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解释在我省现行人口计生统计口径中,“常住人口”有其特定含义,包括以下四部分人:(一)户口在本地,常住在本地的人。
通俗地说,就是户在人在、人户一致的人,这部分人由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是毫无疑义的;(二)户口在本地,因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人。
这部分人特指人户分离中户在人不在、而不在的原因是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躲避计划生育的人。
这部分人虽然流出,有的流出时间已超过3个月甚至数年,但最终还要(或可能)回乡居住,其常住趋势是现户籍地,所以要由户籍地统计。
当然,在流动人口统计中,这部分人如果外出3个月以上,又成为了流出人口。
因此,这部分人既是我们的常住人口,又可能是流动人口,如果具有双重身份,就应作双重统计;(三)因婚姻、工作等原因常住在本地,户口未迁入的人。
这部分人特指人户分离中人在户不在、而人在的原因是婚嫁进来和工作调动进来、已经在现居住地世居的人。
这部分人虽然户口暂时未迁入,但不是流动人口,应由现居住地管理,所以要由现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
从户籍地的角度,这部分人也属人户分离中的户在人不在,但不在的原因不是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躲避计划生育,所以户籍地就不需统计,而应作迁出处理。
为了不重不漏,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应进行协调处理,特别是在城区(包括城区之间和农村嫁往城区),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更需要协调处理;(四)常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已经世居本地,暂时在什么地方都没有户口的人,这部分人由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
WIS操作中的常见错误及避错、纠错方法一、总人口、育龄妇女重复统计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1.人户分离、婚迁导致的重复由于人户分离、婚迁等统计口径把握不准,容易造成户籍地、居住地重复统计。
解决办法:在WIS里有注销功能,各地应该按照统计口径要求,注销不属于本地管理的对象。
WIS的迁入、迁出不能理解为户籍的迁入、迁出,而是根据统计口径判定是否应该由当地管理,据此决定是否迁入、迁出。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区别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区别摘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常住人口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内常年居住的人口,而户籍人口是以户籍登记为基准的人口统计指标。
本文将从定义和统计方法、数据来源以及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上的影响等方面对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区别进行探讨。
一、定义和统计方法1.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常年居住的人口,无论其是否具有该地区的户籍。
常住人口的统计通常通过住户调查、居民簿和人口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
常住人口的统计范围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一个小区等。
2. 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是以户籍登记为基准的人口统计指标,即以身份证等证件的户口登记为准确的身份证明。
户籍人口是根据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进行统计,是对国内人口分布、结构和流动的监管体制。
户籍人口常常被用作为落户、社会保障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管理的依据。
二、数据来源1. 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住户调查、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等统计方法。
住户调查是指对特定地区内所有家庭进行人口普查和调查,以获取常住人口的详细信息。
人口普查则是定期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行全面调查,以便了解人口结构和分布情况。
2. 户籍人口:户籍人口的数据主要通过户籍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统计。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需要有一个户籍,户籍登记是确保个人在国家范围内享有各项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手段。
户籍人口的数据通常由地方政府根据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进行统计和管理。
三、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上的影响1. 社会管理: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不同对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户籍制度可以用作管理人口流动、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手段,通过户籍迁移的审批和限制来控制人口的流动和城市的超负荷发展。
然而,户籍制度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如户籍歧视和城市贫困人口的边缘化等。
2. 公共政策: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统计数据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一定的影响。
常住人口的统计数据可以提供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参考依据,而户籍人口的数据则可以用于制定社会保障、教育和就业政策等。
常住人口登记表
常住人口登记表1. 引言常住人口登记表是一种用于记录和管理常住人口信息的表格。
通过登记表,可以准确、全面地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情况,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住人口登记表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2. 常住人口登记表的构成常住人口登记表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构成:2.1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部分包括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等基本身份信息。
这些信息是常住人口登记表的基础,用于唯一标识每个人口。
2.2 户籍信息户籍信息部分记录个人的籍贯、户籍所在地、户籍类型等相关信息。
户籍信息反映了个人的籍贯和户籍迁移情况,对于政府制定人口迁移政策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3 居住信息居住信息部分记录个人的现居住地址、居住类型、居住时长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反映了个人的居住状况,对于城市规划和社区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2.4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部分记录个人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紧急联系人等相关信息。
联系方式是政府和社会管理部门与个人进行沟通和联系的重要渠道,对于应急救援和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2.5 教育信息教育信息部分记录个人的学历、毕业院校、专业等相关信息。
教育信息反映了个人的学习背景和能力素质,对于教育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2.6 就业信息就业信息部分记录个人的职业、单位名称、职务等相关信息。
就业信息反映了个人的就业状况和经济活动,对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就业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7 健康信息健康信息部分记录个人的身高、体重、血型、健康状况等相关信息。
健康信息反映了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风险,对于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2.8 其他信息其他信息部分记录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关系、社保情况等其他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提供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参与情况,对于社会文化活动组织和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3. 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使用方法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使用方法如下:3.1 数据采集政府或社会管理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如户籍登记、人口调查等方式,采集常住人口的相关信息,并填写到登记表中。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一)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一)常住人口统计标准什么是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在一定时间内有连续居住意愿并已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统计人口的基本单位,是城市规划、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核心基础。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影响•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和效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合理制定,能够有效避免虚假登记,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政策制定、规划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制定•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制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依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制定。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情况和人口基本属性变化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并适时修订完善。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分级管理•常住人口应根据户籍、身份证和常住证等标志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范围和权责。
•常住人口分级管理的目的在于精准定位每个人口的所在地和隶属关系,为公共服务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应用•常住人口统计标准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市民身份认证等多个方面。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区域差异,针对性制定措施,达到最佳效果。
总结常住人口统计标准是统计人口的核心标准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制定和应用常住人口统计标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科学依据,分级管理和精准定位每个人口的所在地和隶属关系,为公共服务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
•因此,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认真思考和积极推动。
只有确保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科学合理和有效应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我国各地区常住人口总量推算方法探讨
在 人 口普 查 年份 , 过普 查 可 以直接 得 到全 国 通 和各地 常住人 口数 据 ; 在调 查年份 , 要通 过对调 查数 据 的推算 评估来 得 到全 国总人 口和各地 的常住 人 口
r sde pu ain i e i ntpo lto n Chi , c mp r he ad a a e a ds dv ntg s n a lc t n c n ii n fe c t d, t e na o a e t v ntg s nd ia a a e a d ppi ai o d to s o a h meho o hn
s lc h ppop it eh d a c r i g t ga in faurs n o ulto a e. Th u u e wor l o uso w t ee tt e a r rae m t o c o d n o mir to e t e a d p p ai n b s e f t r k wi fc n ho o l srngh n t e i tra e b t e he n t a t n r a d t te t e h ne fc ewe n t ai ldaa a d a e aa. on Ke r y wo ds: sd n p l t n;Esi t eh d;S mp i u e Re ie tPo u ai o tmai M t o ng a lng S r y v
W u Je& L ih i iGuz i
Ab t a t Ba e o t An u l s r c : s d n he n a Po ulto Ch ng S v y, t ou h h r lto hps ewe n ur e ide e p ain a e ure hr g t e e ains i b t e s v y n x s, c a a trsis fp p l t n c a e n o e n te s r e h rc eitc o o u ai h ng sa d prblmsi h u y,t sa tce a l z st si aig me h d o h r attl o v hi ril nay e hee t t t o fte a e o a m n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方法的思考
中国信息报/2004年/04月/27日/关于常住人口统计方法的思考王购高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的原则1.基本反映客观实际。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取得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统计资料,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准确,即真实可靠,符合客观实际。
常住人口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间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特别是外来人口情况更加复杂,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搞准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更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我们在进行常住人口统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工作,使常住人口统计数据基本反映客观实际。
2.统计方法设计要考虑县市(地)两级需要。
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在设计常住人口统计制度方法时,要考虑县市两级的需要。
特别是在制订与之有关的抽样调查方案,组织进行抽样调查时更要注意。
在以往的统计工作中,有时如五年一次的1%、1‰的人口抽样调查,样本量过少,对县市两级根本无代表性。
县、市两级统计部门所做的工作,纯粹成了交“公粮”。
3.方法要简单易行,操作性要强。
进行常住人口统计调查工作,要从人的居住地开始,需要动员村(居)委会最基层的同志参与。
而村(居)委会的同志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同时县市两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力量与工作任务的矛盾大。
进行常住人口统计,方法一定要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4.要整合统计资源,搞好条块结合。
人口统计资料主要来源有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经常性登记。
目前,与人口统计有关的有公安、计育、统计等部门。
国家和省一级人口数据基本是由统计部门以人口普查为基础,按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市县一级基本是采用公安部门的人口统计年报。
进行常住人口统计,政府统计部门要发挥龙头作用,全局一盘棋,统筹规划。
要分析研究公安、计育人口统计的现状,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加强对部门人口统计的指导和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
5.从三种人口概念入手,规范常住人口统计。
人口数据可分为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三种。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常住人口密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数量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
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方法一: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这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即将一个地区的总人口数除以该地区的总面积。
例如,某个城市的总人口数为100万人,总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则该城市的常住人口密度为1000人/平方公里。
方法二:居住面积除以居住人口数这种方法是针对城市居住区域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该区域的居住面积,然后将该面积除以该区域的居住人口数。
例如,某个城市的居住面积为50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数为50万人,则该城市的常住人口密度为1000人/平方公里。
方法三: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人口普查是一种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统计人口数量、结构、分布、活动和特征的方法。
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的常住人口密度。
例如,某个县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县总人口数为50万人,总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则该县的常住人口密度为500人/平方公里。
方法四: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覆盖信息,包括城市建筑、绿地、水体等。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的建筑覆盖面积,从而计算出该地区的常住人口密度。
例如,某个城市的卫星遥感数据显示,该城市的建筑覆盖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50万人,则该城市的常住人口密度为1666人/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密度是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情况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数据来源进行选择。
在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常住人口密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地区常住人口数量与该地区面积的比值,常用于衡量人口的聚集程度。
其计算方法如下:
常住人口密度 = 常住人口数量÷地区面积
其中,常住人口数量指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内居住的人口数量,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
地区面积则指该地区的总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住人口数量的数据应来自可靠的统计机构或人口普查数据,避免因数据不准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2. 地区面积的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括不同区域的土地
利用状况和边界的确定等。
3. 常住人口密度的单位通常为人/km,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单位。
4. 需要注意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区别,在计算时应只考虑常
住人口数量。
通过常住人口密度的计算,可以了解某一地区的人口聚集情况,辅助规划城市建设、评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 1 -。
[方案]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为了让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发展进程加以界定和监测,使公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知道当前的发展水平及同其他地区、国家的差距,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作为经济主体和社会细胞的“人”理所当然的成为该指标体系的核心,人口统计成为各种统计的基础。
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时代,户籍人口基本就是本地生产、生活的总人口,因而可以直接作为发展的评价指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人口流动性增强,户籍人口与本地生产、生活的人口出入越来越大,要客观地反映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使用常住人口指标已成必然。
一、常住人口的概念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具体调查时,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口登记为常住人口:(一)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
(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
(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四)调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五)原住本乡、镇、街道,调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但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在户口所在地只登记人数,不计入户口所在地的常住人口数内。
二、常住人口统计的重要性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并制定发展规划,常住人口是计算人均水平和人均增长水平的必要指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常住人口是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依据。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解释在我省现行人口计生统计口径中,“常住人口”有其特定含义,包括以下四部分人:(一)户口在本地,常住在本地的人。
通俗地说,就是户在人在、人户一致的人,这部分人由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是毫无疑义的;(二)户口在本地,因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人。
这部分人特指人户分离中户在人不在、而不在的原因是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躲避计划生育的人。
这部分人虽然流出,有的流出时间已超过3个月甚至数年,但最终还要(或可能)回乡居住,其常住趋势是现户籍地,所以要由户籍地统计。
当然,在流动人口统计中,这部分人如果外出3个月以上,又成为了流出人口。
因此,这部分人既是我们的常住人口,又可能是流动人口,如果具有双重身份,就应作双重统计;(三)因婚姻、工作等原因常住在本地,户口未迁入的人。
这部分人特指人户分离中人在户不在、而人在的原因是婚嫁进来和工作调动进来、已经在现居住地世居的人。
这部分人虽然户口暂时未迁入,但不是流动人口,应由现居住地管理,所以要由现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
从户籍地的角度,这部分人也属人户分离中的户在人不在,但不在的原因不是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躲避计划生育,所以户籍地就不需统计,而应作迁出处理。
为了不重不漏,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应进行协调处理,特别是在城区(包括城区之间和农村嫁往城区),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更需要协调处理;(四)常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已经世居本地,暂时在什么地方都没有户口的人,这部分人由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
WIS操作中的常见错误及避错、纠错方法一、总人口、育龄妇女重复统计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1.人户分离、婚迁导致的重复由于人户分离、婚迁等统计口径把握不准,容易造成户籍地、居住地重复统计。
解决办法:在WIS里有注销功能,各地应该按照统计口径要求,注销不属于本地管理的对象。
WIS的迁入、迁出不能理解为户籍的迁入、迁出,而是根据统计口径判定是否应该由当地管理,据此决定是否迁入、迁出。
人口统计归纳
人口统计归纳人口统计是指对某个地区、国家或者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人口数量、结构、流动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人口统计能够提供有关人口特征、趋势和变化的重要信息,为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人口流动等方面进行归纳。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人口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总人口规模,以及人口的分布情况。
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着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或减少趋势。
人口数量的统计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比如按照国家、城市、民族等进行分类,以满足特定研究目的的需求。
二、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描述了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
通常将人口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归类,比如0-14岁为儿童人口,15-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
通过分析年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是否年轻化、老龄化或者呈现其他特点。
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男性和女性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关系。
通过统计男女人口数量及其比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男女人口的分布情况。
性别比例的统计对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可能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这对社会稳定和家庭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内部流动和国际流动两类。
通过统计人口流动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情况、人口流动的原因和趋势。
人口流动对于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人口统计归纳了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通过对这些人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
文章主题:探索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应用与原理在数据分析和预测领域,Excel作为一款广泛使用的电子表格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其中,常住人口预测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都对常住人口的趋势和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在Excel中,存在着一些常住人口预测公式,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常住人口的预测和分析。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索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应用与原理。
1. 常住人口预测公式概述在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是一种数学模型,通过对过去的人口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常住人口数量。
常见的常住人口预测公式包括线性回归、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可以帮助用户对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2. 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应用在Excel中,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包或自定义公式来进行常住人口的预测。
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包,用户可以直接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并输入过去的人口数据,Excel会自动计算出未来的常住人口预测值。
而使用自定义公式,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参数,来进行常住人口的预测。
在应用常住人口预测公式时,用户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预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原理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原理是基于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的理论,通过对过去的人口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常住人口数量。
线性回归方法是基于线性模型进行预测,指数平滑方法是基于指数加权移动平均进行预测,移动平均方法是基于滑动窗口平均值进行预测。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对过去数据进行加权或平均,来预测未来的常住人口数量。
在使用常住人口预测公式时,用户需要理解其原理,以便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参数,来进行预测分析。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Excel中的常住人口预测公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对常住人口的趋势和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
常住人口登记表
常住人口登记表一、引言常住人口登记表是用于记录和核实一个地区内常住人口的重要工具。
它为政府提供了关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和死亡等基本数据,是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规划公共服务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住人口登记表的用途、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常住人口登记表的用途1、统计人口数据:常住人口登记表可以提供准确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础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核实人口信息:通过常住人口登记表,政府可以核实居民的身份信息,防止非法移民和虚假登记。
3、规划公共服务:政府可以根据常住人口登记表提供的数据,合理规划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
4、监测公共卫生:常住人口登记表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和监测公共卫生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5、社会保障管理:通过常住人口登记表,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社会保障体系,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三、常住人口登记表的制作流程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行政区域、人口规模等因素确定调查范围。
2、设计表格:设计常住人口登记表的格式和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号码等基本信息。
3、宣传动员: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宣传常住人口登记表的用途和重要性,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4、培训工作人员:对负责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5、发放表格:将常住人口登记表发放给居民,并指导他们正确填写。
6、收集数据:按照规定时间收集填好的常住人口登记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7、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8、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方便日后查询和使用。
9、表格归档:将收集到的常住人口登记表进行分类归档,以备查验。
四、注意事项1、遵守法律法规:制作常住人口登记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保护隐私:在收集和存储个人信息时,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居民的隐私权,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人口数量、不同口径的人口统计术语――区别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实有人口概念
人口数量、例外口径的人口统计术语——区别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实有人口概念佚名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它反映了人口总体的量的规定性,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的基础,掌握确凿的人口数量,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的制定,而且对于人口科学的分析研究,都有十分严重的意义。
人口数量的多寡,对于生产的规模,社会分工的发达程度,消费水平的凹凸,积累和消费的分配比例,市场分布和规模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在详尽工作中,根据例外的统计口径,有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实有人口等概念。
所谓户籍人口,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经常居住区内的户口登记机关登记为常住人口的人口数。
常住人口是在某一统计或普查时点,区域内全部人口减去外来暂住人口,再加上暂时外出人口所得到的人口数。
在统计中,外来人口在某地居住六个月或六个月以上的,大凡不以暂住人口计。
同样,外出人口已离开户籍所在地超过六个月的,也不再计入本地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的产物。
粗略地说,流动人口是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那部分人口,但由于时间与空间界定的例外,流动人口定义所包括的范围也例外。
就上海而言,为了便于各地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可比性,并接近国际上有关人口迁移管理和研究的规范,可以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某地居留半年或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
实有人口是指某一时点,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人口。
另析:(1)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
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数大凡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
在观察某地人口的历史沿革及变动过程时,通常采用这类数据。
(2)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
人口数量、不同口径的人口统计术语——区别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实有人口概念
人口数量、不同口径的人口统计术语——区别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实有人口概念作者:佚名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它反映了人口总体的量的规定性,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的基础,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的制定,而且对于人口科学的分析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口数量的多寡,对于生产的规模,社会分工的发达程度,消费水平的高低,积累和消费的分配比例,市场分布和规模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在具体工作中,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有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实有人口等概念。
所谓户籍人口,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经常居住区内的户口登记机关登记为常住人口的人口数。
常住人口是在某一统计或普查时点,区域内全部人口减去外来暂住人口,再加上暂时外出人口所得到的人口数。
在统计中,外来人口在某地居住六个月或六个月以上的,一般不以暂住人口计。
同样,外出人口已离开户籍所在地超过六个月的,也不再计入本地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的产物。
粗略地说,流动人口是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那部分人口,但由于时间与空间界定的不同,流动人口定义所包括的范围也不同。
就上海而言,为了便于各地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可比性,并接近国际上有关人口迁移管理和研究的规范,可以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某地居留半年或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
实有人口是指某一时点,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人口。
另析:(1)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
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
在观察某地人口的历史沿革及变动过程时,通常采用这类数据。
(2)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
人口普查中的统计方法
(作者单位:辽宁省统计局调查队第二产业调查部)◎刘淼人口普查中的统计方法理科学国家为了解人口基数情况以及人口分布状况,所以采用人口普查的方式。
人口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
普查员要在户口整顿的基础上对所负责的普查小区进行全面摸底,掌握普查小区内的人口和居住情况,编制《户主姓名底册》,依据编制的底册进行入户登记工作,并参考部门行政记录等资料进行比对复查,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
普查的统计方法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一、简述人口普查中的统计方法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本国人口情况,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整理、分析、公布这个过程称之为人口普查。
现在人口普查统计方法一共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统计,另一种为动态统计。
静态统计,是选取一定的时间点,对某一时点上人口状况的调查和统计。
它截取某一时点的人口静止状况,反映连续不断变动过程中某一地区人口的一个横断面,犹似照相一样,摄取某一瞬间的人口状况。
人口静态统计的内容,包括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和各种人均数字,人口的地区分布,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民族构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就业人口的产业、职业构成,以及宗教、语言、收入和居住状况等等,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搜集的时点人口数据,都属于人口静态统计的内容。
与人口静态统计相对应的是动态统计,它指该时期连续不断发生的累计数字。
犹似放电影一样,反映某一时期内的人口变动情况。
人口动态统计的内容,包括一定时期内(例如一年)的出生、死亡人数,迁入、迁出人数,结婚、离婚人数等等。
例如我国户籍登记机关登记的每年人口自然变动数据和机械变动数据,计划生育机关每季或每年的计划生育数据,都属于人口动态统计的内容。
此方法能够对人口的基本数量、人口目前的生活状态进行一个全面的整理汇总,能对国家管理人口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人口普查统计方法相辅相成(一)静态统计为基础我国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在住地进行登记。
常住人口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常住人口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常住人口是一个人口统计学的概念,用来描述在某个地理区域内长期居住的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也被称为居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地方定居的人口,与临时居住或过渡居住的人口形成对比。
常住人口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组成、人口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情况以及政策调整的效果等。
常住人口的计算方法通常是通过户籍登记、人口普查或者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统计。
在户籍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常住人口通常与户籍人口相对应,以居住地为准进行统计。
而在一些移民比较频繁的地区,可能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常住人口的数据。
常住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
例如,一个地区常住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住房需求增加,交通压力加大,环境负担加重等问题,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同时,一个地区常住人口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结构也会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和配置产生影响。
此外,常住人口的变化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地区常住人口的减少可能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从而对养老服务、医疗资源等产生压力。
相反,常住人口的增加可能会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促进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
总之,常住人口是描述一个地区长期居住的人口数量的概念。
它包括了居住在一个地方并长期居住的人口,是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状况、人口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常住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城市规划、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农村常住人口统计口径
农村常住人口统计口径一、引言农村常住人口统计是指对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工作。
农村常住人口是指在农村地区长期居住的人口,不包括临时居住的人口。
准确统计和了解农村常住人口的情况对于制定农村发展规划、实施精准扶贫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常住人口的定义农村常住人口是指在农村地区长期居住的人口。
其中,农村户口人口是指在农村地区有农村户籍的人口,农村流动人口是指在农村地区长期居住但没有农村户籍的人口。
在统计农村常住人口时,应以户籍所在地为准,避免重复统计。
三、农村常住人口的统计方法1. 普查方法:定期进行人口普查,通过家庭访问和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农村常住人口的数量和基本信息。
2. 抽样调查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抽样户进行访问和调查,然后推算得出农村常住人口的数量和特征。
3. 统计登记方法:通过农村户口登记信息,统计农村常住人口的数量和变动情况。
四、农村常住人口的统计指标1. 人口数量:统计农村常住人口的总数,包括农村户口人口和农村流动人口。
2. 年龄结构:统计农村常住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包括儿童人口、青年人口、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
3. 性别比例:统计农村常住人口的性别比例,包括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比例。
4. 教育程度:统计农村常住人口的教育程度分布情况,包括文盲人口、初级教育人口、中级教育人口和高级教育人口的比例。
5. 劳动力人口:统计农村常住人口中的劳动力人口比例,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的比例。
五、农村常住人口的变动情况农村常住人口的变动情况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生育水平,死亡率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迁入率和迁出率反映了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情况。
六、农村常住人口统计的应用1. 农村发展规划:通过统计农村常住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可以为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人口普查中的统计方法
人口普查中的统计方法发表时间:2019-01-25T14:19:59.2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4期作者:朱小姝[导读] 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农经站江苏东台 224200 摘要:人口普查是出于对国家经济、社会以及人口状况的综合性调查,人口普查中静态统计与动态统计是统计的基本方式,统计过程中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分析,以人口各个成分进行分组统计,其数据性、系统性以及综合性为实施人口普查,全方位了解国家情况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就人口普查中的统计方法做简要分析。
1 引言人口普查(英文:census),是对总人口、民族、户口类型、一二三产业各行业青壮劳动力占比和其它高素质人才资源数据统计、政策调整后的计划生育出生率、婚龄单身人口和性别比、近期性别比调查、人口、年龄、教育等登记搜集,并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计算,年龄、近期出生性别比、民族、婚姻构成分析汇总。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资料评价、汇总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2 人口统计调查步骤现代的科学的人口调查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人力,统--指挥,按统一规定的标准和标准时间,查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数”,人口普查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普遍性、统--性和时间性三个方面。
这种调查工作要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确定调查对象,即确立-一个人口普查的空间标准,这个标准有二:①常住人口②现有人口(在场人口)。
在联合国《人口普查方法手册》中,就提到这两种空间标准,要求计算一定地区的常住人口或计算一定地区的现有人口。
由于常住人口同一个人的生产、生活关系世界各国的人口普查中绝大多数都计算常住人口。
人口数量统计及分析
1.⼈⼝数的概念与统计原则
反映⼈⼝数量的指标是⼈⼝数或称⼈⼝总数,是指⼀定时点、⼀定地区范围内的有⽣命的个⼈的总数。
理解点:
(1) ⼈⼝数的时间标准;
(2) ⼈⼝数的统计范围;
(3) 常住⼈⼝和现有⼈⼝,这是⼈⼝数统计中常⽤的两种⼈⼝范畴
常住⼈⼝:指以该地区经常居留地的⼈⼝,或者说是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居留于该地区的⼈⼝。
现有⼈⼝:指在特定调查时点上该地区实际居留的⼈⼝。
导致现有⼈⼝与常住⼈⼝之间差异的原因是⼈⼝的短期流动,⼆者之间的关系:
现有⼈⼝数=常住⼈⼝数+临时居留的外来⼈⼝数-临时外出的常住⼈⼝数
⼀般来说,常住⼈⼝数是基本的⼈⼝数指标,如果不加特别说明,⼈⼝数就是指常住⼈⼝数。
2.⼈⼝数统计和计算⽅法
统计⼀地区时点⼈数的⽅法有:
第⼀种⽅法是⼈⼝普查,即对该地区的⼈⼝统计对象予以直接调查登记,通过计算汇总获得⼈⼝数资料。
第⼆种⽅法是利⽤⼈⼝变动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期末时点⼈⼝数,公式为:
期末⼈⼝数=期初⼈⼝数+(本期内出⽣⼈数-本期内死亡⼈数)+(本期内迁⼊⼈数-本期内迁出⼈数)
其他还可以⽤抽样调查⽅法获得⼈⼝数资料。
了解⼀段时期内的⼈⼝规模,需要根据相应的时点⼈⼝数资料计算平均⼈⼝数。
具体计算时,⼀般是根据所掌握的资料,采⽤下述简单平均⽅法和序列平均⽅法。
如果已知期初、期末两个时点的⼈⼝数,求该时期平均⼈⼝数,⽤简单平均法计算:
某时期平均⼈⼝数=(期初⼈⼝数+期末⼈⼝数)/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为了让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发展进程加以界定和监测,使公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知道当前的发展水平及同其他地区、国家的差距,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作为经济主体和社会细胞的“人”理所当然的成为该指标体系的核心,人口统计成为各种统计的基础。
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时代,户籍人口基本就是本地生产、生活的总人口,因而可以直接作为发展的评价指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人口流动性增强,户籍人口与本地生产、生活的人口出入越来越大,要客观地反映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使用常住人口指标已成必然。
一、常住人口的概念
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
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具体调查时,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口登记为常住人口:
(一)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
(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
(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四)调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五)原住本乡、镇、街道,调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但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在户口所在地只登记人数,不计入户口所在地的常住人口数内。
二、常住人口统计的重要性
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并制定发展规划,常住人口是计算人均水平和人均增长水平的必要指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常住人口是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依据。
(二)为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很多指标如城镇基础设施状况、社会发展投入、社会安全状况等都离不开常住人口的统计。
(三)要了解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常住人口是计算城镇及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收入、消费和积累水平的依据。
三、常住人口统计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人口普查按照常住人口概念及其具体的五种情况来登记调查,普查得出的人口即为本地的常住人口。
这种统计方法工作量大,所需经费多,但数据最准确。
(二)人口测算利用相关部门的人口变动资料进行测算。
先以当年末公安局的户籍人口为基础,结合计生委的人口资料,确定人口基数,再根据公安的流入人口资料与人口普查资料确定当年的流入人口,利用公安、计生、劳务办、就业局的流出人口资料确定当年的流出人口,最后用人口基数加上流入人口减去流出人口推算当年常住人口。
这种统计方法工作量和所需经费都较少,但数据误差大。
(三)人口抽样调查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即以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数为基础,每年进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取得常住人口发展速度或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进而计算报告期的常住人口数。
较前两种方法而言,这种统计方法工作量及所需经费
都适中,且数据比较准确。
四、常住人口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落实困难。
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都是一项系统工作,前期的组织准备、人员选调培训、各种资料印刷、后期数据处理及开发、最后的总结表彰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
由于地方财力、领导重视程度、宣传力度等多方面的原因,经费成为开展调查工作的制约瓶颈。
(二)人口调查误差。
一直以来,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都以常住人口登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调查员的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文化程度都直接影响到常住人口的界定,进而影响调查的结果。
(三)测算趋势把握不准。
就人口基数来看,公安人口与计生人口本应一致,但由于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户籍管理漏洞,一部份超生人口有计生户口,无公安户口,另一部份超生人口有公安户口而无计生户口,从而造成两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基数难以确定;就流入流出人口来看,无一个部门的资料为完全统计数,且准确性较差。
因此,人口测算的人为因素太强,数据的准确度受统计人员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大。
(四)抽样难以达到各方面的要求。
样本代表性、样本容量、调查内容都会直接关系到抽样调查的结果。
抽样方
法不科学,不能代表整个人口发展现状,抽样就毫无意义;样本量太少,不能满足县区市的需要,就会降低抽样的利用价值;如果调查内容太繁杂,由于基层调查员多由村、居委会干部担任,他们本身工作就较多,抽样的数据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五、关于常住人口统计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重要性宣传,引起领导重视。
常住人口概念正在逐渐渗透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指标也逐渐被各个部门采用,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强宣传,寻求部门配合,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为经费争取创造有利条件。
(二)根据调查需要,科学组织抽样。
三种常住人口统计方法中,人口抽样调查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但科学组织抽样至关重要。
1、要注意纯农村、纯街道和城乡结合部的样本分布和样本个数,尽量使样本不但对省级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对市县两级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抽样的利用价值,而且调动了基层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抽样的质量更有保障。
2、抽样小区要相对稳定,以便于抽样的组织和数据的可比性
3、按照抽样的主要目的设计调查表,年度性抽样除了出生、死亡、流入、流出等主要指标外,如果不是特别重要,
尽量不增加其他指标,减轻基层工作量,提高主要指标数据质量。
(三)改变现有“常住人口”登记方法,探索其他登记法。
现有“常住人口”调查法虽然结果比较直观,但具体调查登记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建议尝试其他客观性较强的登记法,如在2005年11月1日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采用的“现有人口”和“外出人口”登记法。
(四)协调和指导部门统计、提高部门数据质量。
就人口测算来说,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搞准人口基数,这就要求户籍人口和计生人口的统一,因此,要建议公安局和计生委两个部门在每年年末进行人口总数核对。
其次要摸清流入流出人口数,搞好劳务流动统计是问题的关键,虽然目前公安局、计生办、劳务办有流入流出人口资料,但数据参考性差,建议劳务流动由公安部门实行全国联网管理,硬性要求用工单位凭两证即“身份证”和“务工证”用工,这样就能很方便地查出来本地务工者和外出务工者,便于流动人口登记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