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材:焚风

合集下载

焚风

焚风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山区出现焚风的原因
当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夹角较大时,湿气流会 翻越山坡,对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和降水产生不同 的影响。 1、山地两侧降水差别较大 在迎风坡,湿空气随气流上升而逐渐降温冷却, 空气中的水汽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当空气中的水汽达 过饱和时,水分子便会凝结成云而形成降水,特别是 中海拔地段,常形成多雨中心。在一定高度范围内, 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这一范围叫最大降水带; 其后因水汽减少,降水量也随之逐渐减少。在背风坡, 空气顺山坡下沉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水汽不易达到饱 和状态,故降水较少。
130113625 周雨婷
1. 亚临界流里的惯性力占支配地位,在障碍物前流体 升高,流速降低,流体的动力能转化为势能。流体越 过障碍物后势能又回转为动能,流体的流速沿障碍物 向下加快
2. 超临界流里流体在障碍物上方被压缩,流体的流速 因此加快,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在越过障碍物后它 的动能回转为势能
130113625 周雨婷
2、山地两侧的气温变化 当空气在沿迎风坡运动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在做 垂直运动,空气的这种运动过程常常是绝热进行的。 在所含水汽达到饱和之前按干绝热直减率 (1℃/100m)降温;当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即达 饱和状态)以后,水汽凝结时会释放出一部分潜热, 对空气加热,使空气上升时冷却的速度减慢,按湿绝 热直减率(0.5-0.6℃/100m)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 减少水汽含量。 空气过山后,在背风坡已经成为缺少水汽的干 空气,它顺坡下沉基本上是按干绝热直减率 (1℃/100m)进行增温的。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 山前同一高度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全]高中地理(焚风、气候、农业区位、横断山脉)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焚风、气候、农业区位、横断山脉)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焚风、气候、农业区位、横断山脉)考点详解焚风焚风,即空气越过山坡后,被烘干、加热的过程。

主要包含着两个过程,如下图所示:①迎风坡:湿润的冷空气在前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山坡的阻挡(迎风坡),因此被迫爬升。

在爬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水汽逐渐冷凝成小水滴,成云致雨,导致空气变得较为干冷。

②背风坡:湿润的冷空气经过降水,空气中的水汽减少(干燥)。

越过山峰后空气开始下沉,下沉的过程中,由于是干燥的空气,因此下降过程中增温更快(1℃/100m)。

因此空气越接近地面,越干热,甚至会引起坡底农作物的枯萎。

图1 焚风示意图例题图2 例题(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6分)答:地形的主要特点:山高谷深(位于横断山区,宾川附近的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落差较大)。

耕地的特点:数量少、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山高谷深,只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近水源的地区,比较适宜耕种)。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8分)答:该地区降水较少,但蒸发旺盛(亚热带地区),因此气候较为干热。

其中地形对干热气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①西侧有高耸的青藏高原,使得湿润的西南季风难以到达;距离东侧的沿海较远,东南季风也难以到达。

②山高谷深,山地大都呈南北走向。

小部分的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到达后,都会被两侧高耸山峰阻隔,中间谷地相当于一个“背风坡”,会产生“焚风效应”,使得空气更加的干热。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6分)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海拔高、云量少(干热的气候),因此该地早、晚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光照充足,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②纬度较低,全年的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有利于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总结一个地区适宜种植什么作物,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食物偏好)。

初中地理必知的27种地理“效应”

初中地理必知的27种地理“效应”

初中地理必知的27种地理“效应”焚风效应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降落差不多;到背风坡,随着气流下沉,海拔变低,气温升高,空气变得既高温又干燥,此现象被称作“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的山地屡见不鲜,甚至可找到主要由“焚风效应”影响形成的荒漠,如南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我国不少地区都有“焚风效应”,例如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下降时,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就会出现焚风效应。

据统计,出现焚风时,石家庄的日均温比无焚风时增加10℃左右。

绿洲效应在沙漠地区,只要有水源,水份与空气混合,就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这种水份与空气混合产生降温加湿的结果与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称之为“绿洲效应”。

如在热带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的滨海地带(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南美的秘鲁寒流、北非的加那利寒流、南非的本格拉寒流的沿岸等地区),这一带多雾,气候虽干旱降水少,但由于“绿洲效应”,相对湿度大。

盆地效应在盆地内部的地表,炎热的夏季,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的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

如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155米)有“火洲”之称,是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地方,七月份平均气温为33℃,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

在寒冷的冬季,常因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洼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

如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的寒极,曾达到—71℃的低温,就是位于封闭盆地。

以上现象谓之“盆地效应”。

高原效应在面积较大的高原上,其上空空气密度小,白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形成气温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地势愈高,这种特点愈明显,谓之“高原效应”。

如我国青藏高原,这种“高原效应”强烈,才形成了藏族独特的服饰——藏袍。

藏袍大多是右衽大襟,长袖宽领,用飘带扎腰。

夜间气温很低,可以将双手藏在袖中;晨后气温渐渐升高,右袖可以脱下来搭在肩上,以便劳作;到了中午,气温很高,可以将双袖脱下,围在腰间。

【初中地理】焚风

【初中地理】焚风

【初中地理】焚风当湿空气越过高山时,常在山的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气流,称作焚风。

空气在沿山坡运动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在做垂直运动,空气的这种运动过程常常是绝热进行的,即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1℃,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1℃,当它上升到凝结高度以后,水汽凝结时会释放出一部分潜热,使得空气每上升100米降低1℃改变为降低0.6℃,这样就为焚风的形成构成了有利条件。

例如:有一气流,要翻越一座高度为4000米的山脉,假定其越山前温度为15℃,凝结高度为1000米,由于在凝结高度以下空气每上升100米降低1℃,凝结高度以上,每上升100米降低0.6℃,那么这块空气到达山顶时将会变成-13℃。

如果凝结出的水汽完全降落到了山前,在空气翻山后,就成为了干燥的气团。

在无水汽的影响下,气流到达山底时,将会因每100米升高1℃而变成27℃的干热风。

我国境内高山峻岭很多,常可见焚风现象。

焚风强烈时,能使农作物枯萎,甚至引起森林火灾。

顾名思义,焚风是如火如风。

当气流穿过山脊时,背风面很容易出现干热风,这被称为焚风。

这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为什么山上有焚风?这是由于山上气流的下沉运动造成的。

气象学方面,当一定量的空气从地面上升到高空时,平均气温每1000米下降6.5℃;相反,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温度平均每1000米上升6.5℃。

也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降到地面时,温度将上升20℃以上,这将立即使凉爽的气候升温。

这就是“烈风”的原因。

这种风不像山风那样频繁出现。

它发生在山脉两侧不同气压的条件下。

在山岭的一侧是高气压,另一侧是低气压时,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

在空气移动途中遇山受阻,被迫上升,气压降低,空气膨胀,温度也就随之降低。

空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c,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雨雪落下。

空气到达山脊附近后,变得稀薄干燥,然后翻过山脊,顺坡下降,空气在下降过程中,重又变得紧密,并出现增温的现象。

焚风天气特征

焚风天气特征

焚风天气特征引言焚风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指的是炎热天气中出现的瞬时高温、低湿、强风等条件下的火灾气象现象。

焚风不仅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了解焚风天气的特征是预防和应对焚风灾害的关键。

焚风形成的原因焚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焚风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强热带高压形成时,大气下沉形成逆温层,使地表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炎热天气。

2. 低湿度焚风天气特征之一是低湿度。

大气湿度低,降水少,蒸发加剧,导致地表湿度降低,加剧了火灾的爆发和蔓延。

3. 强风焚风天气常伴有强风,强风会加大火灾蔓延的速度和范围,造成火灾扑灭的困难。

焚风天气特征分析1. 高温焚风天气被定义为高温天气,通常指大于35摄氏度的极端高温。

高温是焚风天气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2. 低湿度焚风天气下,湿度往往低于30%,有时甚至低于20%。

低湿度使得植被干燥易燃,容易引发火灾,并且增大火势蔓延的速度和范围。

3. 强风焚风天气常伴有强风,风速往往超过6级。

强风会加剧火势的蔓延,增加火灾扑灭的难度。

4. 干燥焚风天气的湿度低,空气中水分蒸发快,地表水分蒸发也快,导致地表干燥,易燃物质容易点燃。

焚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健康影响焚风天气的高温和低湿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为危险。

2. 生产受损焚风天气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高温和干燥的天气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容易导致减产或歉收;同时,高温天气也会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 火灾风险焚风天气下,由于干燥和低湿度等因素,火灾的风险大大增加。

火灾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危及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焚风天气的预防和应对1.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焚风天气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变化,做好应对准备。

2. 民众教育加强焚风天气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教育人们如何应对焚风天气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焚风效应原理范文

焚风效应原理范文

焚风效应原理范文焚风效应是指在山地或山谷地形中,当有强烈的火灾发生时,火焰所产生的较高温度会引起局地大气循环的变化,从而形成局地风。

这种风被称为焚风,它具有独特的气象特征和运动规律,对火灾扩展和火场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焚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火源的强度、地形的复杂性和大气环流的稳定性等。

当火源产生的热量足够强烈时,会引起局地热对流,形成一个上升气流带动烟雾和火焰冲入高空。

由于山地地形复杂,气流在山谷中的流动受到地形的限制,上升气流无法顺利扩散到更大范围的高空中,因此会在局部形成一个上升气流锥,形成一个类似于折射作用的焚风加强带。

焚风加强带上的气流上升速度较快,可达到数十米/秒,较强的风力加速了火灾的蔓延速度,使火势更加迅猛。

同时,由于火源产生的热量还会加热大气层,使得火源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形成抬升气流,在焚风加强带上形成火焰上方向上的垂直向上气流,并带有大量的火灾烟雾。

焚风效应对火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加速火势发展:焚风的强大上升气流和加热作用使得火势得以迅速蔓延,形成大范围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焚风在山谷中被束缚扩散,高速上升的火焰和烟雾形成火龙卷或火焰的垂直向上的结构,使火势向上蔓延,也给火灾扑灭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2.影响空气质量:焚风带有大量的火灾烟雾和污染物,其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烟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周围地区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来很大危害。

焚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温、湿度、风速、地形等。

在干燥、炎热和风速较大的条件下,焚风往往更加严重,火势更难以控制。

此外,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焚风的发展和扩散。

峡谷、陡坡等纵向地形会导致焚风的扩张发展受到阻碍,形成焚风加强带;而较为平坦的地形则更容易扩散,形成广泛蔓延的火场。

对于防控火灾,了解和研究焚风效应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有效的预测和监测技术,可以提前预警和采取措施,减少火灾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高三地理微专题焚风效应课件(共29张PPT)

高三地理微专题焚风效应课件(共29张PPT)

目录
2 影响及评价
热带水果
焚风效应发生在小尺度地区,影响干和热,但分析影响农业
区位因素时必须 综 合 分析其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西藏芒康县盐井镇地处澜沧江干热河谷,江边几眼能冒出卤水(含盐的地下
水)的盐井使这个偏僻的小村保持了千年生机。这里的人们依山势凿孔桩、桩顶
铺板,就地取岩土在板上铺垫成盐田,纳西族妇女用木桶把卤水从江边背到盐田
3. 太行山东坡和西坡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均会出现焚风 现象,但冬季会更加明显
4. 天山南坡的焚风现象显著
四川盆地冬季比同纬度长江中 下游平原温暖,因为秦岭南坡 的焚风效应
澳大利亚中西部大面积沙漠 的形成原因是位于大分水岭 的背风坡
焚风效应
山风坡
焚风发生的条件
焚风现象及原理
小尺度 特殊性
特别提示
焚风
Foehn
效应
Effect
目录
形成条件
影响评价
目录
1 形成条件
目录
焚风 你理解的焚风是什么样的? 你理解焚风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判断说法
1. 我在攀登东莞第一高山银瓶山(相对高度约450米)的途 中遭遇 强焚风 2. 塔里木盆地内部沙漠形成的主要是位于昆仑山的背 风坡,气温高蒸发强,降水少干燥,焚风效应明显。
4:江边有由于断层引起的地下盐矿和 地下水的融合导致断层附近有含盐的地 下水。
干 1: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岛西南都,地 处夏季风背风坡多晴天,蒸发旺盛
热 2:海南纬度低,全年平均气温高,蒸 发强
风 3:海南岛海风大,常吹3—4级风,加 快了蒸发。 4:这里的海水盐度高,具有得天独厚
盐 的生产条件。
海南莺歌海盐场
(l)简析秋季洛杉矶附近林区野火火势猛烈的自然原因。(6分) (2)从土壤的角度,分析林区野火对耐火植物生长起到的积极作用。 (6分) (3)说出实施受控火烧时应具备的气象条件。(4分) (4)近年来受控火烧防火行为受到部分人群反对。请你举例说明反 对的人群及理由。(举一例即可)(6分)

焚风名词解释

焚风名词解释

焚风名词解释1、焚风:2、焚风:焚风是夏季东南季风的一种。

一般在8月初至9月上旬形成, 9月中旬到11月上旬为盛期,其后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每年受焚风影响的日数约40天左右。

因为这时候正值农忙季节,许多农田都处于烤焦状态。

所以称之为“烧火风”或“烧荒风”。

焚风在我国古代又称作“蕃焰”,亦称“回回风”。

据《旧唐书·五行志》载,公元747年9月12日,“北边蕃人、突厥等来寇,诏以神策军击之”。

其“回回”即焚风也。

“蕃焰”指的就是焚风。

3、焚风效应:指火风暴过境时,在其经过地区形成的特殊风系效应,称之为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与城市热岛效应、龙卷风效应共同构成自然灾害的综合效应。

4、焚风影响:指伴随台风的大范围高温、干旱和强烈风雨而引起的气象灾害。

台风是夏季海洋上的强烈热带气旋,是太平洋上发生频率最高的热带气旋。

台风对所经地区的影响常可分为3个阶段: 1、风害:台风中心风力强大,可达12级,其中心附近旋转最快,最大风速达150-180米/秒。

台风中心经过时,会产生最大风力达12级的大风,台风外围风力更强。

这种强大风力及风速增强,使台风附近的水面及空气变得非常不稳定,能量容易集中释放,常常引起山崩、地裂等。

2、雨害:台风中心经过时,常常降大暴雨,并带来狂风、洪水和巨浪等严重灾害。

3、暴雨洪涝:由台风雨引起的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

4、焚风:指火风暴过境时,在其经过地区形成的特殊风系效应,称之为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与城市热岛效应、龙卷风效应共同构成自然灾害的综合效应。

4。

焚风危害:指台风风力加上台风云的垂直扩散和高层气流的辐合抬升,造成大范围内风力加大,风速增强,雨量骤增,从而引起暴雨、洪涝、龙卷风、风暴潮、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给当地带来破坏性极强的灾害。

由于台风移动路径不确定,影响范围大,造成灾害持续时间长,有时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如2004年的“桑美”、 2005年的“碧利斯”、 2006年的“麦莎”等。

地理知识:焚风与干热风

地理知识:焚风与干热风
相同点
1.都焚风有时会加剧干热风的危害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是中性词;干热风是农业灾害性天气,属于 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2.发生时间地点不同
焚风全年都可能发生,升温迅速,往往会在短短小时内就可以使某地气温 迅速攀升,升温幅度可达10C以上。干热风发生在初夏季节,干热风影响的持 续时间长,经常持续一两天甚至更长,使得乳熟期小麦减重减产。
焚风主要发生在山区,山体背风坡。干热风发生地区无明显的地形区别。 可发生在山体背风坡,也会出现在平原地区。如我国的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 平原等。
3.形成原因不同
焚风是在山岭两面气压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焚风不像山风那样经常出 现。它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 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C。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 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r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 是“焚风”产生的原因。
地理知识:焚风与干热风
地理概念
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一种地方性风。当潮湿空气越过高山时, 常在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气流,这种气流被称为焚风。在 迎风坡成云致雨、在背风坡形成干热风的现象称为“焚风效应”。焚风往往以 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由于危害过 程中各气象因子的作用不同,因而在各地区有干热风、旱风、热风、干旱风及 热干风等不同的称呼。
干热风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热风成因也不同
4.影响不同
干热风是一种农业灾害性天气,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农业方面,高温、干 旱、强风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焚风除了有危害之外,还会有些积极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当地 山区积雪的蒸发和融化,增加河流径流量;2.丰富了当地的热量资源,使农作 物的成熟期提前。

高考频见地理名词

高考频见地理名词

焚风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面,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焚风现象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时增温,使气团变得又干又热。

因而气团所经之地湿度明显下降,气温也会迅速升高。

分布一般来说,在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会出现焚风现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1956年11月13、14日太行山东麓石家庄气象站曾观测到在短时间内气温升高10.9℃的焚风现象。

焚风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同时,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在中国,焚风地区也到处可见,但不如上述地区明显。

如天山南北、秦岭脚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大小兴安岭、太行山下、皖南山区都能见到其踪迹。

形成焚风是如何形成的呢?气象专家介绍,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它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

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

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焚风”产生的原因。

上面提到的台湾台东市焚风,它的形成就是西南气流在越过中央山脉后,湿气遭到阻挡,水汽蒸发从而形成了干热的焚风。

影响坏处“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原苏联的高加索最为有名。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

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

焚风的害处很多。

它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

十九世纪,阿尔卑斯山北坡几场著名的大火灾,都是发生在焚风盛行时期的。

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

如果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焚风(2014山东青岛说明文)

焚风(2014山东青岛说明文)

焚风①2004年5月11 日中午,中国台湾岛的台东市突然刮起强风,气温飙升如烤箱,在短短20 分钟内,就达到了40.2℃,创下当地同时期百年高温纪录。

居民们苦不堪言,要么躲进屋里打开冷气,要么赶紧到湖边、溪边戏水消暑。

农户则忙着给自家的作物洒水降温,却依旧只能看着最怕热的萎叶(一种胡椒属经济作物)和茶树在热风中慢慢枯萎。

②这种神奇而反常的风,俗称“火烧风”,正式的名字叫做焚风。

通常,我们见惯了和煦的春风、炎热的夏风、萧.(sè)的秋风,还有凛冽的冬风,而焚风,却不分时节地带来强烈的“温暖”,让人类为之喜忧参半。

③焚风(Foehn) 一词最早指的是从地中海吹来,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到达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下沉干热风。

这个名字被地理学者们采纳,成了通用的称法。

④焚风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焚风过后,背风坡地区的气温会比山前的迎风坡升高很多。

焚风的成因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有关。

⑤我们熟悉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海拔每上升l00米时,气温会下降0.6℃。

但在具体地区,因为空气湿度不同,所以温度变化规律要更复杂一些:当空气中的水汽饱和时,空气升降时产生水汽凝结,会遵循“湿绝热垂直递减率”,依然是海拔每上升100 米,降温0.6℃;当空气中的水汽未饱和时,空气升降时不产生水汽凝结,则遵循“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温1℃。

⑥如右图所示,一股饱含水汽的湿润气流吹向山脉,当它遇到迎风坡时,便会随山的增高而逐步抬升,这时,气流会以每100米0.6℃的规律降温。

随着高度的不断抬升,气流温度逐渐降低,最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使气流本身携带的水分减少。

而水汽凝结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让气流的降温 (fú)度.渐渐减小,即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小。

这股气流“卸掉”水分一身轻松地爬上山颠,准备在背风坡下沉时它已经变得比较干燥。

遵循“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它会按照每下降100米升温1℃左右的规律增温。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焚风效应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焚风效应

1,引发干旱 2,造成背风一侧果木和农作 物干枯减产,甚至火灾 3,如果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焚风可能导致短时间的大量 融雪引起山洪
现在请你分析一下攀枝花的芒果品质 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纬度低,热量充足;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谢谢聆听
焚风效应
攀枝花

芒果
干热谷
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风在 山地背风一侧由于 气流下沉所形成的 性质偏暖偏干的风
气温垂直直减率(分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
01
干空气或未 饱和湿空气
每上升1000 米气温降低 1℃
饱02和 状 态 的 湿空气
每上升1000 米气温降低 0.6℃
一般情况下, 同条件下的 湿绝热直减 率比干绝热 直减率数值 要小。
迎风侧气温
4℃
的变化符合
湿绝热垂直
直减率
10℃
1000米
背风侧气温 的变化符合 干绝热垂直 直减率
14℃

0米
我国焚风效应典型分布地区
石 家 庄 与 焚 风
焚风的影响
特点 出现在背风一侧,性质干热
焚风效应的有利影响
焚风效应的不利影响
1,初春焚风可使积雪融化, 利于灌溉,也可提早春耕,有 利于作物生长。 2,夏末秋初,焚风可增高当 地热量,使作物早熟,提早收 获。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焚风效应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焚风效应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焚风效应一、知识讲解焚风效应是指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

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使该地气候变得十分干热。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分析】考查地形特征的判读、影响和气候特征的形成、分析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焚风与干热风

焚风与干热风

1、焚风与干热风焚风: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

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即1℃/100米)降温,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即0。

5-0。

6℃/100米)下降,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

过山顶后,空气沿山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即1℃/100米)上升,导致山地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因而形成焚风。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

2、气候的要素与气候形成因子气候的要素指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其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形成因子指影响气候的要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

3、暴雨与风暴潮暴雨:24小时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的降雨称为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风暴潮:由于风暴或台风等引起的海水迅速上升的现象。

4、波浪、潮汐与洋流均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波浪:由风、海底火山或地震等引起,海水质点作圆周运动。

海啸是由海底火山、地震海底、风暴或海底滑坡引起的巨浪。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用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依据其成因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5、寒潮与寒流寒潮:气象灾害的一种。

寒流:洋流的一种,与暖流相对。

6、硫酸型酸雨、硝酸型酸雨硫酸型酸雨主要由于含硫煤燃烧而引起(有色金属冶炼时也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硝酸型酸雨主要因汽车尾气排放而引起,发达国家的酸雨多是硝酸型酸雨。

7、气旋型大洋环流与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分布于中高纬海区,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没有。

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分布于中低纬海区,南北半球均有,世界各大洋中共有5个。

8、西风漂流与南极环流西风漂流:分布于西风带,因西风吹动而形成的洋流,南北半球均有,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

南极环流:沿南极边缘呈逆时针方向的洋流。

地理上的气候效应

地理上的气候效应

地理上的气候效应自然形成的气候“效应”焚风效应 最早在阿尔卑斯山的北坡谷地,人们发现这里常出现干热气流,在其影响下,气温会增加10度左右。

冬季能造成雪崩,春季则积雪融化,温暖季节促进农作物早熟,强烈时可使植物枯萎,甚至引起山火。

原因是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时水汽已凝结降落,到背风坡下沉时发生绝热性增温,变得高温干燥,此现象被称作“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的山地屡见不鲜,甚至可找到主要由“焚风效应”影响形成的荒漠。

绿洲效应 在沙漠地区,因为无水又高温低湿,因此不适宜动植物生活。

但是沙漠地区只要有水源,水分与空气混合,就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

湿润的空气适合作物成长,形成人类可居住的条件。

在气象学当中此种空气与水混合,空气的热量使得水分自液体转变为气体(蒸发作用),空气的热量被水分吸收因此减少,空气温度因此降低(冷却作用),水分变成水蒸气又进入空气之内,因此空气内相对湿度增加。

这种水与空气混合产生降温加湿的结果与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称为“绿洲效应”。

盆地效应 在地表的盆地内部,温暖炎热时期,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高中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

若是底部面积不大的洼地,在寒冷季节的夜间,常因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洼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

若盆地封闭性不强,则因其位置和开口方向,阻挡或汇集的气流性质的不同,产生增温或降温的不同反应。

谓之“盆地效应”。

高原效应 大面积隆起的高原其上空空气密度变小,白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形成气压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地势愈高这种特点愈明显,谓之:“高原效应”。

狭管效应 液体在管中流动,经过狭窄处时流速加快。

气流在地面流经狭窄地形时类似液体在管中的流动,流速也会加快,并因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密度也会增大。

地球上山地的许多风口和许多地方出现的地形雨都与气流经过狭窄地形密切相关。

地理中各种各样的效应

地理中各种各样的效应

地理中各种各样的效应1.焚风效应: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降落差不多;到背风坡,随着气流下沉,海拔变低,气温升高,空气变得既高温又干燥,此现象被称作“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的山地屡见不鲜,甚至可找到主要由“焚风效应”影响形成的荒漠,如南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我国不少地区都有“焚风效应”,例如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下降时,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就会出现焚风效应。

据统计,出现焚风时,石家庄的日均温比无焚风时增加10℃左右。

2.绿洲效应:在沙漠地区,只要有水源,水份与空气混合,就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这种水份与空气混合产生降温加湿的结果与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称之为“绿洲效应”。

如在热带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的滨海地带(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南美的秘鲁寒流、北非的加那利寒流、南非的本格拉寒流的沿岸等地区),这一带多雾,气候虽干旱降水少,但由于“绿洲效应”,相对湿度大。

3.盆地效应:在盆地内部的地表,炎热的夏季,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的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

如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155米)有“火洲”之称,是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地方,七月份平均气温为33℃,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

在寒冷的冬季,常因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洼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

如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的寒极,曾达到—71℃的低温,就是位于封闭盆地。

以上现象谓之“盆地效应”。

4.高原效应:在面积较大的高原上,其上空空气密度小,白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形成气温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地势愈高,这种特点愈明显,谓之“高原效应”。

如我国青藏高原,这种“高原效应”强烈,才形成了藏族独特的服饰——藏袍。

藏袍大多是右衽大襟,长袖宽领,用飘带扎腰。

焚 风 预 报 概 述

焚 风 预 报 概 述

焚风预报概述在台湾台风侵袭时,「焚风」现象常屡见不鲜。

焚风之定义至难,因一般台风侵袭时例多有雨,温度略在27-28°C之间。

故当温度突增至34℃以上时,已可称为「焚风」,因空气干燥故,甚易肇生农业及果树等之灾害。

一、容易肇生「焚风」现象的台风路径及流场举例图1a为1994年道格(D o u g)台风路径图。

图中附有花莲、台东、成功发生焚风时之台风路径位置所在。

图1b为1994年道格台风东部发生焚风时之气流场示例。

迎风面在山脉西侧,而山脉东侧则为该时(8月7日19Z,即8日03地方时)焚风发生之分布情形,以温度值表出(见断线)。

二、山脉东、西两侧各地焚风发生现象之时间剖面图图2所示即为1994年道格台风过境之时,山脉东侧自北向南各气象站焚风发生时之时间剖面图。

红色区表最高温度达34℃以上出现之时间及范围。

图中并绘有温度露点差(T-T d)曲线,以虚线表出。

该次台风成功温度有达38.1℃,破该地历年温度最高纪录。

藉该图配合台风路径可预报出焚风发生之时间、区域及强度。

三、各地焚风发生之客观预测图1.各地焚风发生时,台风所在位置及强度客观决定图图3a即为台湾东部之成功发生焚风时之台风位置及强度(以Vmax表出)分布图。

因并非台风在该区域,某地即会发生焚风,而需有台风之强度相配合(见图中数字)。

由图并可见有两种焚风现象,其一为「内圈」内之焚风(「内」「外」圈之图可参见路径篇之图28)。

焚风发生时台风中心系在山脉同侧,且极靠近该测站(见图3a),「外圈」焚风即一般因气流过山,出现在山脉背风面之焚风(如图3a有写「外圈」之处),台风中心距测站位置为较远。

2. 各地焚风发生时,焚风发生之强度预测图3b 所示即为成功发生焚风时之焚风强度客观预测图。

该「点」处之温度值,即示台风中心在该处时成功可能发生焚风之强度。

上述图3a 与3b 均系根据1940-1996年共12次显著焚风(Tmax ≧34℃,T ─Td ≧10℃)之历史台风个例作出。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特色专题7高考培优课程2地方性风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特色专题7高考培优课程2地方性风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纬度位置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焚风现象多发生于10月—次年5月,此时主要盛行 冬季风,西北风越过太行山,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影响东麓地区,A正确。
1.该城市焚风现象日高峰时段及其影响因素为( ) A.夜间—上山风
√B.夜间—下山风
C.白天—下山风 D.白天—上山风 解析:由图可知,焚风现象日高峰时段约是0—10时;该城市位于太行山东 麓,夜间山坡散热快,冷空气下沉至山麓,形成下山风,B正确。
2.该城市焚风现象发生日数存在明显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峡谷风 峡谷风是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 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 成强风。
焚风是过山气流在山脉背风坡下沉时形成的一种干热的地方性风,对 生产、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太行山东麓是我国焚风现象的频发区,下图 为该区域某城市2009—2018年的焚风现象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1~2 题。
还可引发森林火灾
加强对焚风天气的预报;完善水利工程,适时对农田进行灌溉; 减轻危害的
山坡营造防护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耐 措施
旱的品种等
2.布拉风
概念
成因
分布 影响
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 直接成因是气压差。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 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 这时,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 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 凡地处高寒山区,又面临温暖海面的地形,都有发生的可能 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
3.冰川风
概念 成因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焚风
一、焚风的定义及形成
“焚风”,顾名思义,就是火一样的风,当气流跨越山脊时,背风面上容易发生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名叫焚风。

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为什么山区会出现焚风呢?这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出现下沉运动造成的。

从气象学上讲,某一团空气从地面升到高空,每升高1000米,温度平均要下降6.5℃;相反,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的时候,每下降1000米,温度约平均升高6.5℃。

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就会升高20℃以上,会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

这就是产生“焚风”的原因。

这种风不象山风那样经常出现,它是在山岭两面气压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

在山岭的一侧是高气压,另一侧是低气压时,空气会从高
压区向低压区移动。

在空气移动途中遇山受阻,被迫上升,气
压降低,空气膨胀,温度也就随之降低。

空气每上升100米,
气温就下降0.6°C,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凝结,
形成雨雪落下。

空气到达山脊附近后,变得稀薄干燥,然后翻
过山脊,顺坡下降,空气在下降过程中,重又变得紧密,并出
现增温的现象。

空气每下降l00米,气温就会升高1°C。

因此,空气沿着高大的山岭沉降到山麓的时候,气温常会有大幅度的升高。

迎风和背风两面的空气,即使高度相同,背风面空气的温度也总是比迎风面的高。

每当背风山坡刮炎热干燥的焚风时,迎风山坡却常常下雨或落雪。

二、焚风的影响
焚风的害处很多。

它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

“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原苏联的高加索最为有名。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

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

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

如果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焚风有弊,但是它也有利。

由于它能加速冬季积雪的溶化,不用等到明年春天,牛羊就可以在户外放牧了。

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积雪深厚,春天焚风一吹,不要多久,积雪会全部融化,大地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场,因而当地人把它称为“吃雪者”。

焚风还丰富了当地的热量资源,象罗纳河谷上游瑞士的玉米和葡萄,就是靠了焚风的热量而成熟的;而焚风影响不到的邻近地区,这些庄稼就难以成熟。

再如:程度较轻的焚风,能增高当地热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树的成熟期,所以原苏联高加索和塔什干绿洲的居民,干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