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危险源辨识工作安排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是企业为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危险源,以消除或降低员工遭受伤害或致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有效的组织结构:确立和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的责任人和职责,完善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组织机构。
2. 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目标:明确企业的安全与健康目标,并将其纳入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
3. 危险源辨识方法:确定科学、可靠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察、风险评估、事故分析等。
4.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要求:确立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流程、程序和要求,包括危险源辨识的时间、地点、频率等。
5. 危险源辨识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6. 危险源治理措施: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危险源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
7. 监督和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8. 信息传递和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9. 改进措施:通过定期的评估和总结,制定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危险源管理的水平。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可行和有效执行,以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识别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危险源,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人员进入企业内部的场所,并参与日常工作活动的情况。
第二章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第三条企业应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工作,确保对每个工作场所及工作岗位的危险源有清晰的认识。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工作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简介车间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对象、环境和条件。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和管控是为了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的制作。
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车间危险源可分为机械设备危险源、电气危险源、压力容器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物理因素危险源等。
要辨识车间危险源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排查和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1.识别危险源:通过排查车间中各类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有毒有害气体等,将其分类,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辨识危险源:对车间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全面地了解其潜在风险和影响,形成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报告。
3.量化风险等级:将车间危险源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并进行编号和标识。
4.制订应对措施:对于高风险和中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并需要定期检查和修订,以保持其实时有效性。
管控措施告知牌的制作管控措施告知牌是指在车间内通过告示板、标牌、贴纸等形式,将安全信息渠道化、标准化地分发到车间内,以指导员工工作、规范车间作业。
告知牌应紧密结合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下是制作注意事项:1. 内容和格式措施告知牌应包含以下内容: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影响范围、管控措施、应急处理方案以及负责人和联系方式等。
格式上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示警,易于操作和理解。
2. 确定位置和数量大型制造企业车间较为庞大,应当确定合理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分布,全面告知员工。
位置的选择应保证明显,便于识别。
3. 制定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针对制作的告知牌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
将告知牌纳入车间的安全管理考核内容,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告知牌更新及时,并保证告知牌的有效性。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6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班组长的职责(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____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____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____。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____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____,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____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汇总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汇总一、生产车间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机械设备危险-机械设备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伤害。
-预防措施:对重要的设备应安装防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罩、防护网等,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电气设备危险-电器线路老化或不合标准使用,存在电气泄漏的危险。
-预防措施: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电器线路的安全性,提供防护手套和鞋等个人防护设备给操作人员,对员工进行电气安全知识培训。
3.化学危险-车间内存在有毒、可燃的化学物质,存在泄漏和溢出的危险。
-预防措施:加强化学品管理,储存化学品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防火措施,定期检查化学品的存储容器是否完好,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4.高空作业危险-高处作业时,存在坠落和物体落下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高处作业区域安装合适的护栏和安全网,限制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行高处作业,进行高处作业前,必须进行相关安全培训。
二、仓储操作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货物叠放不稳危险-存在货物叠放不稳导致坍塌或倾斜摔倒的风险。
-预防措施:规范货物叠放,合理使用仓储工具,定期检查货物叠放情况,设立安全通道。
2.机械设备危险-小型搬运工具、叉车等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伤害或事故。
-预防措施:培训并授权合格的操作员,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
3.防火安全危险-仓储区域存在火灾的危险,特别是易燃物品多的仓库。
-预防措施:防火设施齐全,定期进行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的检查、维护,加强员工防火安全意识的培养。
4.环境污染危险-仓储区可能存在有毒、易燃、易爆物品,一旦泄露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正确储存危险物品,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三、办公室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危险-长时间坐姿工作会导致脊椎问题和眼睛疲劳。
-预防措施:设定定时提醒休息、提供适当的办公桌和椅子、提供眼保健操和视力保护用品。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1.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设备、工具、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检查,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借助专业的安全检查表格,全面而系统地对生产车间进行安全检查。
2.事故统计分析: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原因和隐患,分析事故的共性和规律,以便在生产车间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风险评估:对生产车间各类工作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人员、设备、材料和环境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各类危险源的危险等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
4.工艺流程分析:对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涉及到高温操作的工艺中,要考虑高温烫伤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隔热措施和防护措施。
5.操作风险评估:对各类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工人的操作方式、频率、力量等方面的评估。
例如,对于频繁搬运重物的操作,要注意人员的体力负荷和姿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意外伤害的风险。
6.现场勘察和观察:定期进行现场勘察和观察,注意观察生产车间中的各个工作环节,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可以观察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材料是否存放整齐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工人培训和广泛参与:对生产车间中的工人进行相关的危险源识别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能力。
同时,鼓励工人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危险源。
8.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同行业或同类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共享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的经验。
同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危险源辨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通过进行安全检查、事故统计分析、风险评估、工艺流程分析、操作风险评估、现场勘察和观察、工人培训和广泛参与、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生产车间中的潜在危险源,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动筛车间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措施范文
动筛车间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措施一、刮板机司机(维护工)岗位危险源:1、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绞伤2、刮板、链子、连接环断裂伤人3、拆卸、吊装设备碰伤4、带电的设备触电伤人5、电气火灾烧伤预防措施: 1、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停止运行必须闭锁开关2、立即停机,排除故障3、避免在可能发生设备倾倒或掉落的地方走动、停留4、严格按规程操作,不擅自接触电气设备5、保持消防器具齐全、完好,停在上风侧,积极灭火二、皮带司机(维护工)岗位危险源:1、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绞伤2、皮带损伤或接头开裂严重断带伤人3、皮带上的“四超”物料碰伤或挤伤4、带电的设备触电伤人5、电气火灾烧伤预防措施: 1、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停止运行必须闭锁开关2、立即停机,排除故障。
3、立即停机,去除“四超”物料4、严格按规程操作,不擅自接触电气设备5、保持消防器具齐全、完好,停在进风侧,积极灭火三、放矸工岗位危险源:1、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绞伤2、煤库突库砸伤3、煤库蓬库砸伤4、登高作业摔伤5、带电的设备触电伤人6、电气火灾烧伤预防措施: 1、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停止运行必须闭锁开关2、煤库内水煤多,有发生突库的可能或征兆时,要远离出煤口3、与底板保持安全距离,并避免面对出煤口4、上下梯子时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5、严格按规程操作,不擅自接触电气设备6、保持消防器具齐全、完好,停在上风侧,积极灭火四、清煤工岗位危险源:1、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绞伤2、设备上的“四超”物料碰伤或挤伤3、溜槽破损砸伤4、带电的设备、电缆触电5、工作场所其它危险预防措施: 1、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运转时保持安全距离2、通知司机停机,去除“四超”物料3、穿戴好工衣鞋帽,不在可能发生伤害的地方滞留4、避免接触电气设备、电缆5、保护自身安全,杜绝意外伤害五、电钳工岗位危险源:1、带电的设备、电缆触电2、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夹伤3、电气火花击伤4、电气火灾烧伤5、搬运、吊装设备碰伤预防措施: 1、保证绝缘用具,检修工具完好,按规程操作2、保持设备运转部位防护罩完好3、检修时切断电源,检查瓦斯,按规程作业4、加强检查,完善保护,保证电气设备周围整洁5、搬运、吊装设备要捆绑牢靠,禁止在可能倾倒的地方停留六、斗式提升机司机(维护工)岗位危险源:1、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绞伤2、链板、勺斗断裂伤人3、拆卸、吊装设备碰伤4、带电的设备触电伤人5、电气火灾烧伤预防措施: 1、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停止运行必须闭锁开关2、立即停机,排除故障3、避免在可能发生设备倾倒或掉落的地方走动、停留4、严格按规程操作,不擅自接触电气设备5、保持消防器具齐全、完好,停在上风侧,积极灭火七、跳汰机司机(维护工)岗位危险源:1、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绞伤2、物料堆满、溢水伤人3、拆卸、吊装设备碰伤4、带电的设备触电伤人5、电气火灾烧伤预防措施: 1、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停止运行必须闭锁开关2、立即停机,排除故障3、避免在可能发生设备倾倒或掉落的地方走动、停留4、严格按规程操作,不擅自接触电气设备5、保持消防器具齐全、完好,停在上风侧,积极灭火八、振动筛司机(维护工)岗位危险源:1、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绞伤2、物料飞溅砸伤3、拆卸、吊装设备碰伤4、带电的设备触电伤人5、电气火灾烧伤预防措施: 1、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停止运行必须闭锁开关2、穿戴好工衣鞋帽,不在可能发生伤害的地方滞留3、避免在可能发生设备倾倒或掉落的地方走动、停留4、严格按规程操作,不擅自接触电气设备5、保持消防器具齐全、完好,停在上风侧,积极灭火九、破碎机司机(维护工)岗位危险源:1、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位绞伤2、物料飞溅伤人3、拆卸、吊装设备碰伤4、带电的设备触电伤人5、电气火灾烧伤预防措施: 1、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停止运行必须闭锁开关2、穿戴好工衣鞋帽,不在可能发生伤害的地方滞留3、避免在可能发生设备倾倒或掉落的地方走动、停留4、严格按规程操作,不擅自接触电气设备5、保持消防器具齐全、完好,停在上风侧,积极灭火十、电焊工岗位危险源:1、非电焊工从事电焊作业2、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不牢3、电火焊作业场所易燃物品未清理干净或未可靠隔离4、气瓶减压器不符合规定5、使用的氧乙炔气瓶无防落物和防倾倒措施预防措施: 1、电焊工持证上岗,禁止非电焊工从事电焊作业2、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3、在焊接、切割地点周围5m的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4、使用符合规定的气瓶减压器5、使用的氧乙炔气瓶采取防落物和防倾倒措施十一、起重工岗位危险源:1、操作时用其限位器的动作代替正规操作2、吊钩无防脱钩的保险装置3、吊装构件时捆绑不牢4、吊装长大件未系溜绳5、吊装危险区域未采取隔离措施或无人监护预防措施: 1、操作时禁止用其限位器的动作代替正规操作2、作业前检查吊钩防脱钩的保险装置,否则禁止使用3、起吊前检查吊装构件是否捆绑牢固,否则不予起吊4、吊装长大件时系溜绳5、吊装危险区域用红白带拉设隔离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存在各种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对于这些危险源的识别及相应的注意事项,是保证生产车间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就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器安全1. 电器设备的正确接地,确保电器可靠接地以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2. 定期检查电线电缆的磨损和老化情况,及时更换有安全隐患的电线电缆。
3. 禁止乱拉乱接电线电缆,避免短路引发火灾。
二、机械设备安全1. 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带电设备的接地情况等。
2. 确保机械设备上的保护装置完好,并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设备。
3. 禁止佩戴松散的衣物及饰品操作机械设备,以防止被卷入设备造成伤害。
三、化学品安全1. 对于生产车间中使用的化学品,必须标注清晰,必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2. 存放化学品时,应按照安全要求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种类的化学品相互反应产生危险物质。
3. 确保有足够的通风设施,防止有毒气体积聚,控制化学品的泄漏风险。
四、火灾安全1. 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确保人员疏散时能够迅速离开。
2. 定期检查灭火器、自动喷水系统等消防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维护和演练。
3. 定期清理工作区域的可燃物,避免火源接触易燃物。
五、物体坠落1. 在需要上下工作的区域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护栏、防护网等,防止人员或物体坠落。
2. 搬运物品时应注意稳固握紧,防止物体滑落造成伤害。
3. 禁止在高处堆放杂物,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
六、高温热源1. 确保锅炉、热水器等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定期检查设备的燃烧情况,防止漏气引发火灾。
2. 在高温工作区域设置防护措施,如隔热屏、隔离帘等,避免人员接触高温引发烧伤。
七、噪音和震动1. 在噪音较大的工作区域,应佩戴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保护听力。
2. 控制噪音和震动的源头,采取隔音和减振措施,降低噪音和震动对人员的危害。
以上是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危险源较多的场所,工人在车间内工作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正确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产车间危险源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1.机械设备:生产车间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车床、钳工机床、冲床等。
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跟随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正确使用机械设备。
-切勿在工作中使用有故障的机械设备,并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情况。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佩戴个人保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高处作业:一些生产车间可能需要进行高处作业,如搭设脚手架、站在高位进行维修等。
进行高处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区域是否平稳、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高处作业时应佩戴防护头盔和安全带,并确保安全带连接牢固。
-高处作业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动作,避免摔落或被掉落物击中。
3.电气设备:生产车间内常常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机、照明设备等。
与电气设备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在检修或更换电气设备时,务必断开电源,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使用电气设备时要注意电线的散热情况,避免过热而引发火灾。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4.储存材料和化学品:生产车间常常需要储存各种原料和化学品,如液体、气体、固体等。
正确管理这些材料和化学品是确保工人安全的关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储存材料和化学品时应分类存放,避免发生混淆、容器破损等情况。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品要进行特殊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和储存。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通风情况,避免积聚有害气体。
5.环境因素:生产车间的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关注车间的室内空气质量,尽量保持空气流通。
-合理设置车间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导致的不适。
-定期进行车间的清洁工作,预防积尘、异味等环境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生产车间的危险源较多,工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正确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尊敬的车间员工:为了确保车间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告知牌向大家介绍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请大家认真阅读并遵守。
一、机械设备安全1.风险辨识:机械设备操作时,可能会发生卡纸、卡死、压伤等事故。
2.管控措施:-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掌握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凡是对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机、报告维修人员。
二、化学品安全1.风险辨识:使用化学品时,可能会造成中毒、燃烧、爆炸等危险。
2.管控措施:-严格按照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使用化学品时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遵守化学品的储存规定,禁止与其他物质混放。
-发现化学品泄漏或溢出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报告相关负责人。
三、电气设备安全1.风险辨识:电气设备操作时,可能会发生触电、火灾等危险。
2.管控措施:-禁止擅自拆卸或改变电气设备的线路和接线。
-使用电气设备前,应检查其绝缘状况是否完好。
-发现电气设备线路老化或有漏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电气维修人员。
-在操作电气设备时,严禁湿手或脚站立。
四、火灾防控1.风险辨识:不当操作、火源暴露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2.管控措施:-禁止在车间内吸烟,特别是禁止吸烟在易燃易爆区域。
-遵守明火禁令,禁止使用明火操作。
-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装备,定期进行演练和检修。
-定期清理车间内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五、人员作业安全1.风险辨识:操作不慎、粗心大意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2.管控措施:-进行相关岗位培训,掌握作业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严禁疲劳驾驶或疲劳作业,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严禁操作时分心、说笑或使用手机等行为。
-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安全绳、防护网等。
六、紧急事故应急措施1.风险辨识:突发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2篇)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一、机械设备危险源1. 旋转机械:例如电机、发动机、扭转机械等。
工人在接触这些旋转机械时应当确保没有松散的衣物或长发,并且要经常检查机械运行状态,并及时修理或报废损坏的部件。
2. 锯、刨床等切削机械:这些机械有很高的切削速度,工人在操作时应当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开关可靠,并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或疲劳操作。
3. 压力机、冲床等冲击机械:工人在操作这些机械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手套和防护眼镜,确保机械固定可靠,并且随时注意杂物,避免危及自身安全。
4. 输送带、传送带等移动设备:工人在接触这些设备时应当确保没有杂物、脚下平稳,并且要注意防滑鞋的使用,以避免摔倒和受伤。
二、化学物质危险源1. 有毒气体、蒸气和粉尘:工人在接触这些有毒物质时应当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确保通风设备正常工作,并且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 腐蚀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工人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并且避免与水或其他可燃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3. 易燃物和爆炸品: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戴上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并确保储存和使用这些物质的区域远离明火和热源。
4. 有害放射性物质: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及防辐射服,并确保工作区域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
三、高处作业危险源1. 高处坠落: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应当佩戴安全带、头盔和防滑鞋,并确保作业平台牢固可靠,避免产生晃动和倾斜。
2. 攀爬、攀岩等:工人在进行需要爬高或攀爬的作业时应确保攀援设备可靠,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滑鞋,并且熟悉攀爬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 高温作业:工人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面具和防护服,注意保湿和补水,并定期进行体温检测,以避免中暑和热伤风。
四、电气设备危险源1. 电击:工人在接触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断电,并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避免湿手或湿地操作。
2. 高压设备:工人在接触高压电气设备前应先断电,并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确保操作安全。
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范本
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范本一、引言本工作程序旨在对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以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危险源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源,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二、工作范围本工作程序适用于所有员工和工作场所。
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和机器,化学品和危险物质,物理环境,工作方式和程序,以及员工的行为。
三、工作步骤1. 收集资料首先,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平面图、设备和机器的技术规范、化学品和危险物质的相关数据、操作程序和标准等。
2. 召开会议召集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安全专家等,召开会议讨论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角色。
3. 定义危险源辨识目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会议的讨论,定义危险源辨识的目标,明确需要辨识的危险源类型,如机械危险、电气危险、化学危险等。
4. 进行现场勘察派遣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察,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各个部分,记录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和安全隐患。
勘察过程应准确、细致,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5. 分析和评估危险源基于现场勘察和收集到的资料,对每个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
评估过程应考虑潜在的危险性和可能引发的伤害程度,并使用相应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6.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采取预防措施为主,如工程控制、工作场所布局等,优先考虑防御性措施而不是依赖个人的操作。
7. 编制危险源辨识报告整理和汇总分析评估结果,编制危险源辨识报告。
报告应包括辨识结果、评估分析、控制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等。
8. 定期复审和更新定期复审和更新危险源辨识工作,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复审应基于新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四、工作记录和档案管理对危险源辨识的所有工作记录和相关资料进行妥善管理和归档。
确保每个环节的记录和报告都能及时存档,以备将来参考和复查。
机械维修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整理)
机械维修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整理)
概述
本文旨在整理机械维修车间中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便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方法
1. 视察:全面检查机械维修车间、设备、工具等,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及时进行整改。
2. 访谈: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工作中的危险源。
3. 分析:对机械维修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4. 查阅资料:阅读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以便更好地识别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内容
1. 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封闭性、稳定性等
进行检查。
2. 工作空间:确保工作空间的宽敞、灯光明亮、通风良好。
3. 危险品:加强危险品的存放、使用、处理等管理,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4. 电气设备:保证电气设备的接地、绝缘、温度、电流等指标
符合标准。
5. 作业过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符合标准的工具、
设备。
结论
对机械维修车间的危险源辨识是保障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
基础工作。
希望本文所述方法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危险
源辨识和管控。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引言车间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以及企业产生潜在威胁的物质、设施或作业方式。
为了确保车间安全生产和员工身体健康,建立一套完善的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非常必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车间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危险源识别和评估1. 实施危险源识别:按照《工厂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法》要求,梳理车间的各项作业环节,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制定危险源清单:根据危险源识别结果,编制危险源清单,详细描述每项危险源的名称、特征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3. 进行危险源评估: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可能发生的频率和可能的后果。
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确定控制目标: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控制的关键目标,明确控制措施的优先级。
2.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优先采用工程控制措施进行危险源控制,如改变设备结构、修改工艺流程等。
3. 实施管理控制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完全消除的危险源,采取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警示标识等。
4. 个人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上述措施控制危险源的情况,要求员工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面罩等。
四、危险源监督和管理1. 建立危险源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控体系,包括安全巡查、隐患排查等,及时发现和整改危险源。
2. 设立安全生产责任人:明确车间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组织危险源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3.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4. 设立安全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危险源管理工作,推动车间安全文化建设。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1.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车间的危险源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分工。
2. 进行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危险源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地,因此需要进行危险源识别及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1.机械设备:生产车间通常配备有各种机械设备,如切割机、钻床、铣床等。
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并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鞋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并避免发生故障。
2.化学品:许多生产车间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溶剂、涂料和清洁剂等。
在使用这些化学品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其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配方和比例使用。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呼吸器等。
此外,还需要提供充足的通风系统,以减少化学品蒸气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3.电气设备:生产车间通常配备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和电焊机等。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电气安全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此外,需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电线和插头是否破损,以及确保电路不过载。
4.人员行为:人员行为也是生产车间的危险源之一、操作人员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和集中注意力,不得在工作中玩乐或分心。
同时,应该严格遵守车间的各项安全规定,如佩戴安全帽、穿戴防护服和正确使用各种设备等。
此外,不得在车间内吸烟或使用手机等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物品。
5.火灾风险:生产车间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和化学品可能会引发火灾,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首先,车间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其次,应划定禁止吸烟区域,并提供足够的防火设施,如烟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等。
此外,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灭火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应对火灾。
总之,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对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护操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岗位作业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组装车间)
风险等 级
日期: 控制措施
3
4
2
24
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品
备注
1
电批、手套
、耳塞、光 电批未接地使用
物理性危险源
3
6
1
18
5
作业前检查电源线、灯具、漏电保护器完 整绝缘合格。
杯组装
吹气作业时未按要 求佩戴耳塞
行为性危险源
2
5
7
70
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品
组装
操作前未进行设备 安全性能确认
行为性危险源
1
6
1
6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聊天等注意力不集 中操作设备
行为性危险源
2
7
1
14
5
螺栓压入机
2
、底壳、光 未佩戴手套操作 行为性危险源
2
4
2
16
5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品
杯组件
吹气作业时未按要 求佩戴耳塞
行为性危险源
1
6
1
6
5
设备操作中打开无
安全装置的设备后 行为性危险源
2
3
5
30
4
门
(风险等级)判别依据:1、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3、显著危险,需要整改;4、一般危险,需要注意;5、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岗位作业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组装车间)
部门:制造部
工作区域:制造部一基地组装车间
序号 岗位/工序
设备/设施/ 物料/活动
危险源
未佩戴手套操作
危险源类别 行为性危险源
工作内容
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范文
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手段,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程序:1. 确定工作范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辨识的工作范围。
例如,是一个特定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辨识,还是涉及整个企业的全面辨识。
确定好工作范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 收集信息: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之前,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
这可能包括有关工作场所、作业流程、设备设施、材料和员工的信息。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现场、检查文件记录、采访员工等方式进行。
3. 确定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开始辨识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是任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者对员工产生健康风险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员和管理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危险源应该被准确地描述和识别,以方便进行后续的评估和管理。
4. 评估风险:一旦危险源被确定,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对员工的威胁程度。
评估过程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风险矩阵、风险评估矩阵等工具。
评估风险时,需要考虑潜在的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后果严重性以及员工的暴露程度等因素。
5. 制定控制措施:评估风险之后,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制定控制措施时,应优先考虑工程控制措施,如改善设备设计、增加通风设施等,以减少对员工的依赖。
6. 实施控制措施:制定完控制措施后,需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这包括按照控制措施的要求进行设备、场所或作业流程的修改、安装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工具、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导书,并向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
7. 监督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巡检、风险评估、设备维护记录和员工反馈等方式进行。
如果控制措施发生变化或无效,需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危险源的辨识及管理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机修车间主任定期组织各岗位维修工对所属工作范围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过去、现在、将来在作业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分类、分等级进行划分;3、对新的“危险源”制订控制措施及防范要求,拿出相应的安全操作方案进行现场作业和管理;4、教育职工熟悉全厂各种设备的性能、原理及安全操作规程,决不能盲目上岗;5、对一级以上“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要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公司安监部审核、通过;6、“危险源”等级分为五级,依次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特级“危险源”进行作业时须经总经理、安监部签字批准,一级经厂长、安监部批准,二级须经车间主任签字,三级经班长签字,四级“危险源”须注意个人防护;7、各“危险源”经过整改后,经厂长、安监部同意后可降低危险级别或提升级别,级别辨识由本车间主任和安监部协调同意后上报公司,经公司领导研究通过后执行;8、对违反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填作业票等违纪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严重者予以开除或按“危害社会及他人罪”送交司法部门处理。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炉长定期组织各班长、巡检工对所属工作范围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过去、现在、将来在作业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分类、分等级进行划分;3、对新的“危险源”制订控制措施及防范要求,拿出相应的安全操作方案进行现场作业和管理;4、教育职工熟悉全厂各种设备的性能、原理及安全操作规程,决不能盲目上岗;5、对一级以上“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要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公司安监部审核、通过;6、“危险源”等级分为五级,依次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特级“危险源”进行作业时须经总经理、安监部签字批准,一级经厂长、安监部批准,二级须经车间主任签字,三级经班长签字,四级“危险源”须注意个人防护;7、各“危险源”经过整改后,经厂长、安监部同意后可降低危险级别或提升级别,级别辨识由本车间主任和安监部协调同意后上报公司,经公司领导研究通过后执行;8、对违反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填作业票等违纪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严重者予以开除或按“危害社会及他人罪”送交司法部门处理。
车间危险源辨识工作安排
车间及各班组:依照公司、分公司《关于开展危(wei)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车间范围内开展危(wei)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旨在全面掌握车间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危(wei)险源(危害)的数量、状况、特性及分布情况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管理上的缺陷 ) ,排查重大危害因素和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管理工作针对性,提升事故预控能力,促进安全局面稳定,车间具体安排如下:一、成立车间工作小组小组组长:周占山小组副组长:温海涛小组成员:李红民、梁永平、郭晓明、黄庆斌、蔡生世、王滨、姜建、唐爱霞、赵廷合、李国刚、雷有成、张传斌、甘占全、石福斌、李文云二、工作职责《公司危(wei)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管理标准》四、时间安排2022 年 6 月 10 日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五、工作方法和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22 年 6 月 10 日—7 月 8 日)车间工作小组组织开展班组“危(wei)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培训工作,利用对危(wei)险源辨识评价的标准、方法及要求进行宣贯。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22 年 7 月 8 日—9 月 5 日)(一)实施阶段工作步骤危(wei)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以自下而上为工作原则,即班组---车间---分公司;(二)实施阶段工作部署1.周占山、李红民负责安全管理、安全设施、作业环境、工器具、道路交通等危(wei)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监管工作;2.梁永平、郭晓明负责各电气、机械专业设备管理、设备及设备安全装置等危(wei)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监管工作;3.温海涛负责生产管理、工艺流程、作业操作等危(wei)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监管工作;1、班组按表四规范格式按照专业特点队岗位危(wei)险源(危害)因素进行登记、研究控制措施,进行分类,运用危(wei)险性评价法( LEC 法)进行危(wei)险评价,初步确定危(wei)险级别,明确责任人 9 月 5 日前上报车间 (最好以电子版上交) ;车间工作组进行分类、统计、评审、归纳后,运用危(wei)险性评价法( LEC 法)再评价,确定危(wei)险级别,车间工作组开展危(wei)险性评价,对辨识出的车间重大危害因素,按照《危(wei)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表》及《重大危害因素登记表》进行登记,按照责任划分分别上报至分公司职能科室。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三篇)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与评估2.1 危险源的辨识车间负责人应对车间内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化学品、放射性物质、有害气体等;(2)机械设备:包括旧设备、磨损设备、故障设备等;(3)电气设备:包括老化设备、电线老化等;(4)火灾隐患:包括易燃易爆物品、电气设备火灾隐患等;(5)人员行为:包括生产操作不规范、使用工具不当等;(6)其他:根据车间实际情况进行辨识。
2.2 危险源评估对于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车间负责人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
(1)高风险等级: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管控;(2)中风险等级: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应采取措施进行管控;(3)低风险等级:风险较小,但仍需监控和管理。
2.3 危险源管理计划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车间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理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计划内容应包括:(1)高风险等级危险源: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管控,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2)中风险等级危险源:设定明确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低风险等级危险源:建立健全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第三章危险源管控与措施3.1 管理与技术控制对于危险源的管理与技术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品管理:建立化学品台帐,记录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和相关安全措施;严禁未经许可擅自购买或使用危险化学品。
(2)机械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
(3)电气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和绝缘情况,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二车间开展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工作的安排
车间及各班组:
依照公司、分公司《关于开展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车间范围内开展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旨在全面掌握车间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危险源(危害)的数量、状况、特性及分布情况(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管理上的缺陷),排查重大危害因素和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管理工作针对性,提升事故预控能力,促进安全局面稳定,车间具体安排如下:
一、成立车间工作小组
小组组长:周占山
小组副组长:温海涛
小组成员:李红民、梁永平、郭晓明、黄庆斌、蔡生世、王滨、姜建、唐爱霞、赵廷合、李国刚、雷有成、张传斌、甘占全、石福斌、李文云
二、工作职责
负责对班组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并对工作实施监督、评价、审核和验收。
三、辨识依据
《生产过程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公司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管理标准》
四、时间安排
2014年6月10日至2014年9月30日
五、工作方法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6月10日—7月8日)
车间工作小组组织开展班组“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培训工作,利用对危险源辨识评价的标准、方法及要求进行宣贯。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7月8日—9月5日)
(一)实施阶段工作步骤
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以自下而上为工作原则,即班组---车间---分公司;(二)实施阶段工作部署
1.周占山、李红民负责安全管理、安全设施、作业环境、工器具、道路交通等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监管工作;
2.梁永平、郭晓明负责各电气、机械专业设备管理、设备及设备安全装置等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监管工作;
3.温海涛负责生产管理、工艺流程、作业操作等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监管工作;
4.梁永平、李红民负责教育培训、职业卫生等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监管工作;
5.各班组长负责班组“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监管工作。
第三阶段:登记、建档、改进、总结(2014年9月5日-9月25日)
1、班组按表四规范格式按照专业特点队岗位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登记、研究控制措施,进行分类,运用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危险评价,初步确定危险级别,明确责任人9月5日前上报车间(最好以电子版上交);车间工作组进行分类、统计、评审、归纳后,运用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再评价,确定危险级别,车间工作组开展危险性评价,对辨识出的车间重大危害因素,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表》及《重大危害因素登记表》进行登记,按照责任划分分别上报至分公司职能科室。
2、班组、车间对危险源(危害)辨识评价过程发现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应逐条进行整治;
3、车间对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改进控制措施(改进控制措施应含有控制目标、改进的量化指标、负责人、治理资金、主要技术措施和方案、实施进度时间安排),车间评审、备案,车间上报分公司评审、备案、归档。
八、工作要求
1、车间以班组为主要单元,参与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工作。
2、班组结合岗位作业特点、设备特点、安全管理特点、培训特点对安全管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工艺流程、作业环境等进行危害识别
3、车间结合班组反映的生产实际危险情况,运用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对安全管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工艺流程等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针对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控制、监控、整改措施。
3、本次危险源辨识工作,班组认真按照时间节点和内容要求保质完成,对不能按时完成的或借故推延、应付的将严加考核,望班组长认真组织,保质完成任务。
附:
表一、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范本:
表二、危险源分类方法对照表
表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照表:
表四、班组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表
动力二车间
2014年6月30日
表一、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范本:
表二、危险源分类方法对照表
表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照表:
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由评价小组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16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害因素。
表四:危险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统计表班组:
备注:Ⅰ按导致事故及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Ⅱ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