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研究
【摘要】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

以往的隐喻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和句子方面,但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也是语篇组织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针对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分析,旨在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加深对隐喻连贯性功能的理解。

【关键词】隐喻;语篇;连贯
一、引言
隐喻产生于人类的体验和经历,并逐渐潜移默化为概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Lakoff&Johnson认为“隐喻无所不在,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系统中。

人类用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是隐喻的”。

(Lakoff&Johnson:1999)对隐喻的一般看法是“隐喻就是没有比喻词的比喻”和隐喻表达式即“A就是B”。

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最早对隐喻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经》和《修辞学》中都提到了隐喻研究。

但是早期的隐喻研究局限在修辞学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隐喻研究的发展。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隐喻的研究呈现了多元化趋势,专家学者们从语言学、哲学、语用学、语义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角度研究隐喻。

迄今为止,隐喻研究共有三种理论模式:比较理论、替代理论和互动理论。

一些学者对隐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字词和句子层面上,但实际上,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更是语篇建构的重要手段,所以笔者在本文中重点研究隐喻与语篇连贯功能。

二、概念隐喻
1980年,Lakoff&Johnson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隐喻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在互动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研究隐喻的出发点从“表象”转为“概念”,第一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由此隐喻研究进入了认知阶段。

Lakoff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它是深层的认知机制,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从而有巨大的语言生成力(胡壮麟:2004;71)。

他还认为:隐喻图示是一种抽象的表达,他将一个抽象域的概念(知识)结构,建立于另一个更为具体的义域的感觉(可感知)的基础上。

(胡壮麟:2004;72)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隐喻概念的一些特定的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就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投射,即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从一个人们已知的熟悉的概念域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

(冯晓虎:2004)例如:Life is Journey 就是典型的概念隐喻。

通过将人生比作为旅行,上述图示则阐述了由感知层面至具体层面的语言成长力。

在人生和旅行的映射中,通过将抽象域的人生投射为更具体旅程,使人们能够直观的感知到旅途的启程映射为人生的出生,在旅途的各个环节分别映射了人生成长的若干阶段。

同样,旅途中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困难也会得到不同的收获和感悟,而在人生中,随着年龄及心理的成长,人们的认知方式逐步趋于成熟,使世界观和方法论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旅途趋于结束的时候,则投射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回首过去,人生中的得失与感悟与旅程中的付出与收获竟如出一辙。

三、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研究
概念隐喻在语篇连贯之中起着一种纽带的作用。

每个隐喻语言表达都能推动语篇信息流的发展。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是一种语篇组织的重要手段,它起着语篇构建、衔接和连贯的功能。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直是篇章语言学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多数语言学家认为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是在情景语境的制约下,语篇内部成分之间的线性和层级性的语义关系,是语篇为了有效地组织语篇本身而体现出来的连贯性,它是指篇章世界的组成成分即支撑表层篇章的概念与关系结构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方式。

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语言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而语篇衔接属于表层结构,语篇连贯属于深层结构,而概念隐喻也属于深层结构,因此可以说,语篇连贯是在概念层次上实现的,所以概念隐喻对于分析语篇连贯有很大帮助。

“连贯是一种逻辑上的、存在于语篇深层的无形网络,它把语篇凝结成为一个语义整体,它既涉及到语言交际双方的知识,也与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中义,彭聃龄:2003)在交际的过程中,发话人为保证语篇信息的流畅时,需要时常对受话者的知识状态做出假设,以便使信息具有最佳的可及性。

对于受话者来说,信息的可及性程度越高,语篇的连贯性就越强(朱永生,2000)。

在语篇中,写作者往往借助最常见的、最具体的、有行的东西来解释或说明与之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另一生疏的、抽象的、悟性的客体或现象,这就是概念隐喻在篇章中的表现。

例1:A good book may be among the best of friends.It is the same today that it always was,and it will never change.It is the most patient and cheerful of companions.It does not turn its back upon us in times of adversity or distress.It always receives us with the same kindness;amusing and instructing us in youth,and comforting and consoling us in age.(Companionship of Books, Samuel Smiles)由一个隐喻或两个隐喻帮助构建篇章连贯的情况经常出现。

利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找出不同概念间的相似性,通过激活概念隐喻的首选蕴涵,达到映射或互动的效果,因此保证篇章连贯的实现。

在上述的例子中,为了使文章更恰如其分的表述出人对书的情感以及书在人心中的重要性,作者给予了书本一个极高的评价——挚友。

对一个人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一个体会至深且无需多言的朋友。

而书本正恰恰的符合了这些特点,使书本的特征映射于挚友的特点中来:
例:
默默的支持无声的陪伴
就上述的例子“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挚友”(A good book may be among the best of friends)为中心的隐喻,成为构建语篇连贯的重要部分,同时也阐述了语篇的主题。

对书本和朋友的特征分别进行了概括和对比,继而产生了一系列与朋友相关的词汇,形成词汇链。

例如“耐心”、“令人愉悦”、“背弃”、“安慰和勉励”等。

通过例子和分析可以了解到,隐喻在语篇连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其相互映射进而构成连贯关系,并为下一命题与前一命题的概念上产生联系,相互陪衬,形成了各要素和概念间的一致性。

语篇是由多种功能建构起来的一个整体。

而促进语篇连贯则是概念隐喻在文章使用中的功能之一。

通过对原体及目标体的概念进行诠释及对比,使其更好的实现了语言的元功能。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证,概念隐喻不但自身自动的具有语言的经验功能和意念功能以外,而且更在语篇连贯的功能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更需要语言工作者将目光着眼于更广阔的背景中去,在多种概念和宏观素材中来考
察隐喻的相关功能并丰富语篇的研究内容及范围。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s[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2]Lakoff,G..&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3]鲁中义,彭聃龄.语篇理解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52.
[4]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38.
[5]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1(3):25.
注:本文是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人文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隐喻及其语篇解释力的研究,项目编号:QY201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