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课标链接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第一、二册)一、整个小学阶段教材编排特点:在教材的前言中,也介绍了教材的特点,简明实用、内容生动(图文并茂、有趣味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单元后面都有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动动脑动动手的探究性小问题);便于教学(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软件);注意小初高的衔接和过渡(避免了简单重复的教学内容)。
六册书中,前两册主要是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后面四册书分别介绍了四个应用软件。
因为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是一二册的教材,所以我只把一二册每课的重点提炼出来,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一看一二册教材。
二、内容解读关键词:信息认识实践这两册教材中知识点看起来有些零碎的感觉,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总体起来看就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原理和操作。
这三个关键词所代表的就是我们的理念、原理和操作。
【第一个关键词】信息。
在我们第一次培训的时候,杜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在课程指导纲要中,计算机课变为信息技术课程,这不能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我们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们再来看看指导纲要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块。
小学阶段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在前言中还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小学阶段教学内容模块: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及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及教材分析内蒙古磴口县第三完全小学胡经伟在新课标体系下信息技术已成为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有其自身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目的。
但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认识不够,只将其作为一种娱乐课程,这往往使得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同时有很多学校领导及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也认识不清楚,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
比如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经常被其他的活动或者课程挤占。
(我校四五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个班级每学期计划20课时,除去被节假日、各种活动及其他课程挤占的课时,每个班最多只有15课时,有些班级最多10课时。
)这么紧张的课时数,以及学生及学校大的环境问题,我在教学中是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较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起到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呢,一、熟悉学生情况和教材、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1.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索,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2.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删减和增加,就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开发和研究。
比如: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城镇学生,大多数都有在家或网吧上网的经历,会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看图片,所以我在互联网教学时对“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看图片”只做简单的介绍,而是重点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情操(这部分内容在内蒙古教材实验中涉及很少)。
针对大部分学生指法差、应用软件应用能力差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适当延长了四年级鼠标、键盘练习;五年级word、excel;六年级幻灯片、网页设计的教学时间,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后的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于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一、说明(一)课程简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是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方向)一门重要专业学位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
它是既有一定理论性的课程,又是具有鲜明实践指向的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目标:对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作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高中信息技术一门必修课和五门选修课为主线,理清高中、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体系,探讨教材重组和二次开发问题。
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探讨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培养目标问题。
(二)编写依据依据国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权威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三)目的任务1.理解:要求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指导思想、课程性质等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掌握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内化:能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特别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化为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视角。
3.综合运用:能将学过的多个知识点或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抽象或比较复杂的问题上,比较全面地分析、说明、论述问题与解决问题。
(四)课程类别专业学位课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1.信息技术课程概述:涉及课程性质、定位、课程目标与开设背景等2.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帮助理解计算机课为什么改名叫信息技术课程。
3.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大纲: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重点5.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分析6.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重点7.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分析8.技术应用类选修课教材分析a)多媒体技术应用b)网络技术应用c)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9.人工智能初步教材分析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五、成绩考核方法与要求(一)考核方式:本课程不搞书面考试,课程成绩以考察报告和论文为主,结合平时出勤与讨论发言确定。
(二)要求:1.选题属于学校管理学范畴;2.论文符合学术规范,论文正文在3000字以上;3.出勤情况符合学校相关规定;4.课堂讨论积极发言。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与意识,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根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开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与科学技术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与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文化、伦理与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与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必要根底。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开展水平与不同年龄阶段知识经历与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与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目标,要表达出各阶段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展学习与探究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根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根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承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道德标准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开展水平与不同年龄阶段知识经历与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中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到达终极各学段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及信息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兴趣与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方式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多媒体资源进展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展学习、开展个人爱好与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制订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制订中) By [nbxwj] at 2006/4/1 21:18:2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小学┈┈┈┈│┈┈┈┈┈初中┈┈┈┈┈│┈┈┈┈高中┈┈┈┈│─────────────────────────────────────────────────────│兴趣与特长│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巩固兴趣发现特长┄┄┄┄│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应用技能┄│掌握常用软件、┄┄┄│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选门类专业发展┄┄││┈┈┈┈┈│工具的应用技能┈┈┈│┈┈┈┈┈┈┈┈┈┈┈┈│┈┈┈┈┈┈┈┈┈┈│─────────────────────────────────────────────────────│信息素养┄│体验信息活动,┄┄┄│自主选择综合应用┄┄┄┄│信息→知识→智慧┄┄││┈┈┈┈┈│形成信息意识┈┈┈┈│┈┈┈┈┈┈┈┈┈┈┈┈│┈┈┈┈┈┈┈┈┈┈│─────────────────────────────────────────────────────│技术创新┄│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某一技术门类的┄┄┄││┄┄┄┄┄│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动手创新┄┄┄┄┄┄┄┄│┄┄设计、制作、创造│─────────────────────────────────────────────────────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
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体设计及教材使用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体设计及教材使用分析魏雄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引言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展得如火如荼,自 2001 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到 2004 年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制定,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在新课程实验方案中作为正式课程被列入课程表中。
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中,只有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标,而小学信息技术又被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开展。
另一方面,校本课程涵盖面非常广,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等,只要学校有条件,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以开设,信息技术也不例外,而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自行规划、设计和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比较高。
本文结合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法作一介绍,并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教材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与信息技术学科有关的文件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文件最主要有以下三个。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教基〔 2001 〕 17 号),这份文件对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作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 ( 或音乐、美术 ) 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 ( 或音乐、美术 ) 等课程。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作了如下界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1 年 11 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又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 [2001]28 号),从 2001 年秋季起正式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第一、二册)一、整个小学阶段教材编排特点:在教材的前言中,也介绍了教材的特点,简明实用、内容生动(图文并茂、有趣味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单元后面都有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动动脑动动手的探究性小问题);便于教学(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软件);注意小初高的衔接和过渡(避免了简单重复的教学内容)。
六册书中,前两册主要是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后面四册书分别介绍了四个应用软件。
因为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是一二册的教材,所以我只把一二册每课的重点提炼出来,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一看一二册教材。
二、内容解读关键词:信息认识实践这两册教材中知识点看起来有些零碎的感觉,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总体起来看就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原理和操作。
这三个关键词所代表的就是我们的理念、原理和操作。
【第一个关键词】信息。
在我们第一次培训的时候,杜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在课程指导纲要中,计算机课变为信息技术课程,这不能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我们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们再来看看指导纲要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块。
小学阶段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在前言中还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小学阶段教学内容模块: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二、操作系统简介:汉字输入;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 发展;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文件和文件夹 (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操作系统简单工 作原理。
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文本的编辑、修改;版式的 设计。
制作漂亮的文稿和电子报刊 报刊的设计与规划 文本的编辑 美化我们的文稿 图文混排 利用表格呈现信息 页面的设置
课程实施支持体系
学生用书、教师用书、 配套光盘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
2007年7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 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 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 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 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 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 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 据的输入和编辑;数据的表格处理;数据图表的创 建。
数据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创建电子表格 编辑、美化表格 计算分析数据 统计图表
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网络的基本概 念;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电子邮件的使用;网页制作。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 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 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 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 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 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材编写理念 ●体现新课程理念,建构 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支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小学阶段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教学内容: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LOGO绘图(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是六年级学生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
通过分析该教材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
该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电脑基本操作:介绍了电脑的基本组成、启动与关机、鼠标键盘的使用等内容。
2. 常用办公软件:介绍了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
3. 互联网应用: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网页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等内容。
4. 图片处理与制作:介绍了图片的基本处理技巧和制作简单图形的方法。
5. 播放器与多媒体:介绍了音频、视频播放和基本编辑的方法。
6.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介绍了网络安全知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
二、教学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教师顺利进行授课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个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第一周- 课程主题:电脑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介绍电脑的基本组成- 研究电脑的启动与关机- 研究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教学目标:- 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 熟练掌握电脑的启动与关机操作- 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使用技巧第二周- 课程主题:常用办公软件- 教学内容:- 介绍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格式设置- 研究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公式的使用- 教学目标:- 能够创建并编辑Word文档,掌握格式设置的方法- 能够创建并编辑Excel表格,掌握公式的使用技巧第三周- 课程主题:互联网应用- 教学内容:- 介绍网络的基本知识- 研究网页浏览器的使用- 研究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学目标:-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 掌握网页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技巧- 科学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第四周- 课程主题:图片处理与制作- 教学内容:- 介绍图片的基本处理技巧- 研究制作简单的图形- 教学目标:- 掌握图片的基本处理方法,如剪裁、调整尺寸等- 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基本图形第五周- 课程主题:播放器与多媒体- 教学内容:- 介绍音频和视频的基本播放方法- 研究音频和视频的基本编辑技巧- 教学目标:- 能够使用播放器播放音频和视频文件- 了解音频和视频的基本编辑方法第六周- 课程主题: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 教学内容:- 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 教学目标:- 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与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三、进度表以上是对《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进行的分析,以及根据教材内容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课标链接
本册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基本定位
• 本册教材在编写内容、结构和模式上都尽 量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 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使学生们在使用 新教材的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兴趣点, 帮助任课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 配画的创作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 无比新奇。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同时也有利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
• 一、欣赏 • 让学生欣赏多样的电子板报,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 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制作 板报动手操作的欲望。 • 二、学生操作任务(学生分组制作电子板报) • 1.确定主题,主题明确,内容健康,视野开阔,树立关注生 活,关注社会的良好意识。 • 2.收集选择素材 • 网上搜集文本、图片、图形、数据等材料。 • 3.设计版面,整体布局有自己的风格,主题突出。作品具有 艺术性,思想性和创造性。 • 4.制作作品,主要灵活应用我们所使用的软件提供的各种菜 单命令。 • 通过学生分组制作电子板报,能够实现与他人合作的方 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 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第1课:认识word 第2课:编辑文稿 第3课:修饰文稿(一) 第4课:修饰文稿(二) 第5课:文本框和艺术字 第6课:给文稿配插图 第7课:制作表格 第8课:编辑表格
用Word编 排文稿
五 年 级 下 册
用WPS文 字编排文 稿
第9课:用WPS输入文稿
第10课:用WPS模板创建文稿 第11课:WPS实用小功能 第12课:收发电子邮件
第一单元
用word编排文稿
一、本单元的目标: 1.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日常生活中 应用的word软件,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 趣和意识。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图形 图像
声音 声音 音频信息的 采集与编辑 动画视频 动画 视频 应用 动画技术 原 理与应用 动画制作 视频信息 采 集加工
特点/数字化表示 采样 特点 数字化表示(采样 量化 数字化表示 采样/量化 /MIDI音乐 音乐) 音乐 采集原理/编辑与加工 采集原理 编辑与加工(Cool 编辑与加工 Edit Pro界面 剪接 音效 合成 界面/剪接 音效/合成 界面 剪接/音效 合成) 视觉特征/表示特点 选择 视觉特征 表示特点/选择 表示特点 基本原理/格式与分类 制作过 基本原理 格式与分类/制作过 格式与分类 二维/三维 生成/工具 程(二维 三维 生成 工具 应用 二维 三维/生成 工具)/应用 FLASH使用 使用 格式与播放环境/采集 信 格式与播放环境 采集/信 采集 息加工) 息加工
一 教材关注领域的变化
• 学科体系 系统性到结构性 学科体系:系统性到 系统性 • 学科内容: 学科内容 经典性到 经典性到实用性 完整性到过程性 完整性到 • 学习方法 知识性到绩效 学习方法:知识性到 知识性 • 教学方法 模仿性到创造性 教学方法:模仿性到 模仿性
二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 法 与 问 题 解 决 尝试 软件 开发
解析法与 问 题解决 穷举法与 问 题解决 递归法与 问 题解决 排序与查找 项目策划 项目实现
代数问题/递归问题/概率问题 韩信点兵(提出/分析/算法/编 程)/逻辑推理(提出/分析/算法) 计算阶乘(分析/算法/编程)/梵 塔问题(提出/分析/算法/编程) 排序及算法/查找及算法 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程序开发/测试完善/作品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信息规划 与组织 多媒体 信息 集成 信息集成 多媒体 报告 流媒体应用 虚拟现实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本册教材知识树一、本册教材知识树二、说课标二、说课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编写特点三、教材编写特点1、突出信息学科课程本身的特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突出信息学科课程本身的特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四、六年级上册教材的整体设计四、六年级上册教材的整体设计 1、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说出多媒体文件中使用的各种媒体、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说出多媒体文件中使用的各种媒体 2、能够上机使用多媒体工具软件进行独立操作,对音频、视频进行简单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怎么理解“信息素养”?
3.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达到
什么目标?
对“信息技术”的理
1)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
解
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
2)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 达的各种技术之和。(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 3)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 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 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3.另外教材中还选取了多个让学生感兴
趣的实例和可以用信息技术能完成的 任务作为教材的内容。每一单元由一 个大任务或几个大任务组成,然后分 解成中任务和小任务。为了具体落实 编写原则,还在教材中设立了很多栏 目。其中“试一试”、“练一练”等 栏目都要求学生实际操作,“想一 想”、“小知识”、“一点通”等栏 目供教师进行教学反馈和学生的自学。
教学重难点
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
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多边形工具的应用,各类工具的综合使用 选定工具的应用,选定需要选定的图画, 复制和粘贴图块 变化图形跟编辑图形一样,必须先选定图 形,图形的拉伸和扭曲 汉字果,学会使用
变形工具改变画面形状 ; (11)学会使用档案管理窗口,删除、预览、 打印、添加相框 ; (12)学会分形图案,学会印章功能.; (13)学会用暗房调整图画色彩,添加艺术 效果 ;
14)认识画笔工具,学会使用橡皮工具;
教学重难点
3、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画图”软件,熟悉“画图”
窗口的组成,能够画简单的画并能掌握保 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2)能综合应用直线、矩形、椭圆、多边 形、橡皮工具创作几何图形 ; (3)能综合应用直线、铅笔、曲线工具创 作图形,熟练掌握填充颜色工具和曲线工 具的用法; (4)学会使用喷枪工具,综合运用刷子、 曲线等工具;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有15
课,介绍了用画图软件画画、 编辑图画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 用金山画王软件绘制、组合、 编辑图画的初步知识与操作。
2、教材特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
识与操作技能; (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 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 程; (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 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分析
1.本套教材对小学生的需要和心理进行了认
真分析,选择了较实用、较新的教学内容 进行编写。这套教材为四年级起点版,共6 册,每册可供一学期教学之用。编写时, 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 深、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立 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 动,以学生为中心”是本套教材的特点。
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 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五段论)
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 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论)
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思想的表达,实现交流,开展
合作并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 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 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工具远距离获取信 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 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用画图软件画画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画图”软件,熟悉“画图”窗口的 组成,能够画简单的画并能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 作; (2)能综合应用直线、矩形、椭圆、多边形、橡皮 工具创作几何图形 ; (3)能综合应用直线、铅笔、曲线工具创作图形, 熟练掌握填充颜色工具和曲线工具的用法; (4)学会使用喷枪工具,综合运用刷子、曲线等工 具; (5)掌握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的用法,掌 握移动、复制、剪切、粘贴、缩放图形的基本操作; (6)掌握在图画中添加和编辑文字的操作方法;
学会设置背景,学会插入动画
。
选择填充方式和填充颜色。
学会使用变形工具改变画面形状. 学会按纸样裁剪图画,把图画设置为桌面
墙纸 学会用暗房调整图画色彩,添加艺术效果
教学措施
1、任务驱动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 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 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 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 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 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课程整合思想。(1)与相邻学科的课 程整合(2)与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1)语言的趣味化(2) 内容趣味化。
4、培养学生信息素养。(1)结合实例进
行应用介绍(2)贯穿网络知识。 5、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 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螺旋上 升”的方式,设置了适合不同层次、不同 水平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学时可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取舍。 6、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贴近生活, 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 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掌握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的
用法,掌握移动、复制、剪切、粘贴、缩 放图形的基本操作; (6)掌握在图画中添加和编辑文字的操作 方法; (7)认识金山画王,学会使用基本绘图工 具; (8)学会设置彩色背景,学会插入动画, 能够设置背景音乐 ;
(9)学会使用仙女袋,在画纸上插入小图片,
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
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多边形工具的应用,各类工具的综合使用 选定工具的应用,选定需要选定的图画, 复制和粘贴图块 变化图形跟编辑图形一样,必须先选定图 形,图形的拉伸和扭曲 汉字的输入以及文字的修饰 金山画王中能够使用帮助系统辅助学 习 ·
对“信息素养”的理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研究始于20 解 世纪70年代,随后,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和研究团体,在不同时期, 以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界定。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信息
素养总统委员会”在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
2、本套教材尽量考虑到学生心智发展水平
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使学生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能保持 一定的兴趣点,帮助任课教师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可以 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 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尤其在 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 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用于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