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1.原发性主动转运2.继发性主动转运三、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一)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channel)大多数是由α2、β、γ、δ亚基组成的一种五聚体蛋白质,其结构的α亚基具有与化学信号(如Ach)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因此引起其通道开放,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这种靠化学信号作用而开放的通道称为化学门控通道。

动物生理学重点讲解学习

动物生理学重点讲解学习

动物生理学重点第一章1.体液①细胞内液②细胞外液2.稳态(homeostasis)是指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它不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而且扩展到机体的各级水平,凡某一生物化学反应,某一细胞、器官、系统的活动乃至整个机体通过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都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二、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指机体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准确,但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生成并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体内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方式: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代谢产物的局部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反应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三)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较小,范围常局限于一小部分组织甚至是一个细胞,作用也不十分灵敏;但对机体某些生理功能的调节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章一、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Ca、K、Na等)在细胞膜上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电位)一侧向低浓度(电位)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1)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要是对蛋白质、氨基酸等不溶于脂质的非离子营养物质的转运。

(2)离子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要是对Na、K、Ca等不溶于脂质的离子的转运二、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1.原发性主动转运2.继发性主动转运三、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一)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channel)大多数是由α2、β、γ、δ亚基组成的一种五聚体蛋白质,其结构的α亚基具有与化学信号(如Ach)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因此引起其通道开放,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这种靠化学信号作用而开放的通道称为化学门控通道。

动物生理学重点

动物生理学重点

1.动作电位产生机制?10分
2.骨骼肌收缩机制?8分
3.血液组成,2-3分
4.几种生理性抗凝物质1-2分
5.心脏的泵血过程3-5分
6.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1-2分
7.心血管的种类2-3分
8.动脉压高压和低压2-3分
9.组织液的生成条件2-3分
10.呼吸膜的结构2-3分
11.吸气和呼气过程5-8分
12.呼吸类型1-2分
13.肺通气的阻力3-5分
14.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相关概念3-5分
15.影响呼吸器官的因素2-3分
16.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形式1-2分
17.氧离曲线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8分
18.波尔效应和霍尔丹效应2分
19.化学结合二氧化碳的主要存在形式1-2分
20.红细胞中co2和水分子的反应过程2分
21.大肠和小肠分别包括哪些?1-2
22.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消化2-4
2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胃肠运动的关系1-2
24.胃、大肠和小肠的运动形式。

2-4
25.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2-4
26.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2-4
27.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什么是旁细胞途径?2-4
28.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4
29.特殊动力效应1-2
30.热价、氧热价、呼吸商2-4
31.影响能量代谢因素3-5
32.几种散热方式2-3
33.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2-4
34.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主要因素2-4
35.肾功能体液调节的几种激素1-2
36.人脑的组成部分2-3
37.人神经系统的结构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血浆:由90%的水和100多种溶质(蛋白质、脂类、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气体、激素、各种细胞代谢产物和电解质)组成2、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与血浆相比缺乏纤维蛋白原3、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4、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形成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5、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特性6、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现象7、血型:指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8、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9、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10、心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11、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博动一次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正常值70ml12、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

即心输出量。

5L13、血压: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14、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15、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16、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17、消化:饲料中的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18、吸收: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上皮细胞膜进入血液与淋巴的过程为吸收19、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胃底和部分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增大,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20、胃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21、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22、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3、呼吸运动:指呼吸肌收缩、舒张所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过程24、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25、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26、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量27、氧容量:100ml血的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28、氧含量:100 ml血的Hb实际结合的氧量29、氧饱和度:Hb 氧含量和Hb 氧容量的百分比30、氧解离曲线:是反映O2与Hb氧结合量或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31、原尿:不含血细胞、蛋白质的血液滤过液3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有效滤过压在组织液生成和回流中,以及尿液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3、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34、水利尿:一次大量饮用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的现象35、渗透性重吸收:36、调节性重吸收:37、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渗透压的升高,阻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的尿量增加38、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通过突触的信息传布,即为突触传递39、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40、神经递质:由神经元合成,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产生效应后的特殊化学物质41、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激素、递质或调质等代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42、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43、骨骼肌牵张反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种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44、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也称γ僵直45、动力定型:动物在一系列有规律的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作用下,经过多次的强化,神经系统能够相当巩固地建立起一整套与刺激相适应的功能,并表现出一整套有规律的条件反射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整套条件反射,称为动力定型简答题1、白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答: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 吞噬、杀菌嗜酸性粒细胞2~4% 抗过敏、抗寄生虫嗜碱性粒细胞0.5~1% 释放活性物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4~8% 吞噬、杀菌淋巴细胞20~40% 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2、简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答:1、参与血凝、促进止血2、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3、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3、血液凝固的过程及血凝的加速与延缓?答:血液凝固的过程:第Ⅰ阶段是凝血因子FX激活成FXa并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第Ⅱ阶段是凝血酶原(FⅡ)激活成为凝血酶(FⅡa)。

第Ⅲ阶段是纤维蛋白原(FⅠ)转变成纤维蛋白(FⅠa)。

加速血液凝固的方法有:(1)向血液中加入Ca2+,因为Ca2+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

(2)让血液接触粗糙面,如用纱布压迫出血组织,这是因为粗糙面有利于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发挥其凝血功能。

(3)适当加温,如温盐水纱布止血,因为合适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凝血因子的活性。

对于凝血过程缓慢的机体,可补充Vitk,使血液凝固速度恢复正常。

延缓血凝的方法主要有:(1)加Ca2+络合剂,去除游离的Ca2+,如草酸钙,枸椽酸钠。

(2)血液接触光滑面,如内面涂硅胶的试管,不利于凝血因子激活和血小板发挥作用。

(3)降低温度,使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

(4)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Ⅲ。

因为抗凝血酶Ⅲ可使凝血酶等失活,而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4、简述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答:血浆:由90%的水和100多种溶质(蛋白质、脂类、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气体、激素、各种细胞代谢产物和电解质)组成。

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与血浆相比缺乏纤维蛋白原5、临床上在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如何判断能否输血?答: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相合主、次侧均无凝集基本相合主侧无凝集,次侧有凝集。

配血不合主侧发生凝集6、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答: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1.自律性: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动节律性2.传导性:房室延搁:(0.1 s)保证心房、心室收缩不产生重叠现象,利于心室血液充盈。

快速传导:保证心房、心室各自同步兴奋和收缩,有利于心室射血。

3、兴奋性,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相当于心肌发生一次兴奋时,从动作电位的0期除极开始至复极3期膜内电位约-55mV这段时间内,如果再给它刺激,则无论刺激多强,心肌细胞都不会再次兴奋。

因此,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此期膜电位很小,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心肌细胞兴奋性下降到零。

从膜内电位-55mV到-60mV这段复极期间,如果给予阈上刺激,肌膜可发生局部除极化(局部兴奋),但仍然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从动作电位除极开始到-60mV这段时间内,称有效不应期。

局部除极化的原因是Na+通道刚刚开始复活。

(2)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完毕,从3期膜内电位-60mV开始到-80mV这段时期内,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称为相对不应期。

此期说明心肌的兴奋性已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原因是Na+通道部分恢复活性。

(3)超常期:从复极3期膜内电位-80mV开始至复极-90mV这段时期内,用阈下刺激就能引起心肌产生动作电位,说明心肌的兴奋性超过了正常,故称为超常期。

在此期间,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已基本恢复,Na+通道也已基本复活到可以再被激活的备用状态;而此时膜电位绝对值尚低于静息电位,距阈电位的差距较小,故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

4、收缩性,心肌收缩性的特点:(1)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代偿间歇,不发生强直收缩(2)对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有明显的依赖7、心肌细胞为什么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答:心肌细胞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涵盖了整个收缩期及舒张期前段,因此不会发生骨骼肌一样的强直收缩,保证收缩、舒张的交替进行。

在下一次窦房结冲动到来之前收到额外刺激时,额外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则不出现反应,若落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可出现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不应期,下一次窦房结冲动传到心室时,常常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造成收缩的“脱失”,即期前收缩后往往出现代偿性间歇。

所以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8、简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答:心输出量取决于每播输出量和心率。

机体通过对搏出量和心率的调节来改变心输出量(1)每博输出量:心脏每博动一次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正常值70ml每博输出量有心肌收缩力、静脉回流量和主动脉血压决定。

心肌收缩力: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类物质作用于心肌细胞,可通过活化横桥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克服主动脉压的能力,增加射血量。

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取决于心室充盈的时间和速率,是心脏射血的前负荷,受心肌异常自身调节作用影响。

主动脉血压:主动脉血压是心肌细胞射血时才遇到的阻力,称为心肌的后负荷。

(2)心率的调节,一定范围内,心输出量与心率程正相关。

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答: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10、切断动物的两侧主动脉神经(减压神经),为什么会引起血压升高?答:机体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其感受装置时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窦神经和主动脉弓是其传导神经。

切断了主动脉神经以后,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冲动就不能上传至延髓心血管中枢,减压反射活动减弱,因而出现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最终导致血压升高1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答: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和主动脉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区域。

它们周围包绕以毛细血管窦,血液供应十分丰富。

颈动脉I型细胞含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囊泡;Ⅱ型细胞作用类似于神经胶质细胞,窦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穿插于其间,与I型细胞形成特定的接触:单向突触、交互突触、缝隙突触等,能反馈调节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

感受器还有传出神经支配,借调节血流以改变化学感受器的活动。

在延髓外侧部浅表区域,有左右对称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可分为头、中、尾三个区。

当血液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时,如缺氧、二氧化碳分压过高、pH降低等,可以刺激这些外周化学感受器,其感受信号分别由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束核,然后使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中枢神经的活动发生改变。

生理意义:①调节呼吸(为主)②应激时对心血管起作用,血压< 60mmHg时,减压反射下降。

此时主要靠化学感受性反射维持血压,保证心、脑器官的血供12、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调节?答:(1)心交感神经的调节,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受体:β1受体作用:正性变时作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膜上β1受体结合,通过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主要使Ca2+ 道的开放,内向电流升高,窦房结P细胞4期除极加快,自律性升高正性变力作用:房室结慢反应0期Ca2+ 内流加快,冲动传导快,这些变化使心率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