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护国兴教寺
寻访古塔之长安护国兴教寺玄奘塔
寻访古塔之长安护国兴教寺玄奘塔在古都长安,盛唐时期佛教传承可谓百花齐放,各宗各派均在唐都占有一席之地,前面说到的净土宗香积寺、华严宗华严寺如此,如今说的法相宗护国兴教寺如此,以后还要说的密宗大兴善寺、法相宗大慈恩寺亦如此。
据载,护国兴教寺为盛唐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始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
玄奘法师圆寂后,初葬于白鹿原,五年后由于高宗思念深切,令迁葬于长安城东南的少陵塬,建设灵塔并依塔建寺,当时是规模宏大,殿宇宏伟,规制精密,法相庄严。
然不过百余年后,历经安史之乱、吐蕃攻唐等战乱,寺院除灵塔外毁废殆尽,呈现出'塔无主、寺无僧、游者伤目’的局面。
后穆宗时期,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重建,并亲题'兴教’寺名,再次奠定寺院兴盛基础。
后历经千年朝代更迭,护国兴教寺也是几度兴衰。
虽宋、元、明、清数次修葺重建,但清同治年间的战火,还是彻底摧毁寺院,至民国时,兴教寺外无围墙,内无殿宇,只有慈恩塔院三塔残立于少陵塬畔。
长安护国兴教寺山门牌楼长安护国兴教寺大雄宝殿长安护国兴教寺卧佛殿长安护国兴教寺慈恩塔院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长安护国兴教寺,是在民国重修基础上,经过建国后几次修葺,特别是近年来扩建形成的,再次迎来了寺院辉煌。
寺院整体坐北朝南,以塬地势而建,中间为寺院本体建筑,左右建设东西跨院,寺内古木森森,颇具曲径通幽之感,殿宇结构严谨,又不失祖庭庄严之气。
寺院中院自山门起,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雄宝殿、法堂和卧佛殿。
西跨院为僧侣修行之所,东跨院为慈恩塔院。
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灵塔,位于长安护国兴教寺慈恩塔院正中,是现存最早的楼阁式方形砖塔,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护国兴教寺玄奘塔长安护国兴教寺玄奘塔长安护国兴教寺玄奘塔长安护国兴教寺玄奘塔长安护国兴教寺玄奘塔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圆寂于玉华宫,高宗尊玄奘'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的遗言,将其遗骨安葬于长安东郊浐水岸边的白鹿原。
护国兴教寺一日游作文
护国兴教寺一日游作文
早就听说护国兴教寺是个特别棒的地方,这不,终于找了个机会去溜达了
一圈,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早上,太阳刚伸了个懒腰,我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一路上,那心情就跟
小鸟似的,欢快得不行。
到了寺门口,哇塞!那庄严的大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一进去,
就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叫。
我先在寺庙里到处转悠,那些建筑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精美极了!我
一边看一边想,古代的工匠们可真是厉害,能造出这么好看的房子。
走着走着,看到了几个和尚在念经,那声音,悠悠扬扬的,虽然我听不懂,但是感觉特别有韵味,就像在给心灵做按摩一样。
寺庙里还有个大大的香炉,好多人在那烧香拜佛。
我也凑了个热闹,闭上
眼睛许了个愿,希望能梦想成真啦!
到了中午,肚子咕咕叫了。
好在寺庙周围有不少小吃摊,我买了个香喷喷
的煎饼,坐在树荫下,吃得那叫一个香!
下午接着逛,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只懒洋洋的猫,躺在地上晒太阳,那惬意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这一天下来,虽然走得腿有点酸,但是心情特别好。
护国兴教寺,真是个让人放松又能感受历史文化的好地方,下次我一定还来!。
兴教寺导游词
兴教寺导游词兴教寺是我国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它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奘其人,玄类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缑氏镇)人。
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
11岁时(620年)他就熟习《法华》、《维摩》。
13岁时(622年)洛阳度僧,破格人选。
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
唐贞观三年(629年),因北方连遭灾荒,朝廷准许道俗四出就食,他得便西行,到达兰州,应当地人士请求,讲《涅磐》、《摄论》和《般若经》。
西域僧侣有参加旁听的,回去以后,便将玄奘求法的事向各地宣传。
玄奘继而潜行到达瓜州,得胡人西槃陀导送,夜渡瓠顱河。
从此孑身冒险,过了玉门关,到达伊吾。
高昌王麹文泰得知后,遣使迎往,敬礼备至,延留度过夏坐,并要久留在高昌,他坚决未允。
贞观三年八月,玄奘离开高昌,过阿耆尼、屈支等国,越凌山到达素叶城,和叶护可汗相见,凭着可汗致所经诸国的信件和陪送的使者,很顺利地经过西域奴赤建等10国,越大雪山,直到邻接北印的迦毕试国。
他离开高昌,进入印度国境以来,随处遇着高僧大德,就停留参学。
广学《俱舍》、《顺正理》、《因明》、《声明》等。
如此且行且学,到达那烂陀时前后用时约4年,当时为贞观七年(633年)。
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倾注全部心血译经19年,不幸积劳成疾,于公元664年圆寂于玉华宫(在今陕西铜川市)。
玄奘去世后,遗体运回长安,安葬在东郊白鹿原上。
白鹿原地势很高,在皇宫内的含元殿就能看到。
唐高宗十分敬重玄奘,当听到玄奘圆寂的噩耗,曾罢朝志哀,连连哀叹:"朕失国宝矣。
"每当看到白鹿原上玄奘的坟墓,唐高宗都禁不住伤心泪下。
他想长期这样下去必然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诏令将玄奘的遗骨于公元669年迁葬到远离长安城的少陵原上,同时修建了寺院。
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亲自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意思是要继承玄奘的事业,大兴佛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中护国兴教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中护国兴教寺兴教寺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佛教八宗法相宗祖庭之一。
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的少陵原畔,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664年,玄奘圆寂后葬于白鹿原,669年又改葬樊川凤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
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兴教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其中一处遗产点。
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前左右各有一块碑大雄宝殿法堂后有卧佛殿,此殿内供奉长约9米的香樟木雕刻卧佛,金箔贴身,右肋而卧,金光闪闪,满殿生辉。
忘了什么名了,姑且叫偏殿吧转入大雄宝殿右边的塔院,就看见三座古塔,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三藏的舍利塔,玄奘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分别为玄奘弟子窥基(西)和新罗王之孙圆测(东)的灵塔,造于682年和1115年,形式与玄奘塔略同。
玄奘塔立于兴教寺塔院正中,砖造,总高21米,五层,平面方形,仿楼阁式。
底层边长5.2米,每层檐下皆用砖做成简单的斗拱。
斗拱上面,用斜角砌成"牙子",其上再加叠层出檐。
第一层塔身经过后代修缮,已是平素的砖墙,没有倚柱;而以上四层则用砖砌成八角柱的一半的倚柱,再在倚柱上隐起额枋、头拱。
塔内有小方室供奉玄奘法师塑像。
底层较高,以上各层依次收减。
因是墓塔,所以除层外,其上四层概不能登临。
塔背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0)篆刻的《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因亦称大遍觉塔。
窥基是玄奘的大弟子,或称灵基,俗姓尉迟,字洪道,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其著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所以《开元释教录》始作窥基。
窥基生长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家庭中,祖父尉迟懿是隋朝宁国公,父亲尉迟敬宗是唐朝开国公,伯父尉迟恭是唐朝名将,受封鄂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世遗IP_多少楼台烟雨中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余光中一首《洛阳桥》,将人们掷入湍湍奔流的时间长河。
经纬交错间,一座座世遗名城,一圈圈历史车轮,一声声时代轰鸣,都凝结在了一幅幅光影斑驳的画卷中。
蜕变,就在楼台烟雨中。
标 签世遗之城英雄榜西安 泉州 敦煌 苏州洛阳城市IP 历史底蕴+文旅创新多少楼台烟雨中世遗IP作为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重庆解放碑齐名的商业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在抖音平台上的相关视频播放量目前已达到130亿次,超过了“秦始皇兵马俑”。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5903.5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业总收入498.3亿元,同比增长13.6%。
见证天下一统、秩序威严的大秦,开疆拓土、气势磅礴的大汉,万国来朝、繁荣至极的大唐盛世……西安,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亲历了13个王朝的繁华万象。
走进“十三朝古都”西安,你会发现“千宫之宫”唐大明宫遗址、千年佛教圣地唐大雁塔、“皇家寺院”护国兴教寺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直线分布,构成了西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轴”,而古城标志性建筑揽月阁也屹然矗立在最南端。
某种意义上,这条线所代表的正是西安的城市封面。
丰富的世遗IP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让西安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天赋和始终热度不减的关注度。
近年来,西安也在围绕文旅深度融合求新求变,努力打造一批“高颜值”“沉浸式”主客共享的文旅项目,在“重体验+高融合+强科技”三张文旅新场景王牌的加持下,叫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大牌。
如今的西安,给了人们更多惊喜。
“落吊桥,开城门,迎贵宾——”入夜,西安城墙永宁门下,世界上唯一以盛唐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演出、中国仅有的国宾级迎宾演出《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正在进行。
这也是很多游客来西安旅游的第一站。
以城为景,以墙为台,以光影叙事,以舞姿传情,这场将厚重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舞台相结合的唐韵盛典,充分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恢宏气势和待人以礼的修养气度,已经成为西安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论兴教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旅游管理研究2013年10月下半月刊一、兴教寺的历史及保护概况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
玄奘法师圆寂后初葬白鹿塬,总章二年(669年),改葬于此,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塔额“兴教”而得名。
兴教寺自建成至今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
建寺约百年之后,即“塔无主,寺无僧”。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重修塔身。
清同治年间(1862-1874)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之一炬,几成废墟。
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
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
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兴教寺现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
大雄宝殿正对山门,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
殿后为讲经堂。
藏经楼在东跨院,为二层楼:一层陈列有关玄奘大师的画像和书画,楼上珍藏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
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
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三座塔之北的慈恩殿内陈列玄奘及其弟子的石刻像等。
二、兴教寺在旅游开发中的优势(一)兴教寺作为玄奘安眠之地而享誉国际作为一代宗师玄奘的墓冢所在地,兴教寺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瞻仰、膜拜的圣地。
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后又游学天竺各地。
经十七年,行程五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657部。
公元645年,回到长安,此后玄奘法师便一心翻译经文设坛讲经弘传佛法。
公元664年,玄奘在陕西铜川玉华寺圆寂,安葬于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
当时,长安方圆500里内有百万人赶来送葬,还有三万余人为其守墓。
公元669年,高宗敕令将玄奘遗骨迁葬于樊川少陵原畔兴教寺。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当代文化生活”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核心意图是通过聚焦现象、调査等方式就文化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强调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过程。
对于所在村镇、社区的人物、风物进行访谈调查,并撰写访谈录、风物志,是进行当代文化参与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对村镇、社区、乃至家乡、国家良好情感的重要途径。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是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之一。
学习如何访谈,拟写采访提纲并能够在整理素材的基础上自选角度,确定记述重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撰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要突出家乡特色,力求能够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治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收集家乡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难点:撰写人物(风物)志。
四、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首歌,表达着对故乡的款款深情,述说着对故乡的浓浓乡思,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松花江上》,展开想象,让思绪飞到我们的家乡。
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师每一位异乡漂泊的游子,大抵都逃不脱思乡之情的困扰。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那么何谓“家乡”呢?请同学们从造字法的角度推敲“家乡”二字的含义。
传统文化类
秸上绣花,创新自成一家45秒·速写片段:秸绣、发绣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姚懿佳、陶永红在继承古老刺绣艺术的同时,自主创新,用爱坚守,令人敬佩。
民博会上的秸绣,可谓创新之举。
它将麦秸画与刺绣结合在一起,突出了麦秸画的立体感,而色彩上的单一又通过刺绣来弥补。
秸绣发明者是一名80后女孩姚懿佳。
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
由于热爱民间工艺,她放弃了高薪工作,直奔苏州学刺绣。
2006年学成回沪后,首创了秸绣技法。
她认为民间工艺既要保留传统,又必须通过技法上的创新让它保持生命力。
[同类·储备素材]为赣发绣注入新活力陶永红8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赣发绣。
为了将赣发绣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对赣发绣的传承进行了辛苦的追本溯源。
从墨绣到彩绣,从传统的字画绣到如今开发出用胎毛绣小孩画像,用夫妻头发绣婚纱照等等,陶永红在不断的研发和创新中,为赣发绣这一古老的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唐僧寺”大拆迁,真是为申遗?45秒·速写片段:“世界遗产名录”本是为了激发人们对于那些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珍惜之情,敦促各国政府更好地保护它们而设置的。
如果仅为一个遗产名号,却忽略了保护遗产本身,岂不是本末倒置?据报道,埋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
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这座建于唐朝的古刹,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
因为埋葬着玄奘灵骨,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地位。
当地政府不可能不清楚其作为文物的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然而,为了配合丝绸之路申遗计划,却武断地决定将其三分之二的建筑拆除。
[同类·储备素材]台北的故宫和北京的故宫北京的故宫是正宗的。
每年参观北京故宫的游客比台北的多50倍以上,门票也比台北的贵。
但是,台北的故宫却更赚钱。
台北故宫赚钱的重点不在入场费,而是赚所有增值服务的钱。
一是酒店服务。
台北故宫旁边花4亿元新台币盖了一个餐厅,整个环境的感觉都是故宫。
西安护国兴教寺在地化保护调研分析
西安护国兴教寺在地化保护调研分析
赵一青;高语杉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5(033)012
【摘要】以文化遗产为核心形成的文化景观,理应对城市发展产生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体现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应包括文化的活态延续性,文化遗产本体的修缮、文化意义随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一方面体现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面对民众的需求,保护工作需要征集民众的意见或建议.护国兴教寺是西安重要的文化遗产,2013年“拆寺风波”暴露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限制文化遗产发展,忽视民众需求的问题亟需解决.因此,以护国兴教寺为例,在对历史发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调研中发现其在地化保护的现状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文化遗产今后发展进行了建议策略提出,以期在其成功“申遗”之后为其保护提供借鉴.
【总页数】5页(P135-139)
【作者】赵一青;高语杉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3
【相关文献】
1.西安兴教寺历史遗存与文化利用 [J], 景亚鹂
2.探索实地教学对大学生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以大唐护国兴教寺为例[J], 杨小兹
3.西安兴教寺历史与发展研究 [J], 许瑶;
4.西安兴教寺历史与发展研究 [J], 许瑶
5.从西安兴教寺玄奘塔看唐时普拍方的运用兼论其起源 [J], 雷鸿鹭;林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安古刹行纪
长安古刹行纪长安自古是文人墨客宗教荟萃之地,但就佛教来说,其八大宗派之祖庭就有六家在西安,三论宗的草堂寺在户县,密宗的大兴善寺、法相宗的大慈恩寺在雁塔区,其他几个净土宗的香积寺、律宗的净业寺、法相宗的兴教寺、华严宗的华严寺都在长安区,另外搜索了一下附近还有观音禅寺、杜公祠等去处可以去。
于是就在这个国庆节的第五天,西安城区以及临潼各大旅游景点游客爆满的时候去长安转转,到了才看到长安丝毫没有假日的喧嚣,完全处在平日的生活当中。
我本来安排了两条线,东路和西路。
坐地铁到韦曲南,东路是杜公祠、华严寺和兴教寺,西路是净业寺、观音禅寺和香积寺,感觉这样时间有些紧,主要是路上坐车需要等好长时间,要是自己开车去的话应该一天就能转完了。
早上坐地铁到了韦曲南,顺着百度地图弯弯曲曲步行了几百米看到了地上树着三个大牌子,这是景区才有的牌子。
仔三个,就然会这么密集,细一看,分别是杨虎城将军陵园、杜公祠和牛头寺。
杨虎城将军陵园以前是听说过,可是还没有来得及拜谒,以前班干部清明来过,我才知道的,现在才看到。
而牛头寺是我闻所未闻的,不知为何物。
首先进入杨虎城将军陵园,里面是杨虎城将军及其、家属、秘书的坟墓,还有一个小孩叫宋振中,它就是著名的小萝卜头(现在说起来,很多小青年居然已经不知道了)。
还有一个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来讲述他的一生。
攀爬上高高的台阶来到陵园,往上边看山上还有路,不知道是什么,乃出。
原来杜公祠和牛头寺都在这条路上,直到我看到了标牌才知道。
标牌上一边写着杜公祠另一边写着牛头寺,原来她们都在山上呀。
我走近一看,周一不开,但是现在是节假日该是特殊情况,进去一个有人都没有,长安县的文保单位,看来是没有人重视,也鲜有人知道的。
进去看了看建筑,也是防唐的,大概有几十年光景,这里以前是很大的,几十亩,近代以来不断遭到蹂躏而今已经剩下几间房子了,实在可叹。
出门来便是杜公祠,台阶两边都书写着杜甫的诗,一路走上来,发现门口有等级的,看来还是一个景区,不过非常破败,也没有人,过了一会儿才有人出现。
段先念一个备受褒贬的能人
段先念一个备受褒贬的能人关于《段先念一个备受褒贬的能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在12年前,段先念就开创性地提出“城市运营”概念,并带领西安高科(集团)公司一度成为中国最大500家企业之一。
随后再出其手的“曲江模式”,让他一举成为城市经营的旗手。
在把曲江新区做成全国最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同时,质疑声也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且看他亦官亦商一路走来……下载论文网在赴任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两个月后,2014年4月25日,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免去了段先念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
“去段先念”的曲江新区,被人们称为后曲江时代,以此来划分城市发展的脉络,这足见段先念对曲江的影响之深。
2009年4月,段先念被任命为西安市副市长。
在表决前的发言中,他说,18岁以前,自己从来就没想过能在城里工作,更没想过能当西安市的副市长。
所以,内心深处对党充满了感恩。
农民的儿子段先念是陕西周至县普通农民的儿子。
1978年考入吉林工业大学,是该校第一届企业管理专业学生。
1988年他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期间曾在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任教。
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段先念做起了弄潮儿,南下福建、广东,在多家外资企业里打拼。
1995年,段先念开始担任北京一家港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
1996年,段先念辞职来到西安高新区,成为西安电子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这不但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也开启了西安房地产市场的品牌时代。
在担任西安高科(集团)公司总经理期间,他创建的紫薇地产,接连创造了西安房地产市场十几个第一:第一个把“紫薇”作为商标去注册;第一个营造大环境氛围建设;第一家引入策划机构;第一家在西安做售楼处……高科(集团)公司成为西部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2001、2003年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大500家企业之一。
2002年,段先念由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履新兼任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
兴教寺诗句
兴教寺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的一座佛教寺庙,以下是一些与兴教寺有关的诗句:
1. 《题兴教寺》——唐·张乔
此寺应无住,何人到此来。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三台。
锡杖莓苔著,袈裟松柏开——宋·释智愚
云藏无缝塔,鸟度不飞庵。
路在青松底,人游碧落间。
花台无半影,石磴有新斑。
古殿阴森静,微风响珮环。
3. 《过兴教寺》——明·徐祯卿
苔径通深院,松花落古坛。
日长人不到,山静鸟初还。
舍利明双塔,金函隐石龛。
焚香读梵夹,应笑老瞿昙。
这些诗句通过对兴教寺的景色、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兴教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西行陕西,游西安护国兴教寺
西行陕西,游西安护国兴教寺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的少陵原,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佛教八宗法相宗祖庭之一。
兴教寺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圆寂于玉华宫,安葬在长安东郊白鹿原上。
高宗的皇后武则天诏令将玄奘遗骨于总章2年(669)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
新建的佛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
后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
兴教寺自建成至今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
建寺约百年之后,即“塔无主,寺无僧”。
唐文宗太和2年(828),重修塔身。
清同治年间(1862—1874)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之一炬,几成废墟。
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
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
游览兴教寺可从西安电视塔乘917路,经31站,可直达。
现兴教寺主要建筑兴教寺现由中部殿房、东院藏经楼和西院慈恩塔院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兴教寺山门,中间为护国兴教寺几个大字,两旁小门上为法相和庄严。
这里的门不开,进寺须走旁边的门。
大雄宝殿正对山门,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
大雄宝殿后为讲经堂。
藏经楼在东院,楼内一层陈列有关玄奘法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法师的照片,楼上珍藏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
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
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三塔”已距今1344年,三座塔之北的慈恩殿内陈列玄窥基大师塔奘法师及其弟子的石刻像等。
玄奘法师舍利塔高21米,共五层,底层拱洞内有玄奘法师塑像。
樊川八大寺
樊川八大寺(一)兴教寺兴教寺,又名“护国兴教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位于长安县樊川的少陵原畔,距古城西安约20公里。
寺院傍原临川,绿树环抱,南对终南玉案峰,俯视樊川,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
(二)观音寺观音寺,位于今长安县樊村乡凤凰嘴之北南樊村西,背依神禾原,面临*(左氵右矞)水,与少陵原兴教寺遥遥相望,因祀奉观音菩萨而得名。
(三)兴国寺兴国寺,位于长安县杜曲镇东西杨万坡之间的少陵原畔,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
《咸宁县志》载:“兴国寺在夏侯村西,离城三十里。
唐三藏香火院。
”宋代改名“延兴寺”,即张礼《游城南记》中所说的“延兴废寺”。
寺前有高大的古柏两株,至今仍然挺拔而立。
其一树身约三四抱有余,根深叶茂;其一树身早年被雷电劈去半片,而枝叶郁郁森森。
这两株古柏,当为唐植,其耸立之处即是唐兴国寺遗址,寺内尚有清代修建的大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三间。
(四)洪福寺洪福寺,位于长安县樊村乡西樊村南神禾原北崖,寺以诸神普降洪福而得名。
洪福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初创时间已不可考。
据传,该寺创建于唐代,明时重修,寺前原有唐人植的古柏二株早已不存;寺后有修竹,临崖有窑洞,现已湮没无迹可考。
据西樊村84岁的村民卢发旭讲:寺院在民国初年,其规模还不小,有山门房带楼三间,正殿三间,后殿三间以及僧舍等建筑。
正殿有“二十八宿朝玉皇”,即殿正中供奉玉皇大帝,两旁有二十八宿站班泥塑像。
后殿正中祀无量坐像,两边有周公、桃花站像,东西两侧依壁为八大金刚(黑虎、灵官、大圣、寻山、黄禄、杨四、宣风、二郎)多尊泥塑。
楼房正中奉观音菩萨,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另外,山门房两侧各有一间,均有塑像,东为火神,西为湘子,其建筑毁于60年代。
由此可知,洪福寺当是一座礼佛、学佛的寺院。
(五)华严寺华严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
位于长安县韦曲镇东南少陵原畔,北靠少陵原,南临樊川。
登上华严寺,不禁使人感慨万千,沧海桑田,变化似是一瞬间,举目遥望:终南山景,峰峦叠翠;樊川田园,风光如画。
兴教寺:玄奘的长眠之所
兴教寺:玄奘的长眠之所
纪彭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正2013年4月10日,有媒体报道埋有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
消息一出,网友惊呼"猴哥儿,快来救师父!"兴教寺建于唐朝总章二年(669年),距今1344年,是玄奘法师和他座下的两位弟子,窥基和圆测的安葬地。
这三位法师是中国唯识宗两辈三祖,兴教寺是中国佛教界最重要寺院之一。
该寺在世界宗教界也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一条有关"因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兴教寺面临强拆"的消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纪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7
【相关文献】
1.长安兴教寺塔玄奘塑像设置时代问题探讨——玄奘图像学考察(二) [J], 刘玉权
2.长安兴教寺寺史考--兼论玄奘舍利之真伪 [J], 刘一凯
3.兴教寺玄奘塔频域地震响应分析 [J], 李晓蕾;卢俊龙
4.从西安兴教寺玄奘塔看唐时普拍方的运用兼论其起源 [J], 雷鸿鹭;林源
5.埋玄奘灵骨兴教寺或被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实地教学对大学生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以大唐护国兴教寺为例
探索实地教学对大学生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以大唐护国兴教寺为例作者:杨小兹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8年第1期大唐护国兴教寺(下称“兴教寺”)是历史学家、旅行家、爱国主义者、大佛学家玄奘法师的灵塔所在地。
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唯识宗两大系派慈恩系、西明系领袖的灵塔所在地。
玄奘法师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在坊州(陕西铜川市宜君县)玉华宫圆寂。
初葬于京城长安浐河东白鹿原,总章二年(669年),迁葬于少陵塬南沿。
人们起塔供养,因塔而建寺。
后来,中宗赐法号“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兴教寺遂成为瞻礼玄奘法师的圣地、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
选择这个地方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是最有影响力度的。
一、历史爱国名人的长眠之地兴教寺在海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无论国家元首,还是普通百姓,慕名前来参访巡礼者络绎不绝、不计其数。
他们的目的就是瞻仰玄奘法师这位佛教宗师、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玄奘勤奋好学,疑而必究,不畏艰险,深怀慈悲,集众美于一身,兼大爱于寸心,品格崇高,胸怀宽阔,他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被四海道俗所共仰。
所以,千百年来,兴教寺不仅是传播佛教的宗教场所,而且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人们内心的一方神圣净土,更是玄奘精神的鲜活生动的名片,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方舟。
二、兴教寺古今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法相宗的创始人,唐太宗和唐高宗特别尊重玄奘法师,麟德元年(664年),玄奘病情严重,于二月初五圆寂,朝野近百万送葬者将其灵骨安葬在白鹿原。
据说,高宗皇帝每天早晨面东而哭,思念玄奘法师。
大臣们非常忧虑,于总章二年(669年)朝廷将玄奘法师改葬“大唐护国兴教寺”(今终南山南麓长安区护国兴教寺),后来唐肃宗为舍利塔亲题“兴教”二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
浅析我国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兴教寺事件有感
在中 国,宗教文化旅游一直长盛不衰 。中国宗教种类齐 全 ,既有本 土宗 教如道教 ; 也有外来宗教如佛教 、伊斯兰教 和基督教 等。在 中国特有 的文化影响下 ,佛道两教对宗教场 所 的 自然环境 ,有着 极为相似的要求。道教以得道成仙 、道 法 自然为宗 旨,认为高山是神仙所居 ,白云缭绕 、幽深僻静 , 当是成仙修道 的理想 环境 。许 多风景秀美清幽 的名 山大川如 武 当山、青城 山等 ,到现在一 直为道教所 占。佛教建寺需选 址于清 幽寂静 的山林 之中 ,以远离尘世的喧闹为 目的,如我 国佛教 四大名 山五 台山、九华 山、峨嵋 山、普陀 山。 宗 教活 动场所 建 于山岳 之上 ,促进 了 当地 的旅 游资 源 开发 。为 了满足 宗教 活动 的需要 ,必然 要开 辟道路 、修 建 寺庙 、建造 圣像 、绘制 壁 画 ,这一 切经 过历 史 的积 淀 ,就 形成 了宗教 文化 的实 物载体 ,从 而形成 了享誉 盛名 的宗 教 文化旅游景 区。 开发宗教文化旅游 资源 ,既有 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 ,促 进 地方经济 的发展 ,为宗教场所修 复完善 提供资金保 障 ; 又 有 利于宗教文化 自身 的传承 、交流 和发展 。由此可见 ,宗 教 文化旅 游资源的开发 ,对于旅游业 和宗教文化 的发展 ,应该 是 一件双赢 的事情。因此 ,近年来 ,宗教文化旅游 的开发成
为旅游 资源开发 中的一个 重要 内容 ,宗教文化旅游景 区的开 发力度不 断加大。而在宗教文化旅游开发 的过程 中也出现 了 系列 的问题 ,兴教寺事件就是其 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二、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
、
宗教 文 化 与旅 游 开发
宗 教是 具有 多种 表现形态 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 的精神 现 象和文化现象 ,它在潜移默化 的影 响着人们 的道德 观、价值 观和修养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 思
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作者:曾荟静来源:《百科知识》2017年第24期2013年,一则有关“兴教寺事件”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据媒体报道,埋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
政府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教授、法师、高校学子以及网友们呼吁有关部门慎重对待兴教寺拆迁申遗,也引发了佛教界、文化界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由此,兴教寺塔跨越1300多年的历史,缓缓向我们走来。
2014年,兴教寺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玄奘舍利塔兴教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兴教寺内,是佛教传播史上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圓测的舍利塔墓。
笔者曾有幸到兴教寺考察。
兴教寺的山门宏伟大气、气势磅礴,左右分别题写“法相”和“庄严”。
怀着一颗对历史与佛教的敬畏之心,笔者踏进了这个佛教圣地。
正对着山门的大雄宝殿里供奉着明代的铜佛像。
进门右手边是钟鼓楼,里面是清代铜钟。
穿过大殿,便可看见讲经堂。
东跨院是藏经阁,里面珍藏着《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以及巴利文《贝叶经》残片。
西跨院是著名的慈恩塔院,是玄奘法师与其弟子窥基、圆测的灵骨安息之地。
这里正是笔者此次考察之行的重点。
走进慈恩塔院内,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砖砌舍利塔便映入眼帘。
中间是玄奘法师舍利塔,两侧分别是窥基法师与圆测法师的舍利塔。
玄奘舍利塔建于唐总章二年(669),为方形五层楼阁式实心砖塔。
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
墓塔全部用砖砌筑而成,塔通高21米,平面呈四方形,每层的边长5.2米,向上各层逐级内收。
玄奘舍利塔第一层塔身背面镶嵌着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篆刻的《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铭文详细记载了玄奘法师的生平事迹。
阳光照射在苍柏丛中的玄奘舍利塔上,笔者久久伫立,仿佛穿越回一千多年前,与玄奘法师对话。
咏 西安护国兴教寺的诗词
咏西安护国兴教寺的诗词
好的,下面是一首关于西安护国兴教寺的诗词,希望你能喜欢:
《咏西安护国兴教寺》
大唐古刹,护国新名。
赤垣横亘,矗立少陵。
襟樊川而带浐潏,倚鸿固而目苍穹。
瑞气祥逸,沐浴天寰;
幽禅冰静,飞龙降临。
时维三月,阴雨翔风。
黄叶枯旋,卸宿冬之残冷;
娇花初蕊,启新春之俊妍。
松柏隐碧,古塔仰苍塬之云雾;
朱门遁丹,禅境觅悠曲之深幽。
飞檐腾空,琉璃雨滴晶熠熠;
雕梁斗拱,华彩风拭烂莹莹。
佛法无边,宝殿大雄。
鼓楼钟阁,分屹西东。
锵锵齐鸣,若佩玉之清越;
似雷霆之轰鸣。
磬音袅袅,禅韵泠泠。
清竹摇曳,细雨沙沙击节碎;
牡丹绽笑,红芳落落绝纤尘。
而或天干云净,丝雨收形。
丽日散霁,乾坤黛明。
飞鸟款款,青瓦粼粼。
步慈恩塔院,逸静虚空。
三藏宝塔,旷宏肃清;
高僧舍利,光耀久恒。
面南亭伫,犹望终南险壑;
威然岿立,恰览秦岭奇峰。
噫吁!大道千载,三藏垂名。
虚空无极含日月,凝心太一制毒龙。
大哉玄奘,光芒已镌万世誉;
伟哉兴教,佛光永烨华夏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站:护国兴教寺
当印度人发现把自已的历史玩丢了以后,他们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外国人,他们赶忙找来他及他的前辈和后辈论著,在片言只语间连缀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勾画出—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灵魂,而这个外国人就是我国唐代的一代高僧大德——玄奘大师,现在我就在他的灵塔前。
玄奘大师——俗家娃陈名伟(代字,原字音yi,示旁右韦),洛州渭园人(今河南偃师),梵文名:摩河耶那提婆奴(在印度前期),摩河耶那提婆(在印度后期),古称三藏法师,其13岁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出家,其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7年),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偷渡出境历经4年到达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菩萨为师,研习《瑜伽伽师地论》,并于唐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返抵长安,原于长安弘福寺等处译经,共译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时也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为中印文化交流及中土的佛教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晚年由于皇族内部斗争及弟子辨机之事而迁居唐皇家避暑之地铜川玉华宫,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于此圆寂,先葬于白鹿原,后迁至樊川,即今少陵园兴教护国寺,墓地毁于黄巢起义,其顶骨迁到终南山紫阁寺后展转到南京灵谷寺供奉,现灵塔修耸年代不祥。
塔旁更有窥基和圆测大师之塔,二代三位大师安息于此,
不由人不肃然起敬。
此寺已是第二次来游,景象大变,扩建处比原寺近多一倍有余。
第二站:杨虎城将军陵园
即然来到樊川,别了少陵园,不去凭吊一下虎城将军似乎有愧,上次已与之失之交臂,这次虽是大暑中午之烈日也没能挡住我的脚步。
关于人们对关中人的评价有几句话我认为是不公的,关中人向有这样的民谣讲关中诸县人:“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
其中蒲城、渭南和大荔是三个相邻的县,现都属于渭南市辖,首先我认为蒲城人刁是不对的,想想虎城将军是起于黎庶,凭真才实干而担当方面之任,对“西安事变”的后果以他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有办法推诿,更何况他当时比张学良将军更占有地主之利,但他没有这样做,不作为西北的军政长官,也不是国民党党员,而仅仅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挺身而出的。
这样的行为能算“刁”吗?以此而推其他二处之概括也不可能准确的。
在史料陈列室里,我更见到许多未见之史料,更惊叹于将军对地方建设之贡献,壮哉!壮哉!总结起来虎城将军也只是穷毕生之命运为后人写下三个大字“中国人”,想今日
汶川震后各方之表现,可以讲“民族已醒,将军可安息矣!”。