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省优质课教案 (2)

合集下载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中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领会其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珍惜美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领会。

2. 古代诗歌的欣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虽有嘉肴》。

2. 相关注释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虽有嘉肴》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学生结合注释资料,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领会深层含义。

(2)教师解析课文中的寓意,教育学生珍惜美食,节约粮食。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中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领会其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讲述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但不知道其味道的人是无法品尝到它的美味的,从而引出“教学相长”的道理。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适合中学生阅读理解。

在教材中,这篇文章处于语文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篇文章的深层含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文章内容,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背诵和理解,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2.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的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章的寓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和典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成语和典故。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思考文章的寓意,领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

5.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6.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使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勇于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内容的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语法。

2. 比喻和寓言的理解。

3. 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虽有嘉肴》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实践:(1)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2)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表达能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运用文言文写一篇小短文。

(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虽有嘉肴》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突破难点。
(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阅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和诗人思想感情。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4)创设生活情境,将诗歌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句的朗读与背诵:准确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熟练背诵全文。
(2)生字词的掌握: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并能灵活运用。
(3)诗句意义的理解:深入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把握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4)诗人思想感情的分析: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对比、讽刺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虽有嘉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美食背后的故事和寓意?”比如,妈妈做的菜不仅仅是食物,还包含了爱和关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虽有嘉肴》的奥秘。
(3)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准确理解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道德观念的传达。
(4)跨文化理解:如何让学生将古代诗歌中的道德观念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举例:诗句“乐只君子,万舞洋洋”,诗人通过描绘君子的快乐和盛大的舞蹈场面,讽刺当时社会上层人物忽视国家安危,沉溺于享乐。学生需要理解这种讽刺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提高道德认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虽有嘉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美食与道德的关系。

初中语文虽有嘉肴教案

初中语文虽有嘉肴教案

初中语文《虽有嘉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推测词义等方法来理解文言文。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手法所表达的“教学相长”的道理。

(2)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虽有嘉肴》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教学相长”道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虽有嘉肴》的文本。

2. 相关文言文阅读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虽有嘉肴》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2)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5. 实践练习:(1)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感悟作者以嘉肴喻道的高超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探讨相关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词语: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典故,如“嘉肴”、“旨酒”、“弗食”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辩论活动。学生模拟辩论文章中的观点,体验论证的过程。
3.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辩论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虽有嘉肴》中论述的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含义。
4.文章分析:探讨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作者观点等,理解作者借助嘉肴喻道,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5.文化背景:了解古代饮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词语解析: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典故等,如“嘉肴”、“旨酒”等。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辩论活动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辩论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虽有嘉肴》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课文主题和思想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和表达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虽有嘉肴》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和表达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和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虽有嘉肴》原文及注释。

2. 教学多媒体: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文言文语法参考书、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4. 学习工具:文言文词典、翻译工具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共计45分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虽有嘉肴》(第二课时)实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虽有嘉肴》(第二课时)实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虽有嘉肴》(第二课时)实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也要有节制地享用,更要注重品德修养。

课文内容简练,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质享受,注重品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寓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质享受,注重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课文寓意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质享受,注重品德修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寓意。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资料、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学习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美食分享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提到的美食。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美食最美味?”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课文《虽有嘉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确保朗读的准确性。

接着,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重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练习。

例如,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者用文言文表达现代汉语句子。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虽有嘉肴》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虽有嘉肴》,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运用。

5. 朗读与表达:(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学习。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教案
(3)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及论证方法,学习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表达观点。
-举例:分析文章如何通过对比嘉肴与至道,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4)培养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举例:对“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一句进行翻译,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断句和朗读节奏是一项挑战。
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言文的掌握还不够自信。为此,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成果分享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例子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较慢的学生,我需要提供更多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4.提升道德素养: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
5.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和文章结构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6.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和分享过程中,பைடு நூலகம்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良好习惯,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4.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比嘉肴与至道的论述,表达出学习的重要性。
5.思想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言文,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完整版)《虽有嘉肴》教案(2)

(完整版)《虽有嘉肴》教案(2)

《虽有嘉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能力目标: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情感态度目标:4.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常读四书五经,今天我们也来学学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段短文《虽有嘉肴》。

二. 走进新课1.师简单介绍《学记》《礼记》《虽有嘉肴》节选《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学习课文(接下来我们按四边教学法来学习这篇短文)(一)读----达到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的目标。

(1)听录音师播放录音前提出要求:要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并要求在停顿处划出节奏。

(2)生齐读读后师再点评。

对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予以纠正或强调。

自强.( qiǎng)教学相长.( zhǎng,增长、提高之意,不读cháng)《兑.命》(yuè,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学.学半(xiào ,教)(3)师范读(要求生依然注意字音和停顿)(4)生示范读(要求生听时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文言字词的圈出来,为下一环节铺垫)(二)译——达到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的目标(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和读,我们应该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字词的解释和翻译文章的任务。

)①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出示小黑板)叫学生来回答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师在大黑板上板书粗体字的意思,以示强调。

让学生记准重点字词的意思,为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打下基础)(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不;甘美)(2)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3)不知其善.(好处)(4)是故..(所以)(5)知困.(不通,理解不了)(6)自反..(自我勉励,强,勉励)..(反省自己)(7)自强(8)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9)学.学.半(教;学习)(刚才我们掌握了重点字词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翻译短文,我们把任务分一分,每个大组负责一句。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必备4篇)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必备4篇)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必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必备4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堂教学八下22《虽有嘉肴》优质课教案

课堂教学八下22《虽有嘉肴》优质课教案
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03
教学过程设计
Chapter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讲述美食文化
通过讲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 深,引出课文《虽有嘉肴》中蕴 含的饮食文化哲理。
展示佳肴图片
展示一些精美的佳肴图片,让学 生感受到美食的诱惑力,进而对 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分层辅导策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基础辅导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或小组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 的知识点和技能。
提升辅导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辅导,如引导他们进行深入阅 读、探讨课文背后的思想内涵等。
个性化辅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如提供学习建 议、指导学习方法等。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 提供改进方向。
反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思考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以 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寻求同事的建议和意见
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自 己的教学方法。
06
作业布置与辅导
Chapter
联系生活
01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教学
积累与“教学相长”相关的名言警句,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阅读推荐
03
推荐阅读《学记》中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篇章,进一步了解
古代教育思想和智慧。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Chapter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 达效果。
探讨本文的中心论点 ,并学习如何围绕中 心论点展开论述。

《虽有嘉肴》省优质课教案

《虽有嘉肴》省优质课教案

《虽有嘉肴》省优质课教案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

2.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和能力。

3.理解文意,联系实际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读准文章的朗读节奏,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

2.理解文意,联系实际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时写道,“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学生们所念的句子都是古书上的一些话。

鲁迅小时候在私塾的学习内容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古书。

(课件出示题目)【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四书》《五经》指什么吗?【学生回答】《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教师点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篇短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以更大的热情来背诵经典,今天就让我们想象自己置身于私塾中,感受不一样的读书趣味。

二、放声朗读,读准字音【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先读为快,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

【教师点拨】鲁迅先生曾这样描绘他们和私塾老师读书的情形:【课件展示】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满噫,千杯未醉嗬~~~~……”【提出问题】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反复朗读,北大教授温儒敏先生说过:“读”最重要,应当把读放在首位。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优课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优课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优课教案《虽有嘉肴》教案知识目标: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③背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法,品析语言法、研讨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美食驾到):展示“红烧狮子头”照片,通过介绍这一中华传统美食,引入到课文。

从物质美食引入到精神美食,突出“只有品尝了美食,才能知道美食的滋味,同样,只有学习了经典文学作品,才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那我们就尝尝今天这道文化美食——《虽有嘉肴》吧!二.读课文(美食介绍)1、教师展示《学记》的相关的文化常识(美食食材)。

2、一读课文,检测学生预习情况(美食形色)让一个学生试读课文,学生对朗读字音和断句加以点评。

展示课文生字发音。

3、二读课文,两名学生分别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断句的不同。

教师展示课文断句。

全班齐读4、三读课文,教师领读课文两次。

学生注意字音和断句。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力争熟读成诵。

三、说课文大意(咀嚼美食)让两个学生说说课文大意,不求准确。

能说出大意即可。

四、解决疑难字词(剔骨除刺)1、学生说说自己在理解课文时遇到的疑难字词,在每组选出一人加以统计,列举出来。

2、学生相互解决疑难字词。

3、教师展示重点字词,学生先解释,然后教师展示意思。

4、教师展示本文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强调文言字词积累。

五、把握文章主旨和语言特色(细品美食)1、学生口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2、学生再次齐读课文两次,注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在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加以归纳并展示本文的语言特点。

3、学生说说从文章中学会什么道理?学生叙述后教师展示课文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最新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反复朗读,学会划分文言句子节奏。

2.理清文章的层次,整体理解文意。

3.理解古人“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的相似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简介课题【投影展示】孙中山先生的题字“天下为公”。

【教师导人】“天下为公”包含着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

其实,它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

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今天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教师提问】“大道”是什么意思?“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是施行的意思。

【教师点评】回答得很好。

那么“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投影展示】文章选自《礼记•礼运》。

简要介绍《礼记》的有关知识。

【教师总结】今天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特征。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二、指导朗读,疏通文意【教师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作好记录,并注意正音。

【教师范读】教师读。

【投影展示】正音。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提问】本文的词句不复杂,同学们有没有读不准的地方?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设计意图: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同时符合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也是重视学习过程的一种表现。

)【学生回答】生1:文中的这两句有难度,我们认为应该这样停顿:1.故/人/不独亲其亲;2.使/老有所终。

生2:我们小组认为这两句的停顿应该为:3.是故/谋闭/而不兴;4.故/外户/而不闭。

【教师点拨】从全文来看,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故”“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

“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语气,读出句式特点,读出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有读书声,特别是文言文教学。

在反复诵读中,学生不仅会增强语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加深。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同桌相互翻译课文。

如果有疑难可用笔画下来,小组内交流。

【学生回答】这篇文章要注意两个通假字:与(jǔ),通“举”,选拔。

矜(guā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还有几个主要的虚词要注意。

为:是,表判断。

是故:“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故:所以。

而:连词,表并列。

谓:是。

【学生回答】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古今异义的词也不容忽视。

“大道”,古义: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

“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本处。

矜寡孤“独”,古义:老而无子的人;今义:单一,只有一个。

“乱”,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

“贼”,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

“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

“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学生回答】我认为还有一些词类活用的要注意。

“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作意动用法,以……为亲“不独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使老有所终”中的“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壮有所用”中的“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幼有所长”中的“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教师点评】同学们对字词掌握得比较好,小组试着直译课文。

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设计意图:读懂文言文是理解其丰富内涵的基础,由于本课的注解比较详细,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照注解来解决,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即可。

)三、研读理解,体味探究【投影展示】这篇文章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的画卷,在这里人们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亲如一家。

那么怎样实施“大道”,构建“大同”社会呢?【学生回答】实施“大道”,构建“大同”社会,依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教师追问】具体怎么解释呢?【学生回答】“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投影展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是构建大同社会的根本条件。

【教师提问】构建“大同”社会具体地说要做到哪几个方面呢?【学生回答】“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学生回答】“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学生回答】“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投影展示】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这些是构建大同社会的基本条件。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教师提问】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学生回答】生1:我觉得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例如“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

生2:还有,“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的生活相似。

生3:这两篇文章都寄托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发出了人民的心声。

【教师点拨】我们要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得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比较阅读和探究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教师提问】那么,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学生回答】现在还没有实现,因为走向大同社会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好在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例如,60岁以上的老人有政府补助,就是在向着“老有所终”前进。

《婚姻法》和反对家庭暴力,就是提升“女有归”的质量啊。

(设计意图: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要联系实际,该环节中,让学生站在现在的角度评价大同社会,不但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主题,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否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学生回答】生1: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得社会亲如一家。

生2: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每个人都能够互相帮助,没有贪污腐败,没有争斗,没有战争。

生3:大家互相关心,遵守社会规则,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尊重生命【教师点评】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勾画了每个人心中的理想社会,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总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板书设计根本条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大道之行也基本条件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同社会图景教学反思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孩子,生活阅历少,特别是对战国末年和秦汉之际的儒家经典著作知道得少,因此在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时,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才能够体会其所蕴含的情感。

所以这节课重视朗读和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与翻译,理解了“大同”社会的思想内涵,然后再让学生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阅读。

整节课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读明文意,诵出韵味,通晓“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畅谈自己心中理想社会的理念。

专家点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让学生朗读,自主学习和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们结合文本谈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后阶段的展示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东西,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思考的舞台,效果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