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
云南歌舞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 N G N A NC H U A N B O学术平台一文化传播云南歌舞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内容提要】本文以云南歌舞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跨文化传播的效能、途径以及“交流产业式”的文化传播范式的探析,揭示出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内涵,并对当前云南歌舞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传播学上的文化批评。
【关键词】歌舞效能途径范式跨文化传播一、云南歌舞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省,云南省多民族文化构成的特性决定了其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其中,尤以歌舞文化最为显著,成为传承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独特载体。
全省共有26个民族,各类山歌、情歌、祭祀歌曲以及大量民族舞蹈(包括祭祀舞蹈、节日舞蹈、表现劳动的舞蹈、表现爱情的舞蹈、模仿动物的舞蹈,以及各种形式的鼓舞、竹竿舞、圈舞、佤族的甩头舞、哈尼族的木屐舞等)共同构成了云南歌舞文化的丰富资源系统。
作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集成块”的省份,云南省人口达7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和23种文字,民族文化形式和内容的丰富令人惊叹。
仅舞蹈一项,就有1095个舞蹈的品种、6718个舞蹈的套路。
其中,“‘打歌’和‘嘎光’成为流传在各民族最普遍、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群众歌舞。
”①近年来,受改革开放政策和影像文化迅猛发展的影响,云南歌舞文化开始摆脱地域狭隘性而走向荧屏、剧场,渗透在影视作品中,并逐步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由杨丽萍主刨的<云南映象>作为领军节目,创造了云南歌舞文化传播的现代神话,其传播范围遍及全球众多国家,影响力极其深远。
这是一部没有用故事作为结构却包容了所有故事内涵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作品。
全剧囊括了天地自然、人文情怀以及对生命起源的追溯、生命过程的礼赞和生命永恒的期盼。
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歌舞的轻松形式得以展现,使观众乐于接受,这就为其传播范围的深远效应奠定了基础。
当然,此后也出现了模仿其传播范式的一些节目如<吉鑫宴舞》、<七彩云南>、<蝴蝶之梦>、<丽水金沙>、<勐巴拉娜西》等。
云南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
云南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被严重忽视。
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传播。
目前文化的传播更多的是一种跨文化形式的传播。
跨文化传播,维系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把不同区域、族群、国家的人群“连结”在一起,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在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云南文化也可以得到创新与长久发展。
为此,主要从云南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和方式展开论述。
标签:云南;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06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一个省,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25个。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特色和文化,这些文化的混合在云南内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组织、群体等等之间进行的文化交流。
虽然说跨文化传播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已经有了先例,像丝绸之路、唐玄奘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等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表现。
云南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不仅表现在云南内部个民族之间,同时云南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与其他地域的文化还有一定的文化交流。
1云南民族文化和跨文化传播基本介绍1.1云南民族文化云南的民族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文化活动、宗教信仰、节庆风俗、饮食文化等。
在云南历史文化名城中,主要包括大理、丽江、昆明等,其中大理和丽江已经被建设成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在这里旅游,通过这样的形式,把云南本土文化向外传播,从而达到跨文化傳播的目的。
从文化方面来讲,主要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在云南有哈尼(2种)、僳僳、纳西、景颇(载瓦)、苗(2种)、壮、白、瑶、独龙等10个民族新创12种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在文化文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保存这些文化内容,《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现已公开出版发行了这些文字的字典,使得这些文化得到了保护。
云南的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云南的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云南,这个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的民族自治区之一,云南汇聚了少数民族的多样文化和传统。
这里,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和汉族长期以来相互交融、和谐共处,形成了一个文化交流的热土。
云南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作为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接壤的一个地区,云南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节点。
从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云南一直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汇的地带,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云南,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学习,形成了一种多元共生的文化氛围。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是云南最有名的节日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民众参与。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分民族、不分彼此,毫不吝惜地相互泼水,表达出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
这种节日既体现了傣族的传统文化,又吸纳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元素,使之成为了一个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云南的文化交流还表现在民族服饰和艺术形式上。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和艺术表现方式,但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和隔阂。
例如,彝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独特,而白族的服饰则以白色为主,简约而华丽。
在一些节日和庆典上,不同民族的代表会相互穿着对方的传统服饰,以示友好和尊重。
同时,云南的云腿、云银等工艺品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各个民族通过艺术形式的展示,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
除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云南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文化的涌入。
随着世界的开放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云南,与当地居民交流和互动。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云南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
例如,咖啡文化在云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这里独特的一部分。
在云南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和咖啡培训学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爱好者和从业者。
云南的文化交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云南旅游如何促进当地文化的国际传播
云南旅游如何促进当地文化的国际传播云南,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云南旅游正逐渐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对于促进当地文化的国际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独特的自然风光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因素。
云南拥有壮观的石林、神秘的洱海、雄伟的玉龙雪山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不仅给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也为传播当地文化提供了绝佳的背景。
当国际游客置身于这些美景之中,他们更容易对与之相关的文化产生兴趣。
比如,玉龙雪山脚下的纳西族文化,其古老的传说、独特的风俗习惯都与这片雪山紧密相连。
游客在欣赏雪山美景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去了解和感受纳西族的文化内涵。
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是云南文化的瑰宝。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 25 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饮食和传统节日。
通过旅游,国际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中,体验他们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傣族的织锦、白族的扎染;品尝特色美食,像过桥米线、竹筒饭;观看民族歌舞表演,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氛围。
这种亲身体验能够让国际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云南的民族文化,从而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便捷的交通网络、舒适的住宿环境、清晰的标识系统以及多语种的旅游服务,都使得国际游客在云南的旅行更加顺畅和愉快。
在交通方面,不断增加的国际航线和高铁线路,让更多的国际游客能够轻松抵达云南。
酒店和民宿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住宿体验。
同时,旅游景区内的标识和介绍都采用了多语种,方便国际游客了解景点背后的文化故事。
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是促进传播的关键。
云南可以打造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将不同民族的聚居地和特色文化景点串联起来,让游客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云南的文化多样性。
例如,推出“民族文化探秘之旅”,带领游客走进少数民族村落,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学习传统技艺。
云南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民族视角与文化间性的融合——以“红河三部曲”为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4,8(2):119-122http://xb ynau edu cn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sk@ynau edu cn 收稿日期:2013-11-06 修回日期:2013-12-02 网络出版时间:2014-3-17 16:5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云南“桥头堡”形象建构中的媒体角色研究”(2012Y089)。
作者简介:张贻苒(1985-),女,湖南邵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媒介与社会、新媒体发展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 net/kcms/detail/53 1044 S 20140317 1651 022 htmlDOI:10 3969/j issn 1004-390X(s) 2014 02 022云南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民族视角与文化间性的融合———以“红河三部曲”为例张贻苒(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作为目前云南民族电影中的亮点,“红河三部曲”折射了云南当代民族电影对外传播的一种生态。
民族电影要反映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性,同时应该融合文化主体间性,追求跨文化认同的话语。
《 玛的十七岁》民族视角鲜明,其将民俗和民族历史、民族心理结合起来,使得影片具有了深层的文化主体间性;《花腰新娘》在民俗方面观赏性较强;《红河》的民族视角较弱,但影片表现了不同身份、文化之间的联系和隔阂,也是对文化间性的一种强调。
关键词:云南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民族视角;文化间性;他者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4)02-0119-04TheIntegrationofNationalViewandInterculturalisminCross culturalCommunicationofYunnanNationalitiesFilm:Takethe“HongheTrilogy”asanExampleZHANGYiran(SchoolofFilmandTelevision,YunnanArtUn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Globalizationand“Bridgetower”strategy,cross culturalcommu nicationinYunnannationalitiesfilmisnecessary.So,wemustreflecttherealnationality,andrespect“theOther”,thatmeanswestudynationalhistory,psychologyanddevelopmentfromournationalView.Atthesametime,nationalitiesfilmcan′t“saytohimself”,itisnecessarytocrossdifferentracesandculturesforcross culturalcommunication.Keywords:Yunnannationalitiesfilm;cross culturalcommunication;nationalview;interculturalism;theOther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地球村”理论,这个预言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然变成现实。
跨文化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YouTube博主“滇西小哥”为例
实践与创新跨文化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YouTube博主“滇西小哥”为例阴王瑞摘要: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不断革新,促使社会不断发展。
在如今的网络信息交互发达的时代,麦克卢汉笔下的“地球村”俨然成为现实,跨文化交流也愈加紧密,自媒体平台也逐步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赛道。
YouTube平台上的中国博主“滇西小哥”以云南乡村生活为基点创作视频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文章以“滇西小哥”创作视频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风靡YouTube平台的原因,反思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希望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媒体视频传播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目前,短视频平台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渠道,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中更易获得认可与接纳。
自媒体平台能够打破文化的界限,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孵化出的跨文化传播产品和超越文化界限的在线社群实现圈层化传播。
近年来,国际社交媒体平台逐渐变成各国争夺全球舆论权的关键地带,国内自媒体也纷纷对外拓展,并且获得了高度关注,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云南视频博主“滇西小哥”的视频内容主要涵盖中国文化、美食、旅行、民俗等方面,通过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和独特观点,成功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并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广泛关注。
“滇西小哥”讲解的内容既有颇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如风水、中医、茶艺等,也有现代时尚的文化,如网络流行语等。
通过他的视频,外国受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文化,并深刻体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因此,对“滇西小哥”的视频进行分析,对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滇西小哥”风靡YouTube平台的原因截至2023年4月,根据YouTube后台数据显示,“滇西小哥”的粉丝量已接近1000万,日均增加粉丝2000名,视频播放量高达30亿,位于全球创作者头部行列。
鉴于此,笔者将结合“滇西小哥”视频内容详细分析其走红的原因。
东方风格美学场景化。
场景原指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场面,后泛指情景,涵盖了人物、景物的所有关系总和,包括现实框架和情绪框架。
论民族旅游场域中的跨文化交流与认知_以云南元阳箐口哈尼族村为例
2012年11月第29卷第6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29,No.6Nov.2012【收稿日期】2012-05-10【作者简介】撒露莎(1985-),女(回族),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金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SQ10027)阶段成果。
论民族旅游场域中的跨文化交流与认知———以云南元阳箐口哈尼族村为例撒露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对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在民族旅游场域中的中外跨文化交流与认知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表明,在民族旅游的场域中,外国游客与东道主之间存在一定形式的交流互动,但是对双方认知获得和交流影响有所区别。
基本来讲,这种旅游场域中的跨文化交流对东道主的影响要大于对外国游客的影响,但交流对双方的认知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旅游场域;跨文化;交流与认知【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7X (2012)06-0031-06一、民族旅游与跨文化交流人类学对旅游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真正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从1963年人类学者努涅斯(Nunez )发表论文研究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作为标记,到此后出现的一系列研究论著,特别是人类学者纳什(Nash )、格雷本(Graburn )、史密斯(Smith )、科恩(Cohen )等人的研究,为旅游人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旅游人类学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跨文化的研究,然而,中国的旅游人类学起步较晚,发展有限,因而,即便是国际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旅游跨文化研究的许多方面已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提出了包括舞台真实性理论、旅游仪式理论、旅游商品化理论等不同的理论,也形成了研究旅游对东道主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和研究游客本身的旅游人类学的两大基本流派,但中国的旅游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旅游中的中外跨文化研究,仍然是比较薄弱的。
“云南故事”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云南故事”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因此被称为“人间仙境”。
为了更好地向外界传播云南的故事,我将提出以下策略。
1. 建立专门的传播平台: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云南的故事,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传播平台,例如一个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
这个平台可以用来发布关于云南人文、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云南。
2. 利用网络直播:云南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外界传播。
组织专门的直播团队,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传统手工艺、民族舞蹈等内容,吸引更多人参与观看,增加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文化交流活动: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可以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海内外的艺术家、学者等来云南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将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增加云南的文化影响力。
4. 吸引国际旅游者:云南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等。
可以通过在海外举办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向国际旅游者展示云南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文化。
可以与国际旅行社合作,推出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国际旅游者来到云南。
5. 加强国际合作: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外国媒体、文化机构等开展合作项目。
通过合作,可以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和关注云南,增加云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云南故事对外传播的策略可以包括建立传播平台、利用网络直播,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国际旅游者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向外界传播云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提升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的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云南少数民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传统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探讨如何有效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事关当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存方式,也关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为其传承与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措施。
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全球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字数:262】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失效,如何创新传承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成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
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认同感,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并构想适合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模式,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也面临着日益丧失的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推动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成为了亟需探讨的问题。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着25个少数民族,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
这些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传统习俗、服饰民俗、民族音乐、舞蹈、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方方面面,都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外部文化的冲击,云南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面临许多困境。
大部分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文化影响,导致传统文化日渐衰微,很多民族语言、习俗、手工艺等已经濒临失传。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部分偏远地区的民俗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云南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亟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而互联网+技术正好为此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式。
互联网+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传统的民族文化往往受限于地域,只能在当地口口相传,难以扩大影响范围。
而互联网+技术则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将云南的民族文化通过网络传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可以建立民族文化网站、社交平台、移动应用等,将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呈现给更广大的受众,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和传承云南的民族文化。
互联网+为云南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发布民族服饰、手工艺品、音乐舞蹈、民间故事等方面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内容,以及互动体验式的VR、AR等技术呈现。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也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为云南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存和展示提供更为便捷和全面的手段,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长久性。
互联网+为云南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与海外传播
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与海外传播云南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文化既是云南本土民族的家底,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传承方面,云南省政府一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云南各地相继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俗博物馆等传承机构,探索出一些非常有效的传承方法,比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非遗数字化保护。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比如,每年春节期间的云南民族村庄游园会,让游客的来了解云南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每年的“中国云南民族地区文化展示周”,则向全国展示云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海外传播方面,云南省也在积极探索。
2011年,云南首次参加了泰国曼谷“中国日”展,展示了云南的美食、音乐、服饰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此后,云南省还参加了新加坡文化节、北美“中国文化节”等多个海外文化展,用云南的文化特色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不过,云南民族文化的海外传播仍需更为深入和细致。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需求,加强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包装、推销和营销,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云南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同时,也需要让海外华人更多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发扬穿插和延续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总之,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海外传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在海外推广中不断地与时俱进和适应需求,我们才能让云南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以云南民族舞蹈为例谈大众传媒时代的民间文化传播
073[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成熟,中国民间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来的传播途径和模式逐渐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民间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软基础,其在大众传媒时代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通过分析大众传媒对民间文化传播的影响,结合云南民族舞蹈《印象·丽江》的成功秘密,指出了大众传媒时代的民间文化传播技巧。
[关 键 词] 《印象·丽江》;云南民族舞蹈;大众传媒;民间文化以云南民族舞蹈为例谈大众传媒时代的民间文化传播陈思璇民间文化指的是依靠口头传播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主要是以民间世代相传,且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和文化形态,口头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手段,这也让其传承具备鲜明的地方特色。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生活、生产、娱乐和休闲活动中创造出众多带有民族色彩的民间文化形式,是民族、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瑰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资源。
在社会发展中,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
在大众传媒时代,如何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更好地保护、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发挥其应用价值是业界关心的重点。
这里结合云南民族舞蹈《印象·丽江》分析大众传媒时代的民间文化传播策略。
一、大众传媒对民间文化传播的影响云南民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届全国汇演中名列前茅,有着舞蹈种类丰富、情调特殊、风采瑰丽、底蕴深厚的特点,受到众多舞蹈爱好者的青睐,也让国际友人赞叹不已,是云南当地极为自豪和骄傲的文化体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云南民族舞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型舞蹈种类不断涌现,为我国民间舞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大众传媒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大众交往、传播的工具,其诸多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人们通过运用大众传媒工具来反映、记录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也用其描述和阐释民间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从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传承、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教育和法律法规保护等角度对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进行思考。
通过互联网+手段,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云南民族文化,提升文化传承意识,同时加强法律保护措施,防止互联网对文化传承造成破坏。
在互联网+时代,云南民族文化传承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促进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可以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
【关键词】互联网+, 云南民族文化传承, 互联网技术, 数字化档案库,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教育, 法律法规保护, 新机遇, 挑战, 文化多样性, 社会和谐发展1. 引言1.1 互联网+背景下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也在下降,这导致了云南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断代和断层的危机。
互联网传播的信息量巨大,云南民族文化在这种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很容易被淹没和忽视,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精髓也可能被模糊或曲解。
互联网的便捷和快速传播特性也给云南民族文化传承带来了挑战,一些不符合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信息和内容可能通过互联网传播,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和传承好云南民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1.2 云南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
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云南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云南民族文化,可以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与传统,可以维护民族间的和谐与团结,更可以促进社会文化多样性与发展。
云南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云南故事”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云南故事”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因其多元的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为了进一步推广云南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需要制定一套对外传播策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提升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 策划精彩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和旅游推介会,推广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
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达人和明星代言人参与活动,增加吸引力和曝光度。
2. 提升云南形象:加强云南的公关和形象塑造工作,向国内外媒体和网络渠道传递云南的积极形象。
可以组织媒体采访团前往云南进行采访报道,通过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文字描述展现云南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3. 扩大社交媒体影响力: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云南旅游的官方账号和相关的专题账号,发布有关云南旅游和文化的精彩内容,吸引更多的粉丝和关注度。
可以通过与博主、网红合作,加大云南旅游的曝光度。
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外的旅行社、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团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广云南旅游产品。
可以举办云南旅游推介会,邀请境外旅行商和媒体代表来云南考察、体验旅游产品,增加云南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5. 制作精美宣传资料:设计制作云南旅游宣传册、旅游地图、明信片等宣传资料,质量上乘、内容有深度,以及时更新和分发给游客和投资者。
可以在旅游景区和一些特定场所建立宣传展示区,展示云南的旅游景点、品种文化和商业发展潜力。
6. 多样化传播渠道:除了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广告投放、公益广告和户外广告等方式进行传播。
可以在一些重点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机场和高速公路的路边搭建大型广告牌,进行云南旅游形象宣传。
7. 加强旅游产业培训:通过举办云南旅游产业培训班和讲座,提高云南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提升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云南旅游和投资。
云南民俗外宣中文化传播的模因视角与译化效度
、
类型
。
。
既 能 在 南方 感 受 热带 气候所形 成 的河谷 盆 地地形 又 可 在 东
, 。
宣 传 最 初 的对 应 英 文 是 p
, 。
p aga n
,
部 享 受 四 级 如 春 的气候特征
,
、 、
在 这 片独 特 的 土 地 上 形 成 了 许 多 不
,
同寻 常 的 奇 闻 异趣 并 随 着游人 的来 去 而 传 播 开 来 鸡 蛋 用 草 串着
, , ,
。
深 度 这 一 点 与模 因 论 不谋 而 合 模 因 指 文化 模 因 不 同的 国 家 和 区 域拥 有 不 同 文化特 征 的模 因 通 过 模 仿 而 传 播 具 有 感 染力 的模
, , 。
。
。
摩掌 族 不 同 于 现代 的 旧 姻 组 的一 夫 一 制 度 至 婚 家庭 成 妻 他们 今仍 实行古 老 的婚姻 家庭 男 女不 婚 不 娶 由男性 前往 女 性家 中住 宿过 夜 次 日凌晨 再 模式
a *
, ,
纳 西 族 的东 巴 文化 傣 族 的贝 页 文化 大理 的 白 族文 化 彝 族 的 贝玛 文 化 回族 殉 葬文 化 … …
三 云 南 民 俗 外宣 翻 译 模 因 分 析
、
日常生 活 中靠 口 头和 行 为方 式 传 承 的一 种 文化 模 式 是社 会所 创 造
的基础 文化 ( 张 静
云 南 西 北 部居 住 着一个 神 秘 的部 落
—
“
。
回 到 自己 的家 中 因 而 这 种模 式 又 称 为 走婚 制
,
、 、 、 、 、 、
.
—
,
云南跨境民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交流融合与分析剖析
云南跨境民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交流融合与分析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是一个多民族、多跨境民族聚居地区。
这里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
其中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边疆各跨境民族间本土共有文化,也是边疆地区跨境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通过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的建设,进一步增进边疆地区各民族间的关系,从而为边疆地区人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本文从边疆多民族聚居区着笔,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个案研究法等,从跨境民族、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现状(以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为具体案例)、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特征等方面研究了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对建设和谐边疆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促进了边疆的和谐建设;扩大与邻国的对话空间;提升了边疆地区的政治软实力(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民族关系亲和化、提升了民族地区民众的审美意识、培养人们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建设,为和谐边疆凝聚精神动力;创造了和谐的边疆政治环境,为和谐边疆创造基础条件;推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边疆提供源动力;促进了边疆各国各民族间的和谐,为构建和谐边疆夯实社会基础,提出了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的和谐,并成为了建设和谐边疆的一种有效途径。
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为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精神文化大餐,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跨境民族传统体育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系统的跨境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部门,使跨境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充分的挖掘与利用跨境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从而推动边疆的和谐建设,为边疆地区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通过文化交流推进了中国西南地区与邻国间的关系,同时使各民族间更加团结,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建和谐社会。
传播学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传播学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究本文主要研究了传播学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具体措施,以提高民间音乐文化发展能力。
标签: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民族音乐最丰富的地区,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起源久远,而且民族文化悠久,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多对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的无限魅力影响下,充实了原有的人文哲理,同时赋予音乐以更多的生命力。
在丰富生动直观的民族音乐情怀下衍生出众多丰富的音乐风格。
现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生存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尤其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逐渐消亡。
一、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特点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主要包括歌舞音乐、器乐、戏曲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而且受到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影响,以及风俗习惯的直接影响,形成了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云南省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歌曲多达3000多首,内容十分的丰富,而且民族间音乐的传承形式具有不确定性。
随着历史文化以及传唱者的感知能力等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通俗易懂,容易被人理解和传唱的特征。
二、保护传播学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云南说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生动,情感真挚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民族音乐中涵盖了真善美的人性特征,在对人们的生活价值观等进行正确引导的基础上,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让人们充分的意识到了民俗文化的价值,并且具有相当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音乐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构成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现代文化价值的传播需要民族音乐的助力随着民族文化价值传播被充分的认知,在传播文化价值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通过音乐网络多媒体等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都是对其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在长期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对音乐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情。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互联网+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面临着新的思考和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难题。
而在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思考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打造数字化传统文化展示平台。
互联网可以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将云南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展示和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云南的民族文化魅力。
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将云南各个民族的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传统工艺等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示出来,让云南民族文化成为网络上的独特风景线。
建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可以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平台,让云南的民族文化传承者和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可以建设一个专门的网站或者社交平台,让云南各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者在这里分享经验、交流技艺、交流资源,共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这样的平台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来,让年轻一代成为民族文化的接班人。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云南民族文化的教育和培训。
互联网可以实现线上教育和培训,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网络直播等方式,让更多人学习和了解云南的民族文化。
可以将云南各个民族的传统技艺、传统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编写,制作成在线课程,让有意向的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一些传统技艺和表演进行实时演示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云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注重云南民族文化的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时代,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应该与现代社会脱节,而应该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对话和交流。
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引入一些现代元素,将云南民族文化与时尚、艺术、科技等相结合,让云南民族文化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这样既可以保持云南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又能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促进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云南旅游如何实现文化传承
云南旅游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然而,在旅游发展的浪潮中,如何实现文化的传承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包括语言、服饰、建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旅游的开发,一些民族文化面临着商业化、同化甚至消失的危险。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实现文化传承,首先要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展示,而要让游客了解文化背后的历史、价值观和意义。
这就需要加强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培养专业的文化解说员,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让游客能够真正领略到文化的魅力。
保护文化的原真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旅游景点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对民族文化进行了过度的包装和改造,使其失去了原本的特色和韵味。
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本来面貌,避免对其进行人为的扭曲和破坏。
比如,在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方面,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
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
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政府和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
比如,鼓励他们展示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过程,让游客亲身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化传承的热情。
加强文化教育也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当地的学校教育中,应增加民族文化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要突出文化特色。
避免千篇一律的旅游项目,开发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比如,可以推出民族文化主题的旅游线路,让游客深入到少数民族的村落,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劳作,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云南故事”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云南故事”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云南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为了加强对外传播,提高云南的知名度和形象,研究云南故事对外传播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云南故事的对外传播需要明确目标受众。
云南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对不同的人群可能具有不同的吸引力。
传播策略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来制定,以便更好地传达云南的故事。
云南故事的对外传播可以利用多种渠道。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利快捷。
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来发布云南的故事和相关信息,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云南。
也可以与旅游机构和媒体合作,通过旅游宣传和专题报道来扩大云南故事的影响力。
云南故事的对外传播需要注重故事的创新和互动性。
传统的故事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例如通过短视频、动画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也可以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例如举办云南文化体验活动和线上互动交流等。
云南故事的对外传播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并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通过创新和互动的方式,以及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可以加强云南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牟朝霞(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3)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被严重忽视。
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传播。
目前文化的传播更多的是一种跨文化形式的传播。
跨文化传播,维系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把不同区域、族群、国家的人群“连结”在一起,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在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云南文化也可以得到创新与长久发展。
为此,主要从云南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和方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云南;民族文化;争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7. 01. 006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一个省,除汉 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25个。
每一 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特色和文化,这些文化的混合在云南内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组织、群体等等之间进行的文化交流。
虽然说跨文化传播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已经有了先例,像丝绸之路、唐玄奘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等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表现。
云南 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不仅表现在云南内部个民族之间,同时云南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与其他地域的文化还有一定的文化交流。
1云南民族文化和跨文化传播基本介绍1.1 云南民族文化云南的民族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文化活动、宗教信仰、节庆风俗、饮食文化等。
在云南历史文化名城中,主要包括大理、丽江、昆明等,其中大理和丽江已经被建设成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在这里旅游,通过这样的形式,把云南本土文化向外传播,从而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从文化方面来讲,主要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在云南有哈尼(2种)、僳 僳、纳西、景颇(载瓦)苗(2种)壮、白、瑶、独龙等10 个民族新创12种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在文化文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保存这些文化内容,《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现已公开出版发行了这些文字的字典,使得这些文化得到了保护。
从宗教信仰方面来讲,主要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天主 教、道教、基督教等众多的宗教信仰,每一种都有其固定的教徒和教会,在云南省内,宗教信仰方面的文化发展良好。
1.2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是一种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组 织等之间的交流。
跨文化传播可以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可以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管是哪一种交流,都会发生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
跨文化传播是一个新名词,大多 数人还很陌生,历史上除了唐玄奘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以及著名的丝绸等典型的跨文化传播,还有文成公主把汉族的各种播种、纺织等技术带到吐蕃,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播。
从其表现形式上来讲,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的人际交往以及信息的传播,同时也 包括各种文化全球社会中的扩散和迁移。
从交流的层次方面来讲,可以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传播,主要是不同文化背景成员之间的融合矛盾冲突和解决;也可以是人类文化交往方面的传播,主要是文化之间交往互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变迁等等。
2云南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2.1促进云南文化的发展云南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所以急需促进云南文化的传播来促进其发展。
文章上述部分也通过旅游、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会等方式,确实促进了云南文化的发展。
在旅游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游客们不知不觉感受到云南的文化,进而在回到本土之后,对这 些云南文化进行利用和传播,从而达到促进云南文化传播的目的,这种方式也可以促进云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从而呈现出不同于最原始但是又能够碰撞出火花的新文化,丰富了云南文化。
2.2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和经济从古至今就是联系密切的。
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文化的传播,同时文化的传播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拿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传播来说,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将各地的文化融合在旅游文化中,无形之中这些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而且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带动经济的大力发展。
而且跨文化传播不仅在国内得到传播,同时 在国际上也有旅游过程中的跨文化传播,通过跨文化传播,从而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3云南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3.1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跨文化传播云南文化种类众多,风格独特,所以目前云南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文化城市,有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大理、丽江等地。
这些旅游文化景点发展迅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看。
旅游景点是一个区域文化的聚集地,在云南几乎所有的文化在大理和丽江都有体现,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被这些民族文化所基金项目:本文为大理大学2014年青年课题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牟朝霞(982 —),女,四川达州人,大理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图书情报。
14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第1期现代商贸工业大连会展业与旅游业良性互动路径研究刘玥徐晓颖(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摘要:从大连实际的发展情况出发,研究大连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基本发展状况,通过发现大连会展业和旅游业在互动中存在的短板,尝试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两个行业如何互利共赢,制定最佳方案进行解决,以提高大连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给大连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提出更合理、准确的分析与建议,使得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的相关情况得到合理分配,提高相关产业的就业率。
同时,为国内高校会展专业与旅游专业的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连;会展业;旅游业;互动路径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会展业发展迅速,渐 成规模,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知名度,带动城市旅游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我国各大会展城市及旅游相关企业开始对会展旅游高度重视。
近些年,大连的会展业和旅游业发展都比较迅速,但它们之间的互动却略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大连会展旅游的品牌建设和服务质量。
推动大连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动成为目前首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7. 01. 0071大连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1.1展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大连会展业的发展成绩突出,迅速的在国内优秀会展城市中为自己夺得一席,成功树立了城市会展业的品牌形象,例如: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成为我国行业内认定的首屈一指的软件展;大连 服博会举办时间长、经验丰富、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大 连农博会成为我国农业行业中目前最专业的展会之吸引,在旅游结束以后,人们回到当地之后,云南的某些文化会不知不觉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最明显的就是服装和美食。
旅游的人群来自全世界各地,所以 说云南文化也会被带到全国各地,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旅游景点方面的相似性,众所周知丽江古城在旅游业中得到了长久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很多旅游景点尤其是古城景点,融入了很多丽江古城文化的特色,如云南特色的手鼓、葫芦丝,云南特色美食等等。
3.2通过举办定期的文化交流会促进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虽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知不觉的进行传播,但是这样传播是缓慢的,通过旅游进行云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在旅游淡季会停止,所以说还需要一种能够促进云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的方法。
在旅游的过程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整个云南的民族文化不可能都欣赏、观看、吸收完,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交流会来促进跨文化的传播,这个交流会需要由相关部门进行举办,这样不仅可以有相应的举办资金,还可以通过其他部门的辅助将交流会举办的更好。
在文化交流会中,可以把云南的各种文化都集中到交流会中,这样人们在交流会中就可以感受云南的所有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3.3政府部门发挥政治职能,促进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在旅游和文化交流会中,文化传播的范围大多数是在国内,这样扩展到国外的机会很少,为了能够让云南文化发展的更加久远,需要政府出面,利用相关的政府职能来促进国际跨文化的传播。
在云南的省政府中,可以利用外交部相关的职能,和国外的一些国家举办国家之间地域性的国际文化交流会议。
在2016年,云南省举办了创意云南文博会,而且活动举办比较成功,创意云南2016年文博会成为云南与柬埔寨加强双边合作、推动文化旅游交流的渠道和平台。
云南政府部门通过申请,让外交部出面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门进行商议,举办联合文化交流会,在交流会中,我国的云南文化可以走出国门,向世界进军;同时外国的优秀文化也可以丰富我们本国的文化,从而 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4结束语中华民族文化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共生发展的产物。
作为民族众多、多元文化共生的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云南文化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
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跨文化传播,举办定期的文化交流会促进跨文化传播,政府部门发挥政治职能,促进跨文化传播的发展,是促进云南民族跨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张歆易,吕乐平.关于云南电视台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杨静.本民族观众与异文化观众的文本解读与意义选择----云南少数民族故事片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思想战线,2013,(03).[3 ]张贻苒.云南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民族视角与文化间性的融合——以“红河三部曲”为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4,(02).[4]陈晓波,施铭,杜京等.云南民族文化如何蝶变[N]云南日报,2012-03-07.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连会展业与旅游业良性互动路径研究(2016XJDCA090)。
作者简介:刘玥(996 —),女,黑龙江大庆人,学士;徐晓颖(980 —),女,辽宁大连人,博士,副教授,工作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第1期15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