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人口统计知识点总结
人口统计知识点总结
人口统计是指对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变动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研究的工作。通过对人口统计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或群体的人口特征和趋势,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下面将对人口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人口统计的基本概念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统计特定地域和时期的人口总量,通常以人口普查结果为依据。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的基础,它反映了人口的绝对规模。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描述了人口按照不同特征的分布情况,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教育水平结构等。人口结构是了解人口特征和变动趋势的重要依据。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布局状况,通常以居住地区为单位进行统计。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导致区域发展差异,因此了解人口分布对区域规划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变动:人口变动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包括自然增长(出生与死亡之差)、人口流动(迁入与迁出之差)以及登记调整(如人口估计调整)等因素。人口变动是人口统计的核心内容。
二、人口统计的方法
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对特定地域和时期的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全
面调查的一种方式,通常由政府组织实施。它能够提供详细的人口统
计信息,为社会经济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通过统计抽样方法,根据少量样本数据来推
断全体人口特征与变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在大规模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人口登记:人口登记是由政府部门负责记录和管理人口信息的工作,包括出生登记、死亡登记、婚姻登记和迁移登记等。人口登记能够及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关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解释
在我省现行人口计生统计口径中,“常住人口”有其特定含义,包括以下四部分人:
(一)户口在本地,常住在本地的人。通俗地说,就是户在人在、人户一致的人,这部分人由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是毫无疑义的;
(二)户口在本地,因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人。这部分人特指人户分离中户在人不在、而不在的原因是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躲避计划生育的人。这部分人虽然流出,有的流出时间已超过3个月甚至数年,但最终还要(或可能)回乡居住,其常住趋势是现户籍地,所以要由户籍地统计。当然,在流动人口统计中,这部分人如果外出3个月以上,又成为了流出人口。因此,这部分人既是我们的常住人口,又可能是流动人口,如果具有双重身份,就应作双重统计;
(三)因婚姻、工作等原因常住在本地,户口未迁入的人。这部分人特指人户分离中人在户不在、而人在的原因是婚嫁进来和工作调动进来、已经在现居住地世居的人。这部分人虽然户口暂时未迁入,但不是流动人口,应由现居住地管理,所以要由现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从户籍地的角度,这部分人也属人户分离中的户在人不在,但不在的原因不是外出务工经商或者躲避计划生育,所以户籍地就不需统计,而应作迁出处理。为了不重不漏,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应进行协调处理,特别是在城区(包括城区之间和农村嫁往城区),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更需要协调处理;
(四)常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已经世
居本地,暂时在什么地方都没有户口的人,这部分人由居住地作常住人口统计。
WIS操作中的常见错误及避错、纠错方法
人口普查:人口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人口普查:人口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引言
人口普查是一个用来获取并记录特定地区居民的基本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等。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政府和研究机构了解和分析人口结构、趋势以及社会经济现象,为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人口普查数据采集
调查问卷设计
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首先需要设计调查问卷,确保所有需要收集的信息都被涵盖其中。调查问卷应该简明扼要,避免冗长而复杂的问题,并根据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数据采集方法
人口普查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以及在线问卷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人口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数据清洗与整理
在人口普查结束后,首先需要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这一步骤旨在删除重复、无效或错误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描述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人口数据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方法。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人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将人口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像或地理空间数据等形式,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和传达信息。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条形图、饼图、散点图以及地图等。
探索性数据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旨在从大规模的人口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模式和关联关系。通过使用相关技术和算法,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关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人口结构的趋势和变化。
结论
人口普查是获取社会经济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正确而有效地对人口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非常重要。采用合适的实施方法和合理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有价值的洞察,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支持。
人口统计指标及公式
人口统计指标及公式
一、年平均人口数:
定义:指某年度的平均人口数。
公式:(本年初人口数+本年底人口数)÷2
二、出生率:
定义:指某年度每一千人中的活产数,是反映某地区人口出生情况的相对指标。
公式:某地某年活产数÷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注意:活产指具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四肢抽动四项指标的任一项时称为活产,出生要统计。
三、死亡率:
公式:某地某年死亡人数÷该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
注意:死亡人数不包括死胎数,死亡人数按常住人口所在地进行统计,不是按发生地统计。
四、人口自然增长率:
公式:出生率-死亡率
五、总人口:
公式:年初人口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
六、计生率:
公式:年内符合政策出生人数÷同年出生总数×100%。
计生率是说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统计指标,计生率高,说
明该地方计生工作做得好。
七、节育率:
公式:已采取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数÷已婚育龄妇女×100%。
八、女性晚婚率:
公式:符合晚婚年龄的女性初婚人数÷同期女性初婚人数×100%。
注意:计算初婚年龄时应以登记结婚日期为准。
九、出生婴儿性别比:
定义:指一定时期内以女婴出生数为100计算男婴与女婴的比例。
公式:男婴数÷女婴数×100%。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了让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发展进程加以界定和监测,使公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知道当前的发展水平及同其他地区、国家的差距,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作为经济主体和社会细胞的“人”理所当然的成为该指标体系的核心,人口统计成为各种统计的基础。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时代,户籍人口基本就是本地生产、生活的总人口,因而可以直接作为发展的评价指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人口流动性增强,户籍人口与本地生产、生活的人口出入越来越大,要客观地反映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使用常住人口指标已成必然。
一、常住人口的概念
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
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具体调查时,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口登记为常住人口:
(一)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
(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
(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四)调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五)原住本乡、镇、街道,调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一)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一)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
什么是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在一定时间内有连续居住意愿并已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统计人口的基本单位,是城市规划、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核心基础。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影响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和效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合理制定,能够有效避免虚假登记,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政策制定、规划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制定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制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依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制定。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情况和人口基本属性变化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并适时修订完善。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分级管理
•常住人口应根据户籍、身份证和常住证等标志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范围和权责。
•常住人口分级管理的目的在于精准定位每个人口的所在地和隶属关系,为公共服务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应用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市民身份认证等多个方面。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区域差异,针对性制定措施,达到最佳效果。
总结
常住人口统计标准是统计人口的核心标准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
重要作用。制定和应用常住人口统计标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科学依据,分级管理和精准定位每个人口的所在地和隶属关系,为公共服务
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和依据。
•因此,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认真思考和积极推动。只有确保常住人口统计标准的科学合理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数量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方法一: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
这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即将一个地区的总人口数除以该地区的总面积。例如,某个城市的总人口数为100万人,总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则该城市的常住人口密度为1000人/平方公里。
方法二:居住面积除以居住人口数
这种方法是针对城市居住区域的计算方法。首先需要确定该区域的居住面积,然后将该面积除以该区域的居住人口数。例如,某个城市的居住面积为50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数为50万人,则该城市的常住人口密度为1000人/平方公里。
方法三:人口普查数据计算
人口普查是一种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统计人口数量、结构、分布、活动和特征的方法。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的常住人口密度。例如,某个县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县总人口数为50万人,总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则该县的常住人口密度为500
人/平方公里。
方法四:卫星遥感数据计算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覆盖信息,包括城市建筑、绿地、水体等。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的建筑覆盖面积,从而计算出该地区的常住人口密度。例如,某个城市的卫星遥感数据显示,该城市的建筑覆盖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为50万人,则该城市的常住人口密度为1666人/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密度是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情况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数据来源进行选择。在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常住人口密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常住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地区常住人口数量与该地区面积的比值,常用于衡量人口的聚集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常住人口密度 = 常住人口数量÷地区面积
其中,常住人口数量指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内居住的人口数量,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地区面积则指该地区的总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住人口数量的数据应来自可靠的统计机构或人口普查数据,避免因数据不准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2. 地区面积的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括不同区域的土地
利用状况和边界的确定等。
3. 常住人口密度的单位通常为人/km,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单位。
4. 需要注意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区别,在计算时应只考虑常
住人口数量。
通过常住人口密度的计算,可以了解某一地区的人口聚集情况,辅助规划城市建设、评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 1 -
各年人口普查的方法
各年人口普查的方法
人口普查是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旨在收集和统计特定地区或整个国家的人口信息。以下是各年人口普查常用的方法:
1. 个别普查:这是最传统的人口普查方式,调查员逐个家庭或个体进行访问,填写调查表格。他们通常会记录个体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
2. 抽样普查:为了缩小工作量和成本,普查机构有时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他们从整个人口中随机选择一部分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调查并据此推算全体人口的信息。
3. 在线调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在线问卷调查的人口普查也越来越普遍。普查机构会通过网络渠道向人们发送调查问卷,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并提交。
4. 电话调查:普查机构会聘请调查员通过电话对被调查者进行采访。调查员会问相关的人口统计问题,并记录下回答信息。
5. 利用现有数据:有些年份的人口普查会利用其他机构或部门已经收集到的数据。例如,通过医疗机构、学校、就业数据等来得到一些人口信息。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其具体情况可能使用不同的人口普查方法,但以上方式是较
常见的方法。
原题目:人口普查方法
原题目:人口普查方法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统计工作,旨在统计和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间段内的人口数量和相关信息。下面将介绍人口普查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步骤。
1. 登记调查:人口普查通常通过登记调查的方式进行。政府机构会派遣工作人员到不同的地区,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或填写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居民的基本信息。
2. 随机抽样:为了提高统计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人口普查中可能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一部分人口进行调查,然后通过推算将结果应用到整个人口范围内。
3. 统计问卷:人口普查通常会使用统一的问卷来收集数据。问卷中包含了人口特征、户籍信息、教育程度、就业状况、收入情况和住房条件等数据项,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
4.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人口普查数据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以
便得出准确的统计结果。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和绘图等方法进
行分析,以揭示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和发展特点。
5. 数据保密:在进行人口普查过程中,个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至关重要。政府和统计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
息的安全性和隐私。
6. 数据应用: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政府和社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用于制定人口政策、规划城市建设、分配社会资源、推动经
济发展等方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人口普查是通过登记调查、随机抽样、统计问卷和
数据分析等方法,统计和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信息。其数据
对于政府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决策和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在人口普查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
文章主题:探索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应用与原理
在数据分析和预测领域,Excel作为一款广泛使用的电子表格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其中,常住人口预测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许多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都对常住人口的趋势和变
化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在Excel中,存在着一些常住人口预测公式,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常住人口的预测和分析。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
方面探索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应用与原理。
1. 常住人口预测公式概述
在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是一种数学模型,通过对过去的人口
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常住人口数量。常见的常住人口
预测公式包括线性回归、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可以帮助用户对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
进行预测和分析。
2. 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应用
在Excel中,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包或自定义公式来进行常住
人口的预测。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包,用户可以直接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并输入过去的人口数据,Excel会自动计算出未来的常住人口预测值。而使用自定义公式,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
的方法和参数,来进行常住人口的预测。在应用常住人口预测公式时,用户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预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Excel中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原理
常住人口预测公式的原理是基于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的理论,通过对过
去的人口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常住人口数量。线性回
归方法是基于线性模型进行预测,指数平滑方法是基于指数加权移动
统计学中的人口统计方法
统计学中的人口统计方法
人口统计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和应用各种统计方法
来分析和描述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变化等情况。本文将介绍一些统计
学中常用的人口统计方法。
一、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人口统计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一个
特定地区的所有居民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并记录与人口相关的各项数据,比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提供
有关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制定公共政策
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抽样调查
由于人口普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抽样
调查成为一种常用的人口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是指通过从总体中抽取
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得出对总体的推断结论。抽样调查的关键是样本的选取和样本量的确定,这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者多阶段抽样等方式来实现。
三、人口增长率计算
人口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口变化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人口增长率 = (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 / 平均总人口 × 100%
其中,出生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死亡人口是指一定时
期内的死亡人数,平均总人口是指该时期初期和末期总人口的平均值。人口增长率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比如制定人口政策、规划
资源分配等。
四、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分析是为了了解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年龄分布情况,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通
过制作年龄金字塔图来进行可视化呈现,该图形可以清晰展示各年龄
段的人口数量和比例,有助于预测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
人口统计与分析方法
人口统计与分析方法
人口统计和分析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结构以及分布等问题的学科。它对于了解人口变化趋势、制定人口政策、规划城市发展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人口统计与分析方法,包括普查、抽样
调查、人口密度计算、年龄结构分析等。
一、普查方法
普查是一种全面、定期、详尽地调查人口和经济社会状况的方法。
通常由政府组织进行,可以获得大量准确的人口数据。普查可以帮助
了解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教育水平、就业状况等情况。
同时,普查还可以获取其他关键信息,如住房状况、家庭结构、社会
经济状况等。通过普查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人口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抽样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是通过对人口抽样,获取样本数据,进而推断总体的特征。相比于普查,抽样调查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在抽样调查中,需要合
理选择样本,确保样本代表总体,并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采集。抽样调查常用于获取人口的态度、行为、观念等主观信息。通过
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人口群体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从而更好
地理解人口现象。
三、人口密度计算方法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居住人口的数量。计算人口密度可以帮助
评估城市或区域的人口集中程度,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具有指导
作用。人口密度计算的基本公式是人口数量除以面积大小,通常以每
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人口密度计算常用于人口分布的空间分析,可以研究城市拥挤度、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四、年龄结构分析方法
年龄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年龄结构分析可以帮
助了解人口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为制定教育、养老、就业等政策提
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方法
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方法
人口普查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结构等指标进行
全面、系统统计的一种调查方法。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方法对于政府
和决策者制定社会发展政策、规划社会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将介绍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方法,并分为以下几个小节展开论述。
1. 人口样本调查
人口样本调查方法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
体进行统计,再据此推算总体数据的一种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可以
节约成本、减少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样本调查可以使数据
结构更加准确、可靠,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2. 数据记录与整理
在调查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这一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采用合适的分类和编码方法,以便
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同时,应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个人隐私,确
保数据的安全性。
3. 数据分析与解读
数据分析是根据已经记录和整理的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和模型对数
据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人口结构、
分布、变化趋势等信息,并为政府提供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在数据
解读中,需要结合社会、经济等背景因素进行合理解释,确保分析结
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4. 数据可视化呈现
为了更好地传达和展现人口普查数据的结果,数据可视化呈现成为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将大量的数字信息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视觉表达,使数据更具说服力。同时,数据可视化还可以帮助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关联和规律,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5.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是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数据验证机制、进行质量监控和反馈,加强培训和审查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效率。
人口统计方法
人口统计方法
人口统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统计方法,用于描述和分析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特征。人口统计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最常用的人口统计方法之一。通过对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人口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和记录各类人口数据,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信息,从而了解人口的数量和特征。人口普查广泛应用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的人口统计工作中,为政府决策和社会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高效的人口统计方法。通过从总体人口中随机选择一部分作为样本,调查样本人口的特征和行为,再通过统计分析,推断总体人口的情况。抽样调查可以大大减少调查成本和工作量,同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抽样调查常用于人口研究、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等领域。
三、登记注册
登记注册是一种长期、连续的人口统计方法。通过要求公民在出生、结婚、离婚、死亡等重要事件发生后进行登记和注册,记录相关信息,如出生人口、婚姻状况、死亡人口等,以便及时获取和更新人口数据。登记注册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常用的人口统计方法,可提供
持续和准确的人口变动信息。
四、人口流动分析
人口流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人口统计方法。通过对人口迁徙、流动和迁入迁出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人口的流动模式和趋势。人口流动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规划机构了解人口的空间分布和迁徙原因,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五、人口模型和预测
人口模型和预测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趋势进行人口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人口增长模型和预测模型,结合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指标,预测未来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人口模型和预测可以帮助政府和规划机构预测人口增长趋势,为人口规划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人口数量及出生率计算方法
人口数量及出生率计算方法
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正确计算这些指标非常重要。以下是计算人口数量和出生率的
方法。
计算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的人数总和。它可以通过
以下方法计算:
方法一:人口普查
定期进行人口普查是计算人口数量的主要方法。通过抽样一定
比例的人口并记录他们居住的地点及其他信息,然后通过对这些数
据进行分析来估计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方法二:数据模型
使用数据模型是一种近似估算人口数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不同的数据来源,包括人口普查数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移民和出生/死亡率数据等,以预测人口数量。
计算出生率
出生率是指每一千人口中新生儿的数量。以下是出生率计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方法一:根据实际出生人数计算
该方法是指按时间段记录实际出生人数,并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估算该地区的总人口数量。然后通过计算每千人口中的出生人数来计算出生率。
方法二:综合出生率计算
该方法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考虑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其他因素来计算综合出生率。例如,该方法通常使用期望寿命和女性生育年龄等因素来估算出生率。
以上是计算人口数量和出生率的方法。准确的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是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住人口统计方法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了让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发展进程加以界定和监测,使公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知道当前的发展水平及同其他地区、国家的差距,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作为经济主体和社会细胞的“人”理所当然的成为该指标体系的核心,人口统计成为各种统计的基础。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时代,户籍人口基本就是本地生产、生活的总人口,因而可以直接作为发展的评价指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人口流动性增强,户籍人口与本地生产、生活的人口出入越来越大,要客观地反映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使用常住人口指标已成必然。
一、常住人口的概念
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
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具体调查时,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口登记为常住人口:
(一)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
(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
(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四)调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五)原住本乡、镇、街道,调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但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在户口所在地只登记人数,不计入户口所在地的常住人口数内。
二、常住人口统计的重要性
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并制定发展规划,常住人口是计算人均水平和人均增长水平的必要指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常住人口是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依据。
(二)为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很多指标如城镇基础设施状况、社会发展投入、社会安全状况等都离不开常住人口的统计。
(三)要了解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常住人口是计算城镇及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收入、消费和积累水平的依据。
三、常住人口统计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人口普查按照常住人口概念及其具体的五种情况来登记调查,普查得出的人口即为本地的常住人口。这种统计方法工作量大,所需经费多,但数据最准确。
(二)人口测算利用相关部门的人口变动资料进行测算。先以当年末公安局的户籍人口为基础,结合计生委的人口资料,确定人口基数,再根据公安的流入人口资料与人口普查资料确定当年的流入人口,利用公安、计生、劳务办、就业局的流出人口资料确定当年的流出人口,最后用人口基数加上流入人口减去流出人口推算当年常住人口。这种统计方法工作量和所需经费都较少,但数据误差大。
(三)人口抽样调查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即以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数为基础,每年进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取得常住人口发展速度或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进而计算报告期的常住人口数。较前两种方法而言,这种统计方法工作量及所需经费
都适中,且数据比较准确。
四、常住人口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落实困难。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都是一项系统工作,前期的组织准备、人员选调培训、各种资料印刷、后期数据处理及开发、最后的总结表彰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由于地方财力、领导重视程度、宣传力度等多方面的原因,经费成为开展调查工作的制约瓶颈。
(二)人口调查误差。一直以来,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都以常住人口登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调查员的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文化程度都直接影响到常住人口的界定,进而影响调查的结果。
(三)测算趋势把握不准。就人口基数来看,公安人口与计生人口本应一致,但由于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户籍管理漏洞,一部份超生人口有计生户口,无公安户口,另一部份超生人口有公安户口而无计生户口,从而造成两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基数难以确定;就流入流出人口来看,无一个部门的资料为完全统计数,且准确性较差。因此,人口测算的人为因素太强,数据的准确度受统计人员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大。
(四)抽样难以达到各方面的要求。样本代表性、样本容量、调查内容都会直接关系到抽样调查的结果。抽样方
法不科学,不能代表整个人口发展现状,抽样就毫无意义;样本量太少,不能满足县区市的需要,就会降低抽样的利用价值;如果调查内容太繁杂,由于基层调查员多由村、居委会干部担任,他们本身工作就较多,抽样的数据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五、关于常住人口统计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重要性宣传,引起领导重视。常住人口概念正在逐渐渗透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指标也逐渐被各个部门采用,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强宣传,寻求部门配合,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为经费争取创造有利条件。
(二)根据调查需要,科学组织抽样。三种常住人口统计方法中,人口抽样调查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但科学组织抽样至关重要。
1、要注意纯农村、纯街道和城乡结合部的样本分布和样本个数,尽量使样本不但对省级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对市县两级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抽样的利用价值,而且调动了基层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抽样的质量更有保障。
2、抽样小区要相对稳定,以便于抽样的组织和数据的可比性
3、按照抽样的主要目的设计调查表,年度性抽样除了出生、死亡、流入、流出等主要指标外,如果不是特别重要,
尽量不增加其他指标,减轻基层工作量,提高主要指标数据质量。
(三)改变现有“常住人口”登记方法,探索其他登记法。现有“常住人口”调查法虽然结果比较直观,但具体调查登记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建议尝试其他客观性较强的登记法,如在2005年11月1日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采用的“现有人口”和“外出人口”登记法。
(四)协调和指导部门统计、提高部门数据质量。就人口测算来说,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搞准人口基数,这就要求户籍人口和计生人口的统一,因此,要建议公安局和计生委两个部门在每年年末进行人口总数核对。
其次要摸清流入流出人口数,搞好劳务流动统计是问题的关键,虽然目前公安局、计生办、劳务办有流入流出人口资料,但数据参考性差,建议劳务流动由公安部门实行全国联网管理,硬性要求用工单位凭两证即“身份证”和“务工证”用工,这样就能很方便地查出来本地务工者和外出务工者,便于流动人口登记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