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春节里的传统文化知识-实用word文档 (3页)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科普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科普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每逢春节,人们会进行一系列传统的庆祝活动,寓意着繁荣、团圆和祭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科普一些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节日。
一、年夜饭:团圆与美食的象征在农历除夕这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享用年夜饭。
年夜饭代表着团圆和祈福,家人共同坐在一张圆桌旁,享受丰盛的菜肴。
菜品的种类和名称有着特殊的寓意,比如鱼(年年有余)、年糕(年年高升)等,以及其它象征吉祥和幸福的菜肴。
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象征,也是对新年祈福的开始。
二、舞龙灯:祈福与驱邪的仪式舞龙灯是春节期间的一个传统表演活动。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神奇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一种带来吉祥和驱邪的神兽。
人们手持龙灯,伴随着鼓乐和锣声,在大街小巷中穿行舞动,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舞龙灯既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祈福和辟邪的仪式,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和消除灾祸。
三、贴春联:喜庆与美好寓意的展示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之一。
春联是用红纸写着吉祥寓意的对联,分别贴在门框的两边。
对联通常由两句相对称的词语组成,表达对新年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贴春联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拜年:传递祝福与问候的方式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在拜年过程中,人们互相走访亲朋好友,互相致以新年祝福和问候。
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以代表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同时也象征着辞旧迎新、开始新的征程。
拜年是人们传递温暖和友爱的方式,也是加深亲情和友情的时刻。
五、赏花灯:艺术与美的结合花灯是春节庆典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体现。
花灯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常常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寓意。
人们在夜晚会去公园或街头观赏各种精美的花灯,感受到艺术和美的结合。
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综上所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精编范文】清明,童谣-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清明,童谣篇一:24节气童谣CCTV7 24节气童谣立春:东风解冻鱼上冰雨水:冰雪融化桃花开惊蛰:草木萌动鸿雁来春分:芽茶播种燕飞舞清明:细雨放飞柳飘絮谷雨:雨生百谷春盎然立夏:桑枣灌溉遍地谷小满:蚕丝畜养麦起身芒种:收割播种鹭助兴夏至:棉花现蕾照眼明小暑:知了风轻汗如雨大暑:骤雨孕育赏红莲立秋:寒风飘叶寒蝉鸣处暑:葵花添衣遍地黄白露:秋雨降露白如银秋分:桂花收获香满园寒露:鸿雁南飞蟹正肥霜降:芙蓉花落叶满天立冬:收葱修剪地始冻小雪:残菊飘雪犁耙开大雪:寒梅地冻温室暖冬至:瑞雪防冻兆丰年小寒:寒冬积肥腊月天大寒:岁末辞旧过大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篇二:传统童谣精选传统童谣精选篇三:关于传统节日的童谣邓鸣贺:《我们的节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贴窗花,点鞭炮,回家过年齐欢笑。
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摇啊摇,看花灯,我们一起闹元宵。
正月十五月儿明,大街小巷挂红灯。
扭秧歌,跑旱船,舞狮子,耍龙灯…… 吃完元宵放焰火,七彩礼花飞夜空。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柳叶绿,桃花红,过了寒食是清明。
清明节,雨纷纷,大地开始冒春苗。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吃粽子,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纪念屈原永记牢。
盼啊盼,过七夕,牛郎织女会鹊桥。
中秋节,杏儿肥,十五月圆当空照。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福星高照。
这是我们的节日吆。
传统节日的童谣:?春节欢欢喜喜看春晚。
?贴完福字贴对联,爆竹声声过大年。
屋里红灯亮闪闪,窗外腊梅红艳艳。
全家吃过年夜饭,元宵节正月十五月儿明,大街小巷挂红灯。
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
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1. 春节的由来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年终祭祀活动。
根据史书记载,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当时人们在腊月举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了春节的形式,成为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2. 春节的时间春节是根据农历计算的,通常在公历的1月或2月份之间举行。
农历新年的日期不固定,但一般在公历的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
春节期间,人们会放假多天,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3. 春节的庆祝活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庆的心情。
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包括贴春联、贴窗花、赏灯笼、舞狮子、放鞭炮等。
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代代相传,成为了春节文化的一部分。
4. 春节的装饰物品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用各种装饰物品来增添节日的气氛。
常见的装饰物品包括红色灯笼、福字、剪纸、年画等。
这些装饰物品都寓意着吉祥和幸福,被视为带来好运的象征。
5. 春节的风俗习惯春节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年糕等象征团圆和幸福的食物;南方人则偏爱年糕煮汤圆,寓意团圆和团结。
此外,人们还会互相拜年、交换红包,并进行祭祖等仪式。
6. 春节的传统美食春节期间,人们会烹饪一些传统的美食来招待亲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美食是饺子,由面粉皮包裹各种馅料而成,象征着团圆和满足。
此外,糖果、糕点、年糕等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食品。
7. 春节的民俗活动除了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外,春节还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比如,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人们穿着龙或狮子的服装,在街上表演舞蹈,以辟邪驱疫,祈求平安和好运。
8. 春联和窗花春联和窗花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物品,它们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春联是一种由对联组成的横幅,通常贴在门口或墙壁上,用于迎接新年;而窗花则是一种用剪纸制作的窗户装饰,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精选五篇)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精选五篇)第一篇:春节传统文化资料春节传统文化资料春节简介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
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由来春节古称“正旦”、“岁首”、“三元”等。
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
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
春节俗称“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
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
从禾,从千声。
春节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传统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新年。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一起庆祝,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食物、习俗和庆祝活动三个方面,探讨春节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食物春节期间,中国人喜欢以特殊的食物来庆贺新年。
其中,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就是年夜饭。
年夜饭通常在除夕之夜与家人一起享用,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代表着吉祥的寓意。
例如,饺子是春节的传统食物之一,因为它的形状象征着古代中国的钱币,寓意着财富和财运。
此外,年糕也是春节期间的必备食物之一。
年糕的黏性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连续,让人们希望在新年中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习俗春节拥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拜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去拜访亲人和朋友。
长辈会给晚辈红包,这是一种象征着好运和祝福的传统。
此外,放鞭炮也是春节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燃放鞭炮可以驱走霉运,迎来好运。
此外,舞狮和舞龙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
人们表演舞狮和舞龙,以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也驱走邪恶的灵魂。
三、庆祝活动除了食物和习俗,春节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春节联欢晚会。
这个晚会是在除夕之夜举办的,由许多小品、歌舞表演和杂技表演组成,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
晚会代表着团圆和欢乐的精神,人们一起观看晚会,体验到了节日的喜悦。
此外,庙会也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活动。
人们会去庙会上欣赏表演、品尝各种美食和购买新年的纪念品。
庙会是人们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展示的舞台。
总结: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和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从食物、习俗和庆祝活动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春节的独特之处。
通过传统的年夜饭、拜年习俗和舞龙舞狮等活动,人们庆祝着团圆和幸福,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庆祝春节的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份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
这样我们将不仅能够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喜悦,同时也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中国,春节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欢乐狂欢的时刻。
而这个庆祝活动起源于汉朝以前的古代时期。
春节的来历据传统文化记载,春节的来历可追溯至古老的汉朝。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做“年”(Nian)的凶恶怪兽,每到除夕夜都会来袭击人们,所以人们便传统性地在这天贴红对联、燃放鞭炮以驱赶“年”。
这种方式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过年习俗,对联、灯笼、烟花爆竹等也都成为了过年不可或缺的元素。
春节最后一天是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叫团圆饭。
然后守岁一直守到初一,也叫“除夕守岁”,表示新年一年无论好坏都绝不间断,寓意家和万事如意。
春节的风俗春节有许多有趣的风俗,其中最著名的包括:1.放鞭炮:过年期间,放鞭炮成为了一种传统。
烟花爆竹的声响传达给人们节日的喜悦,也驱邪除煞。
2.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另一个传统。
大门上张贴一副对联,象征着一年好景和吉祥如意。
3.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送红包,里面装着现金,寓意着给晚辈拜年祝福。
4.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这顿年夜饭象征着全家团聚幸福美满。
5.戴新衣:戴新衣在春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传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
春节,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节日。
虽然现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春节的传统风俗仍然是中国人心中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
家人团聚、互赠祝福、传统庆祝方式,都让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快乐。
愿每个家庭在春节期间,都能幸福团圆,热烈欢庆,吉祥如意!。
春节的知识有哪些
春节的知识有哪些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和热爱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春节的知识,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一、春节的由来和意义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或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开端,一个全新的年度开始。
春节起源于封建社会农耕文化中的岁首祭祀活动,旨在祈求丰收和祈福安康。
如今,春节已经演变为一个欢庆新年的节日,寓意着新的一年将带来好运、好事和新希望。
二、春节的习俗和活动1.贴春联和春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装饰品,一般由一对福字和吉祥寓意组成。
人们会将春联贴在门上或墙壁上,以祈福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贴则是指各种吉祥的图案、对联等,用以增添节日气氛。
2.食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餐,是家人团聚共度一年之始的时刻。
人们会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代表着团圆和吉祥,如鱼(年年有余)、饺子(团圆)、年糕(步步高升)等。
3.放鞭炮和观赏烟花放鞭炮是传统的庆祝方式之一,旨在驱邪辟邪和庆贺新年。
而观赏烟花则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盛景,色彩缤纷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象征着喜庆和繁荣。
4.拜年和压岁钱春节期间,人们会去拜访亲朋好友,互相道喜并致以新年祝福。
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意味着辞旧迎新、祝福幸福,也是对晚辈的一种关怀和呵护。
5.舞狮、舞龙和京剧表演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节目,舞者身着彩色的狮子或龙的服装,在鼓乐声中表演动作,寄托对新年的祝福和祈愿。
京剧表演也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各地会邀请京剧团来表演经典剧目,为观众献上精彩绝伦的演艺。
三、春节的文化意义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民欢庆新年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从各种习俗和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传统的家庭关系和人情味道在春节中得以弘扬并传承给后代。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凝聚了全体华人的心血和希望,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与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春节的氛围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深厚和民族文化的底蕴,也祝愿大家新年快乐,福气满满!。
【最新2018】春节传统文化知识-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知识,希望大家喜欢!春节传统文化知识一、春联和年画表达人们心愿,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
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
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
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
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
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
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
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二、生旺火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
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
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
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
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三、爆竹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
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
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
春节民俗小知识大全
春节民俗小知识大全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和庆祝仪式。
以下是
关于春节民俗的一些小知识:
1. 春联,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这种对联叫做
“春联”。
春联一般由横批和对联组成,写有祝福的话语,寓意着
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吉祥如意。
2. 年夜饭,春节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中国人一年
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年年有余的意思)、饺子(象征着团圆)、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等食物。
3. 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们压岁钱,这叫做“发红包”。
红包里面装着一定数额的钱,寓意着给孩子们带来好运和健康。
4.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常常出现
在春节庆祝活动中。
人们通过舞龙舞狮来祈求好运和祥和。
5. 烟花爆竹,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和烟花来庆祝新年的到来,以驱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6.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长辈会给晚辈们拜年,晚辈则会给长辈们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尊重。
7. 贴春联,除夕前后,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室内贴上写有吉祥话语的春联,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和顺利。
以上是关于春节民俗的一些小知识,春节民俗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春节民俗。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介绍通用版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介绍通用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最隆重的庆典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庆祝新年的到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文化。
下面将介绍几个与春节紧密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一、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传统之一。
它通常在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通常有鱼、鸡、虾、猪肉等。
其中,鱼(年年有余)和猪肉(寓意丰收和幸福)是不可或缺的菜肴。
年夜饭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祝福,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参与其中,共度美好时光。
二、红包发放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习俗。
红包是装有一定金额的红色信封,通常由年长者赠予晚辈、子女或亲戚。
红色袋子代表着吉祥和好运,同时也是传达心意的一种方式。
红包里的钱数应该是偶数,因为奇数与丧失相连,不吉利。
收到红包的人在接受时应表达感谢之情和密切关系的感激之情。
三、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传统的装饰品,通常贴在门框上。
它由两幅对联组成,一幅贴在门的左侧,另一幅贴在门的右侧。
春联上的对联一般是由诗句或文字组成,寓意着吉祥如意、健康幸福、人们对新年的期许和祝福。
春联的撰写要求言辞优美、具有押韵和对仗的特点,以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之美。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一项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能够在街头、庙会和广场上看到这一形式的表演。
表演者身着龙或狮子装束,模仿龙和狮子的动作,舞动身体和脚步,彰显力量和活力。
人们相信舞龙舞狮可以驱逐邪灵,招来好运和福气,并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五、放烟花爆竹放烟花爆竹是春节庆祝活动中一项备受瞩目的环节。
在过去,人们相信声音和火光可以驱逐恶鬼和晦气,带来好运和平安。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地方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因此,在一些地方,人们选择观看烟花表演来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六、舞狮子舞狮子是春节期间另一项重要的传统表演艺术。
舞狮子和舞龙舞狮有些相似,但舞狮子通常由两人扮演,一人作为舞狮子的头部,另一人则扮演舞狮子的身体。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知识春节(精选)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知识春节(精选)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知识——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通常在公历的1月底或2月初之间。
春节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内涵深厚,代表了中国人民团聚、祭祖、祈福的愿望和喜悦。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来历、习俗和代表性的传统活动,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国春节的民俗知识。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相传,在古代,中国農民尊奉祖先、敬畏自然,他们相信万物有灵,每逢农历年底,天地宇宙将回归初创状态,万物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因为周天子规定每年农历腊月初一为岁首,百姓们开始过新年。
随着历史的演变,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二、春节的习俗1.大扫除:在农历年前,家庭会进行一次集体的大扫除,这象征着除旧迎新,用以驱逐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2.贴春联:春联是用红纸写上对联,一副对联贴在门口或者墙上。
人们相信贴春联能辟邪消灾,同时也是喜庆的象征。
3.贴窗花:窗花是用红纸剪出各种形状的花朵,装饰在窗户上。
窗花的形状各异,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4.守岁:除夕夜,家人聚在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子女回家与父母团聚,共同迎接新年的开始。
5.放鞭炮: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放鞭炮的声音可以驱逐邪神。
同时,人们也希望放鞭炮的声音能带来好运。
6.赏灯:春节期间,人们会观赏各种各样的灯笼,灯笼制作精美,栩栩如生。
灯笼的形状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动物形状,也有现代化的设计。
7.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拜访亲朋好友,互相拜年。
长辈会给晚辈红包,祝福他们健康吉祥。
8.舞龙舞狮:龙和狮子被认为是中国的祥瑞,人们认为舞龙舞狮能带来好运和福气。
9.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中国传统的一道重要菜肴,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和睦。
10.过年夜:新年的大晚上,人们会在家里等待倒数时刻的到来,并且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夜晚的天空会被燃放的烟花和璀璨的焰火点亮,喜庆的氛围充盈在每个人的心间。
汉族春节风俗传统文化
汉族春节风俗传统文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个日期,更是一个载满着汉族传统风俗文化的丰富传统。
通过对汉族春节风俗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习俗、信仰和价值观。
汉族春节风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
从古至今,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已经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贴春联、拜年、吃年夜饭、放鞭炮、看舞狮等活动。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传统之一。
人们会在大门上贴上写有对联的红纸,以示喜庆和祈求吉祥。
对联的选取也有讲究,一般是通过古诗或名人的诗句来展示家庭的美好愿望。
在古代,贴春联的习俗更是丰富多彩,规模宏大。
贴春联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拜年则是春节期间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问好,并传递新年祝福。
拜年的方式也有讲究,通常是从长辈开始,然后再到晚辈。
这种传统体现了人们对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的重视,也表达了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吃年夜饭是春节期间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象征,也是对过去一年的辞旧迎新。
年夜饭菜肴多样,每道菜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如鱼(年年有余)、鸡(吉祥如意)、面条(长命百岁)等。
在年夜饭上,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和家庭的温暖,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和团圆的珍视和尊重。
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古老传统。
燃放鞭炮的习俗起源于古代,据说是为了驱邪避灾。
鞭炮声声响起,象征着新年的到来,也代表着对吉祥和平安的期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放鞭炮的习俗逐渐受到限制,以保护环境和减少安全隐患。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认为燃放鞭炮可以驱赶邪灵、庇护平安。
看舞狮更是春节期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舞狮是一种具有祈福和驱邪寓意的舞蹈形式,可以带来好运和祥和。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聚在一起观赏表演,那震撼的鼓声、灵动的狮子和巧妙的表演,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知识积累)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科普
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科普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对于春节你都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科普〞,欢送阅读与借鉴!目录春节食俗春节饮食春节传说春节的诗歌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那么喜欢在年糕中参加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那么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那么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春节民俗小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春节民俗小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春节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开始,持续15天,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民俗包括了众多的风俗习惯、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春节民俗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
按照传统,春节是在冬至后开始,人们将进行大扫除、祭祀祖先、贴春联、贴福字、打年糕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此外,春节期间还会举办庙会、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表演,以及家庭聚会、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等社交活动。
春节民俗不仅仅是传统的庆祝方式,更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与祝福。
比如,贴春联和贴福字是为了迎接新年,希望家庭生活能够欢乐、幸福;打年糕则寓意着年年有“高”(年糕同“高”谐音),意味着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
此外,民间艺术表演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也体现了团结互助的传统价值观。
总的来说,春节民俗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表达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庆祝春节民俗,人们追求吉祥、团圆和幸福,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民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大体框架和各个章节的详细介绍。
在这篇长文中,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是文章开头的部分,可以概述春节民俗的重要性,引发读者的兴趣。
同时,还需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即将介绍春节起源和传统习俗,并对春节民俗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正文部分(Main Body)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介绍春节起源和传统习俗。
在2.1 节日起源部分中,可以描述春节的历史背景、起源传说或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在2.2 传统习俗部分中,可以逐一介绍春节期间的各种具体习俗,如戴红色的衣服、贴春联、放鞭炮、贴福字等。
每个传统习俗都可以呈现其背后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关于春节的基本知识
关于春节的基本知识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
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驱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传统春节节日仪式与习俗活动,是春节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这些活动,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奉祀神灵,以应天时;崇宗敬祖,维护亲情;驱邪祛恶,以求平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
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
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
春节的文化传统资料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由来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变革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新正等。
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节日名称,古代是没有的(古时一般称为过年、年节),是民国政府创造的。
关于中国春节民俗文化知识
关于中国春节民俗文化知识春节是指汉字文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那么,对于中国春节有哪些民俗文化知识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春节民俗文化知识以供大家阅读。
中国春节民俗文化知识腊月廿九、大年三十:置天地桌、吃年夜饭、守岁、接神、踩祟、接财神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
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
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置天地桌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接神习俗。
天地桌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主要为接神使用。
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要对神佛大酬劳一次。
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的偶像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
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
吃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算盘声和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介绍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介绍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喜庆祥和的节日中,人们传承着各种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拜祭祖先,联络感情,庆贺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一、传统节日的由来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说,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庆祝春节的习俗也源于祭祖,祈求来年丰收的仪式。
春节的开始,一般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持续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被称为“除夕”到“元宵节”。
二、岁时风俗与民间习惯1. "过年"习俗过年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家庭成员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
据说,这个传统习俗意义深远,象征着家人团结和睦,希望来年家庭幸福美满。
此外,还有给长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观灯笼等丰富多彩的习俗。
2. 春联与年画春联与年画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品。
春联是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写有美好祝福的词语,常常贴在门楣上,寄托着对来年幸福吉祥的期盼。
年画则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传统的故事和吉祥的图案,用来装饰家居环境。
三、特色饮食文化1. 年夜饭在春节除夕这一天,家人会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丰富多样,每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如鱼(意味着年年有余)和饺子(象征着财富滚滚)等。
吃年夜饭的同时,家人团聚一堂,共庆佳节。
2. 元宵节的汤圆元宵节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
汤圆是一种圆形的糯米团子,寓意着团圆和完整。
除了普通的填充料,如花生和红豆,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汤圆,如咸汤圆和豆沙汤圆等。
四、传统庙会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各地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庙会活动。
庙会是人们祈求新一年平安和幸福的场所,也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
在庙会上,有各种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等,还有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的摊位。
五、春节文化的重要意义春节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过年的文化知识最新大全
过年的文化知识最新大全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过年的文化知识最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元宵节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文化知识问答第一题:春节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除了俗称“年节”以外,口头上还有三种叫法分别是哪些?A.度岁、过年、庆新岁B.过年、度岁、贴秋膘C.过年、庆新、躲亲戚D.过大年、庆新岁、抢红包过年山人乐队 - 听山第二题:下面哪个选项里的食品不属于传统春节饮食?A.饺子、春卷B.春卷、元宵C.黄焖鸡米饭、海底捞D.年糕、汤圆每天夜里十二点我就想吃海底捞崔子格;谈书宏 - 合格金曲第三题:“年”是汉族民间传说的凶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但是这种猛兽也有弱点,请问它害怕什么?A.怕亲戚问它找对象没有B.怕红、怕光、怕响C.怕朋友圈没人点赞D.怕熊孩子找它要压岁钱别怕我伤心张信哲 - 过火第四题:每年大年初二,按照习俗每家每户要接一位神仙到自己家里来,请问这位神仙是:A.财神爷B.雅典娜C.天蓬元帅D.送子观音上帝是个DJ王绎龙 - Mr.DJ第五题: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烟花爆竹?A.窜天猴B.二踢脚C.大呲花D.猴赛雷第六题:下列关于“压岁钱”的说法哪一个是不准确的?A.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B.晚辈给老人的压岁钱,“岁”指的是年岁,意在长寿C.因为凶兽“年”太过于吓人,压岁钱意在给小孩子压惊D.小时候的压岁钱并不是由妈妈保管而是自己花掉讨个红包买棉袄秋裤兄弟 - 讨个红包买棉袄第七题: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在除夕夜收看的一档国民节目,那么以下对于2016年春晚的评价最准确的是:A.看到11点40的时候奶奶严肃地问我是不是好看的节目都在后面B.不让六小龄童上春晚是对老艺术家的爱护C.朝鲜的导弹水平快赶上中国了,中国的春晚水平快赶上朝鲜了D.新闻联播剧场版E.以上全都对“年”的由来“年”的由来跟粮食的成熟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春节里的传统文化知识
听到春节二字,想必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吧!春节要做的事家家户户都一样:回老家、吃年夜饭、看春晚、烧香……乐趣中包含着各种特色和习俗。
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里的传统文化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传统文化知识:春节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
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
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
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
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
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
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传统文化知识: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
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
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
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
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传统文化知识: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
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
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
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
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
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
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由此看来,
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
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
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
赋予了新的内容。
传统文化知识: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
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
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
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
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
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
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
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传统文化知识: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